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展开论题组:1308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4 »主题组:5 2003.5.8 8:19:37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如实观照的理论与方法(三)--性广法师讲解
问:请问广师父,如实观照假如用在世间法,一般学生要背诵会不会有困难?因为我觉得用了如实观照后,不太喜欢记东西。

答:这个可能是他用如实观照而产生所谓功效啦,他不大喜欢去搞那些了。那么这个是好还是坏呢?其实真正的如实观照没有妨碍你的一切工作,没有妨碍你的身心行为,一直强调。你要背诵,我告诉你:当你全心在背诵时,加上如实观照,那个背诵记得特别好,它不但不会妨害,效果反而更显著,绝对不会妨碍的。我们在背诵或是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反而不能记忆得很好,不能达到效果,这个原因是由于过去的很多观念在干扰你。你真的在如实观照时,你在背诵、唱诵,在做任何事情,不但不会妨害,而且会特别的深刻。这一点,你们不要担心,不会有反效果。世俗的一切应该有的功用,它都会保存;世俗不该有的,它会消失,这个才是如实观照的真正奥妙。

问:请问广师父,当我们知道缘起法,然后又知道如实观照以后,当我们遇到事情时,我也很清楚地知道,在我解决问题时,反而解决好了,这种情形是不是属于对治?

答:其实,这个不是对治法,这个应该讲是它的功能。因为在如实观照中,你会发觉实相――事实的真相,那么你在处理事情时就会很圆满。重点、善巧你都知道,所以,那时的知道,它不是在对治的状态之下,你真正体会到它一切奥妙的内容,你自然引生出来的行为、举止、言谈都会很如法。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一直强调:你说你已经了解缘起了,然后又用如实观照才会有这个功效。如果你不知道缘起,如实观照你会摸索得很辛苦。所以,为什么我们讲,我们过去有这一段的上课,正确的知见已经建立起来,以后再透过如实观照时,产生的攻效就更奥妙了。因为这完全符合闻思修的过程,是很如法的。那么,透过如实观照以后,了解它实际的状态,这个修就是我们的行为――证入么,你就会展现得很如法。那么,在这种身心的功能之中,产生出那种功用、功效出来了,你就会肯定地说:“嗯,确实是这样子的”。这才能够证明,原来这样确实可以离烦恼,确实可以什么事都处理得很好。这个就变成入世的事也做得很好,出世的法又能够觉知,出世与入世无碍,缘起的世界一切万法,你不会离开法的原则去展现,不会起矛盾。所以,事与理就不会起障碍。很多人都以为事是事,理是理,其实,我们讲事时,就是理的展现;讲理时,就是讲事的内容。事理是不二的,只有透过如实观照,才能够达到事理不二,不然很难。

问:请问广师父,刚才学长讲的,我经常会事情来了才会观照,就是说,事情告一段落了就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这种是厉行的力量不够,就象师父讲的生死心不切,这一点是我最大的毛病,请师父开示。
答:你既然知道生死心不切,那不就明摆的么,想办法让它切么!如果你真正的懂得生命的无知,那种流转,愚痴的现象,就在无明之中的苦,确实感同身受时,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想离苦的愿望才对,问题是你的苦可能还不够,没有痛彻心髓,所以说,你才慢慢来,不然你怎么会不切呢?其实你有心用功真的也不容易,最好是用一点智慧,师父一直在开示或者比喻,其实就是要让你们能够更轻松地投入,不会有一种“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一直强调,比如讲:当你知道你活着,就是在观照。你每天活着,其实你不知道你活着,这个就是众生的无明。你们从来没有一秒钟真正活着,为什么?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不然就活在无记中,再不然就是在打妄念之中,根本从来就没有真正活过一秒种。有时说法是一种启发式的:“良马见鞭影而行”,要有这样一点点悟性。不然,后面给你推,你才会动,那这个效果绝对是不好的。怎么叫良马见鞭影而行?一匹好的马,它的主人骑在它背上,那个鞭子一拿起来,就有一种影像转动,那匹马看到鞭子影象就跑了。不需要等到“啪”打下去,痛了才跑,那种马是劣马。学佛也是一样,要有一点悟性,然后要有一点发心。悟心少了,很辛苦,听不懂;发心不够,精进力就不强。所以,自己还是要发发愿,愿的后面就是力量。过去,师父在跟你们开示常常讲,我讲这么多的话,讲千经万典,目的是什么?引你初发心而已。一直强调这句话,就是我能给你什么?我能改变你们什么?都很少啊!当你真的发心时,你自己自动的会去做,会去求,会去探讨,会去实践,那时才有机会。被牵着走,不由自主地走,受别人影响干扰在走,那个功效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一直强调:千言万语、千经万典只是引你初发心而已,一直强调这样一句话。所以,当你们有时听法很感动时,最好利用那个当下,发一个大愿,那个愿会推动你。就像我们世俗有的年青人,很有志气,那个年青人家庭环境不好,没有办法支持他读大学,但是他并不失望,他下了一个决心:我这一生再苦再累,哪怕半工半读,也要把大学的学位搞出来。当他发心立这样的志愿时,你知道它的力量有多大?他真的就这样了,他去打工,再苦他都会咬紧牙关熬过去。结果,最后他真的就把大学学业完成了。人间的人都能立志而能达到这种功效。我们为生死的人竟然能够不发心,那是怪事呀!立志都有这个功效,我们发愿就是产生一种力量。为什么我们大乘菩萨都要发大愿?你没有这个愿,后面的力量就没有办法推动。其实,师父在这一方面真的有很深的感触,从开始学佛跟大家结缘,在家时到出家的这个过程里面,我的感受真的很深:如果没有一个愿力,走不下去。为什么?会算利害关系,会算得失,那个都是在我执上面的东西呀!你就没有办法走下去。所以,一个菩萨要是不了解空义,不了解缘起都在条件之中的话,那你就做不下去了,站在“我”的立场,你就做不下去。同样的道理,我们只有在这样一个心态下,因为愿在推动,再多的困难,对众多众生的不了解或是诽谤,我们都要心甘情愿继续走下去,无怨无悔的。只要众生有需要,我们都要付出,都要那份关怀的心不断,因为后面有这个愿力在推动,不然我们走不下去,真的是这样子的。我一直强调,人生不如意事有八九,一二跟八九拚,你怎么会赢它?一定会退心的。同样的道理,愿力很重要啊!有机会发发心。

问:师父,今天我那个师姐去受五戒,她还需要一根拐杖。其实,我觉得我们师父说这个如实观照,没有说戒定慧这样的次第、分别,但是在切实的如实观照当中,戒定慧都完全具足了(对!没有错)第二点,师父要我们发心,要有悟性。其实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逢,今天应该很好地安心落实在现在的因缘中,好好地如实观照,去觉照。像我们那么幸运,三项具足的实在是很少,这是我的感想。

答:刚刚讲到,我们用这个法门,虽然没有强调戒定慧,确实它里面都涵盖了,确实是这样。你想想看,我们在我们的身心行为里面,时时刻刻都在观察自己的话,还有什么比这个守护大根门头更好的?是不是具备了戒的内容?如果你时时刻刻都在观照,还有比这个更定的定吗?然后发觉它的内容实相,这个才是真正的般若慧呀!在一切时悟到诸法实相才是真正的般若的智慧呀!确实是这样子。所以,表面上我们这边很少谈到戒定慧的问题,用什么戒来规范大家,其实你们如果真正愿意了解这个缘起法的内容,把这个基础的观念打通了,然后确实以如实观照来作为你的助行,那我想,不用条规,不用规范,可能大家的身心行为就会很快如法。所以,我过去就一直强调:这个如实观照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如果从广义来谈,真的,它涵盖了一切法的奥妙在内。一切对治法的功能它都有,虽然不谈戒,但它有戒的奥妙,有这个功用;我们不讲修定,但是它产生的定,确是真正的让你很自在、很安心;然后,我们达到一个最要紧的目标就是开发智慧。这个如实观照最后的功能就是要开发智慧。所以用这个方法慢慢去实践,真的是戒定慧具足了,确实是这样子。

问:师父,我有一天在师父和大家菩萨面前发愿:尽未来际要跟这个正法相应,很快相应。我还发愿来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生,然后我的愿力很强,真的,推动力非常强。以前,听师父的法真的听不懂,半听半懂,那个恨心还是没有办法去除,也不会用如实观照。我在发愿过后,上班时就用如实观照,发现:喔,原来我自己有很大的问题――就是有一个“我”在,那个我很大,跟大家过不去,看到每一个都是敌人,只有我自己最会。师父说,我们跟那个公司是相依相缘的,我们不能跟它对立。然后,我就思维:对呀,你看公司里每个部门都是很重要的人物,那为什么要产生这个问题呢?我们星期五开会,他们吃他们的荤食,而我吃素食,那真的是非常自在,没有一个我了。然后,我看着它:啊,我错了,我过去为什么会有那种心呢?我已受了在家菩萨戒了,也已经做了那么多,怎么还没办法铲除?就是我没有发愿。那我在师父面前发愿,我的推动力很强,感谢师父让我做到这样。

答:其实我们只要有愿力的人,不管我们多愚痴、多笨,他都有成就的一天。我们虽然没有与生俱来的很高智慧,但是一个“勤”字能补拙,这个愿力在推动我们时,我们会在实践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别人听一次懂,没关系,我听三次;三次听不懂,我听十次;十次听不懂,我听一百次,真的是铁杆磨成针。所以这个愿力很强、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愿力时,一碰到挫折就做不下去了,所以这个愿力很重要。至少不要妄自菲薄:“我自己笨呀,我没有办法”,这一点真的不要。只要我们有愿力,笨一点也没有关系,我们就如实地做去,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确实是这样。这个决心很重要,当我们有这一念决心时,简单讲,已经成功了一半了,真的很重要。只要你用心,真的在探讨,或多或少当生就会有一些受用的,然后,绵绵不断的,只要有一口气在,就继续下去,不要管它将来收成怎么样,不要先有这种预测的立场,“只管耕耘,莫管收获”,在这样的一个心态下,你才不会有得失心,才能与如实观照的不迎不矩不取不舍相应,不然就会落在知识的分别里面:好、坏、是、非、我要、不要、、、、、、就会产生这个问题。如实观照就是要排除这种观念,排除这种相对的心、分别的心,你就是一路的走上去。当然,我们如果连上课的基本缘起法则都没有的话,就很难了。因为我们已经先上过课了,先在基本观念上已经建立起一个正知见以后,这种如实观照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今天连一点基础都没有,来如实观照可能就会很难,不能与空相应,不能与法相应,很不容易。真正的不迎、不矩、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下结论,才能够真的与空相应,注意哟!但是,如果我们今天不知道缘起的法则、空的内容,你用这个如实观照的方法要相应也很难。你们先在知识上、观念上懂了,知见已经建立了,然后在这个方式(六个原则)下来观照的话,很快会跟空相应,奥妙就在这里。所以对一般人,师父不讲如实观照,原因是什么?一般人听不懂,就是做也没有很大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先以建立正见为主,上过课,正见建立了,然后,一如实观照很快就会相应。所以,对一般人我很少讲如实观照,因为功效不彰,而且他听起来没有信心,他觉得这个没有什么,他就不会去做,不会去实践。当我们建立了缘起的正见以后,对这个法觉得太重要了,那么,你的行为,你的方向才会与我们建立的正见是一致的,那时,相应就很快。这里还有这么个关系的存在。

问:我今天是第一次来,听到这样的法,我也非常高兴,我对自己来讲,有几个问题请教师父:其实我长久到现在才对自己有一个认识,确实真的要有一种了断生死真切的心。就是说,对我来说是确定真的要修行。因为对我来说,社会上还有很多诱惑,许多东西让你快乐。有时会对治,正如师父说的,有时烦恼来了,真的我就不要这么烦恼,我要离开;有时快乐来时,我就觉得我在退心。我觉得对确定修行,对我来讲很重要的,我想怎么样确定自己真的要修行?真的是离苦?佛法讲“色受想行识”,怎么样观受是苦?怎么样去累积它?累积它以后,你才会说:我真的不要。我真的不要,我才会离开。

另外一个问题,从如实观照来说,如果说“观受是苦”,它是不是也是一个判断?它是苦,还真的是烦恼。那如实观照的“不下判断”,没有给它任何一个结论的话,那怎么样去如实观照,观受这个苦,这是苦?

答: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不判断、不下结论的话,那等于不是不思维吗?一般的观念是这样的,一般的思维就是说落在我们常识的判断。其实,我们今天讲的不下判断,不下结论,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术语,就是“不思维的思维,不判断的判断”,其实它有这个功能。当我看到“这样子”的时候,我需要判断么?我其实已经判断了,懂吗?但是不需要加一个判断下去,这个不需要判断哪!所以,你们要注意:这个不下判断,不是直觉的功能没有,是意识产生的功能不让用而已,注意听!当我看出去,看到一切现象时,你说我没有看到吗?难道我还要下一个判断说“我看到了”才是看到吗?不是的。一切的现象,你不要判断,你也是清清楚楚的。所以,注意喔!我们这里讲的不判断、不下结论是什么?因为我们很容易落于过去的知见、过去的观念、过去的常识,是用这个来判断的。但是事实上,那种知觉,那种认知,你不要判断它,它还是认知的,而且那时的认知可能是更清楚、更实际,不会被误导的,不会被变形的,那才是真正的判断。所以,注意听!这里的不判断、不下结论,不是说你连知觉都没有。加上观照,这个观照其实已经是判断了,只是这种判断不是思维性的判断,不是常识性的判断,不是过去知见的判断,只是这样子而已,你会发觉很奥妙啊!比喻一只狗,你碰到它的时候,“啪”地给它一脚,或者用棍子“啪”地打它一下,你以后再碰到它时,它第一个反应是什么?“逃,赶快逃!”这狗,它需不需要判断?它也不需要判断,它有那个直觉的反应。我常讲:一只狗,你对它好,它知道;你对它不好,它也知道。那它是不是象人一样用思维来判断,你对我好,还是不好?需不需要判断才知道你对它好,或者你对它不好?虚不需要特殊的判断?那是心灵直接产生的那种感受,懂吗?那个不需要透过判断的。所以,当我们认为一件事是好,然后你认为是好的时候,我告诉你:已经不是真正原来那个“好”了,是知识上的好呀!。当我觉得苦时,其实不是苦的当下,为什么?是影象的苦呀!那个就是第二念的判断。这个不下结论和不下判断并没有丧失直觉的功能。我们讲的所谓思维:“嗯,这个怎么样好,那个怎么样不好”,其实我们的心灵是很细腻的,不透过这样的所谓思维,它还是在思维。所以,你放心,它不会失去这个功能,而且往往这种“不思维的思维”最容易跟空相应。这个奥妙只有在我们实践的过程中,你会体会出来,然后用言语来表示怎么讲都讲不切,不够深切,怎么表达都表达不够深切。所以,我们这个法有一个奥妙:你一定要实践,我一直强调。你现在说:“嗯,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怎么好,怎么坏”,这个是没有意义的事。但是,当你去实践时,一一呈现出来的身心感受是那么如实,不需要用判断,不需要用思维,它都亲身在体验啦!所以,我用什么语言都表达不出真正受用时的那种感觉,没有办法表达,只能用相近的、大概比较切实的、能比较容易了解的一个方式来接到而已,其实,言不及义啊!我怎么讲都没有办法讲到真实的内容。

第二点就是那位同参提问关于苦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知道苦的话,可能是苦的累积够了,才会真正知道苦,如果没有累积都心不切。我过去在讲缘起,讲苦时,就曾经提到过,我们的社会环境与佛陀时代的印度当时的社会环境差别很大。印度当时经济条件很不好,社会、政治荡落不安,战争连绵,大国吞小国,那个大小国有几十国。基本生活很苦,要吃饭时连找到饭的机会都没有,想找工作也找不到。要想满足身心需要存在的那个自然条件都很难,所以,他那个苦受就比较深。佛陀当时在讲缘起、无常时,用一种以苦为主的思想,其实是符合他当时社会的形态的,所以,一般就很容易体会到:苦确实是无我、无常的。知道苦,然后知道苦,就知道无我,这个就很容易体会。所以,他的弟子一观无常,马上就证到阿罗汉,那么容易,为什么呀?切身呀!切身的体验是那样的深刻!那我们现在的社会真的是有一点麻烦,尤其台湾这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得很好,基本生活没有什么威胁,当然要求更多的金钱享受那就很难讲。物质各人要追求各的,观察无常你就会发觉,现在在座的物欲的满足,你还是知道它是苦的,为什么?因为只要知道无常,就知道一定是苦的,因为常不可得,它没有办法一直维持在那种状态之中,它一直会变哪!所以,现在的满足有一天会失去,你现在认为得意的,它有一天会变化,所以它不会永远在满足之中,还是会苦的,只要无常,一定是苦。只是说你对这个法义还不够深刻。如果你有机会听听佛法,你对无常、对苦的观察可能会更深刻一点。我们不管是从自己的身心状态,从我们环境的变化,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一点都会知道。我想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你太年轻。我们年轻时,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因为生死的问题好像离我很远。年青人身体病也少,年老时衰弱,病就多了,感触就会深,然后人生的历练不够多时,失败的机会也少,生命越多,痛苦烦恼越多,感受也会更深一点。孔老夫子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大概四十岁以后,可能感受会更深一点。大概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年龄。不过这个问题其实应该不会谈没有啦,只是深与不深而已,你今天会来这边听,你既然来参与这个法会,表示你还是有这方的需求和探讨的需要,总比在社会上醉生梦死的人,你已经觉悟多了。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的觉悟,其实也够,虽然不是一下子很深,也没关系,这一点助缘就够了,这叫善根发露,一点点善你把它引伸上来,它就越来越大。最好有机会有这个共修的时间、上课的时间能够多来闻法,对法义越清楚,则对人间的种种事相会更清楚,对自己的身心问题,你会更发觉、更清楚,我想这也是一个助缘。从闻思修下手,我们一直强调,闻法也是很重要,如果你碰到有那种善巧,有那种善知识能引动你的话,有时候,他的一言一语就可以把你的整个身心振奋起来,这很重要。多闻法,有善知识多亲近,很快你会产生那种觉悟的。

菩提泽  2003.5.2 10:08:44    来自:江苏南通  QQ:52358124  

(1308-5)  显示次数:3474(3054+420)     查看菩提泽的所有文章 给菩提泽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菩提泽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秦限花开莲现华开莲现~王子清lucky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