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展开论题组:3307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1 »展开主题组:3 2005.7.27 1:02:49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中国净土宗理论的奠基人——昙鸾大师
中国净土宗理论的奠基人——昙鸾大师

隆 盎

昙鸾大师(476—542),山西雁门(今代县)人。十四岁登五台山寻访灵迹,“备睹圣贤,因而出家” 。出家后广学经论,精研佛学,对中观学派、瑜伽行学派及佛性学说很有造诣。为访陶洪景长生仙术到粱朝都城建康(今南京),被粱武帝萧衍(464—549)召见讨论佛性,备受粱武帝称赞,称“北方鸾法师” 为“肉身菩萨” 。昙鸾大师受到著名道家陶洪景的盛情接待,赠与仙经十卷。返回北魏都城洛阳时,昙鸾大师与北印度菩提流支大师相遇。菩提流支在510年左右到洛阳,受到宣武帝的崇敬,敕居永宁寺,译场有七百梵僧,以菩提流支为译经首席,前后译出三十部合一百卷佛经。他传《十地经论》给道宠,形成地论学派;又传弥陀信仰给昙鸾,酝酿而形成净土宗。菩提流支指出:任何仙经“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更轮回三有耳” 。他把〈〈观无量寿佛经〉〉和〈〈往生论〉〉授与昙鸾大师说:“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 昙鸾大师顶礼受持,把陶洪景的仙经都烧掉了。

昙鸾大师接受了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信仰后,坚定地走在弘扬净土法门的大道上,这是净土信仰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北魏时期净土信仰主要是弥勒下生信仰。经过昙鸾大师精修净业,自行化他,大力弘扬弥陀信仰,逐渐获得广大民众的归信。魏孝静帝对昙鸾大师非常敬重,称他是“神鸾” 并敕住并州大寺。830年后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即今山西交城县西北二十里的玄中寺。)昙鸾大师在玄中寺著书立说,聚众念佛,并常到介山(今山西介休县)集体念佛,当地信众称他传教之地为“鸾公岩” 。玄中寺一直到唐代都是传布弥陀信仰的中心。

昙鸾大师的箸作主要有三部:

1.〈〈往生论注〉〉二卷。原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简称〈〈往生论〉〉,是世亲菩萨所造的净土论,为“三经一论”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及〈〈往生论〉〉)之一。昙鸾的注解非常精辟简明,实际上是净土学说的理论基础。因此后人学习〈〈往生论〉〉实际上是学习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即昙鸾大师的净土学说。

2.〈〈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介绍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解除对极乐净土的怀疑,宣传净土念佛方法。

3.〈〈赞阿弥陀佛偈>>,又名<<无量寿经奉赞>>、<<大经奉赞>或<<礼净土十二偈〉〉,共195行,是中国颂赞弥陀净土的经典之作。

昙鸾在弘扬净土信仰之余,还行医治病,从事医学著作,著有《调气论》、《服气要诀》及〈〈疗百病杂丸方〉〉等,这对于他接近民众弘扬净土,是有邦助的。

昙鸾大师对净土理论的贡献要有以下几点:

一.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昙鸾大师将世尊宣说的佛法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认为修行的目的是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度众生。欲达此目的,有八万四千法门,中国有八宗,归根结底只有相信弥陀极乐净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再去学习三十七道品等佛理而直趋圣道,永不退转,更快成佛。这是一条在五浊恶世唯一行得通的一生成就的易行道。其他禅、台、律、法相、三论、华严、贤首等都是难行道,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长时间修行方可成就。



二.净土法门重视他力

一切佛法都重视归敬三宝,求三宝加被,都会依托不可思议的佛力的加持的。同时也都强调持戒积德的自我修行的。佛教的任何教派都是自力和他力相结合的,不存在绝对的自力修行,也不存在绝对的不要求自力的纯他力救度。昙鸾大师认为,其他法门多强调自力修行,不重视佛力的加佑救度。他强调净土法门特别重视不可思议的佛力的强增上缘作用。尤其是在临命终时往生的一刻,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能顿超三界,永不退转,这纯粹是佛力即他力的作用。这时,在往生一刻,佛菩萨前来接引时,自力是不起作用的。但在临命终前的平时,却必须重视自力的修行,备好信愿行三资粮。信愿是眼目,正行的念佛和持戒行善的助行是前进的双足,都是不可缺少的。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明确阐述了他的净土学说:

“求阿鞞跋致有两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鞞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三五,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顾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鞞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昙鸾大师明榷指出,修习大乘其他各种法门,主要是靠自力,要获得三不退转,非常困难。这叫难行道。求生弥陀极乐净土,主要靠他力,即借助不可思议的佛力,就很容易当生成就,临终往生极乐净土,三不退转,究竟成佛。这叫易行道。这就是昙鸾大师的二道(难行道和易行道)二力(自力与他力)说。

昙鸾大师的二道二力说是在龙树菩萨的二道说基础上的发展。龙树的二道说认为在此土此身也可求得三不退转,而昙鸾大师认为在此士难成就,尤其是在末法时期的五浊恶世,更是难上加难。而往生极乐净土,就可当生成就,容易一生成佛。龙树菩萨泛论成佛的难行易行二道。昙鸾大师是专指有弥陀不可思议的本愿力加持的净土信仰的易行道。龙树菩萨是礼敬忆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昙鸾大师主张只礼敬称念阿弥陀佛。认为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三.往生极乐净土必定一生成佛

净土信仰本来有阿门佛东方净土,弥勒兜率天净土,文殊菩萨净土,药师佛净土及唯心净土等,北魏时期中国的净土以弥勒净土信仰为最盛行。昙鸾大师所提倡的,单指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这就将净土信仰简化了,从而才有后来弥陀净土信仰的大普及,达到“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 的境地。

佛教认为修学佛法就是要断烦恼,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了生死,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为什么净上信仰又要讲往生呢?昙鸾大师指出极乐净土已超出三界,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不是胎生。到了极乐世界,即获三不退转(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寿命无量,即没有生死问题了。往生后都是大菩萨,昙鸾称为“未净心菩萨” 。

昙鸾大师指出:“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聚即是阿鞞跋致。”

易行道的修行人,在真信切愿的自力修行为内因的基础上,加上弥陀本愿力即不可思议的佛力的强缘,就可以确保往生极乐净土。往生后,由于佛力的加持,就可以进入大乘的正定聚。所谓正定聚就是圆证三不退转水平的大菩萨,即已证得了初地到七地境界的“未净心菩萨” 。若证得八地以上境界的叫“净心菩萨” 。刚刚往生不久,一般不到十劫,就有不少人达到一生补处的果位。证明往生极乐净土,再努力修圣道,“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因此净土法门是一生成佛的而圆成圣道的第一法门,是为普度众生而尽快成佛的无上圆顿的大乘法门。

四.带业往生

什么人可以带业往生?《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指出十念必生净土,但“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明确不允许犯有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自身血及破坏和合僧五逆罪过的人往生极乐。而《观无量寿佛经》说九品往生中的下品下生者,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十恶即杀生、盗窃、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嗔恨及邪见愚痴)的人也可以有条件的往生。恶人往生的条件是:1。遇善知识开导佛法,教授念佛方法;2。致诚恳切忏悔罪过;3。信愿极乐,老实念佛,称念弥陀佛号。

昙鸾大师认为犯了五逆罪但不诽谤正法的人可以往生极乐;而诽谤正法的人却不能往生。昙鸾大师对诽谤正法的人最不满意。因为净土信仰的根基是个人的信仰,“信为道源功德母” ,抽掉了个人信仰这一自力的内因,便危及了整个净土学说。诽谤佛法者认为无佛、无因果、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这正是佛教信仰的大敌。净土是信仰者的理想,诽谤正法的人,根本不信佛法,允许他们往生也没有用。所以昙鸾大师堵死了诽谤正法者往生的门。后来善导大师认为谤法者也可以有条件地允许他们往生极乐净土。昙鸾大师认为十念念佛乃至一念的力量比五逆十恶的力量更大得多。他指出:“十念为重,重者先牵,能出三有。” 这就消除了两经的不一致处,认为“两经一义耳。”

昙鸾大师指出罪恶凡夫可以带业往生,不必断除见思惑业:“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即往生净土),焉可思议?” 昙鸾允许五逆十恶烦恼凡夫有条件带业往生的思想,将净土的大门大大敝开了。三教九流的底层民众都可以往生成佛,显示了弥陀的无限慈悲,对平民百姓的净土信仰是很大鼓舞。后来道绰大师指出:“凡夫可入报土” 及善导大师认为弥陀净土信仰就是为沉沦于生死苦海的凡夫而开设的。这些观点都把弥陀净土的民众性、平易性、平等性充分展示出来了。由于净土信仰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此净土才成为迅猛发展,生机勃勃的最为广泛的民众信仰。

五.倡导称名念佛,允许散心念佛

念佛本来是指心心念佛,念念在佛,这是广义的念佛。念佛的方法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和实相念佛四类。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不是一般根器的念佛人可以作得到的。四种念佛方法中,昙鸾大师特别提倡称名念佛,即口念“南无阿弥陀佛” 六字洪名或“阿弥陀佛” 四字洪名。

昙鸾大师认为法藏菩萨发四十八大愿,经多劫修行,积功累德而成佛,号阿弥陀。“阿弥陀佛” 这个名号,凝聚了无量功德,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威力量,称为万德洪名。六字洪名或四字洪名是一切法的总持,是无上神咒,能满足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美好愿望。“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昙鸾大师提倡称名念佛,他指出要真正定下心来称念佛名,或者由称念佛名而定下心都是不容易的。因此他提出“积习成性” 的原则,允许散乱心念佛,主张多多念佛,习惯成自然。他还主张同行共念:“又宜同志五三,共结言要,……为称阿弥陀佛名号,愿生安乐,声声相欢,使成十念也。”

散心念佛可以不论时间,不论处所,不论闲忙,不论净秽,不论得意失意,随时随地可以称念佛号,这有利于个念佛法门的普及。念佛的目的不是为了定心,而是为求生极乐净土,这与禅宗是不同的。散心念佛不要求禅定,不要求观想不要求证悟实相,因念佛故,诸罪消灭,故可除罪带业往生,三不退转,究竟成佛。散心念佛已成为净土宗独具特色的修行方法,易于民众持受,依教修行。这是使净土法门成为影响最为广泛的第一法门的重大发展。

昙鸾大师虽然强调佛力加持的“强缘” 的作用,但同时他也极重视自我的持戒修行。他在著作中多次倡导实践“普贤之行” 。他要求念佛人“不求自乐” ,“远离我心贪著自身” ,“拔一切众生苦” ,“远离无安众生心” ,“生怜悯一切众生心” 等等。他提倡按《往生论》的要求修习五种功德力:“言此五种功德力,能生清净佛土,出没自在也。身业者礼拜也;口业者赞叹(称名)也;意业者,作愿也;智业者,观察也;方便智业者回向也。”

近代高僧太虚大师赞叹说:“净土宗的根本教义即确立于昙鸾法师。” 从庐山东林寺慧远结莲社集体念佛,开创了中国净土宗的大规模实践以来,昙鸾大师将从印度传入的弥陀西方极乐净土思想从理论上作了划时代的发展总结。随代道绰法师继承了昙鸾大师的净土事业。到唐代善导大师完成了净土宗建立的历史使命。善导大师无论在净土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仪轨等方面都作了最为完满的总结和发展,使净土信仰真正成为有别于其他大乘教派的一个既独立又融通的崭新的中国净土宗。近二千百年来,中国净土宗一直沿着慧远、昙鸾、善导直至印光的传承顺利发展至今永未断裂过。昙鸾大师开创的净土理论对日本净土宗及净土真宗都有很大影响。日本净土真宗的本愿法门把佛力视为神力,将他力信仰错误地推向极端,反对净土宗一切为众生的大乘佛教精神,反对行善积德,反对持戒修行,反对僧团三宝,宣扬“纵令一生作恶” ,而不要忏悔,也可往生。充分暴露了本愿法门反真理反科学,反人民反社会,反佛法反佛教的丑恶本质。他们宣扬“是佛念我而不是我念佛” ,“弥陀抱我回故乡(极乐)” 等谬论是对昙鸾大师、善导大师等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背叛。日本净土真宗为主的和尚开大型“诛灭中国大法会” ,引起中国人民极大反对,因此才有以印光大师为首的中国高僧主持的“上海护国息灾大法会” 对日本僧人的反击。充分证明日本净土真宗及其本愿法门是与中国净土宗有着本质区别的一正一邪的两个宗派。日本净土真宗及其本愿法门绝对不是继承昙鸾、善导开创的中国净土宗的正脉法系。

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继承发展慧远、昙鸾、善导开创建立的中国净土宗的优良传统,正确弘扬弥陀净土信仰,普度一切有缘众生。

忏悔发愿

tyro  2005.7.25 20:12:42    来自:shanghai  

(3307-3)  显示次数:5200(4238+962)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好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