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925  2003.8.23 8:48:39   法华微信 注册
 yi〖一〗(11.29 6:58) (1400)
 录一段慧明法师语〖取中〗(11.29 15:19) (1645)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yi
我经常有烦恼,很痛苦.请教各位先学,给予指点<烦恼即菩提>.

一  2002.11.29 6:58:24    来自:南京  

(925-1)  显示次数:1400(976+424)     查看一的所有文章 给一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录一段慧明法师语
        第九座 烦恼菩提

  诸同学!何谓烦恼菩提?盖烦恼与菩提,不出一心。烦恼之事,确是修行人证悟菩提必有的过程,今略说之。烦恼菩提,含有二义:一则火中生莲义,二则转识成智义。
  云何火中生莲义?火喻烦恼,莲喻菩提。烦恼是苦,菩提是乐。学佛人要由苦得乐,须于烦恼火宅之中,生出红莲,方为究竟。何以故?火有毁灭之威;不实之物,一经其焰,莫不随之而化。亦有煅炼之功;坚真之质,受其熔冶,即成金刚不坏之体,不但不被一切所破,而且能破一切。修行人须于烦恼火宅中,磨砺陶熔。借烦恼为促进发心之善缘,以困苦为煅炼身心之炉灶。如此用功,方成法器。若无烦恼磨练,不但难发大心,纵小有成就,一遇环境逼迫,即随境转。如二祖之立雪断臂,六祖之卖柴舂米,憨山之为法入狱,乃至或行乞执役,或燃指烧身,或舍身饲虎,如此之例,不胜枚举,无一不从艰难险阻中磨砺而来。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故曰:“道在苦中求”。且学佛乃是逆行返本之事,不逆行,何能返本?逆行之道,不独学佛为然,一切事事物物,莫不皆然。如剑不磨,则不利;玉不琢,不成器;天无秋杀冬藏之逆,何能成春生夏长之荣;人无坚苦卓绝之逆行,何能创济世利人之功业;舜无父顽母嚚象傲之逆境,何能成其大孝之名;禹无洪水鲧殛之逆境,何能成其治水之功。可知烦恼之火,即菩提之因,此即火中生莲之义。
  云何转识成智义?著相分别为识,即相离相为智。识即烦恼,智即菩提。何以故?烦恼由无明业识而生,菩提由清净慈悲而长,惟识与智,非一非二。所以者何?识是妄,智是真,离真无妄,离妄无真故。众生迷真逐妄,遂生烦恼。烦恼愈深,离真愈远。若发心真切,磨砺功深,则忽然识妄为幻;进而不离于幻,即幻为真;进而不著于真,当下清凉,识即成智。盖世间苦乐,原无自性,云苦云乐,皆由业识妄心,自加分别。认苦则苦,认乐则乐。如名利场中,趋承奔走,热中之人认为乐,而清高之士则以为苦。舞榭歌场,灯红酒绿,束身之土认为苦,而荒唐之人则以为乐。故寒山逍遥岩阿,甘滤滓如美味;拾得执爨厨下,转笑语以为乐;南岳思因病识幻,顿转轻安;乃至颜子箪瓢陋巷,人不堪其忧,而颜子不改其乐。可知烦恼与菩提,皆是一心,本无自性,能转烦恼为菩提,即是转识成智义。
  大家既明白烦恼菩提之义,即当不畏苦,不怕难,要在苦中难中寻得快乐,方为真乐。世人所以畏难苟安,畏苦趋乐者,皆是以识障智故。若能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自不致认苦著苦,认乐著乐。虽然如是,若不从苦难中一件一件磨练透过,则苦来还是著苦,乐来还是著乐,业识仍难破除,何能转识成智?不能转识成智,何能火中生莲?即此可知火中生莲,与转识成智两义,互相为用,才是烦恼菩提之真义。学佛人应当把此二义,作为座右之铭,时时用以自勉。
  诸同学!既明此义,切勿轻将烦恼菩提一语,当作烦恼即是菩提解。若遽作此解,即是自误。何以故?烦恼是苦,菩提是乐,苦非乐故。烦恼是暗,菩提是明,暗非明故。烦恼是业识妄心,菩提是清净真心,妄非真故。一般口头禅者,多半借烦恼即是菩提一语,以为一悟即了,贡高我慢,不屑事修。殊不知未到大彻大悟之时,何能轻言即妄即真,等烦恼于菩提。所以初学佛人,万不可说烦恼即是菩提,只可说无烦恼不成菩提。
  何以故?菩提是觉心,烦恼是启发觉心的善知识。盖人生梦梦,如处暗室。惟处于暗,故生求明之心。惟其烦恼,故生厌离烦恼之心。释迦佛当日,因见生老病死苦,方立不断八苦不回王宫、不成正觉不转法轮之愿。乃至更历五年访道,六年雪山,一麻一麦之苦,方得圆满菩提。而众生日在生死烦恼苦海之中,执迷不悟,不但不能认烦恼为善知识,而且在烦恼中造烦恼。虽稍有觉悟之人,而又不知火里生莲,转识成智之妙义,但种有漏之因,贪求来生福报。殊不知,福报足以障菩提。何以故?福大业亦大,业大则障深,业大障深,更离菩提路远。所以不曰福报菩提,而曰烦恼菩提。六祖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此即福报障菩提之意。
  学佛人并非完全抛却福报,但须知此福报,乃前世有漏善因所致,报尽还堕。故有福报,不作福报想。所谓不作福报想者,即是不作自己享受想,转而置于宏法利生,作成人成物之用。如此则福报大者,功德亦大。若只求自己享受,一旦善报已尽,恶报即来,追悔何及。与其享有限之福报,而受无穷之恶报,何若本利他无我之行,早登觉岸。

取中  2002.11.29 15:19:02    来自:吉林省德惠  

(925-3)  显示次数:1645(1150+495)     查看取中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好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