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908  »上层 »主题组:7  2003.8.23 8:50:29   法华微信 注册
 还是不明白,再请教〖爱染无明〗(11.26 19:07) (3444)
 愚见以为……〖流云〗(11.27 8:09) (3960)
 好象有些明白〖爱染无明〗(11.27 10:07) (4578)
 这样〖流云〗(11.27 10:48) (5054)
 非常感谢!南无我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内空)〖爱染无明〗(11.27 11:00) (5087)
 谢谢各位善知识,我今当多体验,不再空发问。请见玄而又玄师兄的帖子。(内空)〖爱染无明〗(11.27 12:05) (5073)
 (被发送者删除)〖xxf700〗(11.27 11:07) (3810)
 xxf700师兄请进〖爱染无明〗(11.27 11:54) (4113)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还是不明白,再请教
对第一种说法,“未和合之前则无此身,当四大散去之时亦无此身”,那么正和合之时,不就是有此身吗?(插一句,我也知道这应该是“假有”,可我真的不懂,他为什么是“假有”?)
对第二种说法,1.“思想意识是依此身而存,当无此身之时其亦无”,纯以逻辑来分辨,这仅是一个判断,一个结论,那他的依据是什么?2.退一步,即使思想意识是暂时的,同上面第一种说法,那暂时的有是不是“有”呢?3.关于“自性”,对于什么是自性,我不敢乱下断语,但我个人以为,“自性”的一部分至少包括:特殊的、区别于别的个体的性质。若“我”无“自性”,则“四大”当能合成一个以上的一模一样的“我”,而在我的肉体感知范围内,还没有这种情况。

爱染无明  2002.11.26 19:07:24    

(908-7)  显示次数:3444(2942+502)     查看爱染无明的所有文章 给爱染无明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愚见以为……
关于“插一句,我也知道这应该是“假有”,可我真的不懂,他为什么是‘假有'?”的问题。
因为佛教认为身体是四大和合而成,就象是一辆马车,它由马,车子和车轭等部分组成,但是我们也不能说马就是马车,车子就是马车……只有当它们组合起来的时候,我们才会说它是马车。人的身体也是,如果把我们的身体分解,就分解成四大,但是我们不能说四大就是我们,只能说我们的身体是四大组合而成。而且只是暂时组合,当因缘到时,四大又会重新分解。所以说是假有,因为,就算是在组合的当下,你仔细分析,在这个身体之内,还是找不出一个“我”来的,血液是“我”吗?骨骼是“我”吗?大脑是“我”吗?那念念流动的思想是“我”吗?那个平时能思维,但是进入梦境或昏倒时就无法清醒的是“我”吗?很遗憾,都不是。
关于“思想意识是依此身而存,当无此身之时其亦无”。
如果我们的身体都不存在,那平时我们的思想活动依何而生呢?就像是我们烧一块木头时,火因为木头燃烧而产生,但是木头燃烧尽了,火也就消失了。
关于“但我个人以为,‘自性’的一部分至少包括:特殊的、区别于别的个体的性质。若‘我’无‘自性’,则‘四大’当能合成一个以上的一模一样的‘我’,而在我的肉体感知范围内,还没有这种情况。”
这个就牵涉到因缘的问题,自性不是指有一个特殊的东东,世间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也没有一个什么在里面主宰,四大只所以没有能组合成一个以上一摸一样的我,是因为每个众生的业力不同,所以所显现的样子也不同,就像是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若硬说有别,那也是众生所做的业不同,所受的报也不同。业粗分为共业和不共业,简单来说,共业是指,我们以前所造的因,使我们为业力所转,生在这个世界和时代,这个我们是相同的;不共业是指,我们依前世的业力,相貌和出生的地方都不同,有些人因为前世做了善业,所以相好庄严,也就是说长的很漂亮,有些人因为前世做了不善业,所以相貌丑陋。但是这是以前自己所造的,所以,也不必埋怨。因为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末学斗胆,拉杂了一大篇,如果有什么不正之处,敬请各位斧正,末学于此顶礼致谢。^_^

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_^

流云  2002.11.27 8:09:28    

(908-18)  显示次数:3960(3504+456)     查看流云的所有文章 给流云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流云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好象有些明白
仍有些疑问:
“人的身体也是,如果把我们的身体分解,就分解成四大,但是我们不能说四大就是我们,只能说我们的身体是四大组合而成。”这话没错啊,可是,四大是四大,我是我啊,当然不能说四大是我。同理:“在这个身体之内,还是找不出一个“我”来的,血液是“我”吗?骨骼是“我”吗?大脑是“我”吗?那念念流动的思想是“我”吗?那个平时能思维,但是进入梦境或昏倒时就无法清醒的是“我”吗?很遗憾,都不是”。血液是血液,骨骼是骨骼,思想是思想,他们都不是我,可他们组合起来不就是我么?
不错,木头燃尽火就熄灭了,可这无法推出身体没了思想意识也就没了的结论啊。并非有意逼问,我也不知道如何能证明,怎样才能让自己信服,只是觉得这样比喻还是缺乏说服力。实在是对不起,根器太愚钝了。
自性到底指什么呢?

爱染无明  2002.11.27 10:07:12    

(908-19)  显示次数:4578(4078+500)     查看爱染无明的所有文章 给爱染无明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这样
关于“不错,木头燃尽火就熄灭了,可这无法推出身体没了思想意识也就没了的结论啊”
那请问人的身体不存在了,大脑也停止思维了,那作为个体的思想意识何在?身体没有了,那还有什么工具可以令个体产生思想意识呢?
如果说凡夫死后的事情,那就涉及中阴身的问题了。
如果说它以其他方式被保存下来,如记录在书上,那已经不是这个范畴讨论的事情了。你的初衷是指作为一个个体的思想意识吧,而不是指一种文字表达的存在吧。

关于自性,下面就引用中华佛教百科全书里的注释吧。

【自性】
(一)(梵svabha^va,藏n%o bo n~id)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体性或体相。‘差别’或‘共相’的反义词。法相家谓之为自相。为现量智所缘;克实说来,所谓自性,唯指事物本身不通其他的性质,或称一切法不可言说处为自相、自性。又,通常只有圣智冥内、得法本真的现量所缘之法的体相,可以称为真的自相,其他的一切法由于是假智且不离言诠,故称为假的自性。

无贪、无嗔、无痴等三种善根及惭、愧二心所属于善法,故称为自性善。反之,称贪、嗔、痴、无惭、无愧等为自性不善。又,完全觉知现在的对境,不容许比知推景,则称为自性分别。此外,有时自性与自相也被分开使用,例如十八空中,诸法相状的空,称为自相空,诸法体性的空,称为自性空。

(二)(梵prakr!iti)数论学派所立的二十五谛之一。根据《数论颂》的古注所载,‘自性’一语与‘胜因’、‘非变异’、‘梵’、‘众持’等为同义语。数论师认为自性是由三德(纯质、激质、翳质)所构成;亦即三德尚未发动的平衡状态称为自性。三德犹如‘油’、‘灯心’与‘火’合为一灯火。依三德之相合而呈现出万象。自性是纯物质的、非精神的,但却又细不可见。

关于‘自性’的存在问题,数论师以五点理由证明,即(1)个物有限制故,(2)同性故,(3)能生故,(4)因果差别故,(5)遍相差别故。

◎附一︰印顺《中观今论》第五章第二节

缘起是无自性的,甚么是自性呢?自性(svabhava)是专门术语,如《壹输卢迦论》说︰‘凡诸法体、性、法、物、事、有,名异义同。是故或言体,或言性,或言法,或言物,或言事,莫不皆是有之差别。正音云私婆婆,或译为自体(的体),或译为无法有法(的法),或译为无自性(的)性。’所举的名字虽很多,而意义是同一的。所谓体、性、法、物、事,皆即是‘有’的别名。但它又说︰梵语的私婆婆,或译为体、法、性。依梵语说,婆婆(bha^va)即是‘有’。此字,什公每译为法,也或译为物。《般若灯论》也有译作体的。‘有’前加sva,即私婆婆,即自性的原语。或译自体,含有自己有、自己成的意义,是自己规定自己的。凡是法,即有其特殊的形态与作用,其所以有此形态与作用,依自性说,即是自己如此的。此自性的另一特性(prakr!ti),什公译为性,意义为本源的性质,即本质或原质。所以,自性是自己如此的,也是本来的性质如此的。如哲学上所说的实在、本体、本元等,皆与此自性的含义相合。

要明了‘自性’一语的意义,请听萨婆多部所说。如《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说‘如说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应知亦尔。’萨婆多部的学者,把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看成同一意义。尤其所谓‘分’,最值得注意。此分,就是事物的最后原素,也即是所谓‘点’,即‘其小无内’不可再分割的东西。萨婆多部以为一切法不外两种︰(1)假有,(2)实有。假有的,如《顺正理论》卷十三说︰‘是假有法,宁求自性?’假有法即不能追求其自性的。依他们说︰假有的必依于真实的。依于实有,构成前后的相续相,同时的和合相。此和合及相续,即假有的,可以说没有自性。而在相续与和合的现象中,分析到内在不可再分析的点,即是自性实有的。如在色法的和集中,分析至极微,以极微的物质点,为集成粗显色相的实质。对于精神作用,也分析到心心所的单元。此分析出的单元,是自性,也称为我──我即自在义。如《婆沙》卷九说︰‘善说法者,唯说实有法我,有性实有,如实见故。’补特伽罗我是五蕴和合有的,所以是假;假的所依是自性实有,所以说︰‘有性实有,如实见故。’这种思想,即是假定世间事物,有实在的根本的自性物,而后才有世间的一切。他们从‘析假见实’的方法,分析到不可再分析的质素──心、物、非心非物,即是事物的实体,也即是所谓自性,自性即万有的本元。如《顺正理论》卷十三说︰‘未知何法为假所依?非离假依可有假法。’‘假必依实’──自性有,是最根本的见解。萨婆多主张有自性的,于是佛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照他们的意见,追究诸法的实在,相续与和合假所依的自性法,即是三世常如其性的、不变的,有不能无、无不能有的,甚至可以称为法我了。

假有无自性说,经部师是扩大了。但自性有的基本原则,并未改变。三世常如其性的一切法,在经部的现在实有论中,转化为潜在于现在的种子或旧随界。此种子与界,虽不断的从种子而转化为现行,现行转化为种子,但依旧是不变的。这点,唯识学者说得明白,名为‘自性缘起’,即色生色,眼生眼,贪生贪,有漏生有漏,无漏生无漏。这样的因缘论,即是从一切有部析假见实得来的自性有,不过从三世常如而使之现在化而已。自性有的原则,完全吻合。依经部师,蕴、处是假的,而十八界是实有的。相续和合的现行,都依于真实的界性。《瑜伽论》在批评性空时说︰‘譬如要有色等诸蕴,方有假立补特伽罗,非无实事而有假立补特伽罗。如是要有色等诸法实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诸法假说所表,非无唯事而有色等假说所表。若唯有假而无实事,既无依处,假亦无有。’经部与瑜伽论者,禀承那‘假必依实’的天经地义,所以不能说一切无自性空而必须说‘自性有’的,假有的可空而自性有的不可空。《解深密经》也这样说︰‘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名假安立(假名)自性差别乃至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性?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在论到有自性与无自性时,即说︰‘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这分为假名安立与自相──即自性安立︰假名安立的,无自性、空;自相安立的,即是有自性了。追求事物中的根元,看作实在的,依此而成立世出世一切,都是‘自性’论者。又如《楞严经》说︰‘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无自体?’这是自性论者的另一面目。在万化中,终必有一个真实自性而不是假的,这即是‘自性’的意义。一般的宗教与哲学,无不从此自性的老路而来!

《中论》〈观有无品〉说︰‘众缘中有法,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这是《中观论》对于‘自性’的具体说明。佛法说缘起,除了极端者而外,谁都承认,但总觉得是诸法自性有,由众缘的和合关系而发现。若依中观的看法,自性与缘起,是不容并存的。有自性即不是缘起的,缘起的就不能说是自性有的。因为,若法要由众缘和合而现起,即依众缘而存在与生起;承认由众缘现起,即等于承认是作法。‘作’,就是‘所作性故’的作,有新新非故的意义。若主张有自性的,即不能是所作。因为自性有即自有的,自成的,自己规定着自己的,这如何可说是作法?缘起是所作的,待它的;自性是非作的,不待它的。二者是彻底相反的,说自性有而又说缘起,可说根本不通。佛说无常,即显示缘起是作法,否定了自性的非作性;凡是缘起即是和合的,如补特伽罗是依待五蕴等而假立的,所以佛说诸法无我,即否定了自性的不待它性。无常无我的缘起论,即说明了诸法的无自性。

但如此的自性,表现于学者的思想体系中,依佛法说,这都是分别的自性执。众生生死根本的自性执,应该是众生所共的,与生俱来的俱生自性执。这是什么?不论外观内察,我们总有一种原始的、根本的、素朴的,即忠不是而依然顽强存在于心目中的实在感,这即一切自性执的根源。存在的一切,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所以在认识存在时,本来也带有时空性。不过根识──直觉的感性认识,刹那的直观如此如此,不能发见它是时空关系的存在,也即不能了达相续、和合的缘起性。这种直感的实在性,根深蒂固的成为众生普遍的妄执根源。虽经过理性──意识的考察时,也多少看出相续与和合的缘起性,而受了自性妄执的无始熏染,终于归结于自性,而结论到事物根源的不变性、自成性、真实性。因为自性是一切乱相乱识的根源,虽普遍的存在于众生的一切认识中,而众生不能摧破此一错误的成见,反而拥护自性──元、唯、神、我为真理。总之,所谓自性,以实在性为本而含摄得不变性与自成性。西藏学者有说自性的定义为︰不从缘生,无变性,不待它,大体相近。自性的含义中,不待它的自成性,是从横的(空间化)方面说明;非作的不变性,是从纵的(时间化)方面说明;而实在性,即竖入(直观)法体的说明。而佛法的缘起观,是与这自性执完全相反。所以,自性即非缘起,缘起即无自性,二者不能并存,《中论》曾反覆的说到。

◎附二︰〈自性谛〉(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自性谛(prakr!iti)是数论外道所立的二十五谛之第一谛,指现象界发生的根源。

根据《金七十论》所述,自性谛有多种异名(大正54·1250b)︰‘自性者,或名胜因(pradha^na),或名为梵(brahman),或名众持。’卷上(大正54·1260a)︰‘不了者是自性别名,已过根故,故亦称为冥。’此外,又有许多地方称为本性( mu^la-prakriti)。其所谓自性者,唯住自分,故亦可称为自然、天然。盖此自性与第二十五谛的神我共同造作中间的二十三谛,故名为胜因,或由此意称为作者(kartr!i);此自性自身非染污之法,故称梵;有清净义,能执持中间的二十三谛,同时又为二十三谛所持,故名众持;非五知根、五作根、心根等十一眼所取,即超越根所得之法,不可了别,故又称不了或冥。

其本性(大正54·1245c)‘能生一切,不从他生,故称本性。能生于大等,是故得本名,不从他生故,是故非变异。’此类名称,其义涵类似佛家所谓的真如、阿赖耶识,或儒家的太极、无极等。然吉藏的《百论疏》卷上叙述自性谛称为冥的理由(大正42·245a)︰
‘所言冥谛者,旧云外道修禅得五神通,前后各知八万劫内事,自八万劫外不能了知,故云冥。智度论(卷七十)云︰觉谛者,此是中阴识,外道思惟,此识为从因缘得?为不从因缘?若从因缘,因缘是何物耶?若不从者,那得此识?既思惟不能了知,便计此识,从前冥漠处生,故称冥谛。亦名世性,一切世间以此冥谛为其本性。’

慧远的《大乘义章》卷六也说(大正44·594c)︰
‘如僧佉经说,迦毗罗仙得世俗禅,发宿命通,能知宿命,见过去世八万劫事,过是已前,不复能见,便作是念,八万劫外,不应无法,应有冥性,冥性微细,五情不知,从彼冥性,初生觉心。’

又《华严玄谈》卷八云(卍续8·604下)︰‘自性是第一谛,古称冥性,亦名胜性。(中略)用增胜故。智论云︰谓外道通力至八万劫,八万劫外冥然不知,谓为冥谛。从此觉知初立,故名冥谛。’由此可知,自性谛称为冥谛,乃究竟指称过去八万劫以前冥然不可知的本体界。

自性谛是第一原因,乃唯一常住之法,周遍一切处,无知而无伸缩、无转没、无方分,为自在独存之法。具足喜、忧、闇三德,为神我的对境。如是,以万象的原因为自性谛,故自性中具有可成为万象之法,此即因中有果说。《金七十论》卷上详细叙述其义(大正54·1246c)︰‘我义中有五因,能显因中定有果,何等有五因?无不可作故、必须取因故、一切不生故、能作所作故、随因有果故,故说因有果。’

该论接着一一加以说明︰(一)‘无不可作故’者,谓物无则造作不得成,如从沙出油;若物有造作即成,如压麻出油。今大等之法从自性生,故知自性有大等。(二)‘必须取因故’者,谓人若欲求物则须先取物因。如欲求酥酪而取乳,若乳中无酥酪,谁能求得?故知自性中有大。(三)‘一切不生故者,’谓若因中无果则一切能生一切物,或一切均不能生一切物,故知因中定有果。(四)‘能作所作故’者,譬如陶师具足作具,从土聚制作瓶盆等,而非从草木等作瓶盆等,故知自性能作大等,自性中有大等。(五)‘随因有果故’者,谓随因种类果亦各异,如麦芽必随麦种而非随豆种,故知因中定有果。《瑜伽师地论》卷六谓雨众外道谈因中有果而立四因,内容大体与此说相同。雨众即数论之别名。

此唯一独存无知的自性究竟如何变作万象?如前所述,自性乃为神我之知者而依三德之厚薄、浅深等种种组合而来。《金七十论》卷上云(大正54·1249a)︰‘性变异生因,三德合生变,转故犹如水,各各德异故。’而天、人、兽三世间也如次依喜、忧、闇三德的增多而有差别。又其与神我的关系,有颂云(大正54·1250b)︰‘我求见三德,自性为独存,如跛盲人合,由义生世间。’此谓神我之跛者仅能知见而不能造作,自性之盲人虽能造作而不能知见,若两者相依相合即能生三世间。

至于自性生起的次第,有颂云(大正54·1250b)︰‘自性次第生,大我慢十六,十六内有五,从此生五大。’如是顺次转变显象即迷界现出之次序,其与《起信论》所谓流转门,所述略相仿佛,而另一方面将神我置于独存超脱之域,进行所谓还灭作用的也是自性。《金七十论》卷下云(大正54·1259c)︰
‘一者次第起生死,令我与三世间尘相应,得次第起,初起觉,从觉起慢,从慢起五唯,从五唯起十一根及五大,此二十三事,身觉为初,以五大为后。二者为脱三处人为他如自事者,为解脱天道中人我及人兽道中人我,次第作八成(思量、闻等八种得脱之方便)。’

流转与解脱乃系在自性中,即神我于自性生执着,故自性能作转变轮回之事,也由于神我观其过失,自性才能成就解脱之事。

[参考资料] (一)《十二门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五、卷十六;《成唯识论》卷八;《华严五教章》卷四。(二)《大乘广百论释论》卷一;《成唯识论》卷一;《大乘法相宗名目》卷六(中)。

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_^

流云  2002.11.27 10:48:53    

(908-20)  显示次数:5054(4598+456)     查看流云的所有文章 给流云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流云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非常感谢!南无我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内空)

爱染无明  2002.11.27 11:00:48    

(908-22)  显示次数:5087(4697+390)     查看爱染无明的所有文章 给爱染无明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谢谢各位善知识,我今当多体验,不再空发问。请见玄而又玄师兄的帖子。(内空)

爱染无明  2002.11.27 12:05:29    

(908-29)  显示次数:5073(4709+364)     查看爱染无明的所有文章 给爱染无明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xxf700  2002.11.27 11:07:19    

(908-23)  显示次数:3810(3507+303)     查看xxf700的所有文章 给xxf700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xxf700师兄请进
师兄你好,首先要谢谢你的耐心指教。同时也谢谢各位善知识。通过这些问答,我对“无我”“无常”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可能还不能算是“正见”,或者说,还不彻底,但比原来强多了。
这个帖子,倒和“无我”无关,主要是对师兄上面的帖子,有些不好的感觉,想说给你听。请不要误解,末学自知见识浅陋,没修没证的,不敢胡说八道,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感受,请指正。
感觉上,师兄亲近修证佛法,似乎也是从理入的。我自认为自己也是这样的。但是,不管从理入还是从信入,我始终认为,“信”是修证佛法的最根本力量,从理入,也是为了明白道理后产生“信”。末学在这里喋喋不休的问个没完,就是想生起正信。
但问题在于,从理入,若道理不明,还信不信?!末学以为,还是要信,也许这不算正信,甚至是迷信。就象我前面帖子说的,“知道他是假有”,那既然知道是假有还问什么呢;实在是不明白啊,那不明白还说是假有。就是这样,就是不明白也要信是假有!
现在再来说师兄的帖子,“我的依据是经验,如果我看到思想意识可以不依此身而存的话,我将改变我的看法。除了“我见,我闻,我思,我想”以外,我们还能依据什么呢?”愚见以为,师兄的看法有“经验主义”的成分在里面。(我不是说师兄刻意为之,实际上,我自己也会常这么想),可是,这是不对的。因为,佛教的很多基本理念和信仰,是我们无法亲证的啊,比如说三世轮回。那么,对这些理念和信仰,该如何对待呢?搁置吗,我以为是不可取的,因为他们是佛教理论的基础。
末学笨嘴拙腮说不很清楚,但这是我个人的真实感受:若无信,易入魔!末学个性偏激,爱钻牛角尖,有时又紧抓所谓的“理”不放,经常入魔的。否则也不会学佛这么久,还在这里问无我了。幸好还有各位善知识,身边又有个好同学,我才没有与佛绝缘。善哉,善哉!

爱染无明  2002.11.27 11:54:36    

(908-27)  显示次数:4113(3639+474)     查看爱染无明的所有文章 给爱染无明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秦限花开莲现华开莲现~王子清lucky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