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845  »上层 »主题组:7  2002.12.11 16:02:49   法华微信 注册
 欲求圆满觉性者之四种病态:〖嘻嘻哈哈〗(10.30 21:34) (5463)
 本自清净,何生作?何再任?何能止?何可灭?〖一决〗(10.31 11:54) (6046)
 因地果地,见同证异。(内空)〖嘻嘻哈哈〗(10.31 18:57) (6176)
 这样学佛才能获得真正的益处。(转)〖嘻嘻哈哈〗(11.1 18:46) (6305)
 十种魔业和舍离之道(转)〖嘻嘻哈哈〗(11.1 18:51) (6297)
 改往修来的好工具------百过格(转)〖嘻嘻哈哈〗(11.1 19:13) (6256)
 改过实验谈(转)〖嘻嘻哈哈〗(11.2 17:57) (6367)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欲求圆满觉性者之四种病态:
(一)作病,作,生心造作之意。即欲于本心作种种行以求圆觉之病;盖圆觉之性,非‘作’可致。
(二)任病,任,随缘任性之意。即不欲断死,不求涅槃,任彼一切以求圆觉之病;盖圆觉非‘任有’而致。
(三)止病,止,止妄即真之意。即欲永息诸念,寂然平等以求圆觉之病;盖圆觉非‘止’可得。
(四)灭病,灭,寂灭之意。即欲永灭一切烦恼心身,令根尘永寂以求圆觉之病;盖圆觉之性非‘灭’可得。
对治过火,不加对治,榆木疙瘩,舍轮取涅,全都不对。

嘻嘻哈哈  2002.10.30 21:34:02    来自:地球  

(845-7)  显示次数:5463(5090+373)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本自清净,何生作?何再任?何能止?何可灭?
信为道源功德母
作止作灭皆岐途

谢了
永为人天福田!

只为辜始报恩

一决  2002.10.31 11:54:59    

(845-10)  显示次数:6046(5788+258)     查看一决的所有文章 给一决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因地果地,见同证异。(内空)

嘻嘻哈哈  2002.10.31 18:57:40    来自:地球  

(845-16)  显示次数:6176(5890+286)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这样学佛才能获得真正的益处。(转)
学习佛法是很快乐和温暖的事,需要一步一步做起。我在初学时,喜欢看一些希奇古怪的东西,喜欢听一些高深莫测的话,(也许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天性)结果呢,我发现学习佛法还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改掉习气,要戒骄戒躁,不仅要从理上理解一些高深莫测的言辞,更要从事上做到、证到,这样学佛才能获得真正的益处。
发心广大
放下功利
干干净净
一点一滴
自然圆融

嘻嘻哈哈  2002.11.1 18:46:32    来自:地球  

(845-33)  显示次数:6305(5955+35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十种魔业和舍离之道(转)
《华严经》中之“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广为古今大德所引用,各位想必耳熟能详。此一警戒乃《华严经离世间品》中普贤菩萨所开示之十种菩萨应防止的魔业之一。普贤菩萨同时还宣说了十种舍离魔业之道,特一并恭录于后,愿与诸兄常生警觉之心。
普贤菩萨云: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
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嗔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于菩萨所。起嗔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
所谓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
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
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
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
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
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
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
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

嘻嘻哈哈  2002.11.1 18:51:48    来自:地球  

(845-34)  显示次数:6297(5940+357)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改往修来的好工具------百过格(转)
[记得一位佛友找适合现代人的功过格。现在发现一个,推荐给诸位。]
改往修来的好工具------百过格(证圆提供)
    百 过 格
  日 思 百 过 知 过 能 改 勤 息 修 正 自 是 功 德
  修清净学----根基于止恶修善 止恶修善----落实于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得力于受持功过 受持功过----圆满于心存诚敬
  心无诚敬----纵持于日记百过 日记百过----亦流于虚文形式
  虚文形式----道基于其何有焉 主诚存敬受持 ~ 勉之! 勉之!
  1 生活起居异常。
  2 服装仪容不整洁。
  3 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边走边吃。
  4 见地上垃圾未能随手捡起。
  5 个人或家里脏乱,洁僻之习未改进。
  6 尚有抽烟、喝酒、嚼槟榔之恶习。
  7 不守公共秩序,行车未遵守交通规则。
  8 进出不正当场所。
  9 工作不尽职,无敬业精神。
  10 生活没朝气,工作或修学效率差。
  11 与人相处不和睦,无团队精神。
  12 邻居同事或相识之人,见面未能微笑打招呼。
  13 未能敦亲睦邻,守望相助。
  14 遇残疾、老弱妇孺未能扶助。
  15 平时好看电视、报纸、杂志刊物。
  16 观看色情影片、刊物,身心犯邪淫。
  17 男女异常交往。
  18 昨日过今未改,不良之习气重犯。
  19 杀、伤害有情众生。
  20 贪图食、衣、住、行享受。
  21 偷盗或未经同意取走别人任何一物。
  22 六、十斋日、佛菩萨圣诞日,未能全素、断淫。
  23 平日早餐未能素食。
  24 任弃五谷或任何可食之物。
  25 不惜福,生活奢侈浪费。
  26 遇佛菩萨像或僧众,未起诚敬心问讯或顶礼。
  27 对父母不孝顺(让父母操心、生气)。
  28 对师长不恭敬,对兄弟朋友不忠信。
  29 与家人相处或夫妻相处,尚有不和睦。
  30 待人不真诚,态度贡高我慢。
  31 待人处世,不诚信或负人约定。
  32 待人处世,尚喜欢占别人小便宜。
  33 待人处世,尚怕别人占我便宜或斤斤计较。
  34 待人处世,学佛修行,尚以攀缘心行之。
  35 待人处世,尚有猜忌、怀疑、嫉妒之心。
  36 早晚课未能按时圆满落实。
  37 念佛日中九次,十念法未能落实。
  38 平时未能把握时间修学,使其空过。
  39 佛法修学心不专、念不一。
  40 学佛修行,懈怠没恒心或起退怯心。
  41 遇缘该行未行,该舍未舍。
  42 帮助别人,无勇往直前之精神。
  43 助人为非一事,见人忧惊不慰。
  44 众生与正法有缘,未予积极引导。
  45 做生意以不正当方法手段谋取利益。
  46 有赌博、不务正业或涉及非法等,不劳而获之投机行为与心态。
  47 言语、动作不端正,粗俗不雅。
  48 口言粗暴,邪僻秽语。
  49 口言轻浮之语,讲话态度不稳重。
  50 以不实虚假之语,蒙骗他人。
  51 无益之闲谈或多管闲事。
  52 轻言妄谈,话多且无好话。
  53 讲话喜好夸大或强人出头。
  54 言行不实,或甚伤人,未生悔意。
  55 讲话速度音量不适当。
  56 说话未能恰到好处,或有打岔不礼之习。
  57 两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58 论人是非,随意批评他人。
  59 为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60 毁谤三宝,破坏正法教育。
  61 以善言好语诈骗他人;以花言巧语讪诱他人。
  62 好闻赞叹之语,闻及生喜,未能观照;厌闻逆于耳之言,闻及生恼,未
能反省。
  63 性情急燥,不能容忍一时之气。
  64 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宽恕别人。
  65 纵情、任性,为所欲为。
  66 起心动念自私自利。
  67 心中暗举恶意害人。
  68 恶缘现前,心生烦恼、怀疑或起报复心。
  69 眼见耳闻,稍不顺意,随即心生不悦。
  70 观看人、事、物尚有不顺眼之心境。
  71 悭惜吝啬,不肯布施或布施心生悔意。
  72 不知命不认命,起分外营求之心。
  73 顺境现前或超越他人时,心生骄傲或态度贡高我慢。
  74 逆境现前或失意时,怨天尤人或轻视自己。
  75 稍不顺心,即唉声叹气或立即生气。
  76 见人成就心生嫉妒;见人有难幸灾乐祸。
  77 见好人好事未能心生欢喜。
  78 对亲情、名利执着,尚有患得患失感。
  79 五欲六尘之欲念尚重,生活过得无踏实感。
  80 是非来临无法及时观照以平常心面对。
  81 犯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过。
  82 未能常思己过,反常见他人之过。
  83 妄想烦恼生起,无法及时观照以佛号取代之。
  84 平时心无正念,杂念妄想纷飞。
  85 今日心离道,生活过的忙乱或烦燥。
  86 对父母师长、有缘善知识,无日怀感恩之心。
  87 看别人优点自我学习,见他人缺点自我反省,尚未落实。
  88 时时生惭愧,日日起忏悔,尚未落实。
  89 生活以平常心、平等心面对,尚未落实。
  90 晨起念佛生喜心,日中念佛持净心,尚未落实。
  91 与人言谈和颜爱语,态度谦诚,尚未落实。
  92 以至诚恭敬心待一切人,尚未落实。
  93 存以温和、善良、慈悲之心,尚未落实。
  94 造福、惜福节俭之美德,尚未落实。
  95 内自谦,外礼让之美德,尚未落实。
  9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尚未落实。
  97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尚未落实。
  98 逆来顺受,顺来不起贪着,尚未落实。
  99 不忍吃众生肉,菩萨慈悲精神,尚未落实。
  100 与人无争,于事无求,尚未落实。
  了 凡 偈 语
  三年学了凡 真做得心安 心安而理得 理得则迷破
  迷破方看透 看透复看破 看破自放下 放下得自在
  自在即随缘 随缘心清净 清净念弥陀 弥陀随时应
  日 日 知 非 日 日 改 过
  改过的基础 -- 三心圆发
  1 羞耻心 -- 知耻能生大勇
  2 畏惧心 -- 知畏能生诚敬
  3 勇猛心 -- 知勇则能振奋
南无阿弥陀佛!

嘻嘻哈哈  2002.11.1 19:13:54    来自:地球  

(845-35)  显示次数:6256(5939+317)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改过实验谈(转)
  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着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联、着新衣等以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谓新者,乃是改过自新也。但“改过自新”四字范围太广,若欲演讲,不知从何说起。今且就余五十年来修省改过所实验者,略举数端为诸君言之。
  余于讲说之前,有须预陈者,即是以下所引诸书,虽多出于儒书,而实合于佛法。因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以下分为总论别示二门。
  总论者即是说明改过之次第:
  ①学 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余自儿时,即读此书。归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此书佛学书局有排印本甚精。
  ②省 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
  ③改 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
  别示者,即是分别说明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但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华严经》中皆用十之数目,乃是用十以表示无尽之意。今余说改过之事,仅举十条,亦尔;正以示余之过失甚多,实无尽也。此次讲说时间甚短,每条之中仅略明大意,未能详言,若欲知者,且俟他日面谈耳。
  ①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②慎独 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③宽厚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④吃亏 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⑤寡言 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⑥不说人过 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⑦不文己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⑧不覆己过 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⑨闻谤不辩 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⑩不嗔 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因限于时间,以上所言者殊略,但亦可知改过之大意。最后,余尚有数言,愿为诸君陈者:改过之事,言之似易,行之甚难。故有屡改而屡犯,自己未能强作主宰者,实由无始宿业所致也。务请诸君更须常常持诵阿弥陀佛名号,观世音地藏诸大菩萨名号,至诚至敬,恳切忏悔无始宿业,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之感应。承佛菩萨慈力加被,业消智朗,则改过自新之事,庶几可以圆满成就,现生优入圣贤之域,命终往生极乐之邦,此可为诸君预贺者也。
  常人于新年时,彼此晤面,皆云恭喜,所以贺其将得名利。余此次于新年时,与诸君晤面,亦云恭喜,所以贺诸君将能真实改过不久将为贤为圣;不久决定往生极乐,速成佛道,分身十方,普能利益一切众生耳。

嘻嘻哈哈  2002.11.2 17:57:35    来自:地球  

(845-46)  显示次数:6367(6007+36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桑秋法成,万法一心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