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9版区 »展开论题组:317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10 »展开主题组:11 2013.7.17 20:13:36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誦法華談體會(十)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提婆達多,譯天熱,以初生時人天等眾心皆驚異其天熱故,又云天授,從天乞得故。為斛(音:胡)飯王之子,阿難親兄,佛之堂弟。提婆達多世世對於佛之行事多所違害,俗情所謂冤家對頭。曾從佛出家,意在學佛神通。往劫見佛修忍辱行,遂發願生生世世與佛相對抗,害佛生命,佛亦以此成就忍辱之行。若從修道而論逆緣最為珍貴,應珍惜之。佛說娑婆世界修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一百年,此理也。可見逆緣是修行之善友,不可多得也,奈何修行人不知耳。晚學體會最深,在特殊的環境裏將八百度的老花鏡摘掉,遲鈍的思惟變敏捷,耳根變銳利,諸多變化讓人難以置信。對惡人、惡行、惡事只要善於利用境緣,都是修行的好時節,皆是違緣之善友。此違緣善友,能使人認清娑婆世界人心險惡、增生淨土、見彌陀的緊迫感,從而促進修道的堅固心、精進心。
   此品顯佛平等大慧。解悟佛法有難易之別,以二乘人為例,今佛雖與授記,但須多劫方得證果,佛以大悲心,恐其畏佛道長遠而不肯勤進,故自引本事,如講昔為國王,為人中極尊,能不惜身命為奴求法等事例,直至於今得成正覺,此顯易中之難。佛又恐彼等知難而退,故說文殊於龍宮說法華,龍女受教,向佛獻珠之頃,當即成正覺。海為生死沉溺之地,龍乃畜類,三毒之一,女為濁垢有漏之體,為最難化者,而能當下成佛,此顯難中有易。在此品中佛為達多授記成佛,我們不禁要問,犯五逆十惡罪的大惡人,所造為無間地獄之業亦能成佛,實在讓人費解!大雲經:達多不可思議,所修行業同於如來,其自造逆罪及教阿闍世王害父迫母,破和合僧等事,皆是大權示現,行於非道,而逆於佛道。表眾生根性有異,一逆一順使眾生有選擇之地,令不起惡行耳。
   此品標人以顯行,菩薩行出塵沙煩惱,斷無明惑。今取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功業,以明五種行持:達多行於非道,違逆佛道,病行也;龍女悟理,刹那證果,天行也;佛修六度而取菩提,聖人行也;文殊入海,大慈無染,清淨梵行也。四種行持,隨機施化,嬰兒行也(此為無分別的菩薩行)。非天行不能證理,非梵行不能涉有,自修惟在聖行(依教而修),利生須假借嬰、病二行。由此品經之始末可啟知,分四要點:一、順逆為友。二、明達多與佛違緣善友之德。三、明釋迦佛昔重法以求經。四、往昔求法。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布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為於法故,捐捨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
   
   此為釋迦佛自敘往劫捨王位求法之難,以警示二乘勤學,勿懈怠。世尊求此經非一劫二劫乃多劫中常作國王而勤求之。求者,不僅求能聞,亦求能信,求能解,求能行,求能證,求能悟入佛知佛見。國王求“法華經”,就是求無上菩提。心不退轉者,指得王位而不被五欲(財、色、名、食、睡)之樂而喪其清淨本心,或受怨敵違害之苦而不退道心,亦不懈初衷之志,并廣行六度:
   ⑴布施,釋迦佛為圓滿六波羅蜜,早證佛果,將依報境物,正報身心一起捨去,這是真正的布施;
   ⑵持戒,止惡防非,從身不造殺、盜、邪淫,口不造綺語、妄言、惡口、兩舌的過惡,意不造貪、嗔、癡,即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持戒;
   ⑶忍辱,難忍能忍,於侮辱、譭謗、打罵等不報;
   ⑷精進,身心不懈怠,勇往直前;
   ⑸禪定,四禪八定(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入初禪境界,呼吸停止了。二禪脈搏沒有了。三禪念思停了。四禪念思斷了。色界為禪,無色界四天為定,合稱四禪八定),即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⑹般若,從自性發出真實智慧,此智非從外得。
   六度萬行法門是大乘的教義,是菩薩所修之法,六度修圓滿就成佛。以布施對治貪吝;以持戒對治譭犯;以忍辱對治嗔恨;以精進對治懈怠;以禪定對治散亂;以般若對治愚癡。行六度有六種果報:布施得富貴報;持戒得諸根具足報;忍辱得相貌端正報;精進得大勢力報;禪定得健康長壽報;般若得大智慧辯才無礙報。世尊為求法可捨一切,如金銀寶物、象、馬,乃至奴婢、王位、妻子、兒女,甚至頭目、生命等一切皆施。修行從初發心至成佛,就是施捨,為捨而不執著。世尊在因地為求此“法華經”,願為之終身服役。可見此經難得、難聞、難持、難信,我們能聽聞此經,亦非今世之緣。
   
   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王聞仙言,歡喜踴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須,採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牀座,身心無倦。於時奉事經於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王有求大乘妙法,仙人則有應,精誠所感也,真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此為至誠感通。非此王則仙人無以取之為友,非仙人則此王無以尊之為師。仙人送妙法,王即歡喜,隨侍執勞而不厭,乃至以身為牀座而不倦,且經千歲長時間而不辭,足見世尊求法之難。佛度眾生,悉隨順眾心以施教化,今仙人欲人之不違其意乃為說法,足可顯示為違緣之友矣。釋迦事此仙人,不易行者而行,難而難者而為,除內、外財供養外,必有無量忍辱之行毫不退轉,學而無厭,侍給不乏,求法之心堅不可摧,下心至此,何其切也。有道之士必遠離名利,不臣天子,不友王候,此為淨心淨修。今會二乘人得授記者,各人自揣求法之心,可有世尊如是求法之精誠乎?是則佛今為說法王大寶,諸人不求而自至,豈可尋常而視哉!古人云:既悟守之為難。何況末法時期,外境誘惑力太強,定力不充,難以修持,欲聞此法實不可得。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劫,為求大法故,雖作世國王,不貪五欲樂。
      椎鐘告四方,誰有大法者,若為我解說,身當為奴僕。
      時有阿私仙,來白於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間所稀有,
      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時王聞仙言,心生大喜悅,
     峛 峛R`綩垗b@峛@@峛r>   
   此頌表世尊求法、得法、敬奉傳法人、受法奉行之誠。“椎鐘告四方”,擊鐘宣告眾人意。“阿私仙”者,仙之上首,亦云無比,即達多昔名。世尊以真誠實踐諾言,千年不辭勞苦,恭敬供養仙人。“果蓏”,木本植物結的果實曰果,如桃李杏等,草本植物的果實曰蓏,如瓜類。世尊因地求法心切,不是為己得利,而是為明瞭大乘法,然後普度眾生。眾生最難逾越的障礙就是五欲之樂(財、色、名、食、睡),修行人有兩個極端作為千萬不可接近:一個是偏重快樂之路,留戀於種種欲望,尤其是色欲、財欲,這是凡夫的作為,非修梵行之道,不僅不智而且無益;另一個就是化性,對傷損自己的人和事,不能以戒師而恭敬,反心生惱恨。此二者必阻礙道心,難得菩提果,若能以世尊多劫為國王求法不惜一切、放下一切之心去修行,道業無不成就者。
   
      普為諸眾生,勤求於大法,亦不為己身,及以五欲樂。
      故為大國王,勤求獲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為汝說。
   
   此頌世尊求法之由,并勸示勤學。不為己身專求涅槃,亦不為五欲之樂。捨大國之王位,悉為眾生求法,以能利眾生故,終致成佛。往生者,為度眾生而修行,無度眾生願是不能往生見佛的。佛菩薩無不以度生為己任,否則怎可稱聖賢!
   
   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則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昔日國王即今釋迦佛。仙人即今提婆達多,昔為釋迦佛之師,然生生世世專意害佛,常以毒藥藏十指甲中,禮佛足時欲傷之,但佛足不傷而指自壞;又與阿闍世王陰謀設計害佛,欲立自己為新佛,闍王縱五百醉象踏佛,佛以手指現獅子,象皆攝伏;又推大石壓佛,護法神用寶杵,將石打碎,有一飛濺小石擊中佛足而流血;達多還殺害證果的比丘尼蓮花色,一拳將她打死,并破和合僧團,搶騙五百弟子隨他而去,令僧團不和;又唆使阿闍世王殺父害母,篡奪王位,五逆重罪全犯了。以此因而陷地獄,但他却成就了佛的忍辱法門,此功德尤重,故稱其為善知識。善知識者,凡是自己發大乘心,并幫助他人發大乘心者,均可稱善知識。具體講,佛在金剛經論中云:“善知識者,心性柔和戒行專精,心無貪妒,物無愛戀,心行平等,意無憎愛,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總持,好心與人,不求果報,行門清淨,無諸過失,說法論議,皆合經義,具足此行,名善知識。”
   釋迦佛說:達多令我具足六波羅蜜。
   ㈠布施波羅蜜,修此可解除自己的慳貪心,自利利他,莊嚴自性菩提,後世得尊貴富有報。
   ㈡持戒波羅蜜,修諸善滅諸惡,四威儀具足身心愉悅,莊嚴菩提,攝受眾生,後世受涅槃樂。
   ㈢忍辱波羅蜜,修忍辱能化性,離怖畏,承柔順,圓功德,莊嚴菩提,攝受眾生,斷嗔心,得眷屬和氣,不受苦惱,得涅槃樂。
   ㈣精進波羅蜜,精進修行可破懈怠心,增長善法,故自利。不惱他,故利他,莊嚴菩提,攝受眾生,以大力成菩提果。
   ㈤禪定波羅蜜,修禪定破散亂心,身心寂靜為自利,不惱他而利他,如此可啟開自性慧門,莊嚴菩提攝受眾生,安隱得究竟涅槃。
   ㈥般若波羅蜜,破無明煩惱,得無師智為自利。又教化眾生而利他,可洞徹宇宙人生真相,莊嚴菩提,攝受眾生,得究竟圓滿智慧,破一切暗障。
   釋迦佛得妙法華經,不但圓滿了六種波羅蜜,又得到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慈能與眾生樂,悲能拔眾生苦,喜令眾生除憂惱,捨解眾生之疾患、窮困。難捨能捨,以四無量心圓滿菩提,并以此教化眾生。又得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以明果報圓滿,毫不欠缺。始自足下安平,至頭上肉髻、手足均有德相。有八十種隨形之好。佛的圓滿報身,現出一種最殊勝的紫磨金色。佛有十力,始自知覺處非處智力,即知一切萬事萬物起止因緣、知三世業報智力,至斷一切習氣智力等,總括佛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得四無畏:一切智無所畏;漏盡無所畏;說障道無所畏;說苦盡道無所畏。四攝法:布施攝,若為樂財眾生,即以財施,樂法眾生,即以法施;愛語攝,以善軟心,隨順眾生,安慰開喻,使眾生願接近,生親切感,便於受道;利行攝,身、口、意之行,能令一切眾生,各沾利益;同事攝,應以何身得度而現何身,即明見眾生,隨形體之別,普和其光,同彼事業,各使沾益。所謂攝者,聚眾生情之所愛而攝受之,最後令其斷惡為善。用此四法同情接引眾生,導以大乘正道而度脫之,此為度生方便善巧之法,即先以欲牽,令入佛道。
   佛得到十八不共法:
   ⑴身無失:佛無量劫保持法身慧命,用戒定慧、慈悲以修其身,身不犯殺、盜、淫過失;
   ⑵口無失:口不犯惡口、綺語、妄語、兩舌過失。具足無量辯才智慧,所說之法契理契機;
   ⑶念無失:修甚深禪定,心不散亂,心不著諸法;
   ⑷無異想:對眾生無分別,平等相度;
   ⑸無不定心:行住坐臥,不離甚深勝定;
   ⑹無不知已捨:對一切法隨機皆捨,無絲毫吝法之意;
   ⑺欲無減:度眾生常度常新,心無厭足;
   ⑻精進無減:度眾生精進無懈無怠,無有滿足;
   ⑼念無減:佛於三世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應滿足,無有退轉;
   ⑽慧無減:佛智慧無量,沒有窮盡;
   ⑾解脫無減:佛遠離一切執著,具有為、無為解脫,一切煩惱斷盡;
   ⑿解脫知見無減:佛於一切解脫中,知見明瞭,分別無礙;
   ⒀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佛現諸勝相,調伏眾生,以智慧演說諸法,使眾生解脫證入諸法實相;
   ⒁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佛以清淨微妙語,化導利益一切眾生;
   ⒂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以清淨意業,隨智而轉入眾生心,以說法除眾生迷惑、無明、愚癡之惑;
   ⒃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佛以智慧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眾生、非眾生法悉能徧知而無礙;
   ⒄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佛以智慧照知未來世所有一切、眾生、非眾生法悉能徧知無礙;
   ⒅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佛以智慧照知現在世所有一切若眾生法,若非眾生法,悉能徧知而無礙。
   此十八法惟佛具,二乘、菩薩不具故稱不共法。
   佛之無量神通,成菩提道法,廣度眾生,乃至成無上正等正覺,皆是藉著提婆達多往昔教化的力量而成就的。
   
   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却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恒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此乃世尊為提婆達多授記。為何要單獨為其授記,而不在諸弟子中呢?達多乃世尊多劫前之師,以其磨礪砥行,堅固了如來之忍力,從另一方助佛成道業,成為惡世持妙法華經之典範。應知逆境、逆緣好修行,只要以心化境緣,都是好時節。亙古佛佛成道,無不由忍辱而成。八地菩薩見諸法性空,無相行持而不退,均賴得無生法忍。二乘人於平等真如之法性未能了知,執著於善法、惡法之差別,因有生佛之異相,今雖然得受佛記,多為隨順佛教之眾,而達多為違害佛教之人亦獲授記,此大乘妙法無分別統攝群生,一切眾生總歸佛智也。以性起修萬行,而證實相,以入本然之理,故達多成佛世界喻天道,而佛號天王如來,十號具足。有人會問,達多在地獄中,為何世尊還為他授成佛記?阿難曾往問其苦若何?達多云:如受三禪之樂。只此一語則知其助佛成道之功德不可思議。應知達多今日之憎心,不異昔日之妙法。釋迦今日之怨家,不異昔日之善知識。此即顯一乘實相,平等大慧,無怨無親,無正無邪也,怨親、正邪在心而不在法。達多成佛,廣為眾生說妙法者,蓋因中始以妙法教釋迦,故果上常說妙法,眾生聞妙法具得聲聞、緣覺、菩薩之果,皆由因行所感。
   
   時天王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寶塔,高六十由旬,縱廣四十由旬。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旙、寶蓋,伎樂、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無量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議眾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轉。
   
   此為授滅後記,記天王佛滅度後之果相,天王佛正法住世二十中劫。人壽八萬四千歲,每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再每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為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天王佛正法住世應為四百個小劫。此佛滅度後弟子將其全身舍利存在七寶造成的塔裏。塔高六十由旬(一由旬四十里),此處表六度。縱廣四十由旬,表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所有的諸天人民都用花、香等恭敬禮拜,供養寶塔。此佛滅度後,還有無量眾生證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不可思議的眾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轉的果位(菩薩)。
   
   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此為淨信此品經文,獲受之利益。以明佛平等大慧,眾生皆有佛性,本來是佛,本能成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正如純印老人言:好人壞人心都是一樣的。眾生皆以分別心從相、從事而論是非,故心不淨,對同體大悲、生佛平等產生懷疑。由疑而不信,此即斷佛種子,係自絕於佛。若聞此經即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虛也。何為淨信不疑?
   ㈠信實相平等不異,人人都有佛性,純淨純善之心,無貪欲想,即免餓鬼道,可生十方佛前,常得聞經;
   ㈡信不善人是善人的戒師,將誹謗、迫害你的人,視為消業緣,生感激心,即免畜生道,明理不愚癡故。可生人天中,受生妙樂;
   ㈢信佛心平等一如,怨親無間,即免墮地獄,若能一心念佛可生淨土,蓮華化生。
   提婆達多累世造五逆十惡重罪,今得妙果,因果懸殊,怎能不讓人疑惑?若能敬信不疑者,必入實相之理,契聖賢自覺之境,感世出世間之果。此處讓人疑者是,好似無因果之報了,實則達多的確是位大菩薩,只不過他善於演反面人物,來助佛度人,正面人物就是反面人物,因無彼此,若只有正面人物,沒有反面人物,法則不圓融了。要相信反對你、誹謗你、迫害你的人,都是幫你消業,助你成佛之人,應感恩而不應怨恨。若能如此才算真信。無始劫的怨憎恚惱如何消?全賴這些善知識的鼓動,正所謂:真金需要火煉,百煉頑鐵方成鋼。寶劍鋒從磨礪出。劲松何懼苦寒來!
   
   於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善男子,且待須臾。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可與相見,論說妙法,可還本土。
   
   多寶如來乃東方古佛,此處稱下方者,是從湧出之方而言。“於時”,即釋迦說完達多品之時,跟隨多寶如來湧出地面的智積菩薩請多寶佛,應當返回本土,以證法事已畢,不宜久住,意表證悟未忘,猶存法執。若能能(有)所兩忘,方為妙悟。“悟”字若能將旁邊豎的“心”去掉、吐却,乃返本源之象,顯真“吾”也。此處釋迦留智積以待文殊者,表以所悟妙法,融為觀照,消磨掉法執,方盡持法之妙。故須大智文殊全彰本門妙法,而留多寶,佛之密意,非菩薩所知也。世尊殷切挽留多寶佛,另一意為以引起文殊教化龍女成佛之事。
   
   爾時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華,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從於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湧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於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却坐一面。
   
   佛門以蓮華喻修行因果同時,花開蓮現。花表因行,輪表圓具,輪轉不息,無滯無礙,有碾壓三毒之義。娑竭羅龍王,娑竭羅,又曰娑伽羅,即八大龍王之一。禮二世尊者,二世尊指多寶如來與釋迦牟尼,因二世尊此時正同坐於多寶塔中。多寶如來代表一切過去佛,釋迦代表現在一切佛,故云“敬禮二世尊足。”此中有一疑點,本經初起佛放光,文殊本在法會,今為何忽於龍宮而出,應知法華全經,佛講了八年,非一朝一夕之事,方便品開顯既畢,文殊等大菩薩,即依佛所說,往化十方。去來無定,況時空非真,怎可以凡心測度,若從心印實相法言之,海中龍宮,即眾生心地海中自在清淨之本心。文殊大智,即如來藏心中之根本無分別智。智積,喻為學日盈,即後得智。根本智於心中忽然開顯,名為湧出。坐蓮華者,顯其具足因行領證果位,如花開而蓮現,蓮成而花落也。此喻始覺之智,合於本覺之象也。所以往智積所共相慰問,表二智(根本智、後得智)冥會之象也,非此難言妙悟。
   
   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仁往龍宮,所化眾生,其數幾何。文殊師利言,其數無量,不可稱計,非口所宣,非心所測。且待須臾,自當證知。
   
   “仁”猶言仁者,就是具足菩薩之德性者。以大智故名為菩提,以大悲故名為薩埵,仁者即其通稱。智積所問,文殊不答數量,表佛法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離四相為實相。智積問龍宮另一隱意為,龍宮卑濕,非說妙法之地。龍性憍慢、性野,非載道之器,勉強被化恐亦不多,故問其數幾何?文殊答不可稱計者,謂生死大海,三毒(貪、嗔、癡)窟宅,非大智慧不能深入,非妙法不能轉煩惱為菩提妙行,況且善法不擇其地,善度生者,不擇其機,地愈卑而法化愈廣,機愈憍慢、性野,而道愈速,故云其數無量,惟證乃知。
   
   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湧出,詣靈鷲山,住在虛空。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文殊師利謂智積曰,於海教化,其事如是。
   
   文殊話沒說完,無數大菩薩坐寶蓮華從海中湧出,喻以無分別根本智為母,則能生一切佛功德寶。住虛空,顯諸法空性,無住而住之義。佛門所說的空,非枯寂之空,非頑空,乃含妙有之空,菩薩具德之空。小乘為灰身泯智之空,大乘為淨妙莊嚴之空,空含萬法之空,此空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非證不知,非言可顯,故文殊先以所化菩薩萬德莊嚴之相示之,而復明言其教化之事如是。
   
   爾時智積菩薩以偈讚曰:
      大智德勇健,化度無量眾,今此諸大會,及我皆已見。
      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成菩提。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惟常宣說妙法華經。
   
   文殊亦名妙智、妙德,故云大智德。勇健,法力大之義。智積謂文殊,所化之多眾,全由汝開闡一乘實相,演暢一乘實相妙法,才使眾多聞者得度,開權門入實相歸一乘,令有緣速成菩提。此為智積讚揚大智文殊之德。文殊亦直言告知,其成就確實是宣說妙法華經,可見對此經尊重益彰矣。惟常宣說者,傳佛惟心之要旨,披圓頓之方冊。
   
   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否。
   
   此為智積問修法華經,成佛遲速。此經微妙之處及成為經中之寶,就在於能轉一切法皆為佛法,攝一切經盡為妙法之經,智積欲顯經力能使修者當即成佛,故有此問。
   
   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此為文殊深讚八歲龍女利根,依此妙法修行,而能當即得菩提果。龍女為海中異類,非人也,一個三毒穢濁柔弱女身,而能具如是勝妙之德,正顯生死垢濁煩惱之體,九孔染污之身,是成佛之用也,但必須有緣聽聞、受持此經。“智慧利根”,多慧則根利,故龍女於眾生能善知其根業,於經義則能得其總持陀羅尼。因能受持此甚深秘藏――“妙法華經”,故深入禪定,證於法性,通達法相,法相有分別,法性無分別,通達一切法,任運而不作分別想,則為妙智慧。“微妙廣大”,隨機運用曰微妙。皆歸一乘實相,空有圓融曰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慈讓柔順和雅,謂煩惱習氣消除淨盡。以上種種,說明龍女定慧具足,頓發大心,成就自利利他之功德。故由聞思修三慧而速證菩提。法不分大小,利根性者,一聞即悟、即證。中下根性則有次第:首證發心地,即在十住位之初住;證不退發心地,得不退轉,當在八地位;辯才無礙,當在九地位;慈悲長養,大悲圓滿,當在十地位。十地位滿,將證佛果的菩薩,其功德和智慧幾乎與佛相等,尚有少許無明未破,當在等覺位。功德具足,福慧圓證,即在妙覺位。受持法華,利根發心證果,不離一刹那也。此即十法界,不離一念心。所謂一修一切修,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一刹那頃能至菩提,豈存次第乎?淨土念佛法門,最為易修易證,只要臨終提起正念,無不見佛接引者,奈眾生不知此心之大用,一切善惡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樂,自心造惡,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佛由心而成,法由心而學,功由心而修,福由心而作,德由心而積,禍由心而造、而招,心能造天堂、地獄、畜生、人。純印老人言:心正成佛,心邪即魔。若能依大乘法而修而行,明自心,見自性,不心外求法,不著相求,依“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遠離名利,一心念佛”而修,其果亦不亞於龍女!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此釋智積不信龍女速成正覺。難行苦行,謂艱難困苦之行,如捨頭目肢體等。積功累德者,積千善而成千福相好,累萬德而成萬德莊嚴。三千大千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繞之,更以鐵圍山為外郭,為一小世界,此小世界有一日月,繞半山腰旋轉。合此小世界一千個為一小千世界,合此小千世界一千為一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為一大千世界,此為一佛之化境。此處廣顯釋迦難行苦行,無處不現身,捨身之多,無芥子許處。聞此妙法成佛固當生信,但以積功累德論之,八歲龍女速成正覺,刹那發心怎麼能頓超釋迦無量劫之苦修呢?故智積不信。所謂得其奧旨者,等諸佛於刹那,失其法門者,徒修因於曠劫,正顯妙法不可思議。雖然如此,智積亦難信龍女當下就能成佛。
   
   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却住一面,以偈讚曰:
      深達罪福相,徧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
      一切眾生類,無不尊奉者,又聞成菩提,惟佛當證知。
      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
   
   罪福相,即十法界因緣果報之相,三惡道為罪相,人天為福相;世間為罪相,出世間為福相;二乘為罪相,菩薩為福相;菩薩界為罪相,佛界為福相。若如來以不思議妙智觀之,亦不見有九界之罪相,亦不見有佛界之福相,了達一切諸法,惟一實相,不見有罪福之相可得也。上段智積疑問,正待文殊作答,龍女當下顯現,表眾生成佛之本性,豈能用語言解釋?顯文殊離言說相、心緣相,以無言為妙答,使智積聞之、見之了然無疑。“徧照於十方”,十方即十界(六凡、四聖),既然深達罪福本空,了不可得,則十界泯絕矣。在理體言十界泯絕,若從事相言十界宛然存在,眾生心不善不純,業不斷絕,故罪福不失,業不空故。因因果循環不空,相續不空,業種不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此為佛的報身,相好莊嚴為佛的應化身。深達實相之智體,微妙清淨,為佛的法身。“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此龍女成佛之願,意在惟持妙法,普度眾生。沒有度生之願是不能成佛的。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此述龍女得菩提,舍利弗持疑,意謂我等秉大丈夫 峛 峛R`綩垗b@峛@@峛!因不信故而發問:
   一者穢軀難信,人道中女身為有漏身,不堪為勝法所依,非法器身;
   二、無成佛因,人成佛成,畜生怎可一躍成佛?故難信;
   三、有障難信,有五:梵王(色界天主)乃淨行,女人多染,故不得作梵王;帝釋乃忉利天之主亦稱三十三天,此天人少欲,女人多欲,故難成帝釋天主;魔王為欲界第六天主,稱波旬者,其意志堅固,女人懦弱,故難作魔王;轉輪聖王者,此王具三十二相好,人壽增劫二萬歲,減劫八萬歲方出現,分金、銀、銅、鐵四輪王,分管四天下。相好者仁慈故,而女人妒嫉、心胸狹小。另輪王具足清淨梵行,而女人煩惱染污智重,故難作輪王;佛具萬德,男具三十二相之一,女身則不具,故不得作佛。正因如此,女人更應往生極樂蓮華化生,得清淨之身,無極之體。以上總言女身不能作佛,且非久劫修行之人,這些見解乃舍利弗聞佛說三乘權法,以分別心,修分別法而得之知見,然一乘實相妙法,本無分別,眾生皆成佛,何況女身乎?況大丈夫相在心,而不在男女相。二乘人塵沙煩惱未盡,以分別執著而作此見解。佛在無量壽經、彌陀經等了義經中皆稱善男子、善女人,可見一乘教法圓融無滯礙,平等一如,而無分別,眾生皆可成佛。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此為龍女自示成佛之境。能否往生淨土,能否成就菩提大願,不在他人認知,亦不在外境的順逆,更不在色身形相,全由自己作主。眾生既然有佛性,成佛乃順理成章之事,只要依佛教誡而行、而修、而證,無不成就者。不能成就在自己,與外境緣毫無關係。今龍女假借獻寶珠,以喻成佛之速。龍所鍾愛者,珠也。獻珠喻放下情愛,放下財寶,表頓斷法愛,則佛性現前。珠表智,佛表理,以智契理,將因趨果。所謂稟明於心,不假外也。心正即佛,心邪即魔,佛由自心作,非由外得,只要悟明自己本來具足佛性,於世出世間法通達無礙,心要依法養,佛要依法扶。財食可養身命,道理可養慧命,佛法世法不執、不分別,明心印、純印之理,并依此而修而證,無不成佛者,此即實相頓悟成佛之要義。
   佛之法身,本無男女之相,有相皆假,無相真,只要於本覺中一念相應,當下即是,猶如龍女獻珠之速。此處顯破二乘執相、執法之執。往南方者,表離無明暗,故稱無垢世界。又日出東方,沒於西方,越南而行,南為中道耳。坐寶蓮華成等正覺,悉從妙法得悟,故普為眾生演說妙法,此妙法即成佛法華經也,此經為經王。經力不可思議也。
   
   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此段經文表法會众受益。無垢世界六種震動者,表轉染令淨,頓悟惟心之象。六種震動為:震、吼、擊、動、湧、起。震吼擊屬聲,動湧起屬形。念佛修行若達到一定境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亦有動感。每六根動可為三,即六根、六塵、六識故有十八界。娑婆世界與會眾生,受龍女成佛的啟發激勵,而獲勝益,有三千眾生得不退轉的果位、三千眾生發大菩提心、無量眾生得受法記,智積、舍利弗疑情頓消,一切法會眾生皆相信此法華經是速成佛道之妙法。
   講一公案:趙州從諗(音:審)是唐代著名高僧,自幼出家,後來到安徽拜南泉為師。
   一天,趙州問南泉:“有什麼方法可以見到真理?”
   南泉回:“當你有一個要見到真理的念頭,便離開了真理!”
   趙州又問:“如果杜絕各種意念,又怎麼能見到真理呢?”
   南泉說:“真理不在於知與不知,有知是妄見,無知是麻木,如果你真能毫無疑惑地證得真理,就猶如太空一樣虛豁開闊,毫無間隔,又怎麼能受外在是非觀念的約束呢!”
   趙州聞言大悟。
   “華嚴經”云:無見即是見,能見一切法;於法若有見,此則無所見,“會則會了,擬思即差。”知識是對現象世界的認識,自性是超越現象的。只能感覺,不能想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凡能夠用知見去分別的都不是自性。有見聞覺知的都不是真實的,有相的事物也不是真實的,世法如此,佛法亦然。如何修?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分別一切法就是印,不作分別想就是純。純印二字即含空、假、中三諦之理。眾生不能成佛,障道緣就是有知有見,著在“名相”上,正如古德言:“不能離諸見,則無以明自心,無以明自心,則不能知正道矣!”故知見愈多,分別愈重,我法二執愈深,去道必然愈遠。念佛亦然,老實念,一心念,直念去,以念伏妄念,則為會念佛。二乘人破我執而未破法執,所以有男女的分別,孰不知實相妙法是平等無分別之法,至法華會上此法方圓滿。
   自身有感偈:
      人生路,多坎坷,朝是福,夕變禍。
      愚人關坊清風和,欲修本心亦遭魔!
      無怨無悔乃自業,孽緣報盡早成佛。
                      ——憶二〇〇六年六月一日於“雨”中
   
   
   
      勸持品第十三
   
   勸持者,佛恐此法華經流失,故勸二乘、菩薩弘傳此經續佛慧命。持,對此經不忘失,不敝壞,如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供養、禮拜、恭敬、讚歎、流傳等皆是。持即守其所有之意。猶如世俗守業很難,父無不盡以家業委付其子,倘一失守,則祖脈斷絕矣!寺廟亦然,建道場容易,守道場難,使正法在道場弘傳更是難上加難。因此經是諸佛之慧命,為眾生正因之佛性,若如來滅後,尤其末法時期人多弊惡,最難信奉,失此妙法則佛種泯沒矣!此為世尊所憂慮也,故諸菩薩深領佛意,安慰世尊,發願廣說此經,不惜身命,也不讓妙法流失。
   此品往下“安樂行品”、“從地湧出品”、“如來壽量品”皆為悟佛知見。此品內容較多而精妙。佛姨母等諸比丘尼,向來自視女身多障,不敢希望證佛果,今見龍女成佛之易、之速,亦自信成佛有份,故請世尊授記,亦願於他國廣宣此經。他方大士亦發願在此染污習氣多、我慢心重、剛強難化的娑婆世界留下弘經,被世尊止而不允,以待本門弟子從地踴出。其數無量者,均為法身大士。彌勒生疑,方引出壽量品,開顯釋迦佛之近跡,顯佛地之遠本。使法會大眾悟得毗盧遮那性海,明法身常住,化化不窮,無古無今,窮劫以前未為始,盡未來際未為終,極盡窮源,無始無終。此品經文單說持經之事,廣涉二乘、菩薩、他土諸大菩薩,以明悟守此經、流通妙法之難。
   
   爾時藥王菩薩摩訶薩,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與二萬菩薩眷屬俱,皆於佛前作是誓言,惟願世尊不以為慮,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後惡世眾生,善根轉少,多增上慢,貪利供養,增不善根,遠離解脫。雖難可教化,我等當起大忍力,讀誦此經,持說、書寫、種種供養不惜身命。
   
   藥王菩薩,往昔名星宿光。琉璃光佛像法中有一日藏比丘宣說正法,星宿光闻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欢喜,將一種神藥奉獻日藏及大眾,發願來世,治眾生身心二病,故世世為良醫,有藥到病除之神效。大樂說菩薩,具四無礙智:⑴法無礙智;⑵義無礙智;⑶辭無礙智;⑷樂說無礙智。所以稱大樂說。此二位菩薩發願受持演說此經,請佛勿以為慮。善根轉少者,乃五濁之中眾生濁也;增上慢者,見濁也;貪利養者,煩惱濁也;增不善根者,命濁也;遠離解脫者,劫濁也。世風不樸,眾生造惡異端猖獗,在末法時期尤甚,正信者極少,邪知邪見,邪說者如恒沙之多。綱常之道,人倫之理幾乎喪盡,故難以教化。起大忍力者,非登地菩薩難有此境界,忍眾惡之辱,歷艱難而行此道,故不惜身命。若不發大心,很難成就此願。凡立弘揚如來實相一乘法之志,必遭魔難,發多大心,就遭多大魔。魔多反使道心堅,魔是成佛的助道緣。佛與魔是孿生兄弟。
   
   爾時眾中五百阿羅漢得受記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願,於異國土廣說此經。復有學無學八千人得受記者,從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當於他國土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是娑婆國中人多敝惡,懷增上慢,功德淺薄嗔濁諂曲,心不實故。
   
   以藥王、樂說二大士發起持經、弘經之誓願,故五百阿羅漢同時發心願持,於他國土廣宣此經,然終不敢遊履娑婆。因二乘眾道力未充難堪惡世,娑婆眾生難調難伏。多弊惡者,指貪、嗔、癡、慢、疑、邪見等,損壞性德,造積惡業之人,此等眾起心動念皆是惡,是造罪。懷增上慢者,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自誇功德,顯露炫耀業通,欺騙眾生。功德淺薄者,縱有少善皆是有漏,非稱性之因。嗔濁諂曲,心浮氣躁不柔順,無修德,嗔含贪癡,渾濁慧性。諂曲即巧言令色,見風使舵,阿諛奉承。口有心無為不實。行為具足十惡,偽詐無信,云心不實。小乘狹劣之心尚存,故五百阿羅漢及八千人等,雖已受佛記,仍貪著安樂,怖畏生死流轉,不敢涉娑婆穢土,因還有分別、法執。由此可知在本世界五濁惡世中(五濁惡世的起因,皆由心濁而來,人人若能清心寡欲,不諍、不貪、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則是人間淨土),荷擔如來之慧命,非怯弱者所堪任。
   何謂五濁?
   ⑴劫濁;(時代遭逢惡運,災難頻生,在減劫中人壽二萬歲以後開始);
   ⑵見濁(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⑶煩惱濁(貪嗔癡慢疑而滋生之憂喜);
   ⑷眾生濁(眾人造惡而生災禍);
   ⑸命濁(壽命損減)。
   對於娑婆世界的狀況也應了解一些,娑婆譯堪忍,即此世界眾生沒有覺悟之心,剛強難調,不好教化,對世間苦能忍受,它含欲界、色界、無色界亦稱三界。我們這個大千世界是釋迦佛的教化區。
   
   爾時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學無學比丘尼六千人俱,從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捨。於時世尊告憍曇彌,何故憂色而視如來,汝心將無謂我不說汝名,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耶。憍曇彌,我先總說一切聲聞皆已授記,今汝欲知記者,將來之世,當於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為大法師,及六千學無學比丘尼俱為法師。汝如是漸漸具菩薩道,當得作佛,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憍曇彌,是一切眾生喜見佛及六千菩薩轉次授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羅睺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作是念,世尊於授記中獨不說我名。佛告耶輸陀羅,汝於來世百千萬億諸佛法中,修菩薩行,為大法師,漸具佛道,於善國中當得作佛,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壽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及耶輸陀羅比丘尼,并其眷屬,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世尊導師,安隱天人,我等聞記,心安具足。
   諸比丘尼說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於他方國土廣宣此經。
   
   佛姨母,即佛繼母摩訶波闍波提(大愛道),她是摩耶夫人(佛母)的親妹妹,佛母生佛後七日命終,生忉利天,佛由姨母代養,如母無異。波闍波提後隨佛出家成為第一位比丘尼,亦是尼眾的領袖。當時佛不准女眾出家,是阿難多方工作、求情,佛無奈勉強答應,但不准以歲數論輩分,女眾見男比丘必行大禮。男比丘戒二百五十條,而女出家眾三百四十八條,較男眾多九十八條,并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憍曇彌,憍曇為姓,彌者女也。世尊敬姨母不便稱名,故稱其姓,加女聲而稱。諸尼眾見聲聞授記,龍女成佛,亦感我等亦有成佛之分,為何男聲聞能受記,我等亦是聲聞,聞法既同,理應不異,為何不與我等授記?若以女身言之,異類龍女亦證菩提,既同其倫,必同其道,故欽渴授記之事,亦以憂慮之情目視世尊,佛即知其心,則予授記,憍曇彌成佛的名號為一切眾生喜見佛。以說法開示眾生,各各歡喜,故感此佛號。
   六千尼眾當來具菩薩道亦成正覺。
   羅睺羅尊者,是佛子,幼年出家,稱密行第一,往昔也是一位修行人,他在修禪定中,聽老鼠咬木頭磨牙聲,將老鼠洞堵死,六天後發懺悔心,將洞打開,此因使他在母腹中住了六年。所以叫覆障。其母耶輸陀羅,美貌異常,故稱華色。佛指她腹而受孕。佛出家六年後羅睺羅降生,弄得滿城風雨,議論紛紛,大家認為耶輸不守婦道。她為表白自己當眾宣布:“此子若不是悉達多太子的兒子,讓大火焚燒我母子之身,否則火不能燒我母子!”說完抱兒子踴身跳入大火中,火中現出蓮花將母子托起,眾人方知耶輸陀羅潔身如玉。頗受人尊敬。後隨摩訶波闍波提等一同出家修道。此時她亦在心中想:為何佛給比丘、比丘尼授記,惟獨不提我名字呢?百思不得其解,佛有他心通,所謂塵沙眾生心,如來悉知悉見,大圓鏡智普攝無遺。她的念頭一動佛即知之,并為其授記,將在善良國中成佛,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佛壽無量阿僧祇劫。是被授記者中佛壽最長者。有經載,佛姨母波闍波提原為水神,生生作佛姨母,撫養佛。耶輸原為須彌山神,生生為佛婦,求佛出家,摩耶夫人生生為佛母,她們都有使命,非一般人,來世間都是大權示現,逢場作戲耳,如晉美彭措法王就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佛姨母的化身。
   
   爾時世尊視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訶薩,是諸菩薩皆是阿惟越致,轉不退法輪,得諸陀羅尼。即從座起,至於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若世尊告敕我等持說此經者,當如佛教,廣宣斯法。復作是念,佛今默然不見告敕,我當云何。時諸菩薩敬順佛意,并欲自滿本願,便於佛前作師子吼而發誓言,世尊,我等於如來滅後,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能令眾生書寫此經,受持、讀誦,解說其義,如法修行,正憶念,皆是佛之威力,惟願世尊在於他方遙見守護。
   
   此段經文,世尊絕言說相,以目視無量億法身大士。因二乘人意志劣弱,沒有勇氣在娑婆穢土弘傳此經,皆發於他土弘揚此經之願,所以必仰賴諸菩薩在此土傳此妙法,諸菩薩皆七地以上,八地以下居不退位的大菩薩,得大總持門,皆能堪負弘傳此經之艱難重任,佛對其默然心遣,令彼自薦而發願。諸菩薩了知佛的目視,知佛遣使之意,不待言說,已契佛心,并為滿自己所願。況發弘揚此經願,既覺於己,復以覺人,自利利他,使法鼓常鳴,下驚群迷,上達佛意。此大士非二乘人可比,彼乃自持,利他願不足。此法乃諸佛慧命,諸大士雖有弘傳之願,但亦須有佛力加持,賴佛護念,才能使濁世眾生脫苦。我們念佛當生見佛,亦仗佛接引力,否則很難達到業盡情空,當生成佛。
   
   即時諸菩薩俱同發聲而說偈言:
      惟願不為慮,於佛滅度後,恐怖惡世中,我等當廣說。
      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當忍。
   
   眾菩薩向佛發誓願,請世尊放心,勿憂慮佛滅後沒有弘揚此經之人,我等當說此經,無論遇到何人之打罵,皆不會與其計較,因我們修忍辱法門,當能堪忍一切。修行人應學彌勒菩薩的忍辱精神:“老拙穿納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我面上,任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你也沒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為得,我慢心充滿。
      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閑,自謂行真道,輕賤人間者。
      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說法,為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
      是人懷惡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練若,好出我等過,
      而作如是言,此諸比丘等,為貪利養故,說外道論義,
      自作此經典,誑惑世間人,為求名聞故。分別於是經,
      常在大眾中,欲譭我等故,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
      及餘比丘眾,誹謗說我惡,謂是邪見人,說外道論義。
      我等敬佛故,悉忍是諸惡。為斯所輕言,汝等皆是佛,
      如此輕慢者,皆當忍受之。
   
   此頌惡比丘之假修行,我慢相,末法時期尤甚。有的弊惡之人,後皆出家成魔類,以欺騙世人滅佛滅法,以種種語言(如犯煞、還陰債、犯相等),盅惑群迷或引相邪修。佛住世時尚有魔類混入比丘中,當今五十種魔事更充塞世間,為依人不依法者所樂受。阿練若,云寂靜處。對白衣說法不解妙義,而懷嫉妒、惡心,沒有正念,出家後,相出心未出,還念念不忘世間俗事,不能依教而行,專說他人的過失,造口業,假稱修行,以假作真,妄自尊大之人,為假名阿練若,沒有閑靜之心。六祖大師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佛一針見血指出在惡世中的出家眾,邪智心諂曲,不能說法度眾,歪說邪理,却不學自通,好攀緣,貪利養,巧言令色,行小人所為,毫無正人君子之風。還有的裝神弄鬼,未開智慧却說已見性(八地見性),未得道說得道。未證果說證果,打大妄語,不顧忌拔舌之苦報,還有的住在小廟裏(假阿練若),穿著衲衣,自謂是真修行,看不起傳正法之人,反說白衣說法不如法,無視佛說的四依法,抬高自己,譭謗他人,將自己打扮成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六通的阿羅漢樣子。這種惡性比丘,常懷著狠毒的心,惡意毀謗講實相正法之人,自己却貪世俗名利,忘了自己是個修行人,被名利熏心,將來的果報不堪設想。這樣的身出家心在家的人實則是“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肉。”忘掉佛的一脈心傳。這是佛說的,非我說耳。
   “汝等皆是佛”者,乃惡人譏譭之言,謂汝既通法華,豈不是佛嗎?菩薩及真修道人,則若聞不聞,默然忍受,倘遭非難亦作消業想、感恩想,色身本是四大假合,我本不真,又怎能將是非掛在心上呢?這就是菩薩行。
   
      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譭辱我。
      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鎧,為說是經故,忍此諸難事。
      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我等於來世,護持佛所囑,
      世尊自當知。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
      惡口而顰蹙(音:貧促),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如是等眾惡,
      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
   
   在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有許多離奇古怪恐怖之事,來擾亂修道人之心。古人講:寧攪三江水,不擾道人心。心不清淨,容易失去道心。當今魔強法弱。魔鬼附在心不正的人身上,常生邪念,使人身不由己,被惡鬼、魔、仙所支配,胡言亂語,沒有智慧,沒有定力的人,最易上當受騙。現在社會上有許多冒牌貨,在四眾中也魚目混珠,爭受大戒,所行却貓狗不如,當面現修行,背後作鬼事,實則是鬼、魔上身,自己不覺。彼等邪人還到處說法、送往生,令許多人誤入歧途。受大戒(十重四十八輕)者,亦可按比丘待。鬼、魔上身的惡比丘,專門漫駡、譭辱發心弘揚法華經之人,稱弘揚正法者是外道,對弘正法者惡意中傷,是求名,搞個人崇拜。謗說正法人是邪教、所說是假的、自編造的,如誹謗自帶法名的純印老人只活六十多歲,生前是跳大神的,不遺餘力的欲滅如來心法。動盡心機,用離間計,迫害弘法之人。我們大眾因恭敬佛,故穿忍辱之鎧甲,保護自己的慧命,不受侵害,我們可以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但要珍惜、保護此無上妙法。諸惡比丘不宣揚正法,反而隨著眾生說世間法,以換得世人的讚同。這樣的惡人惡事,比比皆見。可見佛法實在難弘,若世人謗尚有可諒,而今都是佛弟子,却自行破壞佛法,實在讓人費解,由此可見將來滅佛法者,即是穿佛衣,住佛伽藍,喫眾生供養者。這種人為他人講因果,自己却不知因果,更不知佛的根本實相法。
   
      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說佛所囑法。
      我是世尊使,處眾無所畏,我當善說法,願佛安隱住。
      我於世尊前,諸來十方佛,發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諸菩薩發心,無論是城市、鄉村乃至聚落等處,凡是有求一乘法者,將不辭勞苦,為其前去說佛所囑之法。仗佛威神加被,故不畏艱難,請佛不以為慮。真正修行之人,若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精神,怎能悟入佛知見?所以更須善知識的調護,使其漸進深造。此處為何說種種惡事惡人?首先使發願弘經者有思想準備,末世弊惡很多,應臨難不怖,不退縮;告誡當來聽法者,應提起警覺心,要依法不依人,認清邪正;對演說、讀誦、書寫等五法師,應加愛護、保護,使其安樂,以便使法脈流暢,祖祖聯芳,流傳不絕。
   講一公案:無德禪師喜歡用事物作比喻,使人明白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
   一天某學僧自以為在無德禪師那裏學得差不多了,想到別處參禪,就向無德禪師辭行。
   禪師并未阻攔他,只是說:在你離開以前,給我盛一盆石子來,一定要盛滿滿的!
   學僧按禪師的要求,端來滿滿一盆石子,放在無德禪師面前。
   禪師問:盛滿了嗎?
   學僧恭敬地回答:滿了!
   無德禪師拿起一碗沙子,把沙子倒在石子上面,只見沙子全都順著石子間縫隙流了下去,沒有溢出一點來。
   無德禪師又問:滿了嗎?
   學僧回道:這回滿了!
   於是,無德禪師又端起一瓶水,把水澆在石子和沙土上面,水滲進去之後一點未溢出來。
   無德禪師又問:滿了嗎?
   學僧驚訝地看著這些現象,一下醒悟過來,他向無德禪師禮拜,再也不提離開的事了。
   無德禪師通過日常的小事,很巧妙地揭示出“空無”與“妙有”的關係。空無是自性的本質,它是生萬事、萬物、萬法之母。空無亦稱清淨,它是眾生的本性。迷時見濁垢的色身為真身,悟後則見色身無常,法身無體無相,不生不滅,無壞無成,只有空無才可永存不變。“凡是有相皆是虛妄”,有相則有生滅的變化,皆不可得,是非有之有,故稱妙有。在凡夫地名心性;在聖賢地名聖性;在乾坤內名天性;在菩薩地名佛性;在諸佛上名清淨法身,若不修行,不讀誦大乘經典,永遠不知此理,所以空無才是萬事萬物的本質,但它離不開妙有,此即“純印”二字的深義。此理高深而精要,又平凡而通俗,無不顯現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兢兢業業地修行,不怠、不惰,一心念佛,老實念佛,佛號入心,伏住妄念,真理的奧秘、本具的靈光自然而然就在清淨心中顯現。也就是由本質的空無,在生活中體證妙有。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復無涯,
      時人若問居何處?綠水青山是我家。
                             ——龍牙居遁

心为净土  2013.7.17 10:47:59    

(317-11)  显示次数:1093(1019+74)     查看心为净土的所有文章 访问心为净土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花开莲现华开莲现~王子清lucky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