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3288  2005.12.5 18:56:07   法华微信 注册
 什么是佛〖盛放的玫瑰〗(7.6 13:46) (1529)
 (被发送者删除)〖ZGP〗(7.8 13:42) (1908)
 原来师兄是一口喝尽过长江水的:)(内空)〖西风胖马〗(7.8 16:07) (1859)
 (被删除)〖同一梦〗(7.8 17:40) (1867)
 佛没有样子〖蒙山城〗(7.8 19:34) (1914)
 佛陀是人,佛在你心中〖同一梦〗(7.9 16:00) (9.3 0:56) (1899)
 佛陀在世时曾欢迎对于他的质疑〖iamfisher〗(7.9 20:45) (7.10 11:15) (2211)
 信仰不能代替理智的分析〖同一梦〗(7.10 17:59) (9.3 0:56) (2455)
 呵呵,你的理性还需要刨除一些盲目自信〖iamfisher〗(7.10 18:25) (2821)
 完全赞同〖苦海寻觅〗(9.3 10:01) (3085)
 “哲学和真理”未必是正遍知〖同一梦〗(9.3 11:51) (3313)
 我在想------?〖蒙山城〗(9.3 22:12) (3392)
 基本的概念一定要先搞确切〖iamfisher〗(9.4 18:24) (3598)
 哲学家≠正遍知〖同一梦〗(9.11 19:36) (3858)
 你先要证实:佛陀=有所不知的哲学家〖iamfisher〗(9.12 11:02) (3906)
 不管是佛陀还是普通人,〖十方〗(9.13 12:14) (3901)
 達賴稱佛經宇宙論可被推翻(转)〖同一梦〗(11.29 17:59) (4087)
 嘻嘻,看来同一梦兄一直想证伪佛陀是正遍知,〖十方〗(11.30 11:46) (4132)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佛(,)世尊〖iamfisher〗(7.9 19:36) (1611)
 无念心即如来真实法身。〖西风胖马〗(7.11 0:28) (1529)
 1〖AAA_111〗(7.12 16:09) (1894)
 弱弱的问一句,如你所说,那什么不是佛呢?(内空)〖*一叶*〗(7.12 16:38) (1917)
 佛是法,法是本质〖朴道〗(9.3 16:08) (1855)
 您说的"无"是指"没有"吗?(内空)〖十方〗(9.3 23:31) (2163)
 无就是没有,就是不存在〖朴道〗(9.4 6:09) (9.4 6:26) (2511)
 这就不对了,〖十方〗(9.4 8:48) (2910)
 无我不就是无吗〖朴道〗(9.5 19:23) (3233)
 善友又错了,〖十方〗(9.5 22:35) (3592)
 师兄助人,菩萨心性!〖西风胖马〗(9.6 0:25) (4009)
 呵呵胖兄,〖十方〗(9.6 8:58) (4071)
 佛经看的多,说话也古色古香的^_^〖云起〗(9.6 20:38) (9.6 20:51) (4329)
 云起兄有所不知。。。〖西风胖马〗(9.6 22:27) (4563)
 南无阿弥陀佛〖云起〗(9.8 17:21) (4592)
 哪来的阎王?〖朴道〗(9.6 1:20) (9.6 1:37) (3891)
 这是你理解中的佛教和无我,〖嘻嘻哈哈〗(9.6 7:58) (4180)
 佛学与佛教的区别正在此处〖朴道〗(9.6 13:08) (4489)
 你说的佛是佛学的佛还是佛教的佛?〖嘻嘻哈哈〗(9.6 19:23) (4725)
 假如一个人觉悟后,就没有佛法,而产生自己的对万物的正确的认识〖蒙山城〗(9.6 22:29) (4766)
 道理与事实是永远存在差别的。〖蒙山城〗(9.6 22:21) (4504)
 是否有这样的佛法〖蒙山城〗(9.6 22:17) (4267)
 这回走得愈发远了,〖十方〗(9.6 8:46) (4190)
 我一步都未走出〖朴道〗(9.6 12:47) (4416)
 嘿嘿,我可能说得太多了,且做看客吧……(内空)〖十方〗(9.6 14:24) (4480)
 一步未走,心行千里,可以理解为实空(内空)〖蒙山城〗(9.6 22:35) (4441)
 从另一角度讲:我们是否都错了〖蒙山城〗(9.6 22:33) (4525)
 嘻嘻,蒙山兄,您要老这样想……就不太妙,〖十方〗(9.7 11:06) (4524)
 赞叹〖蒙山城〗(9.6 22:09) (3935)
 我也有不同意见〖仁闻〗(9.7 0:01) (3977)
 心是好心,只是我看了半天,找不着正题。(内空)〖蒙山城〗(9.6 22:03) (3615)
 什么是有、无?〖西风胖马〗(9.6 0:17) (3564)
 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朴道〗(9.6 1:27) (3930)
 你这还是心物二元啊,〖嘻嘻哈哈〗(9.6 8:05) (4129)
 我们有时只看到一个,假如多了,心乱时,则生疑。===1分为2(内空)〖蒙山城〗(9.6 22:47) (4184)
 就算是作为一己之见也太含糊。〖十方〗(9.6 8:52) (4143)
 麻烦是此“无”在人心中〖朴道〗(9.6 13:54) (4359)
 嘻嘻,既然如此,那东西还算什么“法的本质”?〖十方〗(9.6 14:22) (4631)
 是人认识到了“本质”〖朴道〗(9.6 17:45) (4855)
 朴道兄是佛道儒综合性知识结构〖云起〗(9.6 20:55) (4888)
 死寂不是佛境。〖西风胖马〗(9.6 11:45) (9.6 11:48) (5081)
 完全正确〖朴道〗(9.6 13:37) (5114)
 佛法原自世间法,万法(正法)是一家,只是说法不同。(内空)〖蒙山城〗(9.6 22:44) (4008)
 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蒙山城〗(9.6 22:41) (3800)
 师兄请进。〖西风胖马〗(9.6 22:51) (4035)
 谢谢,〖蒙山城〗(9.6 23:01) (4092)
 我是这样想的〖蒙山城〗(9.6 21:59) (3309)
 (被发送者删除)〖miaogaoshan〗(9.13 19:34) (3532)
 比喻得好。慢慢你会懂的,孩子(内空)〖朴道〗(9.13 21:58) (3564)
 佛学与佛教〖朴道〗(9.5 19:31) (9.5 19:31) (3177)
 嘻嘻,教学教学,若无"教"试问如何"学"?(内空)〖十方〗(9.5 22:40) (3477)
 释迦牟尼从何而学?〖朴道〗(9.6 0:56) (3681)
 佛经里有很多佛本生的故事,都是讲佛在没有成佛前的求学经历的(内空)〖嘻嘻哈哈〗(9.6 8:00) (3706)
 诸法无我〖蒙山城〗(9.6 21:56) (2970)
 张三没来〖蒙山城〗(9.6 21:51) (2570)
 (被发送者删除)〖miaogaoshan〗(9.14 18:41) (9.14 18:47) (2931)
 必须有确切定义〖朴道〗(9.15 2:45) (3162)
 请恕我直言,你了解涅磐吗?〖都付笑谈中〗(12.3 17:24) (3431)
 “ ”(内空)〖朴道〗(12.5 10:37) (3446)
 回复〖空镜子〗(9.21 17:57) (1922)
 不是语言能表达的,佛的概念是超乎我们所认知的四维空间(内空)〖拂尘扫垢〗(9.5 19:46) (1862)
 超四剩三〖朴道〗(9.6 1:53) (9.6 1:55) (2066)
 无我是没有自己之小我,天下芸芸皆以为如此自我,佛教舍小我成就法身我即大我〖净观居士(梦东)〗(9.6 9:59) (2398)
 要先得到“涅槃”才行〖朴道〗(9.6 14:11) (2450)
 善哉!师兄所言极是!真正开阔的是“零维空间”(内空)〖拂尘扫垢〗(9.9 22:05) (2192)
 盛放的玫瑰,attention!〖清莲〗(9.5 20:43) (1537)
 回佛是什么〖huiwu〗(9.17 10:44) (1608)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什么是佛
谁能高诉我,佛究竟是什么东西?

我佛慈悲,所有的错就让他承担吧.

盛放的玫瑰  2005.7.6 13:46:17    

(3288-1)  显示次数:1529(1296+233)     查看盛放的玫瑰的所有文章 给盛放的玫瑰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ZGP  2005.7.8 13:42:49    

(3288-2)  显示次数:1908(1586+322)     查看ZGP的所有文章 给ZGP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原来师兄是一口喝尽过长江水的:)(内空)

古道西风胖马,断肠人在天涯。

西风胖马  2005.7.8 16:07:14    来自:天涯  

(3288-3)  显示次数:1859(1622+237)     查看西风胖马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被删除)

同一梦  2005.7.8 17:40:11    

(3288-5)  显示次数:1867(1594+273)     查看同一梦的所有文章 给同一梦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佛没有样子
有的话,最真实的是你心中所想的样子,-----佛是觉悟,是一种智慧?佛是一切中的一切!实际上,我也不知,不好意思!

:缮:

蒙山城  2005.7.8 19:34:21    

(3288-6)  显示次数:1914(1661+253)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佛陀是人,佛在你心中
在佛教产生之前,古印度大地上就有复杂深刻的哲学与宗教思想。佛陀降世,继承并发展了这些思想,创立了佛教。佛陀毕竟是人,其难免受当时科学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有人就据此认为佛陀有什么神通,这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相反,佛经中现在看来算是“常识”性的错误比比皆是,总不能说佛陀有“反神通”吧。佛陀早已故去,佛法也将“成毁坏空”,但佛陀所勾画的那张大佛饼,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每当我们不满浮生苦境,产生向上超拔的欲心时,我们的双眼就看到那张大佛饼了。与其说佛是佛陀所创,何如说佛是产于我们自心呢?

发布于:2005.7.9 16:00:42    修改于:2005.9.3 0:56:05  
同一梦  2005.7.9 16:00:42    

(3288-8)  显示次数:1899(1673+226)     查看同一梦的所有文章 给同一梦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佛陀在世时曾欢迎对于他的质疑
神通本身,不管是佛陀的无漏神通还是世间众生的神通,你如果要否定并不是那么容易。

你口头简单否定“佛陀观水知大量虫 是 神通”,并不能直接证明什么。

佛陀曾经从树上采了些树叶对随从弟子说过,他所讲过的法就像手中的树叶这么少,而尚没有讲过的法就像树林中其余的树叶那么多。

你可以质疑这一点,但是你可以接下来继续看另外一个也是有关树林树叶的例子。

有一个人问佛,你说你是正遍知,那么我问你,你知道这片树林里的树上面共有多少个树叶?于是,佛陀不假思索就回答:某某某某某某某片树叶。这个人,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就想出个办法,等到佛陀走过去之后,把树上扯下一些树叶,又去问佛,你现在还记得刚才你说过的那个数目吗?你说说看,这数林里树上有多少个树叶?这时候,佛仍然不假思索说: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片树叶(注:少了一些数目)。这个人,赶紧回头数了一下手中的树叶,差额发现正好是手中树叶的数目。此人叹服。。。


上面,后一个例子是证明佛陀是正遍知。前面那个例子,则应该让我们惭愧于我们连佛陀手中寥寥几片叶子(即使这寥寥几片树叶,在我们的现实中也是数百万字、数千万字、过亿字,乃至世界微尘数那么多偈颂的经文)也无法掌握的浅薄。


敬礼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05.7.9 20:45:39    修改于:2005.7.10 11:15:31  
iamfisher  2005.7.9 20:45:39    QQ:12205397  

(3288-10)  显示次数:2211(1975+23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信仰不能代替理智的分析
佛经中及关于佛陀的传说中有些错讹或夸大是正常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分析。
八万四千虫我们可以认为是佛说,但是应思考的是在佛之前有人说过没有?虫指的就是微生物吗?很多人认为有外星人,难道他们也开法眼了?这样含混的说法完全可以靠一般的想象得到,靠此证明神通证据太弱。
树叶的故事更不足为凭,杜撰而已。
如果佛经中大量出现E=mc2或F=ma之类知识的话,的确可以认为是神通,因为毕竟这不能靠一般想象得到,可惜的是,情况恰恰相反。
佛经中涉及一些生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知识,整体而看,其代表的都是当时的水平。有错误,也不是佛陀的错误,而是历史的错误。佛陀毕竟是人啊。
具体的就不说了,毕竟这是佛坛。呵呵。

发布于:2005.7.10 17:59:12    修改于:2005.9.3 0:56:47  
同一梦  2005.7.10 17:59:12    

(3288-11)  显示次数:2455(2250+205)     查看同一梦的所有文章 给同一梦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呵呵,你的理性还需要刨除一些盲目自信
树林树叶的典故,出自阿含部。你否定,但没有给出任何证据支持,科学不是最讲究证据吗?

法眼并非是指可以看见外星人见光见鬼之类的这类神通,那是肉眼或天眼的范畴。“慧眼直缘空,法眼唯观俗”,真俗二谛,慧眼乃直缘真如空性、见道之根本智,法眼指证悟空性之登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心中观机逗教度生之后得智;二者都是佛法所说“智慧”的范畴。

如果要讨论科学与佛学的关系,你直接去这里好了:
http://bj.netsh.com/bbs/83260/
你不是第一个对这话题信心满满的人。在那边发言的人,搞原子物理、数理科学、哲学等都有,很有科学知识,当然也不乏民科,呵呵。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5.7.10 18:25:08    QQ:12205397  

(3288-12)  显示次数:2821(2609+212)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完全赞同
像我跟我女友说起佛教, 她就说她不需要信仰, 觉得有信仰的人都是有心理弱点.

都存在一种偏见. 好像听到什么信仰就说成是迷信. 这只能显示了一代教育的失败.

佛教不仅仅是一门宗教, 也是一门哲学, 更是真理.

所谓佛祖当初讲的受当时社会局限, 是不恰当的. 应该是说, 顺应当时人类的认知程度, 否则, 说E=MC2给你听有什么意义, 这里还撇开你所谓E=MC2的正确性, 你举的那些科学小等式只不过是人类认知史的一段过眼烟云. 随着时间的推移说不定就成了谬论. 就像我们以前课本里达尔文的进化论, 现在连所谓科学发达的美国都有在教科书里放弃它的倾向.

而佛祖用的那些简单易懂的例子, 说明的是永恒的真理.

苦海寻觅  2005.9.3 10:01:25    ICQ:5499142  

(3288-19)  显示次数:3085(2882+203)     查看苦海寻觅的所有文章 给苦海寻觅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哲学和真理”未必是正遍知
佛教含有哲学和真理,的确如此。但正遍知可是“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夸张点说,呵呵)。佛说应“顺应当时人类的认知程度”,此话怎讲呢?是说佛说只能局限于当时的时代,不能有所超越?好象也不是。在佛教徒看来,佛说已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至今人们仍摄受不尽。是说“佛说只能用当时人们能理解的语言讲出来”?这个倒是。但是看看佛经中的知识构成,为什么只有哲学与宗教内容“超越时代”,而一般性知识却是当时的水平?这只是因为哲学与宗教本来就是超越时代的东西。

同一梦  2005.9.3 11:51:02    

(3288-20)  显示次数:3313(3126+187)     查看同一梦的所有文章 给同一梦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我在想------?
假如我们认为有所说法,我们可能会身陷其中。
假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周易,我们也会思古想后,感到不可思议的。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我们现在学者研究的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意见,就是曹雪芹现在看学者研究,也会惊讶,因为他当时写时,没有想这么多。

:缮:

蒙山城  2005.9.3 22:12:50    

(3288-22)  显示次数:3392(3173+219)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基本的概念一定要先搞确切
私下说,和梦兄做讨论我倒是挺乐意的,主要是觉得梦兄的讨论有理性。不简单排斥,也不盲目接受。

就你上面的“正遍知”的话题,目前你我的概念理解是不同的。“正遍知”,在佛教中有另外一组概念“如所有智、尽所有智”与之相应。所谓“如所有智”,是指“无倒通达 法的自性”。比如说“有漏法”:“有漏法”的自性为“苦”,这是“苦谛”;不“以苦为乐”,这是“无倒、不颠倒”。所谓“尽所有智”,是指“遍缘一切法的明智”。比如说“有漏法”:“遍缘一切有漏法”,比如说“十二缘起”就是“尽所有智”的智慧表达,这也可以说是“集谛”;这“遍智”,可叫“一切种智”;如果有所不达,就不能叫做遍智。

在佛教历史上,佛陀以声闻弟子、菩萨、独觉乘圣人,以及诸天、世间仙人、阿修罗等,做过很多在智慧方面的比较。在佛灭后,后世佛弟子也曾经造很多论典来证成“佛陀为正遍知”。

梦兄如果要讨论,不妨在概念上先取得共许,然后再找一些经论作为样本来据理反驳。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5.9.4 18:24:21    QQ:12205397  

(3288-26)  显示次数:3598(3379+219)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9 主题索引
哲学家≠正遍知
我看佛陀就象一个对宇宙与人生问题非常苦恼的哲学家,几经思考与修行,并无所获。后在菩提树下领悟一些道理,自觉已是世间至理,遂广为洪扬。
这些道理或者智慧在经“比较”后自是“无可匹敌”,但哲学家毕竟是人,他有作为人的各种缺点,他也有生老病死,发高烧时也会说胡话。他擅长哲学,其他方面的知识难免粗疏,学到什么只能照单全收。因此,在他的著作或他的言论结集中,会出现哲学道理很深刻,其他知识很了了,只能是他所能知晓的他那个时代的知识。这些知识自是既含真理,又有谬误了。
总之,我以为,佛陀就是这样的一个哲学家。起码他在世时,还不能达到“正遍知”。

同一梦  2005.9.11 19:36:08    

(3288-79)  显示次数:3858(3641+217)     查看同一梦的所有文章 给同一梦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你先要证实:佛陀=有所不知的哲学家
或者你要证伪:释迦牟尼佛陀=无所不知

不管你要证伪还是证实,先要把什么叫“无所不知、有所不知”界定一下。

先举个例子,佛教认为:佛陀有所能、有所不能。这个认定,您大概以前看到过。那么,你认为怎么界定:无所不知、有所不知?

作为佛教徒的有些结论,大概你会想不到。请继续。:)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5.9.12 11:02:24    QQ:12205397  

(3288-80)  显示次数:3906(3683+223)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3 主题索引
不管是佛陀还是普通人,
  不管是佛陀还是普通人,要断定他是不是某个描述,至少我们应该先了解他和他的思想、言说与行为,对吧?但很遗憾您的结论很匆忙,原因是您并不了解这些,您的思维方式是先假定他不是正遍知,然后反过来推论他的身语意行为的局限性,在这种逻辑下那仅仅是猜测。我不主张盲目尊崇,但我们先了解他——通过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通过流传下来的经卷,总不会错吧?虽然我们自己几乎不能以一个正遍知的水平来审视另一个正遍知,也就说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总是无力去证实他是或不是正遍知,但一个真正了解佛的学人总是会在这种诚恳了解中感受到佛陀智慧的作用,这种力量可以使我们逐渐实现烦恼的止息,而这是可以被证实的,就如一个病人吃了一种药,效果如何,他自己是清楚的,也就是说,学人的了解与饯行,恰恰就是证实!靠无理由的推测或无实践的猜想总是无法证实/伪。很简单,如果您想证明一杯茶的味道,那么请喝它,而不是未加品尝却言其优劣。

十方  2005.9.13 12:14:45    来自:云南昆明  

(3288-83)  显示次数:3901(3691+210)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達賴稱佛經宇宙論可被推翻(转)
http://buddhismcity.net/newsall/general/details/21977/

【美國報導】達賴喇嘛前天(十二日)在華盛頓「神經科學協會」的年會中作開幕演說。他說,古代佛經上的一些宇宙論,如在科學實驗證明不實的情況下,應被推翻。

從小就愛拆錶、裝錶的達賴喇嘛說,由於他的好奇心,他一直對科學有濃厚興趣。他很喜歡機械,而他從小就對天上的星星極為好奇,也從天文望遠鏡發現月球並非本身發光。

達賴喇嘛說,佛教與科學一樣,都持存疑的態度,都在探究真理。佛教徒與科學家都應有完全開放、不預設立場的態度從事探究的工作。因此在經實驗證明的現代宇宙論,應可取代古代佛經上的宇宙論。

達賴喇嘛說,他已多次同佛教徒談到科學的驗證。而達賴喇嘛在印度辦佛教辯經院,現在也都規定必修神經科學。

他說,他與神經科學家對話已十餘年,試圖探究心靈與人腦的關係。一些禪修靜坐科學家及僧侶也參與實驗。他說,人人都希望增進正面的情緒、降低負面的情緒。

達賴喇嘛呼籲科學家要有責任感,以慈悲心善用科學。

聽眾向達賴喇嘛提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以慈悲心從事動物科學實驗。

達賴喇嘛表示,這與他向許多吃葷的西藏僧侶說的一樣,僧侶不茹素,如何修習慈悲心。他說過去西藏沒有蔬菜,只好葷食,但殺生時全家都要持六字大明咒。現在藏人有菜吃,就沒有必要葷食了。

據悉,達賴喇嘛結束美國訪問行程之後,本週末將抵達蘇格蘭首府愛丁堡,進行他十八個月以來的第二次訪問,參加教育研討會、舉行道德對談,以及由對西藏事務有興趣的國會議員舉辦的全球研討會。

本週日(二十日),他將前往北愛爾蘭首府伯爾發斯特,參加當地活動。

同一梦  2005.11.29 17:59:34    

(3288-93)  显示次数:4087(3910+177)     查看同一梦的所有文章 给同一梦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4 主题索引
嘻嘻,看来同一梦兄一直想证伪佛陀是正遍知,
不过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办法还是真正了解了佛法后,再针对佛所说的具体内容来施行证明,按照严密的证伪逻辑,这些消息似乎是不能作为证伪依据的,更何况其内容尤其标题可能就是走样的,见:
http://www.netsh.com.cn/wwwboardm/962/messages/23112.html
还是那话,想要辩驳的对象必需是辩驳者所了解的,跟想象中的对手较量没有意义,如果您想战胜的老虎只是一幅画得走样的画,如果您连棋子都不会走,怎么跟对方下棋?当然了,同样地,如果学佛者要想质疑科学,也要懂得科学才能上场,否则都是自说自话,说不出个所以然,佛陀或许是所有宗教中唯一一个欢迎甚至要求学人怀疑他的,只是要证明或者放弃这种怀疑,学人需要假以时日踏实深入方有可能,记得有个故事,说是佛陀时代有个外道质疑佛法,想要跟佛陀辩论,见了面后,佛陀说可以,但你不清楚我说的法怎么辨?不如先在我这里学上些时日,佛法的秘密统统让你知道,将来你好质疑我,于是这个外道就住下了,开始系统学习佛法……

十方  2005.11.30 11:46:52    来自:云南昆明  

(3288-94)  显示次数:4132(3963+169)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佛(,)世尊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5.7.9 19:36:45    QQ:12205397  

(3288-9)  显示次数:1611(1359+252)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无念心即如来真实法身。
无念即是佛。

南无阿弥陀佛!

古道西风胖马,断肠人在天涯。

西风胖马  2005.7.11 0:28:11    来自:天涯  

(3288-15)  显示次数:1529(1343+186)     查看西风胖马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1
敢告诉你什么是佛的人就是佛!

AAA_111  2005.7.12 16:09:40    

(3288-17)  显示次数:1894(1628+266)     查看AAA_111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弱弱的问一句,如你所说,那什么不是佛呢?(内空)

===============以======下======签======名=============

嗡嘛呢叭咪哄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叶*  2005.7.12 16:38:02    

(3288-18)  显示次数:1917(1675+242)     查看*一叶*的所有文章 给*一叶*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佛是法,法是本质
佛是法,法是本质,法的本质是“无”。世间所有的一切都遵循“无中生有”的程序,每一个人都来自于“无”又归之于“无”。“轮回”的本质也就是“无中生有,有归于无”的不断复现。严格地说,世间没有相同的东西,前一小时的“我”不等于后一小时的“我”。一个旋转的“轮”若用时间或计数来统计也可以分出前后或究竟为第几圈。懂得了这些道理就等于是成“佛”了,就知道要好好珍惜自身的生命,使生命尽可能地得到健康的延续,或者说,要懂得“好好过日子”。其中,“过日子”是“延续”,“好好”是“健康”,而且。“好好”是学问,是人与文明的联系。

“佛”字是“人”懂得了“弗”的样子,而“弗”就是“无”。人的生命虽来自于“无”并归之于“无”,然对生命的延续却应该使其充满欢乐,作出有益于或至少无害于人类整体健康延续的事情来。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3 16:08:32    来自:阿根廷  

(3288-21)  显示次数:1855(1656+199)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给朴道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朴道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您说的"无"是指"没有"吗?(内空)

十方  2005.9.3 23:31:51    来自:云南昆明  

(3288-23)  显示次数:2163(1986+177)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无就是没有,就是不存在
“无”和“有”都是针对具体对象而言的。当某一对象不存在时就是“无”。也有某个对象在某一特指的地方为“无”,如:张三没来。这是在指张三此时不在此地,然在他地。然而,我所指的“无”是指对象还没诞生或已经消亡的情形,即所指的对象不存在。

“有”和“无”都可以进行转化,其转化的地方叫“涅槃”。

独尊慈悲

发布于:2005.9.4 6:09:37    修改于:2005.9.4 6:26:56  
朴道  2005.9.4 6:09:37    来自:阿根廷  

(3288-24)  显示次数:2511(2350+161)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这就不对了,
如果您把这想法认作佛教的见地,显然错了,因为这恰恰是佛教所驳斥的,中论说:"不常不断",其"不断"就是破你持的断灭无观点,其实佛教的观点很容易区分,三法印是根本,比如"诸法无我",你看,没讲"无"呀,而是"无我"。

十方  2005.9.4 8:48:30    来自:云南昆明  

(3288-25)  显示次数:2910(2706+204)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无我不就是无吗
无物与无我有何不同呢?没有什么不同。无物是无,无我也是无。但无无可能就是有了。

无物与无我还是有区别的。无物可能是指自然形式,然无我就必然与涅槃相关了。

无物之无是般若之无。无我之无是涅槃之无。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5 19:23:32    来自:阿根廷  

(3288-27)  显示次数:3233(3040+193)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善友又错了,
这番见解,若仅为顺遂己心,到也够您自己瞒上一瞒,只是见宝山而不识,就可惜了,当知,真学佛者,如重病人投医,煎药喝汤,怎敢马唬,"无我"之道,佛门精髓,观善友言却是半点也不知,所持见解是典型边见,正与善友心中"佛学"相去甚远,说了半天,却非佛门家伙事,复有何用?生死事大,无常来时,你拿这些跟阎王说去,看你拿死如何?或生、老、病苦来时,拿它如何?或爱别离、怨憎会、蕴苦时,拿它如何?无我义大矣,须仔细。

十方  2005.9.5 22:35:35    来自:云南昆明  

(3288-31)  显示次数:3592(3389+203)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师兄助人,菩萨心性!
凡解意解语之时,不便遽指其过。能否先见其长?盖人喜则言入,恕其不知,体其不能,师兄以为呢?

古道西风胖马,断肠人在天涯。

西风胖马  2005.9.6 0:25:07    来自:天涯  

(3288-35)  显示次数:4009(3819+190)     查看西风胖马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呵呵胖兄,
  这我可没经验呀,只是尽量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或贬或赞,那是师家风范,说起这个,我倒是惭愧,因为现在人大多爱赞厌贬,这未必是好事,我就有这个毛病,吃了亏呀。

十方  2005.9.6 8:58:55    来自:云南昆明  

(3288-45)  显示次数:4071(3869+202)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7 主题索引
佛经看的多,说话也古色古香的^_^
关于不生灭性,仔细看《楞严经》中有两段:

一、

时波斯匿(ni4)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chi4)。见迦旃(zhan1)延毗(pi2)罗胝(zhi1)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02-03佛告大(dai4)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yun3)。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ru3),肤腠(cou4)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tui2)龄。迫于衰耄(mao4),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cu2)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02-04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ye4)耆(qi2)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mao4)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二、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zhan4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吝。
04-38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即时如来敕(chi4)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俱言我闻。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俱言不闻。时罗睺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又言俱闻。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如来又敕罗睺击钟。问阿难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答言无声。有顷罗睺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jiao3)乱。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终不应言。
04-39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chong1)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时忽寤,遄(chuan3)知杵(chu3)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发布于:2005.9.6 20:38:51    修改于:2005.9.6 20:51:32  
云起  2005.9.6 20:38:51    来自:北京朝阳区  

(3288-57)  显示次数:4329(4117+212)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云起兄有所不知。。。
其实,我最擅长的就是胡说八道:)
各位师兄都是博古通今、温文儒雅的人士,因此我不敢在佛门造次,努力装斯文呢。

南无阿弥陀佛!

古道西风胖马,断肠人在天涯。

西风胖马  2005.9.6 22:27:50    来自:天涯  

(3288-66)  显示次数:4563(4362+201)     查看西风胖马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7 主题索引
南无阿弥陀佛
谦谦君子,其德如玉:)

云起  2005.9.8 17:21:10    来自:北京朝阳区  

(3288-77)  显示次数:4592(4400+192)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哪来的阎王?
既已“无我”,哪还有阎王呢?

要“无我”,得先能“忘我”。所谓“忘”。是指使“我”从“心”中“亡(佚)”。“无我”是一种世界包括“我”都从心中消逝了的境界。

独尊慈悲

发布于:2005.9.6 1:20:43    修改于:2005.9.6 1:37:53  
朴道  2005.9.6 1:20:43    来自:阿根廷  

(3288-37)  显示次数:3891(3691+200)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这是你理解中的佛教和无我,
你这种观点与佛教的无我的观点相去甚远,把杯子里的水都倒掉,你这只杯子里才能装进新东西。
我都没了,世界都没了,一切的一切都没了,如果是我这种虚无死寂的佛果不修也罢!

嘻嘻哈哈  2005.9.6 7:58:28    来自:地球  

(3288-40)  显示次数:4180(3988+192)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佛学与佛教的区别正在此处
佛学是要人通过“学”的程序而成“佛”。

佛教是要人通过“教”的规则而成“佛”。

但此“佛”与彼“佛”是否能够一致则可能是个问题。

人人都可以自己去理解“佛”,但其理解却大有差别,不然,如僧肇所言,又怎么会有三乘的区别呢?其实,佛乘不会取笑缘觉乘,缘觉乘不会取笑声闻乘。阗怪取笑都是在三乘以外的事情了。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6 13:08:51    来自:阿根廷  

(3288-49)  显示次数:4489(4280+209)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你说的佛是佛学的佛还是佛教的佛?
你的这个佛和那个佛一致吗?
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你所说的佛与这里大多数人对佛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你再演绎一套关于佛的别出心裁的说法自圆其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倒不如多听听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看,重新检验并修正一下自己目前对佛及佛教佛学的一些很值得商榷的看法

嘻嘻哈哈  2005.9.6 19:23:40    来自:地球  

(3288-56)  显示次数:4725(4507+21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假如一个人觉悟后,就没有佛法,而产生自己的对万物的正确的认识
假如一个人觉悟后,就没有佛法,而产生自己的对万物的正确的认识,从另一角度说,这个人万物的看法,是否理解为佛法。

:缮:

蒙山城  2005.9.6 22:29:00    

(3288-67)  显示次数:4766(4556+210)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道理与事实是永远存在差别的。
平等法里面有方便法,真空里面有妙有。

:缮:

蒙山城  2005.9.6 22:21:41    

(3288-65)  显示次数:4504(4318+186)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是否有这样的佛法
教人身行正法,而心不知在那里。心在轮回中,心却没有轮回====假如真的这样,即使这个人到了地狱,他也觉得与人间没有区别,在地狱与人间中,他只有一行正善的身体,无所执着的心。

:缮:

蒙山城  2005.9.6 22:17:59    

(3288-64)  显示次数:4267(4076+191)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这回走得愈发远了,
  无我跟忘我没关系。诸法无我是三法印的重要部分,而三法印又是简别内外道的标准,因此对无我的抉择是重中之重,要正确了解无我,就先得了解佛门所指陈的“我”又是什么意思?最根本的人法二执就是对“我”的执著,世尊菩提树下悟道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执,不能证得”,这个“妄执”就是对“我”的执著,揭示“我”义具有深刻的内涵,朴道兄如有兴趣,可阅《四宗要义》以及《缘起赞》。

十方  2005.9.6 8:46:26    来自:云南昆明  

(3288-43)  显示次数:4190(3966+224)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我一步都未走出
我只是用“心”而已,一步都未曾走出。一切都由心安排。

我觉得十方兄要执著得多了。但愿十方兄也别太执著,非往一头走。我关注的是初始条件,十方兄讲的是后来的东西。初始条件就只一个,后来衍生的就千千万万了。

我认为,学“佛”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释迦牟尼是怎样成佛的。释迦牟尼是否须从师受教才成佛的呢?那第一位老师又是从教于谁谁呢?如果释迦牟尼不可学,那谁又能成佛呢?

佛是不是庙里摆的那尊佛,其实明人根本不必多言。学问与生活是有距离的,但非“远”不可得“远见”。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6 12:47:44    来自:阿根廷  

(3288-48)  显示次数:4416(4218+198)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4 主题索引
嘿嘿,我可能说得太多了,且做看客吧……(内空)

十方  2005.9.6 14:24:31    来自:云南昆明  

(3288-54)  显示次数:4480(4256+224)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一步未走,心行千里,可以理解为实空(内空)

:缮:

蒙山城  2005.9.6 22:35:30    

(3288-69)  显示次数:4441(4269+172)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从另一角度讲:我们是否都错了
我们不执着佛法,是空;我们心中有佛法,有三合印,是不是执着于法,是实。

:缮:

蒙山城  2005.9.6 22:33:15    

(3288-68)  显示次数:4525(4264+261)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6 主题索引
嘻嘻,蒙山兄,您要老这样想……就不太妙,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个无底洞。

  所谓不执不是回避与纠缠,要讲回避,那木石瓦砾回避得最好了,看来没多大用,要讲纠缠,嘿嘿这可没完没了,看来也没多大用。

  执的问题很容易区分,你能用它,就不是执,你以为能用它却被它所用,就是执,是妄执,有云:“各有来因莫羡人,本无外贼须防我”,你擒不住贼,那就为他所用,变成妄执。

十方  2005.9.7 11:06:21    来自:云南昆明  

(3288-76)  显示次数:4524(4336+188)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赞叹
我曾胡诌过====心动万物生,心静轮回空,一切唯心造,心空身不空。

:缮:

蒙山城  2005.9.6 22:09:02    

(3288-63)  显示次数:3935(3737+198)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5 主题索引
我也有不同意见
十方说得很好了.无我,是佛祖针对世人执著的"有我"而说的.所谓无我,可理解为:不执著于我.佛学所说的"空",是真空妙有. 这就好比镜中影,说有也有,说无也无. 佛说的话都有针对性,空泛地解释某一句话,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做得很不好.

仁闻  2005.9.7 0:01:59    来自:河北唐山  

(3288-75)  显示次数:3977(3744+233)     查看仁闻的所有文章 给仁闻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心是好心,只是我看了半天,找不着正题。(内空)

:缮:

蒙山城  2005.9.6 22:03:32    

(3288-62)  显示次数:3615(3435+180)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什么是有、无?
有是因,无是缘,有没则无,以有显无,以无显有,来去相因,无二无别。

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而不能用生止灭,用生显灭,或者认为无尽有出,有尽无至。出入即入两边,不是我佛家不二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古道西风胖马,断肠人在天涯。

西风胖马  2005.9.6 0:17:46    来自:天涯  

(3288-34)  显示次数:3564(3372+192)     查看西风胖马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一般地,“有”和“无”都是针对“物”而言的。

涅槃中的“无”则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

涅槃是和人(的“心”)相关的东西。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6 1:27:19    来自:阿根廷  

(3288-38)  显示次数:3930(3711+219)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你这还是心物二元啊,
有无针对物而言,涅磐和人心相关,可佛教的世界观并非心物二元对待观

嘻嘻哈哈  2005.9.6 8:05:49    来自:地球  

(3288-42)  显示次数:4129(3953+176)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2 主题索引
我们有时只看到一个,假如多了,心乱时,则生疑。===1分为2(内空)

:缮:

蒙山城  2005.9.6 22:47:20    

(3288-72)  显示次数:4184(4006+178)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4 主题索引
就算是作为一己之见也太含糊。
  朴道尊“无”为世界的本质,既然无是没有、不存在,就是一概皆无,什么也没有,什么也谈不上,既然如此,那善友你在这里说话,你手指在动,脑子在想,又是什么?难道“无”之外另有一个你?另有一个我?这不是昏话嘛。

十方  2005.9.6 8:52:48    来自:云南昆明  

(3288-44)  显示次数:4143(3938+205)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麻烦是此“无”在人心中
麻烦是此“无”在人心中,而活生生的人不能算是“无”吧。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而且,即使人知道了“无”是本质,也不会非得立即撞墙兑现吧。反之,还应该“好好”活下去。这也就是我原先所提到的要“好好”活下去的本意。佛教就是推行使人“好好”活下去的一种“教”,也因此而为人们广为推崇。人不仅要力图自己好好活下去,还要尽可能地使人类整体好好活下去,使人类能尽可能地健康延续下去。若人人都尽可能地去做“好好”之事,善莫大焉。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6 13:54:48    来自:阿根廷  

(3288-51)  显示次数:4359(4174+185)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嘻嘻,既然如此,那东西还算什么“法的本质”?
——你自己都知道不对嘛^_^

十方  2005.9.6 14:22:20    来自:云南昆明  

(3288-53)  显示次数:4631(4454+177)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是人认识到了“本质”
“佛”是人认识到了宇宙的本质的那种境界。人心中所认识到的本质是与宇宙本质一致的,所以被称为“天人合一”。当人认识到了一切的本质都是一种过程之后,就知道人本身也是一个过程,并无例外。然而,过程有长短大小之分。一个人的过程小于人类的整体过程,人类的整体过程小于宇宙整体过程。另外,因为过程的时限有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所以尽可能使人得以健康延续就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生命的延续是人类社会的本然基础,健康则与人类文明相关。

使人得以健康延续的基本准则是佛学和佛教的共同特征,也是所有文明的共同特征。人类文明应该随时以此准则来加以校正。例如,制造甚或使用核武是否符合此准则?一校对即可一目了然。

当人认识了宇宙本质,当然就可以知道宇宙的生和死了,这就是宇宙的自然属性。这个属性与所有过程的属性是一致的,是为“本质”。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6 17:45:14    来自:阿根廷  

(3288-55)  显示次数:4855(4694+161)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8 主题索引
朴道兄是佛道儒综合性知识结构
猜错了,不要生气^_^

云起  2005.9.6 20:55:14    来自:北京朝阳区  

(3288-58)  显示次数:4888(4721+167)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7 主题索引
死寂不是佛境。
师兄说道:“涅槃是和人(的“心”)相关的东西。”到底什么是佛法中谈到的“心”?

心,有肉团心、意识心、心佛不二之心;又有假心、真心、真假心皆不可得的心。
佛教一直探究至阿赖耶识和庵摩罗识,但此识已非彼识,与第六七识有着巨大差别。
心佛不二之心已不是惯常意义上的“心”,《楞严经》对此表述为“见”。

佛法非心非物。

佛法采用“心”来演绎理论,是为了便于我们在当机一刻,脱离名相的束缚。
心佛不二之心超脱了文字束缚,不将其唤作“心”而命名为其它也是完全可以的。

心与物是在同一层面并立的两项概念,由主体的差异,演绎出相对的唯心、唯物论。佛学不是唯心的一元论,也不是心物二元论,更不是多元论。——超越“元论”即“如来”。
佛就是佛,说似何物皆不对。何况“佛是活的”。——离言绝虚。
涅磐寂静,很容易被理解为“死寂”。寂灭、死寂,差一字,谬千里。让脚根不稳的行者反而不识“真佛”--自性真如。

六祖《坛经》开示: 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那么,如何区别外道(非正见)眼中的佛法?

六祖再宣: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循此思路可知:体证‘活寂’,即生证佛,非有非无,自性真如。


以上文字,参考《愣严经》、《坛经》及佛缘正见网。

古道西风胖马,断肠人在天涯。

发布于:2005.9.6 11:45:33    修改于:2005.9.6 11:48:25  
西风胖马  2005.9.6 11:45:33    来自:天涯  

(3288-47)  显示次数:5081(4863+218)     查看西风胖马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0 主题索引
完全正确
说“死寂不是佛境”,完全正确,深合吾意。

“涅槃”可以得到“死寂”一般的“无”,然“涅槃”本身为非无(因为其与活人之“心”相联系),所以那“死寂”一般的“无”其实在本质上并非为“死寂”之“无”。此不就是“活寂”吗?

“涅槃”是转换一切的地方:把什么放进去,就变成了什么。说其非心非无,其就是非心非无。说其非有非无,其就是非有非无。说其不生不灭,其就是不生不灭。如此等等。最忌说这样又非要那样。之所以容易犯忌,在于还未清净。

然而“涅槃”也不是“心”,除非你把“心”放进去。如果什么都不放进去,则“涅槃”就是“涅槃”,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6 13:37:09    来自:阿根廷  

(3288-50)  显示次数:5114(4924+190)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1 主题索引
佛法原自世间法,万法(正法)是一家,只是说法不同。(内空)

:缮:

蒙山城  2005.9.6 22:44:08    

(3288-71)  显示次数:4008(3778+230)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佛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从来没有想起,也从来没有忘记)。不来,不去(不来===心中没有。不去===身一直在用)。

:缮:

蒙山城  2005.9.6 22:41:08    

(3288-70)  显示次数:3800(3621+179)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3 主题索引
师兄请进。
恕我直言:相同的论述,能否只讲一次?比如“从来没有想起,也从来没有忘记”,等等。

有些苛求,抱歉!

南无阿弥陀佛!

古道西风胖马,断肠人在天涯。

西风胖马  2005.9.6 22:51:11    来自:天涯  

(3288-73)  显示次数:4035(3850+185)     查看西风胖马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4 主题索引
谢谢,
我 没有想到,我现在正忙着看帖回贴,正头混脑涨,下次改正

:缮:

蒙山城  2005.9.6 23:01:31    

(3288-74)  显示次数:4092(3910+182)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我是这样想的
无我应该从‘心’的方面想,并不是真无我,而是心无我。

:缮:

蒙山城  2005.9.6 21:59:58    

(3288-61)  显示次数:3309(3087+222)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5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miaogaoshan  2005.9.13 19:34:15    

(3288-85)  显示次数:3532(3305+227)     查看miaogaoshan的所有文章 给miaogaoshan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6 主题索引
比喻得好。慢慢你会懂的,孩子(内空)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13 21:58:02    来自:阿根廷  

(3288-86)  显示次数:3564(3352+212)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佛学与佛教
佛学与佛教是有所区别的。

佛学是关于“佛”的学问。

佛教是是借“佛”之名的一种世俗生活方式。

佛学是所有人的学问。佛教是部分人的选择。

独尊慈悲

发布于:2005.9.5 19:31:18    修改于:2005.9.5 19:31:57  
朴道  2005.9.5 19:31:18    来自:阿根廷  

(3288-28)  显示次数:3177(2977+200)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嘻嘻,教学教学,若无"教"试问如何"学"?(内空)

十方  2005.9.5 22:40:40    来自:云南昆明  

(3288-32)  显示次数:3477(3250+227)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释迦牟尼从何而学?
释迦牟尼从何而学?对“天”而学。

原则上,释迦牟尼如何学,后人就应该如何学。但是,学的原则可以是简单的一条,学的对象也是宇宙这一个对象,学问的内容就可以是万万千千,无限丰富的了,简言之,学问是一个系统,却不是一个人可以建立起来的系统,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穷尽的系统。

“天”也就是宇宙才是人的“教”的真正来源。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6 0:56:40    来自:阿根廷  

(3288-36)  显示次数:3681(3487+194)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佛经里有很多佛本生的故事,都是讲佛在没有成佛前的求学经历的(内空)

嘻嘻哈哈  2005.9.6 8:00:22    来自:地球  

(3288-41)  显示次数:3706(3524+182)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诸法无我
不同的人有不同认识,我对诸法无我的第一个认识是:诸法无.我.===诸法无,为我用。

:缮:

蒙山城  2005.9.6 21:56:53    

(3288-60)  显示次数:2970(2763+207)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张三没来
是否有这种可能,并不是张三没来,或者说在别地。而是他来,我们忽视他的存在,通俗的讲,他来了,我们只是没有见到他,所以我们误认为他没有来。

:缮:

蒙山城  2005.9.6 21:51:07    

(3288-59)  显示次数:2570(2398+172)     查看蒙山城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7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发布于:2005.9.14 18:41:28    修改于:2005.9.14 18:47:24  
miaogaoshan  2005.9.14 18:41:28    

(3288-87)  显示次数:2931(2676+255)     查看miaogaoshan的所有文章 给miaogaoshan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8 主题索引
必须有确切定义
对“空”和“无自性”进行定义,否则其说并没有多大意义。

现代人在引用前人语句时,仿佛已了解了“佛道”,然一离开所引用的话之后,便“偏”了。

“空”和“无自性”若是在指“涅磐”的性质,则可成立。问题是,一定要真正理解什么是“涅磐”才行。离开了“涅磐”,则与“佛”相去远矣。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15 2:45:50    来自:阿根廷  

(3288-88)  显示次数:3162(2978+184)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请恕我直言,你了解涅磐吗?
您的了解是怎么个了解方式呢?
是书本的理论上呢?
还是您本身通过真正的修持后得到的内证自觉的境界呢?




莫道高高山顶立,且须深深海底行。
巅峰虽有清凉顶,红尘还是我家乡。

都付笑谈中  2005.12.3 17:24:12    来自:吉林省长春市  QQ:306662075  

(3288-96)  显示次数:3431(3221+210)     查看都付笑谈中的所有文章 给都付笑谈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9 主题索引
“ ”(内空)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12.5 10:37:29    来自:阿根廷  

(3288-99)  显示次数:3446(3254+192)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回复
因缘果生法

皆是缘起空

能用无实有

不与断常共

空镜子  2005.9.21 17:57:47    来自:山西省阳泉市  

(3288-92)  显示次数:1922(1702+220)     查看空镜子的所有文章 给空镜子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不是语言能表达的,佛的概念是超乎我们所认知的四维空间(内空)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启教阿难陀尊者

阿弥陀佛

拂尘扫垢  2005.9.5 19:46:34    来自:漳州  QQ:109455308  

(3288-29)  显示次数:1862(1627+235)     查看拂尘扫垢的所有文章 给拂尘扫垢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超四剩三
超过了四维空间,就剩下了三维空间。

三维空间是“佛”的空间,或者说,三维空间就只是一个空空如野的“无”的空间,是没有“物”的空间。

超过了三维空间就剩下二维空间,是一种没有“体”的空间形态,是一种线性空间。线性是时间的特性。

超过了二维空间就剩下一维空间,是一种可以用一个“点”来表述的空间。现代物理学将这种空间形式称之为“零维空间”。

超过了“点”的就剩下“无”,一种宇宙“缘起”之前的形态。般若指的就是这样的形态。

独尊慈悲

发布于:2005.9.6 1:53:55    修改于:2005.9.6 1:55:22  
朴道  2005.9.6 1:53:55    来自:阿根廷  

(3288-39)  显示次数:2066(1911+155)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无我是没有自己之小我,天下芸芸皆以为如此自我,佛教舍小我成就法身我即大我
阿弥陀佛 不知恰当否 认识的并不透彻 还望诸位大德指示

李鹏

净观居士(梦东)  2005.9.6 9:59:11    来自:青岛湛山寺旁  

(3288-46)  显示次数:2398(2199+199)     查看净观居士(梦东)的所有文章 给净观居士(梦东)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2 主题索引
要先得到“涅槃”才行
不管大我小我,我在他在,都要先得到“涅槃”才行,如此才有腾挪的地方。

独尊慈悲

朴道  2005.9.6 14:11:01    来自:阿根廷  

(3288-52)  显示次数:2450(2257+193)     查看朴道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8 主题索引
善哉!师兄所言极是!真正开阔的是“零维空间”(内空)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启教阿难陀尊者

阿弥陀佛

拂尘扫垢  2005.9.9 22:05:57    来自:漳州  QQ:109455308  

(3288-78)  显示次数:2192(1953+239)     查看拂尘扫垢的所有文章 给拂尘扫垢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盛放的玫瑰,attention!
什么是"佛":

"佛"这个字是从梵文Buddha音译过来的(用今天的汉语音译读"布达"),它的意思是"智慧、觉悟"。先人之所以不直用中文"智"或"觉"是因为"佛"的含义无比深奥,不是任何语言文字可以代表。
"佛"这个字有"体"有"用",从本体上说它是"智慧",从作用上说它是"觉悟"。我们称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佛陀",意为"觉者"、"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已有的字,但佛教给了它更深的三种意义:一、正觉,即觉知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是无增无减,不生不灭的;二、等觉和遍觉,即不仅自已觉悟,而且能使一切众生觉悟;三、圆觉或无上觉,指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德都已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界。

什么是"佛教":
从今天人们的认识上来说,佛教是宗教,它包括了寺庙、僧团、经典、仪轨等等,但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来说,佛教是教育,是佛陀对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在佛教里没有宗教中的上帝或造物主,我们称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佛陀",意为"觉悟者";为"上师",意为"老师"。我们拜"佛"是拜他自觉、觉他的智慧和慈悲。我们称出家人为"和尚","和尚"是印度语"亲教师"的意思,也就是亲自教导我们的老师(藏传佛教中的"嗽嘛"与"和尚"是同意)。佛教可以是给人以心灵寄托的宗教,因为"佛"有无尽的慈悲,宗教的佛教是劝人为善的。佛教也可以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因为学佛一定是理论与亲身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的佛教是追求真理,尊重科学的。

阿弥陀佛!

清莲  2005.9.5 20:43:09    

(3288-30)  显示次数:1537(1345+192)     查看清莲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1 主题索引
回佛是什么
佛是一种存在,是超出人理解范围的存在。
想知道他需要一定的悟性,不是说的清楚。
而且,佛也没有必要替人承担罪恶。
无罪恶,有怎么会有恩德。罪恶不是罪恶,只是其名字叫罪恶罢了。

huiwu  2005.9.17 10:44:43    QQ:33726887  

(3288-91)  显示次数:1608(1361+247)     查看huiwu的所有文章 给huiwu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1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爱爱鱼菓靑当持珍惜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2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