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3299  2005.7.22 8:46:36   法华微信 注册
 《文殊師利發願經》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tyro〗(7.16 21:58) (7.16 22:00) (885)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译〖tyro〗(7.16 21:59) (921)
 <佛說文殊悔過經>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tyro〗(7.16 22:01) (879)
 <空性> 宗萨钦哲仁波切〖tyro〗(7.16 22:12) (1189)
 [空性展现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实相”]〖zt〗(7.20 20:40) (1132)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之文殊菩萨之愿 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tyro〗(7.17 3:52) (7.17 3:53) (1107)
 南无文殊菩萨。(内空)〖tyro〗(7.22 8:46) (879)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文殊師利發願經》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No.296
  
  文殊師利發願經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身口意清淨 除滅諸垢穢
一心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普賢願力故 悉覩見諸佛
一一如來所 一切剎塵禮
於一微塵中 見一切諸佛
菩薩眾圍遶 法界塵亦然
以眾妙音聲 宣揚諸最勝
無量功德海 不可得窮盡
以普賢行力 無上眾供具
供養於十方 三世一切佛
以妙香華鬘 種種諸伎樂
一切妙莊嚴 普供養諸佛
我以貪恚癡 造一切惡行
身口意不善 悔過悉除滅
一切眾生福 諸聲聞緣覺
菩薩及諸佛 功德悉隨喜
十方一切佛 初成等正覺
我令悉勸請 轉無上法輪
示現涅槃者 合掌恭敬請
住一切塵劫 安樂諸群生
我所集功德 迴向施眾生
究竟菩薩行 逮無上菩提
悉供養過去 現在十方佛
願未來世尊 速成菩提道
普莊嚴十方 一切諸佛剎
如來坐道場 菩薩眾充滿
令十方眾生 除滅諸煩惱
深解真實義 常得安樂住
我修菩薩行 成就宿命智
除滅一切障 永盡無有餘
悉遠離生死 諸魔煩惱業
猶日處虛空 蓮花不著水
遍行遊十方 教化諸群生
除滅惡道苦 具足菩薩行
雖隨順世間 不捨菩薩道
盡未來際劫 具修普賢行
若有同行者 願常集一處
身口意善業 皆悉令同等
若遇善知識 開示普賢行
於此菩薩所 親近常不離
常見一切佛 菩薩眾圍繞
盡未來際劫 悉恭敬供養
守護諸佛法 讚歎菩薩行
盡未來劫修 究竟普賢道
雖在生死中 具無盡功德
智慧巧方便 諸三昧解脫
一一微塵中 見不思議剎
於一一剎中 見不思議佛
見如是十方 一切世界海
一一世界海 悉見諸佛海
於一言音中 具一切妙音
一一妙音中 具足最勝音
甚深智慧力 入無盡妙音
轉三世諸佛 清淨正法輪
一切未來劫 悉能作一念
三世一切劫 悉為一念際
一念中悉見 三世諸如來
亦普分別知 解脫及境界
於一微塵中 出三世淨剎
一切十方塵 莊嚴剎亦然
悉見未來佛 成道轉法輪
究竟佛事已 示現入涅槃
神力遍遊行 大乘力普門
慈力覆一切 行力功德滿
功德力清淨 智慧力無礙
三昧方便力 逮得菩提力
清淨善業力 除滅煩惱力
壞散諸魔力 具普賢行力
嚴淨佛剎海 度脫眾生海
分別諸業海 窮盡智慧海
清淨諸行海 滿足諸願海
悉見諸佛海 我於劫海行
三世諸佛行 及無量大願
我皆悉具足 普賢行成佛
普賢菩薩名 諸佛第一子
我善根迴向 願悉與彼同
身口意清淨 自在莊嚴剎
逮成等正覺 皆悉同普賢
如文殊師利 普賢菩薩行
我所有善根 迴向亦如是
三世諸如來 所歎迴向道
我迴向善根 成滿普賢行
願我命終時 除滅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 往生安樂國
生彼佛國已 成滿諸大願
阿彌陀如來 現前授我記
嚴淨普賢行 滿足文殊願
盡未來際劫 究竟菩薩行
  文殊師利發願經

忏悔发愿

发布于:2005.7.16 21:58:43    修改于:2005.7.16 22:00:15  
tyro  2005.7.16 21:58:43    来自:shanghai  

(3299-1)  显示次数:885(631+254)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译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T08N0232)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皆悉已住不退转地。其名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无碍辩菩萨。不舍担菩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俱。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处来诣佛所。在外而立。
  尔时尊者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大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从住处俱诣佛所。在外而立。佛知众会皆悉集已。尔时如来从住处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时在门外立。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先已至此住门外立。我实于后晚来到耳。尔时世尊问文殊师利。汝实先来到此住处。欲见如来耶。文殊师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实来此欲见如来。何以故。我乐正观利益众生。我观如来如如相。不异相不动相不作相。无生相无灭相。不有相不无相。不在方不离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净相。以如是等。正观如来利益众生。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见于如来。心无所取亦无不取。非积聚非不积聚。尔时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说。见如来者甚为希有。为一切众生故见于如来。而心不取众生之相。化一切众生向于涅槃。而亦不取向涅槃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心不见庄严之相。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语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虽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心。恒不见有众生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众生趣亦不增不减。假使一佛住世。若一劫若过一劫。如此一佛世界。复有无量无边恒河沙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过一劫。昼夜说法心无暂息。各各度于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乃至十方诸佛世界。亦复如是。一一诸佛说法教化。各度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于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何以故。众生定相不可得故。是故众生界不增不减。舍利弗复语文殊师利言。若众生界不增不减。何故菩萨为诸众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行说法。文殊师利言。若诸众生悉空相者。亦无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众生而为说法。何以故。我说法中。无有一法当可得故。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无众生云何说有众生及众生界。文殊师利言。众生界相如诸佛界。又问众生界者是有量耶。答曰。众生界量如佛界量。佛又问众生界量有处所不。答曰众生界量不可思议。又问众生界相为有住不。答曰。众生无住犹如空住。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修般若波罗蜜时。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言。以不住法为住般若波罗蜜。佛复问文殊师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言。以无住相。即住般若波罗蜜。佛复告文殊师利。如是住般若波罗蜜时。是诸善根。云何增长云何损减。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罗蜜。于诸善根无增无减。于一切法亦无增无减。是般若波罗蜜性相亦无增无减。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则不舍凡夫法。亦不取贤圣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有法可取可舍。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涅槃可乐生死可厌。何以故。不见生死况复厌离。不见涅槃何况乐著。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见垢恼可舍。亦不见功德可取。于一切法心无增减。何以故。不见法界有增减故。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见诸法有生有灭。是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见诸法有增有减。是修般若波罗蜜。世尊。心无悕取不见法相有可求者。是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见好丑不生高下不作取舍。何以故。法无好丑离诸相故。法无高下等法性故。法无取舍住实际故。是修般若波罗蜜。佛告文殊师利。是诸佛法得不胜乎。文殊师利言。我不见诸法有胜如相。如来自觉一切法空。是可证知。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来正觉自证空法。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空法中。当有胜如而可得耶。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如汝所说是真法乎。佛复谓文殊师利言。阿耨多罗是名佛法不。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阿耨多罗是名佛法。何以故。无法可得名阿耨多罗。文殊师利言。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亦非佛法非增长法。是修般若波罗蜜。复次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法可分别思惟。佛告文殊师利。汝于佛法不思惟耶。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如我思惟。不见佛法。亦不可分别是凡夫法是声闻法是辟支佛法。如是名为无上佛法。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相。是为修般若波罗蜜。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欲界不见色界不见无色界不见寂灭界。何以故。不见有法是尽灭相。是修般若波罗蜜。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作恩者不见报恩者。思惟二相心无分别。是修般若波罗蜜。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是佛法可取。不见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罗蜜。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法可灭。亦不见佛法而心证知。是修般若波罗蜜。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善说甚深般若波罗蜜相。是诸菩萨摩诃萨所学法印。乃至声闻缘觉学无学人亦当不离是印而修道果。
  佛告文殊师利。若人得闻是法不惊不畏者。不从千佛所种诸善根。乃至百千万亿佛所久植德本。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更说般若波罗蜜义。佛言。便说。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法是应住是不应住。亦不见境界可取舍相。何以故。如诸如来不见一切法境界相故。乃至不见诸佛境界。况取声闻缘觉凡夫境界。不取思议相亦不取不思议相。不见诸法有若干相。自证空法不可思议。如是菩萨摩诃萨。皆已供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种诸善根。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缚不见解。而于凡夫乃至三乘不见差别相。是修般若波罗蜜。佛告文殊师利。汝已供养几所诸佛。文殊师利言。我及诸佛如幻化相。不见供养及与受者。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可不住佛乘耶。文殊师利言。如我思惟不见一法。云何当得住于佛乘。佛言。文殊师利。汝不得佛乘乎。文殊师利言。如佛乘者。但有名字非可得亦不可见。我云何得。佛言。文殊师利。汝得无碍智乎。文殊师利言。我即无碍。云何以无碍而得无阂。佛言。汝坐道场乎。文殊师利言。一切如来不坐道场。我今云何独坐道场。何以故。现见诸法住实际故。佛言。云何名实际。文殊师利言。身见等是实际。佛言。云何身见是实际。文殊师利言。身见如相。非实非不实。不来不去亦身非身。是名实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于斯义谛了决定。是名菩萨摩诃萨何以故。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相。心不惊不怖不没不悔。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得闻如是般若波罗蜜具足法相。是即近于佛坐。何以故。如来现觉此法相故。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能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此人即是见佛。
  尔时复有无相优婆夷白佛言。世尊。凡夫法声闻法辟支佛法佛法。是诸法皆无相。是故于所从闻般若波罗蜜。皆不惊不怖不没不悔。何以故。一切诸法本无相故。
  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心得决定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是人。即住不退转地。若人闻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信乐听受欢喜不厌。是即具足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能为他显示分别如说修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观何义。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言。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不住佛乘。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说即菩提相。佛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能于是甚深法中巧说斯义。汝于先佛久种善根。以无相法净修梵行。文殊师利言。若见有相则言无相。我今不见有相。亦不见无相。云何而言以无相法净修梵行。佛告文殊师利。汝见声闻戒耶。答曰见。佛言汝云何见。文殊师利言。我不作凡夫见不作圣人见。不作学见不作无学见。不作大见不作小见。不作调伏见不作不调伏见。非见非不见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汝今如是观声闻乘。若观佛乘当复云何。文殊师利言。不见菩提法。不见修行菩提及证菩提者。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佛。云何观佛。文殊师利言。云何为我。舍利弗言。我者但有名字。名字相空。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无言无说。何以故。言说菩提二俱空故。
  复次舍利弗。汝问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萨所能了知。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了知。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闻无得无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得菩提者。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佛于法界。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文殊师利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证法界者即是诤论。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无众生相。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舍利弗。无分别中则无知者。若无知者即无言说。无言说相。即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不见处所。决定性故。加逆罪相不可思议。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可坏故。如是逆罪亦无本性。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亦不入涅槃。何以故。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非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
  舍利弗言。云何名不退法忍。文殊师利言。不见少法有生灭相。名不退法忍。舍利弗言。云何复名不调比丘。文殊师利言。漏尽阿罗汉。是名不调。何以故。诸结已尽更无所调故名不调。若过心行名为凡夫。何以故。凡夫众生不顺法界。是故名过。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今为我善解漏尽阿罗汉义。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我即漏尽真阿罗汉。何以故。断求声闻欲及辟支佛欲。以是因缘故名漏尽得阿罗汉。佛告文殊师利。诸菩萨等坐道场时。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文殊师利言。菩萨坐于道场。无有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如菩提相。无有少法而可得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菩提谁能坐者亦无起者。以是因缘不见菩萨坐于道场。亦不觉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菩提即五逆五逆即菩提。何以故。菩提五逆无二相故。无学无学者。无见无见者。无知无知者。无分别无分别者。如是之相名为菩提。见五逆相亦复如是。若言见有菩提而取证者。当知此辈即是增上慢人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言我是如来。谓我为如来乎。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谓不是如来为如来耶。无有如相可名为如。亦无如来智能知于如。何以故。如来及智无二相故。空为如来但有名字。我当云何谓是如来。佛告文殊师利。汝疑如来耶。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观如来无决定性。无生无灭故无所疑。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不谓如来出现于世耶。文殊师利言。若有如来出现世者。一切法界亦应出现。
  佛告文殊师利。汝谓恒沙诸佛入涅槃耶。文殊师利言。诸佛一相不可思议。佛语文殊师利。如是如是。佛是一相不思议相。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今住世耶。佛语文殊师利。如是如是。文殊师利言。若佛住世。恒沙诸佛亦应住世。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同一相不思议相。不思议相无生无灭。若未来诸佛出兴于世。一切诸佛亦皆出世。何以故。不思议中无过去未来现在相。但众生取著。谓有出世谓佛灭度。佛语文殊师利。此是如来。阿罗汉。阿鞞跋致菩萨所解。何以故。是三种人。闻甚深法。能不诽谤。亦不赞叹。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是不思议法。谁当诽谤谁当赞叹佛告文殊师利。如来不思议。凡夫亦不思议。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凡夫亦不思议耶。佛言。亦不思议。何以故。一切心相皆不思议。文殊师利言。若如是说。如来不思议。凡夫亦不思议。今无数诸佛求于涅槃徒自疲劳。何以故。不思议法即是涅槃。等无异故。文殊师利言。如是凡夫不思议诸佛不思议。若善男子善女人。久习善根近善知识乃能了知佛告文殊师利。汝欲使如来于众生中为最胜耶。文殊师利言。我欲使如来于诸众生为最第一。但众生相亦不可得。佛言。汝欲使如来得不思议法耶。文殊师利言。欲使如来得不思议法。而于诸法无成就者。佛告文殊师利汝欲使如来说法教化耶。文殊师利白佛言我欲使如来说法教化。而是说及听者皆不可得。何以故。住法界故。法界众生无差别相。
  佛告文殊师利。汝欲使如来为无上福田耶。文殊师利言。如来是无尽福田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无上福田。非福田非不福田。是名福田。无有明闇生灭等相。是名福田。若能如是解福田相。深植善种亦无增减佛告文殊师利。云何植种不增不减。文殊师利言。福田之相。不可思议。若人于中如法修善亦不可思议。如是植种名无增无减。亦是无上最胜福田。尔时大地以佛神力。六种震动现无常相。一万六千人皆得无生法忍。七百比丘三千优婆塞四万优婆夷六十亿那由他六欲诸天。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译

  尔时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是大地六种震动。佛告阿难。我说福田无差别相。故现斯瑞。往昔诸佛亦于此处。作如是说福田之相。利益众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是不可思议。何以故。所说法相不可思议。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舍利弗言。汝之所说实不可思议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不可思议不可说。思议亦不可说。如是思议不思议性俱不可说。一切声相非思议亦非不可思议。佛言。汝入不思议三昧耶。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议。不见有心能思议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议三昧。我初发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实无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更有胜妙寂灭定不。文殊师利言。若有不思议定者。汝可问言。更有寂灭定不。如我意解。不可思议定尚不可得。云何问有寂灭定乎。舍利弗言。不可思议定不可得耶。
  文殊师利言。思议定者是可得相。不可思议定者不可得相。一切众生实成就不思议定。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议定。是故一切众生相及不思议三昧相。等无分别。佛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于诸佛久殖善根净修梵行。乃能演说甚深三昧。汝今安住如是般若波罗蜜中。文殊师利言。若我住般若波罗蜜中。能作是说。即是有想便住我想。若住有想我想中者。般若波罗蜜便有处所。般若波罗蜜若住于无。亦是我想亦名处所。离此二处住无所住。如诸佛住安处寂灭非思议境界。如是不思议。名般若波罗蜜住处。般若波罗蜜处。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作。般若波罗蜜即不思议。不思议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不思议。不思议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法界。无二无别。无二无别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般若波罗蜜界。般若波罗蜜界即不思议界不思议界即无生无灭界。无生无灭界即不思议界。文殊师利言。如来界及我界即不二相。如是修般若波罗蜜者则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相离。即是般若波罗蜜故。世尊。若知我相而不可著。无知无著是佛所知。不可思议无知无著即佛所知。何以故。知体本性无所有相。云何能转法界。若知本性无体无著者。即名无物。若无有物是无处所无依无住。无依无住即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即是有为无为功德。若如是知则无心想。无心想者云何当知。有为无为功德无知即不思议。不思议者是佛所知。亦无取无不取。不见三世去来等相。不取生灭及诸起作。亦不断不常。如是知者是名正智。不思议智如虚空。无此无彼不可比类。无好恶无等等无相无貌。佛告文殊师利。若如是知名不退智。文殊师利言。无作智名不退智。犹如金铤先加锤打方知好恶。若不治打无能知者。不退智相亦复如是。要行境界。不念不著无起无作。具足不动不生不灭。尔乃显现。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言。如诸如来自说己智。谁当能信。文殊师利言。如是智者。非涅槃法非生死法。是寂灭行是无动行。不断贪欲瞋恚愚痴。亦非不断。何以故。无尽无灭不离生死亦非不离。不修道非不修道。作是解者名为正信佛告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深解斯义。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于当来世。若说如是甚深正法。谁能信解如闻受行。佛告迦叶。今此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闻此经者。如是人等于未来世若闻是法。必能信解于甚深般若波罗蜜。乃能读诵信解受持。亦为他人分别演说。譬如长者失摩尼宝忧愁苦恼。后若还得。心甚欢喜。如是迦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亦复如是。有信乐心。若不闻法则生苦恼。若得闻时信解受持。常乐读诵甚大欢喜。当知此人即是见佛。亦即亲近供养诸佛。佛告迦叶。譬如忉利天上波利质多罗树疱初出时。是中诸天见是树已皆大欢喜。此树不久必当开敷。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闻般若波罗蜜。能生信解。亦复如是。此人不久亦当开敷一切佛法。于当来世。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般若波罗蜜。信受读诵心不悔没。当知是人已从此会听受是经。亦能为人聚落城邑广说流布。当知是人佛所护念。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中。有能信乐无疑惑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过去诸佛。久已修学殖众善根。譬如有人以手穿珠。忽遇无上真摩尼宝。心大欢喜。当知是人必已曾见。如是迦叶。若善男子善女人修学余法。忽然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能生欢喜。亦复如是。当知此人已曾闻故。若有众生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心能信受生大欢喜。如是人等亦曾亲近无数诸佛。从闻般若波罗蜜已修学故。譬如有人。先所经见城邑聚落后若闻人赞叹彼城所有园苑种种池泉华果林树男女人民皆可爱乐。是人闻已即大欢喜。更劝令说是城园苑众好严饰杂华池泉多诸甘果。种种珍妙一切爱乐。是人得闻重甚欢喜。如是之人皆曾见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有闻般若波罗蜜。信心听受能生欢喜。乐闻不厌而更劝说。当知此辈已从文殊师利。曾闻如是般若波罗蜜故。迦叶白佛言。世尊。若将来世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信乐听受。以是相故。当知此人亦于过去佛所曾闻修学。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说诸法无作无相第一寂灭。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如是谛了斯义。如闻如说。为诸如来之所赞叹。不违法相是即佛说。亦是炽然般若波罗蜜相。亦名炽燃具足佛法。通达实相不可思议。佛告文殊师利。我本行菩萨道时修诸善根。欲住阿鞞跋致地。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学般若波罗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众生心界皆悉同等。当学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欲学一切佛法具足无碍。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学一切佛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相好威仪无量法式。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法式及诸威仪。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空法中不见诸佛菩提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如是等相无疑惑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诸法若生若灭若垢若净。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应作如是学般若波罗蜜。欲知一切法无过去未来现在等相。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法界性相无三世故。欲知一切法同入法界心无罣碍。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三转十二行法轮亦自证知而不取著。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慈心遍覆一切众生而无限齐亦不作念有众生相。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于一切众生不起诤论亦复不取无诤论相。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是处非处十力无畏住佛智慧得无碍辩。当学般若波罗蜜。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观正法。无为无相无得无利。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知者无见者无作者。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境界。非证非不证。不作戏论无有分别。一切法无尽离尽。无凡夫法无声闻法。无辟支佛法佛法。非得非不得。不舍生死不证涅槃。非思议非不思议。非作非不作。法相如是。不知云何当学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知诸法相。是名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若欲学菩提自在三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法及知一切诸佛名字。亦悉了达诸佛世界无有障碍。当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中学。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佛言。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洲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犹如法界无有分齐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处非不行处。悉入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阿难所闻佛法。得念总持辩才智慧。于声闻中虽为最胜。犹住量数则有限碍。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若比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我当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无量名称。佛言。菩萨摩诃萨。当念一行三昧常勤精进而不懈怠。如是次第渐渐修学。则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作证。除谤正法不信恶业重罪障者。所不能入。复次文殊师利。譬如有人得摩尼珠示其珠师。珠师答言。此是无价真摩尼宝。即求师言。为我治磨勿失光色。珠师治已随其磨时。珠色光明映彻表里。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学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无量名称。随修学时知诸法相。明达无碍功德增长。亦复如是。文殊师利。譬如日轮光明遍满无有减相。若得一行三昧。悉能具足一切功德无有缺少。亦复如是。照明佛法如日轮光。文殊师利。我所说法皆是一味离味。解脱味寂灭味。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是一行三昧者。其所演说亦是一味离味。解脱味寂灭味。随顺正法无错谬相。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得是一行三昧。皆悉满足助道之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不见法界有分别相及以一相。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不可思议。是菩提中亦无得佛。如是知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惊怖亦不疑惑。如是忍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以如是因。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佛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何以故。不思议界。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若善男子善女人闻如是说不生懈怠。当知是人已于先佛种诸善根。是故比丘比丘尼。闻说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生惊怖。即是从佛出家。若优婆塞优婆夷。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心不惊怖。即是成就真归依处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不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不修佛乘。譬如大地一切药木皆依地生长。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罗蜜而得增长。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相违背。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城邑聚落。当于何处演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佛告文殊师利。今此会中若有人闻般若波罗蜜。皆发誓言。于未来世常得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是信解。未来世中能听是经。当知此人不从余小善根中来。所能堪受闻已欢喜。文殊师利。若复有人从汝听是般若波罗蜜。应作是言。此般若波罗蜜中。无声闻辟支佛法佛法。亦无凡夫生灭等法。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问我言。云何如来说般若波罗蜜。我当答言。一切诸法无诤论相。云何如来当说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见有法可与法诤论。亦无众生心识能知。复次世尊。我当更说究竟实际。何以故。一切法相同入实际。阿罗汉无别胜法。何以故。阿罗汉法凡夫法。不一不异故。复次世尊。如是说法。无有众生已得涅槃今得当得。何以故。无有决定众生相故。文殊师利言。若人欲闻般若波罗蜜。我当作如是说。其有听者。不念不著无闻无得。当如幻人无所分别。如是说者是真说法。是故听者莫作二相。不舍诸见而修佛法。不取佛法不舍凡夫法。何以故。佛及凡夫二法相空。无取舍故。若人问我。当作是说。如是安慰如是建立。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问作如是住。心不退不没。当如法相随顺。般若波罗蜜说。
  尔时世尊叹文殊师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见诸佛。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欲亲近诸佛如法供养。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言如来是我世尊。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言如来非我世尊。亦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成就一切三昧。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不成就一切三昧。亦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无作三昧无异相故。一切法无生无出故。若欲知一切法假名。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知一切众生修菩提道不求菩提相心不退没。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法皆菩提相故。若欲知一切众生行非行相。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即实际。心不退没。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知一切如来神通变化无相无碍亦无方所。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佛告文殊师利。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得不堕恶趣。当学般若波罗蜜一四句偈受持读诵为他解说随顺实相。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当知决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住佛国。若闻如是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畏心生信解。当知此辈佛所印可。是佛所行大乘法印。若善男子善女人学此法印超过恶趣。不入声闻辟支佛道。以超过故。
  尔时帝释三十三天。以天妙华优钵罗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天曼陀罗华等天栴檀香及余末香种种金宝作天伎乐。为供养般若波罗蜜并诸如来及文殊师利。以散其上。作是供养已。愿我常闻般若波罗蜜法印。释提桓因复作是愿。愿阎浮提善男子善女人。常使得闻是经决定佛法。皆令信解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一切诸天为作拥护。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如是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当得决定诸佛菩提。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是受持善男子善女人。得大利益功德无量。尔时以佛神力。一切大地六种震动。佛时微笑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即是如来印般若波罗蜜相。佛言。文殊师利。如是如是。说般若波罗蜜已皆现此瑞。为印般若波罗蜜故。使人受持令无赞毁。何以故。无相法印不可赞毁。我今以是法印。令诸天魔不能得便。佛说是已。尔时诸大菩萨及四部众。闻说般若波罗蜜。欢喜奉行。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忏悔发愿

tyro  2005.7.16 21:59:56    来自:shanghai  

(3299-2)  显示次数:921(684+237)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佛說文殊悔過經>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
  No. 459
  佛說文殊悔過經
  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開演三乘使曉本無無上正真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遊羅閱祇耆闍崛山。與諸菩薩不可稱計諸大弟子天龍鬼神乾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等眷屬圍遶。而為眾生廣說經法開演分別。志三乘學其來聽者。本學聲聞尋問文殊四聖諦事。學緣覺者則已自問十二緣起深奧之事。學大乘者則從已行。諮問咸受六度無極四等四恩善權方便無極大道。或問神通四無放逸四等心行諸分別辯菩薩之道。三十七品不退轉地超入寂滅。或問土界悔過之處。十地十忍十分別事十瑞十持十印十三昧定。或有問於不壞諸法。入于一義無從生忍。文殊師利各隨所問而發遣之。可悅其心令無餘疑。爾時會中有諸新學發意菩薩而來聽受。不能將護罪福之緣。陰蓋所覆而為虛妄狐疑所蔽。習在顛倒無勇猛志。依倚形色[土*包]怯弱心。不能諮啟文殊師利。淨除因緣一切罪苦。修學大乘至無上道。時彼會中有一菩薩。名曰如來齊光照燿。見諸新學菩薩心念志懷猶豫不能自決。則前白問文殊師利。無罪之事悔過之義。無失勸助諮請無過不違誘進。文殊師利即答如來齊光照燿菩薩。是族姓子。菩薩大士欲除罪業奉行平等。入於過去當來現在佛法。五體投地尋復起立。右膝著地口自說言。一切眾生從於左路著於左道。其在邪見悉當立之於賢聖法。欲化一切眾生之類。皆至無上正真平等之道。以是之故。右膝著地當宣此言。猶若如來至真等正覺。詣於道場坐尊樹時。蠲除一切眾惡之法諸善普備。吾亦如之。觀首遍體以手摩之。重以右手而指于地。吾當降魔并及官屬。若得佛道令一切人眾生之類消伏魔事及外怨敵。坐佛樹下指地要誓。成佛聖慧。如本世尊右手指地降十八億諸魔官屬。以是之故。所以右掌而案著地。以當左手案著於地。又跪左膝口說此言。假使有人住愚癡法。所受顛倒而不順義。[怡-台+龍]悷難化不成好器。慳貪垢穢而處危害訾毀同學。今者識道改往修來。而皆諦受於四恩行。是以左手及與左膝著於地矣。假使頭腦著於地時口演此言。使一切人棄除貢高自大之心。孝順父母奉敬尊長。若干種養。當以逮得無能見頂。佛之髻相越度一切世間諸法。身過三界慧踰虛空。今吾自歸。以是五體投地禮德。使諸眾生至成大道。世俗之人生長五蓋。以此功德自然棄除五蓋之蔽。具足五根究竟五力。絕滅五欲逮得五通。遠離五陰成就五眼。其在五趣眾生之類。獲致殊特。五法之行禁戒差特。三昧智慧修於解脫度知見事。以是五體投地之德陰蓋以消。住根力者常念如來未曾捨懷。復說此言。諸佛世尊唯垂恩慈而見愍念。於是一切十方世界所有菩薩。上至諸佛慧無罣礙。其行不二。於是平等將護法相以法身體。清淨之言無有解說。鮮潔之心而無有心。一切諸法慧無陰蔽無來無去。於一切智悉愍普見。等入如來證明要義。過去當來今現在法。識知罪福因緣之報。諸佛世尊乃為聖眼。其慧成就悉能證明。為人重任備精進已。吾從本際至於生死。於真諦際而自迷惑。不能敏達無所識知。處在非法興於法想。違犯政律以為律想。非是眾祐為眾祐想。興發不善以為善想。心隨顛倒不了無常。苦空非身自貪見身。諸惡罪業所為非法。不順典約佛所禁限。自犯此罪若教他人。方當所作罪蓋塵勞。不聽聞法。憎惡菩薩聖眾之業。不奉道教見諸魔事。遠波羅蜜諸度無極。若人布施抑令不為。壞人德本使不成就。吾今皆從十方諸佛世尊光燿。悔過自首不敢覆蔽。令除其殃改往修來。從今已後不敢復犯。勿復令我有眾罪蓋墮於地獄餓鬼畜生鬼神貧窮。若在人中莫令乏匱。設在天上勿為貧天。博達眾經莫貧於道。財業豐饒莫使厄匱。用七法財以給少智。眼耳鼻口身意陰蓋。斯侵親屬心壞因緣。若生邊地。家室闘諍而相別離。臭惡瑕穢而不可忍。莫與如此眷屬共會。常使應行正士俱會而與相見。今從十方諸佛悔過。改往修來不敢藏匿
  文殊師利言。當復自責。我前世時行不清淨。毀身口意。婬怒愚癡興心為害。放訑諛諂多求無厭積累惡業。誹謗輕調毀佛法眾。不孝父母蔑於尊長。眾祐凡人曀其功勳。不能自覺輕智慢聖。自歎其身求他長短。既身自犯又勸他人。其順行者教令越法。不知佛時。不知法時。不知僧時。不知善惡時。深沒貪婬瞋恚所沮。愚癡所蔽不能精進。嫉妬不實兇暴難化。多所志慕計任吾我。處人壽命興五趣念。乞求合集懷諛諂想。積累無限非法之行。自計有身念是我所。無常為常想。苦為樂想。無身為身想。不淨為淨想。墮四顛倒種於惡業。醉於形色迷於財業惑於傲貴荒於國位亂於眷屬。所作過罪。見覩諸佛聞所說法不肯諮受。不供聖眾離於德本。捨度無極而忘道心。違失三寶。若復棄捐無盡正業無量功德及不可盡聖慧辯才。所欲自恣。從惡知識遠於善友。從十方佛自首悔過。改往修來不敢藏匿。文殊師利復曰。當自悔言。我前世時志於下劣。所遊土地而興誓願。毀訾大乘遏斷正教。勸從邪徑誹謗正法。佛所頒宣深妙之典。若干種教抑制法輪使不通流。若身自犯設教他人。勸助非法。破壞塔寺敗亂聖眾。散縣聚落毀大國土。若危城邑謀圖帝主。害於種姓內外親屬。若復傷殘他人身體。令生瘡瘢危其命根。閉於牢獄若教人殺。其心迷荒常懷狐疑。教人猶豫說他罪殃。使不順戒處於邪見。從異道教反其正行。自懷怨心亂他人意令必瞋恚。所作過罪。若身自犯及教他人。皆從十方自首悔過。佛世光明唯蒙見濟。改往修來不敢藏匿。文殊師利曰。當復悔過言。我身前計有吾我言是我所。所見顛倒住於貪婬。心者無本而想有心。不能明了心如幻化也。其本自然不能分別諸佛之法。發於無上正真道意。而欲覩見道之處所。一切諸法悉無所有。而反言有。其身口心所作善惡。皆從十方諸世光曜自首悔過。改往修來不敢藏匿。吾往本時所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不解三昧住顛倒見。若布施者妄想求報。心念所取護於禁戒。想我他人修於忍辱。心倚著身奉持精進。住于眾想興發禪定。念應不應而想有人。樂于放逸貪求智慧。志慕歸道謂有處所。皆從十方世光悔過。改往修來不敢藏匿
  吾往古時不能曉了正真之義。供養於佛而反倚求色相莊嚴八十種好。雖奉事佛不能入於法界無所壞法。亦不曉了無所住法。而住諸法想法若干。設聞經法若講說者。思惟所趣。而不分別無為之法。計於聖眾而有數想。供養眾聖亦起悕望。皆從十方世光悔過。改往修來不敢隱匿
  吾往古時希望諸法。求空處所遊於閑居。限節知足少欲為德。不能識知一切法空。心無所著。爾乃可謂靜處燕坐住於法界。不能解達法界無受。及眾生界亦無所受。及依吾我。立僻沈沒不能行道。而計有人不修四恩。當救眾生亦不能濟。亦不曉了佛道自然相。亦自然於三十七道品之法。見有吾起而倚求望。不知寂然沙門之義出家所修。奉受具戒依比丘行。如是及餘所造德本。因其德本獲致安隱。有為之福與無為安。超絕逈遠不與道合。皆從十方世光悔過。改往修來不敢藏匿。如過去佛諸天中天。本為菩薩奉行道時。皆悔諸罪罣礙陰蓋。吾亦若茲。當來現在諸佛世尊本所修改。我今悔過亦當如是。向尊自首歸命於佛。為上為長。最勝殊特無上之德為無等倫。諸佛聖慧巍巍無量。悉知一切世界所有眾塵諸數而得自在。普能曉了眾生心念。吾等之身從無央數阿僧祇劫所行迷惑而自放逸。悔一切罪陰蓋之患。如為己身所悔殃釁。及為地獄餓鬼畜生在於五趣一切眾生罪所蔽者。今吾皆以五體代受而為悔過。曉了微妙除諸限礙。已能遊入觀一切法。譬如虛空。所可悔者無罪無報亦無塵染。已入諸法無罪蓋者乃為名曰悔一切過。是族姓子。菩薩大士往古結縛。一切所行眾念妄想。財業因緣所受依倚。而住處所皆當悔過。若使於中如此色像。所受思想行不平等。當令明了一切無本。假使一切無所行者。乃能得入於斯本際。無想之際。無形想際。無有二際。無陰蓋際。無所得際。無身之際。離欲之際。無所習際。無所行際。無罣礙際。無所歸際。無所由際。是則名曰菩薩大士自首悔過。無有罪害得至佛慧。滅除一切休息殃釁罣礙之蓋
  文殊師利曰。悔此一切眾罪過已。尋發無上正真道意。請為一切眾生之類。除諸殃釁使無罪蓋。令在世間成佛正真。莫為聲聞緣覺之乘開化眾生。諸求度者吾當度之。諸未脫者吾當脫之。諸求滅度者當滅度之。為一切人救濟之宅。擁護自歸導示道徑。將順燈明光明之曜。為眾將師賈人大導。以是如來十種之力。尋發意頃令得莊嚴四無所畏三十有二大人之相八十種好。如來音響八部之聲。明識如來善權方便。入眾生心佛之弘廣無上大慧。在於法界禁戒清淨無有缺漏。而雨諸法金剛章句。不捨一切群生之類則不退轉。究竟得至於一切智。諸通之慧興正真心。於諸佛法而無所著。以諸德本勸助諸佛。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本行學道。從初發意至於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於此中間所顯德本如佛所教。一切諸法。則無根原亦無所住。所施捨者而無所施。本性清淨禁戒鮮潔乃無所犯。眾生盡索而無所起。乃曰為忍。靜默無作乃為精進。其心自然而無所生。乃為一心。度無所度不越駛水棄諸邪見。乃為智慧。入於深遠十二緣起而無所入。乃可堪任名為玄妙。明達行空乃為慈心。作無所作乃曰為哀。不行諸法乃曰為喜。若越四瀆而無有二乃曰為護。無受不受亦無所攝乃為四恩。無有根本亦無所住乃為德本名曰五根。意無所念亦無所遊乃為五力。覺了真諦一切本末為七覺意。不合於二無合無散乃曰道矣。獲致之然澹泊之行乃曰為寂。以慧解度不違柔順乃曰為觀。以慧為黨乃曰神通。吾皆以此勸助歸趣。不退轉輪等御至佛。所以如來具足莊嚴成就其身。則以此義演文字說。隨諸眾生言語音響為分別解。所可頒宣靡不周遍。無能抑制。所以如來於十種力常得自在。以慧莊嚴而得成就。示現一切諸佛變化。無上無極最尊無比。為無等倫。我皆勸助如是法行
  其有過去當來現在諸佛世尊本清淨身。而解自然悉不可得。所言清淨其心清淨亦不可得。無所發遣供養諸佛。於一切法無所將護乃為護法。無德無眾為供養僧。皆已備悉威儀禮節。亦以成就一切諸行。其行如是。并及餘事。而曉去來現在諸佛道慧平等。等行佛法不誤墮於一切眾魔。不與諸法而俱同塵。不著聲聞辟支佛地。斷絕諸非奉度無極。逮得總持修菩薩行速近於道。悉能報答眾生所言。恣隨眾人之所欲啟各令得所。常住平等所行由己。莊嚴一切諸佛國土。辯才光曜歸于清淨。斷諸惡趣三昧自在。恣隨一切眾生所為。得諸總持靡不照明。辯才聖達皆當從己。則以所發一切智心。悉用勸助諸佛道慧
  其諸過去當來現在。逮得佛道無有眾漏。戒定慧解度知見事。周遊諸力無能退轉。緣無所畏諸佛之法無所罣礙。其無極慈行無等倫。其大哀者不戴仰人。等如虛空無能察頂。無二功德報應之相。清淨蠲除迷惑之心。而自莊嚴其身口意。諸天釋梵普來勸助。敷演道教而轉法輪。棄去無智不達神識。化諸眾生建立佛慧。吾悉勸助使至於佛無上大道。其有去來今現在佛臨滅度時。善權方便威神建立。流布舍利令人供養。攝取一切眾生志性。從始至終乃能至于正法滅盡。我皆勸助所可勸助。志於佛慧無上大道。去來現在諸佛世尊現於滅度。合會聲聞過諸罣礙。導御篤信解法界味。導御法念度於八邪。所謂八等。住於無為種性之地。其種性眾而反其流至須陀洹。二反周旋為斯陀含。沒此生彼不復迴還為阿那含。無為無起無所復進為阿羅漢。分別曉了深妙緣起十二之因為辟支佛。目悉通見慧靡不達者為諸菩薩。初發意者心等如地。普入眾行所行真諦。窮盡生死諸法之原。具足佛法為不退轉。於一切生而無所生。乃能逮入一生補處。講說宣暢無所有慧而奮大光。諸所德本悉無根本亦無所住。吾悉勸助如是像法。志於佛慧無上大道。其有去來及今現在三世之中眾生之類淨諸佛眼。所可布施不計吾我無所貪愛。所作功德禁戒無盡不可限量。所修道義其行無行。所有功德悉以勸助諸佛之慧無上大道。而不差別等無所損。清淨離穢猶如虛空。入於殊妙智慧眾聖。則為最上導御眾義。精進行法自然如空。真實無比亦如無為便無有侶。以是勸助。取要言之。如去來今諸佛世尊本。為菩薩行求道時。所行無量智度無極。善權方便無所罣礙。真實之行善修清淨。行清淨已證取佛慧。所可勸助眾德之本方當勸助。吾當學此所尊修法而效勸助。志於佛慧無上大道。使諸眾生如十方界滿中諸塵。身所行事一切見佛。悉令發心不可計會。解於大道自在所行。吾悉勸助斯眾德本。了此德本不可捉持。一切諸法猶如虛空。若能勸助此德本已則無有本。已離諸本不可護持。無所志念寂然無生。達無生已便入諸法。已入諸法便勸德本。如為己身所可勸助。亦復勸助一切菩薩。開化眾生俱復如是等無差特。是族姓子。菩薩大士勸助佛慧。順而無失乃至大道
  復次族姓子。菩薩大士所住如此深妙大義。然復口宣斯之言教。其有十方不可稱計諸佛世尊在其世界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曉了經典。過於四魔。逮成無獲澹泊之法。皆離文字應聖二事。如所逮法而復觀察。善權方便示現受法。開化所應可度眾生不失大哀。稽首請問。樂於靜寂觀彼佛樹。為諸天龍神揵沓惒所見諮嗟。解了音響言語文辭為一切說。若立此行則能降伏魔及官屬。化諸怨敵令無刺棘。所曰刺棘三毒之謂。具足所願輒如所念。滅除曚冥則成世間無極弘曜。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五體投地稽首諸佛尊敬歸命。為勝為殊為最第一。為無等倫無有過上。不有譬喻無可為侶。佛之智慧如是難及。觀無二際。我如此禮乃為禮佛。無所從生亦無所至。為忍辱禮首悔殃釁。以稽首佛悔過自歸。殃罪消索雲除日出。假使無量十方一切所有世界滿中眾塵。如此之數眾生之類口所宣說發心之頃思念諸想不可計會。勸助諸佛令轉法輪。此諸世尊轉無上輪。至無二輪無有形相無成就輪不可得輪。裂壞一切魔羅網輪。久遠已來覺無從生。逮致大道而[穴/悟]起輪。開化眾生嚴淨十方諸佛土輪。於一切智多所摧伏。力無能勝入此道輪。曉了於空無相願輪。無所行輪。亦無所生無有起輪。悉無所有如真諦輪。所可成就無所成輪。有可降伏無所度輪。深奧微妙解於十二緣起之輪。破壞眾魔却外敵輪。消除迷惑危害怨賊。撾不可逮無極法鼓。亦復吹於無言法[彖/虫]。則亦竪立法慧之幢。而智聖慧解脫大明。而炳然熾無極錠燎。尋則雨於無量甘露。法渧之水可悅眾生。及賢聖智無上大道。以正七覺而飽滿之。滅盡一切眾生之類生老病死愁憂啼哭惱不可意結網之礙。窈冥唵蔽樹之根栽。故曰然於智慧之明無極大燈。則隨眾生本所為業。罪福果報各為現說。是諸世尊在於無數不可計會十方世界。而作佛事善示法律。不斷言教諦分別慧。亦復授於諸菩薩莂。堅住聖眾開化眾生。求於玄妙寂然無為。啟受經典而無厭足。諸佛大聖欲滅度者。我悉勸助令不滅度。專志一心所行安隱。順住法界而常永存。無央數姟不可稱計阿僧祇劫教化眾生。住六波羅蜜所度無餘。一人不度終不捨去。普令入於諸總持門。皆見一切諸佛三昧因行之始。若種正義立於大定勸志大乘。遣至一切諸佛世界而為顯示。諸佛世尊從無所生輒逮成道。現有所生實無所生。其無所滅亦復如是。乃有所滅自然寂靜悉無所著。是為族姓子菩薩大士勸助佛慧而無罪釁
  文殊師利言。已能如是悔所犯過。當發無上正真道意。常以慈心向於眾生不懷怨結。已無怨望請召三界。勸助一切眾德之本。稽首諸佛歸命悔過。勸助轉法輪。示現無量所建立德。則當興發薩芸若智。諸通敏慧。十方世界無所係屬。琦珍異寶花鬘雜香擣香澤香燈火衣服幢蓋繒綵。伎樂不鼓自鳴。宮殿浴池河海泉原日月光明。無君主者亦無敢名。吾目自見而心取此。持以貢上諸世光耀佛天中天。以此眾養奇寶異珍奉事諸佛。三界所有天上世間七寶樹木。自然瑰琦華香天樂床臥。復上諸佛。供養已訖。曉了諸佛解一同等。諸佛無二無有形容。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現相好。善權方便示無量色。有所演說音聲遠聞。化無數身不可計像。於諸世界而無所處。不住法界以懷誠信。因緣解脫所可供養。奉侍之德以貢諸佛。是諸世尊於諸法界而不動搖。不得諸度無極處所。入無罣礙所至無際。察於眾生五陰之體。猶如曠野而無有主悉無所有。不曉了此唐為憂患。化眾生類志薩芸若。諸通之慧普入眾行取如來身。所入行者悉捨有無。顯現眾生人之境界使無憍慢。轉佛法輪無有放逸。皆棄調戲抑制眾魔。人民志性不可限量斷除諸根為現無量。一切眾生處諸羅網。而以道力廣示其義。平等之事無陰蓋本。亦不動搖。悉皆興發宣示普門。具足逮成薩芸若慧。淨修諸佛功勳之德莊嚴其身。供養舍利以此燈香眾華雜馨諸所供具眾養之德以貢諸佛世之光曜。如諸菩薩過去佛時若干供養心無所著以貢諸佛。吾亦如之建立勸助。唯諸大聖垂以大慈見愍納受。文殊師利曰。復次族姓子。菩薩大士所住若茲。當說此言。吾所悔過則虛不實。所可勸助亦無所生。所可請問亦無所有。計此所悔虛無實也。設我所勸無所生者。所可請問無所有已。道亦如是虛無所有。其無所生無所有者。等定亦如則無所生。無有度者無著無念。已無所著則能信脫。無著勸助。所首悔過。功德之品。計於道心。一切眾生於無罪福。而得自在本所勸助。皆以德本供養一切諸如來眾。稽首歸命貢上燈香花蓋瓔珞若干種物。所供養者取此功德。皆為一味清淨之行。所清淨者本性清淨。鮮潔顯曜等一切智。以為大施無極之業。仁和無穢等行於道。所願合集當令歸趣如來之道。則用勸助無上正真為最正覺。一切諸法無所勸助。假使以眼不勸助色。了色自然不以眼著。因緣報應計如其識。所從起者不出於眼。亦無有色。適起壞滅。消散盡索亦無住處。耳聲鼻香舌味身更心法。所勸亦然意無有法。諸所功德亦復如是。勸助於道道無德本。有從德本而興因緣。因其所行而起心矣。所發道心亦無所住。適起尋壞消散滅盡。彼以其心而造德本。所可用心勸助行者。發心展轉而不相見。猶如燈火。若晝日光。無所從來無所從去。適起生焰因緣合成忽不知處。菩薩道心亦復如是。智慧之明興顯德本亦無所住。其如是像以法生者。是為名曰菩薩勸助。入於寂然受決得忍。逮致聖光智慧之曜。假使菩薩遊於是法。心不樂行眾穢之元。諸佛世尊以為證明。乃當勸助志於德本。猶如諸佛智度無極。善權方便所因聖慧。令眾菩薩行於正德。所說勸助吾亦如之而不動搖。精進若此。其道普至靡所不周。承志性力所入無量。亦皆棄除所應不應眾想之念。設已得入眾性行者。思念一切如來至真。悉在目前。思惟虛空。一切所有等如虛無。已能可意。入於無量。思法界行一切具足。神通之慧昇自在堂。乃得申敘而顯其心。普悉棄捐世之垢穢。裂壞羅網入於自誡。皆見十方佛天中天諸菩薩眾。無有遺脫而不覩者。念於去來現在諸佛悉為一等。則以德本勸助聖慧。吾今勸助如無二界一切普至。今此德本亦復如是悉令周遍。於諸群生而得申敘。皆使得入一切諸乘諸菩薩門所生之地。悉逮具足靡不覩念。令其眼根皆見眾生。究竟備悉無量佛事。盡入耳根所可聽聞。一切天人蜎飛蠕動音響言聲。分別文字所暢決慧。處處別異教誨具足。眾生所作諸業罪福所歸。從其所行而見果實。觀察三世去來今事。曉了眾生善分別行解知所言。而皆識練一切德本。無本無住亦無所行。乃為具足諸度無極。普見眾生而等導御。常以依倚無我本際。一切世人悉欲樂往與共相見。在於世間無所罣礙。亦無坑塹。得第一度。思惟逮入斷一切法。皆得通入。於諸法界亦無所壞。其所遊居微妙真際。其有眾生在諸苦惱。令入佛土觀諸剎土。悉是人界。逮得明眼普見十方。悉承一切諸佛聖德。索察群黎心性所趣。開導制御罪蓋所為。如所教持。悉為示現成就自在。所奉道業順無從生。不乏四等四恩六度以濟窮厄。令至弘廣殊特之慧。眾生志性各異不同。而使具足所欲志願。令無顛倒。得可其心使懷悅豫。勢力奇特而無有侶。心已得閑逮成正覺。目見眾生性行所趣。各教化之示現究竟。使菩薩行永存不斷。令諸眾生一切備悉六度無極。住於正道使無有餘。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世尊。皆誨眾生與得是處。無上大道供養奉事。志性和雅具足往詣。使得通入無所行法經道之輪。一切剎土眾生徑路。有身形者皆開化之。清徹悅豫令不墮落。目見諸佛奉養歸命。以是德本覩一切色。如見佛形。而皆等觀十方剎土。則能嚴淨諸佛國土。等察一切諸天人民蚑行喘息人物之類。諛諂虛偽猶如幻化。普悉了斯解無所有。等視三世。一發心頃靡所不入。一切諸法雖各別異。等無若干入於道力。令一切法至一平等。治無相好等解善權。察眾生心從其志性。委靡而隨。應病與藥。等授無上正真道慧。超度世俗諸所為作。清淨鮮潔歸于平等。洗除眾生塵勞結恨穢濁志操。使徹清明歸此平等。便得歸於一切諸佛。悉一法身逮成莊嚴。志習於此柔順之法。遵修其行精進勢力慇懃不懈。欲有所度。以此德本。使十方人一發意頃普達眾生。解告人民諸菩薩行。皆令合集言語辭意。以一發言出無數教。示現眾生善權方便。一心念頃各令見聞平等道門。變化感動靡不蒙濟。轉於法輪舌能覆面上至梵天。音聞遐方。如來身者。顯現道門歡悅眾生。以一普安演於無量若干光明。佛道巍巍無有斷絕一時顯揚。口宣十方五趣之處。示佛變化。悉令遊居。具足德行。為諸眾生而訓誨現於斯德本。修於無量總持之門。入於光明巍巍之慧。令一切具靡不成就。人民所行眾德本者志性各異。使入總持光明之慧。其有諸天一切人民愁憂苦惱。為除眾患。悉入總持光明之曜。一切諸論文字本際。入於總持光明之曜。一切諸行諸想所應。悉入總持光明之曜。使致普門諸根轉輪。使入總持光明之門。一切莊嚴清淨眾飾。使入總持光明之門。一切徑路眾好威神以悅眾人。悉入總持光明之門。無所罣礙總持諸法歸趣若干無數威曜。悉使具足皆令一切諸佛之法悉逮得入總持光明。以是德本。由此因緣。悉為諸佛所見攝護。視於諸佛如見父母。則以攝取佛之國土修治嚴淨。為諸善友所見攝取。恭敬奉事諸佛世尊。以若干種愛樂欣悅。心無變異而不可動。攝取眾生成就教誨。愛護一切諸惡趣。則以聖威斷惱根。攝取諸世顯發行執。懷善教一切典所開化者。無導御攝取諸法。欲以執持諷誦之故。用斯德本因此緣報。住於一事普見眾事。住於眾事悉見一事。則以一事入一切事。以一切事入於一事。則以一義告誨。開化一切諸義。以一切義興發一義。以無因緣入於諸緣。化于諸緣令入無緣。以無事法入于眾生性行各異。從其相行而教誨之。以無有想入於諸想。諸未進者悉令入道。入諸有想而誘進之使入無想。以是德本因此事故。由斯瑞應。住於一人含氣之類心性之行。普見一切眾生意歸。住於一切眾生志性。則覩一人心意所趣。究竟具足廣大其意。所誨無限。以一人心勸化宣示一切眾生意志所念。以一切心興發一心。則以諸佛威神感動。教化如應開解一切眾生之行。誘一人心勸入一切眾生意行。以一切心勸入一心。化眾生界勸進暢示佛身光明。心存住於無人之際。於無人際則不動搖。所建立處不捨眾生。逮度無極而不懈惓。以是德本修此事故住一佛土普見一切。諸佛國界。住一切土覩於一土。於一切土入無盡土。於無量土入於一土。無盡本際莊嚴校飾。還淨國土訓誨所入。斷婬怒癡靡所不散。住於一土教化諸土。在於諸土誘進一土。一切眾生所念思想。勸至方面發起人民。令一剎土入一切土。以一國土入於一切。無量佛土等見三界。眾生所興不可動故。以無極哀開化人民。而無處所亦無所住。若懷狐疑悉濟猶豫。度眾生類。以是德本。以過去事入於過去。又以過去入於當來。又以過去入於現在。其當來事入於當來又當來事。入於過去當來事者入於現在。又現在事入於現在。又現在事入於過去。一切過去當來現在入平等相。令其現在入於現在。其現在者入於過去。其去來今普入平等。以是德本因緣之報。逮得諸佛現在目前三昧要慧。致成佛德聖眾如來三昧正定。逮致光明華如來所化莊嚴三昧。皆莊嚴淨所現三昧。示一切色所現身三昧。皆入諸音言辭三昧。又首楞嚴現若干種般泥洹事獲致不斷佛教三昧。而當成就專一嚴淨三昧。究竟善住三昧。定意金剛道場三昧。如金剛三昧。慧眼三昧。以是之比。見於一切眾生之心。所行若干志操不同。過去當來今現在事無所不達。乃為如來三昧道場。各各別異令致于彼神通之慧所願具足。以是德本吾及眾生。悉使成就進退自由。究竟清淨被蒙開化。以是德本一切眾生目之根原使如佛眼。一切世間眾生所在諸可聞者。逮興佛耳其聽無極。使眾生鼻得如佛鼻。通徹無際悉無所著。令諸眾生舌根德殊。逮得世尊廣長之舌。其所教誨如佛之言。處在一切世間之法。所作身事所可興發皆成佛身。處在一切法界之中。亦無所處化於眾生。一切所行作佛慧業。從其人民志性所願。應病與藥而開化之。一切諸香則能變為佛之德馨熏為道事。一切諸味則能化成成習義味。一切細滑柔和內性入人義業。一切諸法皆以訓導使成導法。開化眾生。是為一切諸所入者。吾當令成諸佛所入通達大慧。人民陰蓋諸所情衰。吾當興法消化諸衰為作佛事。當使諸界悉為佛界。所有諸根令無有根。使乏根者為立道根。以是德本因此緣故。得至建立無所住慧。聖道所處所可建立。普令人民皆悉曉之。化一切色悉成佛形。由是之故。各各使人曉了其慧。變諸音響悉成佛聲。皆為人民宣布道教。如是之比。使諸眾生消除盡索塵勞欲門。乃為菩薩入諸菩薩療治其行道法之門。是為清淨一切人民志性事矣。可悅眾生智慧之宅。入無勝地勢力之土。菩薩道行下於應時而不違失。身行口言意所修業無所罣礙。不有危害無所藏匿。頒宣諸佛之言教也。行不虛妄逮得神通所知具足。以是德本。當令我身及諸眾生悉得成就至於清淨。為人講說。是為菩薩大士所行。勸助佛慧真諦無失。文殊師利說是五體悔過品時。五百菩薩皆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皆以除棄狐疑猶豫虛偽閉結倒見之惑。如來齊光照曜菩薩。逮得一切諸佛無所破壞三昧之定
  於是世尊則以道耳。遙聞文殊師利之所講說。尋以讚曰。善哉善哉。仁快說此除諸菩薩罣礙罪蓋勸助入道。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如燈及燭入於冥室眾闇消索。猶如日出照于天下靡不蒙明。如盲得目聾者得聽瘂者能言跛者能行塞者得通。五陰自消六衰則滅。昇於法堂入于道室。超慧臺閣處大聖殿。何謂法堂。佛言。神通已暢無所罣礙逮三達智。何謂道室。佛言。得三昧定見十方佛。如人照鏡無有遠近周遍悉見。何謂慧臺。佛言。智度無極解一切空心無所著。大慈大哀。何謂大殿。佛言。善權方便進退知時。不在有為不處無為。與法身合無合無散。現形三界化為佛身。相好威容頒宣道教。或為菩薩聲聞緣覺高士大聖凡夫愚行。因時開化度脫十方。莫不得濟至于大道。佛說如是。如來齊光照曜菩薩。賢者阿難。諸天龍神阿須倫。世間人民莫不歡喜。作禮而退佛說文殊悔過經

忏悔发愿

tyro  2005.7.16 22:01:50    来自:shanghai  

(3299-3)  显示次数:879(662+217)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空性> 宗萨钦哲仁波切
  空性

  宗萨钦哲仁波切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
样,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候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
西,譬如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者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
性,另外有些人则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
种隐藏次元,只有具足智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概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
具有的,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
我们心中为每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
性”超越了这些图像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
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会设法
先把心里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
张图像而已。因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
误。札巴姜臣曾说:“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经说过:“我没有
创造任何理论上的见地,因此没有任何过失。”这句话指的是绝对的层面。在相
对的层面上,龙树当然接受平常的现象或传统性的真理中所指“事物的显现”和
“事物的本性”。

  当我们研读和思惟佛法的时候,必然会讨论和分析绝对真理,这时候就可能
有困惑发生。每当我们说到或想到“绝对真理”的时候,必须警觉到,我们是在
相对的层次上,以概念来说或思考非概念的绝对真理。

  有两种绝对真理;一种是真正的绝对真理;另一种是为了沟通所建立的绝对
真理模型,这种模型是相对的。我们能讲、能思考的,只有后面这种模型绝对真
理,因为真正的绝对真理超越一切概念,而我们却局限于概念之中。

  如果你必须找一个从未见过的人,认识那个人的朋友可以为你描述他,或给
你一张照片。当然,你绝不会把相片当成真人,你会利用这张相片,在你碰到那
个人的时候,就可以认出他了。同样地,佛教老师们试着给你绝对真理的概念化
模型,帮助你在见到它的时候认出它来。在试图沟通的时候,老师们有时候会
说:“有智慧才能了解空性。”似乎空性是客体,而智慧是主体。试图解释,有
时候只是徒增困惑,因为没有一个坚固实存的客体可以标明为“空性”,也没有
一个坚固实存的主体可以标明为“智慧”。只要有主体、客体,就有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是自我的观点,不是空性见地。

  不幸的是,在相对的层次上所建立的绝对真理模型,反映了“自我”的观
点,否则我们无法了解它。然而,我们还是能够利用这样的模型让我们远离“自
我”的观点,走向究竟;不过千万不要把模型与真实混淆,这很重要。

  “空性”不是某种坚实存在的物体,也不是空无所有或虚空,例如把一切现
象消失掉所遗留的空间当成是空性。消失表示先有个东西在,然后才能“消
失”;这就像认为“自我”是不存在的问题一样:“自我”先存在,后来才不存
在——但从来就没有的东西根本谈不上什么存在或不存在。

  我们标示每一种客体。“空性”的意思是,事物并不是依照你所标示的样子
存在。佛法告诉我们:凡夫所见的一切,都是透过情绪、习性和二元对立等自我
的滤光镜,就像前面琥珀色太阳眼镜的例子一样,使我们看不清楚事物完整的显
现,也看不清楚事物真实的本性。首先,你看不见事物的真实本性;接着,虽然
你看到了显现,却不明白这种显现可能只对你而言是这样,并不通用于其他众
生。我们自然倾向认为自己的见解最正确,别人见到的显现是错的,然后经常变
得很生气,并且浪费时间去做一些无益的争论,试图说服别人——接受所谓“正
确的看法”,而这种正确的看法其实是我们的看法。

  如果你能明白,你所看到的显现是由于你所戴的有色眼镜,别人所看到的显
现是由于别人所戴的有色眼镜,大家都没有看到事物的真正面目,那么你的生活
就会更和谐了。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众生都不明白每个人都戴着有色眼镜,因此
他们对自己所看到的都很认真,其结果是,大家卷进了包括战争的各种冲突之
中。

  “无二”或“无分别”是说明空性的另一种方法。有些对佛陀的祈祷文说:
“顶礼大力佛陀,能把整个宇宙放在一个原子上。”密勒日巴尊者与弟子惹琼巴
也有类似的故事:惹琼巴想要到印度去研习无二空性,密勒日巴告诉他没有必
要,可是惹琼巴坚持去了印度。当惹琼巴回到西藏的时候,密勒日巴去见他,惹
琼巴对于自己新学到的知识感到十分骄傲。在师徒二人走回密勒日巴洞穴的途
中,突然落下一阵大冰雹,密勒日巴看到路边有个牦牛角,就进入牛角里,但牛
角没有变大,密勒日巴也没有变小。密勒日巴在牛角里对着惹琼巴唱了一首歌,
说牛角里的空间对任何了解无二的人还大得很!

  这样的故事和祈祷文对于怀疑论者而言,简直就是宗教上可笑的符咒;而缺
乏智慧的虔诚信徒,把它解释为“神一般的英雄,利用凡人所没有的超能力,表
演了一些奇迹”。仔细研究分析这些祈祷文和歌集,就能知道,这并不是什么超
能力,而是对于实相的某种了解或知识——他们了悟事物大小内外的不二性,也
就是“空性”。

  强烈的习性限制了像我们这种以我执为导向的人。我们和我们所处的世界,
都被一些固定的特征,例如颜色、大小、方向等限制住了。对我们而言,“小”
的特质代表有个小的现象真实存在,而“大”就表示有个大的现象真实存在。在
我们二元对立的世界中,只要某件事物被定上了固定的性质,它就永远被困在那
些性质的框框中。

  我们僵化地生活在认为现象实存的自设牢狱中,这些成见是我们根本的问题
所在。如果我们认为某人很坏,这种见解就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即使他真的做了
些好事,我们也会说他在做坏事;相反地,如果我们爱上了某人,那么他所做的
一切都是美妙的,连他的粪便也可以忍受,他就算杀了人也是被杀的人不对。

  依照佛法,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看到任何事物的真相,只看到了自己的成见—
—我们误把所收集的一大堆照片当成了实物。在我们把事物分类、标示之前,可
能在一刹那间真正觉察到它;但在这之后,我们就落入自己对它的成见中,不再
觉知事物的真正面目。这样的造作不仅出现在例如美丑等粗劣的层次上,而且也
在例如主体、客体或天堂、人间等极微细的概念层次上运作着。

  没有图像、标签等成见而能够见到真相的人,就不会被“小永远是小”和
“大永远是大”的概念束缚。超越自我观点的人,不仅不会僵化地认为他就是他
的自我(与充满实存的东西的世界分离的一个实存主体),而且因为没有二元对
立,所以他也了解到主体、客体都没有真实存在的本性,因此,他不受颜色、大
小、形状、年纪、性别、地点等任何固定性质的拘束。

  有时,在梦中,我们能瞥见没有成见的自由。梦中可能有一千头大象舒适地
在我们的卧房中起舞,而房间和大象却都没有改变它们平常的大小;或者解放对
于时间、空间的成见,瞬间在一个地方,下个刹那就到了一千里外。

  平常我们认为杯子比桌子小,所以我们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绝不会把桌子放
在杯子上;我们心中认为小的东西很容易放在大东西上,而大东西却绝不能放在
小东西上——我们被教导成这样,这也是我们所认为、所感受的情况,这种概念
卡住了我们。距离、重量、向度等事物对我们而言都像这个样子。

  不在二元对立陷阱中的人,就不会黏着某个特定的大小。杯子并不是究竟地
小,只是和桌子相比显得小而已;和调羹相比,杯子又显得大了,原来“杯子是
小”的概念被消灭掉了,现在杯子大了;而调羹和一滴茶水相比又显得大了,于
是原来所认为的小就消失了;和原子相比,一滴茶水又显得大了,而“一滴茶水
是小”的概念又消失了;就连原子和原子内的粒子相比也显得大——这样的步骤
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像这样的比较可以让你知道,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的小或绝
对的大,因为小和大是相对的、是互相依存的(这又好比最先和最后的数字一
样,每个数字之前和之后都还有另一个数字,因此永远找不到第一个和最后一个
数字)。了解“无二”的人知道这一点,因此不执着于无条件的最小或最大的概
念,这样的人能够把整个宇宙放在一颗原子上,就像我们把茶杯放在桌上一样容
易。

  有人会想,看佛陀表演这种魔术一定很妙——的确也是这样。你可能会想,
佛要花多少时间、用什么工具才能举起这样庞大的宇宙呢?但是就算亲眼看到佛
举起巨大的宇宙而把它放在一颗微小的原子上,这也完全是想像所虚构。我们是
充满了奇思幻想的人,会看到东西、会作梦、会见到种种境界等,但是这一切都
与证悟无二真理了无关系。

  如果你真的要看佛陀成功地把宇宙放在原子上面,那么,首先你必须了悟不
二,才有资格当观众;这并不表示佛陀是个在做某件事的另外一个人,而是代表
了超越一切标示的悟境——不去强加限制地把某些感受标示为“主体”、把另外
一些感受标示为“客体”,也不区分现象,标示为“大”、“小”等等,这样一
来,宇宙很容易地就可以放在原子上面,就连“可能”和“不可能”也都只是标
签而已。

  惹琼巴的例子也是一样的。惹琼巴了解无二,所以他才能清楚地看到密勒日
巴表演的事情。二元的难题,例如“牛角那么小,密勒日巴怎么进得去”等,都
不会产生。如果像我们这样的人站在旁边,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因为我们完全陷
在二元对立之中,只能够看到自已对于实相的成见。

  就连日常生活中,成人也无法看见小孩们奇想的天地;因为成人缺乏赤子之
心,无法超越他们所谓的可能和不可能的坚固信仰。

  佛陀和密勒日巴都是无二之心或究竟真理的展现;至于你如何看他们,决定
于你自已的悟境层次。虽然在相对的层次上,佛陀把钵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把桌
子放在钵上面;但究竟上,佛陀并没有像小、大、自、他种种的偏见。同样地,
对密勒日巴而言,究竟的层次离于大小、内外的概念。事实上,任何知道无二和
实证无二的人,都能够看到非常美妙的实相表演。如果你真的能够看到这场表
演,就具足了西藏人所称的“塔瓦托巴”——证悟了见地。

  谈到“无二”时,我们总是这样说:“佛陀做了这样的事。”有时候,我们
误解了真正要传达的讯息,而以为我们可以在相对的层次上看到这样的事情——
就好像魔术表演一样。

  二元对立表示我们只见到事物的一面,也就是我们这一面。我们习惯性地改
编实相,以便能看到自我的版本。由于自他分别以及拚命地执着“自我”,所以
我们除了自己的见解外,什么也看不见。二元对立使我们和其他的人、事、物分
开,严重限制了生活中的可能性,因为没有其他的想法或建议可以不经改编地进
入我们心中。

  这种和万物分离的感觉,常被解释成孤独和无聊,结果我们不断去找寻和执
着一些能娱乐自己、捕捉我们注意力的东西,来忘记孤立的感觉。

  为了补偿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制造了成见所形成的替代性虚假的实
相和激烈情绪,借以安慰自己,让自己全神贯注——把生活变成夸张的连续剧,
而自己则是主角,很愚痴地幻想着痛苦的来源会带来快乐。

  就好比去看一场强烈而又有力的电影,因为太专注于情节,忘了那是一场电
影,把它当成自己的生活一般;有时候你陷得太深,甚至于看完电影的几个小时
之后,还为电影的结局哭泣和忧虑。由于二元对立的成见,把自己和他人画出界
线,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就是这样;忽略了,这是我们的作为,不一定是事物
本来的面目。

  另外一个了解“空性”的方法,就是要明白具足空性见地的意思是:避免
“二元对立”的一切极端——避免“二元对立”的极端本身就是“空性”。一个
自我本位的人永远都会掉到某个极端中,因为他一看到任何事物,就会自动形成
例如美丑、好坏等的判断;他相信这些性质天生就存在那件事物之中,并自认了
知那件事物的一些真相。如果不用例如好坏等概念支解事物,只看事物本来的面
目,就非常近似于空性的体验。

  你可能会认为,只要抑制对事物的判断,对它们漠不关心,就成就了某种空
性——这种冷漠只不过是一种愚痴,同样没有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有时,某些
事物既不吸引也不让人排拒,我们完全忽略了它们——这种空白茫然是因为忽
视,所以也是愚痴。

  真正的空性觉知一切事物,因为它不受贪、瞋、痴等自我的观点所遮蔽。见
到空性并不意味着达成“见到某种东西”的佛教目标。见到空性表示“见到一切
事物”,因为空性不排斥任何事物,函括了一切事物。见到某件特别的事物,必
然表示你没有见到某些其他的事物,所以你没看到的就被排除在外而没有感受
到。空性去除了那些“没看到”,因此每件事物都在其中;空性去除了一切事物
的“不存在”,包括不存在的不存在。讽刺的是,见到一件东西是“二元对
立”,而见到一切事物却非“二元对立”。

  趋近空性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空性当成满。虽然现象并非天生以某种事物
的状况而存在,但也并非天生不以某种事物的状况而存在。现象并没有任何真实
存在的本性,这就是它“满”的性质。正因为这样,对同一个现象,甲、乙二人
才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事物的真相与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并不相同。例如,假
设有真正存在的美丽东西,那么每个人都会把它看成美丽的东西,而它也绝不可
能成为不美的东西。

  因为并没有真正存在的美丽或丑陋限制着事物,不具美丽和丑陋本质的空
性,才可以同时具有成为美丽和丑陋的可能性。空性的意思是:虽然事物并不是
天生具有某些特质,但也不是天生就不具有那些特质,这使得事物具有成为任何
东西的可能性——事物并不是那个样子,但也不是“不是那个样子”。因此,空
性并不是一种断灭论,并没有否定任何东西的存在。空性是离于二元判断,因此
没有任何限制。

  空性也指“因缘相依”的真理。一切事物都互相依靠其他的东西而存在,就
像左和右,如果没有右,那就没有什么叫做左——那就是空性。没有独立存在的
左,也没有独立存在的右。如果右能够独立存在,不依赖其他东西,那么应该有
一个不以左为参考点的右;同理,也应该有不需要客体的主体、有不需要他人的
自己等等。由于存在与不存在是互相依存的,因此没有所谓的“真正存在”,也
没有“真正不存在”。

  龙树在《中观论》(Madhyamika Mula)里说到,我们不应该说一切是空,
也不应该说一切都不是空;此外,事物不是又空又不空,也不是非空非非空——
这样说是为了沟通的缘故,龙树还提到,如果有的现象不是空性,那就表示有的
现象是空性〖编按:既是空性,就没有不是空性了〗——但因为没有事物不是空
性,那么空性又如何存在呢?

  有些人误以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而且执着于那种想法,试着去观修空
无所有——释迦牟尼佛在《大宝积经》里谴责这种见解。执着“有”大如须弥山
还容易解决,但执着“空性”即使小如芥子许,都是很麻烦的事。空性的见地是
最高的见地,但若执着空性真实存在,就无药可救了。

  为什么佛陀赞美空性是至高的见地,却又谴责对于空性的执着呢?因为真正
的空性超越了“存在、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既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这四种
极端,它也超越了可能产生执着的主客二元对立。在相对的层次上,佛陀教导以
空性见地来对治众生相信现象实存的这种虚妄见地,因为现象本身既非真实存
在,也不是它们的“不存在”就是真实存在。你误以为,空性就是你原先认为真
正存在的现象不再存在时所留下的“空无所有”,然后你又执着于它们的“不存
在”是真实的——这样的见解完全扭曲了空性的真谛。这种谬误远比原先执着事
物实存的见地更难根治。

  空性的见地不会把你带到愚人的天堂,也不会以各种想像的未来苦恼和折磨
来吓唬你。空性展现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实相”。

  选自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from:

http://www.whlz.net/theory
http://www.whlz.net/theory/kongxing.txt

忏悔发愿

tyro  2005.7.16 22:12:44    来自:shanghai  

(3299-4)  显示次数:1189(891+298)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空性展现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实相”]
。。。

zt  2005.7.20 20:40:05    

(3299-6)  显示次数:1132(934+198)     查看zt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之文殊菩萨之愿 三藏沙门大广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之文殊菩萨之愿 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曼殊室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入我愿者则是世尊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于意云何我有先誓大愿。依我十种大愿者。先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得令富贵果报圆满。兄友弟恭慈心不杀。听学大乘读诵尊经。转教群品愿至菩提。我亦作师僧子弟和尚阿阇梨同学伴侣。受我法教学我威仪。取我礼节令发胜愿。回向大乘学习菩提渐成佛道。于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长理务世俗。一一清正于国忠孝悉共有缘归向菩提。得值三宝令发菩提之心。云何名为无尽十种甚深大愿

一者大愿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四空五净之主。八定四禅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释诸天之主。四天四轮之主。诸神龙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护佛法之主。伽蓝宫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刚坚牢之主。护国善神之主。大国小国之主。粟散世王之主。统领诸军主。都摄所守主。所有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同生三世愿佛知见。或未闻我名令愿得闻。及闻我名于我法中。令一切有情尽发菩提。回向大乘修无上道。若有众生以法药世医。救疗诸疾。历数算计工巧博弈。世典文笔歌咏赞叹。讲论戏处导以度人。随类同事接引世俗。令发菩提正见正授。共我有缘得入佛道

二者大愿若有众生。毁谤于我。嗔恚于我。刑害杀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者大愿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于我身上于他身上。盛行谄曲邪见颠倒。及生净行不净行诸恶不善。愿共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者大愿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五者大愿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六者大愿若有众生。常生杀命。作屠儿魁脍畋猎渔捕。怨命现前更相杀害。无有断绝世世相报。杀心炽盛不生悔过。卖肉取财自养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报对。如是令发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我与财物。或施我财物我施财物。所得财物及不得者。于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七者大愿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蓝佛塔禅房兰若独静之处。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萨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祐。遍于法界回向一切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师长弟子。修行苦行节身断食。持戒破戒有行无行。和尚阿阇梨教导称说。听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业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八者大愿若有众生广造诸罪。堕于地狱无有出期。经无量劫受诸苦恼。从地狱出生于五趣。先作畜生将命还于前生。负物作驼驴猪狗牛羊象马奴婢仆从。偿他宿债累劫倍命。还他伦盗无有休息。我于五道随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于人。或作贫穷困苦盲聋喑哑最下乞人。于一切众生众中。同类同缘同事同行。同业导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九者大愿若有众生。纵恣身心我慢贡高。故于我法中污埿佛法。师长弟子无惭无愧。用僧佛钱菩萨财物。杀生偷盗邪行。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斗乱纵恣贪嗔。不拣良善劫夺他财。拒讳谩人不识善恶。广造十恶一切诸罪。死堕阿鼻入诸地狱。从地狱出轮还六处。入生死海诸趣恶道。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化变当以救之令得出离。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十者大愿若有众生当于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行四无量心心等虚空。广度有情无有休歇。愿达菩提登正觉路。

大圣曼殊以圣性愿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虚空常在如来清净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众生心识体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灭。得入菩提诸佛圣果。则是名菩萨十种大愿。如是曼殊发广大愿已。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曼陀罗华遍满虚空。其时大会诸众尽见其华。同时赞叹曼殊大士。圣力自在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尔时诸大会众咸皆欢喜信受奉行

忏悔发愿

发布于:2005.7.17 3:52:12    修改于:2005.7.17 3:53:01  
tyro  2005.7.17 3:52:12    来自:shanghai  

(3299-5)  显示次数:1107(728+379)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南无文殊菩萨。(内空)

忏悔发愿

tyro  2005.7.22 8:46:36    来自:shanghai  

(3299-7)  显示次数:879(681+198)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好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