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经典阅读   »论题组:24  2006.2.19 17:36:52   法华微信 注册
 ZT:中国佛教第一位出家僧人〖zt〗(11.20 17:51) (11.20 17:57) (4279)
 放光般若经 (20卷)〖西晋 无罗叉译〗〖zt〗(11.20 17:55) (5785)
 道行般若经序(释道安撰)提及“仕行、西行于阗、放光品”〖zt〗(11.20 18:06) (5705)
 道行般若经 (10卷)〖后汉 支娄迦谶译〗〖zt〗(11.20 17:56) (5517)
 此是第一本翻译到汉地的般若系经典(内空)〖zt〗(11.20 17:59) (5639)
 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 远离品 第十八〖zt〗(2.19 17:03) (6875)
 为便于阅读,略作分段。此段,主要是着重“真实语、授记”的力量,并提醒行者要警惕魔持。〖zt〗(2.19 17:24) (2.19 17:25) (8229)
 “真实语、谛实语”的一些教授的转引〖zt〗(2.19 17:36) (8484)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ZT:中国佛教第一位出家僧人
中国佛教第一位出家僧人

如果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大月氏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传授《浮屠经》,介绍佛陀事迹,表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话,迄今为止佛教在中国已整整有两千年的历史。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派人到印度求去,请了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僧人到洛阳,译出第一部汉文佛典《四十二章经》,他们住锡译经的地方白马寺,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佛寺,到现在也已有一千九百三十多年了。那么,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僧人是谁呢?

  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高僧传》卷四)。当时佛教如同黄老学说一样,只是在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中流传和崇信,“沙门不入王者”,没有出家受戒的僧人,就连伊存、景卢等,也仅只是居士、信徒而已。直到西晋后赵石虎时代,才废止了不让汉人出家的禁令,于是才有了完整意义上的中国佛教第一僧——朱士行。

  朱士行,河南颖川人,“少怀远悟,脱落尘俗”。魏甘露二年(257)在洛阳出家(公元249年,天竺沙门昙柯迦罗来到洛阳,开坛受戒后,中国才有了正式登台受戒的僧人,朱士行即为最早)。出家后,他“专务经典”,以弘扬佛法为自己的终生大事业。他在研习由天竺竺佛朔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诵出梵文、月氏支谶译成汉文、再由河南洛阳孟福和张蓬笔记的《道行经》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印度距我国万里之遥,释迦牟尼涅?已七、八百年,加之语言不通,佛教典籍经过口传翻译、抄录,错漏、矛盾处很多,深感“此经大乘之要,而译理不尽,誓志捐身,远求大”。遂下决心亲自到印度求取梵文原本,然后回国翻译,以传真经。公元260年,亦即出家后的第三年,朱士行从雍州(陕甘边境)出发,克服无数艰难险阻、饥渴病苦,穿过荒漠戈壁和千山万水,徒步跋涉一万一千多里(《后汉书·西域传》),终于在甘露六年(261年)到达于阗国。所以朱士行不仅是我国佛教第一僧,也是西行取经的第一人,他比法显早140年,比玄奘早了四百年。

  于阗国,民风敦厚、朴实,盛行佛教大乘之法,朱士行来自中国,弘扬大乘佛教,深受人民群众和信徒的欢迎。但是从出塞到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整整二十年并没有寻得一部大乘佛典。后来他在弟子弗如檀(于阗人)的帮助下,取得于阗国王的好感与信任,机智地取到了般若正品梵书《道行经》原本,全部90章,60万言。随后扮成商队,终于巧妙地将经书运出于阗王城和国境,太康三年(282年)送达洛阳。晋朝在陈留水南寺组织了竺叔兰、无罗叉、弗如檀和周玄明等中外高僧、学者于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全部译校完成定本,这部《大品般若经》(《放光般若经》)才正式和当时的人们见面,并很快得到广泛传播。然而,朱士行却被留在于阗国内,不能回到中原翻译此书。直到80岁圆寂在于阗。按照佛教的仪轨进行火葬。当地人民将其骨灰和舍利,建塔装殓。因为中国佛教僧人在道安以后(公元376年)才“四姓入沙门,皆称释种”,规定“释”为佛门弟子之通姓,所以朱士行是本姓本名,而没有释姓法名。

发布于:2005.11.20 17:51:15    修改于:2005.11.20 17:57:34  
zt  2005.11.20 17:51:15    

(24-1)  显示次数:4279(2938+1341)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放光般若经 (20卷)〖西晋 无罗叉译〗

zt  2005.11.20 17:55:47    

(24-2)  显示次数:5785(4368+1417)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道行般若经序(释道安撰)提及“仕行、西行于阗、放光品”
道行般若经序

    释道安撰


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喟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干。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于凌虚。而同之[仁-二+肙]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众圣宗矣。何者。执道御有。卑高有差。此有为之域耳。非据真如游法性冥然无名也。据真如游法性冥然无名者。智度之奥室也。名教远想者。智度之蘧庐也。然在乎证者。莫不[貝*賓]其生无而惶胘。存乎迩者。莫不忿其荡冥而诞诽。道动必反优劣致殊眩诽。不其宜乎。不其宜乎。要斯法也。与进度齐轸。逍遥俱游。千行万定。莫不以成。众行得字而智进全名。诸法参相成者。求之此列也。具其经也。进咨第一义。以为语端。退述权便。以为谈首。行无细而不历。数无微而不极。言以烦而各有宗。义似重而各有主。璅见者庆其迩教而悦寤。宏哲者望其远标绝目。陟者弥高而不能阶。陟者弥高而不能测。谋者虑不能规。寻者度不能尽。既窈冥矣。真可谓大业渊薮。妙矣者哉。然凡谕之者考文以微其理者。昏其趣者也。察句以验其义者。迷其旨者也。何则考文则异同每为辞。寻句则触类每为旨。为辞则丧其卒成之致。为旨则忽其始拟之义矣。若率初以要其终。或忘文以全其质者。则大智玄通居可知也。从始发意逮一切智。曲成决着八地无染。谓之智也。故曰远离也。三脱照空四非明有。统鉴诸法因后成用。药病双亡。谓之观也。明此二行。于三十万言。其如视诸掌乎。颠沛草次。无起无此也。佛泥曰后。外国高士。抄九十章。为道行品。桓灵之世。朔佛赍诣京师。译为汉文。因本顺旨转音如已。敬顺圣言。了不加饰也。然经既抄撮合成音投。音殊俗异。译人口传。自非三达。胡能一一得本缘故乎。由是道行颇有首尾隐者。古贤论之。往往有滞。仕行耻此寻求其本。到于阗乃得。送诣仓垣。出为放光品。斥重省删。务令婉便。若其悉文。将过三倍。善出无生。论空持巧。传译如是。难为继矣。二家所出。足令大智焕尔阐幽。支谶全本。其亦应然。何者抄经删削。所害必多。委本从圣。乃佛之至戒也。安不量末学庶几斯心。载咏载玩。未坠于地。检其所出。事本终始。犹令折伤玷缺[病-丙+((日/月)*戈)]然无际。假无放光。何由解斯经乎。永谢先哲所蒙多矣。今集所见为解句下。始况现首终隐现尾。出经见异铨其得否。举本证抄敢增损也。幸我同好饰其瑕讁也

zt  2005.11.20 18:06:28    

(24-5)  显示次数:5705(4532+1173)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道行般若经 (10卷)〖后汉 支娄迦谶译〗

zt  2005.11.20 17:56:26    

(24-3)  显示次数:5517(4341+1176)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此是第一本翻译到汉地的般若系经典(内空)

zt  2005.11.20 17:59:00    

(24-4)  显示次数:5639(4507+1132)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 远离品 第十八
道行般若经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

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远离品第十八

佛言复次须菩提。梦中菩萨摩诃萨不入阿罗汉地。不入辟支佛地。不乐索其中。亦不教他人入其中。心亦不念般若中诸法。梦中视不般若中为证。心悉常在佛。如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是阿惟越致相。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与若干百弟子。共会在中央坐。不可数千弟子。不可数百千弟子。共会在中央坐说经。与比丘僧相随。最在前头。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说经悉见亦复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是阿惟越致相。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在极高虚空中坐。为比丘僧说经。还自见七尺光。自在所变化。于余处所作。为如佛说经。菩萨摩诃萨于梦中作是亦复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是阿惟越致相。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不恐不怖不难不畏。梦中若见郡县。其中兵起展转相攻。若火起。若见虎狼师子及余兽。若见断人头者。如是余变化大勤苦者。多困穷者。饥者渴者。都以厄难。悉作是见。其心不恐不怖不惊不摇。于梦中见。以觉即起坐。作是念。如梦中所见。都是三处。我作佛时悉为说经遍教亦复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是阿惟越致相。复次须菩提。何从知是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作佛时。其境内一切无有恶心。是时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若见畜生相啖人民疾疫时。其心稍稍生逮得是愿。作是念我会当作佛。如我作佛时。使我界中一切无有恶。用是故知亦复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阿惟越致相。诸恶悉除赐亦复是须菩提。阿惟越致相复次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于梦中觉已。若见城郭火起时。便作是念。我于梦中所见。用是比用是相见不怖。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菩萨摩诃萨如是。是为阿惟越致相。持是比持是相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今我审应审至审是所向者当无异。今是城郭火起。用我故。悉当灭。悉当消。悉当去不复现。佛言。假令火赐灭已。赐消已。赐去已。知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受决已。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授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知是阿惟越致相假令火不灭不消不去。知是菩萨摩诃萨未受决。设火神烧一舍置一舍。复越烧一里置一里。知是须菩提。其家人前世时断经故所致。是辈之人所作宿命悉自见。宿命所作恶于是悉除赐。从是以来断经余殃悉尽。是宿命恶悉消。如是须菩提。知是菩萨摩诃萨。未得阿惟越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复次须菩提。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菩萨摩诃萨当作是视。持是比持是相。当为说令知之。或时须菩提。若男子女人为鬼神所下。若为所持。是彼菩萨作是念。或我受决。如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授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念悉净洁故。设我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所念皆净洁。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却阿罗汉心。却辟支佛心。设却阿罗汉心。以设却辟支佛心。以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会当作佛不得不作佛。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作佛者。十方阿僧祇刹现在诸佛。无不知者。无不见者。无不证者。今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悉知我所识念。我审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审如我所语。审如我所为。审如我所言。是鬼神当用我故去。便告言。是男子女人。何等鬼神所取持乎。鬼神即为去。设是不去者。是菩萨摩诃萨说是时。当知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未受决。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不授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语须菩提。其人审至诚者。弊魔往到是菩萨摩诃萨前住。作是语言若本作是住若本字某。若以受决。欲以乱之。是菩萨当说是语时。我是真者。鬼神当随我语。我审受决。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审如我至诚者。是鬼神即当去。是弊魔便作是念。我当使鬼神去。何以故。弊魔极尊有威神。鬼神不敢当。魔作是念。鬼神用魔威神故便舍去。如是菩萨作是念。用我威神故鬼神即去耳。佛言。不知用魔威神故去也。是彼菩萨摩诃萨以自谓审然。便自贡高。轻易人。形笑人。无所录。语人言。我于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受决以其余人悉未受决。用是故自可自贡高。反嗔恚起恚怒。稍稍增多。则离萨芸若大远。失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智。是辈菩萨无有沤和拘舍罗。嗔怒更生。起是两地。当堕阿罗汉地。若堕辟支佛道地。是辈须菩提持不成。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舍善知识去。亦不与善知识语。亦不与善知识从事。亦不录善知识。用是故知为魔所固。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知魔为何以故当觉是事。知魔来在菩萨前。魔时时变服。往作是语言。过去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授若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本字某。若母字某。若父字某。若兄字某。若姊字某。若弟字某。若亲厚字某。若知识字某若父母兄字某。若七世祖父母字某。若母外家字某。若父外家字某。若在某城生。若在某国生。若在某郡生。若在某县生。若在某乡生。若常软语。若今作是语。若乃前世时。亦复作是软语。或时高才。便复随形言。若前世时亦复高明。或见自字。或见乞食。或时一处饭。或时就饭者。或时先啖果菜却食饭。或时在丘墓间。或时路靖。或时在树间止。或时有受请者。或时不受请或时少多取足。或时麻油不涂身。或时语声好。或时巧谈语。魔见如是因底诡言。若前世时亦复巧谈语如是。若前世时施行法亦复如是。何以故。若前世时净洁行今还得。若前世时行净洁故。功德所致。今若还是功德耳。若前世时某家子。若种姓亦复字某。前世有是行。若今世亦复净洁得是。彼菩萨心便作是念想。我得无尔乎。是弊魔便复作是语言。若以受决阿惟越致。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若授决已。用是故若得净洁。佛语须菩提。我所说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持是比持是相持是行用占之。我所说者不具足得反自用是。当知是菩萨辈终不成就。当知为魔所坏。何以故。用是比用是相。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知是了不得。用魔说其功德故。说其字故。是辈菩萨摩诃萨闻魔所语。心欢欣自谓审然。便行形调人。轻易同学人。自贡高彼菩萨用受是字故。便失其本行堕魔罗网。复次须菩提。用受是字故。菩萨摩诃萨不觉魔为。反自呼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魔复作是语言。若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作佛时当字某。是菩萨闻是字心中作是念。我得无然乎。我亦先时念如是。我本作是生意。以我本作是念已。佛言。是菩萨如是于智中少。是菩萨无有沤和拘舍罗。反作是念。是所言我字当作佛时。亦如我先时所念。我定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字如是。佛言。如魔所教。若魔天共作。是比丘为魔所迷。佛语须菩提。我所署菩萨。用是比用是相。我不教令作是为。我所教了不得。亡是比失是相。反用是字故自意念。我是阿惟越致便轻余菩萨。用是轻易故离佛。远离萨芸若。远离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智。远是沤和拘舍罗。亡以般若波罗蜜。亡以善知识。以更得恶知识。是菩萨会堕阿罗汉辟支佛道中。若后大久远勤苦能复求佛者。用般若波罗蜜恩故。当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自致作佛。佛言。尔时发意受是字时。不即觉。不即改。不即悔。如是当堕阿罗汉辟支佛道。佛言。若有比丘教重禁四事法若复他事。所犯毁是禁。不复成沙门不复为佛子。是坏菩萨辈。罪过于比丘四事法。是菩萨言。我于某国某郡某县某乡生。作是意生念时。其罪最重。当作是知。置是四事重法。是为五逆恶。当意生是念时其罪重。是菩萨用受其字故。意信生是念故其罪大。当作是知。如是须菩提。用是字故。为魔入深罪。复次须菩提。远离之德。菩萨摩诃萨。弊魔复往作是语言。远离法正当尔。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称誉

佛语须菩提。我不作是说远离教菩萨摩诃萨。于独处止。于树间止。于闲处止。须菩提白佛言。云何天中天。菩萨摩诃萨远离何所。复有异远离乎。亦不于独处止。亦不于树间止。亦不于闲处止。何等为异远离。佛语须菩提。正使各各有阿罗汉。随是行念。各各有辟支佛。随是行念。各各有菩萨摩诃萨。城外行远离。各各行菩萨摩诃萨一切恶不得犯。各各行菩萨摩诃萨。若当于独处止。若于树间止。若于闲处止。了了行菩萨摩诃萨。是远离法。我乐使作是行。不使远行绝无人处于中也。菩萨摩诃萨持是远离。当昼夜行。当了了行。是故菩萨摩诃萨远离于城傍行。持是比菩萨摩诃萨当各各行。若于独处止。若于树间止。若于闲处止。各各行菩萨摩诃萨。我所说远离法如是。尔时弊魔。当往教行远离法语言。若当于独处止。若于树间止。若于闲处止。当作是行。是菩萨随魔教便亡远离法魔语言道等取阿罗汉法。作是念无有异。当随是行。辟支佛道作是念无有异。亦当随是行。菩萨道作是念无有异。亦当随是行。般若波罗蜜难了知入中。若当作是行舍般若波罗蜜。佛言。是菩萨所愿未得反随其行。于法中未了知。是菩萨摩诃萨反自用是。当轻易余菩萨。自念谁能过我者轻易城傍行菩萨。城傍行菩萨了了净洁心无所念。不入阿罗汉法中住。不入辟支佛法中住。所有恶心不受。禅悦弃定。于三昧中悉逮得所愿悉具足度。佛言。是无有沤和拘舍罗。菩萨正使于百千由旬空泽中。在其中行。禽兽所不至处。贼所不至处。罗刹所不至处。在彼间止。若百岁若百千岁。若百千万岁正使复过是。不知是远离法。会无所益。是远离菩萨不具足。自念自用悉得。以了不自知为亡也。自用在远离中立。是为两舌耳。不得远离也。我不喜是菩萨心尔也。我所道远离菩萨摩诃萨不尔也。是所远离不具足知。于是远离中了不得。如是为三远离耳。如是弊魔便往飞在虚空中立。作是语。善哉善男子。是真远离法。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说。正当随是远离行。如是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菩萨闻是语喜。便从远离起去。往到城傍远离菩萨所。是菩萨比丘成就有德人也。反往轻言。若所行法非也。佛言。如是诸仁者中。有了了随行菩萨摩诃萨反呼非。中有反行反呼是。不当敬者而敬之。当所敬者反嗔向。语是菩萨言。我行远离。有飞人来语我言。善哉善哉。若审是远离法。正当随是行。用是故我来相语耳。今若当随我所行。如我所行无有比。若有城傍行。谁当来语若谁当来告若善哉。佛言。是菩萨有德之人。而反轻如是。须菩提。菩萨当作是知。如担死人种无所复中直反呼。是菩萨有短是为菩萨怨家。是为厌菩萨。以是为天上天下之大贼也。正使如沙门被服。亦复是贼无异也。于菩萨有德人中。亦复是贼也。是曹辈。须菩提。不当与共从事也。不当与共语言也。亦不当恭敬视也。何以故。多嗔怒起败人好心。是辈人也。当作是知。何所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舍萨芸若。不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所菩萨摩诃萨不舍萨芸若故。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为一切护萨和萨。是彼坏菩萨辈。不当与从事。不当敬。不当与会所当护法。一当自坚持。常当急持。净洁心立。心所狎习。常当谛持。常当正心。常当怖畏。勤苦处无得入其中。无得入三处。是彼坏菩萨辈所在彼处。常当持慈心向。常当哀之令安隐。愍伤之慈念之。常当自护自念。使我无得生是恶心。一切使我心无瑕秽。我设有是不善疾使我弃。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有行极上。当作是知

.....

zt  2006.2.19 17:03:03    

(24-6)  显示次数:6875(5728+1147)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为便于阅读,略作分段。此段,主要是着重“真实语、授记”的力量,并提醒行者要警惕魔持。
佛言复次须菩提。梦中菩萨摩诃萨不入阿罗汉地。不入辟支佛地。不乐索其中。亦不教他人入其中。心亦不念般若中诸法。梦中视不般若中为证。心悉常在佛。如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是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与若干百弟子。共会在中央坐。不可数千弟子。不可数百千弟子。共会在中央坐说经。与比丘僧相随。最在前头。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说经悉见亦复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是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在极高虚空中坐。为比丘僧说经。还自见七尺光。自在所变化。于余处所作。为如佛说经。菩萨摩诃萨于梦中作是亦复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是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不恐不怖不难不畏。梦中若见郡县。其中兵起展转相攻。若火起。若见虎狼师子及余兽。若见断人头者。如是余变化大勤苦者。多困穷者。饥者渴者。都以厄难。悉作是见。其心不恐不怖不惊不摇。于梦中见。以觉即起坐。作是念。如梦中所见。都是三处。我作佛时悉为说经遍教亦复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是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何从知是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作佛时。其境内一切无有恶心。是时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梦中若见畜生相啖人民疾疫时。其心稍稍生逮得是愿。作是念我会当作佛。如我作佛时。使我界中一切无有恶。用是故知亦复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阿惟越致相。诸恶悉除赐亦复是。须菩提。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于梦中觉已。若见城郭火起时。便作是念。我于梦中所见。用是比用是相见不怖。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菩萨摩诃萨如是。是为阿惟越致相。持是比持是相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今我审应审至审是所向者当无异。今是城郭火起。用我故。悉当灭。悉当消。悉当去不复现。

佛言。

假令火赐灭已。赐消已。赐去已。知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受决已。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授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知是阿惟越致相。

假令火不灭不消不去。知是菩萨摩诃萨未受决。

设火神烧一舍置一舍。复越烧一里置一里。知是须菩提。其家人前世时断经故所致。是辈之人所作宿命悉自见。宿命所作恶于是悉除赐。从是以来断经余殃悉尽。是宿命恶悉消。如是须菩提。知是菩萨摩诃萨。未得阿惟越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复次须菩提。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菩萨摩诃萨当作是视。持是比持是相。当为说令知之。

或时须菩提。若男子女人为鬼神所下。若为所持。是彼菩萨作是念。或我受决。如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授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念悉净洁故。设我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所念皆净洁。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却阿罗汉心。却辟支佛心。设却阿罗汉心。以设却辟支佛心。以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会当作佛不得不作佛。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作佛者。十方阿僧祇刹现在诸佛。无不知者。无不见者。无不证者。今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悉知我所识念。我审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审如我所语。审如我所为。审如我所言。是鬼神当用我故去。便告言。是男子女人。何等鬼神所取持乎。鬼神即为去。

设是不去者。是菩萨摩诃萨说是时。当知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未受决。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不授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语须菩提。其人审至诚者。弊魔往到是菩萨摩诃萨前住。作是语言若本作是住若本字某。若以受决。欲以乱之。是菩萨当说是语时。我是真者。鬼神当随我语。我审受决。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审如我至诚者。是鬼神即当去。是弊魔便作是念。我当使鬼神去。何以故。弊魔极尊有威神。鬼神不敢当。魔作是念。鬼神用魔威神故便舍去。如是菩萨作是念。用我威神故鬼神即去耳。

佛言。不知用魔威神故去也。是彼菩萨摩诃萨以自谓审然。便自贡高。轻易人。形笑人。无所录。语人言。我于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受决以其余人悉未受决。用是故自可自贡高。反嗔恚起恚怒。稍稍增多。则离萨芸若大远。失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智。是辈菩萨无有沤和拘舍罗。嗔怒更生。起是两地。当堕阿罗汉地。若堕辟支佛道地。是辈须菩提持不成。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

舍善知识去。亦不与善知识语。亦不与善知识从事。亦不录善知识。用是故知为魔所固。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知魔为何以故当觉是事。知魔来在菩萨前。魔时时变服。往作是语言。过去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授若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本字某。若母字某。若父字某。若兄字某。若姊字某。若弟字某。若亲厚字某。若知识字某若父母兄字某。若七世祖父母字某。若母外家字某。若父外家字某。若在某城生。若在某国生。若在某郡生。若在某县生。若在某乡生。若常软语。若今作是语。若乃前世时。亦复作是软语。或时高才。便复随形言。若前世时亦复高明。或见自字。或见乞食。或时一处饭。或时就饭者。或时先啖果菜却食饭。或时在丘墓间。或时路靖。或时在树间止。或时有受请者。或时不受请或时少多取足。或时麻油不涂身。或时语声好。或时巧谈语。魔见如是因底诡言。若前世时亦复巧谈语如是。若前世时施行法亦复如是。何以故。若前世时净洁行今还得。若前世时行净洁故。功德所致。今若还是功德耳。若前世时某家子。若种姓亦复字某。前世有是行。若今世亦复净洁得是。

彼菩萨心便作是念想。我得无尔乎。

是弊魔便复作是语言。若以受决阿惟越致。过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若授决已。用是故若得净洁。

佛语须菩提。我所说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持是比持是相持是行用占之。我所说者不具足得反自用是。当知是菩萨辈终不成就。当知为魔所坏。何以故。用是比用是相。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知是了不得。用魔说其功德故。说其字故。是辈菩萨摩诃萨闻魔所语。心欢欣自谓审然。便行形调人。轻易同学人。自贡高彼菩萨用受是字故。便失其本行堕魔罗网。

复次须菩提。用受是字故。菩萨摩诃萨不觉魔为。反自呼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魔复作是语言。若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作佛时当字某。是菩萨闻是字心中作是念。我得无然乎。我亦先时念如是。我本作是生意。以我本作是念已。

佛言。是菩萨如是于智中少。是菩萨无有沤和拘舍罗。反作是念。是所言我字当作佛时。亦如我先时所念。我定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字如是。

佛言。如魔所教。若魔天共作。是比丘为魔所迷。

佛语须菩提。我所署菩萨。用是比用是相。我不教令作是为。我所教了不得。亡是比失是相。反用是字故自意念。我是阿惟越致便轻余菩萨。用是轻易故离佛。远离萨芸若。远离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智。远是沤和拘舍罗。亡以般若波罗蜜。亡以善知识。以更得恶知识。是菩萨会堕阿罗汉辟支佛道中。若后大久远勤苦能复求佛者。用般若波罗蜜恩故。当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自致作佛。

佛言。尔时发意受是字时。不即觉。不即改。不即悔。如是当堕阿罗汉辟支佛道。

佛言。若有比丘教重禁四事法若复他事。所犯毁是禁。不复成沙门不复为佛子。是坏菩萨辈。罪过于比丘四事法。是菩萨言。我于某国某郡某县某乡生。作是意生念时。其罪最重。当作是知。置是四事重法。是为五逆恶。当意生是念时其罪重。是菩萨用受其字故。意信生是念故其罪大。当作是知。如是须菩提。用是字故。为魔入深罪。


复次须菩提。远离之德。菩萨摩诃萨。弊魔复往作是语言。远离法正当尔。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称誉

.............(转注:以下是 教导如何是正确的远离法的一段佛陀教授,此处从略,阅者自读)

发布于:2006.2.19 17:24:58    修改于:2006.2.19 17:25:34  
zt  2006.2.19 17:24:58    

(24-7)  显示次数:8229(7116+1113)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真实语、谛实语”的一些教授的转引
《南传菩萨道》 (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 第六次經典結集總編輯)

第七章:真實波羅蜜

...........

教法諦及行道諦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討論的只是從經典學來的教法諦(理論)。但事實上卻是菩薩等智者所修習的行道諦(修行)才算是真實波羅蜜。行道諦是指真實語。落實所成就的真實波羅蜜即是真實語。真實語有三種,即:

一、 取信真實語;
二、 許願真實語;
三、 離妄真實語。

..............

兩種真實

上述的三種真實語可歸納為兩種,即:

一、語發表成就真實;
二、隨後實踐真實。

........


真實與時間

為了更容易明白「語發表成就真實」和「隨後實踐真實」之間的差別,真實可再分為四種,即:

一、只關係到過去的真實;
二、關係到過去和現在的真實;
三、只關係到未來的真實;
四、沒有特定時間的真實。

............




究竟真實波羅蜜

.....

真實波羅蜜與之前的波羅蜜不同的特點是它具有以說真實語來實現願望的能力。在《須陀須摩本生經》裡也有說到:「在世間的一切味道當中,真實之味是最甜美的。」因此我們應該非常精進地修行,以體驗真實的美味。



转引自:
http://fahua.com/cgi-bin/forum/wisdom.cgi?kd=wise&rn=&on=2166&om=2684&ot=7


原始出处:
http://www.buddhastation.org/bodhisatta.html

原作者: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 The Ven. Mingun Sayadaw
缅译英:乌哥烈及乌叮灵U Ko Lay and U Tin Lwin
英译中: 敬法比丘

zt  2006.2.19 17:36:52    

(24-8)  显示次数:8484(7304+1180)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起飞呀小笨蛋史国红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