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展开论题组:2219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2 »展开主题组:3 2004.3.8 17:24:40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普贤行愿品》纲要(三)惟贤长老讲于深圳弘法寺
(三)
全体师傅们、居士们,这次讲经的法缘很好,在这一个庄严清净的寺庙,有这么多的出家众、在家众,共同听闻佛法,这个因缘也很殊胜,时间很短,我们大家要尊重这个因缘,闻法以后应该有一个心得,应该有个感受,所以我们在这几天,一个是要抓紧时间,二一个是自己要用心听。在上午我把《华严经》大义的第一个小段讲了,第一个小段提出《华严经》理论的特点,一个就是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第二个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平等。第三个,真俗无碍,真俗圆融。那么佛法就在世间,能够看透世间,了悟世间,就可以由世间法到出世间法,由俗谛证入真谛,所以佛法不是离开现实的呀!就在现实中善用其心,走“止恶行善”的道路,走“利益众生”的道路,遵守佛陀的遗训,慈悲利生,救苦救难,就在这个工作中、生活中,就可以了悟、就可以见佛,这个道理是很深微的,但是谈起又很平常,所以在上午我就把这几点讲了。接着是讲的第二点,《华严经》的宗趣,根据华严五祖宗密大师解释的,就是:以入法界缘起,普贤行愿为宗趣。那么什么叫法界呢?我这里补充一下,法界,从本体来讲、从它本质来讲,就叫法性;另外一个意义呢,从事相来讲,就是森罗万象染净诸法。单说法界,从法性来讲,究竟是什么呢?它叫法性、叫空性、叫真如、叫菩提、叫涅磐,其实都是一个内容。不过,从分别来讲,法性就包括了色心诸法在里面,它是一个总合的观点,既谈心又谈物,法性。空性,就是了解一切法如幻如化、梦幻泡影,没有一个实体,没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其性本空,从空中,我们就消除了私心杂念,消除了我执法执,消除了颠倒妄想,这叫着空性,这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的那个空性。又说真如,什么叫真如呢?又从心方面来讲了,我们这个真心由我空法空显出它的本质,也就是本来面貌,这种心就是妙觉明心,这一种心可以说就是如来心,在凡夫来说,有个名称叫如来藏,也就是说隐藏起来的叫如来藏,这一个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是真实的,它是如常不变的,所以叫真如,它也叫菩提,什么叫菩提呢?菩提是果,菩提之果如何得到?就要修般若因、修菩萨万行,才能证到无上的妙果,菩提就是无上的妙果。它也叫涅磐,为什么叫涅磐呢?涅磐就是灭度的意思,能够消灭一切烦恼,能够度脱一切众生,达到功行圆满的境界,也叫做涅磐。所以法界性这个“性”就包括这些,很明确!代表了诸法的本体,在禅宗来说就是本来面目,我们人就要恢复这个本来面目。至于它的相,分体相用,刚才说了体,这个相包罗万象:有漏法、无漏法,净土染土、心法色法,有形体的法、无形体的法,都包括在这个相里面,它各有差别。用是什么呢?用就是一种作用,就是由心生起万法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什么功能呢?在唯识学来讲就是种子:染法有染法的种子,净法有净法的种子;善法有善法的种子,恶法有恶法的种子。这个种子潜藏在阿赖耶识中,生起诸法的功能,待缘而现,所以我们在众生界学佛,最重要的是熏习善法种子、熏习清净种子,以这个种子逐步消灭恶法染污种子,恢复如来妙心,恢复法界自性,这就是法界这个名词的定义,它既包括体、包括相,也包括用。那么,什么叫法界缘起呢?法界就体现在宇宙森罗万相上,森罗万象、染净诸法,都离不开法界,离不开这个心,一心生万法、万法归一心,所以事事物物,我们能够从心的方面有正确的观点,正确的对待,另外,我们学佛以后,从见佛闻法多多熏习佛法,我们就发挥妙用啊,这就是个缘起,合拢来讲叫法界缘起,我们学佛就要了解这个道理,所以《法华经》讲,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间,就是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是什么呢?就是指的真如真心它的妙用,使众生都能了解,都能悟入,都能证得,佛大悲啊!就以这个因缘出现于世,这个在《法华经》里面讲的有。那么,证入悟入这个“入”字,一个是悟入,二个就是证入,那么怎样证入呢、怎样悟入呢?必须修普贤行愿!所以普贤行愿就是能入,法界缘起就叫所入,我们修普贤行愿就可以证入法界缘起,了悟法界缘起就可以了解诸法实相。所以,《华严经》的宗趣就是:以入法界缘起,普贤行愿为宗趣。在这里我还要提出来《华严经》八十华严、三十九品,内容很多,但是它的核心就在《入法界品》,特别是《普贤行愿品》,这是它的核心!中心在《普贤行愿品》,另外要了解的是,《普贤行愿品》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由普贤大愿临终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最后讲的《普贤行愿品》“愿我临于命终时,净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这个颂子有好几首,就说明《普贤行愿品》的归趣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到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就与念佛有关系了,与净土宗有关系,所以这里我还要简单介绍一下净土宗的重要。关于净土,这是很殊胜的啊!我们中国净土宗的建立,是开始于慧远大师,成立于善导大师,净土有五经一论,原来是三经一论,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在清代有文人学士叫文远,就把《普贤行愿品》加进去,到了民国初年印光法师又把《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加进去,就成了五经,加上印度世亲菩萨写的解释叫《往生论》,所以研究净土就五经一论,虽然叫净土,实际上教义很深很广,与般若、与天台、与法相、与三论、与密宗、与律宗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祖师称赞净土,即显即密即顿即圆。我们念佛,它的好处在哪里,一个在现生中以净念代替妄念,我们内心就清净,就达到平和、心胸广大、慈悲善良、内心清净,那么这个内心的修养,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对我们的家庭、对我们的事业有好处,在现生中都可以获益,临命终时由于念佛,就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到了西方就是不退转,直到花开见佛,这个净土可以说是很重要,在西藏密法里面有弥陀法,一句“阿弥陀佛”就包括了密法里面的胎藏界、莲花界、金刚界,这个学过弥陀法、学过密教教义的人就晓得,密法里面的胎藏界、莲花界、金刚界都包括在里面,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那么,关于念佛往生西方,从古到今这也是事实,我在重庆听到一个姓杨的居士——杨佳玉,我记得她的名字,她跟我说,她对母亲很孝道,她劝她母亲念佛,她自己也念佛,到她母亲病危要临命终时,她就从晚上初夜一直到早上,跪在阿弥陀佛前,给她母亲念佛,念一个通夜,到了她母亲要走的时候,她就亲自见到母亲的神识脱离了她的躯壳,从空中一双大手,她一看就是阿弥陀佛,把她提到虚空,接着她母亲就变形,也很高大,就在佛的身后,同时母亲给她讲,说:极乐世界境界殊胜,很好很好!说了就不见了。这是那个杨佳玉居士亲自给我讲的,她不会说谎话,那么当然这类似的事情还很多,这就是念佛生起的正念,但是根据古今讲,特别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提出来,念佛有正念、有助念,有正修、有助修,那么念佛以外,我们要礼拜持诵观察回向、要结合,除此以外,在我们生活上、行动上,要修三福业、修净业,这是相当重要的呀,所以念佛不只是念佛而已啊,要修净业要修三福业,经文上就讲得很清楚。第一个福业:要孝敬父母、要恭敬师长、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这是人天善啊。第二个福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要守戒,威仪要整齐严肃,以戒为主,佛家就是讲以戒为主,有戒才有德,有德才能有福,这是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那么这个中心就是要清净三业,身业、口业、意业要达到清净,才能取得解脱,这叫做解脱善。第三个福业: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念佛的人要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利有情愿成佛果,你要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首先不能离开众生,要救济众生与乐拔苦,广做救苦救难的事业,按现在来说就是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行菩萨道要深信因果,因果是佛法的中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善受福、作恶遭殃,种什么因就有什么报,条件成熟他就要报,所以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若到一切都报,一定要相信因果啊!要读诵大乘,读诵大乘经典,净土五经都是大乘经典,除此以外,《华严经》、《法华经》、《地藏经》、《报恩经》、《涅磐经》都是大乘经典,读诵大乘经,我们心就广大,愿力就大,目标就高,所以必须要读诵大乘。那么当然在居士中,有些文化低的,或者没有文化的,除了念佛以外,多听开示,多请教,同时还要劝别人发大乘心,多做善事、广利众生,这一条福业就叫做菩萨善。所以这三福业就包括了人天善、解脱善、菩萨善,所以念佛不是与生活,不是与工作,不是与现实脱节的,它有它的积极性,这就是净土法门的殊胜啊!这个入法界缘起就要靠普贤行愿,《华严经》就以普贤行愿为核心,所以以这品为核心,而这个核心又以导归极乐、念佛生西为核心,我刚才讲的净土宗念佛的重要,今后大家不要轻视念佛,意义很深广、目的很高很大的。但这里讲“入”,那么怎样“入”法呢?普贤行愿是能入,法界缘起是所入,这个“入”有身入和口入,身入怎么样,那么我们读经念佛,身体方面要恭敬、礼拜、供养、持诵,这些都叫做身入;心入怎么样呢?心入就要做到具足正信,要具足正解,要具足正行,在内心要具足这几方面。什么叫正信呢?信仰三宝、信仰因果、信仰功德,三宝的功德,因果的真理,修善积德的功德,不落虚空,我们要坚定信仰,这是一种正确的信仰,既不是迷信也不是邪信,叫做正信,要从心底来信。正解是什么呢?就是必须要了解这个真实道理,比如我们读《华严经》,我们必须要了解《华严经》的道理,读五经一论,或者《阿弥陀经》,或者《无量寿经》,我们就要了解它的道理,了解道理以后,我们才能加固我们的正确信仰,所以不是盲从迷信。正行是什么呢?就是要身体力行,结合礼拜、持诵,那就要修福修慧,修福要广积功德、广修善业,修慧就要多闻熏习、深入经藏,学佛就是要福慧双x,你单单有福,只能说你生活好、事业好,少受挫折、顺利,这是有福,但假若你没有慧就不行了,福必须要靠慧来养,有慧指导,深入真理的了解,就可以以这个慧斩断烦恼无明,消灭生死根本,消灭一切痛苦的根本,必须要靠慧啊!有福还要继续修福,除了修福以外还要修慧,福慧双x,所以菩萨事业叫做悲智兼修,有悲心,广利众生就有福报,能够多闻熏习,有智慧就可以证得菩提,要悲智兼修,达到福慧圆满,到了佛的境界就叫两足尊,什么两足嘛?就是这两种,一个是福、一个是慧,那么这样子就可以入,一个是悟入,一个是证入,这就是实际行动,我们必须要这样做。以上是讲的关于第二个小点,《华严经》的宗趣。

第三个小点是《华严经》的翻译和传承。《华严经》传到中国来以后,有三种翻译,第一个就在东晋年间,距现在大概是一千五六百年,在庐山有一位印度高僧,叫佛陀跋陀罗,就在庐山翻译的,你们现在到庐山去看嘛,佛陀跋陀罗翻译经的经台还在,他于当时翻译《华严经》一共译了六十卷,根据范本有十万偈,那么翻译过来以后呢,一共是四万五千偈,佛陀跋陀罗是印度语,翻译到中国来叫觉贤,这是第一部。第二,以唐代的实叉难陀,在长安、现在的西安,翻译了八十卷一共三十九品,现在通行的是八十卷。实叉难陀,翻译到中国来叫做学喜,由学习佛法感到欢喜,得到了法喜叫做学喜,这是第二种翻译。第三种翻译就是唐朝般若三藏翻译了四十卷,这四十卷其实就是《入法界品》,那么因为这个八十华严缺了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所以唐德宗的时候,华严宗的第四祖澄观法师,一般叫做清凉国师,就把这个四十卷的最后一卷《普贤行愿品》,加到八十华严里,一共是八十一卷。这个就是《华严经》的三种译本,我们现在通行的就是八十华严,这是简单地叙述翻译。至于传承,在印度,我们首先要讲到的是龙树菩萨,那么根据历史的记载、根据传说,龙树菩萨在龙宫发现《华严经》,觉得很珍贵,就把《华严经》请出龙宫供养、宣传、弘法,龙树菩萨写得有著作,他是空宗的祖师,实际上在中国来讲,他是八宗的祖师,他各宗都在弘扬,他写得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另外还写的有《毗婆沙论》。在《毗婆沙论》中,他又把修行分成难行道、易行道。难行道就是要学习菩萨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经过五十二位,可以修成佛果,易行道就是念佛,那么就可以一生成就,我们念佛好了,用不着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一生成办,叫易行道,这个是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里面讲出来的,所以他提倡弘扬净土宗,提倡念佛,也提倡真心的妙用,所以龙树菩萨在印度来说,他是宣传华严的、弘扬华严的。另外,在印度有一个马鸣菩萨,为什么叫马鸣呢?因为他很聪明、很有智慧,他的门前有一匹马,往往在说法的时候,马都静心地听,听了以后马就感动流泪啊,叫唤流泪,所以一般人称他马鸣菩萨。马鸣菩萨写得有《起信论》,《起信论》就讲真心的妙用,分为心真如门、心生灭门,真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法性,就是真如,真如门,生灭门讲的就是妄心,妄心有生灭,真如本性也就是本觉,由于无明蒙蔽,所以就生起三细六粗,流转生死,能够见佛闻法,返妄归真,就可以恢复这一个法性,《起信论》就讲这个内容,也就是《华严经》的重点,在《华严经》叫做法界缘起,讲真心就叫真如缘起,其实都是一样的。另外,在八九百年间,弘扬法相唯识的有无著、世亲两兄弟,无著菩萨是弘扬法相唯识的,世亲菩萨是他的兄弟,最初弘扬小乘、毁谤大乘,后来经过无著菩萨的点化,专门发心弘扬大乘,就是天亲菩萨也叫世亲菩萨,他写的书很多,叫千部论师,其中他读《华严经》并专门写了一部书,叫《十地经论》,专门阐扬《华严经》的十地品,它的重要、它的意义,那么这个就是在印度《华严经》的传承。到中国以后,中国的传承从唐代开始,第一个就是杜顺大师,第二个叫智俨大师,第三个叫法藏大师,也就是贤首国师,到了第三个就正式成宗,成为华严宗,第四个叫澄观法师,又叫清凉国师,第五个叫宗密大师,第五祖也是唐代的。唐代以后,由于佛法在唐武宗之后遭受到教难,经典散逸,那么到了宋代以后,也有研究华严的,但是没有那么显著,但是一般人、一般的弟子还是很尊重《华严经》的,因为在明代,憨山大师为了报母亲的恩,血书华严,以血来书写《华严经》。在民国初年,上海有个应慈大师,也是专门弘扬华严的,那么至于这些祖师,他们都有著述,从唐代到清代,有关《华严经》的著述有一百多种。现在我简单把我们中国这几个祖师,有些事迹向大家介绍一下,使大家更加明确。第一个就是杜顺,他是第一个祖师,他在终南山修行,读《华严经》有一种神验,现神验,关于重要的内容他写得有一些,因为他现神验,当时唐太宗正在害疾病,发热,那么因为杜顺法师有神验,唐太宗就把他召入宫中,希望他以神力来蠲除他的疾苦,消除他的痛苦,当时杜顺大师讲,皇上,你能统领全国,功盖宇宙,你这个都是小病,还容易好,但是他有个愿望,从现在起,你能够大赦天下,你的功德大,你的病也就完全好了,唐太宗听了他的话,就下大赦令,以后他的病也就逐步好了。当时,唐太宗得了好处,他很感动,他说,你深合帝心,尊曰帝心大师。那么,杜顺大师读了《华严经》,他就建立了华严三观,第一观就是空观,第二是理事无碍观,第三就是周遍涵容观,就从这里开始弘扬《华严经》,就为华严宗奠定了基础,那么他传下去的第二个就是智俨,智俨是很有智慧的,深解杜顺法师的三观,也有很多著述。第三个法藏大师,他是以智俨为师,同时对于华严宗的教义有所发扬,当时是唐武后武则天在位,武则天召他入宫供养他,请他讲《华严经》,当他要开口讲的时候,就有一种异相,口放白光,白光深入空中后合为云盖,当时武后很受感动,正式开始后讲了序品,大地震动,在他的传记里有这个记载,有这些奇异。后来,武后不了解法界缘起的道理,贤首国师就是法藏法师,他就以殿前的金狮子来比喻,把法界缘起讲给武则天听,武则天就很有感悟,对《华严经》法界缘起有所了解,所以他就写了金狮子章,就是贤首国师。至于五祖宗密大师是继承法藏,弘扬法界缘起,解释法界缘起。这就是我们中国华严传承的简单内容,以上第三小点讲的华严的翻译和传承。

第四小点,介绍一下《华严经》的重点和内容。我们学《华严经》,读诵《华严经》,它的重点内容应该知道,这里分为三点:第一点,我们要晓得,《华严经》是经中之王,大乘经典,它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也不是二乘声闻缘觉境界,是地上菩萨的境界,所以它说的境界和内容,不是一般凡人的那种看法,假若以凡人来看,特别是有些有偏见的人来看,他认为你那些是不可信的、玄虚的,殊不知这个境界不是凡人境界,也不是声闻罗汉的境界,而是地上菩萨的境界,我们凡人境界那就很狭窄,只见到眼前,不晓得世界,只看到现在,不晓得过去和未来,就好比井中之蛙,只有那么一个天地,看问题往往都是片面的,就像瞎子摸象,片面的,不是整体。所以,大家千记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你不要学世间上的那些人,以世间的凡夫观点来对待佛经,特别是大乘经典,经是佛说的,佛他不会说谎话,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佛有三十二相,其中广长舌相,他就是由于不说谎这个因感得的广长舌相,他不说假话。这一个境界也是佛自证的境界,佛亲证的境界,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佛亲证的啊!佛介绍华藏世界,也是佛亲证的,你不能以普通学者那种考证眼光、进化论的眼光来对待,那是错误的东西,所以过去在民国初年,有些学者,他就以这么片面的眼光来对待佛经,一会儿《楞严经》、《圆觉经》是假的呀,一会儿《起信论》也是假的呀,一会儿大乘不是佛说的呀,引起很多论诤,这就是以世俗眼光来对待佛经。我们在坐的很多是青年,也是知识分子,你们进入佛门皈依三宝,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相信佛经,不要去宣扬那些东西!不要去偏听那些东西!否则,你只有生起疑悔,只有退化!所以,我这里要特别讲一下。它这个内容,第一个就说明释迦牟尼佛他的法身境界,他的报土卢舍那佛的报土,就是华藏世界,《华严经》有几卷都是华藏世界品,这个华藏世界很广大,依正庄严重重无尽,根据《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一个叙说,这里简单说一下,这个世界下面有风轮,风轮上面有水轮,水轮上面有金轮,这个水就是大香水海,在香水海的中心,就是莲花藏,大莲花,莲花从底到上一共是二十层,这二十层里面就包括诸佛世界,就包括四种土:凡圣同居土,这是凡圣同居一起的,比如娑婆世界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就是声闻独觉罗汉所修的;实相庄严土,就是菩萨所居的;常寂光土,就是法身佛的世界。那么,这个华藏世界就包括这四土,很广大,四周是十一边,十一个方向,十一边外面各各又有十边,很广大,叫华藏世界,这是佛的境界,广大微妙,这个不是我们想得到的,不可思议。所以第一个,它是介绍华藏世界,是佛的报身佛土,依正庄严,广大无边,层层无尽。第二个就说明了菩萨如何达到这个境界,就要经过五十二位,这五十二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以后经过金刚道,由等觉到妙觉,妙觉就是佛位了。这就是一个菩萨修行的路程图,那么这些品里面就提到信解行证,必须经过信、解、行,然后才能证,这就是学佛的修行次第,也是修菩萨行,证得佛位这么一个次序,要有信仰、要有了解、要有行动,行持以后才能证果,《华严经》的三十九品都包括了这个信、解、行、证的内容。所以第二个内容说的菩萨如何由凡夫发心,到成妙觉佛果境界的这个阶段,这是第二个内容。第三个内容就是讲,主要就是《法界品》,最后一品普贤菩萨的十大愿,《入法界品》的最后一品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所以我们先前讲了《华严经》是大经,它的核心就在于《法界品》的《普贤行愿品》,而《普贤行愿品》的核心最后是导归极乐、往生西方。那么,以上这三点就说明《华严经》的内容,这是讲的第四个小点。第五个小点是关于它的教义,华严宗的教义讲四法界、十玄门、六相,主要介绍这个四法界,这段讲了以后,第六还有《普贤行愿品》的人生价值意义,要结合现实讲,第七段就简单介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善财童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为时间关系,明天上午继续讲,讲完以后我们就接着讲行愿品的正文,现在就休息。

nature.y  2004.3.8 17:04:52    

(2219-3)  显示次数:4838(4045+793)     查看nature.y的所有文章 给nature.y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幸运女神芸( 当来)妙莲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