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2948  2005.1.19 11:44:26   法华微信 注册
 请教诸位〖心诚学浅〗(1.14 10:57) (1809)
 一说:可以“观”,先从第六识入手,〖十方〗(1.14 15:59) (2268)
 关于习气〖心诚学浅〗(1.17 12:21) (2901)
 个人看法:〖十方〗(1.18 23:59) (3306)
 心诚学浅同修,请读王骧陆上师念佛须知〖莲心居士〗(1.19 7:41) (4160)
 多谢!(内空)〖心诚学浅〗(1.19 11:44) (3964)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请教诸位
佛教有出世和入世一说,而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把握好自己,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将佛学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生活当中,请各位善知识指教一二,感激不尽!

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心诚学浅  2005.1.14 10:57:59    来自:云南昆明  

(2948-1)  显示次数:1809(1313+496)     查看心诚学浅的所有文章 给心诚学浅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一说:可以“观”,先从第六识入手,
  比如生活中的事,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种种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不妨形成一种习惯,就是拿来和我们学到的佛理相对照,以思维去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慢慢我们看事物的观点就会一点一点地改变,这是毗婆舍那的初步——一种简单的观。观的基础是定,定的基础是戒,所以佛教的一些做人做事的要求也是应该学习的,我们有的时候会发现观不下去了,就好像攻打一个堡垒攻不下来,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攻不下来,而是敌人窜到我们大后方了,所以要除了攻还要会守,要发现、纠正、痛改自己的习气。当然这些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说学佛理这一条就很难,很难说自己就能一下摸到正路,可是非得学呀。
  共勉!

十方  2005.1.14 15:59:09    来自:云南昆明  

(2948-2)  显示次数:2268(1877+391)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关于习气
虽然自己有时也能在观察到生活中自己的妄念,并提醒自己注意。但请问怎样才能让这些不好的念头少一些,举个例子,去银行取钱,一看到里面厚厚的钞票,起了贪念,可又马上提醒自己不应该起此念。但下一次去,又犯了,很困惑!

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心诚学浅  2005.1.17 12:21:06    来自:云南昆明  

(2948-3)  显示次数:2901(2421+480)     查看心诚学浅的所有文章 给心诚学浅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个人看法:
  我是这样看的,扫除习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修行人一生都在做这件事,急于求成也于事无补,徒增烦恼而已,如果困惑了,就看看是不是自己哪里正见还不够,正信还不足,这样对付习气的能力慢慢会加强,总之扫除习气不会错的。
  此地善众颇有过来人者,不妨都来说说各自的体会好吗?

十方  2005.1.18 23:59:13    来自:云南昆明  

(2948-4)  显示次数:3306(2948+358)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心诚学浅同修,请读王骧陆上师念佛须知
王骧陆上师开示译白 念 佛 须 知(上篇)
一、学佛为出生死,出生死须除习气,除习气靠智慧,开慧须得定,定从坐中来,定慧双x,戒在其中。所以说,顾名思义,打坐是打除妄念、坐见本性(如来)的意思。
二、每次上座前要发大愿:愿以此功德,早生净土,早成佛道,度尽众生。
三、打坐时,第一要结印(手结弥陀印,这是诸佛定印。放在肚脐处,不可放在腿上),在半小时至两小时内,手印不散,以此戒杀盗淫。第二要持咒(六字大明咒或佛号,佛号也是咒),口不停,不可说话,不必出声,唇要微动(金刚持),以此戒口四恶。双眼半闭只留一线(开眼易散乱,闭眼易昏沉;开眼、出声都易伤气,闭眼、默念都易伤血,所以要金刚持)。念时不快不慢,不屏气,不用念珠不计数,不执能念,不取所念。第三心不外驰,心空如佛,以此戒贪嗔痴。如觉知妄念起立刻勿理,不可压制,这也是妄心。不可随之流浪,这是妄上加妄。只要一切不著、不理,既不恨妄念之来,也不喜意念之空,一概不理。坐得好,坐得不好,都是进步,因为不在坐上见功,而是在下座以后,自然有不可思议的效力。
四、可坐在床上。坐时忌背后有风、前面受寒气。腿在秋凉时要盖好。饱饭后不可坐,要隔半小时,但也不要太饿。气恼时不可坐,待气平后再坐。下座不能急,先伸舒腿臂,擦手心摩面,调和血气,徐徐下座。下座后宜多走路,下座10分钟后方可大小便,以免泄漏真气(最好在上座前方便、洗手)。打七或九座后忌房劳,平日一座不忌,但须隔四小时。病时和过于劳累后勿坐,方便念(如躺在床上)二小时也可。
五、坐时手臂或两腿酸痛,说明体内有风,正是出病之时,只要忍到不痛时,其病即除。座上肚胀、舒气、出下气,都是好象,千万不可摒止(故不要在佛堂坐,以免出下气不敬)。单趺坐,座要高二三寸至六七寸(以各人舒适而定),不许平坐。双趺坐后面忌高,要平坐。如双趺不能坚持到底,不可双趺坐,因为中途不能散印(腿酸时可以换腿,但印不可散,身不动摇)。也不许挂脚坐。女居士最好单跌坐。有老病的人,旧病往往因为打坐翻出。这是好不是坏,千万不可疑悔而中止不坐。也不要贪坐而过劳,功夫应在不快不慢中进步。
六、坐中勿用好香,可以点在门外。坐中不要戴帽,裤带要松,不要关门,可任人出入。小孩大声哭闹也无妨,不可生嗔,只不理,正好借以练心。坐时头不宜仰高,以防心乱,也不可太低,容易咳嗽。背不宜靠后,以防久靠伤肺。两眼下垂似闭,切忌昏沉散印睡着。不必备茶,自然不会口渴。腰宜伸直、放松、不动,不可时伸时缩,以防腰痛。上座时,宜少饮水少食粥,腹中过饱最易昏沉。天暖时,可赤足。室内不宜放开水壶,使其沸腾。不可畜猫狗以免扰乱。不是非常急迫的事,不要让人通知,不要下座,就是通知,也应小声。
七、打坐时杂念纷起,可能会觉得比平时还多,这是好现象,是进步的表现,不是坏事,千万不可疑而中止。只要不理,一心顾到佛号咒语,自然会心思安谧(mì音密,安宁、安静)而心定。不可硬求无念,尤其是初学时,无念便是压迫,久久就如同木石,也是病。应当有念,只是对它不著不缘。比如通畅的大道上,一切车马行人不是不往来,也不是不见不闻,而是不留不住,这才叫无念。此心如在通途大道上,一切形形色色,了了见闻,过而不留,与我无染,这便是佛境。见闻觉知了了分明、无染无住的现量心,叫做无心之心,也就是一心不乱的一心。
八、人不能无念,无念即落入断灭。有念自然会有相,坐到杂念纷飞时,种种幻想都到眼前。这时如果起厌断的念头,是又着一个相。只有不理,不理则听之任之,来去都不管。不忻慕它而迎入,这就是不取;不厌恶它而远离,这就是不舍。不取不舍,是真不取相。
九、打坐以拔根为主,所以不许压制,倒要随处翻种子。比如坐时忽觉心乱,甚至几十年前的小事也到眼前,好象越坐越乱,正不必怕,这时正是得定时,因为不定就不知道乱。
十、打坐时种种乱,种种翻动到来,或者中途有人事前来引逗,我只不管,除埋头念佛持咒不放印之外,一概不理。如思潮忽起,一觉就顾到佛号咒语,任他天翻地覆,我只不问不闻,视如虚假故事,下座后也更不思量。见光见佛,观字观月,一切不许。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守定这个真义,一切都不迷惑。如果身上有酸痛等反应,也不计较。好比轮船航行于大海,在大浪中上下颠狂,只以指南针为准,绝不问前途怎么样。这是唯一的妙诀,久久自见功效。
十一、坐中若言功效,就是误人。打坐者若时时贪求功效,反而不得定,却不知久久自定,自得功效。
十二、如坐到一时半后,或有心中烦燥,这正是进功的时候,千万不可疑怖。若有昏睡,但手印不散,口持佛号咒语密密不停,这不是睡,千万不可疑而中止。
十三、坐中如有心乱至极、难过而不能忍受时,应当生欢喜心,自念这正是进功的时候,正可借此制心。只要一转念,当下就空寂。又念凡人死时如生龟脱壳,不知有多么痛苦,都是因为先前不制心的缘故。我今天把未来的苦移到现在,预先消除,这是大便宜事,由此则狂心刹那顿息。尽管如此,还要以观空为主,因为空则定。
十四、所谓翻种子,是说人的习气潜伏在根内,就如同平地不见有草,根在土中难以拔除一样。反而要它长出来,然后除根,千万不能只剃不拔,这就叫做翻种子。佛制比丘剃发,正是要人反悟,一切烦恼如头发一样时时生长,暂时剃除不是长久之计,必须除根,才是彻底究竟,并由此悟入如来智慧。现在我们如果不用这个方法,则种子不出,暂时压制,不是根本之计。又如一杯泥水,不动荡时上清下浊,似乎见到功效,但终究要混乱。千万不可取一时之功,宁可过沙去泥,尽管一时显得紊(wěn音吻,乱)乱,毕竟彻底解决问题,永远动定不二,都是清水。现在劝人不要先求定,只老实修法翻出种子,正是这个意思。
十五、种子习气翻出时,目的在于拔除。但正上座时,切不可顾及拔除,只要口中念佛持咒不停,手结印不散,心净空不理就行。拔根是下座时的事。因为二六时中,没有一刻不要用功。再说习气本来无根,一转就空,能观空就是拔。
十六、人事纷扰之地正可打坐,正要在乱时坐,才是真见力量。若是羡慕清净山林,就是有动静二见,不是修行正念。因为境界本无所谓乱静,是心在分别。我心若定,与声色何关。
十七、下座后用功,在二六时中,不杂用心,这才是真精进。所谓不杂用心,并不是不用心,而是对无谓无益的事,要时时凛觉。人事往来,支应门户,这些无谓的应酬谁也难免,但在接待一切事时,常用智慧察照,了达一切性空,随缘应付,心无悬恋,就不会污染。
十八、所谓不污染,不是避开一切。在接物待人时,不把这个心偏执于空,消极对待;也不把这个心偏执于有,认妄为真,只是随来随应。时刻不放松本来,时时回顾,就是不污染。众生之所以是众生,就是因为心如油胶,遇物执著。佛度众生,也只度这个执著心。只是众生难度,东面扶起西面倒,遇物染物,遇事染事,甚至遇佛染佛,遇法染法。所以佛门中教下有教下的习气,宗门有宗门的法见,显教密教,各执其是,颠来倒去,总在生死海中。至于人们所说的污染,固然在生死中,而那些执著于不污染的,照样也在生死法见之中。因为心未平等之故,因为不离二见之故。只有真见性人,明达本来不污染,自然也就没有这样的分别顾忌。
十九、平居习气来时的制止办法,就在一个觉字。习气来时只怕不觉,觉则没有不转而空的,若是遇到极难排遣的事,明知但力不足,有两个办法:一是移化,就是把这个心迅速转移到其他事上,从而化掉;二是量果,就是思量凡事都有果报,这样放任、流浪、深入,步步演进,后果必定不堪收拾,自然就会凛觉而中止。
二十、所谓无念,绝不是无思念,而是心如虚空,念而不执。好比站在高楼顶上,俯视通途大道,来来往往的人与物,并不是不见不闻,只是过而不留,丝毫也不系著,而不象大仓房一样只进不出。
二十一、坐中有时似睡非睡,口不停念但忽然串到其他经文、咒语上,觉知后就改过来,不必疑悔,这是静中定相现前之境,但也不可妄执为是。座中见光见佛,或听闻大声,或见阿弥陀佛等象,都是幻相,千万不可执取。凡是从前念佛心中企盼接引的,八识田中都已种下幻影,此时静极而流露,不是圣境,不可执取,应以解空对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不理为第一义,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灭。
二十二、坐时身上忽觉冷热等等,是血气的变化,各人体气不同,这是由动入静的必经之境,不足为怪。相对而言是好非坏,此境不常,久后自无,不可喜慕而求。上座气闷性急,是因为根本无明在内翻动,只有沉毅坚忍,与习气奋斗,经过几千百次的翻腾上落。比如大海行船,一会儿狂风巨浪,一会儿风平浪静,然而船无心,船主无怖,沉着应付,丝毫不乱,毅力坚强,埋头忍受,在不觉中到达彼岸。这样才叫得正定,无始以来的浮活习气也由此改造。所以说久坐便不气闷,不气闷就是得定进步的印证。
二十三、坐时心思格外纷乱,这也是进步的印证,因为无明的种子一齐翻出来了。应当同样不理,沉着应付,顺其自然。再如外境纷扰,或小儿哭闹,能泰然处之不动摇,就是定力进步的印证。所以说修大定大慧的,不慕山林,不喜清净,练动静不二的境界,此时正当反观觉照。
二十四、久坐到几百座时,会觉得定力反而远远不如以前,这是大进步的印证。好比初尝辣味的人,开始肯定觉得辣味很浓,久久之后就不觉得辣了。到不觉时,正是无畏成就。
二十五、坐时杂念纷起,随去随来,随起随落,这是执着心已短、力量已松动的表现,也是转念快的印证,也是觉照力坚强的印证。众生的积习,只是浮动,能两个小时不觉气闷,能自制的,这是初定的印证。口中念佛持咒不停,而见闻了了,虽了了而勿移引,不随境流转,这就是定。有时又好象昏迷睡去,口仍持咒念佛不停,手仍结印不散,这是正定,不是昏睡。
二十六、有时坐一小时才得定,有时几分钟就得定,有时内心极为烦燥,都是进步,不要强分优劣,能听任其自然的,正是定力。久久必定会从犹如昏昧之空转入明净之空(即虽不见任何景象、不闻任何音声而了了分明),再后,就是忽然打失身心,花开见佛(见到佛的法身,实相现前)。
二十七、有时坐时不得定,不坐时却很定,或者坐与不坐都这样,这离打成一片已不远了。这种境界,在座上千万不要比较思量,反使不定,只有不理,不可自误。
二十八、上座练定,慧在定中;下座练慧,定在慧中。每时每刻都不放松,这才叫不一曝十寒。要体会在座上时,心中寂然湛然,没有一毫念头时,是什么光景?这个光景是靠座上印咒(佛力)、修持(自力)合逼出来的,不可小看。不到开悟是不会证到这个地步的。人往往将这个景象忽略过去,所以拿不准,这还是自己不用心、不痛切的缘故。但是,这个景象在座上千万不可求,一求就是有心。比如水上生波,水的光相就不见了。所以要断,逼到六根与六尘脱开,前后除断,于断处,在其间得个消息,自然就觉见实相。这是真功夫,不是理解,是真入道的悟见,不是在道理上的解义。到这个地步,千万别松劲,要时时体会。到熟极的时候,如子母相依,又如自己的姓名,永不忘失。功夫由浅而深,由深而忘形,法见一空,便可打成一片。
二十九、打坐本不为治病,但心定则气和血旺,百病自可消除。因此,不问何病,总以保养心脏为主,方法分为开源节流二种:不动肝火,安心宁神,气和血旺,这叫开源;思虑少,恼怒不生,则气血不耗,这叫节流。能开源节流,自然长寿。每日打坐,定可息心平气增长血球,但在坐时如身体感觉不适或老病复发,这是在拔除夙病伏根,有好处,这与发病不同,时间稍长自然会愈。不可生疑而中止,应当发大愿:我修此法为解一切夙业,旧病虽来我生欢喜,从此拔根;愿天下一切同病,我皆代受其苦;我如修法有成,必普度一切众生,使皆明心成佛,永断病苦。每日上座前发此大愿,切勿忘记。上座后要忘记自己是病人,不要想着自己的患病处,否则会气血凝聚,病难除去。下座后以少气恼为主,忌食葱蒜,忌闻好香,因为此物易于动肝。平时遇事以忍为贵,想到都是自己的夙业冤报,应当承受,通过修法予以解除,逢凶化吉。修法不必择时择地择向,只要一心恭敬即可。妇女可日日修,不要间断。老人修此法更妙,患老年腰腿疼,只要如法修持定可复原,而且没有中风、老年痴呆等病。首先靠自己虔修之力,再靠诸佛菩萨加持之恩,血气自然易于打通。
三十、印力与咒力,法法与身体相配合。持咒有火轮旋转,凡人有一种习气,体内就有一种恶虫,持咒时恶虫被火轮所烧,从肠胃中出来,心净而且腹内夙垢也净,因此心安神足,体力坚强,自然容易得定。
三十一、要双x:我与佛相对成双,求佛还当求己;家庭修持,能得伴侣赞助;修慧兼修福,发愿须行愿;口素更要心素,勿见他人之过。
三十二、要自制:一不可骄慢,二不可自喜而自是,三不可恼恨,四不可性急,五不可怠惰,六不可衡量他人意境,七不可先求神通,这都是用功期内必有的毛病,功夫越深,习气翻出越多,不可不防。
三十三、有人修法至二三千座,仍然不能起用,有五种原因:一是习惯于门户之见,不懂得法法融通的道理;二是已得三昧却不自知,有体而不会用;三是只依赖于佛,不明自心;四是死执于定,不明智慧运用,下座后就放弃不修;五是没有明师指点,不能随时督促、指导。
三十四、起用之法如下:
1、明旨:首先要明了起用的目的、宗旨。所谓起用,就是起时时处处念佛的妙用,也就是自得受用。由此可知念佛人处处是佛堂,举足下足都在道场。
2、明用:其次要知道用于何处。人为啥要念佛?为断烦恼。可烦恼本来不有,只因不觉而枉起迷惑,惑破烦恼自然就断了。所以说,我们在寻常的人事中,决不可须臾离觉,也就是不可须臾离佛。如此念佛的人,定是念念清净,什么地方都一样。能观一切自在的就是佛。
3、不二:这里所说的不二,一是从本性上讲我与佛不二。佛在未修行前,与我不二,佛也是修成的,他老人家今已成佛,这叫果德。我今天修持于因地,自然也会得到未来成佛之果,这叫因心。论本体我与佛不二,众生也都是这样。二要明了菩提与烦恼不二。世上人不懂得成佛的本质,习惯于分别判断,把菩提与烦恼分成两件事,却不知迷与觉的是同一个东西,即是在迷的时候,佛性也丝毫没有丢失。不二的另一个含义是,观一切语言音声,无非是实相、如来,视一切处都如有佛,一切处都在念佛,由此得时时念佛,打成一片,不持而自念,这就得到起用之妙了。
4、互敬:我敬佛,佛也敬我,佛没有分别歧视。我敬人如佛,人也敬我如佛,我与人本来都是同一佛性,相互尊重,而视自己如弟子,这是真念佛。不光对佛、对人要这样,对一切众生,对一切物体,都是这样尊敬。这里所谓的尊敬,并不一定要礼拜皈依,而是尊敬他同是佛性,本体原自空寂。佛是这样,我是这样,一切众生都是这样,能如此,则到哪里都是念佛(从这里入手,还能再有杀盗淫的念头吗)。
5、同化:把一切人事,与佛同化,对于自己的习气,自然就能觉照,痛改前非,久久成为习惯,就会念念不失觉照,这真是无上念佛法门。
6、大身:证入大身的,十方佛土尽入我性海之中,无不包罗。西方极乐世界,也正是我性海中的一佛土。能如此,则不会再分什么彼此、来去了。所以说,往生不是身有来去,而是证入与弥陀同具的清净本德。
7、往生:所谓往生,是指心的向往。先以西方为目的地,再化西方为十方,再化西方于自性,再以理合事,以西方实有佛土,并不因为理悟而废弃事修,从而汇入无实无虚的圆义。所以说不往而往,生就是无生,因为本来就无生,但也并不妨碍立此往来以坚定行愿。
8、修证:修证三昧,并不是要在定中见,而是要在动中观。什么叫三昧?三昧即是正受,一切不受就是正受。如能见境不惑,喜怒不受,就是已得正定,所以说三昧又叫正定,说的是心无染著。到极点时,就是一心不乱。我们在世务情见上太熟了,在佛道上却太生了,因此必须每天练习让它纯熟,把这个心常常顾到觉地,每天至少观照十次。
三十五、所谓观照,就是从自问反观入手,例如:
1、自问假如我最爱的人,或是得病或是死亡的时候,我能断爱吗?心有所动的时候,就能镇摄吗?能化解这个悲思吗?又想此事虽是设想,假如真有这个事时,事到临头我会怎么办?假如还有做不到的,就必须再加精进。
2、自问我平日最难改的习气是什么?假如不能满足我的意愿时,我能不起嗔念吗?如若不能,就必须再加精进。所谓再加精进,就是与自己奋斗,务必要改除习气,从生到熟,从勉强到自然,这是真净业。
3、自问我平时最讨厌的人,从今以后,我能减少怨毒心吗?想想我和他,在没生恶感以前,也曾情好过来,再想想他的长处,以及恶感的起因,双方各有不对的地方,逐渐做到冤亲平等,这也叫做保护佛性。
4、自问我最喜爱的东西,能永保常存吗?假如把它布施出去,我能心无所动吗?能起智慧观照转化这个痴爱心吗?
5、自问我所希望的事,若与我的意愿正相反,或者在将要成功时候失败了,或者被强者夺走,我的定力怎么样?此时,如果强制压下去,就会转成病,必须化除,就是用智慧解释化掉。
6、自问世事乱如麻,不如意的事,十中常有八九,我们所希望的,只有平安顺利等吉祥事。假如有不利的事临头,我能承受吗?能以观空化除吗?
7、自问遇到敌对的事时,能退让吗?能反省自己的过错吗?即使没有过错,这个敌对心也是过恶。但是有关大局群众利益的事,当争而不争,转入消极的,也是过恶,我们能一体圆通观照应接吗?
8、自问大悲利众的心念,是否有所退失?在自己恶念起时,能参找起因吗?若在起因时,预先作好防止,这就不失觉照。防止的办法,先从空境入手,境空则心自空,自然也就对外不起纷争,这就是布施。
三十六、以上这些都是起用的方法。反问自己,就属于观照妙用。用能观的心,破所观的境,久久成熟,气力充足,就不须再著意,无一毫之见存于心中,这就是能所双忘。不是双亡,亡就落于断灭,忘是无著的意思。这种自在之境,也还是微细的习气,再进一步把善习空掉,空不著空,此光常寂,得大自在,就是净土印心法。
注:以上条目,散见于《王骧陆居士全集》,今集结打印以方便行人,有缺漏处当后补。以上念佛法门,是念自性佛,即实相念佛法门,与有相念佛法有区别(未悟前有别,悟后无别),行人念佛时自决。王骧陆居士,是证见如来、成就法身的佛门大德,已于一九五八年往生佛国净土。他老人家的开示,字字是摩尼宝珠。读老人家的原文,令人体会无尽、大心顿生,行人务必重之宝之。

出生死,生净土,成诸佛,度众生

莲心居士  2005.1.19 7:41:41    来自:山西省大同市   QQ:357947646  

(2948-5)  显示次数:4160(3471+689)     查看莲心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莲心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多谢!(内空)

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心诚学浅  2005.1.19 11:44:26    来自:云南昆明  

(2948-6)  显示次数:3964(3565+399)     查看心诚学浅的所有文章 给心诚学浅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幸运女神芸( 当来)妙莲周品丞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