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946  2003.8.23 9:04:38   法华微信 注册
 自我剖析〖一〗(12.6 6:39) (2390)
 我也有本《佛教十三经》〖flow99〗(12.6 10:55) (12.6 10:56) (3294)
 回 flow99 〖一〗(12.6 20:21) (4144)
 要有信心!〖玄之又玄〗(12.7 19:06) (4995)
 〖一〗(12.8 6:46) (5001)
 (被发送者删除)〖xxf700〗(12.8 11:05) (5636)
 轮回是这样开始的吧〖玄之又玄〗(12.8 12:26) (6102)
 (被发送者删除)〖xxf700〗(12.8 19:56) (6553)
 升起这个疑问的时候轮回开始,放下这个疑问的时候轮回却没有结束〖玄之又玄〗(12.8 20:15) (7148)
 (被发送者删除)〖xxf700〗(12.8 21:12) (7571)
 没有结束!〖玄之又玄〗(12.9 9:14) (8096)
 (被发送者删除)〖xxf700〗(12.9 11:47) (8552)
 嗬!你的问题越来越多了〖玄之又玄〗(12.9 14:15) (9244)
 (被发送者删除)〖xxf700〗(12.9 14:38) (9562)
 呵呵,对世间有贪恋而入定,恐怕有危险〖玄之又玄〗(12.9 14:50) (10082)
 老兄这个问题本身就成问题。〖嘻嘻哈哈〗(12.10 9:19) (12.10 18:21) (6130)
 (被发送者删除)〖xxf700〗(12.10 16:27) (6525)
 不明白也不相信的原因(转)〖嘻嘻哈哈〗(12.10 18:15) (12.10 18:25) (6761)
 于“无我”处,才能知道什么是“无我”。(转)〖嘻嘻哈哈〗(12.10 18:23) (6835)
 这是个悖论(转)〖嘻嘻哈哈〗(12.10 18:29) (6789)
 两个老问题〖嘻嘻哈哈〗(12.10 19:10) (6790)
 re:〖iamone〗(12.10 19:36) (5674)
 re:〖iamone〗(12.10 19:51) (5637)
 《我们所说的信佛是什么样子的》(转)〖嘻嘻哈哈〗(12.7 20:48) (4781)
 〖一〗(12.8 6:47) (5189)
 (被发送者删除)〖xxf700〗(12.8 11:09) (5553)
 〖一〗(12.8 12:22) (6086)
 (被发送者删除)〖xxf700〗(12.8 20:16) (6451)
 〖一〗(12.9 18:36) (6616)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大法典〖flow99〗(12.7 22:02) (4844)
 〖一〗(12.8 7:03) (5287)
 我对其他的方法少涉及;可以依靠自己来证实。不论过程中对与错,都能够得到进步。(内空)〖flow99〗(12.8 13:05) (5774)
 〖一〗(12.9 18:35) (6457)
 实践出真知。你必须依靠自我的智慧,而不是重复他人的见解。〖flow99〗(12.10 10:36) (7141)
 〖一〗(12.10 12:59) (7668)
 那么就等你情欲灭顶后再学吧〖flow99〗(12.10 13:39) (7728)
 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嘻嘻哈哈〗(12.10 20:41) (7873)
 不要迅速成就的真义(转)〖嘻嘻哈哈〗(12.10 20:48) (7827)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自我剖析
我是94接触到佛法的,我念的第一本书是《佛教十三经》,他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些年来,我有很多时候处在两难境界,尘世中?佛界中?让我不知所终。我头脑中有佛家思想,而实际行动我做的是俗事。如《坛经》中所说的那样,我学习佛家思想,却不按修行去做,结果反而使我生出许多邪见来。我想我应该从实际做起,不企盼登上极乐,努力做好日常行为,不做大恶之事,也不做小恶之事。今在众善知识面前,忏悔我的罪,我贪图小利,甚至于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希愿众善知识关爱我帮我除却罪恶,还归清净之我。
阿弥陀佛

一  2002.12.6 6:39:17    来自:南京  

(946-1)  显示次数:2390(1865+525)     查看一的所有文章 给一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我也有本《佛教十三经》
大乘佛经一般是述说佛知见,开始我只是把佛的知见当作是自身的行为规则,遵守执行,以毅力坚持着,但这样收效不大,变成触佛则喜,离佛则迷。同时不加究竟,依自己的想象去随意断绝七情六欲等等,导致思维选择余地越来越窄,还以为有所得。日久积累,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影响,终有一天崩溃,出现心理障碍的疾病。药石无力,后来硬是想法子纠正过来,恢复了正常。反思这纠正过程中的收获,得出两个字“不依”。

由于不依的缘故,诸法不能持,我转而究竟心地,一日观远景,忽跳出“我”执的条框限制,从此步上正轨。其实凡人的心地就象救火一样,终日奔波劳作,完全以实现诸愿为己任,却不明真实面目(这与后天的教育有关)。因此学佛法的关键是明心见性。在佛入世因缘的述说中有“知/悟/入佛知见”这三步,其实就是说“悟佛知见”是“入佛知见”的前提。

学佛法就是靠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本来具足,一悟则了,非法非非法.可以看《金刚经》。

flow99

发布于:2002.12.6 10:55:23    修改于:2002.12.6 10:56:23  
flow99  2002.12.6 10:55:23    来自:fujian  

(946-2)  显示次数:3294(2861+433)     查看flow99的所有文章 给flow99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回 flow99
我还达不到你的境界,我悟不出来,我认为自己用功不够深,无心求取,又怎么能有所成呢?很多时候我把佛教丢在了一边,
不能依从修行.我还要好好的加把劲才行.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一  2002.12.6 20:21:17    来自:南京  

(946-3)  显示次数:4144(3800+344)     查看一的所有文章 给一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要有信心!
我觉得基督有一句话,在这方面说的特别好。
他说,你要求,就可以得到(原话记不得了,大体是这个意思)。
他的话反映了求道可能不是很难的事情。
我本人觉得,人的一生里,有所领悟不难,难的是知道求道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开始。难的是护持这个领悟,我看flow99删除的那个连接里(幸好我及时看到了)基本就是这个意思。
你看街头人们摩肩接踵,没有几个人相信佛。有一部分皈依佛教,但也是将信将疑。那些不信的人,什么时候才信是个问题,这个最难了。
元音老人的一篇文章里,说到,他的老师说,一年半的时间我保证大家开悟。元音老人说,一年半我不敢说,但是三年是没有问题的。
我还看到一篇文章里提到,印度的一个大师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把谈恋爱游乐的时间用在修道上,三年他可以保证让大家开悟。
法王晋美彭措在讲百业经的时候说,他观察在喇荣学院里,至少有300多位得地菩萨。西藏不是也在同一个寺院里有出现过10万多的人证得虹光成就?
我不知大家会不会质疑,应该说“信”,是非常大的功德,不信的人阿弥陀佛也不接(或者说无法接到)。同是在百业经里佛陀在讲了一个怪物的因果后,曾问阿难,信不信,阿难说信,佛陀即很欢喜。同样在本论坛的一个帖子里,提到虚云的徒弟具行的成就,具行的特点就是信。
所以我觉得,也希望你也这样觉得,领悟不难,我们不要求有什么殊胜的瑞相,也不希望有多少人知道,能了结轮回足矣。如果能成就,又有剩余的能量,能帮助他人,更好啊。
另外我觉得,领悟于用功不用功的关系不大。领悟或者不难,大概就象,蓦然回首,却在点火阑珊处的感觉吧。这个你可以问flow99啊。
如果你切实有求道的心,并且相信,至少我对你是充满信心的。

玄之又玄  2002.12.7 19:06:38    来自:山东  QQ:42261046  

(946-4)  显示次数:4995(4532+463)     查看玄之又玄的所有文章 给玄之又玄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玄之又玄,谢谢你的支持与关心,"有情有佛种”.

一  2002.12.8 6:46:14    来自:南京  

(946-7)  显示次数:5001(4656+345)     查看一的所有文章 给一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xxf700  2002.12.8 11:05:32    

(946-10)  显示次数:5636(5225+411)     查看xxf700的所有文章 给xxf700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轮回是这样开始的吧
当你升起这个疑问的时候!

玄之又玄  2002.12.8 12:26:06    来自:山东  QQ:42261046  

(946-13)  显示次数:6102(5787+315)     查看玄之又玄的所有文章 给玄之又玄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xxf700  2002.12.8 19:56:03    

(946-15)  显示次数:6553(6293+260)     查看xxf700的所有文章 给xxf700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升起这个疑问的时候轮回开始,放下这个疑问的时候轮回却没有结束
如果没有这个疑问?天下有这个太平吗?

玄之又玄  2002.12.8 20:15:13    来自:山东  QQ:42261046  

(946-16)  显示次数:7148(6831+317)     查看玄之又玄的所有文章 给玄之又玄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xxf700  2002.12.8 21:12:27    

(946-18)  显示次数:7571(7326+245)     查看xxf700的所有文章 给xxf700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没有结束!
因为你还在问啊!

玄之又玄  2002.12.9 9:14:32    来自:山东  QQ:42261046  

(946-19)  显示次数:8096(7804+292)     查看玄之又玄的所有文章 给玄之又玄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xxf700  2002.12.9 11:47:51    

(946-20)  显示次数:8552(8298+254)     查看xxf700的所有文章 给xxf700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嗬!你的问题越来越多了
论理是二乘知见,有些问题在这里永远也不会弄明白的。你不防拿出一定的时间,独坐床头,静默不想,若有闹表,倾听“滴答”之间空隙,直到自己仿佛消失于那个空隙,或者对你更有益。
佛经里讲得最清楚不过了,你不明白也不相信的原因不是别人讲得不好,是你没有准备好。
佛经有几百部,各种问题都涉及,智慧并不因为你思索的多会产生,却是因为你不思索而产生。逻辑里仿佛你无所不能,但超越了逻辑头脑就显得无能了。即便你对佛经有怀疑也可以去验证它的真假,也得按照佛经介绍的方法实修实证才行,不是思索来思索去就可以明白的,这总算是一个科学的态度吧?
什么时候你相信净土宗了,什么时候你认为极乐世界真有了,问题就没有了,轮回也就没有了。

玄之又玄  2002.12.9 14:15:09    来自:山东  QQ:42261046  

(946-21)  显示次数:9244(8816+428)     查看玄之又玄的所有文章 给玄之又玄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xxf700  2002.12.9 14:38:04    

(946-23)  显示次数:9562(9317+245)     查看xxf700的所有文章 给xxf700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呵呵,对世间有贪恋而入定,恐怕有危险
入定如果有恐惧,得消除这个恐惧,入定如果有贪恋也得消除这个贪恋,否则容易走火入魔。
你不是口口声声“诸相非相”,我看你其实不知道什么是“诸相非相”。
论坛在,不是为讨论而讨论的,你以为大师们讲法是为什么,无怪乎让大家能安心在家里或者出家实修。
定中有“要走了”,这是个念头,念头属于思维,定中有想,不要紧,但要念起不随。也就是象“心经”说,“照”,无论出现什么,观照着,象镜子一样照,也就是不跟随。
能照着,是不是叫“大圆镜智”,这我不知道,但是据说,照,只是照着就不会出偏。

玄之又玄  2002.12.9 14:50:24    来自:山东  QQ:42261046  

(946-24)  显示次数:10082(9541+541)     查看玄之又玄的所有文章 给玄之又玄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老兄这个问题本身就成问题。
老兄在这里将涅磐当作轮回的一个相对概念,如果你这个问题成立的话,那么另外一问题也要成立,即轮涅是二,不是不二,或者说轮回-涅磐-轮回这者之间可以循还往复的更替,或者说轮回可出、涅磐可入、涅磐可出、轮回可入,实际上这里所谓的涅磐只是名为涅磐其实还是轮回。涅磐的特性之一即无出无来,有出有来即非涅磐,因为,老兄这个问题赖以存在的轮涅对立、涅磐出来的潜在假设并不成立,所以,老兄这个看似问题的问题并非问题,出现问题的地方不在老兄这个问题里,而在老兄这个问题赖以存在的潜在假设里。有许多问题之所以会成其为问题,只是因为这类问题的潜在性假设前提本身就有问题,不检验这类问题的潜在性假设前提是否有误,那么对这类问题永远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另外,我再谈点与个这问题相关的问题,即:人们是如何进行思考的。
人们面对一个问题,会像做数学题那样(数学就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门课程),竭尽全力用自己所知道的公理、定理、公式试图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构一座理性的逻辑的桥梁,并且试图用已知这把尺子度量我们所面对的一切未知。我不反对用已知解释未知,如果没有知见立知,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就没有现今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我是说:并非所有的未知都可以用已知来解释,而且,对于某一未知可以用不同的已知基础来解释从而得到彼此不同的结论。对于前者也可以这样说,已知的尺子可度量未知,但是并非所有的未知都在这把尺子的有效度量范围内。对于后者也可以这样说,对于同一对象,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认识,我们就会得到随着观察认识角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主观印象。前者反映了认知的主观局限性,后者反映了认知的不确定性,因为认知的主观局限性决定了:认知能力只能在自己的有效认知域内进行认知;因为认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认知能力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认知的主观局限性提示我们尺子可以解决有效认知域内的问题,尺子也制造了尺子解决不了的有效认知域外的问题。认知的不确定性提示我们应该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尺子的有效认知域,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多好的尺子都将制造出其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

发布于:2002.12.10 9:19:15    修改于:2002.12.10 18:21:28  
嘻嘻哈哈  2002.12.10 9:19:15    来自:地球  

(946-27)  显示次数:6130(5739+391)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xxf700  2002.12.10 16:27:49    

(946-32)  显示次数:6525(6276+249)     查看xxf700的所有文章 给xxf700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不明白也不相信的原因(转)
论理是二乘知见,有些问题在这里永远也不会弄明白的。你不防拿出一定的时间,独坐床头,静默不想,若有闹表,倾听“滴答”之间空隙,直到自己仿佛消失于那个空隙,或者对你更有益。
佛经里讲得最清楚不过了,你不明白也不相信的原因不是别人讲得不好,是你没有准备好。
佛经有几百部,各种问题都涉及,智慧并不因为你思索的多会产生,却是因为你不思索而产生。逻辑里仿佛你无所不能,但超越了逻辑头脑就显得无能了。即便你对佛经有怀疑也可以去验证它的真假,也得按照佛经介绍的方法实修实证才行,不是思索来思索去就可以明白的,这总算是一个科学的态度吧?
什么时候你相信净土宗了,什么时候你认为极乐世界真有了,问题就没有了,轮回也就没有了。

发布于:2002.12.10 18:15:30    修改于:2002.12.10 18:25:16  
嘻嘻哈哈  2002.12.10 18:15:30    来自:地球  

(946-33)  显示次数:6761(6414+347)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于“无我”处,才能知道什么是“无我”。(转)
鱼离开水就会立刻死去了,所以鱼其实是水的化身,鱼和水是不能被分割开的,所以鱼永远不能成为单独的鱼,鱼其实就是水。
蜡烛点燃了发出了光芒,光芒、火焰和蜡烛是一体的,不可能分开,烛光不能离开蜡烛而单独存在,所以光其实就是蜡烛。
人是自然的一个能量化现,人和空气、天空、太阳、风、土地等等是一体的,人不能够离开自然而单独存在。人其实就是整个自然。
所以,人是整个“存在”,没有所谓的“我”在。
如果这不能理解,可以从“我”处理解“无我”。
比如有人夸奖你,你就得意了,这个得意的,就是“我”。有人骂你,你就生气了,这个生气的就是“我”。站在众人的面前演讲不好意思了,这个不好意思的就是“我”等等。这个“我”,是一个对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认可范围,就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喜怒哀乐就有了。这个定位实际并不存在,这个定位是因为人们的想而出现的。想是虚幻不实的,因为它仅仅是一个概念,由概念带给人们的一切也是虚妄的。梦即是想,所以梦所带给人们的一切都是虚妄的。想着吃饭并不能使人饱,然而人们大多已经沉溺在想里了,沉浸在白日梦里。
所以从“想”处,是不可能知道什么是“无我”的。因为从虚幻的地方不可能知道真实。所以想知道什么是无我,得换一个角度看,到无我的角度来。怎么是无我呢?
如果你正在电脑旁,你看到了什么呢?论坛里的文字,以及文字的意义,思索这些......通常人们都是这样的。你尝试看见电脑和你之间的这个空间,同时看见了电脑、空间和看的人。这三者一个也不要忽略。在这个情境里,三者是一体的,不应该被分割开来看。这时接近于无我。或者看着桌子上的杯子,同时看到杯子里的空,杯子外的空间,看着杯子的人也在,杯子、空和看的人是一体的,不应该被分割开来看,这接近于无我。或者你看到视野的边沿,视野是有个边沿的,看到边沿,视野里的一切也并没有消失,一般人可能从来也没有注意过。这时候接近于无我。
或者你看自己的身体,往身体里观照,哪里有我呢?我在那里呢?在脚上吗?不在脚上。在肚子或者屁股里吗?不在肚子或者屁股里。在胸膛或者脖子里吗?不在胸膛或者脖子里。在头上吗?不在头上。在血液里吗?不在血液里也不在骨头里也不在内脏里,那到底在哪里呢?你找不到。
找不到,但也不影响你是一个完整的人,实际上,“无我”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人在无意中跌倒的的瞬间,骑自行车或者在溜冰场上,摔倒的一刹那,在失去重心但还没有倒地的一刹那,来不及想,也来不及“我”了,那时侯无我。“我”是一个架子,就是一个人总是端着架子,英国女王也有摔倒的时候,在那一刹那她就不是女王了,那一刻众生是平等的,没有国王和平民的区别。来不及分别,来不及端架子了。“我”就没有了。这种经历人人都有,但人们都忽略了。往往一般人都摔倒了后会笑,为什么会笑?无我,空的经验是一种快乐。禅师们为什么棒喝?类似的。
普贤菩萨说,要恒顺众生。“无我”就可以恒顺众生,有“我”就不能。庄周说,要孝顺,孝顺到让父母忘记了是谁在孝顺了。
大体一个“我”越强烈的人,越是不谦虚,但谦虚也是一种微妙的“我”,如果谦虚到连谦虚也没有了,大概可以算是“无我”了。
于“无我”处,才能知道什么是“无我”,谁告诉你的,也不是真的,如果还不能理解,可以参这个话头,时时刻刻问什么是“无我”,怎么会“无我”呢?总会在一个时机,能体会到,参禅大体也就是这样。不要以为“无我”是可以理解的,“无我”应该被体验到,但不是理解到。

嘻嘻哈哈  2002.12.10 18:23:56    来自:地球  

(946-34)  显示次数:6835(6432+403)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这是个悖论(转)
一个人去找“贝兹德”(Byazid),一个苏菲神秘家,问他……他说:"一年后再来,因为你现在有病,你的内在是骚动不安的,我无法讲述真理,因为你不会领悟它----你会误解它的。所以一年中,你要尽量恢复健康、宁静、静心,然后再来。如果我感觉你能听时,我告诉你,否则你就去找别人。"
  那人听完,回去了。在一年中努力地恢复了健康、宁静、平和----但是再也没有返回。
  后来贝兹德问:"那个寻求者怎么了?"
  有人说:"我们问过他:'为什么你不再来了?'他说:'现在我不需要来,因为我能在我所在的地方,领悟贝兹德能说什么。'"
  这是个悖论:当你没有准备好,你询问,但是没有什么能告诉你;当你准备好了,你也不询问了,但只有那时才能告诉你。

嘻嘻哈哈  2002.12.10 18:29:16    来自:地球  

(946-35)  显示次数:6789(6450+339)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两个老问题
“上帝是万能的,能不能造一块自己搬不起来的石头呢?”
我认为这句话以及它所引出的论断有点问题,原因如下:
1。比如说一个人宣称自己的棋艺水平达到了‘无敌’的程度,即没有人可以战胜他。现在有人这样批驳这个观点,“他自己能不能战胜自己?”a.如果他回答能,那他就不是无敌的,因为他被自己战胜了。b.如果他回答不能,那他又怎么能算是无敌的呢?(他无法战胜自己)。
这里b中有一个问题,即‘不能战胜自己’不等于‘输’,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和’这个结果了。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应该是:‘他自己也无法战胜自己,只能和棋!’这个答案并不是否定了他的‘无敌’,相反,它是更加肯定了他的‘无敌’!
嘻嘻哈哈:只要上帝能够制造出自己,就会出现这个自己搬不起来的石头。不过,上帝制造出自己的时候,上帝也就不是上帝了。

2。‘你偷别人东西被抓到过吗?’
这个问题你不管回答‘被抓到过’或是回答‘没被抓到过’都已经默认了‘我偷别人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问题的‘提设’就已经有问题了(默认了‘你偷别人东西’这个前提),所以不管你怎么回答,都会出错,其原因在于:提设本身是错误的,其引出的结论出现错误也无足为怪!
嘻嘻哈哈:出现问题的地方不在老兄这个问题里,而在老兄这个问题赖以存在的潜在假设里。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有提设,只不过人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罢了。提设通常都是非常隐蔽,很难发现的,但是提设的作用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人们一切认识活动的主观认知基础,没有这个主观认知基础,也就没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认知活动了。

嘻嘻哈哈  2002.12.10 19:10:47    来自:地球  

(946-36)  显示次数:6790(6430+36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re:
无明,本无开始,演若达多看水中有头,疑心自己无头,头本在,
轮回本无,又何谈开始,qq:114171178

iamone  2002.12.10 19:36:29    

(946-37)  显示次数:5674(5341+333)     查看iamone的所有文章 给iamone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re:
悟后方知道本无轮回,

iamone  2002.12.10 19:51:42    

(946-38)  显示次数:5637(5341+296)     查看iamone的所有文章 给iamone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我们所说的信佛是什么样子的》(转)
学所有学问的无上窍诀:
信受奉行。
又是信在首当其冲。
信,真是妙不可言!
学佛,是因为先有信在,不管是怎么开始信到比较信的...
那么,信从何来呢?
因为我们的行动是靠心的驱使的,所以,存着什么样的心是如此地重要。
真切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充足,而生仰慕心,赞叹心,然后,是向往心。
而看到的这些我的不足和佛的充足,以佛的充足,满足我的不足,这可能是信的开始。
所以,与其说我们信佛,倒不如说是我们信‘佛的充足’。
那么,佛是不是我们所想的一个充足又充足的完美的充足体(以自己对充足的认识而产生的完美的充足体概念)呢?
如果一个人对充足这个概念没有向往,那么他是不是能信佛呢?

嘻嘻哈哈  2002.12.7 20:48:42    来自:地球  

(946-5)  显示次数:4781(4388+393)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嘻嘻哈哈,我信佛的原因和你不一样,我不是信佛的充足,我信佛的超脱.我认为对佛的信仰是佛在人间的一种灵性的传播,或者说是佛之
种子.

一  2002.12.8 6:47:28    来自:南京  

(946-8)  显示次数:5189(4843+346)     查看一的所有文章 给一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xxf700  2002.12.8 11:09:17    

(946-11)  显示次数:5553(5294+259)     查看xxf700的所有文章 给xxf700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我不知道,因为我是普通人.

一  2002.12.8 12:22:17    来自:南京  

(946-12)  显示次数:6086(5738+348)     查看一的所有文章 给一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xxf700  2002.12.8 20:16:47    

(946-17)  显示次数:6451(6202+249)     查看xxf700的所有文章 给xxf700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我说的知道不是表面的理解,也不是借用经典,他是真实的领悟.对于佛教我有好多东西不清楚不了解,我说的话敬请指正.现请叫<佛是超脱的还是不超脱的>

一  2002.12.9 18:36:22    来自:南京  

(946-26)  显示次数:6616(6318+298)     查看一的所有文章 给一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大法典
通常在思索大乘佛经及先辈们的经验/教诲时,会有些许收获,甚至知道其中的意义,但这只是知解之力,不算是立足之处。佛的知见需要你以真实来验证,只有在真实中印证了佛法,知解才转化为自身的智慧,这便是悟入。所以要悟只是在生活中当你发现真实的那一瞬间,“原来是我”。可以看禅宗有关的书。

学佛法不是想象中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的情景,现实里付出和收获的不成比例只能说明此方法的不正确性,毕竟生活就是这样教导着我们,“犯错必然受苦”。生活是不是很奇妙?

我也是摸索中不断地进步,所说仅供参考。佛家的智慧只有自身能体会/发明,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终究是识,诸识不可恃。

flow99

flow99  2002.12.7 22:02:20    来自:fujian  

(946-6)  显示次数:4844(4389+455)     查看flow99的所有文章 给flow99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我是这样认为的,佛法并不等于佛的本身,他是佛对我们进行启迪的一种方法,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佛法在我门身上起作用,是佛法和我们的共鸣.

一  2002.12.8 7:03:10    来自:南京  

(946-9)  显示次数:5287(4955+332)     查看一的所有文章 给一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我对其他的方法少涉及;可以依靠自己来证实。不论过程中对与错,都能够得到进步。(内空)

flow99

flow99  2002.12.8 13:05:56    来自:fujian  

(946-14)  显示次数:5774(5540+234)     查看flow99的所有文章 给flow99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我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方法,我希望通过学习佛典找到方法.

一  2002.12.9 18:35:26    来自:南京  

(946-25)  显示次数:6457(6149+308)     查看一的所有文章 给一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实践出真知。你必须依靠自我的智慧,而不是重复他人的见解。
路在脚下。即使是跌倒,也要自己爬起来,而不要过于企求他人来救。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反思,必然会积累很多的经验,有助于觉醒。从虚幻到真实,或许只有一步之遥,不要想得太复杂。

有佛知见的好处是可以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真正的觉醒是靠自己,而不是来自他人的施与。比如说读《金刚经》,其中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可明白,为什么要“无所住而生心”,平常自己是不是住相生心,为什么会这样等等,只要你不放过这些疑问,那么不就找到悟入佛知见的钥匙了。

不要把佛捧上远不可及的高处,“佛”的意译本来就是“觉悟者”。

flow99

flow99  2002.12.10 10:36:13    来自:fujian  

(946-28)  显示次数:7141(6751+390)     查看flow99的所有文章 给flow99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我的问题不是执着于法相,是我还没有向佛的决心,我明白你的意思,有心求佛,无心成佛,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但是我现在还很自我,情欲很重。路在我脚下,但我不愿去走,徘徊不前。我还没有到达读《金刚经》的地步,我不能内外俱行《金刚经》。我还是在迷雾之中。

一  2002.12.10 12:59:58    来自:南京  

(946-29)  显示次数:7668(7325+343)     查看一的所有文章 给一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那么就等你情欲灭顶后再学吧
本人对情欲也没有一下子禁绝,反而想好好研究为什么会这样,又是怎么起作用的等等。

这没有什么。我不是谈过经验了吗:“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大法典”。有道是“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体会过便知道了。

有缘再叙。

flow99

flow99  2002.12.10 13:39:05    来自:fujian  

(946-30)  显示次数:7728(7446+282)     查看flow99的所有文章 给flow99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你的进步总是不能令自己满意,这说明你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了,高到了自己目前的力量达不到的程度,你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这样,你才能安心,才能前进。
我记王梵志有一首有趣的打油诗: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信心不足的时候,多看看从前的自己抑或不如自己的人,这样可以鼓舞士气;鼻孔朝天的时候,多瞅瞅比自己强的人,还有佛经上神通自在、慧辩无穷的佛菩萨,这样可以把自己的那股子牛气泄掉。

嘻嘻哈哈  2002.12.10 20:41:10    来自:地球  

(946-39)  显示次数:7873(7490+383)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不要迅速成就的真义(转)
记的一位祖师讲,不要迅速成就。
不要让积德成佛成为我的装簧。
不要让勇猛精进的修行成为成就我慢的工具。
不要让慈悲心成为自居高处的对他人的怜悯。
不要让忍辱成为以后成就后对羞辱你的人的报复。
不要让清净观想成为你心中的幻想。
不要把自处卑位的修行当做成佛至尊的付出。
不要让清净观想成为你心中的幻想。
不要把上师当做自己的高级奴仆。
不要把对佛法的想象当做真实佛法。
这就是不要迅速成就的真义。

嘻嘻哈哈  2002.12.10 20:48:06    来自:地球  

(946-40)  显示次数:7827(7472+355)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爱爱鱼菓靑当持珍惜一念珧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2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