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3301  2005.7.23 6:49:32   法华微信 注册
 我有一个问题〖情见〗(7.19 16:45) (3152)
 都是一个意思,二者没有区别。(内空)〖蒙山城〗(7.19 17:04) (3986)
 是相同的愿文〖情见〗(7.19 17:28) (4947)
 我只知道是一个意思,〖蒙山城〗(7.19 17:49) (5919)
 请仰信圣智〖情见〗(7.21 11:32) (6761)
 释迦牟尼佛已经为我们下了定论.〖无念〗(7.21 17:46) (7774)
 闲聊:净土〖蒙山城〗(7.21 18:19) (8828)
 法法圆顿,本无高下〖情见〗(7.22 16:38) (9479)
 法无高下。心有大小〖蒙山城〗(7.23 6:49) (9475)
 只怪人家不信,也不是办法〖jk〗(7.21 19:08) (7909)
 般若为导,净土为归〖情见〗(7.22 9:39) (8140)
 无我利生故.〖tyro〗(7.19 20:32) (7.19 21:01) (4203)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tyro〗(7.19 21:25) (4652)
 看来我等具缚凡夫,须仰信圣智,求生净土。〖情见〗(7.21 10:08) (7.21 13:04) (4470)
 夏莲居老居士净土诗〖情见〗(7.21 11:12) (5253)
 传佛心印〖情见〗(7.21 15:05) (5903)
 上文引录于-黄念祖老居士《大经解》(内空)〖情见〗(7.21 17:19) (5804)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我有一个问题
普贤偈云: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文殊偈云:
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请问各位如何信解大智慧文殊菩萨与大行愿普贤菩萨上面的愿文?

情见  2005.7.19 16:45:27    

(3301-1)  显示次数:3152(2507+645)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都是一个意思,二者没有区别。(内空)

:缮:

蒙山城  2005.7.19 17:04:55    

(3301-2)  显示次数:3986(3438+548)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是相同的愿文
为什么二位从果向因的大菩萨都要如此发愿?


南无阿弥陀佛!

情见  2005.7.19 17:28:29    

(3301-3)  显示次数:4947(4408+539)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我只知道是一个意思,
具体‘为什么二位从果向因的大菩萨都要如此发愿?’我不敢妄言,原因是:我没有读过这两本经卷。

:缮:

蒙山城  2005.7.19 17:49:20    

(3301-4)  显示次数:5919(5362+557)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请仰信圣智
南无阿弥陀佛!

情见  2005.7.21 11:32:59    

(3301-9)  显示次数:6761(6250+511)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释迦牟尼佛已经为我们下了定论.
在末法时期亿万人修行难得有一两个成就,唯以净土得渡生死。

其实无论在正法还是末法,净土法门都是最殊胜的,只是人们不肯相信罢了。

无念  2005.7.21 17:46:35    

(3301-12)  显示次数:7774(7183+591)     查看无念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闲聊:净土
我不懂佛法,只是闲聊一下自己的感觉,错了,敬请指教,谢谢。
在末法时期亿万人修行难得有一两个成就,唯以净土得渡生死。我相信这句是正确的,但是关键是我们怎么理解?
我在想,净土等于净土法门吗?-----法无二法,佛法是平等的,我们不论修什么法门,我们心中有了净土,我们就得度生死,我在次说句不该说的话,一个人身在净土法门,而心无净土,会怎么样的。
我们修习佛法,法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缮:

蒙山城  2005.7.21 18:19:30    

(3301-13)  显示次数:8828(8020+808)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法法圆顿,本无高下
《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蕅益大师赞本经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是故本经称为称性之极谈也。

又日道隐于所着《无量寿经甄解》中曰:「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于大海。……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祗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

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者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

《华严》经末,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圣教如旃檀,片片皆香,法法圆顿,本无高下。唯以众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饥遇王膳,而不能餐。唯本经持名一法,乃易行道,人人能修。

《大势至圆通章》曰「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即凡夫心,开佛知见。至于根器浅者,但能至心信乐,愿生彼国,乃至十念,临命终时,蒙佛摄受,便生极乐。花开见佛,悟入无生。奇妙疾捷,莫过于是。一切众生由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又本经所宣,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又乃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故名称性。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脱,乃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

引录于黄念祖老居士-《大经解》

情见  2005.7.22 16:38:59    

(3301-17)  显示次数:9479(8804+675)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法无高下。心有大小
法法圆顿,本无高下。但是心粗智劣者,饥遇王膳,而不能餐。
我们修习佛法,选择法门也是重要的一环,喜小法者,进入大乘门,听大法,会心起惑的。而喜大乘者,进入小法门,听小法,会加慢自己修行的步伐。

:缮:

蒙山城  2005.7.23 6:49:32    

(3301-18)  显示次数:9475(8922+553)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只怪人家不信,也不是办法
以前普通佛教徒少有可能花几年阅读大藏.现在不同了.
在大集经中原话是没有的.师兄仔细查查.

电脑多查几部大藏就可以比较出来下面帖子所引说法的可信程度
http://www.netsh.com.cn/wwwboardm/962/12/42283.html

恢复事情的本来面目,其实是对净宗祖师的尊重。

jk  2005.7.21 19:08:59    

(3301-15)  显示次数:7909(7359+550)     查看jk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般若为导,净土为归
《华严经》明,十地菩萨,地地不离念佛。



《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又「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



又《安乐集》曰:「或有三昧,但能除贪,不能除嗔痴;或有三昧,但能除嗔,不能除痴贪;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贪嗔;或有三昧,但能除现在障,不能除过去、未来一切诸障。若能常修念佛三昧,无论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

情见  2005.7.22 9:39:15    

(3301-16)  显示次数:8140(7412+728)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无我利生故.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文殊師利發願經》:
身口意清淨 除滅諸垢穢
一心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普賢願力故 悉覩見諸佛
一一如來所 一切剎塵禮
於一微塵中 見一切諸佛
菩薩眾圍遶 法界塵亦然
以眾妙音聲 宣揚諸最勝
無量功德海 不可得窮盡
以普賢行力 無上眾供具
供養於十方 三世一切佛
以妙香華鬘 種種諸伎樂
一切妙莊嚴 普供養諸佛
我以貪恚癡 造一切惡行
身口意不善 悔過悉除滅
一切眾生福 諸聲聞緣覺
菩薩及諸佛 功德悉隨喜
十方一切佛 初成等正覺
我令悉勸請 轉無上法輪
示現涅槃者 合掌恭敬請
住一切塵劫 安樂諸群生
我所集功德 迴向施眾生
究竟菩薩行 逮無上菩提
悉供養過去 現在十方佛
願未來世尊 速成菩提道
普莊嚴十方 一切諸佛剎
如來坐道場 菩薩眾充滿
令十方眾生 除滅諸煩惱
深解真實義 常得安樂住
我修菩薩行 成就宿命智
除滅一切障 永盡無有餘
悉遠離生死 諸魔煩惱業
猶日處虛空 蓮花不著水
遍行遊十方 教化諸群生
除滅惡道苦 具足菩薩行
雖隨順世間 不捨菩薩道
盡未來際劫 具修普賢行
若有同行者 願常集一處
身口意善業 皆悉令同等
若遇善知識 開示普賢行
於此菩薩所 親近常不離
常見一切佛 菩薩眾圍繞
盡未來際劫 悉恭敬供養
守護諸佛法 讚歎菩薩行
盡未來劫修 究竟普賢道
雖在生死中 具無盡功德
智慧巧方便 諸三昧解脫
一一微塵中 見不思議剎
於一一剎中 見不思議佛
見如是十方 一切世界海
一一世界海 悉見諸佛海
於一言音中 具一切妙音
一一妙音中 具足最勝音
甚深智慧力 入無盡妙音
轉三世諸佛 清淨正法輪
一切未來劫 悉能作一念
三世一切劫 悉為一念際
一念中悉見 三世諸如來
亦普分別知 解脫及境界
於一微塵中 出三世淨剎
一切十方塵 莊嚴剎亦然
悉見未來佛 成道轉法輪
究竟佛事已 示現入涅槃
神力遍遊行 大乘力普門
慈力覆一切 行力功德滿
功德力清淨 智慧力無礙
三昧方便力 逮得菩提力
清淨善業力 除滅煩惱力
壞散諸魔力 具普賢行力
嚴淨佛剎海 度脫眾生海
分別諸業海 窮盡智慧海
清淨諸行海 滿足諸願海
悉見諸佛海 我於劫海行
三世諸佛行 及無量大願
我皆悉具足 普賢行成佛
普賢菩薩名 諸佛第一子
我善根迴向 願悉與彼同
身口意清淨 自在莊嚴剎
逮成等正覺 皆悉同普賢
如文殊師利 普賢菩薩行
我所有善根 迴向亦如是
三世諸如來 所歎迴向道
我迴向善根 成滿普賢行
願我命終時 除滅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 往生安樂國
生彼佛國已 成滿諸大願
阿彌陀如來 現前授我記
嚴淨普賢行 滿足文殊願
盡未來際劫 究竟菩薩行

文殊師利發願經

忏悔发愿

发布于:2005.7.19 20:32:09    修改于:2005.7.19 21:01:19  
tyro  2005.7.19 20:32:09    来自:shanghai  

(3301-5)  显示次数:4203(3482+721)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
from:
http://www.whlz.net/samantabhadra/index.html

..........
普贤菩萨摩诃萨:
普贤菩萨教化一切众生,不但度有情,连无情也要度;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同成佛道,因此叫普贤。他愿度所有的花草树木,一般人只知度人,而他连没有生命的也要度。菩萨二字,又可译成‘大道心众生’,又叫‘开士’,因他所有的都是公开,没有自私心,没有自利心,没有嫉妒,没有障碍心。

摩诃萨,即是大菩萨。这一位普贤菩萨是菩萨中的大菩萨,不是小菩萨。最初发菩提心便是小菩萨,当发菩提心久了,就是大菩萨。最初受菩萨戒是个小菩萨,当菩萨受戒久了,又依戒修行,便是大菩萨了。

..........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愿我将来临欲命终时,全部一切报障、业障、烦恼障皆除去。无报障就不受果报之苦;无业障不受来生的业报;无烦恼障,就能断无明。亲自去觐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即刻得到往生安乐的国土。



阿弥陀佛是梵语,叫无量寿,因为他寿命无量,又叫无量光,因为他光明无量。这位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和娑婆世界众生乃至十方国土,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佛国土的一切众生都有缘。为什么都有缘?因为他在因地时,发愿:‘如我成佛后,我的国土是极乐世界,所有十方世界再没有我的世界那么快乐。十方所有一切众生,若欲生到我国,只要持我名号,我一定接他来成佛。如他不成佛,我亦不成佛。’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来度众生,因此十方众生谁诚心念‘南无阿弥陀佛’,皆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尤其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最后亦是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西方阿弥陀佛,在密宗是属于莲华部。在东方世界是阿(音同触ㄔㄨˋ)佛,属于金刚部,专修金刚不动法。金刚法主要是降伏法、勾召法。为什么可以把魔勾召过来?因为有金刚力士,如警察下拘票,不来不行,这叫勾召法,亦是降伏法。金刚力士现出金刚相貌,令妖魔鬼怪害怕。阿弥陀佛修的法是摄受法,用慈悲的力量接引众生到他的国土去。降伏法是降伏以后,叫你以后不可胡作非为,不守规矩,但你还是可以愿到那儿就到那儿。摄受法是阿弥陀佛发愿接引众生到他的国家里,跟著他修行。所以阿弥陀佛和阿(音同触ㄔㄨˋ)佛,一位是用慈悲教化众生,一位是用威德来教化众生;一个是折伏,一个是摄受。所以这两位佛在娑婆世界教化众生,和众生最有缘。

............

忏悔发愿

tyro  2005.7.19 21:25:50    来自:shanghai  

(3301-6)  显示次数:4652(3847+805)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看来我等具缚凡夫,须仰信圣智,求生净土。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
着事而迷理,类童蒙读古圣之书。昏墀未开,仅能读文,了不解义。所谓终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

执理而遗事,比贫士获豪家之券,自云巨富,不知数他人宝,于己何涉。所谓虽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

是故约理则无可念。约事,则无可念中,吾固念之。以念即无念,故理事双x,即本智而能佛智。夫然后谓之大智也。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又云:
然着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
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弥陀疏钞》曰:假使骋驰狂慧,耽着顽虚。于自本心,曾未开悟,而轻谈净土,蔑视往生,为害非细。所谓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者也。

我等当三复斯言,慎勿执理废事,讳言他佛,轻视净土,而自招殃祸也。

发布于:2005.7.21 10:08:43    修改于:2005.7.21 13:04:36  
情见  2005.7.21 10:08:43    

(3301-7)  显示次数:4470(3719+751)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夏莲居老居士净土诗
再题指月录答艮斋



昔年读此书 拊掌连称妙 今日重翻来 掩卷成一笑

葛藤千七百 岐途二十年 怕作纯功夫 专学口头禅

说来句句空 行时步步有 掩耳盗铃汉 虚空笑破口

我佛正法眼 传灯赖诸祖 徒说盘中甘 那知耕作苦

既而礼天台 又思习密宗 脚踏十字路 帆祝两面风

词章与金石 性理兼事功 弃置虽已久 触著犹憧憧

往来宗教间 入海欲算沙 针针未见血 步步不到家

眼翳而腹空 说食岂能饱 摸象更扪烛 无事常扰扰

妄念纷纷来 驰求难自己 昨是今又非 颠倒情见里

顺迷逆复退 贪去嗔又起 尚未忘得失 何况绝忧喜

粗境犹迷向 细微可知矣 一病经三载 客气渐渐消

妄想随之减 犹如退水潮 静中细检点 所学无一可

亲故凋零尽 看看轮到我 揽镜一长嘘 不见旧时颜

仅余皮遮骨 已无胆包天 如斯而已乎 不禁彻骨寒

佛师父母恩 未报殊难安 业海猛回头 连呼错不止

此等闲伎俩 何能敌生死 昏夜观明星 南无无量寿

险哉此一转 否则佛难救 从此发惭愧 更作钝功夫

笑自由他笑 愚但安我愚 日暮途尚遥 何堪弄蹉跎

一门深入去 誓欲出娑婆 生老病死苦 恩怨痴嗔贪

完全打迭起 并入一句参 放下旧活计 闭门学斋公

佛外百不知 诸君恕痴聋 持名兼持戒 信愿为资粮

缺戒成魔侣 无愿坠荒唐 一卷六字经 转破千年暗

眼明志愈刚 天变道不变 人云我念佛 我说是佛念

教内有真传 诸佛齐称赞 撕破旧布衫 扫尽柏树子

踢倒少室山 掀翻曹溪水 唤回卢行者 牵转老达摩

与他同合掌 共念阿弥陀

情见  2005.7.21 11:12:46    

(3301-8)  显示次数:5253(4381+872)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传佛心印
《观佛三昧经观佛密行品》云:「譬有贫人,依豪贵衣食。时有王子出游,执大宝瓶。瓶内藏王宝印。贫者诈来亲附,拿宝瓶逃走。王子觉之,使六大兵乘(骑也)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泽中。毒蛇自四面来,欲啮持瓶者。惶惧而东西驰走。见空泽中有一大树蓊郁。头戴宝瓶,攀树而上。时六兵疾驰至树下,贫人见而吞王宝,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绞树倒之。贫人堕地。身体散坏。唯金印在宝瓶放光。毒蛇见光四散。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以上经文,在《宗镜录》九十五卷中有注释,兹不录引。)

但今应申言者,则其末后所云:「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故知念佛法门是真实不坏之法宝。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自心起念,还念自心,以佛果觉,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顿同果觉。「住于念佛,心印不坏」,功德之宝,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称为宝印。弥陀大愿,普度众生成佛,为践此大愿,故大开法藏,广施无尽功德所严无上之宝。即此信愿持名之真实法宝也。

「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实为一大藏教之眼目。所谓千经万论共指,十方诸佛同赞。持名念佛时,即是心印放光时,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故《大集经》曰:「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也。于上之语,若能信受,即是蒙佛深恩,为我开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也。上心印之语,亦即是如来心心相印之印,诸祖以心传心之心,闻此宝印,粉身难报。

情见  2005.7.21 15:05:02    

(3301-10)  显示次数:5903(5169+734)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上文引录于-黄念祖老居士《大经解》(内空)

情见  2005.7.21 17:19:06    

(3301-11)  显示次数:5804(5299+505)     查看情见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好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