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展开论题组:1308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1 »展开主题组:2 2003.5.8 8:19:37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如实观照的理论与方法(一)--性广法师讲解
今天跟大家来谈一谈如实观照的方法问题。

我们上课这一段时间下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在理论上、法义上都有某一个程度的了解了,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行为、身心的状态还不能真正的所谓受用呢?法是听了很多,也知道很好,但是为什么我做不到?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在这里。

一般来讲,我们说因为听闻佛法马上就大受用的,凭良心讲不多。从古以来,我们不能讲没有这种人,但是这个实在是少数的少数。其实,真正听闻佛法以后,从佛法的正见来讲,透过闻思修听闻的这个阶段,还要透过我们思维、观察,对这个法义更深入地了解,去肯定它里面的这个微细的地方,要更清楚、更明白它;然后还要去实证,就是说:在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去取证,去证明它,去修证它,去悟入。一般闻思修的过程就是这样。那么,我们今天只是在思维上、观察上都还没有办法深入时,你只有在闻的这个阶段里面,要达到身心的受用就很不容易。

我们现在大家可能有共同的这么一个感觉。如果说真正的解脱是我们的目的,那么不管我们怎么进步,与这个解脱不相应的话,那个受用毕竟还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先要有一个目标。今天学佛,我们也知道:过去虽然造了多少业,我们只要断烦恼,还是跟解脱生死一样的,有这么一个捷径,所以我们这个目标,就先看在怎么样断烦恼上面。我们现在听了很多道理,知道空呀、不实呀!都懂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理论上空,行为却空不了呀?看到东西还是会起种种分别、判断,然后还要取呀贪呀,还是会起烦恼,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不能只有靠理论,我们也不能只有靠观念,我们要把我们的身心,怎样去发觉这个理论里面的正确性,还有跟我们的生命是不是直接有它的关连性,一定要先发觉这个问题。

这个如实观照的目的,也就是闻思修过程里面的“思”的这个过程,思维,这个中间还要加上观察,思维和观察,这个才叫观照。那么,在什么地方思维和观察呢?就是在我们的生命里面。一般人分内外:内叫身心,外就是世界,山河大地的一切万法都是我们观察和思维的一个对象。但是我们的这个如实观照是比较重视内在的。因为外在的一切,虽然它会引起我们内在的种种(执着和分别),其实重要的还是内在,你内在的问题处理好了,外在的东西要困扰你就比较难,所以,以这种过程来讲,应该是偏重内在的。当然你观察外面也可以,观察内里也可以,但比较直接受用、比较快来讲,是偏于内在,就象般若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个“照见”是在讲什么呢?你知道五蕴是空呀,大家都会讲,但是,问题是有没有真正、实实在在地照见而已?真正的照见,般若心经讲了,确实是可以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就是解脱生死,烦恼都断了。那么,我们就知道“照见”两个字是这么重要!如实观照与心经照见的功能就是要达到---度一切苦厄,重点是在这里。

那么,讲五蕴就是不离开我们的身心,以小乘的修法来讲,重点在身心我执的解脱;菩萨是广观一切万法。那我们现在不是广观一切万法,还是先从五蕴身心来下手观察它,所以,我们才要有一个如实观照这个方法,这个可以直接地来解答我们这个最重要的问题。现在就来看,这个观照要怎样观照?下面有几个条目很重要。

一般来讲,如理思维应该在意念上要去判断,要去分析它,法随法行就是在身心上去实践。思维的过程中好像应该要有分别心,知识上、认知、种种修证、种种观想等都在里面。但是,师父的如实观照有一点跟这里不太一样,就是说:当我们在观察我们身心活动的过程里面,不管它的过程是怎样,你照它“原来”的样子。这个“如实”两个字,就是照它原来的样子,比如讲,现在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你的经济程度,不管你现在的身心是在喜怒哀乐之中,都没有关系,照你原来的样子,也就是照你身心当下的样子去观察它,这一点很重要噢!注意听!如实观照的“如实”二字,就是照你现在身心当下的样子,不管它现在是在喜怒哀乐之中,不管它现在身心是在某一种状态之下,都没有关系。一定要照它原来的样子,原原本本的去观察它就好,重点就在这里。在观照的过程里面,不管你发觉它里面怎么样,重点是在照原来的样子去观察它,不要迎和拒。

为什么不要迎和拒呢?比如说,我现在看到我自己身心在生气,一般人第一个念头出来的是:“这个是不好的”。因为我们在法上认知:生气是不好的,烦恼是不好的。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修行?因为我们有烦恼要去除它,目的就是要去掉烦恼。所以,在我们整个意念之中:我要去掉烦恼。因此,当我发现我身心竟然是在烦恼、在生气时,第一个念头浮上来时是:“要去掉它,这个是不好的”,马上要去掉它。你就会拒绝它,要去掉它,这个“拒”就出来了。而我们发觉我的心灵很舒畅,很喜乐,很自在,你就觉得:“这个是很好”,起了这个观念,这样没有烦恼太舒服了。甚至因为有一些事情刚好碰到比较得意,比较欢喜时,你也觉得:哇,太快乐了,会产生一种“迎”,欢喜心就出来了。我们在观察中,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好的现象来,你也不要有迎(欢迎,欢喜地去领纳它的意思);然后看到很不好很不好的境界,很不好很不好的状态时,也不要去排斥它,这个叫“不迎不拒”。那么不取、不舍其实是一样的意思,只是有时候在某一种行为上、某一种现象上不同的解释而已,其实迎拒与取舍是差不多的。我们产生了某一种见地,发觉与外境一些关系时,你现在不能完全在这个当下继续观察,你会被外面的境界转掉,取舍的心就在这地方会出来:“那个不好”,就要舍去某一个观念――本来决定的某一些观念,就在思维中会产生这种现象。那么“取”是什么?“应该这样,这个才好,我应该以后要这样”,这个取舍心也会出来。这取舍两种心态会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在判断,因为我们容易下结论。

我们今天不管碰到什么事,不管是好的、坏的,我们会去判断它。那我们用什么去判断?用我们过去的观念:“这个是应该的,这个是不应该的”,马上第二个念头就出来了。那么,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是根据什么而判断的?是根据你脑筋里面过去的那一套程式,也就是你固有的观念。你过去的观念不管是怎么组合而成的,每一个人的观念其实都不同,因为我们现在每一个人潜在的意识里面都有一套程式已经固定的了,到目前为止是固定的程式。我们不管怎么样思维、怎么样行为、怎么样动作,都是根据这个而发作的。简单的讲,你就是以这个作为主人,这个叫你东,你就东;这个叫你西,你就西,是不是根据这个来判断它?当你在判断一件事情时,是非、善恶、好坏、欢喜不欢喜、喜怒哀乐,都是根据你过去的观念在下判断。那么,你想想看:我们现在里面存在的那个知见是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如果你不能肯定你的观点完全百分之百的正确,那你用那个来判断会不会正确?所以我们这个如实观照有一个重点:暂时(我只能讲暂时)要如实观照,就不要用你原来的那个观念来判断。你先不要判断,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时,才能够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你一判断,自然就有取舍,有迎拒。不判断就不会结论:“这是好的,这是坏的。这是对的,这是不对的。这个我都知道了”,很快的就用过去的观念来判断和下结论。而往往啊,你从现在反观你们的过去,从你们有意识做孩童到现在,做人为父为母都好,你们过去下过的判断结论有几个是正确的?一切判断和结论给你们带来的是幸福快乐,还是真正的烦恼?百分之八十是烦恼多。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如实观照里面一定要有这个内容条件呢?这个就是有很深的含义,有它很深的内容。你必须要以这样的一个态度来观察自己,你会产生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功效。

那么,这个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呢?当然,师父会提出这个法的内容出来,自然有它的道理,不然不会无缘无故的用这个方法来。大家过去虽然也听过如实观照,问题是做不好。为什么做不好?没有烦恼时他不观照,明明都已经烦恼了,然后才要去观照。没事他就不观照,有事才观照,目的都达成什么?要对治而已。以为我今天有事,因为观照就可以没事,所以他才观照。那么这个事情变成什么样呢?他在处理个别的烦恼而已,变成把它用在处理个别性的烦恼而已。我现在起了烦恼,我一观照:嘿!烦恼就真的没有了。他变成什么?他是用在对治上,对治他当下某一个事相的烦恼而已,他是在对治这一些。没有烦恼时,他就不知道了。就像师父所讲的,在树上很多树叶中发现某一个树叶时,我只是在对治这一个树叶而已。但是,事实上要注意:我们一般人这个如实观照用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他把它当作对治法,把它用做为对治的功能。
一般我们现在普遍性在用功、在修性,他的目的大部分都用在对治上面。比如讲:“我要修定啦,我要让他一心不乱啦,我要让它烦恼不起呀,我要去除某一种习性哪”等等,他都用在这个对治上面。但是师父告诉你:真正的如实观照的真正究竟的目的,不是在对治上面而已,它是要解除一个根本重大的问题,那就是要发觉诸法实相,也就是我们般若经所讲的诸法空相,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主题先搞清楚,才不会落在对治的功能里面而已。我们上课那么久了,为什么师父说一定要先上基本?佛法的基本课程懂了,你来如实观照时,你会很快相应,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我们今天没有上过缘起的这个课,我们不知道真正的目的是在这里,不知道真正的目的是在“诸法实相”的认和悟与切实地去看清楚它、了解它,那么一般都会落在这个对治的功能里面。譬如说他在修定,他只是在修定、修静,或是针对某一个烦恼暂时的去除,把它的功用变成在枝末上,不是在根部。但是真正的如实观照,正确的问题是在根部,是在诸法实相的认、悟,是在这个地方。那么,我们的重点当然不是在对治功能,但是,如果你能够照我刚刚讲的如实观照的内容去观照时,“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下结论”这样一个观照的方式,纯粹的观照,这种如实观照是一种纯粹的观照。一定照它原来的样子,不迎不拒不取不舍,只是要观察它而已,纯粹地在观察而已。

我们从来不认识自己,更别谈我们起心动念的状态,根本没有一个人真正认识的。我们这个如实观照要彻底的透入自己的身心动态、意念动态,如如实实、完完全全去了解它而已,只是要了解它、看清楚它而已,绝对不是在对治,注意听!一产生对治的心就不如实了,这一点很重要!你产生了对治的心,你已经在打仗了。在我们的如实观照里面没有打仗,注意听!没有跟它相对,没有跟一切法为敌,没有跟我们的身心为敌,注意听!没有跟它相对,只是为了要了解它,在观察它而已,就这么单纯:它好,跟你没关系;它坏,也跟你没关系,现在不是要跟它为敌,或是要调整它,要对治它,都没有。只是在在观察它,是纯粹的一个观察。你会发觉一个很奥妙的东西:当你真的老老实实照这个“如实”二字去观察它时,你并没有要对治你的烦恼,但是你的烦恼会解除;你没有要修定,它会定;你没有要去掉一切种种的障碍,障碍不起。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不是在修对治,当你修对治时,你的功效反而不好。

为什么这样讲?我们来做一个如实的反省:从你们当下的身心里边:你们过去学过,不管你们学多久,不管用哪一个法门,都在对治里面,对不对?我请问你们:你们哪一个真正能解脱而没有烦恼,而心念不起的,有没有?有没有一个能够做到?其实我也可以告诉你: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如果是在对治里面的话,这个奥妙是一个事实噢!,这个不是唱高调,这是一个事实。我过去学佛也是一样,很多法门:包括念佛、持咒、打坐、参禅,什么法门我都身心去实践,目的是什么?都在对治。有没有达到真正的一心不乱,真正的定,不起念,真正的烦恼一点都不来了,真正的解决了?今天不要说你我,任何一个人都一样,有没有办法达到?这是一个事实。今天不是在诽谤佛法,是真的,是事实哟!包括任何一个外道都一样,这个都达不到。包括外道的四禅八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定,也不过八万大劫,最后还要起,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功效,没有办法彻底么!所以,我们一定要先认清这一点。

我们的目的不是在对治,一定要先搞清这个。这个如实观照绝对不是在对治我们的烦恼而已,它不是在对治,它一点对治的心都没有。只是要看清楚它怎么样一个面貌而已:任它起,你看着它起,看清,一定要把它看得清楚楚就好。那么,简单地讲,最后你们会发觉“实相”的问题。“真的吗?人家都有功夫,那么多修炼,炼得在那里都没有办法了,而我们就是凭这个而来观察它,真的能够悟到诸法实相吗?真正能达到解脱吗”?大家一定会怀疑。我们现在再来讲为什么?我们今天上课,上缘起法。讲到缘起法,我们最后会有一个结论:我们之所以会起痛苦烦恼,是因为有“我”,对事事物物的实有感的执着。那么,现在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烦恼,或者是生死,或者是所谓的“我”到底是什么?在佛法的观念上、知识上,我们都懂这些都是缘起的非实。如果你没有上过这个课,先没有这个观念,你就去观照,那么就会离谱了,都执着在实有里面,认为是实有的。

那我现在问你:如果烦恼是真实的,是实在的,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铲除?
如果烦恼是真实、实在地存在的,它是有一个东西,确实是实体,它有自性的,确实是存在的,你既然不能铲除它,那你怎么对治?问题就出在这里。那么烦恼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呀?它为什么会起烦恼?起的时候它住在哪里?它有多少?大家知道吗?从来不知道!我现在问你:烦恼是怎么样发生的?“不知道”;住在哪里?“不知道”;烦恼一共有多少?“不知道”。那我请问你:我们每天都在学佛、念佛、拜佛、念咒、禅定,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些啊!但是,这些你都不知道,到底跟虚妄的敌人在打仗呀!为什么不能受用?这就是原因。那你们现在可以了解,我们过去所谓的用功,在祈求以后的怎么样,其实都没有针对生死的根、烦恼的根。真正生死的敌人和烦恼的敌人,你根本找不到,你怎么下手?只是跟虚妄的敌人打仗,然后拟设出一个虚妄的境界:“我要达到那里去”而已。这个都是什么?坚固我执,完成贪欲!贪欲就是烦恼,只是在坚固我执和制造更多的烦恼贪欲而已。那这样生死能不能断?

讲到这里,大家都应该要清楚呀!为什么修性的人那么多,而真正受用的人那么少?现在根本就没有人敢讲所谓的解脱,没有。只是祈求未来的往生,佛来救度以外,他没有办法,问题就出在这里。所以,现在为什么要如实观照?找出这个呀!到底它是个什么样子?它怎么会发生的?如果是真的存在,那么存在哪里?如果是虚妄的,你要发觉它原来是虚妄不实的;如果是有,你要知道它是怎么有?有到什么程度?住在哪里?有多少?如果是没有,你要肯定为什么没有?所以过去师父为什么在如实观照里讲到过一句话很重要:“烦恼是真的,你去除不了呀!修性也没有用;烦恼是虚妄的,不用修啦!,不用去除的”,懂吗?

那么到底是有,还是没有?问题是我们搞不清楚。所以要透过如实观照去发觉它根本的实相是什么?那个时候,你就知道该如何下手,需不需要用功,需不需要去修去断。断什么?对象是什么?你一一会很明确,你不是打糊涂仗。我们现在一般人修性,名为修性,我讲一句不客气的话,那是打糊涂仗。我每天全副武装,装备精良,我要去抓强盗,我要去打敌人,结果出去后,敌人在哪里?“不知道”;有多少?“不知道”;到哪里去?“不知道”。我请问你:怎么去处理这件事情?我们现在一般人,如果没有目标,没有对象,没有真正下手处,那个修行是不是在盲修瞎练?是不是打胡涂仗?那只是什么?幻想的产物。所以,今天透过如实观照,要让你发现一切烦恼的根本是什么?它为什么起?起了是什么现象?跟我们上课的缘起有什么关系?跟这个所谓的三法印有什么关系?你必须透过如实观照去发觉它的根本问题,你才会有下手处啊!但是,如果你用你过去的观念,你就没有办法发现真正的问题。为什么?被你自己的观念迷惑了,被你过去的知识误导了。因为你过去的知识里面,已经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了。其实这一和一,二和二是主观的产物,它并不能代表实相,因为众生的虚妄分别,已经习惯了很久了,在虚妄分别里面,怎么会看到真实的现象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内在的这几个条件--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下结论的这样的一个状态的观照,也就是纯粹的观照,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而且还要绵绵密密的,不是有烦恼才对治,这个跟烦恼没有关系。应该在我们生活中的行、住、坐、卧的每一个当下去观察,而且要一段时间真正的用心深入。其实当你真正在如实观照时与参禅(注意听!)的那个起疑情没有两样,有它相同的这个意义。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因为参禅要参到疑情成片更难,一样的道理,是不容易的。但问题是参禅的内容跟我们如实观照有一点不同,所以,这个如实观照有如实观照的内容。

我们一般的对治有后遗症,但是如实观照不会有后遗症,不会有副作用,就象吃药产生副作用一样,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在如实观照里面,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没有分裂的一种状态。注意听!它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全然的状态,它没有产生分裂。比如讲,我在对治我的烦恼时,烦恼是一,我是二,我跟烦恼是相对的。我们在如实观照时,没有分裂状态,精神上、思想上、观念上都没有分裂的状态,它是心灵全然的只是观照而已。它没有一个敌人,没有一个对象,只是纯粹的在观察而已。它不会产生分裂,这样就不会产生后遗症。只要产生分裂,都会落入实有的那种状态之中,就会被法迷惑了。我们人很多功夫达到什么境界了,我看到什么了,得到什么感受了,特殊的什么境界等等,幻相一大堆来了,那个是精神分裂。但是如实观照,师父保证你们用这个方法,魔要侵你侵不入,不要讲入魔了,懂吗?“走火入魔”,不迎不拒、不取不舍的话,“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才是真的呀!怎么样才是真正的“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就是不迎不拒。所以说,不要看这个很简单呀,要好好的去体会!真正的用身心完全地去体会它时,你会发觉它的奥妙。

为什么我现在不讲结果?我只讲这个现象、这个方法,但是我不讲结果,原因是什么?要让你们去实践,在实践中一一的去发觉真相,这个真相必须要靠你去真正地体验和真正的证知,这时才会产生真正的受用。我们所谓的解脱受用是在如如实实的、亲身完完全全地体证,那种体会就是“悟后的证入”。如果我今天跟你们讲结果“它的结果是这样,结果是那样”就变成答案了。你们现在都懂了:“喔,原来一加一等于二,我懂了”。那真的懂了没有?没有。那只是观念上的知道。所以为什么没有答案?要你们去亲身体验。而且这个实践是很重要的,你缺少这个实践,那么,这个理论有没有用?同样没有用。所以,这个理论一定要透过实践,才能产生它真正的功用。然后,当你产生那种觉受或者功用时,你会发觉很多问题跟你原来想象的,真的是一百八十度的不同。然后你虽然不想改变什么,你虽然不想得到什么,但是你所要改变的、所要得到的、一般所需要的,它都有了。这就很奇怪哟:你想改变它,你改变不了;你想对治它,对治不了。但是你照这个方法,你不想改变什么,一切都会改变;你想断的,不要想断它,它竟然断了。你要想断的,它反而不断。这就很奇怪。就有这个奥妙喔啊!所以,这个方法当然有它的理论基础,有它的实际内容,但是,由于要让你们以实践为根本的一个方法,所以不讲答案。答案是什么,由你们去体会,由你们去认知、去实践。当你们实践体会到时,就会知道:“原来师父就是要我们这样子喔”!会知道师父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你们有所体会、有所认知时,你们要跟师父互相探讨,才不会执著在得少为足上。因为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所谓“悟”呀!讲坦白话就是悟,就是见道,就是见法,就是悟实相呀!但是,如果你们的目标不是在那个地方时,师父就要点你们了:“这个受用是很好,不错,但是目的不是这个,还要继续”。这样,我决不会让你们停在某一点上,或者某一种受用上就满足了。我们过去这些同参刚开始跟师父研究时,一头雾水,身心很忙乱,家庭很混乱。一段时间(如实观照)以后,身心真的很舒服,家庭也改变了,生活安适多了,就很满足了:“这个法很好”。但是师父为什么呵你们:“不要得少为足啊!这个是过程,是副产品,不要以为只是这个”。所以有很多人身心改善了,人际改善了,家庭关系改善了,圆满了,就很欢喜,以为这个就是很好了。但是我告诉你,如果认为这个很好,那你们糟糕了,就停在这个地方了,忘记了我们根本最重要的那个问题是在了解诸法实相的解脱。这个不是世俗的一般的所谓比较好、圆满一点的结果,不仅仅是这样子。所以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要以为人间一点好的收获就满足了,不是这样子。如果这样,我们如实观照就没有什么大意义了。大家发发心,行行善也很欢喜,就象我以前讲的,你买一点猪肉,买几个蛋,买几块豆干,拜土地公,也很欢喜,不是这个欢喜而已。如果两夫妻臭味相投,那两个也很圆满,这与生死解脱不一样。不是说我与我的同修两人意见好一点,没有矛盾,我忍耐他,他忍耐我,我们现在可以和平共处了,这样子就满意了吗?如果是两个臭味相投,两个都喜欢赌搏,一齐去赌搏也很欢喜。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在解除我们生活上的问题而已,我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在。我们的目的不能够离开这个最重要的目标,我们才不会半途而废,就不会满足在一个小小的改善了就很欢喜了。这个很重要,今天先把这个重点讲清楚了,但是这个微细处有什么疑问的,可以提出来问,师父会针对你们每个人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问题,再给你们加深回答,这样,我们的如实观照会慢慢的衬托出更多方面的。

菩提泽  2003.4.29 10:07:03    来自:江苏南通  QQ:52358124  

(1308-2)  显示次数:2901(2360+541)     查看菩提泽的所有文章 给菩提泽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菩提泽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秦限花开莲现华开莲现~王子清lucky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