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3301  »上层 »主题组:9  2005.7.23 6:49:32   法华微信 注册
 请仰信圣智〖情见〗(7.21 11:32) (6760)
 释迦牟尼佛已经为我们下了定论.〖无念〗(7.21 17:46) (7772)
 闲聊:净土〖蒙山城〗(7.21 18:19) (8826)
 法法圆顿,本无高下〖情见〗(7.22 16:38) (9477)
 法无高下。心有大小〖蒙山城〗(7.23 6:49) (9473)
 只怪人家不信,也不是办法〖jk〗(7.21 19:08) (7907)
 般若为导,净土为归〖情见〗(7.22 9:39) (8137)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请仰信圣智
南无阿弥陀佛!

情见  2005.7.21 11:32:59    

(3301-9)  显示次数:6760(6249+511)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释迦牟尼佛已经为我们下了定论.
在末法时期亿万人修行难得有一两个成就,唯以净土得渡生死。

其实无论在正法还是末法,净土法门都是最殊胜的,只是人们不肯相信罢了。

无念  2005.7.21 17:46:35    

(3301-12)  显示次数:7772(7181+591)     查看无念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闲聊:净土
我不懂佛法,只是闲聊一下自己的感觉,错了,敬请指教,谢谢。
在末法时期亿万人修行难得有一两个成就,唯以净土得渡生死。我相信这句是正确的,但是关键是我们怎么理解?
我在想,净土等于净土法门吗?-----法无二法,佛法是平等的,我们不论修什么法门,我们心中有了净土,我们就得度生死,我在次说句不该说的话,一个人身在净土法门,而心无净土,会怎么样的。
我们修习佛法,法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缮:

蒙山城  2005.7.21 18:19:30    

(3301-13)  显示次数:8826(8018+808)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法法圆顿,本无高下
《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蕅益大师赞本经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是故本经称为称性之极谈也。

又日道隐于所着《无量寿经甄解》中曰:「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于大海。……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祗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

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者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

《华严》经末,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圣教如旃檀,片片皆香,法法圆顿,本无高下。唯以众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饥遇王膳,而不能餐。唯本经持名一法,乃易行道,人人能修。

《大势至圆通章》曰「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即凡夫心,开佛知见。至于根器浅者,但能至心信乐,愿生彼国,乃至十念,临命终时,蒙佛摄受,便生极乐。花开见佛,悟入无生。奇妙疾捷,莫过于是。一切众生由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又本经所宣,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又乃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故名称性。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脱,乃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

引录于黄念祖老居士-《大经解》

情见  2005.7.22 16:38:59    

(3301-17)  显示次数:9477(8802+675)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法无高下。心有大小
法法圆顿,本无高下。但是心粗智劣者,饥遇王膳,而不能餐。
我们修习佛法,选择法门也是重要的一环,喜小法者,进入大乘门,听大法,会心起惑的。而喜大乘者,进入小法门,听小法,会加慢自己修行的步伐。

:缮:

蒙山城  2005.7.23 6:49:32    

(3301-18)  显示次数:9473(8920+553)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只怪人家不信,也不是办法
以前普通佛教徒少有可能花几年阅读大藏.现在不同了.
在大集经中原话是没有的.师兄仔细查查.

电脑多查几部大藏就可以比较出来下面帖子所引说法的可信程度
http://www.netsh.com.cn/wwwboardm/962/12/42283.html

恢复事情的本来面目,其实是对净宗祖师的尊重。

jk  2005.7.21 19:08:59    

(3301-15)  显示次数:7907(7357+550)     查看jk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般若为导,净土为归
《华严经》明,十地菩萨,地地不离念佛。



《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又「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



又《安乐集》曰:「或有三昧,但能除贪,不能除嗔痴;或有三昧,但能除嗔,不能除痴贪;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贪嗔;或有三昧,但能除现在障,不能除过去、未来一切诸障。若能常修念佛三昧,无论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

情见  2005.7.22 9:39:15    

(3301-16)  显示次数:8137(7410+727)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好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