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2649  2005.7.18 15:43:57   法华微信 注册
 (被发送者删除)〖ZGP〗(8.29 12:17) (2088)
 为了轮回没我的份,三恶道没我的份,其他的都是废话。(内空)〖嘻嘻哈哈〗(8.29 14:20) (2004)
 "愍念一切众生海,生起无量慈悲心",昨在红螺寺见到的对联(内空)〖云起〗(8.29 15:05) (2010)
 除苦〖老居士〗(8.29 16:01) (2486)
 师兄说的好,可是我有一点一直不明白。〖云起〗(8.29 18:21) (8.29 18:38) (3171)
 道理是这样的,〖嘻嘻哈哈〗(8.29 19:33) (8.29 19:34) (3622)
 思考中...。可是嘻嘻哈哈兄,〖云起〗(8.30 18:54) (4104)
 只有菩提心才是成佛正因。〖嘻嘻哈哈〗(8.30 18:59) (8.30 18:59) (4570)
 谢谢师兄。我一直对出离心拿不准,即如此,就先不管它了(内空)〖云起〗(8.30 19:08) (4989)
 莫作是念〖老居士〗(9.1 0:06) (5526)
 如果要成佛,你先必须具备出离心;如果你只想解脱生死,你还是要具备出离心。〖一轮月〗(9.1 19:02) (5892)
 此段说的明白,多谢(内空)〖云起〗(9.1 23:12) (5994)
 多谢师兄深切关怀。我当然愿出离一切烦恼、一切颠倒妄想〖云起〗(9.1 23:10) (5936)
 出离心最难得。心中当存是念,但不要强求。(内空)〖刘海〗(9.1 23:37) (5972)
 师兄,苦是一合相,乃是因缘际会所呈现,没有实体。出苦,我有些想不通(内空)〖云起〗(9.2 20:50) (6013)
 个人体会〖iamfisher〗(9.3 9:56) (6523)
 《金刚经 一合相分》译法不同的的其它译本(转帖)〖iamfisher〗(9.3 9:57) (6992)
 已阅。fisher兄辛苦了,感谢!〖云起〗(9.3 21:15) (7020)
 窥基法师援引无著世亲菩萨开示的这一段解释〖iamfisher〗(9.3 10:00) (7027)
 个人体会〖iamfisher〗(9.3 10:26) (9.3 10:40) (7450)
 师兄讲的有道理,但我还未能彻底明了。待我从苦集灭道四谛中想想看。〖云起〗(9.3 21:27) (9.3 21:39) (7584)
 脱离苦海〖极乐行者〗(8.30 20:03) (2056)
 算不上什么高见,只是具有个人特色。〖塞北盐巴〗(8.31 9:17) (8.31 12:06) (2329)
 说得好,说得很实在:))〖刘海〗(8.31 13:26) (2773)
 感谢师兄的鼓励。〖塞北盐巴〗(9.1 8:03) (2872)
 现在来说毕竟是波动着的心〖慕圣〗(9.3 21:41) (1940)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ZGP  2004.8.29 12:17:20    

(2649-1)  显示次数:2088(1620+468)     查看ZGP的所有文章 给ZGP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为了轮回没我的份,三恶道没我的份,其他的都是废话。(内空)

嘻嘻哈哈  2004.8.29 14:20:36    来自:地球  

(2649-2)  显示次数:2004(1696+30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愍念一切众生海,生起无量慈悲心",昨在红螺寺见到的对联(内空)

云起  2004.8.29 15:05:35    来自:北京朝阳区  

(2649-3)  显示次数:2010(1695+315)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除苦
学佛就是要除苦,在除自身的生死苦、轮回苦的同时,更要除众生的种种痛苦。
根据大德的开示,学佛重要的是生起真实的出离心、菩提心、对三宝的信心还有智慧。

从修习出离心来说,小乘经典(如阿含)非常殊胜。而且这也是学佛的初步,没有出离心就等于没有脱离轮回的欲乐(呵呵,真真正正是以苦为乐),更谈不上成就佛果了。

修习菩提心方面的教法当然是以大乘为殊胜。小乘的最高果位也需要生起一定的菩提心。
从世俗谛上说,发菩提心是报恩,所有众生都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我们要报他们的养育之恩;从胜义谛来说,无量众生都是自心的显现,度不干净,自己也没戏。

信心和智慧方面主要通过依教奉行和思考来获得。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闻思修是我们修习的途径。
闻就是博览群经和聆听开示。
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经论和开示的道理进行思考,反观自心。
修就是在明白了道理和途径后依教奉行

乃至众生疾,尚未疗愈前,
愿为医与药,并作看护士!
盼天降食雨,解除饥渴难,
于彼灾荒劫,愿成充饥食!
为济贫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老居士  2004.8.29 16:01:39    

(2649-4)  显示次数:2486(2183+303)     查看老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老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师兄说的好,可是我有一点一直不明白。
菩提心既然讲众生一体,为何必须先发出离心呢?
不发出离心就发不了菩提心吗? 发出离心是发菩提心的必要条件吗?

发布于:2004.8.29 18:21:46    修改于:2004.8.29 18:38:48  
云起  2004.8.29 18:21:46    来自:北京朝阳区  

(2649-5)  显示次数:3171(2856+315)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道理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觉得三界是苦火宅无安,他又怎么把三界火宅中的他人的苦视之为苦呢?他都不以为苦更不会觉得他人苦,又怎能发起救苦的愿望呢?所以说出离心必先于菩提心而发,菩提心又必以出离心为基。
当然这仅约宿世没有或少有薰习修持过佛法的凡夫位而言,大乘菩萨位又另当别论,他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发布于:2004.8.29 19:33:36    修改于:2004.8.29 19:34:23  
嘻嘻哈哈  2004.8.29 19:33:36    来自:地球  

(2649-6)  显示次数:3622(3354+26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思考中...。可是嘻嘻哈哈兄,
经典中反复强调的是菩提心而不是出离心,为何?

云起  2004.8.30 18:54:18    来自:北京朝阳区  

(2649-7)  显示次数:4104(3839+265)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只有菩提心才是成佛正因。
菩提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六度四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发布于:2004.8.30 18:59:26    修改于:2004.8.30 18:59:56  
嘻嘻哈哈  2004.8.30 18:59:26    来自:地球  

(2649-8)  显示次数:4570(4293+277)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谢谢师兄。我一直对出离心拿不准,即如此,就先不管它了(内空)

云起  2004.8.30 19:08:25    来自:北京朝阳区  

(2649-9)  显示次数:4989(4749+240)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莫作是念
对任何初发心的行者,出离心之重要甚至超过菩提心啊

在下恳请师兄无论如何要先修习出离心

乃至众生疾,尚未疗愈前,
愿为医与药,并作看护士!
盼天降食雨,解除饥渴难,
于彼灾荒劫,愿成充饥食!
为济贫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老居士  2004.9.1 0:06:04    

(2649-13)  显示次数:5526(5247+279)     查看老居士的所有文章 给老居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如果要成佛,你先必须具备出离心;如果你只想解脱生死,你还是要具备出离心。
大乘的修行人,虽然并不以个人的解脱为修持目标,但仍然是需要证悟出离心的。大乘的菩提心,必须建基于不忍见众生于六道中受苦之圆满悲心,但如果连自己都不对自己之苦怠到厌离,是不可能对众生苦生出悲心的,所以绝不可真的生起菩提心。所以,不论你是小乘或大乘,也不论你是要解脱或是欲求成就佛境,你都需要出离心。


甘露心华--菩提道次第论《道之三主要》释义 祈竹仁宝哲 述

一轮月  2004.9.1 19:02:04    

(2649-15)  显示次数:5892(5636+256)     查看一轮月的所有文章 给一轮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此段说的明白,多谢(内空)

云起  2004.9.1 23:12:14    来自:北京朝阳区  

(2649-17)  显示次数:5994(5716+278)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多谢师兄深切关怀。我当然愿出离一切烦恼、一切颠倒妄想
其他容我想清楚再来汇报。

云起  2004.9.1 23:10:34    来自:北京朝阳区  

(2649-16)  显示次数:5936(5645+291)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出离心最难得。心中当存是念,但不要强求。(内空)

缓缓食半盏白饭,三藏经尽在此乎?徐徐饮一瓢清水,眼中泪大雨缤纷

刘海  2004.9.1 23:37:23    来自:归元  QQ:11052276  

(2649-18)  显示次数:5972(5726+246)     查看刘海的所有文章 给刘海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师兄,苦是一合相,乃是因缘际会所呈现,没有实体。出苦,我有些想不通(内空)

云起  2004.9.2 20:50:43    来自:北京朝阳区  

(2649-19)  显示次数:6013(5747+266)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个人体会
“一合相”这一段,末学曾经很困惑,无法获得理解。

后来参照了其他几个金刚经版本。原来其他版本的金刚经,这个“一合相”多译作“一合执”。

这些版本都可以在中华佛典宝库 www.fodian.net 找到。

===============================================================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4.9.3 9:56:12    QQ:12205397  

(2649-20)  显示次数:6523(6243+280)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金刚经 一合相分》译法不同的的其它译本(转帖)
《金刚经 一合相分》的其它译法不同的译本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妙生。若有男子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土地碎为墨尘。妙生。于汝意云何。是极微聚宁为多不。妙生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聚性是实者如来不说为极微聚极微聚。何以故。极微聚者。世尊说为非极微聚。故名极微聚。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说为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如来则有聚执。佛说聚执者。说为非聚执。是故说为聚执妙生。此聚执者是世言论然。其体性实无可说。但是愚夫异生之所妄执。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元魏留支三藏奉 诏译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尘。烧成灰末合为墨丸。如微尘聚。须菩提。汝意云何。是邻虚聚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邻虚聚。甚多世尊。何以故。世尊。若邻虚聚是实有者。世尊则不应说名邻虚聚。何以故。世尊。所说此邻虚聚。如来说非邻虚聚。是故说名为邻虚聚。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故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世尊。若执世界为实有者是聚一执。此聚一执如来说非执。故说聚一执。佛世尊言。须菩提。此聚一执但世言说。须菩提。是法非可言法。婴儿凡夫偏言所取。


====================================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隋大业年中三藏笈多译

若复善实。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地尘。彼如是色类墨作已。乃至如是不可数。譬如最小聚。彼何意念。善实。虽然彼多最小聚有。善实言。如是如是世尊。多彼最小聚有。彼何所因。彼世尊聚有。不世尊说最小聚者。彼何所因。若彼世尊。最小聚说非聚。彼如来说彼。故说名最小聚者。若及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者非界。如来说彼故。说名三千大千世界者。彼何所因。彼世尊界有。彼如是搏取有。若如是如来搏取说非取。彼如来说彼故。说名搏取者。世尊言。搏取如是。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尘。烧成灰末。合为墨丸。如微尘聚。须菩提。汝意云何。是邻虚聚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邻虚聚。甚多世尊。何以故世尊。若邻虚聚是实有者。世尊则不应说名邻虚聚。何以故。世尊所说此邻虚聚。如来说非邻虚聚。是故说名为邻虚聚。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故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世尊若执世界为实有者。是聚一执。此聚一执如来说非执故。说聚一执。佛世尊言须菩提。此聚一执但世言说。须菩提。是法非可言法。婴儿凡夫偏言所取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目录
http://www.ebud.net/book/showbook.asp?no=51
9会

第九能断金刚分

  复次善现。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大地极微尘量等世界。即以如是无数世界色像为墨如极微聚。善现。于汝意云何。是极微聚宁为多不。善现答言。是极微聚。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何以故。世尊。若极微聚是实有者。佛不应说为极微聚。所以者何。如来说极微聚即为非聚故名极微聚。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世尊。若世界是实有者即为一合执。如来说一合执即为非执故名一合执。佛言善现。此一合执不可言说不可戏论。然彼一切愚夫异生强执是法。何以故。善现。若作是言。如来宣说我见有情见命者见士夫见补特伽罗见意生见摩纳婆见作者见受者见。于汝意云何。如是所说为正语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如是所说非为正语。所以者何。如来所说我见有情见命者见士夫见补特伽罗见意生见摩纳婆见作者见受者见即为非见故名我见乃至受者见。佛告善现。诸有发趣菩萨乘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应如是见。应如是信解。如是不住法想。何以故。善现。法想法想者。如来说为非想。是故如来说名法想法想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4.9.3 9:57:04    QQ:12205397  

(2649-21)  显示次数:6992(6684+308)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已阅。fisher兄辛苦了,感谢!
除“隋大业年中三藏笈多译”中“博取”意思不明外,其他大概相同

云起  2004.9.3 21:15:24    来自:北京朝阳区  

(2649-24)  显示次数:7020(6759+261)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窥基法师援引无著世亲菩萨开示的这一段解释
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
    大乘 基撰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述曰。此第二也。世亲云但寄微尘为喻。非如言而有实如卫世师等所执微尘也。佛说微尘众者。谓寄微尘以喻化身也。则非微尘者。非如外道等所执实微尘也。无著云。但破一合执故。观解分析至不可析假说微尘。非实有也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述曰。此第二以世界喻法身也。于中有二。初标次释。此初也。如来说世界者。谓寄世界为喻也。则非世界者。非如外道等执以众多实极微成实世界也。彼执两两极微生第三。如是等故。无著云此破名身方便也。世界者谓众生世间也。彼唯名身得名也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

述曰。此第二释中。初却质。次说非。后明执实。此初也。谓若如其所执有世界者。即非是执。是正见故非虚妄也。以无实执实故一合相也。一合相者谓我执。谓执一身总聚五蕴以为我。故名一合相也

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述曰。此第二说非也。谓佛但于假蕴因缘和合之上假说一合。非则如其所执一合相也。则非一合相者非是所执一合相也。但假说一合既非。即明世界亦非有实也

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述曰。此第三明执实也。谓如来假说一合相。凡夫于中起执为实也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述曰。世亲云第三明法我无实。于中有二。初明无我。次发阿耨多罗下明无法。前中初佛叙其外疑问其解不。次善现悬解答明不闲。此初也。谓小乘人等说言必有体。心不缘无。言有体故佛说我见等。明有我实心不缘无故。所执之义必成其有令能彼言故云若有人言也。无著云。此下第二明入相应三昧不分别。于中初明如所不分别为入之方便。次发菩提心下明何人何法不分别。前中初问次答。此初也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4.9.3 10:00:17    QQ:12205397  

(2649-22)  显示次数:7027(6737+290)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个人体会
犹如发菩提心一样,虽然依胜义(空性、一切法无自性),发心之菩萨,明了 并没有(实有自相之)菩提可得、没有(实有之众生)可度、没有(实有自相之)菩提心可发,但是菩萨仍然誓证无自性之菩提果、誓度无自性之一切众生、一刻不舍离(无自性之)菩提心(坚固如金刚不可摧灭)。

作为大乘基础的出离心也一样,菩萨见三界如火宅、欲救度一切众生到安稳处,但菩萨自身却以坚固誓愿(菩提心)盔甲、持精进矛、于三界中无畏救度而穷劫不休。

在菩萨观胜义空之智慧眼中,此三界火宅,等同空华、等同于石女所生子、等同于翳眼人眼中飞虫、等同于梦、等同于幻觉、等同于阳炎、等同于海市蜃楼。虽然如此,一切法如幻如化,而菩萨观世俗之法眼中一切缘起因果无错无乱、毕竟无欺全然显现。微小之恶因,逐渐累积、迅速成大恶、无欺受诸业果,整个三界就是无明住地,菩萨当然不会“喜欢”无明,因此菩萨畏因。所谓畏因,其实就是菩萨观于三界世俗因果微细,故小心谨慎取舍因果,也劝令一切三界众生小心取舍因果、种善因除恶因、依佛所说开示人天涅磐正路。所谓世俗中因果法无欺显现,而无知众生,以及三乘圣人,除佛以外,九法界对此均有过失,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故均有怖畏(包括菩萨也会有诸种细微之无明过失),故如胜鬘经所说,都需要依赖于诸佛无畏狮子吼、悲、智、力 方能离畏。此种出离心,正是九法界均需要依赖十方诸佛的表现。正因为菩萨有怖畏,需要三门恭敬顶礼供养十方诸佛;犹如诸佛之长子普贤菩萨,无尽十愿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等。

出离心之首要之义,就在于皈依三宝!

对于无知凡夫,出离心就是一种最胜之善法欲;苦集灭道之法教,就是最上的甘露。

在南传佛教中也有菩萨道教法,那是基于出离心教法上的。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说,若离开出离心,菩萨道如何难为!大乘菩萨的出离心比一切二乘圣人都要强烈。


(南传佛教的菩提道教法)这方面有些很好的资料,若您愿意可以给您推荐。

发菩提心而不惧怕三界苦的菩萨更迫切地依赖于十方诸佛。
所以诸大经中,常常出现“...菩萨承佛威神...”的词句。。。。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若有任何差错,愿于三宝前忏悔。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04.9.3 10:26:05    修改于:2004.9.3 10:40:37  
iamfisher  2004.9.3 10:26:05    QQ:12205397  

(2649-23)  显示次数:7450(7178+272)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师兄讲的有道理,但我还未能彻底明了。待我从苦集灭道四谛中想想看。
先不麻烦师兄。

发布于:2004.9.3 21:27:42    修改于:2004.9.3 21:39:08  
云起  2004.9.3 21:27:42    来自:北京朝阳区  

(2649-25)  显示次数:7584(7284+300)     查看云起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脱离苦海
为什么要学佛,因为我们的世界很“苦”,佛称我们的世界为娑婆世界,“娑婆”意即“堪忍”。但由于我们的这颗妄心,对诸多痛苦不但不加深思习以为常并以苦为乐,使自己在茫茫苦海中久久不得出离!学佛的目的即是要去除这些妄想执着和根本无名,使自己和众生都能脱离苦海,到达极乐的彼岸,恢复我们的真如本性!
以上是在下的一些浅薄之见,见笑
南么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么阿弥陀佛
南么常住十方佛

极乐行者  2004.8.30 20:03:11    

(2649-10)  显示次数:2056(1731+325)     查看极乐行者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算不上什么高见,只是具有个人特色。
未上网前,以为大家跟米差不多,现在看来真是各具特色。
***你为何学佛***
96年以前,米是个书虫子,读自己能够接触到的各种书。
96年,有同学相告,“佛法才是最高明的”,米从此就变成了经虫子。手上但有所捧,肯定是佛说,绝不可能是其他的什么东东。读自己能够得到的每部经。
为何只读经?还是比较模糊的,比较看得清楚的理由是,“欲以佛的知见取代自己的知见”。
“欲以佛的知见取代自己的知见”,几年来,始终未变,而且越来越强烈。
***如何学佛***
一, 勤读经论,通佛理,立正见。
二, 修止观,或深密思考,或亲证佛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的次序不能颠倒了,即一定是,先读经论,后修止观。
有感于今人大呼倡导,“要实修实证”,观察倡导者的见地,却发现满脑袋的浆糊,在这种情况下“实修实证”,路子不走歪,那才算怪了!所以,务必先从经论入手。
一条大路——
一, 在纷乱的场合下,体会颠覆不破的金刚之体。因为随时要应人应事,念佛,发愿,持咒等,极易被打断,难以为继。而体会金刚不坏之体却是非常便利的,甚至,适度纷乱的场合有助于体会金刚之体,当然,太乱的场合也是不行的。此处用“体会”这个词汇,错误是比较小的,至少比用,“见“,“观”,“照”等词汇要小。
二,在安静的场合下,观察菩提心阵阵发起。这是不走弯路的重要保证,何为正精进?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便是。当然,此时也可以或念佛或持咒,但是米感觉到,发菩提心的力量是最大的,没有搬弄高低的意思,纯属个人体会。此外,还会有一些污七八糟的念头和影象,但那是毫无意义的东东,不理睬就是了。此处的菩提心是,“当愿众生(包括妖魔),速成正觉”。
如果一个人学佛,以上两条都没有做到,不管他多么有名气,不管他多么会讲法,他肯定是个门外汉,至少米是这样认为的。

《解深密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发布于:2004.8.31 9:17:57    修改于:2004.8.31 12:06:16  
塞北盐巴  2004.8.31 9:17:57    来自:北京  

(2649-11)  显示次数:2329(2070+259)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说得好,说得很实在:))
有实用性和独到的

缓缓食半盏白饭,三藏经尽在此乎?徐徐饮一瓢清水,眼中泪大雨缤纷

刘海  2004.8.31 13:26:07    来自:归元  QQ:11052276  

(2649-12)  显示次数:2773(2507+266)     查看刘海的所有文章 给刘海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感谢师兄的鼓励。
“佛法才是最高明的”,告诉米这个道理的那位同学,之后,大赞南怀瑾贯通诸教,再之后,大赞性命双x是最完美的,再再之后,我们就断了交往。
他批评米不务实,米批评他不走正路。
有宗教信仰的人,是最固执的一类人群,米不知是说自己还是在说别人。
当愿一切善友摄受正法!

《解深密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塞北盐巴  2004.9.1 8:03:20    来自:北京  

(2649-14)  显示次数:2872(2608+264)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现在来说毕竟是波动着的心
所以以前是出于好奇,等知道后是想求出轮回,这种心一直都在变化着的吧,等真出了轮回后回头看这些都好象梦一样

慕圣  2004.9.3 21:41:07    QQ:54232962  

(2649-26)  显示次数:1940(1695+245)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爱爱鱼菓靑当持珍惜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