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3405  »上层 »主题组:2  2005.9.14 18:17:16   法华微信 注册
 大家进来看看菩萨神通是怎么回事,以后不要再被邪法师骗了〖驱魔人〗(9.14 18:16) (63)
 转贴的比较精妙的念佛法门〖驱魔人〗(9.14 18:17) (76)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大家进来看看菩萨神通是怎么回事,以后不要再被邪法师骗了
不退神通(出自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善男子云何菩萨不退神通。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善男子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不害身见。起于神通彼还退失。若时菩萨已害身见。及能远离六十二等一切诸见起于神通。名为具智具慧具觉具施具戒具定。亦即名为身心远离具足智已。内常寂静外无所行。遍所知心可所欲心。善决择心善清净慧。无烦恼浊得光明。无翳智积集福资粮。积集智资粮。积集奢摩他资粮。积集毗钵舍那资粮。资以檀那净戒庄严。被以忍辱精进甲冑。依于禅定善修般若。随顺大慈安住大悲。超出方便成如是法。起妙神通高升无碍。乃至坐于菩提道场。以神通故于一切法皆得自在。现一切色闻一切声入一切心。忆念无量劫。获得一切游戏神通。伏断诸漏乃至随意转变皆得自在。于一切法无复功用。善男子是为菩萨不退神通。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出自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五神通(出自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云何名为五种神通。一者天眼二者天耳三者他心四者宿住五者神境。此说名为五种神通。
天眼通: 又复云何菩萨于彼天眼乃至神境。而能圆满最上正行神通智业。舍利子。此菩萨如实安住。正等引心圆满清净。纯一无杂及随烦恼。于诸有情心无所欲。而能发起神境等通。此说名为神通智业。又天眼清净出过于人。而能观察诸有情等。初生退没好丑等相。善趣恶趣胜妙下劣。乃至知诸有情业行差别。身语意中具足恶行。起彼邪见诽谤圣贤。而复积集邪见业因。身谢命终。堕于恶趣那落迦中。又复知彼诸有情等身语意中具足善行。起彼正见称赞圣贤。而复积集正见业因。身谢命终。生于善趣或生天界。舍利子。以清净天眼出过于人。于诸有情积集恶业。悉能了知。舍利子。此菩萨摩诃萨清净天眼。于诸有情而为最胜。色相明了悉无障碍。一切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有学无学大阿罗汉辟支佛众。悉胜于彼。最上最胜最极明了无有过上。又此天眼。于彼一切出离道中。最胜出离。而诸菩萨有是天眼。于十方世界无量有情。若麤若细若胜若劣若远若近。而此天眼诸有色相。于彼了知悉无对碍。又此天眼见色究竟。除无色界。所有十方世界无量有情。若生若灭。及彼业因一切根因。若增若减若胜若劣。悉能了知。又彼所有十方世界诸佛剎土功德庄严。一切悉见。清净戒蕴。安住成就胜妙果报。亦皆了知。又彼清净天眼出过于人。诸佛世尊及菩萨众。一切悉见。及彼正士正念正知。通达境界威仪道行。及解脱法得总持门。安住智能善巧方便。而能入解一切圆满。彼眼无碍诸色无见。彼眼无着诸色无染。彼眼解脱谓离诸见。彼眼清净自体光洁。眼无依止离诸境界。眼无所取离诸烦恼。眼无翳障离诸疑惑。眼不起念离对碍法。眼得光明照烛诸法。眼随智能离识境界。彼眼无着离难调伏及彼痴冥一切烦恼。眼能决择诸根幻化。又复眼相彼无能胜。于诸有情平等观瞩。彼眼清净离杂思惟。彼眼无垢体性光莹。又彼天眼随其心意。而能现前成熟佛眼。眼无贪瞋离诸违顺。又彼天眼。于义境界修行法式如实相应。又于有情安住大悲。又彼天眼。来求丐者而无不与。见破戒者亦无瞋怒。于堕落者而常守护。于懈怠者而常勤策。为散乱者现禅定分。为恶慧者示正慧眼。为邪道者开悟正道。劣胜解者。导以最上佛之知见。又彼天眼。于一切智智。最上神通。于菩提道。专注一境决定现前。舍利子。此名菩萨摩诃萨而能圆满彼天眼通及智事业。

天耳通: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得天耳通。及能圆满最上正行神通智业。舍利子。此菩萨摩诃萨。天耳清净出过于人。能闻十方无量世界人非人声。所谓天声龙声夜叉声。干闼婆声阿修罗声[萨/女]噜拏声紧那罗声摩[目*侯]罗声。人非人声。圣人声声闻声缘觉声。菩萨声佛声。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天耳清净。又复得闻诸罪业声。地狱声傍生声。焰摩罗界声。乃至微细边际。蝴蝶蜂虿蚊蚋等声。及诸有情所发语业。或攀缘心善不善等。一切了知。所发语业善不善根。彼因及果。悉皆了知。若语业贪随染爱所表。若语业瞋随恶骂所表。又语业痴亦随贪瞋所表。皆能了知。即语业痴亦随恶骂所表。若语业唯恶骂所表。即瞋随恶骂所表。彼语业痴。亦即随痴冥所表。悉能了知。又天耳通智。如实了知发生善巧破。彼语业随顺清净由能对破。语业清净。即能对破一切贪瞋痴等。悉令清净。又彼天耳。于圣人非圣人声悉听闻。如是听已。于圣人声不生住着。于非圣人声不着对破。又于圣人声获得大慈。于非圣人声发起大悲。于一切声无前后际。以决定智如实了知。又彼天耳。于十方无余一切世界。得闻如是诸佛世尊所说妙法。闻已念彼所度根器。不生痴冥一切摄受。亦无失念。如彼有情根器入解。了知诸法平等一味。又复不于一佛二佛所说之法。得听声已。不作互相障碍差别事相。
复次舍利子。诸佛世尊说彼往昔任持之行。由今善根听闻声故。于时非时分中。获彼所说。若众会时。或说法时。及非时说。而别解行听已能说。又说法时。或众会时。或一苾刍。为彼说法如实记别。于他损害而不为说。又不如实记别择彼相应义理。善巧方便摄受于他。以自心清净洁白。而为彼说。若于色相等声。决定听闻而生欢喜。彼如色相等声。为令听闻决定劝喜。又若处众说法。以天耳识加持彼声。令诸有情而能解了。然彼有情听闻是法。或能解了。又若有情听闻是法。或未解了。彼于是处得法界清净。即耳界智界亦得清净。我以耳界既获清净。而此有情亦获清净。于彼耳界得善出离。如其所说文字义理。及诸有情巧妙言辞。令五趣有情闻说法声。悉令悟入。又能于此天耳界中。而得成就如来天耳。复于此中无杂乱意。此说名为菩萨摩诃萨得天耳通智业圆满。

他心通: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他心智通及彼正行智业圆满。舍利子。此菩萨摩诃萨。于十方无余一切世界诸有情类。往昔边际心能了知。及彼现在心亦了知。又复过去有情心智。麤因细因种种心智。皆能了知。或此有情最上心因。或此有情中分心因。或此有情最下心因。又此有情根性以布施相应。此有情根性以净戒相应。此有情根性以忍辱相应。此有情根性以精进相应。此有情根性以禅定相应。此有情根性以胜慧相应。又此有情根性以大慈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悲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喜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舍为因。又此有情根性以大乘为因。此有情根性以缘觉乘为因。此有情根性以声闻乘为因。又此有情诸善因力具足成就。又此有情诸善缘力具足成就。若复有情不善因缘力成就故。即此有情。以彼因缘力相应生下劣种族。若复有情善因缘力成就具足。即此有情。以彼因缘力相应生高贵种族。或复有情意中清净。非工巧清净。若或有情工巧清净。非意中清净。若或有情工巧清净亦意中清净。若或有情非意中清净。亦非工巧清净。舍利子。此诸有情往昔根因心所行智。如我相应说法之智。此说名为菩萨摩诃萨他心智力。又复入解他心智力。而此有情行布施因。于未来世得布施果。又此有情行净戒因。于未来世得净戒果。又此有情行忍辱因。于未来世得忍辱果。又此有情行精进因。于未来世得精进果。又此有情行禅定因。于未来世得禅定果。又此有情行胜慧因。于未来世得胜慧果。又此有情行大乘因。于未来世得大乘果。又此有情行缘觉因。于未来世得缘觉果。又此有情行声闻因。于未来世得声闻果。又此有情行世间因。于未来世得世间果。舍利子。若此因缘若彼因缘。于未来世。此诸有情得是根性。如实了知。于彼有情。而能成熟不生厌倦。乃至以智了解。是心根本。若正法器说此正法。又于说法复何所得。为令不作余法余业。若诸有情现在世中。于诸法行广大寻伺。然彼一切皆如实知。又彼着贪心。即如实了知彼着贪心。彼离贪心。亦如实知彼离贪心。彼着瞋心。如实了知彼着瞋心。彼离瞋心。亦如实知彼离瞋心。彼着痴心。如实了知彼着痴心。彼离痴心。亦如实知彼离痴心。若此若彼。有情杂染及障碍心。一切皆能如实了知。如实知已而为说法。欲令彼彼出离烦恼。若复往诣众中如是观察。一切众会若彼若此。届撤观察已。而为说法。舍利子。此诸有情前际后际。彼根性智一切了知。而菩萨摩诃萨自心无所住着。及彼他心亦无所住。何以故。此菩萨摩诃萨。由智了故心无所住。由念了故心无所住。由慧了故心无所住。由趣向了故心无所住。由胜慧了故心无所住。由觉了故心无所住。由断习气及诸随眠生涩烦恼。离垢光洁无诸过失。于一切法分明了解。于一切有情心行差别。极能入解心无所住。舍利子。于如是行相。入解有情心智。此说是名菩萨摩诃萨得他心通智业圆满。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宿住念通及彼正行智业圆满。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于十方无余一切世界一切有情。具无量种宿住念通。若一日二日三四五日。若十二十乃至五十日。百生千生百千生无量百千生。乃至百成坏劫千成坏劫百千成坏劫。无量百千成坏劫。诸有情类。于彼往昔。如是名字如是种族如是姓氏。如是色相如是形状。如是住处如是饮食。如是久住如是苦乐。彼彼生灭及于寿量。彼没此生。皆悉了知。又知自身及诸有情。此宿住念非唯一种。自身前际及他补特伽罗前际。此宿住念非唯一种。又自宿因善根念力。及他宿因善根念力。又自善根成熟菩提。令他有情念彼善根发菩提心。又若往昔苦及乐因。皆是随顺无常苦无我等。彼既随顺无常苦无我等。即不乐色相。不乐受用。不乐眷属。不乐富饶。不乐为转轮圣王。不乐为帝释天主。不乐为大梵天王。不乐为护世天王。一切生处自在王位及诸欲乐。皆不爱乐。彼正思惟。是处不为成熟有情。而受轮回。彼唯随顺无常苦无我等。往昔诸烦恼行之所招集。极生追悔起大厌离。及现在事诸不善业。乃至命根厌不复作。往昔善根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广大成熟。又能积集现在善根。除灭一切险难境界。成熟佛法僧种子。相续不断。成熟一切智智正念缘力。又此正念。以自加持法界加持。不倾动故而无所娆。成熟定业亦无娆恼。于奢摩他。以自加持心无迷乱。于毘钵舍那而为摄受。以现量智无怯弱故。以正忆念无忘失故。受大快乐。积集诸行不由他悟。积集行故趣于彼岸。一切能到积集行故。以正念缘力。过去现在无忘失法。此说是名菩萨摩诃萨宿住念通智业圆满。

神境通: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于神境通及彼正行智业圆满。舍利子。此菩萨摩诃萨断除诸行。而能具足修习欲神足定。断除诸行。具足修习勤勇神足定。断除诸行。具足修习心神足定。断除诸行。具足修习观神足定。彼欲勤心观摄受诸法。而能修习成出离故。又此四神足数数修习。即于现前获神境通。而得受用。彼无量种神通变化。又此神变。而常观瞩一切有情。一一神变。皆能调伏一切有情。又此神变普能显现。若身若力或复加持。又彼如是一一身相。能往调伏诸有情类。又彼如是一一身相。复能显现。或佛身相。或缘觉身相。或声闻身相。或帝释天身相。或大梵王身相。或护世天身相。或转轮王身相。又彼所现一一身相。而复显现如是身相。能往调伏一切有情。及能[怡-台+龙]悷诸旁生类。又彼所现如是身相。为诸有情演说正法。又复能现如是势力。普为摧伏一切有情极重瞋慢。谓大庄士力。乃至四分那罗延力。乃至半那罗延力。乃至那罗延力。乃至如是诸力。以手二指举须弥山。高六十百千庾缮那。又掷彼山。远八万四千庾缮那。譬如举一庵摩罗果。从此掷置他方世界。而神境通菩萨摩诃萨力。都无动作。又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广大下从水际至色究竟天。其间有情置于掌中。住经劫数。一切道行普能显现。而菩萨摩诃萨。为彼慢过慢极重忿怒诸有情类。成就力能可伏慢过慢忿怒等。而为说法。又依彼神足得加持智。于加持智。即得如是诸加持法。或以加持大海为牛迹量。复以牛迹为大海量。又或时加持火聚为彼水聚。复以加持水聚而为火聚。以要言之。于上中下法。一切互相加持。亦复获得如是成就世间所有。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诸有来者。皆无有能振动变易及能出没。又复世间。此加持法无有共者。唯佛世尊能有是故。又以工巧加持缘力。为彼慢过慢极重忿怒诸有情类。广说妙法极令欢喜。又彼修神足者。于魔境界天魔眷属及诸烦恼。而无堕灭。超越自在于佛境界而能入解。于诸有情。乃至少分无有损害。一切善根相应随顺。此说是名菩萨摩诃萨于神境通智业圆满。舍利子。又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神通。复何名智。以彼天眼正观色相。此说名为神通。彼幻法智不作正行。此说名智。又舍利子。若于一丑粽有所闻。此说名为神通。而于前际过失俱不可得。此说名智。又舍利子。若彼了知一切心行。此说名为神通。于心灭智不灭正行。此说名智。又舍利子。而于前际念彼无碍。此说名为神通。若于三世智都无碍。此说名智。又舍利子。于一切剎土随意往来。此说名为神通。于虚空剎土智都无碍。此说名智。又舍利子。立法分位。此说名为神通。于法观察。此说名智。又舍利子。于诸世间善巧化导。此说名为神通。于诸世间都无系着。此说名智。又舍利子。出过一切释梵护世。此说名为神通。出过一切声闻缘觉。此说名智。
我发的帖子《想学般若的进来看看(般若善巧法门第一) 》的心念处法门,也可以修得菩萨神通

驱魔人  2005.9.14 18:16:19    

(3405-2)  显示次数:63(47+16)     查看驱魔人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转贴的比较精妙的念佛法门
第一章:持名念佛法门

正修行的部份,分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系念思惟念佛、因地无相念佛、体究念佛、果地无相念佛、实相念佛及后续的修行等九章来加以说明。

 

持名念佛是「以持念佛的名号,来忆念佛菩萨」的修行方法。这是世尊大慈大悲,特别为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而宣说的一种方便法门。在佛法即将灭尽时,世尊以祂的佛力加持,让此法门在世间多留一百年。虽然是方便法门,若肯下工夫去修,所登之境界也不比其它解脱法门差。因为解脱法门要修定、慧,而未法时代不容易修。若能老实持念佛名,真心相信并迥向发愿求生极乐,临命终时,弥陀世尊一定来接引。

 

到了极乐世界,就相似于解脱境界了。因为在那里已经免除生死轮回的苦难,所以叫横超三界。也借着弥陀世尊和两大菩萨的愿力,和他们各种应化身的度化,可以很稳定的修行,直到究竟解脱。

 

《莲宗宝鉴》卷六里有一段话:「盖一切人力量有大小,机智有浅深,所以行业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是弥陀,此则是如来无住无依最上乘境界,万中无一也。其未能顿悟之人,须是谛信净土,一心念佛,渐次修进,仗阿弥陀佛愿力摄持,自己一念真实下工,万无一失也。」这是说一切佛子因根性不同,有的人信力强,有的人信力弱;有的人愿力强,有的人愿力弱;有的人定力强,有的人定力弱,故说力量有大小。

 

机智有浅深是指各人聪明解慧有所不同,因此所行、所修的各种净业也不同。有功夫和知见的人,根性特别猛利,直下自悟。他不靠善知识,自己就能开悟,明白那个是自己的本心,并看见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亲见自性弥陀。这个心和弥陀的心没有差别,就是如来无所住、不需要依靠任何境界的最上乘的境界。但是这种人,一万个人中找不到一个,因为自修自悟很困难,有善知识指导,要悟比较容易;但有时找不到真善知识反而被误,所以说这样的人是万中无一。

 

而未能顿悟之人,就应真实相信有净土,一心不乱、心无旁骛地念佛。事情忙完了想到的就是念佛,一起床想到的也是念佛,如果所作的事是不需用脑筋的单纯工作,便应一边作、心里也一边念佛,把念佛当作最重要的事,这叫一心念佛。但一心念佛要渐次修进,一步一步往上求进,不能老是停在持名上。并仗着弥陀世尊的愿力,来摄取加持;经由能念与所念两方面的配合,则一人念佛一人去;一万个人念佛一万个人去,所以说万修万人去,是万无一失,和万中无一相反。而其中有句「渐次修进」,表示持名念佛的工夫有浅有深;我们把它分为四个层次来说明。

 

第一节:随缘念佛

 

念佛人刚开始学念佛法门,他对于真实的佛法、了义的佛法,并无真实的了解,所以还没有正信,对世间的五欲之乐仍很贪着。所谓五欲是色、声、香、味、触,或财、色、名、食、睡。因贪着五欲所以也会爱恋眷属、财物、虚名、权力;于是随顺世俗的法,和世俗人一样在五欲中打转,故不能专心念佛。

 

每周一次的共修念佛,他是随兴参加,看到今天下雨就不去了;下周风大也不去;再下一周说:「太阳太大了,也不去。」终于有一天,不冷也不热,决定念佛去,这是随兴而念。平常持名念佛也是如此:晚上没睡好,没精神,不念了;被上司责骂,也没心情念佛;当他走在路上,往往看看橱窗、看看周遭,看看人。碰巧经过香铺,正播放着佛号,才想到要念佛;心里才跟着念了几句,突然看到一只狗走过来,就被牠所转、又忘了。一颗心像孙悟空一样,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这种人并没有想求生极乐,只是听人说念佛可以平安,能保佑我不出车祸、没有横难,是为这些而念。因根性、志愿不定,所以念佛也时常换方法;从持名、观像、观想、心念心听,不断地换,每个方法都浅尝即止,故一无所成。

 

第二节︰心念心听

 

持名念佛到后来会进入心念心听阶段。因为此时他开始了解为何要念佛,知道念佛可以求生极乐,可以获得解脱、身无横难、心灵平安、生起定力等好处。我自己刚学佛时,参加一家寺院的念佛会,可是每周念佛共修时都痛哭流涕,一条手帕都不够用。后来怀疑为何要念佛?问了个学禅的法师,他不喜欢念佛,对我例嘴一笑、走了,让我莫明其妙。后来找了念佛法门的书来读,才知道是为了求生极乐世界;心想他不错,有个地方可去,心就笃定下来,也发愿往生极乐。当时也不知净土三经是什么?问了人,才知是《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才知道念佛不只是四个字、六个字这么简单。读了净土三经,知道弥陀世尊的功德广大无边,其悲愿大得不得了,真是大慈大悲!任何众生都愿意照顾、摄取,信心就更坚强,更欢喜极乐世界依正二报之庄严,非去不可。

 

所谓依正二报的庄严,是指极乐世界的环境没有苦、不需大小便利、没有大寒大热,要什么温度有什么温度,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吃了就自然化去,不用洗碗,也不必种菜、煮菜、生火,一念之间就有了。色身和天身一样,无生老病死。天人还有五衰,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且永远不死,直到离开为止。因此身心欢喜,发愿往生,一心持无量寿佛名号,从此每周念佛共修风雨无阻。拜佛时真心赞叹阿弥陀佛,祂是唯一的皈依。但是唱忏悔偈时,又想:自己去得了吗?为何都没见过阿弥陀佛?苦得不得了!所以一条手帕是不够用的,这是一种善根的现象,表示和弥陀世尊有缘。

 

也因为知道想求往生之前,须把业障随缘、随分、随力消掉一些,所以此时会真心忏悔发愿,迥向往生极乐。每天心里默念佛号,会听自己心里念佛号的声音,即是心念心听。持名念佛有个妙处,即以佛号消除妄想、消灭烦恼,灭除过去生无量无数的罪业。因佛号不断,所以想佛的念不会断,因此在第八识里不断地种下净业的种子。

 

还有个好处,是持念无量寿佛的名号,十方一切诸佛都会护念,本师释迦如来更是慈悲护念。以前曾有人记载一则故事,说有个念佛人,他一念佛号就放光,恶鬼找他麻烦时因为受不了他念佛放光,就跑了。恶鬼远离,学佛障碍会减少,修行会比较容易,要亲见实相也容易。

 

若念佛精进,可以借着心念心听,念到一心不乱,必能成就有相的念佛三昧。在梦中,一样念着佛号,醒来第一个听到的声音,也是心中的佛号,耳朵彷佛时时刻刻听到佛号,像录音带不停地循环播放。到了命终舍报时,佛号还是不断,定能往生极乐。平时法喜充满,不会与人吵闹,言语动静很安详,心里安定,知道自己一心不乱,必可往生极乐。在《阿弥陀经》中说:「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是此状况。

 

第三节︰心念心忆

 

念佛人心念心听之后,若善根深厚,可能在某个因缘时节,会检讨,会注意自己心念心听时,有没有忆佛、想佛?详细观察后,发觉心念心听时,忆佛的念并非很清晰,而比较偏于定。这表示他的功夫很好,心很细腻,才能观察出来。当他打坐心念心听时,往往会入定;虽然口中仍在唱着佛号,但心已入定了。

 

当他观察分明后,确定没错了,从此会特别注意佛号不断时,忆佛的念在不在?修到最后就完全是心念心忆,他不再入定了。在行往坐卧中,借着心中不断的佛号,维持心中忆佛的念不断。这功夫就比较深了,一般持名念佛的人能分别、观察到此地步的人较少。若能每天在行往坐卧中不断心中的佛号,并且忆佛的念也随着佛号不中断,就可以准备修学一行三昧了。[/size][/color

驱魔人  2005.9.14 18:17:16    

(3405-3)  显示次数:76(61+15)     查看驱魔人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宁静若水如是安静卉凝陈晓云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