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9版区 »展开论题组:354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3 »主题组:10 2024.5.13 14:39:15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如果对光头强有见地和一定体验了,接下来可以试试这个:
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于二不二悉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

《生活中的佐巴钦波》
什么是钦波?就是普遍;什么是佐巴?就是完善的。我们日常的一切行为都是完善的,佐巴钦波告诉你,不必改变任何,这就是佐巴钦波的行为。
对于那些对佐巴钦波产生信心的人,假如他们的信心是建立在真实经验上的,这些行者被称为证悟心性者,但是,那些停留在知识和猜测之阶段上的人,他们对佐巴钦波的见解将蒙上扭曲的阴影。
然而,即使是那些证悟者,他们也许同样会混淆佐巴钦波的行为,所以,见、修、行、果,这个系统是不可分离的。虽然你进入了大圆满见,也亲自当下切入到无勤无修,但是,佐巴钦波的行为该如何,还是应该介绍的。
在我们的记忆中,很多佐巴钦波传统的大师,他们表现出少有的疯狂,我指的是他们的外表,但是,他们的内心如何呢?
也许,你认为,一切都是完好的,那么,佐巴钦波的自宗也没有迫切的教你如何对治情绪和其它种种二元心,所以你就可以放荡的不顾及一切因果吗?
《自生普贤》告诉我们,虽然一切都是空性(NATURE)的投射,但是他们活力(TSAL)的存在是不诤的事实,所以,你必须尊重那些如幻的因果。
莲花生大师说,虽然见地犹如天空般的广阔,但是业果也好似面粉般的细。
假如你误解了佐巴钦波,你认为不尊重业果,那就是无束缚的行为,那么,说明你根本没有证悟佐巴钦波。
那么证悟佐巴钦波的人他们如何呢?事实上,他们不会忽视因果。不过,他们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我指的是那些新手。
类似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对“心”状态的认识,这决定了你的行为。
首先,在佐巴钦波的“见”中,你证悟了那个——“自性”、“善恶”等概念无法干涉的本来面目,一切都是完好的,甚至,二元心,你没有必要谴除它们,一切都呈现自是的状态。
但是,你绝对不能认为,纠缠在二元心中——这就是佐巴钦波了。佐巴钦波什么都不是,它没有定义或自性。虽然它告诉你,不必“仇视”二元心——因为你根本无法用二元心驱赶二元心,二元心不是一个稳定不变的东西,你不必将它建立成为对立的目标。但是,这绝对不意味这给你这样的借口——放任在二元心中,并且说自己是在佐巴钦波中。你必须知道,佐巴钦波什么都不是,没有概念可以用来参考。相反,你离开二元心,那也不能算是佐巴钦波。佐巴钦波不是努力或达到,所以你不需用表征或境地来代表它,不需要。
有的人,他们不建立任何造作,但是他们同时在破坏造作。有的人相反,他们不拒绝造作,但是他们同时又在建立造作。佐巴钦波既不是建立,也不是破坏。从见地上是如是的,行为上也是如此。在每个时候,见、修、行、果,它们是并列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它们是渐次的,见达到的时候就是修,修达到的时候就是行,行达到的时候就是果。
好了,我们继续谈佐巴钦波的道路,尤其是那些刚刚进入见、修的人,对于他们,没有正确把握佐巴钦波的行,就等于毁灭佐巴钦波,所以,见、修、行、果是不允许只教授其中的某一个,否则就是作为一个佐巴钦波老师的失误。
很多佐巴钦波的行者,开始抱有这样的错见:一切都完满无缺,这象征着一切行为都有合理的解释。但是《大圆满自生普贤》指出,你没有安住在自然状态中,然后自以为的“任运”,其实是自欺。
在“基”的教授中,我们知道:心是自然状态的活力,二元世界是活力在自然状态中的投射,你处于何种状态,你的活力就呈现何种。假如你是在自然状态,那么,你的心是明觉(RIGPA),活力展现为如同没有障碍的周遍天空。但是你扭曲了自然状态,你陷入二元心重重的头尾自逐之中,一切如幻的自我世界也被缔造。这就是“一根二道”。
处于佐巴钦波,也就是一切事物本来的样子,不存在描述,它是普遍的事实,同时,也是超越心智的定义。但是作为非二元活力,你不能拒绝心的活动,并且判定它们绝对的价值。这就是说,哪怕是误见,你也没有必要“消除”,或是确切的说,用“消除”的误见去代替那个刚刚发生过的“误见”——人为对立依然存在于当下,因为“消除”而解释出来的解脱,仅仅是自己的认定。这个认定与当下发生的一切无关,当下发生的一切,它们自己有自己的活动轨迹。
所以,处于佐巴钦波,你不可避免的放弃了努力,同时也不拒绝。你所不努力的事物,它们不会吞没你,因为事实是:它们本来自是;假如你愿意干涉,那么,表面上看起来你干涉了一切,实际上,干涉的对象——仅仅是你“自己的认定”——你在不断改变认定。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对佐巴钦波的错误认识——有的人认为一切无碍,“二元心就是佐巴钦波”,不!佐巴钦波什么都不是,你处于二元心中的时候,虽然你解释它们为“解脱的”、“普贤的”等等,但是这仅仅是解释,头脑又巧妙的欺骗了你。
对于充满二元“建立”的人,佐巴钦波会给他“破斥”;对于充满二元“破斥”的人,佐巴钦波会给他“建立”;此后,他才能不建立,同时也不拒绝,或者说:不被自己内心的把戏欺骗。
为了更好的让你理解,我举实际的例子:
对于你来说,一个了解佐巴钦波的人,你一定会觉悟到那赤裸的觉性,但是,作为赤裸的觉性,它如同天空一般不拒绝情绪之游云。你在情绪中发现事实,也同样有迷失的可能。
我们先讲述迷失:你固执的认为,二元心因为是不必要对治的,因此,你尽量的嬉戏于二元心中,我们不能将此行为称作佐巴钦波的行为。
反过来,讲述在情绪中如何发现事实:一切都是自然状态的投射,你没有必要用“建立和破斥”这两个极端来取代事实——或是说:不必用二元心消灭二元心。一切自是,也不排斥二元心,但也不迷失在二元心中。情绪——它们因为二元心产生,但不必紧跟着做什么补救、驱除。因为它们一旦出现,就是活力的惯性使然,它们的事实就是出现、消失而已,它们来自于二元心,但是你要调整它们——这还是二元心,你放任它们,依然是二元心,这个二元心同时欺骗你说:你放任吧,一切是自解脱的。但是,佐巴钦波之中,所谓不约束二元心,就是因为——无所约束就无所“对立”,这样不必用二元心驱除二元心,仅仅是过去的二元心产生了,又自己消灭于当下。情绪,它们如同云彩,不能妨碍天空;犹如浪花,自归于海面。没有人为的干涉,也不禁止出其不意的自发的“干涉”,但是也不延续这个干涉,一切总是自己产生,又解脱于当下。我们产生情绪的事实是,二元心的操作,情绪的消失——是因为二元心本来就没有绝对自性,这些都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和设计,所以我们引用前面的讨论:“假如你是在自然状态,那么,你的心是明觉(RIGPA),活力展现为如同没有障碍的周遍天空。”。不过,一个真正的佐巴钦波行者,他不在乎“状态”,一切状态中都是佐巴钦波自己状态,不过,惟独缺少了某种“自欺”。
佐巴钦波的见地:一切完美,不必干涉;修持:无须休整任何;行为:自然直接安住在无建立和破斥;结果:不存在一切可激动人心的成就,不不担心失去任何。
人和人的交往中,往往,大家根本不了解彼此,每个人用自己的定义去替代别人的世界,大家的沟通都建立在自己的假设上。人们争吵,不能说谁绝对有理由,理由总是“自己”是正确的。然而佐巴钦波的行者看这一切,听这一切,它们是颜色、声音、运动,它们仅仅是它们,佐巴钦波的行者无法做任何表态,他的反映如同空谷的回音,当然,即使是情绪,也自己解析于自己。
佐巴钦波行者,他如同婴儿,无畏惧生死,无动摇于世间八风。人们对时间八风充满了幻想,依之产生欢乐和痛苦,这些都是二元心的游戏,佐巴钦波则完全呈现现象的本身,他比起常人如同疯子,他如同站在自己身后观察自己,他超越了成见,超越了隔阂,能容纳一切异见、攻击,他的慈悲平常的如同饮食一般,他完全尊重因果,同时对如幻的世界不置于任何结论,一切行为没有任何故意的改变,凡是有改变都是自然的——因缘使然,他没有所达成的,也没有需要保持的。
佐巴钦波的行为,你可以在《昆桑宁提》的教授中得到具体的口诀,但是,这些口诀对于非佐巴钦波行者,根本是不可能了悟,因为一切都出自于佐巴钦波的自然,任何的模仿都超越了佐巴钦波的范围。
哎吗火,你不拒绝,同时也无法挽留:它们自己消失,你无所希望,也不害怕失去,二元心也不算什么,它们自己照顾自己,超越见、修、行、果,这就是佐巴钦波的生活方式。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21:33:12    

(354-10)  显示次数:201(152+49)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爱爱鱼菓靑当持珍惜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