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9版区 »论题组477  »展开主题组:1 2016.11.3 13:27:04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
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

前言
诸位仁德:
有缘人见闻佛教网络论坛有疑,向吾师请法。根据吾师与其交流答疑,选择一百零八问,编缉出《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法供养诸位仁德。
问答时间为二零一四年二月至二零一六年六月;以时间顺序排列,未作调整。所答内容广泛,条理清晰,法义深远,普利三根;重点益于初学,语句开俗显法,理在修行基础,方便读诵流通。
所答法义,仅限所问,随缘方便,不针对第三人;若有所涉,只答义理,不问名相,请予理解见谅!如有教诲匡正,顶礼感恩助缘功德。
南无阿弥陀佛
智慈愧拜
佛历二五六十年六月
西历二零一六年七月
索 引
第一问:“有一位法师讲,只念一句佛号就是净土法门,真实如此吗?同时,佛门中为何称法师、禅师、戒师、上师等,不称老师呢?”请您一解。
第二问:“有一位法师讲,极乐世界是精神世界。我有点疑虑,想求一解为快。”您是如何认知呢?
第三问:“有一位居士讲,不可回收供佛食物;若回收食用,属于盗取佛物。闻后心很恐慌,故求明师决疑。”您能给予方便开示吗?
第四问:“这位居士,坚持所讲无误,提出很多依据;把我都说糊涂了,更加疑上加疑,还须求明师决疑。”您同意他所讲吗?
第五问:“有人说,世间法真实,出世间法虚无;世间法阻碍出世间法,果真如此吗?还有智慧与空是同是异,如何理解呢?”请您给予开示。
第六问:“有人说,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主要是指法师讲法;还有当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大德言论都暴露其未彻悟,见地不彻,出现偏颇,甚至流毒学人,甚疑求解。”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第七问:“我皈依后,皈依师告诉好好念佛就是修行;有人告诉说,应参寻依止师,依法门修行,为什么呢?同时,我业障很重,贪嗔痴慢疑就是业障吗?”对此,您如何理解呢?
第八问:“在末法时代,有人认为魔法兴盛,佛法衰败;有人认为佛法兴盛,魔法衰败;究竟是谁盛谁衰呢?”对此疑问,您的知见如何呢?
第九问:“为何古今有大修行的真人,不愿露相,隐逸世间呢?他们的心态境界与价值观念又如何呢?”心有好奇,可否满愿。
第十问:“常听人说,多闻不如修无漏学,不知其中义理是什么,恳请智者解释一下。”您知其中义理吗?
第十一问:“学佛人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果呢?什么是以因为果呢?不知谁能释解,以解吾疑。”您可以给予解释吗?
第十二问:“我刚皈依佛门不久,不想只念一句佛号,想择选法门修行,择选法师依止;可听人说,这个是邪法,那个是邪师,弄的不知所措,想请高人指点一二。”这样的疑问,可以回答吗?
第十三问:“有人说,出家人既有智慧和广大佛法,为何不走出山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现在社会正缺乏信任和道义,充满了浮躁和诡诈。星云大师曾说过应该让佛法走向群众走向社会,佛门之中不能有太多的佛呆子、佛傻子,传教布道也是佛门弟子必修课。眼下邪魔外道倒是无孔不入。”您也如此认知的吗?
第十四问:“都说佛心苦渡世人,佛本不在尘世,又怎样渡人?”您是如何认知此问呢?
第十五问:“我在抄写《僧伽吒经》的时候,总是瞌睡,只要放下笔墨,立刻就不瞌睡,和正常人一样,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才能克服呢?”您能给予解答吗?
第十六问:“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小孩子十六岁之前享受物质生活都是消耗他自身先天的福报,是这样么?那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福慧呢?”您听过这样的说法吗?
第十七问:有一师徒问答,徒问:“顶礼上师!网站看往生去向,一般回复是几品或上品上生,请问被超度者是全部去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还是有的去了别的佛国,品位相当于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吗?”师答:“极乐世界的门槛比较低。上品上生相当于初地菩萨,四品相当于罗汉果,四品以下的相当于小乘果。上品上生以后才能到其他佛国去。众生去的佛国不一定,有的到东方佛国、南方佛国、宝髻如来、多宝如来等等。”读后觉的讲法太随便了,您如何认知呢?
第十八问:有一师徒问答,徒问:“顶礼老师。弟子看到有些初地菩萨还会掉地狱。要修到几地才不会退下来?感恩老师,顶礼老师,七地之前的还有地狱业没消完?”师答:“对啊,真正修到八地以上的菩萨才不会掉。初地菩萨会掉下来,要修到八地、九地、十地以上的,才不会退下来。七地以及七地以下的菩萨都会退下来。因为七地以下的菩萨都有根通在地狱,都有地狱的根没有除掉,随时都会掉到地狱去。象提婆达多是菩萨再来,死后还是下地狱。七地及以下的还有地狱业没消完。”读后觉的义理不明,可否方便开示呢?
第十九问:“参访了松花湖弥勒寺,依山傍水,气势恢宏,华美庄严,众皆欢欣。”不知您有何感悟,可否即兴一讲呢?
第二十问:“一些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常讲,《楞严经》中说,念佛‘如母忆子,如子忆母,’一句佛号,就能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是这样吗?
第二十一问:“出家人有过失,在家人见到后,可以公开讲吗?”不知能否为其开示呢?
第二十二问:“我们网站放生时放了五条草鱼,结果到了佛国是十五条草鱼。很多人认为是带了十条过去。”“我们网站放生程序比较殊胜,这个程序能让众生解脱,就是不解脱的众生后面也有莲花跟着,佛菩萨跟着,还有法宝跟着,护法跟着,慢慢修。莲花在不断变大,最后机缘成熟了,他上莲花就走了。”“放生物命的去向,放生的物命只有三次到极乐世界的,其他都到十方佛国的;有要发财的得到多宝如来那里去的,有的情执心重的到月光如来那里去的,不一样的,缘分不一样。”“用我们程序放生的,我亲自放生的时候,品位都很高的,六地、七地,八地、九地的比较多。”“把他加持的品位高一点,有的就变为候补佛了;有一个到南方佛国成佛,还有一个到东方佛国成佛。”看了这样帖子后,有点害怕,不知您是如何认知的?
第二十三问:上师:“哦,你这成佛在东方佛国。你马上就要到东方佛国度众生了,现在是金佛了,呵呵。”众生:“我还要等一段时间。”上师:“你都成佛了,为什么还要等段时间啊?”众生:“就是我现在还是算那个候补的。”这种内容的帖子,在多家网站传播,内容很多,我只节选一段,您如何认知呢?
第二十四问:“湖南省通道县万佛寺改扩建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主办方向社会悬赏100万元征集下联。该对联上联是“万佛山中万佛寺万佛寺内万佛塔万佛塔里供万佛佛佑民安国泰”,由万佛寺住持昌学法师所作。”据新闻报导,万佛山过去有108座寺院,自古就有“天地为庙万山为佛”的说法。万佛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能为其作一幅下联吗?
第二十五问:第二十五问:“网络上很多人在问,您从释解《僧伽吒经》后,怎么不再释解经典了,其中有什么缘故吗?”可否方便解答?
第二十六问:“你们学佛人,整天说修行;那我问你们,啥叫法门?啥叫守戒?啥叫修行?一天到晚,烧几柱香、磕几个头、念几声佛、诵几遍经、上几堂殿、办几场法会、做几个皈依等,就叫修行吗?最好说点让我听懂的话。”对此,您能给予回答吗?
第二十七问:“出家人脖子上偑戴一串佛珠,在家的学佛人一般也手持一串佛珠,佛珠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戴佛珠呢?”这样的疑问,需要回答吗?
第二十八问:“这是在‘全球佛教徒应共同促进文明交流’法会上,对佛教信众发出呼吁。但是,我不知如何理解佛教徒的准确含义。”能释解一下吗?
第二十九问:“有人提出,‘佛教教育的根本在于戒学教育。’总觉得少点什么,或说义理不全,故有此一问。”请为解说。
第三十问:有人说“现代修行人不能入定,也不能有定观三昧;若讲入定者必是外道,若讲定观三昧者必是邪师,”修行人能入定吗?实相果真如此吗?
第三十一问:“有西方殖民者妖魔化西藏喇嘛教,说‘不配’称佛教,”您能方便评论吗?
第三十二问:“最近一段时间,‘华藏宗门’事件,搞的沸沸扬扬,对佛教纷说不一,谁能说一说,到底是咋回事。”您如何认知如此事件呢?
第三十三问:“苦行僧为什么不自己劳作所得?而是以乞讨获取?”见到如此疑问,也感兴趣,特此请法。
第三十四问:“在当今时代,讲法者甚多;只知有功德,不知有因果。古德有讲法不昧因果,法师如何讲法不负因果呢?”请您为其解说。
第三十五问:“中佛协副会长痛斥佛教邪恶风气:某些僧人腐化堕落”?您赞成这样一种说法吗?
第三十六问:“我也有心学佛,可我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总是追求真理,如果要我真正从心底里信佛,我有以下九问,看你佛教怎么答。”您如何认知“针对佛教刁钻九问”呢?第三十七问:“网传香港儒释道三教正在联合,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即农历六月十九,申报世界慈悲日。”您如何评判呀?
第三十八问:“月薪至少8000元还有提成,8小时工作时间外不限自由,可由少林高僧传授少林72项绝技。一则招聘和尚的启事近期在网络流传甚广,招聘启事涉及陕西法门寺、新疆红山景区”等多家寺庙。各寺庙声明,均无此事,也无委托任何中介;有的寺庙已报警,要求依法处理。”对此,不知您如何评判呢?
第三十九问:“最近在德州大街上出现了几位‘高僧’,‘高僧’向路人推销佛教饰品。然而,这些人不是什么大师,而是打着‘高僧’幌子的大骗子。经过核实,这名‘出家人’王某来自安徽人,是一位农民,并不是真正的僧人。王某称,农忙时在家务农,没有农活的季节就以僧人身份周游全国,兜售廉价佛教饰品。民警在其随行物品内发现了假证件。随后,王某因涉嫌招摇撞骗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同时,又将另外一假尼姑,以同样罪名进行了处罚。”您对此类事件,如何认知呢?
第四十问:“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第四十一问:“能亲证的了义,要取决于修行者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此二者又由阅历与经验决定。”果真如此吗?请帮助解除心中所疑。
第四十二问:“人生在世,一切都是机缘,离开有离开的道理,失去有失去的理由,所有的相遇相处,都是一种既定的缘分,离开就是缘尽,失去就是缘去,人生聚散离合,就是缘来缘尽,情淡情浓,记住那些美好,那些欢笑,走好现在,做好现在,就是人生又一次的美好。”看后有点人生宿命的感觉,不能完全认同;但又不知哪里不妥,您如何理解呢?
第四十三问:“人的业力消失了,生命还存在吗?若生命不能存在,人学佛修行,去除业力,还有意义吗?若业力存在,生命就存在,那有业力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还可以再入轮回。”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第四十四问:“学佛离不开经典,修行离不开传承,经典与传承是什么关系?”可否具体的开示一下吗?
第四十五问:“在人际交谈中、义理交流中、网络媒体中等不同场所,戏论佛法或有意曲解法义等,有什么过失吗?”一些人于不知不觉中,容易拿佛法僧开玩笑,或用世法俗义强辩佛教法义,只是突显个人世智聪明,也不知有什么过失处,故请方便开示。
第四十六问:“因为一切唯心造,天堂与地狱都是精神世界,所以天堂与地狱都不真实存在,对不对?”这种疑问,困惑着很多人,带有普遍性,可以给予释解吗?
第四十七问:“法师是不是神职人员,还是沟通佛与人的中介?”您可以答复如此疑问吗?
第四十八问:“凡是自称‘法师’,吹嘘神化自己,能给‘佛菩萨开光,替人灭罪除障、消灾延寿、超度亡灵’等,那只是自欺欺人,纯属魔道诱惑愚痴众生的雕虫小计。”对此争议颇大,请您给予解答。
第四十九问:“高僧大德们研究的东西,是很枯燥的;他们埋头搞得那些经典,是没有机场读物好看的。现今社会要佛经来干什么?无非三个用途:高阁藏书装一下,师长讲话引一下,书法练字抄一下。真觉的对你有用么?别装了,你们真的需要高僧大德么?”您对此如何解析呢?
第五十问:“若不能挣钱安身养家,身家性命不保,学佛还有什么用?吃饱饭才能活命,有好身体才能修道;若无身命,就无道可修;应该是这样的吧?”如此议论,与佛教法理相合吗?
第五十一问:“出家人能舍家,离开父母、夫妻、子女、兄妹、朋友等,说这是离欲离染,修行清净无生法忍;是不是无情无义就是无生法忍?有的在家学佛人,别人打他、骂他、辱他、害他,也不生气,好象没事人一样,都窝囊透了,这是无生法忍吗?”我也有此疑问,请给方便的讲一讲。
第五十二问:“不明白学佛人为何要修习无生法忍,如何修习无生法忍,是不是把人弄傻了,就是得无生法忍了?”修习无生法忍是这样吗?
第五十三问:“学佛人都一样修习无生法忍,是不是没有差别呀?”此问义理甚深,能为其解答吗?
第五十四问:“在汉传佛教中,人多喜大乘法,而轻小乘法,且影响巨大,这算好事吧?”您能给予答复吗?
第五十五问:“佛教信众都喜读诵经典,还供养经典,这有什么特殊含义吗?”请给予方便开示一下。
第五十六问:“不敬经典、污损经典有什么业报吗?方等经典有何妙义吗?”我等也有不解,愿为解说。
第五十七问:“经常见闻信众团体或几人诵持礼拜三世诸佛名号,诵持礼拜诸菩萨名号,诵持礼拜十二部经,不知能获得什么功德利益?”能为其解答吗?
第五十八问:“很多经中都说,毁犯四重禁戒者与一阐提众生,诸佛不度,怎么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者,又能得度呢?”我等也不明白,请为释解。
第五十九问:“于现代史中,有人提出用哲学之真、伦理之善、美育之美取代宗教信仰,当然包括佛教在内;佛教可以被取代吗?这种人趣向一阐提吗?”请为方便释解。
第六十问:“学佛人常说邪知邪见,什么是邪知邪见?由什么产生?有哪些表现?其危害大吗?”我等也愿闻其详,以求共受法益。
第六十一问:“我弟学佛、禅行、素食十多年,却被一年青少妇诱惑,离家姘居,不再学佛禅行,开始喝酒吃肉,抽烟赌博等。与其二人见面时,不愿结俗缘,不知该说什么,少说或不说话;却引起不快,不知如何面对为好?”类似情况很常见,能为其开示吗?
第六十二问:“出家人,弘法是家务和毕生的事业,他也必须担当弘法利生的责任。所以僧宝是三宝之一。在家人有护法的责任。如果出家人不去弘法,在家人热心弘法,这本来就是不正常的,这本来就是颠倒的。所以说,这是一个败法的标志。而且,如果白衣弘法,白衣会越来越贡高我慢,出家人没有事可干,那就无事生非,这正常吗?这不正常。为什么?不如法。这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居士不是三宝,你至少有家。居士讲的是知识,不是经,所以不要本末倒置。经典里也不允许居士讲经。即便有,大家可以讲空、空性,佛给认证的,可以。否则,不可以。”如何认知这种说法,我等愿闻。
第六十三问:“佛法僧为佛教三宝,三宝为众生皈依对象;可释迦牟尼佛由苦行证道,为身有苦;肉身入般涅槃而不能长久住世,为身无常;诸法是空,亦为无常;众僧是苦,亦为无常;空、苦、无常处,为何成为众生依止处呢?若是皈依自性三宝,为何又在佛法僧前皈依,不是着相吗?”望予明示,以解众惑。
第六十四问:“据多种传媒报导,近些年来,一些寺庙被承包经营,乱设功德箱,假冒僧尼方丈,大肆借机敛财。承包方式有合作、投资、合资、租赁经营等;还有一些地方的企业、私人,利用寺庙进行违法经营,‘不烧高价香,游客命不保’。对于此类现象,一些有识之士与高僧大德,纷纷表示谴责,‘寺庙被承包,佛教被绑架,信众被欺骗,信仰受损害。’还大声疾呼,‘景区收钱,佛教被冤,玷污佛门,践踏信仰’。但效果甚微,缘故是被承包经营的寺庙,产权归旅游、文物、房管、园林、环卫(北京数百年历史的福祥寺,成了垃圾场)、企业、个人等多家所有,不能进行有效管理。谁能给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不知您如何认知,能否为其解释一下呢?
第六十五问:“街头巷议最伤感的是一些老人,在骂子女如何不孝;微信圈里传播最火爆的是一些贫困老人,在子女眼里不如宠物狗。心有良知的人要问,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哪里去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只剩物质了吗?过去只听过拜金主义的名词,现在有点领悟实义了,未来什么样算是不敢往下想,太可怕啦!”不知依佛教义理,如何认知呢?
第六十六问:“佛法经论浩如烟海,古今法师众说纷纭,不知信佛从哪里开始,身心又该到哪里去,谁能为我开示一下吗?”请为其方便解疑。
第六十七问:“有位慧远大师说,‘与佛教经典相比,儒道经典不过是糠秕而已。’这句法语争议具大,影响甚广,流行深远。他有资格这么说吗?这么说法对吗?”请您帮助辨明法理。
第六十八问:“人吃亏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缺少智慧;老实人不等于善良,善良人不等于老实;这种说法对吗?”依佛法义理也如此认知吗?
第六十九问:“佛说三乘法解脱,又为何说唯一佛乘呢?唯一佛乘是舍弃二乘法吗?”请给予方便释解。
第七十问:“见闻二义,甚难悟知;一是‘十界从心生,心从何处生’,何义?二是‘杀父杀母,向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向甚么处忏悔’,何解?古今未见详解,不知谁能说明白。”可以为其解疑吗?
第七十一问:“修行人当心有正念,开启智慧,断除愚痴,去除业习,转化烦恼,心无挂碍,应行何法,如何行作呢?恳请哪位大德给予开示,无胜感激。”您可以讲一讲吗?
第七十二问:“常闻菩萨行人,何为菩萨行人,菩萨行人修何种法呢?世上有这样的人吗?”您可以释解吗?
第七十三问:“常有人说行菩萨道,何为行菩萨道,世人如何成就菩萨道呢?”您可以释解吗?
第七十四问:“有一疑问,佛经中说,有人以满世界财宝供养众生,不如闻方等经名,或一句一偈所得功德,差别在哪里呢?无量财宝布施,还抵不过佛经中的一句话吗?”请给予释解。
第七十五问:“见闻佛教典故中,有一磨砖成镜,比喻枯坐不能成佛;是不是修行人不需要静坐,就可成就道业呢?”请能给予详解。
第七十六问:“在此五浊恶世,救度众生苦厄,唯有佛菩萨;而声闻缘觉则不能,为什么?参学多年,所疑不能尽解,总觉得意犹未尽,理未至竟。”能否给予方便释解,我等愿闻。
第七十七问:“读诵受持方等经典,等于值遇十方三世诸佛,能灭破戒五逆、诽谤正法重业,不明白其法理是什么?”可以给予讲解吗?
第七十八问:“学佛人中,有邪见诽谤三宝之人,也有破戒造作恶业之人;他们能消受得了十方供养或天地恩赐之物吗?”请您能予解答。
第七十九问:“释迦牟尼佛一生都做些什么?创立佛教对人的生命有何意义,其作用在何处,又如何体现呢?”如此疑问,各种理论解答很多,但又感觉未及实相,能否将您的认知为释解呢?
第八十问:“学佛人应念佛、禅行外,还应如何修身心、讲诚信、无怨敌、得富贵呢?”愿您为其解疑。
第八十一问:“学佛人应如何修行,才能救度亲人眷属,降伏烦恼魔障,命终时佛菩萨接引呢?”请您为其释解。
第八十二问:“修行人如何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呢?”您能为其决定解吗?
第八十三问:“有人告诉我念佛消灾,又有人告诉我诵持大乘经典消灾,还有人告诉我请僧人办法会消灾,我应相信谁呢?”您是怎么认知的呢?
第八十四问:“见一文章,大意为‘佛不诳语,对末法时代早有预言,几乎每位信佛人都知道;可有部分人坚决否认;认为不是佛法末法,而是人心末法,佛法根本不存在末法。这种公然否认佛的预言,否认佛经论述的说法,是不是魔子魔民在坏法乱教呢?当下佛门乱象,无不证明存在末法时代,谁是魔子魔民,难道不一目了然吗?佛法非外人能破,唯内人能坏,我等莫不痛心疾首,大家也莫无动于衷,谁都不能否认佛法存在末法时代。’阅后深感疑惑,恳求法师能给予明示,以息争论。”您认同这种观点吗?能否为其一解,让众人也普获法益。
第八十五问:“对佛法实际修、行、证的人非常稀有;佛教沦为‘求名闻利养’、‘求平安无灾无病’乃至‘求升官发财’的法门;正如一副对联:‘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捐财能超生,岂非菩萨是贪官!’;最为痛心的是:‘无庙不设功德箱,无寺不受香火钱’,名寺的高额门票致使无钱信徒常常临其门而难以拜佛礼敬;随佛所教的三乘菩提变成了‘交易’。以上是‘佛教世俗化’在世间的现状。其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以佛教作为‘心灵港湾’‘心理按摩’等寄托;倡导‘人间佛法’,曲解‘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之真义,重视色身之利养,轻视佛法‘出世间’之意旨。这些都是佛教本来意义的沦落;远离了解脱道与菩提道。复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佛学研究’代替实际修行,深入经藏不是寻求如何出离生死苦海,如何走上成佛的道路;而是为了举证某一论点。最后,如《楞严经》所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各种邪教打着佛教的旗帜,大行贪欲之邪法,又如《楞严经》所说:天魔及眷属常以‘世界末日’、‘天灾人祸’等言论笼罩愚迷众生。”对此疑者甚多,请为其开示一下好吗?
第八十六问:“现代人太现实了,不但‘为物’,还有‘主意’,什么都不信,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有的人做事,不知敬畏,胡作非为,无法无天,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罔顾廉耻,低级下流,肮脏龌龊等,反应在社会各个角落,让人触目惊心,不知学佛人如何面对这种状况呢?”大众疑惑,信众难解,不知您如何认知此类事项呢?
第八十七问:“在诸疑中,选择了十疑;‘1,住有是常见,住无是断见,住中间未究竟,该当如何?2、无心可见,无意可思,无路可走,无法无门,怎办?3、前有悬崖峭壁,后有狼豺虎豹,两边烈火纷烧,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当下如何转身?4、心本清净,其身作么?若无此身,我在何处?5、自性本净,污染的是啥?6、反闻闻自性,反闻个什么?7、无声时怎么反闻?8、道中无宝,心中无草。甚解甚解!9、我问释迦牟尼佛,有人说,佛迷了就成了众生。请问佛陀,您还能迷吗?如果佛不能迷,那么众生本来是佛的说法正确吗?如果本来就是佛,那么佛如何成为众生的?10,拿起什么?放下何物?’”请您给予方便解答。
第八十八问:“近闻某些法师,振振有词。言‘修空心无住不起念’,‘坐禅、修定’即是佛法或者说入道法门。本人心有疑问,但请众师兄指教!若‘修空心无住不起念’是道,那么‘学佛法’是‘起念’还是‘不起念’?修‘空心、无住、不起念’三种方法的,是‘起念’还是‘不起念’?若‘坐禅、修定’是佛法,不‘坐禅、修定’时又当如何?!若‘坐禅、修定’是佛法,不‘坐禅’时有‘禅’无‘禅’。不修‘定’时,有‘定’无定?且请众师兄指教一二!”多见解答,未见实义,可否为其一解呢?
第八十九问:“在诸见闻中,有三疑未能尽详,恳求解惑;即‘死中得活易,活中得死难!二者俱打却时如何?’即活不起又死不起,又不想活又不想死时如何面对?‘前尘影事不论禅。雾里看花不言道。’如何确切理解其义理?‘众生平等,本自具足,’那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是什么?”问义颇深,请为释解。
第九十问:“见闻二偈,欣赏佳句,却难入意境;即‘满意本来意已满,不敢自昧唤满意。’‘当月独照无非有,一把撒却绝古今。’故请指点一二。”能否共同品评一下意境呢?
第九十一问:“末法是指佛教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经典的解读越来越偏离本义,致使真义和精髓失传,不能正确解读经典,不解佛经真义,从而导致末法来临。但是有人认为:只要有经典在,有经文在,就不会有末法,至于能否正确解读在所不谈。请问:仅凭有经典和经文在,就没有末法了吗?”您对此如何认知呢?
第九十二问:“佛法是做人的道理吗?”请您一解。
第九十三问:“人类的未来,算法和数据能取代各种宗教,而成为人类的信仰吗?即有专家学者认为,‘独特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祖先智人从所有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万物主宰,而未来人类将失去其在世界的主导地位,权威和权力将让位给算法和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取代以往的宗教成为人们的信仰。’这种匪夷所思的观点,让人害怕。”依佛法认知,会出现如此状况吗?
第九十四问:“有专家学者对治中国信仰缺失症,开了十大药方;‘一、不要把宗教视做消极力量,国家应在法律层面重新审视宗教精神;二、痛下决心不要把宗教当成摇钱树;三、信众不要把信仰功利化;四、不要把中国传统宗教变成铁板一块;五、不要把传统宗教作为一种学术;六、推动宗教与现代社会接轨;七、坚守宗教主体性不动摇;八、重塑宗教信仰的神圣性;九、重塑宗教的自觉自强自净机制;十、传统宗教要积极走向社会,坐守其成很可能变成坐以待毙。’这些药方,能治得了信仰缺失症吗?”依佛教信众的理念,应如何观察疗效呢?
第九十五问:“祖源禅师十魔乱正中,十魔来自内外诸魔;若来自内,我是魔吗?若来自外,谁是魔呢?同时,本是善因反遭恶果,为什么?一并请善知识解释一下十魔乱正。”请您给予释解,使之明其义理。
第九十六问:“学佛人有很多障碍,修行人有很多魔事,还是平常人好,啥也不信,即没有什么障碍,又没有什么魔事。”实际状况是这样吗?
第九十七问:“我是一个初涉佛法的生人,因为初始的好奇在朋友们的携同下走进寺庙朝佛,供养师傅,也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像身边的佛友那样相遇一个有缘有德行的上师,一日一日从指间流过,学习的心与虔诚的心与日俱增。然而,后来当看到一些僧人的霸道、虚伪、骗财、骗色的行为与蛊惑人心的言论,我疑惑了,失望之极在某日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驳论了某位出言下流师傅(知客)的言行时,他警告以后不要再去他们那里,愤怒、委屈、无助一下子让我绝望起来,与另一位师傅谈及我的疑惑时,他却说:远离那儿,不能评论他们对错。‘佛渡有缘人’,‘说即是错’;可是,向佛的虔诚之心真的也不足以说明这佛缘吗?不说,忍下。可又有更多的善良人可能被欺骗,忍心吗?明哲自保式的做法,就是对吗?迷茫,迷惑,善良是什么?该何去何从?请师兄们帮助一个迷惑的人吧!”请慈悲给予开示。
第九十八问:“虽然接触佛教十年了,但没有深入去学习啊,十年前明白人生是不完美的,不究竟的,产生了痛苦,痛苦的根源就是无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我偏偏贪着有我,贪着有我痛苦就产生了。我究竟该怎么做?”这样的疑问,可以回答吗?
第九十九问:“弘传正法的人,都程度不同的遭遇魔事;因此弘传正法的人如凤毛麟角,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对吗?”您能给予答复吗?
第一百问:“称念诸佛名号,还需要称念诸菩萨名号吗?二者功德有何不同呢?如何念佛才能往生呢?”如此疑问,可以答复吗?
第一百零一问:“能将财物给予他人,就是修布施吗?自己舍财物,他人受福乐,还不图回报,还说有福报,那布施的福报在哪里呢?”我等也愿听闻。
第一百零二问:“所见的学佛人中,多有修行不得力者,几年下来还是老样子,念念佛,瞌瞌头,不见心行转化,不见证悟道次,是什么原因呢?”请帮助查找一下,可以共同受益。
第一百零三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灾祸频传,是因为‘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吗?佛法中有这样的说法吗?”依佛教义理应如何认知呢?
第一百零四问:“儒释道都赞叹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有多少德呢?佛教中又有多少德呢?具体的德是什么,二者有本质不同吗?”我等也愿闻,请为一解。
第一百零五问:“信佛的人天天说信佛好,那我要问一问,学佛究竟有什么好处?依据佛教观念,当今世界上的人类社会,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此问义甚大,能为其解答吗?
第一百零六问:“佛门讲空于定,定境思止,无有意念,即无思想;人若无思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与尸位素餐还有什么区别呢?我真弄不清楚,这就是学佛人的追求吗?”请为其解答好吗?
第一百零七问:“我始终不明白,什么是中道?什么人可入中道?入中道有何法义?不入中道又如何呢?不知谁能给予解答。”请您为其开示。
第一百零八问:“佛祖在世时,就预言佛教在他涅槃几百年后将在震旦发扬光大。在《佛说灌顶经》中云,‘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佛依何因缘有此预言,三圣又是谁?”请您为其释解。

第一问:“有一位法师讲,只念一句佛号就是净土法门,真实如此吗?同时,佛门中为何称法师、禅师、戒师、上师等,不称老师呢?”请您一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你可如此请法,请求这位法师给予开示;即能否系统地、规范地、完整地开示一下净土门中,除皈依仪规(授三皈五戒八戒,念一句佛号)外的修行传承呢?末学静候法音!相信这位法师可满愿求,不需我在这里赘言。
佛门中师,皆由戒得,缘于依戒为师。法师、禅师、戒师、上师及师父或师傅等,皆具足受持戒律。由于宗门不同,名有差别,称师相同,皆因依戒。佛门称师,形成传统,辈代相传,义为遵戒。虽称某人为师,实不依人为师;某人也无为师相,只知身心载法载戒,证悟我法二空;还可替佛结缘,办理佛事,如能传法、授戒、培德、解疑,兴建坛城道场,举行各类法会,示现四众弟子形象等。还可师徒间父子传心,言传身教;如铁匠教徒弟,既口传窍诀,又传行规,还身教技能,操作实践等。若有为师相者,只身受戒,心地无戒,不为得戒;亦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故道元师云,“随师有正邪,悟则有真伪。”
而老师则不同,缘于传统文化,是指能教授学生知识文化、技艺能力的人;古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老师,既是一种尊称,又是一种职业;既推崇老子哲学思想,又注重人为德行修养。
二种师者,各有所表,义理差别,功用不同;但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相通;故应尊重各自传统,不可人为混淆,以免引人误解,或毫无实义之争。2014/2

第二问:“有一位法师讲,极乐世界是精神世界。我有点疑虑,想求一解为快。”您是如何认知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心中有疑,可以直接向这位法师请法;若我给予答复,唯恐对这位法师不尊重。但可以与你一起,理顺一下思路,共同参学为好;即你心所疑,主要有四点:
第一、非想非非想天人无身口,只有清净心识;此世界与精神世界有何差别呢?
第二、佛说极乐世界皆七宝所成,菩萨皆具清净色相;七宝是不是物质呢?色义中是否包含物质呢?
第三、如来报身百福庄严,不来不去,应化十方,化身无量,只是在绝对的清净心灵的世界中冥知的实相法吗?
第四、三界中时空不同,法则各异;故用人世间科学所知,能证明出世间法则与智慧吗?
依此问疑,敬请法师开示,一定会得满意答复,我等一同受教。2014/3

第三问:“有一位居士讲,不可回收供佛食物;若回收食用,属于盗取佛物。闻后心很恐慌,故求明师决疑。”您能给予方便开示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你可直接与这位居士商榷,提出不同认知;然后共同探讨义理,以益信众,避免误解,贻害他人。在义理不清之前,先不要恐慌是否有业,仍依传统方法去做。
商榷内容大致是,“彼见闻如:若何等人取佛财物而自食用,不还不偿不信彼业而复更取,复教他取;为作住持,或施佛已复还摄取,或他与物令使施佛而自食用。”其一,经中是取,或是摄取,而不是回取;二者义有区别,易生混淆。其二,经义可解为一切财物施佛后而未供佛前,或令施佛后而未供佛前,一切人摄取与自食用,或教人食用,属于盗取佛物。其三,一切财物施佛后而未供佛前,或令施佛后而未供佛前,急需时挪为他用,用后“不还不偿不信彼业而复更取,复教他取”,或不能及时补还原数原量,亦属于盗取佛物。
如此商榷知见,为依经而解;若有不妥,敬请指正!2014/3

第四问:“这位居士,坚持所讲无误,提出很多依据;把我都说糊涂了,更加疑上加疑,还须求明师决疑。”您同意他所讲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既是商榷,各有所论,各有依据,实为正常交流。若更加疑上加疑,可再与这位居士商榷,表示义理的观点,可更明了一些,也供众多网友帮助共同辩别,共同受益。
商榷内容,可引深一点问;即寺庙中功德箱内信众供佛的钱与法事所收的十方佛财,是施佛财物,能不能收取呢?于收取中,其中用于寮房、斋堂、厨房、厕所等生活设施,以及水、电、食物、药品、床具、用品等生活用品,属不属于自食用财物部分呢?僧人还将部分收取的财物用于捐款、救灾等善举,僧人与大众皆须堕入大阿鼻地狱中黑肚小地狱吗?若不能收取,僧人生活如何维持,寺庙活动如何运转呢?于二千多年寺庙运作的实践中,有不收取供佛一切财物的例证吗?
我辈愚钝,智慧不开;如此商榷,敬请开示!2014/3

第五问:“有人说,世间法真实,出世间法虚无;世间法阻碍出世间法,果真如此吗?还有智慧与空是同是异,如何理解呢?”请您给予开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世间存在着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二者相辅相承;即出世间法以世间法为基础,世间法以出世间法为究竟;若只讲世间法,易使佛法落入有为;若只讲出世间法,易使佛法落入虚无。对于学佛人,二者功用不同,不可偏颇;即世间法还身心以清净,出世间法致境界以高远;世间不碍出世间,出世间不否世间。
禅行静极,身根不动;思维停止,定境自生。定境为空,故为定空;定空生慧,智观明心。依身心而论,空有四种;即空身、空心、空性、空法。依次第境界而论,空有二十种;即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小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
智慧,为在定空境界中,心识观察诸法实相的能力,超越法则束缚的能力,驾驭规律自在的能力、创立规律不共的能力。若对修行人而言,照见为智,解了称慧;观察辨明为慧,通达明了称智;即断除无明烦恼,证得解脱为智慧。智慧有多种;如按观察世间分,有胜义智和世俗智二种;如按三乘教义分,有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智三种;如按究竟法义分,有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四种。
定空与智慧的关系,既是同,又是异。同者为定空与智慧同根同体,单一心性功德所证所具。异者为定空与智慧有顺序功用差别,定空是基础根基,智慧是功德妙用。可用比喻说明,如一颗瓜秧上,有蔓藤,才有瓜果;瓜秧如身心,蔓藤如定空,瓜果如智慧。2014,3
第六问:“有人说,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主要是指法师讲法;还有当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大德言论都暴露其未彻悟,见地不彻,出现偏颇,甚至流毒学人,甚疑求解。”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对第一种说法,当然不能认可。这种说法不解如来真实义,也与现代实际不符。现代人以各种书籍、刊物,以及电视、广播、网络、论坛等形式,对佛教义法理发表各自认知,纷繁复杂,不一而足;可讲法者中有证悟的人少,发表各自知见中其佛教正法少;故此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当广义理解认知。确切地讲,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应包括一切以不同形式言说佛法的人;不正即邪,不可不慎。古人云,“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故可引以自勉,不可人云亦云。
末法时代,虽证悟者少,但仍有证悟之人。在诸讲法者中,由于证悟不同,可有见地差别;但不可一概而论,皆定性为邪师。只能讲随顺众生因缘善根,见地有所差别;有讲正法、像法、末法、善法的不同,极少数人讲邪法。讲邪法知见者,难逃信众择法眼的正观,并依经正法藏及时明示其危害,随继销声匿迹;虽还会层出不穷,但一定不得人心。若全面否定法师讲法,或认定讲法者皆是邪师,如此知见,危害极大,因果极重。危害极大,在于古今弘法艰难,真正弘法者少,再以邪师之名封堵其口,蛊惑一些不明实相的信众以邪师之名诋毁其人,长此以往再无人讲法,等于灭佛法慧炬,信众将失去佛法眼目。因果极重,在于认证不准,知见不正,惑乱人心,贻误众生;恐有谤毁之嫌,会合因果之律。
对第二种说法,纯属个人知见。仅凭一些讲法知见,与佛相比皆不具足,或有意设置障眼法,不能明察其详;而未见其人加以定观印证,便下如此结论,难以让人信伏。据我观察,在当今弘法者中,不乏有菩萨再来者,也有证悟不同道果圣人;在大陆、西藏、台湾、境外等地,真实存在,只是不便讲破。至于在弘法中,却有一些法不了义、戒不具足、事项不圆融的知见,迎合了一些信众的末法心理,也适应了一些末法众生善根;只能讲因缘如此,因果自负。若说对后世影响,也只能影响末法心理的信众,及一些末法善根的众生;而对有大善因缘、大善根基的众生,无碍得闻正法义理,无碍得依传承法门,无碍具足受持戒律,无碍次第证悟道果等。
对此疑者甚多,闻此释义后,若还不能详解,可详参有关佛经,全面深解教义法理,别障于摘录的一句佛说而不观前见后,别误于不联系法要的言论而认知实相,从而生疑而自乱其心。借用一句古诗,比喻其义,供其参悟;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014/3
第七问:“我皈依后,皈依师告诉好好念佛就是修行;有人告诉说,应参寻依止师,依法门修行,为什么呢?同时,我业障很重,贪嗔痴慢疑就是业障吗?”对此,您如何理解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古德有云,“迷时千卷少,悟后一言多。”初学佛法,诸多疑问,愿求多闻,当为可教。就怕不疑不问,不知择法寻师,还在自以为是,感觉状况良好,当为难教。迷时千卷少,是向经学他学,愿求了义究竟,身不疲倦,心不厌足。悟后一言多,是向净心自性学,日夜精进禅行,无心留意身外诸事,见闻一字一句都是多余。但是,若无迷时千卷少,难有悟后一言多。
皈依师,为皈依三宝的引领见证者。依止师,为传授依止法门、依靠指导功用者。皈依佛门的人,皈依后应参寻依止师,于依止师处得到对应根基的传承法门,进入真正的修持身心。各宗法门,皆有传承;即可依皈依师为依止师,但须授于传承法门,非教念一句佛号而已。
当下,在汉地大陆净土宗的部分寺庙中,四众皆有遇此状况者;其中,在家二众居多。几年或十几年下来,少见道业有长进者,不知净土法门传承为何物,不知都摄六根静坐念佛有多重要;只知念一句佛号,便等临终诸佛菩萨接引;只知如此念佛最为稳妥,三根普被而利钝全收。
业障,为身、口、意所造作诸恶,形成业债,循环不息,能障碍修行正道,故称业障。业者,天地神明察查核准,记录在案有报为业。债者,既有命债,也有物债。贪嗔痴慢疑,为身欲五毒,心烦恼五病。由于身有财色名食睡五欲,生贪嗔痴慢疑五毒,发身口意言行造作诸恶业。故不能简单认知,贪嗔痴慢疑就是业障;而应加以明辨,减少欲求,才能化转五毒,言行造作转为诸善业。
业障重者的表现,略讲有二十种;一是多病难医;二是伤残短寿;三是鬼魅常侵;四是神志昏沉;五是浮躁失控;六是心常散乱;七是易失正念;八是执著妄想;九是好事难成;十是散失财产;十一诉讼扰害;十二烦恼不安;十三遭遇横祸;十四灾难侵袭;十五背负恶名;十六常生邪见;十七破犯戒仪;十八毁谤三宝;十九善友远离;二十难修正道。作业千差万别,报应千变万化,表现千奇百怪,只能略释其义。化转业障方法很多,这里不讲,可另参学。2016/3

第八问:“在末法时代,有人认为魔法兴盛,佛法衰败;有人认为佛法兴盛,魔法衰败;究竟是谁盛谁衰呢?”对此疑问,您的知见如何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在世间法中,凡夫之人执著名相,以相生心,佛法仅停留在言说诸相上,见闻觉知事事尽有为,身心感受处处皆魔法,有魔子魔民住伽蓝,更有高价香、假僧尼、贪名闻、喜利养、图安逸、多放纵、破戒仪、不禅行等事频发,故说魔法兴盛。而正修之人多以禅行为主,魔法仅在我法二执中,有为事中含无为法,一切事物存在皆佛法,一切身心行作皆正法;人的境界不同,智慧有别,对魔法与佛法的认知也不同,证悟之人可转烦恼为菩提,故说佛法兴盛。
魔法兴盛,身心欲望強烈,十不善法盛行,众生业习加重,皆是背道而驰。人心道德丧失,生存条件遭糕,世间灾祸频传,邪恶尽堕魔网。佛法兴盛,民风淳朴清正,气候顺时分明,人有气节志远,世间善法流行。人皆节制欲望,众生业习减轻,天地增长福寿,自发向圣道心。魔法兴盛,从反面利益人;迷者执著贪求不舍,以苦为乐颠倒终生;悟者智明魔法考验,守持戒律警钟长鸣。佛法兴盛,从正面利益人;教人善行可转迷为悟,修苦乐法知宇宙人生;放下解脱得觉悟自在,彼岸清净可极乐永生。于人道而言,佛法兴盛是有阶段性的,是有善法条件的;阶段性为有佛出世与无佛岀世,有佛出世为短暂,无佛岀世为长期;在有佛出世时期,还有正法、像法、末法时代存在;善法条件为众生因缘善根,既有值佛住世难,还有得人身难。而魔法兴盛是无期的,也是有不善条件的;无期为从无始劫来到无始劫去,既无开始,又无结束;不善条件为众生恶因缘恶业习,障重不闻佛法,业重恶道苦受。
在三界法则中,有五浊恶法,众生命运皆难堪忍,六道轮回生灭不息,相杀相食不断,相害相欺常有。魔王为三界主,依魔法魔律驱使魔子魔民,既恼害众生清净而防逃离,又破坏修行证道而怕解缚。唯佛得神通自在,与三界法则及魔法魔律不共,当有部分众生因缘善根成熟时,方降迹世间,示现成佛立教说法,教化因缘善根成熟者逃离魔法魔律控制的路径,示范行证道果自解绑缚的方法,转化五浊恶法为五蕴皆空,永离难堪忍受为清净极乐。但是,不善因缘善根的众生,习惯于魔法魔律支配而不觉,在生灭法则中苦受而不知,对佛法善音充遍世间而不闻,身处邪见恶行报应剧烈而不见;从而不信不解佛法,不作不修善行。
如此讲法,仅是从佛法功德妙用而讲;若从佛法实相而讲,三界也为报身佛依法性而安立,此世界也是佛法性身的一部分;是佛慈悲愿力与众生因缘业力和合而成,故三世诸佛相继,无量众生不断。佛法与魔法,此消彼长皆因缘,兴盛衰败依善根,非人力能为,非想象所主。2014/3

第九问:“为何古今有大修行的真人,不愿露相,隐逸世间呢?他们的心态境界与价值观念又如何呢?”心有好奇,可否满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古今汉地,确有修证得道者;他们各依因缘,观察世间,不愿露相,隐世修行。对隐逸者中,少知有其法名留世,多有不知其名何如;如禅宗三祖僧璨俗名为谁。又如报端发现一山洞中,有十数不同年代圆寂坐身,不见史记。时至今日,仍有太多避世住山洞茅蓬修行无法知其名者,还有很多隐蔽世间修行不露实相名者。如此现象,实属正常,不足为奇,也不为怪;后世还会有续,直至佛法灭度,不以名相为纪,秘密传承佛法。至于依何因缘,只可悟知,不可明示。只能如法顺缘,略开可显法义。
总的来讲,能隐修世间,密行其道者,多为载法载戒之人。即有出家二众,混同于普通僧尼之中,功德如山不显其高,戒法如水不显其深;也有在家二众,混同于平常人群中,种福无量不显其广,智慧无边不显其际。皆能隐蔽真实之我,藏精显拙假我于人。心态净洁如珠,境界高远脱俗,气质幽雅沁香,宁静不慕虚荣。价值看破名相,观念放下执著,守持戒身法体,无为不染世俗。好似说平常话,其义理不平常;看似办平常事,其正行不平常;貌似做平常人,其表法不平常;相似处平常中,其功用不平常。但在凡夫眼里,尽是平常太平常。而隐士自知,保持平常心,活在平常中,平常才真实,根植众生深;如滴水入海,随浪作波涛,避免高热处,易被蒸发掉。若具体来讲,主要为珍惜生命,清净禅行,护持本色,导引佛风。
珍惜生命,为人身难得今已得,有限时间不可浪费,一切荣华富贵皆为有限价值,一切享乐安逸尽在荒废生命。唯有依法持戒才为实现真实自利,唯有禅行证道才为实现无限价值;珍惜生命价值在于真实自利,无限价值利他方显生命可贵。浪费时间为愚痴无智,荒废生命为枉来世间;若再造作无量恶业,更是对自我慧命的极大犯罪。若要珍惜生命,唯有隐修世间,减少顺逆因缘,避免磕磕绊绊,才能实现效应最大化,可永世享用。
清净禅行,为化解尘缘少事扰,不逐物欲得静闲,身心清净无垢染,第一要务大禅行。将人生定位于解决生死大事,其它事务皆为副业;生死大事须坦然实际,疏忽不得;其它副业须应酬付出,不必认真。关键是能隐得住身子,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贫苦,持得住恒心,守得住道业,坐得住年月。否则,嘴上功夫一流,屁股上功夫没有,头衔学位一大堆,拥赞风光显尊贵,欲求次第证道解脱,只有意念无定力。
护持本色,为自知应念什么、行什么、是什么、该什么,心有之明,护持初心;如一元一包的盐,可入味餐桌常菜,还可入味百千万元珍馐,而盐还是原来的价值,咸入众口还是一味。既然选择了信佛修行,就无怨无悔,无论何时何处,不失自我本质,保持佛门法性。可尘世滚滚洪流,会冲淡盐的咸味;将见水不见盐,淡水入口不再咸。故有限量的盐,入限量的菜,显适量的味,得定量的妙。
导引佛风,为重实修轻名相,重传承轻言说之风,口传心授至今。故隐世修行,既有传统,可潜移默化;又有传闻,可熏染各宗。由一个人、一颗心、一辈子、一传承,到一群人、一片心、一愿行、一佛风。佛门风气正,世风有标准,修证者引领示范,后继者信众扩充。佛法于平凡处,信众在平凡中;平凡处有惜福,平凡中有惜缘。人知惜福乐知足,众皆惜缘自和睦。佛风清正,身心净行,勤于道业,不枉人生。2014/4

第十问:“常听人说,多闻不如修无漏学,不知其中义理是什么,恳请智者解释一下。”您知其中义理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倡导修无漏学,并不排斥多闻;而是在多闻的同时,注重与实际修行相结合,互为功用,互不为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多闻理解有二;一为对广学博闻、见多识远、理论丰富、记忆不凡的人,给予的综合评价;二为对参学受教、明法不疑、通达知义、开智堪任之士,作出的认可结论。无漏对应有漏,有漏为身心俱漏;即欲习漏、诸有漏、无明漏。修无漏学,须从身心为下手处,即持戒、禅定、智慧。
凡有学之人,均须多闻;从初入佛门者至诸菩萨,皆为有学。对初学者而言,有学为参访、受法、读经、禅行等。对学有所成者而言,有学为戒行、禅观、入经、求证等。对诸菩萨而言,有学为亲近诸佛、拥护道场、请法受教、得佛授记等。有学与多闻,各有其含义;有学既向外学又向内学,既向理学又向习学;而多闻则为外学理学,非内学习学。初学者若寡闻,则难依明师、难闻胜义、难辩法理、难成大器,故各宗门皆有鼓励多闻之风。故初学者,在重视知教义明法理的同时,更应重视知与行之间的结合,才能进入修行的最佳状态。否则,只重多闻,忽略实修,既得多闻第一,仍为道旁数沙;如佛侍者阿难,从世尊处学得八万二千法,又从佛弟子舍利弗处,学得二千法,共计八万四千法,仍遭魔事,佛入涅槃后,结合实修方圆成大阿罗汉道。
身心有漏者,身执欲习,心贪诸有,蕴含无明。执欲习则不善法生,难持净戒,道法身器必漏明洁净水。贪诸有则一切烦恼生,破坏道心,佛道心器必漏妙理福水。含无明则染著业习生,常遇魔事,心性妙器必漏菩提智水。唯修持戒,升华善行功德,方能去除欲习烦恼。唯修禅定,保持身心清净,方能化转诸有烦恼。唯修智慧,禅观心光升起,方能空掉无明烦恼。对修净宗者,唯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方能去除欲习、诸有、无明烦恼。烦恼尽除,心无诸漏,清净梵行,道业成就。
在我们中间,有修清净梵行者,身心俱得无漏,却示现不尽漏相,众皆不识,有时还笑他傻呢!在你们周围,有弘法利生者,早已道业成就,可度有为而不现无为相,众难起信,有时还打杀骂辱呢!为何出现如此现象,皆因将多闻知识化,应用学术化,身执名相,心生骄慢,背离了佛法多闻实义,脱离了修习多闻法理。可见修无漏学有多么重要,故有经劫多闻,不如一日修无漏学之说;如老百姓选药时的一句大实话,“不看广告看疗效。”2014、4

第十一问:“学佛人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果呢?什么是以因为果呢?不知谁能释解,以解吾疑。”您可以给予解释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在佛法中,念起造作为因,成已报应为果。世间一切事物运动规律,皆存在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于从因至果之间,存在发展变化过程,存在时间、地点、条件、人物等主客观因素和合的规律,可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即在相对法则中,有绝对性但不可绝对化,有规律性但不可格式化,有复杂性但不可简单化,有联系性但不可固定化。
以因为果,为若有善恶之因,就一定有善恶之果;从中省略了发展变化过程,否定了运动规律主导作用;如善因念佛成佛,从中省略了身心修行戒定慧过程,否定了菩提道次规律对修行人的约束作用;即只要念佛,可不必修行戒定慧,不须次第证道,靠佛愿力接引,就可往生成佛;而不顾有破戒、毁戒、谤佛、谤法、谤僧、不善、不正、放逸、懈怠、邪行者恶报轮回等事实,不见不同善因、不同善报等三界诸天法则存在。再如恶因受报,若人起恶念要行凶杀人,有言论或有工具准备;但中途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使其改变主意,没有实施计划而构成危害,还与他人成为朋友,并成就很多善行;法律可以将起恶念为行凶定罪吗?司法可以依工具准备予杀人刑罚吗?故只能是相应的因,所成相应的果,因果之间有规律可循可依,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但不可以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应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知其规律作用事物时的二重性,观其矛盾相互转化时的多样性。
以因为果,源于《大日经》;为佛告诫众生,不可将一善因绝对化、格式化、简单化、固定化,不可将一善因为成果、实果、道果、得果;而应修无量善因为功,而无功相;次第证得道果为德,而无德想。皈依佛门三宝为找到人生方向,明白教义法理为打开定位导航,严持禁戒律仪为遵守操作规范,依止传承法门为选择出离路径及所乘工具;切记不可以因为果,认为有了人生方向就等于大功告成。时下,有一些人只知念佛成佛,特别是于在家人中,吃肉、喝酒、邪行、妄语等,十不善法一样不少,贪嗔痴慢疑一应俱全,不持戒,不禅行,只念一句佛号,只等十念往生。
如此讲法,并不反对谁念一句佛号,凡念佛者皆受欢迎,皆结善缘,皆种善根,皆感善果;要比什么都不信、都不念的人,不知要强多少倍。但须明示,如此念佛,不依法门传承修行,不能具足受持戒律,为末法时代后期之风,只度生死,难证道果,恐因误解误判而误己误人,又恐早开末世法运而损毀正法;故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坦露实相法义。2014/4

第十二问:“我刚皈依佛门不久,不想只念一句佛号,想择选法门修行,择选法师依止;可听人说,这个是邪法,那个是邪师,弄得不知所措,想请高人指点一二。”这样的疑问,可以回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由于地域历史不同,各宗法脉渊源不同,各人选择修学不同,没有统一固定标准。只能讲一些共性法义,照顾一些特性法理;具体如何选择辨别,要靠自己开心智、明法眼、掌标准、作决断。但在这里,须回答二个疑问;一是如何择法择师;二是如何辨别邪法邪师。
如何择法;择法为选定法门修行,各宗不同,法门不同;宗门相同,也有法门不同;法门很多,差别很大。在求法上,总体来讲,先明宗后求法,知难易能行持,重解脱轻名闻,法平等贵专一。具体有十种事项;一是沉得住气,身心莫急,多参遍访,受教校量,择上从之;二是避免好奇,不为功利,特别在禅密选择上,不为禅而禅,不为密而密;三是自打基础,有静坐功夫,身心静下来,知如何修禅行,才能把握准确;四是随顺因缘,不强求法,有时法可遇不可求,法缘可顺不可逆;五是适应根基,自量己德,择法愿求不宜过高,否则眼高手低,难载重法;六是注意年龄,不同法门有不同要求,禅宗有莫到老来方修道,密法有三十五岁前为最佳,为体能可适应;七是身有正行,品德厚道,可与法缘和合,择法无碍,速得法益;八是心有正见,不受邪法,远离外道,契入正法,得立正命;九是禁忌猜疑,这个法门是否最高,是否还有最上,是否可证道,是否外道邪法,疑虑重重;十是勿乱分别,这里寻密法,那里寻密诀,哪个法门快,哪个修的慢,妄自差别。
如何择师;择师为在择法的同时,选择师承为依止;各宗法门皆有师承,有时择法即在择师,有时择师即在择法,名为二回事,实则一回事,一切法门皆由人载。在此时代,圣贤隐伏,邪法增盛,求法甚难,求师亦难。在求师上,总体来讲,重明师轻名相,重见地轻功夫,重传承轻言说,重实修轻哗宠。具体有十功德相;一是清净持戒,心地具足戒本,身口意三业无亏;二是多闻有智,通达教义法理,不执诸相生心;三是精勤禅行,为法可以忘躯,常赞叹清净梵行;四是心怀慈悲,对众苦有怜悯心,能方便救护众生;五是善说正法,对诸事有责任担当,方便教化而无厌倦;六是难忍能忍,能堪受辱而不嗔,还能以德报怨;七是身心无畏,弘法利生坦然无惧,众前忏悔己过无怯;八是义理圆融,正见分明无缺,信众愿乐欲闻;九是不求名利,常亲近善友而淡名闻,节俭惜福而远离金钱;十是真诚朴素,以人生平凡为最高,以老实做人为最妙。同时,有四种病师,心病无边,其中有一,不能依止;一是作病师,时时思维揣度他人,处处算计校量得失;二是任病师,随诸法性任意浮沉,一切妄从信缘任运而行;三是止病师,止息妄情误解寂然平等,迷于取静误认止妄即真;四是灭病师,妄计身心根尘本来空寂,执着断尽烦恼一切永寂。
如何辨别邪法邪师;邪法为行持一切外道之法,邪师为行持诸外道法之师。辨别邪法邪师,初学以外道法为邪法;在修禅定中,由邪定所生种种邪法。九十六种外道,皆为邪师。由于所涉内容过多,这里只能略义,不便详解;故可依四依法,参照佛说有关邪法邪师的具体表现,自我参学为好。但是应知,初学人在辩别邪法时,应依三法印与实相印;在辩别邪师时,应依佛说经典制法;不应依人所说与自制标准,更不依不明教义法理的知见。否则,妄认修证出世间法、发菩提心的人为行邪法,妄指修行正定三昧所生正智的人为准邪师;特别是随意妄责他人为行邪法、准邪师者,往往自己正在行邪法,为准邪师而不知,误己又误人而不明。2014/4

第十三问:“有人说,出家人既有智慧和广大佛法,为何不走出山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现在社会正缺乏信任和道义,充满了浮躁和诡诈。星云大师曾说过应该让佛法走向群众走向社会,佛门之中不能有太多的佛呆子、佛傻子,传教布道也是佛门弟子必修课。眼下邪魔外道倒是无孔不入。”您也如此认知的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修学佛法的人,不论出家在家,既有证悟智慧,又知佛法无边;本身正心正行,就是弘法示范,广宣道德文明,敬畏天地世间。古今一理,寺庙小道场,世间大法坛。而在当下,不是出家人可不可走出山门,而是出家人能不能走出山门;同时,山门大开少人问义理,山门挤破多是求发财。关键是众生有无善法因缘,是否具足闻法善根。若无善法因缘,出与不出山门,心法只能自修,他人无法用力。若不具足闻法善根,则视而不见,闻而不信,信而不行,行而不坚。
修学佛法的人,只观自心清净,不见世间过失,一切皆有因果;共业感召如此,法眼清晰可见,佛法不度无缘,切莫怪罪伽蓝。其实佛门之中,佛呆子也不呆,只是自修自行;佛傻子也不傻,只是自功自德。况且,佛教不乏经典大藏,自古不少弘法之人,菩萨只能恒顺众生,法师也须随顺因缘。邪魔外道当然是无孔不入,发生的社会现象不说;仅对佛法侵扰而言,寺庙被商业化,僧人有职业化,环境染著身心,物外闲人太难。2015/3

第十四问:“都说佛心苦渡世人,佛本不在尘世,又怎样渡人?”您是如何认知此问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依愿力,普渡众生;法藏住世,平等慈悲。可悯众生,不读经典,不开智慧,执著人相。妄言“佛本不在尘世”,不知怎样渡人;其实是身不知归依,心不明自度,茫然于世间,时光在空过。愚痴不自醒,为是当聪明,慢习贡高我,不肯谦卑身。在此世间,是佛、法、愿、缘度人;不是依人度人,更须人心自度。
那么,佛究竟在不在世间呢?又依什么形态住世呢?确切地讲,佛在世间,三世常住,未离众生。只是众生身心于五浊,无法实知佛依什么形态住世,故此由疑生惑。佛住世形态主要有,一是法身能量智慧支撑世界与法则存在,为一切众生生存需求,提供一切可能;二是报身佛光常照十方世界,照触修行人身心,增长福德慧命;三是化身周流遍至世间,无时无处不在,护念加持正法修行人;四是示现身虽入大般涅槃,各种佛形像还在,等于本师释迦牟尼佛住世,礼拜供养得福;五是佛说经律论三藏十二部还在,等于本师释迦牟尼佛法性住世,众生见闻受益;六是十方诸佛菩萨,以不同因缘化现世间,以不同方式、不同身份行菩萨道,弘法利生。2015/3

第十五问:“我在抄写《僧伽吒经》的时候,总是瞌睡,只要放下笔墨,立刻就不瞌睡,和正常人一样,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才能克服呢?”您能给予解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僧伽吒经》,是佛护念的大乘经典,如法抄写功德巨大,销除无始劫来业障,如大风吹散浮云。当人如法抄写时,佛化身常居其顶,护念其善行,增长其智慧。当抄写人不如法时,或抄写人业习重时,与佛不能产生道交;当佛化身常居其顶时,巨大能量摄持身心,大脑神经不能适应,形成剧烈反差感应,产生瞌睡现象;如沸水烫鲜菜—蔫啦。同时,有魔众干扰周围环境,使人身心疲倦。
怎样才为如法抄写呢?在抄写经典前,首先,在佛像前供养礼拜后,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得佛加持力;然后,供养礼拜《僧伽吒经》,三称南无僧伽吒,依正法力破除魔障;其次,清净身心,须素食三日后抄写,抄写前还须净口、净手、净衣、净具,保持欣然状态;最后,清净环境,抄写经典须在净洁处,不应在夫妻所居室内,周围不应堆放污秽杂物,使护法生欢喜心。若如此抄写经典时,不会再发生瞌睡现象,一切吉祥如意。2015/3

第十六问:“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小孩子十六岁之前享受物质生活都是消耗他自身先天的福报,是这样么?那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福慧呢?”您听过这样的说法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从三世因果上讲,人的今世福报前世积,下世福报今世积。人从入胎开始到出生,直至能自食其力前,所享受的物质文化生活,名为享受父母及他人养育,实则都是在了前世的福报。从能够自食其力后,超出正常享受物质文化生活外的福报部分,名为权势富贵及时享乐,实则仍是在了前世的福报。
福报是寿命的基础,人有福报可增寿,人无福报可减寿;故人过分享乐,超出正常享受福报部分,人要减少寿命。同时,使用偷诈奸欺、贪污受贿等一切非正常手段,获得财富所享受的福报;不但了前世的福报,还欠下宿命业债,造成下世贫穷之因;今世除减寿外,还多眷属失和、子孙不孝,通过非正常渠道散失财物等。
由此缘故,人应多修善业不吝,多行布施他人,节俭生活惜福,知足常乐增寿。父母养育孩子也是一样,应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培养勤奋、孝顺等品德;不应过分溺爱吃穿,骄纵专横,养成奢华好逸等不良习气。2015/4

第十七问:有一师徒问答,徒问:“顶礼上师!网站看往生去向,一般回复是几品或上品上生,请问被超度者是全部去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还是有的去了别的佛国,品位相当于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吗?”师答:“极乐世界的门槛比较低。上品上生相当于初地菩萨,四品相当于罗汉果,四品以下的相当于小乘果。上品上生以后才能到其他佛国去。众生去的佛国不一定,有的到东方佛国、南方佛国、宝髻如来、多宝如来等等。”读后觉得讲法太随便了,您如何认知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徒心有疑问,可随意请法;师解惑培德,须究竟了义。否则,“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标准条件,与往生十方世界的标准条件,是一不是二,等同无差别。十方诸佛接引福慧因缘具足的众生,一佛授手,千佛授手;一佛不接引,千佛不接引。若有一福慧因缘具足的众生,阿弥陀佛可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国土任由往生;若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者,十方诸佛国土皆不可往生。根本不存在“极乐世界的门槛比较低”的事项,更不存在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的菩萨相当于罗汉果的事项。佛在多部经中说地非常明确,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可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入住十信位菩萨。若未具足发菩提心的阿罗汉,须往生极乐世界边地,圆满大阿罗汉道后,方可入住十信位菩萨。
同时,还须明确,不论以什么仪轨方式的放生,都是与众生结法缘、植善根的善行;不论以什么仪轨方式的超度,都是依佛法加持的助缘;前后二者皆不能将任何一众生送往任何一佛净土,只能随各自业习往生善道。学佛人的助念,也是依佛法加持的助缘,可依被助念者各自所修功德愿力,往生诸天、圣道或诸佛国土。2015/4

第十八问:有一师徒问答,徒问:“顶礼老师。弟子看到有些初地菩萨还会掉地狱。要修到几地才不会退下来?感恩老师,顶礼老师,七地之前的还有地狱业没消完?”师答:“对啊,真正修到八地以上的菩萨才不会掉。初地菩萨会掉下来,要修到八地、九地、十地以上的,才不会退下来。七地以及七地以下的菩萨都会退下来。因为七地以下的菩萨都有根通在地狱,都有地狱的根没有除掉,随时都会掉到地狱去。像提婆达多是菩萨再来,死后还是下地狱。七地及以下的还有地狱业没消完。”读后觉得义理不明,可否方便开示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这位徒弟所问,义理混淆不清,法相颠倒胡乱,邪知妄见荒唐。不知是从何处见到,更不知如何见到,“初地菩萨还会堕地狱,几地菩萨还会退下来,七地之前的菩萨还有地狱业。”
这位师父所答,谤佛法僧三宝,毁菩提道根芽,谬误贻害众生。在此世间,成就阿罗汉与辟支佛圣道的人,圆寂后入有余涅槃,不见一人堕入地狱,经中亦无见闻此义。在此世间,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与辟支佛,是修菩萨行的人,有行退道不退,圆寂后皆得往生诸佛净土,何来堕入地狱之说,更不见经中记述。十方诸佛国土中,尚无地狱之名,何有堕入地狱之实。菩萨有六十品级,其中地级是从四十五至五十四品位,共有十地。即来此世间示现的菩萨,皆是依恒顺众生的缘故,权且行退道不退;待示现身圆寂后,自然回归诸佛净土,如阳光照射地球,不能日落后便说太阳进入了黑夜。至于提婆达多虽是乘愿菩萨再来,但示现身是逆助缘的恶人,未现菩萨身相,又是以恶人身示现堕入地狱;而真实的菩萨身在佛国土,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又怎么能堕入地狱呢!
在地府中,于地藏王身边确有无量菩萨围绕,或示现各种鬼王身;但不是有地狱业,而是在修菩萨道,成就菩萨化身功德。在此世间,请法应如法请,解答应依经答,佛说诸实相法,相空法性妙有。否则,请法存在过失,解答应负因果,邪解误人误己,自作地狱苦因。2015/4

第十九问:“参访了松花湖弥勒寺,依山傍水,气势恢宏,华美庄严,众皆欢欣。”不知您有何感悟,可否即兴一讲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在北方建立弥勒道场,说明弥勒菩萨与这一方众生因缘殊胜,是这一方众生三世之福。佛山浑然一体,道场湖光同辉,信众瞻礼供奉,实为别有洞天。南有布袋奉化,北方今又建寺,大喜慈氏住世,舍相弘道谁知。可随顺众缘,赋偈一颂,顶赞弥勒,拥护道场,心受佛光。

地天弥勒道场景,大见弥勒慈尊容;吴太弥勒有降迹,仁心弥勒化灵真。
兜率弥勒庄严幢,补处弥勒悲众生;示现弥勒在世间,离相弥勒人不识。
正觉弥勒住法界,慧忍弥勒菩提分;愿行弥勒智如海,彼岸弥勒开佛门。
妙圆弥勒清凉地,世依弥勒法直心;上首弥勒破魔缚,最胜弥勒戒第一。
授记弥勒得总持,能摄弥勒统诸众;自在弥勒济一切,救难弥勒导安隐。
增广弥勒清净行,承事弥勒获善利;净日弥勒法光明,御师弥勒护大乘。
金刚弥勒灭恶苦,欢喜弥勒施平等;亲近弥勒离怖畏,大勇弥勒巧调伏。
如意弥勒洒甘露,缘殊弥勒皆照触;遍周弥勒演妙音,娑婆弥勒师子吼。
2015/5

第二十问:“一些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常讲,《楞严经》中说,念佛‘如母忆子,如子忆母,’一句佛号,就能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是这样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原偈是,“如母忆子,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现代一些净宗法师讲法,只讲念佛,不讲传承;只讲道果,不讲次第;只讲往生,不讲过程;只讲上句,不讲下句。典型的以因为果,贻误众生。古德讲法是,如何都摄六根才是传承,由意念为净念才是功德。“如母忆子,如子忆母,”是修行人应具足的精进心、坚固力。有了精进心、坚固力,才能禅行而都摄六根,达到净念相继的境界,次第成就道果,往生极乐净土,当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此讲法,才为义理不缺失,才为正法久住世,才为持正戒俢行,才为明不昧因果。
世人喜好,诸法为我所用,一切适我所需,以少力获大益,弄机巧而成功。用俗事代替法事,用俗理代替法理,用俗心代替法心,用俗缘代替法缘。如一些喜好饮酒食肉的人,为了自我安慰,辩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说道济禅师的后二句偈,“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还如一些自私自利的人,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为辩护词,成为口头禅;曲解自利才能利他本义,从而谬传贻害世间。2015/6

第二十一问:“出家人有过失,在家人见到后,可以公开讲吗?”不知能否为其开示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依佛戒律,原则上讲,在家信众不可说出家人过失,出家人也不可说出家人过失,在家信众不可说在家信众过失,出家人也不可说在家信众过失。不但不能自说,还不能教人说,也不能说过失因由、过失根本、过失损害、过失业果。还有,在僧团内每半月一次相互举罪的忏悔日上,相互举罪时,因各自受持戒律不同,在家人不举出家人罪过,沙弥不举比丘罪过,比丘不举受菩萨戒僧罪过;即可从上往下举罪,不可从下往上举罪。
这里应讲清楚,不是佛护四众弟子之短,有意隐瞒四众弟子过失;而是慈悲一切众生,恐其求全责备,自赞毁他,好事与自己,恶事与他人;引发僧人之间、在家信众之间、四众弟子之间的争斗等,从而损毁佛教信众整体形像,同时留有醒忏自新的空间。另外,四众之中有圣人,世间之中无完人;相对之中有正人,因果之中无全人。故而,不让世人产生疑虑误解,不给破坏佛法之人留下口实。还有,四众弟子中,若有重大过失者,自有寺规、戒律、法则、国法处罚,自我承担罪责因果,不须牵联他人获业。否则,说四众过业重的人,除堕三恶道受报外,若生人中果报是,眷属离散不孝不亲,常闻恶声;家族亲友中多卑劣恶行,言多争讼。
这里还应讲清楚,当有请法者,在不明戒义法理的状况下,只举其事项如何认知,不提名道姓说人过失与是非,不是人身名誉攻击,依佛戒律可以开遮。当有法师为开示大众、教化四众,或在明辩戒义法理时,只说如何认知事项,劝发菩提心与依法持戒修行,增长坚固力与提醒避免造业等;不提名道姓说人过失与是非,不是人身名誉攻击,依佛戒律可以开遮。但是,有八种状况,在家信众可以不净信僧人或法师;即“使居士无利、使居士无利益、辱骂诽谤居士、离间居士与居士、贬低佛、贬低法、贬低僧、出现在不应出现的场合。”在家信众对此不参与其中,不当面指责其人,只提醒信众注意其事项,依佛戒律可以开遮。
其实,如何认知何为毁戒、破戒、犯戒、失戒、失仪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辩明何为守戒、持戒、得戒、无作戒、自性戒;如世间辨别对与错相对容易,而辩别对与对、错与错相对困难。2015/6

第二十二问:“我们网站放生时放了五条草鱼,结果到了佛国是十五条草鱼。很多人认为是带了十条过去。”“我们网站放生程序比较殊胜,这个程序能让众生解脱,就是不解脱的众生后面也有莲花跟着,佛菩萨跟着,还有法宝跟着,护法跟着,慢慢修。莲花在不断变大,最后机缘成熟了,他上莲花就走了。”“放生物命的去向,放生的物命只有三次到极乐世界的,其他都到十方佛国的;有要发财的得到多宝如来那里去的,有的情执心重的到月光如来那里去的,不一样的,缘分不一样。”“用我们程序放生的,我亲自放生的时候,品位都很高的,六地、七地,八地、九地的比较多。”“把他加持的品位高一点,有的就变为候补佛了;有一个到南方佛国成佛,还有一个到东方佛国成佛。”看了这样帖子后,有点害怕,不知您是如何认知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有放生善心却又没时间参与法会活动,便通过网站放生;网站收到并聚中放生善款后,组织人员统一购买各种动物,再依放生仪轨举办法会。这里,一些人放生善心是好的,虽不如亲自参与法会因缘殊胜,但能够达到如法放生的效果也为善行功德;网站为他人提供随缘方便,发慈悲心共同从刀下救命,并举办法会与其结法缘、植善根,仗佛威神之力度其慧命,也为善举功德。
可是,通过网站所发帖子观察,别说我不能认可,社会也不能接受,大众也不能相信。为什么会如此呢?帖子中所讲,皆是妄语、诳语、不实语、戏论语,欺骗他人,欺瞒大众,不得不疑放生善心遭到亵渎,救命善举有点变味。老百姓都知道,“啥事说的越玄乎越假,啥话说的越大越骗人。”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此说法,不便评判。只从法理上来认知,本师释迦牟尼佛因地放生,也是放生十万条魚,转生忉利天十万天子;既不存在多出十万转生的史实,也不存在直接往生十方佛国土事例,更不存在直接至几地菩萨或成佛的说法。难道放生程序比较殊胜,比本师释迦牟尼佛因地还殊胜吗?人道依法持戒修行尚须次第,放生的鱼类残灵如何比人道修行还快呢?人道修行尚不见后面有佛菩萨跟着、法宝跟着,护法跟着、莲台跟着,只能讲大精进禅行的人,有佛护念、法宝于心、护法护持,待往生时佛菩萨手捧莲台接引。四果阿罗汉往生至佛国土成就十信位菩萨尚需四万大劫时间修行功德,证得几地菩萨需经二大阿僧祗劫时间修行功德,成佛需经三大阿僧祗劫时间修行功德,怎么能用一个放生程序就可成就呢?
佛是如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欺瞒众生,不戏论诸法。故而网站放生就如法放生,共同体现慈悲众生的本心足矣。不为放生而放生,也不无限夸大放生效果,大众才会相信、参与、拥护、赞叹放生的善举。2015/7
第二十三问:上师:“哦,你这成佛在东方佛国。你马上就要到东方佛国度众生了,现在是金佛了,呵呵。”众生:“我还要等一段时间。”上师:“你都成佛了,为什么还要等段时间啊?”众生:“就是我现在还是算那个候补的。”这种内容的帖子,在多家网站传播,内容很多,我只节选一段,您如何认知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若如法认知这种内容的帖子,须依《大佛顶首楞严经》。若读诵这部佛经后,这种内容的帖子其形就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不须谁再认知,心中自然明了。时至当下,魔法正盛,魔众猖獗,前所未有。因缘所致,佛运重启,正法中兴,继往开来。
若是随缘而讲,引导后世借鉴,也免当代误传,直心便是道场。这种内容帖子的后面,其人于修行中,心多冥想贪著,五蕴区宇炽盛,精灵得其方便。乘机入窍附体,师徒狂言成佛,以幻觉为神通,以幻境惑世人。只能猖厥一时,丑行必然露世,遭受王难报应,还有地狱当堕。
如此事例,古代有,现代有,后代还会有;只要有佛法住世,魔法就相随世间,不会有一劳永逸,才符合法则运转。只能是同世存在,相互兴衰,人受转化,各自受业。我曾讲过,修行人一生离不开《大佛顶首楞严经》,不是嘴上离不开,而是行上离不开。古德云,“宁可千劫不悟,不可一日招魔。”因为,一日招魔,万劫不复。教训触目惊心,不可不慎。2015/8

第二十四问:“湖南省通道县万佛寺改扩建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主办方向社会悬赏100万元征集下联。该对联上联是“万佛山中万佛寺万佛寺内万佛塔万佛塔里供万佛佛佑民安国泰”,由万佛寺住持昌学法师所作。”据新闻报导,万佛山过去有108座寺院,自古就有“天地为庙万山为佛”的说法。万佛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能为其作一幅下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昌学法师所作上联为妙对,妙在实景、实事、实相、实义,可为古今绝句。山寺塔像为实景,四名万佛为实事,佛佑国民为实相,佛法世间为实义。四实无匹配为绝,妙句义相联为对,天地为庙万山佛,古今为鉴众贤僧。学佛人遇此妙对,发人深思,若再以世间法相为下联,唯恐难展法师意境,空留绝句无合遗憾;若为下联而下联,辞句华丽恐义不实,做作有损仁者禅心。故依《大方广佛华严经》与《大日经》中义理为对,以出世间法实景、实事、实相、实义为句,即兴一赋下联。选用不选用不重要,重在拥护道场。所作下联为:无量刹土无量觉无量觉者无量行无量行愿心无量量周法界同熏。刹土法界为实景,四名无量为实事,觉行愿心为实相,法界同熏为实义。觉行愿心对山寺塔像,四名无量对四名万佛,刹土法界对佛法世间,法界同熏对佛佑国民。将上下联合在一起,即:

上联是:万佛山中万佛寺万佛寺内万佛塔万佛塔里供万佛佛佑民安国泰
下联对:无量刹土无量觉无量觉者无量行无量行愿心无量量周法界同熏

禅者上联对下联,不求一文只为禅;小拙一语表众意,赋于名寺千古传。
世法之中有出世,出世慧觉在世间;般若义理示真谛,正法中兴庆空前。2015/9

第二十五问:“网络上很多人在问,您从释解《僧伽吒经》后,怎么不再释解经典了,其中有什么缘故吗?”可否方便解答?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释解佛经是弘法利生大事,随缘不可随意,须遵佛法旨;还须观察闻法众生因缘善根,是否具足道场善缘与闻法善根,方便不可随便。若问其中缘故,这就是缘故吧。
遵佛法旨,须定中观知。遵佛法旨释解经典,诸佛威神护念弘法人,加持法座,佛光遍照道场,令弘法人具足威仪、身心无畏,令闻法人身心安稳;诸菩萨护持弘法人,大开智慧,广解义理,令闻法人身心欢喜、增益福智;诸护法护佑道场,令道场安宁、不受魔扰,令闻法人吉祥如意、消灾免难。否则,弘法人不具威仪,身心畏惧,所讲多有争议,道场魔扰不安;闻法人身心不畅,多生疑惑,枝节横生,心念散乱。
观察闻法众生因缘善根,也须定中观知;应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闻法众生因缘,应具大福报而少业习,是往昔与佛因缘是否殊胜,也是与弘法人是否有缘。闻法众生善根,应具大根器而少愚痴,是往昔所修是否为三乘法,也是往昔戒行是否清净。还有,众生共业轻重,轻者不碍闻法众生因缘善根,重者可坏闻法众生因缘善根。若遵佛法旨,闻法众生具足道场善缘与闻法善根,应择适根经典与释解时间,应选举办道场法会地点,应重弘法利生环境条件。时机适合因缘,地点适合方便,环境适合清净,条件适合流传。时机、地点、环境关联政策法令;条件是弘法方式,有道场法会、书籍流转、网络弘传、声像传播等。
如此可为其然,还有其所以然。我在《二零一二不是人类大劫难》中讲过,二零零九年后,为转折清场阶段。这是众生共业因缘所致,暂不具足闻法善根;否则,将改变定数众生命运趣向,有碍转折清场天地大运转动。二零一九年后,转入继往开来阶段,闻法众生因缘善根逐渐具足,佛教正法流传世间。天运重开,地盘新移;正常运转,福临世间。正法中兴,魔法衰末;人心向善,灾祸倍减。2015/9

第二十六问:“你们学佛人,整天说修行;那我问你们,啥叫法门?啥叫守戒?啥叫修行?一天到晚,烧几柱香、磕几个头、念几声佛、诵几遍经、上几堂殿、办几场法会、做几个皈依等,就叫修行吗?最好说点让我能听懂的话。”对此,您能给予回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学佛人所说法门,是诸佛因地所行、证得道业、功德成就的途径与方法;也是诸佛普度众生,次第成道及出离娑婆世界,须依行的三乘法。学佛人所说守戒,是身口意守住诸佛所制,不违法则,离诸染垢,去除无明,回归性德的规律;也是诸佛教化众生,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止恶向善,自堵诸漏,须遵循的法则。学佛人所说修行,是身口意奉行诸佛示现所修,静心养德,解脱烦恼,超凡入圣,见性成佛的实践过程;也是诸佛导引众生,清净身心,弃转业习,出离轮回,圆满功德,须如实的愿力行作。
如此讲法,确实让人很难理解,一时接受不了;若不如此讲法,又难以表述真实义理,让人觉得法不圆融。故此再用比喻方法,形象的表示诸法实义。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一幢楼房,楼房内住有无明遮蔽心性的主人;楼房内有出入门路,明亮窗户,床几家具,华丽物色,美味饮食,妻妾儿女,亲友宾客、花鸟鱼虫,山水动物等,应有尽有,尤如迷宫,供主人眷恋嬉戏,名利追求,我相执著,无有止境。各卧室厅堂错落纷乱,层次多混,门道相通,皆有守卫,不宜出入;岔路拐角,道路相连,皆有关卡,易迷方向。根据测知,本幢楼房为三界火宅,常有三灾八难诸苦,又有生灭无常循环,有资粮智慧者争相逃离;逃离工具为小中大三车,逃离方向为大海彼岸的极乐世界。
可是,在争相逃离者中,有的缺少资粮,或少智慧,无法行走;须植德本,开智增慧,暂住火宅。在暂住时,身口意念,选择工具,熟悉通道,愿行门路等,为依皈法门。在暂住时,须防透风漏雨,擦拭门窗家具,洗浴洁身离染,节制欲望正念,利益他人正行,广行诸善止恶,守住规距做人,放下名相贪吝等,为守护正戒。在暂住时,尊敬双亲如礼佛,孝养双亲如供佛,游子忆母如念佛,读诵经典如学智,上得堂殿如大雄,办得法会如慈悲,做得皈依如殊缘,修塔造庙如佛事,弘传经典如法事,赞佛功德如僧事,这些都是修行的组成部分;若要具足资粮智慧,还须精进禅行,证得空身、空心、空法、空性,开启心智通道,成就自性妙用,才为真正修行。
总之,身口意所造作的一切言行、一切心念,于一切时处、一切过程中,皆是在依法门、守戒律、正修行。依法、守戒、修行是一,不是二,亦不是三。相互融通,缺一不可;否则,资粮不足,智慧不具。身心自有真佛在,日常修行道门开;旋转乾坤依戒法,圆满无缺莲台来。暗室漏屋多烦恼,如履薄冰避因果;青天白日喜禅悦,根无所系明月悬。2015/9

第二十七问:“出家人脖子上偑戴一串佛珠,在家的学佛人一般也手持一串佛珠,佛珠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戴佛珠呢?”这样的疑问,需要回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如此疑问,好似平常,其实含有深义;既是佛教文化,又是佛法义理。未见有人问过,也未闻有人讲过,只能方便一讲。
佛珠,也称念珠、数珠。佛珠的原义为“弗诛”,人戴在身上,可随时提醒不能诛杀任何生命,怜悯一切众生,爱护一切生命,维护生存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佛珠,于佛住世时,就有人开始佩戴;算是佛的发明创造,并教化大众佩戴。“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这位大王闻佛所教后,“即敕吏民。营办木木患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佛珠,质料种类很多,品质数目不等。种类,有菩提子、莲华子、木患子、香木、草子、真珠、珊瑚、砗渠、水晶、琉璃、琥珀、金银等佛珠。数目,有一千零八十颗珠、一百零八颗珠、五十四颗珠、二十七颗珠、二十一颗珠、十四颗珠;其中,有最上品一千零八十颗珠、上品一百零八颗珠、中品五十四颗珠、下品二十七颗珠及以下之说法。数目不同,各有寓义;即一千零八十颗珠,寓义为千百三昧;一百零八颗珠,寓义为百八三昧能断除百八烦恼;五十四颗珠,寓义为菩萨五十四品位;二十七颗珠,寓义为十八学人(声闻乘之十八有学)及九无学(阿罗汉九种不退法);二十一颗珠,寓义为十地与十波罗蜜及佛果;十四颗珠,寓义为观音菩萨十四无畏。
佛珠的功能,综合多种记载,主要有庄饰、象征、供佛、法物、圣物五种。庄饰为使身像庄严;象征为信仰佛教的人慈悲不杀;供佛为佛前清净供品;法物为与俗物相区别,应当重视,不可污损乱放;圣物为念佛持咒器具。当然,不同人佩戴,其功能会自然改变。佛珠的作用,综合多种记载与实际印证,主要有记数、念持、醒道、摄心、结界、驱邪、除障、增福、清净、熏修十种。记数为方便记清所念数量。念持为除念佛持咒外,高僧大德所用后,有加持力,增强身心正念。醒道为提醒行人精勤道业,防止放逸懈怠。摄心为意念与身手合一,防心散乱。结界为禅行时置于坐前,不易受外界干扰。驱邪为高僧大德用后的加持力,可使邪魔鬼秽起恭敬心而远离。除障为捻动念佛,可排除身心烦恼。增福为佩戴受人天礼敬,自无闲事挂心头,静心避祸是福。清净为表示身心静闲,念佛与所行无杂染。熏修为高僧大德用后(子核木类为佳),会散发一种清香,沁人肺腑,使人畅然,快乐修道。同样,不同人佩戴,其作用也会自然改变。2015/9

第二十八问:“这是在‘全球佛教徒应共同促进文明交流’法会上,对佛教信众发出呼吁。但是,我不知如何理解佛教徒的准确含义。”能释解一下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为本师,僧为徒众;居家信士,亦有师徒。但是,在此“全球佛教徒应共同促进文明交流”法会上,若有居士参会,或对社会发出呼吁,应将“佛教徒”改为佛教信众,或改为佛教徒众为妥。佛教有四众方为具足,一些人对“佛教徒”,易理解为只是僧众。故应体会在家信众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并呼吁在家信众与出家僧众一起,共同参与促进文明交流中来,更为兴教、利帮、益民。
看似一字之差,义理广狭不同;不是故弄乖巧,实为善利有情。虽然名相知见,谏言可达天庭;全球佛教信众,共促道德文明。2015/10

第二十九问:“有人提出,‘佛教教育的根本在于戒学教育。’总觉得少点什么,或说义理不全,故有此一问。”请为解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教教育的根本在于戒学教育,只能从佛教文化层面上来理解,仅对学校的学员而讲;但是,仍为义理有缺失,或为法不圆融。因为,佛教教育是世间法;受持戒律才含世与出世。所以,应为佛教教育的根本在于受持戒律;或为佛学教育的基础在于戒律教育。
若对佛教信众讲法,应讲佛慈悲教化,而不应为教育。教化,可理解为依教奉行,化转心识,化入心灵,化开心智,化解心障,化掉业习,化导无形,化乐有情。而教育为教书育人,增志培德,解惑授业,传承文化。如此理解,可以认知,教化义深理广,直指蠕动含灵;教育意表理识,对象只能是人。2015/10

第三十问:有人说“现代修行人不能入定,也不能有定观三昧;若讲入定者必是外道,若讲定观三昧者必是邪师,”修行人能入定吗?实相果真如此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从古至今,有无数高僧大德与精进禅行者,皆可入定。佛住世时,诸弟子中多能入定,经中多有记载,不容置疑。佛教传入中国后,禅行入定者比比皆是,《高僧传》中详有记载,足以为凭。现代有虚云长老、宣化上人、本焕长老等,还有鸡足山六千住茅蓬者与终南山隐修者中,及各禅密道场禅行者中,不乏其例。怎么能说现代修行人不能入定呢!凡能禅行入定者中,有的人三分钟或三十分钟可入出定境,有的人三十年或三大劫不知定境,禅者能否自疑自问,差别处在哪里?
凡久习禅定者,定境自然现前,并随定境浅深,必然证得定观及定观三昧。若讲入定者必是外道,若讲定观三昧者必是邪师,那就从佛的诸弟子与古今诸高僧大德及现有习禅定者,都难幸免。唯有读诵几本佛经,学点佛教文化,称念一句佛号者,才是正道,才是大师。有人不知、不解、不明禅密法门中人如何禅行,以思维所闻、所知、所解,与自身之所不可能,便以假定去推论,认定现代修行人不能入定,也不能有定观三昧;还用以否定禅行定观的真实存在,否定诸法实相。就是真正修学净土法门的弟子,也不排斥禅密法门,只是随缘对根,自知净土门中有传承,静坐念佛达无念而念,一心不乱生净念,也可证入定境,得念佛三昧。
若再多讲两句,就是佛教四众,不管修学哪个法门,都应相互参学,都应保持谦下心,都是在解决生死大事,都是愿求往生净土的同道人。明了佛教法门,为佛功德成就,依法则又超法则,修行当有妙用,思维何及,人力何至,故而法门可成就人,人不可改动法门;人若不成就莫怨法门,人若成就必依法门;法法平等,门门相通,为不可思议。2015/10

第三十一问:“有西方殖民者妖魔化西藏喇嘛教,说‘不配’称佛教,”您能方便评论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藏传佛教多属密宗,据《大日经》记载,密宗有身密、口密、义密之说。密行、真言、咒义,不可示人外泄,只能通过仪轨展现,让世人获益。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仅凭思维理念所认知的表象为据,臆断评判藏传佛教,不能影响其历史地位与传承存在。
当然,佛教在传入不同民族区域后,在融合过程中,会有一些明显的民族习俗特征,与佛教义理传承共同存在,正如今日的藏传佛教。但不能以此否定藏传佛教,也不能以此轻慢西藏喇嘛。江河经千里,途远多支流;难免携杂质,清净在源头。沿岸风光好,无声利益人;评说差别大,去伪自存真。
今日的藏传佛教,总体上仍是当今世界正法住世的典范,保持着系统规范的传承,保留着完整庄严的仪规,保存着慈善利世的佛风,保护着民族优秀的文化。相比而言,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信仰,其信众都难达到纯而又纯,或达到理想化的一种标准,让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都能完全认可,藏传佛教也不能例外。佛法义理,可以被不同宗教所接受,又相互存在;佛教文化,可以和不同宗教所融合,又各自传承。这就是佛教常盛不衰的法宝,也是佛法经久住世的脉流。佛教信众,人人有义务传递法宝,人人有责任传承脉流,让佛教利益世间,让佛法源远流长。2015/11

第三十二问:“最近一段时间,‘华藏宗门’事件,搞得沸沸扬扬,对佛教纷说不一,谁能说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您如何认知如此事件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这是典型的污佛、污法、污僧事件,又是众生业习因缘的显现。众生误入外道可怕,误入邪教更可怕。末法时代,魔事增多,信众应增强辨法能力,不应被假相所蒙蔽,受骗上当。另外,以僧人形象骗财,以传法为名骗色,皆是魔法魔民所为,又是鬼秽精灵作祟;其人罪业除国法惩处外,后世必堕无间地狱受报,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华藏宗门”事件,更深层次的义理,是典型的《楞严经》中所说,五十种五蕴魔事之一,必遭王难,殃及徒众。修行人于禅行中,应依《楞严经》修正定,时处观照身心五蕴魔事,免遭群邪,方证菩提。2015/11
第三十三问:“苦行僧为什么不自己劳作所得?而是以乞讨获取?”见到如此疑问,也感兴趣,特此请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陀时代,依持佛制,比丘、比丘尼皆应乞食;还有十二头陀行;即远离村落,住空闲寂静处;常行乞食,所得之食不生好坏差别念;不择贫富,次第行步乞食;日仅受一食,利于一心修道;于一食中节制食量,不能恣意饮用;食后过午不得饮浆,慈悲恶道众生;穿破旧衣服,不贪新好之衣;持安陀会(为五条衣)、郁多罗僧(为七条衣)、僧伽梨三衣(为九条衣);住坟冢间,修苦空无常观,以厌离三界;树下休息,思惟求道;禅坐于露地,身心清净,宜入定空观;常坐不卧,夜不倒单。
如此苦行,主要义理有十种:一是遵佛、遵法;二是示现三宝庄严像;三是严持戒律清净行;四是利于依法精进禅行;五是益于破我执相;六是施者广种福田;七是身心梵行离染;八是净除烦恼尘垢;九是平等慈悲普度;十是利于正法久住世间。
若自己劳作所得,则与十种义理不合,又与十二头陀相悖。正是:行道自然功,劳者相不同;作应三宝事,所得道业成。乞讨药法食,疗养人身形;获取众善缘,利乐世有情。2015/11

第三十四问:“在当今时代,讲法者甚多;只知有功德,不知有因果。古德有讲法不昧因果,法师如何讲法不负因果呢?”请您为其解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法师讲法,皆有因果;应遵循十不讲,才是一位真正的法师;所讲皆善因果,皆为功德。其十不讲为:一是离正法中道不讲;二是非随缘方便、了义究竟不讲;三是非自己证悟、观知、印证不讲;四是我执法执不空不讲;五是照本宣声或寻章摘句不讲;六是不如戒义、不如法理、不合事项圆融不讲;七是听众因缘不具或善根不足不讲;八是易令他人疑惑或争论不息不讲;九是贪求名相或为胜他人不讲;十是涉及政治、国事、是非、俗恶不讲。否则,只能是人间佛教思想,亦为佛教文化交流,亦生人天善果。2015/11

第三十五问:“中佛协副会长痛斥佛教邪恶风气:某些僧人腐化堕落。”您赞成这样一种说法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当下现实中,确有僧尼脱离僧团,不住寺庙;购置房产,住于俗世。其中各有因缘,不便一概而论;只讲个别僧尼,有伤佛教风化。白天身被袈裟,夜晚夫妻相依;弄的僧俗不分,一时众说纷云。还有承包寺庙,白衣经营僧尼;事项商业运作,弄的庙不像庙。如此只是事实,不是僧尼是非;只讲佛教正法,非讲僧尼过失。况且,维护佛教形象,四众责无旁贷;愿求正法住世,自依正戒护僧。伽蓝十方丛林,自当清净运行;白衣只能助道,不可代“袍”越“主”。
故而顶赞,“僧就是僧,庙就是庙”,才能发扬祖师风范,重塑佛教形象,重振正法弘声,重开僧人风范,重护丛林声誉。时代变了,严持戒律没有变;环境不同了,依法修行没有不同。广大信众祈盼,佛风永习,久益世间,广增福田,得渡彼岸。2015/11
第三十六问:“我也有心学佛,可我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总是追求真理,如果要我真正从心底里信佛,我有以下九问,看你佛教怎么答。”您如何认知“针对佛教刁钻九问”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如此九问,具有普遍性;刚刚见闻佛教,初步接触佛法,对佛教有所疑,对佛法有所问,理应如实解答。问似刁钻实简单,经典义理有方便;佛教常识学皆晓,见闻思维知识显。学佛信教是随缘,戒行法修福慧田;能疑下问诚可贵,法中有我是循环。
一问:“佛到底是什么神仙?居住在哪里?佛教说有多少层天,但是飞机和飞船飞上去并没有看到神仙。倪匡小说曾把佛教和基督教创始人说成外星人,是不是真的?梵语是印度语吗?各种经书如《金刚经》、《楞严经》是不是一种外星语能让外星人接收。”
答一:佛不是什么神仙;佛有十种名号,为十法界众生中觉悟者,有三身四智;在人法界中,有三身之中的化身示现身,如本师释迦牟尼佛。神是有形无体的一道众生,属鬼法界中有福慧者,具有报通的神秘力量,执持某种事项。仙是在此娑婆世界中,依法修练证有五通者,有地行仙、空行仙、天行仙三种。佛与神仙有无量差别,只能讲主要几种:一为佛是功德圆满者,神仙是功德不具足;二为佛是十方世界安立者,神仙是生存在各世界中;三为佛是自在解脱的觉者,神仙是阶段生灭的无明众生;四为佛是众生离苦海至彼岸的教化者,神仙是善恶祸福与物种法则的守卫等等。但是,为度众生故,化身佛可示现到各种神仙中去为尊。
佛居住在哪里?十方诸佛所住各自安立的世界中,各依愿力与所教化众生的业力各有不同;依此娑婆世界为例,佛的法身为大毗卢遮那,执持诸世间与器世间;佛的报身为卢舍那,所住为色究竟天,教化诸菩萨众;佛的化身为释迦文佛,住此娑婆十方世界中,依缘教化不同法界众生;化身示现身为释迦牟尼,住此南阎浮提世界,依法则示现生灭而化身实无生灭,依缘教化众生。
佛教说此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层天;其中,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不含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所居天,若含可为三十三天)。其他诸佛国土各天,依所教化众生业力层数各有不同。飞机和飞船所去空中,太阳系尚未出离,距离欲界最底层的四王天尚远,哪里能见到天人。佛不是外星人,方便说是宇宙中具足高能量、高智慧的生命体,其化身无所不在,又无所在,不能肉眼见知,只可身心观知、感知、觉知。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天主,也不是外星人,方便说是欲界忉利天的三十三天中的某天主,是具有福报神通的天人。外星人,只能是与地球平行运转的东胜神州、北俱卢州、西牛贺州星球上所居人类;且也在太阳系之外,飞机和飞船不能到达,寿命福报与科技能力皆高于地球人。梵语是古印度语音,亦称巴利语。佛教的各种经书,如《金刚经》、《楞严经》等,所说都是人语,不是外星语,外星人不能如文明密码一样接收;但是,诸天天人可见闻觉知。
二问:“佛为什么能知道万物和所有人的思想?他是不是有类似数据量接收极大的计算机?”
答二:诸佛功德圆满,智慧通达遍周,光照十方法界,觉知未来三世。诸佛具足五眼六通、十八不共法,又具无量方便三昧,观世间万事万物如见掌中果,通一切人心如自念即知无碍。佛法性圆融如虚空,总持十法界众生一切意念及业习,非人类计算机可比。计算机,是人类科技创造,属于有为术术法,受各种界限阻碍,受各种条件限制,受多种因素干扰,受人的主观控制,只能接收数据,存贮文化密码,机械处理信息,不具生命活力,不能生长智慧;又在无常力的破坏下,不断发生变化,不能恒久坚固;又在此世间可用,彼世间不可用;又只是人类利用的工具,不是人类自具功德。故诸佛智慧可开示悟入证知,不可思知、想知、量知、数知等,为不可思议。
三问:“佛教人修行,让人种下慧根,摆脱尘世烦恼,但是却对人类本身的生活无益,佛教不能代替科技,发明汽车飞机电话计算机,那样人类也无法登月也无法拍摄宇宙全景图研究各个银河行星的状况,万一有天小行星将要撞地球,科技能帮助人们让它改向,避免人类和恐龙一样灭亡,但是佛能做到吗?先进的科技能治疗许多以前的疑难杂症,人民的寿命大大增加,这一点佛也无法做到。印度是佛教发源地,但是他们的人民太懒惰都很贫穷,这是为什么呢?”
答三:佛教在世间法中,教人修行十善业,止恶灭罪,积德向善,节制贪欲,淡泊名利,清净身心,解脱烦恼,倡导和平,生活安宁等,都对人类生活大有利益;特别是对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乃至净化人心、陶冶情操等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有人修行五戒十善,生生世世富贵,身体健康长寿,家庭生活美满,聪慧有智大成;乃至后世生为天人,享乐天福,神通自在,美食幽景等。佛教在出世间法中,在世间法基础上,依法持戒禅行,身心禅悦法喜,永离阶段生灭,到达极乐彼岸等,利益无量,详说无尽。
佛教不能代替科技,但科技是佛法组成部分;只是不管科技发展如何高端,皆是佛法的末端,不能改变法则,不能创造物种,不能解脱轮回,不能主宰命运等。科技发明汽车、飞机、电话、计算机、卫星,以及登月与探讨宇宙奥秘等,都是人类思维的有为造作,可以利益人类,也可危害人类。人类和恐龙及一切生物灭绝,是星球成住坏空劫难造成的,一切科技都无法改变。若人类信仰佛教,人心善良,善行感动天地,善业环境自然,有小行星撞击地球也是陨石,疑难杂症的业因也可避免。现代科技不发达的偏远山村,百岁长寿老人很多;可科技发达的大都市,百岁长寿老人却很少;这是客观存在与不争事实。佛教发源地是古印度;即佛的出生地是尼泊尔,现在佛教兴盛地是不丹,人的幸福指数特别高。而现代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佛教传承很少。还有现在的西藏地区,虽然经济与内地有些差距,但民族信仰佛教,精神生活充足,人的幸福指数也特别高;即人的幸福指数不只是经济一项指标。
四问:“佛教让人全无杂念,一心修行,心如湖水无波,那么和活死人有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要学成这个样子呢?那样一来人生乐趣不是都没有了吗?”
答四:心无挂碍,心净无染,心若止水,心空无相等,皆是依法持戒精进禅行人的证悟境界。在定空境界中,方能观知人生空、苦、无常与生死彼岸有常等诸法实相;了悟凡夫之人迷恋世间,以无常执常、于诸苦执乐、于无我执我、于不净执净;明知可证诸法无我、脱离六道、直至菩提、常乐我净的佛道。同时,皆能发愿修菩萨行,积极入世,善于众生,乐助他人,利益社会等。若修证到活死人的境界,说明三身已有成就,七魄各还天道本位,可普度众生离苦得乐。而世间人将活死人比喻为行尸走肉,一无是处,一无所成,一无乐趣,一无意义;其实凡夫之人贪著的五欲之乐,皆是无量劫来所积业习,也是六道轮回的种子,还是因果报应的显现,更是造作恶业的根本。其实凡夫之人贪著的五欲之乐,与修行人证得的身心禅悦妙乐、法喜充满相比,真正是低级趣味的感觉,宁其一日死万次也不贪著一时。若是在家人修证如此境界,一定是家庭和顺,身心健康,事业有成,人皆尊敬。人与人存在的真正差别,是心灵、境界、凡圣(德行)、苦乐的差别,而金钱、地位、知识、技能的差异是表象;可有人却不明实相,追求名相、执著表象,难舍假象;对此只能方便说法,随缘济度,培植善根,待机成熟,自我醒悟。
五问:“佛教强调心灵平静无一丝杂念,那样就修行到一定境界了,但是孩童和天生单纯的人本来平时头脑就没有什么思想,那为什么他们那种自然的无思无虑的状态不算修行?也没有达到什么成果?”
答五:于学佛人中,进入修行状态时,首先自我舍去烦恼杂念,放下名相执著,保持身心平静,才能清净念佛,达到一心不乱。特别是禅行人,通过一定时间的修持,逐步达到恢复童身,也自然的恢复童心,才能次第进入不同的定空境界,心中(非思维心)生起次第不同的智慧,悟知、观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奥秘。否则,身心受六根、六尘、六入十八界的限制,无法进入定空境界,一切仍处于思维理知状态,一切智慧无从谈起。
而孩童的天生单纯,唯有需求欲望意识,没有主观客观思想,心识又受入胎转迷。同时,孩童无法信仰佛教,无法理知教义法理,无法主动进入修行,无法行入戒定慧学。还有,孩童存在着前世的业习不同、因缘不同、善根不同,果报不同等身心障碍,且修行人证悟道果也不是自然得,本师释迦牟尼佛仍须雪山静坐禅行六年,才证悟菩提。天生思维单纯的人,除成长过程中造作善恶、累积业习、身有诸漏、我法执著外,虽与孩童存在差异,但义理相近,故不详讲。当然,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孩童那种无思无虑的状态是自然得,不是修行证得;天生思维单纯的人是秉性业习,也不是修行证得,怎么能成正果呢!
六问:“佛教说不要杀生,但是如果所有的动物都不去杀它那么自然界马上资源耗竭尽了,草吃完了羊还是得饿死,再说了像北美洲以前有几十亿只旅鸽,鸽群飞过的时候一连十几天看不见太阳,但是在人类的捕杀下旅鸽现在绝种了,你说美国人要遭受报应吗?他们现在是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人当初悬赏当地印第安人头皮使其种族快要灭绝,又受到什么报应呢?一切只是先进文明代替落后文明必然的结果。鲸鱼一口要吞下成千上万条小鱼,每天不知道吃多少,捕渔船一网下去不知道捞多少万条鱼,你能说这些鱼全要报复鲸鱼?那鲸鱼要投胎多少次才能还得清?那些渔民要多久才能还得清?”
答六:佛教在大小乘戒律中,第一条就是戒杀,戒名为孝,亦名制止;在人天十善法中,第一条还是不杀生。不仅如此,于出家二众与在家具足受持菩萨戒二众中,食众生肉、穿众生皮者亦为破戒,断自心大慈悲种子,故而一律素食、布衣。
佛教为什么戒杀呢?其缘故很多,主要有十:一是培育大慈悲心,怜悯救护一切众生,皆愿普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二是感一切众生恩,六道众生于过去世中,曾是父母、兄弟、姐妹等眷属,今世改头换面人不识;三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与佛同体,只因无明与业习感召诸相果报;四是增长善根德本,珍惜一切众生助缘,才能成就菩提道业;五是保持身心清净,减轻或空掉欲望,有利精进禅行;六是去除业习,不造新业,免遭命债业力纠缠而解脱轮回之苦;七是善神护佑,恶魔远离,益得正戒、正定、正慧,不生邪见;八是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不结恶缘,不与罗刹、鬼道冥通,免遭群邪;九是利益身体健康长寿,肉食皆污秽,含多种毒素,易引发疾病;十是珍惜生命价值,爱护生存环境,不宿杀因,利于世界和平。
自古至今,出家二众与在家具足受持菩萨戒二众,是佛教信众中的少数,也是社会大众中的少数,无法做到全人类戒杀;故以推论为假定,来认知自然界资源耗尽之说,不能成立,也不能成为是否信仰的缘由。各国家和民族间的不义战争中杀人,乃至刑罚草菅人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杀害,再及捕杀各种动物,一切皆有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轮回相杀相害,人身万劫不复。古今史记,不乏实例,宣然纸上,触目惊心。难道当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事件与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灾难性后果,无数生灵涂炭,众生共业还不引人醒悟吗!至于动物间的互相食啖,自有因果律调控,从无始劫来,到无始劫去,永无尽期。若人对此见思成惑,妄加测度,只能是今世与佛无缘,善根尚浅。一切先进文明代替落后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佛法善果,也不是彼岸道果。
七问:“佛教让人成佛永享快乐安宁,总说人生苦海无边,但是成佛了每天都是那样快乐,就像天堂每天都仙游。但是难道不会感到腻烦吗?无尽的生命无任何变化的生活?就算天天快乐,难道千百年不会感到厌倦吗?神仙投胎下凡是不是这个?”
答七:佛居十法界众生之首,住常寂光净土,永享禅悦法喜,妙乐无穷无尽,一切不可思议;故第一妙高峰上,无有言说。无量菩萨不知诸佛境界,无量缘觉不知菩萨境界,无量声闻不知缘觉境界,无量天人不知声闻境界,无量凡人不知天人境界。法界不同,境界差异巨大;若人用思议去想象,如同麻雀不知鸿鹄之志。报身佛在极乐净土,常坐菩提道场,教化无量菩萨众,厌倦二字都不存在,何处可闻。无量化身佛在十方世界,愿力宏深尽未来劫,随缘示现诸趣中,教化不同法界众生,佛心性空,一切无所得,何有一念厌倦呢!菩萨尚有十大自在,缘觉悟十二因缘法而独觉,声闻依四圣谛法而证道,天人还有无量天福快乐。人不及天,如何知佛呢!
佛教说的苦海无边,是说六道众生轮回生死苦,如同水入大海一样无有边际;六道众生只能回头是岸,或乘佛法船渡生死海至极乐彼岸。不是指人生苦海无边,只是说人生有八苦、八难等。在宇宙人生真相中,在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四圣道的境界中,六道众生随业轮回,死此生彼,常堕三恶道中,实如苦海无边;才有乘愿再来示现生死,普度众生;而不是厌倦妙乐天福,向往人间生活。
神仙投胎下凡,是定力消失,福报享尽,随业力轮转诸趣;若有神仙护持佛法积福,听闻佛法受教增慧,可随善业力生为天人或为天仙等。而不是厌倦神仙生活,再来投胎下凡;或如牛郎织女及董永仙女说,都是文人编纂神活故事,非历史真实事件。如同说有人羡慕某种动物,自愿舍人身去投胎某种动物,缘故是人太幸福快乐了,厌倦了人的幸福快乐生活,去寻找某种动物活动的变化刺激;若是文人编纂情惑故事可以理解,若有人这样真实去做,难道世人不觉得荒唐可笑吗!又有谁甘心情愿地这样做呢!世间为殉情自杀的人,是身心痛苦、忧愁、怨恨、绝望所至,不属此类。
八问:“佛说因果报应投胎转世,但是转世后根本是另外一个人,那么就算报复也是报复了另一个人,这合理吗?这就和法庭错判一样,让无辜的人承担后果。”
答八: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是众生作因受果的规律,也是业习循环的法则,调控着众生生死轮回。因果规律不是佛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是冥冥中的客观存在,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循环法则是自然法则与因缘法则合和作用的结果,天地运转,万物变化,人类存亡,事业兴衰等,必须受法则制约与支配,人力所不能及,无法人为改变。
人类生存的环境空间,皆是人从无始劫来,业习循环所感召;即有共业因果,也有个业因果。一切众生所作善恶业,待到因缘合和时,果报还自受;若当世未报,后世必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善恶报应,不只是前世人转后世人那么简单,还有地狱报、饿鬼报、畜生报、修罗报、天人报;皆随前世人所作善恶业,存贮在心识中的业习而转动,不停地投胎转世,轮回生死受报。有形体的人依法则而阶段生灭,而心识随人色身五蕴可转为中阴五蕴,称为神识;神识不随人身阶段生灭而消失断灭,还依不同诸相存在,受业习力支配,感召诸趣中不同色相受报。从中可以认知,前世人与后世人,虽然身体不是同一人,色相发生了根本改变,产生了巨大差异;但是合和于身体存在的神识,还是同一位,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也不存在任何差异,只是改头换面异新命而已。
前世人转后世人,是随业习所转,不是随人意所转;即与其父母因缘和合,只是有善因缘与恶因缘的不同,善因缘是报恩生,恶因缘是讨债生,善恶因缘间杂生。这就是所谓的七分天命前世作,后天运气三分造,不是冤家不聚头,万般由命不由人。天道大公,法则如此,具逼迫性,无人代替。只有因果,没有情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报应,可分先后,不存错判,苦受心知。一切造作,必担后果,表相无辜,绝无冤屈。
九问:“听说佛教以前是让吃肉的,后来才有吃素的规矩,是不是真的?”
答九:自释迦太子从雪山静坐修行开始,一日一麻一麦,未曾食众生肉,直至入大般涅槃;只在尼涟河畔,接受牧羊女的羊乳供养。自释迦太子从菩提树下,示现成佛后,就制戒戒杀,并且不准比丘、比丘尼与具足受持菩萨戒弟子(含在家二众)食众生肉。在特大灾荒之年,比丘、比丘尼无处乞食,佛陀慈悲弟子,悲力化现净肉(俗称太岁,不是生命),供其食用。
对欲出家为僧,未具足受持戒律,或带发修行期间,一时做不到完全素食,特立开遮方便法,可以在寺外食五净肉;即食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动物自死、鸟兽残剩。但口不能说,怨害当杀,快杀快死,评某肥瘦,测肉多少;意不起念,当该杀、快点杀、指引杀、乐趣杀等。待具足受持戒律后,必须终生茹素。故不存在以前可以食肉,后来才有吃素之说。只是测度,不清黑白,义理混淆,心自生疑。听闻传说,多有随意,难免有误,须依经典。2015/11

第三十七问:“网传香港儒释道三教正在联合,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即农历六月十九,申报世界慈悲日。”您如何评判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见闻网传消息,不知申报内涵,无法细微品评,只是随喜赞叹。同创世界慈悲,日为践行节点,观音菩萨成道,喜舍利益世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座下尚首菩萨,在此世界是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具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救苦厄危难于无量众生,时处护世安稳在闻音称名。
虽然“世界慈悲日”,为儒释道三教联合申报,但佛教团体应担负首责,于宣其重要法义时,不仅应有文化文明倡议的表象,还应有法要义理支撑的内涵,才能建立起由表及里、表里如一、具有实义的“世界慈悲日”,才能更好的使佛教文化义理,与各民族宗教文化义理,相互机缘融合,形成民间交流、人文交流、文明交流的载体。否则,没有法要义理支撑的内含,会使文化文明的倡议空有其表,还会使其交流流于形式,而不能达到经久不衰的效果;如一具没有灵魂的尸体,再好的悼词也只是符号,没有鲜活生命予世的可贵意义。
法要义理,在多部经中各有详述,如观世音菩萨与此世界有大因缘、闻音救护众生三灾八难、广大灵感大悲咒救苦厄、示现嗔愤相护世安稳等。
在申报“世界慈悲日”的同时,还应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与倡导世界和平、不同民族平等、相互济危解难、友好交流往来、消除恐怖威胁、共同幸福生活等内容结合在一起,一定会获得世界人民的拥护支持。2015/11

发布于:2016.11.3 13:13:13    修改于:2016.11.3 13:17:51  
证悟为本  2016.11.3 13:13:13    

(477-1)  显示次数:3039(1866+1173)     查看证悟为本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岚曦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