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2332  2004.11.21 13:33:30   法华微信 注册
 当大的烦恼来时,您有把握清静无为吗?〖少说空话多修行〗(4.23 19:00) (3274)
 看来一些事要牢烦少空兄了〖塞北盐巴〗(4.25 16:11) (4111)
 念佛三昧诗集序〖少说空话多修行〗(4.25 19:35) (5030)
 少多兄可能是想将我的军吧〖塞北盐巴〗(4.26 10:39) (5357)
 (被发送者删除)〖少说空话多修行〗(4.30 18:11) (4834)
 少多兄应该不知道有鸡飞蛋打的情况吧。〖塞北盐巴〗(5.3 11:06) (6012)
 塞北兄,您此言过重了。〖毋二〗(5.3 17:43) (6882)
 不好意思〖塞北盐巴〗(5.3 19:27) (5.3 20:32) (7881)
 回复仁兄〖毋二〗(5.4 14:57) (8914)
 再较较真〖塞北盐巴〗(5.9 10:39) (9809)
 见法如幻,以道自娱。毋二理亏,仁兄您就以佛子应有的胸怀给予宽容吧。(内空)〖毋二〗(5.10 13:57) (10751)
 自净其意,善,若知他人也善,有力〖塞北盐巴〗(5.11 12:00) (5.11 12:03) (11739)
 毋二脚力小,爬不了几级阶梯,此生顶多做个“自了汉”〖毋二〗(5.11 18:26) (12302)
 坛子上都说大话,师兄过谦啦(内空)〖巡洋舰〗(5.11 19:02) (12490)
 什么叫作修行也许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少说空话多修行〗(5.14 15:28) (10053)
 学佛不实修实证,仅是戏论,不能了生死 :)〖少说空话多修行〗(5.15 15:28) (10538)
 知见有些歪了吧〖塞北盐巴〗(5.17 10:51) (11370)
 (被发送者删除)〖少说空话多修行〗(5.17 14:44) (11934)
 我觉得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塞北盐巴〗(5.17 15:49) (5.17 16:07) (12363)
 当大的烦恼来时,您有把握清静无为吗?〖寂静涅槃〗(4.30 15:51) (3040)
 哇哈哈〖zhixinshirenguan〗(5.11 19:17) (3048)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当大的烦恼来时,您有把握清静无为吗?
合气


用户等级: 1
注册日期: --
发表文章: 103

短消息 查看 邮件 引用回复 直接回复

--------------------------------------------------------------------------------
实话实说:我还是一无所得
为什么这样说呢。
是因为最近有几件不如意的事纷纷涌来,自己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忧愁烦恼。
这才明白,自己学佛多年,也是一无所得,事到临头,没有主张。

反复思索此事,真是非常难过。
佛法大事,根本不能空说,空说挺多能够在网上排遣孤独和空虚而已。
而且,就算是有些许受益,如果没有大精进力,也很可能退转。

希望班主删掉我的所有的贴子。
我甚至能够体会李元松先生的心情。
苦不能言。

发贴时间: 2004-4-21 14:49:00 IP:已设置保密 删 | 复 | 解





圣旨


用户等级: 1
注册日期: --
发表文章: 24

短消息 查看 邮件 引用回复 直接回复

--------------------------------------------------------------------------------

善!


发贴时间: 2004-4-21 14:59:00 IP:已设置保密 删 | 复 | 解





~平常人~


用户等级: 1
注册日期: --
发表文章: 99

短消息 查看 邮件 引用回复 直接回复

--------------------------------------------------------------------------------
善哉!善哉!
合气兄:
学佛实无所得,若有所得,即是诓你!
忧愁烦恼本空,你若想去除烦恼,只会更加烦恼。还不如去想想如何解决这几件不如意的事。现在正是你修行的紧要关头。有的人只知道放下一切为空,却不知承担一切亦为空,因为空即色,色即空嘛!能容乃大嘛!你认为你是在退转,实则不是。只因你心趋求圣境,所以就有凡境和圣境的分别,未了凡圣之心之故。
你和李元松先生都是直心人,说明你已经进入法门里去了。因为直心是道场嘛!李元松先生是因为未过生死关罢了。
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六祖的解说,只解了某一层面的功德,还有其它层面的功德,留给我们自己去参解。你不妨去参一参。



发贴时间: 2004-4-21 15:47:00 IP:已设置保密 删 | 复 | 解





佛是心 心是佛


用户等级: 6
注册日期: --
发表文章: 1334

短消息 查看 邮件 引用回复 直接回复

--------------------------------------------------------------------------------
与师兄共勉


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显荫笔记 印光法师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惟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是兼仗佛力,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底了。总而言之,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念佛求生净土,只要信愿真切,行持坚固,就有了脱的功能。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其四料简,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以上十六句四料简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要明白这四料简的意思,先要明白怎么叫做禅。怎么叫做净。怎么叫做有。怎么叫做无。拿这禅净有无四个字看清楚,就明白四料简之意思。所以将禅净有无,略为抉择一下。所谓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教中明大开圆解,彻证一念灵知本觉理体也。所以要亲见本来面目,方能算有禅。否则不能算有。所谓净者,是净土三经,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法门。自心净,则国土净。自力感,则佛力应。第一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恳切的发愿,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否则不能算有。世人每以为枯坐,看看死话头,就算有禅。悠悠扬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乃是大错而特错了。总而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是最要紧的道理。然而明心见性,但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悟得就无生死,非门内语。当知悟是开眼,悟后才有真修实证的径路。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练,堕坑落坎。因是之故,先须开悟,这是初步功夫。若论要证到家,正须火上添油,加功进步呢。四料简中第一句,有禅有净土者,谓既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功夫。更能真信发愿求生西方。大彻大悟,猛虎相如,且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岂非如虎生角么。故曰犹如戴角虎。以自己所悟的,自己所行的,拿出来教化众生。应以禅机得度者,便为说禅。应以净宗得度者,便为说净。应以禅净双x得度者,便以禅净法门而化度之。如是言不虚发,机无不摄。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故曰现世为人师。以明心见性人,念佛求生。彻见自性弥陀,克证唯心净土。临命终时,上品上生。一弹指顷,花开见佛。便证圆教初住位。百佛世界,分身作佛。随类应现,化度众生。夫是之谓真精进。夫是之谓大丈夫。将来作佛祖,真语实语。伏望大众谛信。第二偈料简者,谓未曾大彻大悟。仗自己的力量,难望了生死。所以发愿求佛接引,修行净土法门。故曰无禅有净土。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来接引。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既得往生,亲见弥陀,听受妙法,即时开悟。一生便证阿鞞跋致,不退转位。故曰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再好没有的了。第三偈料简。谓虽能大彻大悟,若不发愿求生净土,因未证到家,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故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也。夫所谓十人九蹉路者,谓虽能开悟,而未能一定证到家,故云蹉路。或云十人九错路者,错路二字误也。岂有大彻大悟之禅家,而错路者乎。大彻大悟的人,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恐怕生死关头,未必确能作主。临命终时,循业流转,随多生之善恶业阴而受生去,可惧可畏。诚不如求佛接引,为最稳当,最靠得住也。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此阴境,指无始以来之善恶业境,非指五阴魔境。盖大彻大悟之禅家,岂五阴魔而不知者,有是理乎。第四偈无禅无净土者,谓一般不知道修心的人,既无明心见性的功夫,又无发愿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就是修心未得开悟,总是盲修瞎练,不得解脱。虽然修得福报,无非生死业因。福报大,造业更深。福尽祸来,罪报难逃。地狱之苦,岂能幸免。生死轮回,谁为依靠。所以读了第四偈料简,尤为触目惊心。望大家知生死苦,发菩提心。无净土者,速速发愿修行,变成有净土。有净土者,还须精进勇猛,以决定生西为期望,要紧要紧。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到宝山,切莫空手而回也。又复当知念佛法门,不是专被下根。是三根普被的。无论利根钝根,上智下愚,直至等觉菩萨,都是向这个法门,然后能成佛。所以华严经善财童子遍参诸大善知识,证入法界海会诸陀罗尼门。最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最高尚,最圆满的法门。若诬为愚夫愚妇之行者,直是谤佛谤法,地狱种子。不信净土者,其愚狂堕落,是至可怜愍者也。所以净土法门,有如是之高上者,因为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惟有净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来观特别的教理,自然不得其当矣。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进,逐步高升。净土仗佛力的特别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为国储。其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净土,道虽高贵,法无奇特。只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当知佛的护念众生,过于父母爱子,所以有感必应的。而且我们本具的天真佛性,照天照地,亘古亘今。虽十恶五逆,他的本具灵光,不减一丝毫。但如明镜蒙尘,愚者以为没有光明。却不知拭去尘垢,其光明还现现成成。所以念阿弥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尘垢的最好方法。念来念去,无非显自心本具的阿弥陀佛。自他相应,感应道交,往生妙义,可胜言哉。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诚,得一分受用。望大家努力。现在世道日衰,人心日坏,欲根本补救,则须注意家庭教育。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妇女操一大半。妇女注重母教,教子循规蹈矩。童而习焉,长而行焉。良好的人格,便肇源于孩提之时。所以妇人之相夫教子,职任重大。一般女居士,须知妇人之得称太太者,以周朝开国之初,太姜,太妊,太姒,皆极贤德,母仪天下。所以称妇人曰太太。诸女居士当知太太之可尊可贵,各尽相夫教子之职分,为治国治天下的基本,庶几名副其实。修心者讲到极处,还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语。此二语三岁孩童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究竟能做到这两句,便是诸佛地步。所以望一般修心的善男信女,大家注意注意。千言万语,总是要修心了生死。若论修心了生死的最要关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愿念佛。望大家将这几种意思,牢牢谨记。自然生死可了,佛道可证。勉之勉之。(三编卷三)




发贴时间: 2004-4-21 17:09:00 IP:已设置保密 删 | 复 | 解





hj66


用户等级: 2
注册日期: --
发表文章: 236

短消息 查看 邮件 引用回复 直接回复

--------------------------------------------------------------------------------
顶礼!赞叹!

顶礼!赞叹!印光法师!
合气师兄:
您好!忧愁烦恼,人人都有,说放下,能就放下,那是已经证成的大德了!我们是凡夫,只要能够用佛来鼓励自己,业障现前,尽可能心平气和地面对,相信佛菩萨会加持您的。

南无阿弥陀佛!

发贴时间: 2004-4-21 17:43:00 IP:已设置保密 删 | 复 | 解





爱众生.


用户等级: 1
注册日期: --
发表文章: 18

短消息 查看 邮件 引用回复 直接回复

--------------------------------------------------------------------------------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到宝山,切莫空手而回也。”“若想去除烦恼,只会更加烦恼”。善哉。阿彌陀佛。



发贴时间: 2004-4-21 17:44:00 IP:已设置保密 删 | 复 | 解





少讲空话多修行


用户等级: 4
注册日期: --
发表文章: 486

短消息 查看 邮件 主页 引用回复 直接回复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编辑 发贴时间: 2004-4-22 19:15:00 IP:已设置保密 删 | 复 | 解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4.4.23 19:00:29    

(2332-1)  显示次数:3274(2203+1071)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看来一些事要牢烦少空兄了
少空兄与嘻嘻兄,都是饱读之人,所以繁请你们能转贴一些这样的文章,就是念佛大师们,或因念佛而入定,或因念佛而证无学,或因念佛而生前便获得了往生的录取通知书,等等。这样的事迹,对增强学人的信心,有着巨大的作用。我甚乐欲闻,先顶礼了。我了解大德的言论,主要是在网上看诸位的转贴,多是东家长西家短的物事,应该是你们选材有问题吧。请多转贴一些大德们修法的体会,以及对甚深经典的解说,我觉得更有意义。

《解深密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塞北盐巴  2004.4.25 16:11:13    来自:北京  

(2332-2)  显示次数:4111(3262+849)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念佛三昧诗集序
念佛三昧诗集序

晋庐山释慧远


序曰。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则无幽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是故靖恭闲守。而感物通灵。御心惟正。动必入微。此假修以凝神。积功以移性。犹或若夫尸居坐忘冥怀至极智落宇宙而闇蹈大方者哉。请言其始。菩萨初登道位。甫闚玄门。体寂无为而无弗为。及其神变也。则令修短革常度。巨细互相围。三光回景以移照。天地卷舒而入怀矣。又诸三味。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像生焉。非耳目之所至。而闻见行焉。于是睹夫渊凝虚镜之体。则悟灵根湛一清明自然。察夫玄音之叩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于此哉。以兹而观。一觌之感。乃发久习之流覆。割昏俗之重迷。若以匹夫众定之所缘。固不得语其优劣。居可知也。是以奉法诸贤感思一揆之契。感寸阴之颓影。惧来储之未积。于是洗心法堂整襟清向。夜分忘寝夙宵惟勤。庶夫贞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临津济。与九缘同往。仰援超步拔茅之兴。俯引弱进。垂策其后。以此览。众篇之挥翰。岂徒文咏而已哉。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4.4.25 19:35:26    

(2332-3)  显示次数:5030(4218+812)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少多兄可能是想将我的军吧
***念佛三昧诗集序

晋庐山释慧远


序曰。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则无幽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

盐巴言。“气虚神朗”等,道家词汇,佛家词汇,应该是,心行处灭,见无所见,觉无所觉。
***是故靖恭闲守。而感物通灵。御心惟正。动必入微。此假修以凝神。积功以移性。***
盐巴言。“积功以移性”,“性”或是道家词汇,或是俗称“性情”,不是佛家的法性或自性,自性无有变异,积功也好,不积功也好,如如不动。
***犹或若夫尸居坐忘冥怀至极智落宇宙而闇蹈大方者哉。请言其始。菩萨初登道位。甫闚玄门。体寂无为而无弗为。及其神变也。则令修短革常度。巨细互相围。三光回景以移照。天地卷舒而入怀矣。***
盐巴言。“玄门”,道家词汇,佛家,至简至深,无门,更无玄。“三光回景以移照。天地卷舒而入怀矣。”,错,应该是,觉了诸法不入不出。
***又诸三味。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
盐巴言。“即所缘以成鉴”,错,应该是,所缘是鉴中物,不离鉴,不是鉴。
***明则内照交映而万像生焉。***
盐巴言。“万像生焉”,与明还是不明,没有关系。明,觉了诸法唯心所现,自性空;不明,妄计诸法为实,坚固执著。
***非耳目之所至。而闻见行焉。于是睹夫渊凝虚镜之体。则悟灵根湛一清明自然。察夫玄音之叩心听。则尘累每消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于此哉。以兹而观。***
盐巴言。“则悟灵根湛一清明自然”,“灵根”是形容法身法性的词汇,应该也来源于道家,巨不妥。失去了,含裹十方,遍一切处的意味。

好了,下面的句子我就不注解了,时间有限。

《解深密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塞北盐巴  2004.4.26 10:39:49    来自:北京  

(2332-4)  显示次数:5357(4506+851)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4.4.30 18:11:00    

(2332-9)  显示次数:4834(4210+624)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少多兄应该不知道有鸡飞蛋打的情况吧。
一行三昧,是一种成就。我敢打赌,你找不到这样的开示,何时可得一行三昧?就我所知,修法的众多成就,如得三昧,如得陀罗尼,如登地等等,佛在时间方面的开示,总是不确定说,一律才用或,或。或,这个词汇。这是因为修法者往世所行福业不同。念念相续,是一种比一行三昧较低的成就,也遵循这个原理,即,有人,闻法便得,有人,修法才得,有人,一世便得,有人,多世才得。我劝那些多世才得的人,不要邯郸学步,放弃对大乘经典的诵持。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就是,临终前,既不能念念相续,又没有树起正见,这叫鸡飞蛋打。

《解深密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塞北盐巴  2004.5.3 11:06:56    来自:北京  

(2332-10)  显示次数:6012(5202+810)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塞北兄,您此言过重了。
您怎样理解净宗的“一念心性(即一真法界)”与禅宗的“明心见性”的异同?

毋二  2004.5.3 17:43:35    

(2332-11)  显示次数:6882(6193+689)     查看毋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一念心性”,我第一回听说,查了一下佛学词典,没有找到这个词汇,所以,你先要给我说明这个“一念心性”指的是什么。“明心见性”中的性,是指自性,也指法性,与“一真法界”,是同义词。
难道你觉得没有鸡飞蛋打的情况?谈谈你的理由。我整个帖子无非在说,有这种情况,并捎带劝言,要重视对大乘经典的诵持。“此言过重”,也应该指的是没有这种情况吧。

《解深密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发布于:2004.5.3 19:27:04    修改于:2004.5.3 20:32:27  
塞北盐巴  2004.5.3 19:27:04    来自:北京  

(2332-12)  显示次数:7881(7159+722)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回复仁兄
“心灵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呢?我们还是不甚清楚。若依前人的见教,则大到你难以思议。连主流科学也发现,如果你真能心注一境,便刀山火地也能过去。宾夕法尼亚州的裴卡拉研究过二十七个曾在火床上走过的人,火床的热度高达摄氏六百五十度以上。那些心神涣散的人脚底起了水泡,而专心致志的人则反复念着‘沼泽冰凉’,结果就‘好像是在温热的炸薯片上走过’一样。”(引自何士光的《健康随想》)

基于上述的科学实险,及参照《楞严经念佛圆通章》,并毋二在心地纯净时的体味,相信:若佛(善)子,以专诚之念,系于弥陀净土,净念相继,念念相续,临命终时如是,可往生西方。未读诵大乘经典往生时就可能“鸡飞蛋打”,这没多少依据。打个不大恰当的比喻:像六祖大师这样的人,不识字如何去读经?心中佛理充盈又何须读经?
至于往生西方是否等同于已成佛,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毋二对此不感兴趣。翻开注释类的书籍,不难看到:

声闻缘觉:自觉。
菩萨:自觉觉他。
佛:觉行圆满。

按注释来理解,一个修行者要达到佛的果位,就是要“觉行圆满”。这“觉”与“行”是两个方面,但又终归合一。有的修行者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即使十二部经在头脑中背得滚瓜烂熟、也深入义趣,但“行”未圆满,在现时仍是无缘于佛的果位。

“一念心性”一词出自于有关弘一法师佛学研究的书籍,与《华严经》上所说的“一真法界”异名同义,这个“性”与“明心见性”的“性”同指真常、如如佛性。如果勉强解释一下的话,“一念心性”是在念佛过程中,将六根同时收摄于念佛一念中,不致其妄想散乱,昏沉迷昧,从而破除“我执”、“法执”,显露真性,总体上觉体圆明,智慧之光普通一切,达到“三摩地(即三昧)”。这与禅宗通过参禅明心见性所得的境界大体相似,所不同的,一个是以一统万,一个是以万归一。正如大家在同一座山上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但来时却不走同一条路。
法无高下,法门也无高下,适合自己就好。
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要肯定别人;肯定别人的同时,也要肯定自己。不自负,也不妄自菲薄。

毋二不过是一个门外观佛的孩子,以上的当然也就是一个小孩的戏论了,仁兄您就一笑了之吧。看过仁兄的贴子,对您其中的一些看法与做法表示赞赏,您也是毋二尊敬的长辈。

毋二  2004.5.4 14:57:05    

(2332-13)  显示次数:8914(8156+758)     查看毋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再较较真
从他处得来的道理,单凭自己的逻辑判断,是对还是错,然后抛出去盖人,与己与人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先将得来的道理向自己身上照上一下,然后再出言就稳妥了很多。本着这个精神,本贴出现了很多反问句,但愿兄台不要理解为与你抬杠为好,我确实没有抬杠的爱好。这样的句字虽然不大舒服,或许能够增强你和我的反观力度。

***“心灵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呢?我们还是不甚清楚。若依前人的见教,则大到你难以思议。连主流科学也发现,如果你真能心注一境,便刀山火地也能过去。宾夕法尼亚州的裴卡拉研究过二十七个曾在火床上走过的人,火床的热度高达摄氏六百五十度以上。那些心神涣散的人脚底起了水泡,而专心致志的人则反复念着‘沼泽冰凉’,结果就‘好像是在温热的炸薯片上走过’一样。”(引自何士光的《健康随想》)***
盐巴言:你自己是专心致志的人还是心神涣散的人?这世上有没有心神涣散的人?若有,是否也号召他们上火床上走几遭?另问,现代最好的射电望远镜,能见百亿光年的星体,却没有见着极乐世界,你信科学还是信佛说?
***基于上述的科学实险,及参照《楞严经念佛圆通章》,并毋二在心地纯净时的体味,相信:若佛(善)子,以专诚之念,系于弥陀净土,净念相继,念念相续,临命终时如是,可往生西方。未读诵大乘经典往生时就可能“鸡飞蛋打”,这没多少依据。***
盐巴言:“念念相续”,你是否已经达到?何时达到?别人是否也能达到?命终时能否达到?
如果达不到,一世往生就实现不了,而又放弃通佛理立正见的机会,岂非“鸡飞蛋打”?依据在那里,就在你身上!另外,大势致菩萨也多次出现在世尊的法会上,为了听法,何况你等!较真,“以专诚之念……”,你是否已达到专诚?何时达到专诚?
***打个不大恰当的比喻:像六祖大师这样的人,不识字如何去读经?心中佛理充盈又何须读经?***
盐巴言:六祖大师闻一经一偈,便悟实相,心中充满了佛理,可以不读经。你是一经一偈开悟的人吗?别人是一经一偈开悟的人吗?那些一经一偈开悟不了的人,却又不肯读经,我说这些人是邯郸学步,言重了吗?
***按注释来理解,一个修行者要达到佛的果位,就是要“觉行圆满”。这“觉”与“行”是两个方面,但又终归合一。有的修行者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即使十二部经在头脑中背得滚瓜烂熟、也深入义趣,但“行”未圆满,在现时仍是无缘于佛的果位。***
盐巴言:是你烂熟十二部经而无缘佛果呢?还是你见过烂熟十二部经的人而无缘佛果呢?还是世尊开示烂熟十二部经的人而无缘佛果呢?我见过的人,读经仅仅几部,就开始半瓶子晃荡起来,开始贬低多闻之人,你就跟着嚼舌吧!你若感兴趣的话,查一下出场法华会和涅磐会的名单,其中有很多是参加过净土三会的人,你就学着别人,抡圆你的棒子,“这些人心神涣散,不能专注于已得法门,无缘于佛的果位“。提个醒,读经,闻法都是修行。你自己如果肯花三五年的时间,多读几部经,突然发现如同撞了南墙一样无益,再扔出这话也不迟呀。
***“一念心性”一词出自于有关弘一法师佛学研究的书籍,与《华严经》上所说的“一真法界”异名同义,这个“性”与“明心见性”的“性”同指真常、如如佛性。如果勉强解释一下的话,“一念心性”是在念佛过程中,将六根同时收摄于念佛一念中,不致其妄想散乱,昏沉迷昧,从而破除“我执”、“法执”,显露真性,总体上觉体圆明,智慧之光普通一切,达到“三摩地(即三昧)”。这与禅宗通过参禅明心见性所得的境界大体相似,所不同的,一个是以一统万,一个是以万归一。正如大家在同一座山上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但来时却不走同一条路。***
盐巴言:这一段是把方便,功德,实相混为一谈。人们一谈起念佛来,喜欢用文学词汇,什么连绵不绝了,什么打成一片了,不知到是说功夫还是说功德还是说实相,也不知道是说自己还是抄别人的。总之是一篇糊涂帐。
在此,为准确起见,我引入数学分析的感念。
间断:总能找到两点,之间没有点,是为间断。
连续:任何两点,之间至少有一点,是为连续。
间断是生灭,善法生善趋,也叫做方便。连续是不生不灭,也叫做实相。不共是功德,共是实相。
念佛是方便,因为四字之间有间断。行此方便究竟能得到何等功德,当依佛说,主要是往生功德。
念佛中的种种感应,什么发光了,什么圆明了,等等,那是功德,而非实相,因为念的人有,不念的人没有,畜生更是没有,不共的缘故。注意,心住功德,已非专念。
实相是连续与共的,故,在实相中,无众生,无菩萨,无功德,无想也无念。专念时,已离实相,住实相时,已离专念。
我理解你引用的“一念心性”是通过专念而入实相的情况。是否有这种可能性,我不知道。但问题又回到了上面,你是否已达到了“一念心性”?你何时可以达到?如果临终时也没有达到,而坚持不读经,算不算是鸡飞蛋打?
***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要肯定别人;肯定别人的同时,也要肯定自己。不自负,也不妄自菲薄。***
我个人认为,少多兄我已很熟悉,言语随便了一些,有调侃意,却无讥讽意。

《解深密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塞北盐巴  2004.5.9 10:39:14    来自:北京  

(2332-14)  显示次数:9809(9089+720)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见法如幻,以道自娱。毋二理亏,仁兄您就以佛子应有的胸怀给予宽容吧。(内空)

毋二  2004.5.10 13:57:53    

(2332-15)  显示次数:10751(10135+616)     查看毋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自净其意,善,若知他人也善,有力
见法如幻,以道自娱,善,以余法为娱,总有尽,以佛法自娱无有尽。
在来佛坛之前,我是在自家社区网上,与邻居们聊天灌水的,近两年时间,那里的水很大,争执却很少。来佛坛只有几个月,水不大,争执却不少,难道学佛的人修养不及不学佛的人吗?其实不是。
在社区网上,大家只找自己认为有趣的内容往上贴,对其中的对错,其实并不关心,这样,如有人来反对,就相互调侃一番,若有人支持,就相互吹捧一番,所以争执就很少,并非不学佛的人修养就高。
在佛坛上,大家只找自己认为是对的内容往上贴,对其中的道理看的很重,这样,如有人反对,就要较真,如有人盖压,就要上火,所以争执就很多,并非学佛的人修养就低。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知道其他人和自己同样善,就不再起火了。所以,
自净其意,善,若知他人也善,有力。

《解深密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发布于:2004.5.11 12:00:37    修改于:2004.5.11 12:03:51  
塞北盐巴  2004.5.11 12:00:37    来自:北京  

(2332-16)  显示次数:11739(11022+717)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毋二脚力小,爬不了几级阶梯,此生顶多做个“自了汉”
毋二是人不是佛,所以常犯错。
毋二脚力小,爬不了几级阶梯,此生顶多做个“自了汉”。

让一切幻来幻灭吧。

毋二  2004.5.11 18:26:12    

(2332-17)  显示次数:12302(11709+593)     查看毋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坛子上都说大话,师兄过谦啦(内空)

快乐

巡洋舰  2004.5.11 19:02:10    来自:blueship  

(2332-18)  显示次数:12490(11863+627)     查看巡洋舰的所有文章 给巡洋舰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什么叫作修行也许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作者: chunfengcz

发表日期: 2004-03-04 09:59:26
本版搜索 站内搜索 返回本版 快速返回 作者的家




本人接触佛学十几年,经论注疏看了百十本,道理懂了一萝筐。然而真实的生活中,自己体验,智慧并无增长,烦恼未见减少,身口意从来没清净过。

每自反省。发现,原来学佛最初时知道的,到现在还没真的明白。

因果深信否?不信啊。若真知道是火,怎么还会伸手呢?

发厌离心否?没有啊。车要好的,房子喜欢大的。看见美女,得多盯两眼。

全是在心意识上下功夫,真正培德养善,积累福德资粮的事,没有。于人于已,究有何益。

所以打算从现在起,不论念佛、放生、行善,每日必有功课。不种因,焉得果。如是,点点积累资粮,至于明心见性,花开见佛之事,暂不做此想。世间事尚未了了,还谈什么出世。

在本版看了一些日子,确是一些于佛法上有精进心的同修。故想倡议一个共愿同修会。

无论禅密净,何宗何师,不求见地一致,专重共发慈愿,并依愿起行。愿不必大,积小善而为大善,行不必远,积跬步以至千里。课不必重,方便红尘众生易行,心必以专,念念精虑冀可通玄。

人多亦可,少亦可。斯则可谓同道也。

请问各位师兄意下如何?

我不观歌舞,我要做到眼根清净  
我不听音乐,我要做到耳根清净  
我不闻鲜花,我要做到鼻根清净  
我不吃肉, 我要做到口根清净  
我不做按摩,我要做到身根清净  
我不起坏念,我要做到意根清净  
我今天做错了什么  
我今天说错了什么  
我今天想错了什么  
虽然身在红尘中  依旧青灯伴古佛  
今天你上座了吗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佛要人们顺境不腐化堕落,逆境勇于面对,战胜自己不做七情六欲的奴隶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4.5.14 15:28:04    

(2332-20)  显示次数:10053(9305+748)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访问少说空话多修行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学佛不实修实证,仅是戏论,不能了生死 :)
学佛不实修实证,仅是戏论,不能了生死

古禅




等  级:论坛版主
经 验 值:6577
社区金币:700
总发贴数:1011
注册时间:2003-9-20
体 力 值:
在线状态:


No.1

--------------------------------------------------------------------------------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成为著名的法师,到处讲经说法,不遗余力。有一天其阿罗汉哥哥对他说:“法师!你应该如法赶快修持,不可只顾忙著空谈佛法啊!”法师弟弟回答说:“尊者!我明天就开始修行。”阿罗汉哥哥再次向他说:“法师!难道你没有听见佛陀说:修行要像救火烧头发那么急切吗?”。其兄又向他说了很多教诫的话,他总是说:“是!是!是!尊者说的确是真理。”唯明天又过明天,他始终没有如法修持,不久,这位法师忽然身患重病,恐命将终了,此时才后悔说:“我信奉佛陀的教法,那真是大光明的法灯,而我却是一位最无明的人,连自己都不能自照了:以不能自照的缘故,以后恐将永远沈没于生死苦海中。”因此心怀大恐惧,恳求阿罗汉哥哥说:“尊者!由于我的愚疑,不听从您的教诲,如今病重将要命绝,愿兄垂愍拔济,令我远离大苦。”法师说完后即命终。其兄以天眼观之,知道他还生在人间,即常去探望。后来有一次,其乳母抱这小孩来到阿罗汉的住处,由于失手扑地,把小孩的头撞在石头上,这小孩大发嗔恚心后,即舍生命而堕于地狱中,是时,阿罗汉又以天眼观察,看见他生于地狱中,受大苦报,即叹气说:“唉!真是悲哀,你的处境,连佛力都难搭救,何况是我呢?”

注:由以上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即使穷研佛理,而不如法修持,不仅不能得见道迹,解脱生死,更会因理论坚强,我慢心生起,而有堕诸恶趣的危机呢!所以修行须如广钦老和尚所开示的:

一、经藏全在心,戒定慧也在心。戒定慧不是用讲话而已,是用行的,即是要修 五蕴。
二、有时间看一点经书,看经书是要了解知道,依经典去修持,不是看了去讲说 而已。
三、修行要表里一致,不要口是心非。

过去有位祖师曾说了一个譬喻:“苍蝇在纸窗前一直飞钻,再怎么飞钻,也无法飞过那层薄薄的纸。”所以一个人若只在纸上的理论下功夫,是绝对无法突破现状,解脱自在的。



——————————
吉祥如意 法喜充满

我不观歌舞,我要做到眼根清净  
我不听音乐,我要做到耳根清净  
我不闻鲜花,我要做到鼻根清净  
我不吃肉, 我要做到口根清净  
我不做按摩,我要做到身根清净  
我不起坏念,我要做到意根清净  
我今天做错了什么  
我今天说错了什么  
我今天想错了什么  
虽然身在红尘中  依旧青灯伴古佛  
今天你上座了吗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佛要人们顺境不腐化堕落,逆境勇于面对,战胜自己不做七情六欲的奴隶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4.5.15 15:28:46    

(2332-22)  显示次数:10538(9852+686)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访问少说空话多修行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知见有些歪了吧
以上两篇及《具行禅人修行略传》那一篇,都是赞多行或专行的同时,出言打压多闻,所以中心思想可以总结为,“赞少闻,赞多行”。
“赞少闻,赞多行”的精神,看来由来已久,但我不得不说,这个精神有些歪。比较正的说法是“赞多闻,赞多行”,多闻很好,多行也很好,多闻加多行,好上加好。因根器不同,条件不同,有人在多闻方面走得远一些,有人在多行方面走的远一些,都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条件奋力前行。
时下,得道者少,并非多闻的错,因为多闻实在是少的可怜。你或许已经认为我是多闻了,但是,我读的经文不及世尊言教的1%,真是可怜人。时下,人们少闻已是个铁的事实,读经只几卷,甚至不读经,便认为已得正信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在这种本来就少闻的情况下,那些依然赞叹少闻的人,脑子肯定是进水了,他们不是在纠正时弊,而是在雪上加霜。因为他们给本已懒于读经的人提供了支撑。
如果将少闻节约的时间,用来多修的话,倒也无可非议。只是,人是一种能得懒便得懒的生物,他们大多不会将少闻节约的时间用在多修上,而是用在其他方面,所以倡导“赞少闻,赞多行”的精神,得到的实际结果,最有可能的是,少闻加少修,这也是一种鸡飞蛋打。
就拿兄台你来说吧,你连引三贴盖我,说明你是这一精神的追随着,但你是如何做的呢?你少闻是做到了,的确读经不算多,但你是不是因此而多修呢?根本不是,你没有将少闻节约的时间用在多修上,而是用在“道听途说,言说章句,故事轶事”的阅读上来,何以知之,查查你的发贴内容就可以知道了。世人绝大多数和你一样,甚至还不如你,他们会把少闻节约的时间用在台球场里,桥牌桌上,并非用在多修上。
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目不识丁,但功夫了得,如何如何的,这类故事真是家喻户晓啊,但劝你不要做个睁眼瞎,环顾你周围的老太太,是不是功课一完,就找人打麻将去?大多数老太太是后者。所以,劝人少读经,或不读经,确实在害人。
最后,我进一步申明,我赞多闻,我也赞多修,我更是顶礼多闻加多修的人。

  《维摩诘所说经法供养品第十三》


……………………………………………………………………………………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大庄严。劫曰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主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往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为法供养。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法轮。诸天龙神乾闼婆等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见。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佛告天帝。王子月盖从药王佛。闻如是法得柔顺忍。即解宝衣严身之具。以供养佛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我当行法供养守护正法。愿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魔怨修菩萨行。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记之曰。汝于末后守护法城。天帝。时王子月盖见法清净。闻佛授记以信出家。修集善法精进不久。得五神通逮菩萨道。得陀罗尼无断辩才。于佛灭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满十小劫。药王如来所转法轮随而分布。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生得生天上。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炎如来。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月盖比丘即我身是。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解深密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塞北盐巴  2004.5.17 10:51:42    来自:北京  

(2332-23)  显示次数:11370(10654+716)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4.5.17 14:44:38    

(2332-24)  显示次数:11934(11415+519)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访问少说空话多修行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我觉得你能明白我的意思
我确实不把你当陌生人看待,帖子中指控你在盖我,其实是为我自己使用略微带刺的言论,开个绿灯而已,哈……。你对我劝修的意思,我还是明白的,多谢多谢,我当抓紧实修。
***师弟并不是反对师兄多读经,只是想说光读经也许不一定就行的,师弟只是觉得修行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到底如何修行才是合理的,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盐巴言:每部经对如何修行,都有开示,有简说,有详说,有单说,也有总说,很明确也很完美,无须他人添油加醋。这样修好,那样修不好,这样就行,那样就不行,纯属他人吃饱了饭,无事穷扯淡。

《解深密经》: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发布于:2004.5.17 15:49:02    修改于:2004.5.17 16:07:05  
塞北盐巴  2004.5.17 15:49:02    来自:北京  

(2332-25)  显示次数:12363(11643+720)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当大的烦恼来时,您有把握清静无为吗?
精进念佛,一定能有所成就.阿弥陀佛!

寂静涅槃  2004.4.30 15:51:08    

(2332-6)  显示次数:3040(2350+690)     查看寂静涅槃的所有文章 给寂静涅槃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哇哈哈
真的无所得吗?要是真的话你就不烦恼了?
心有所执必有所得,只不过不是你想得的,而是不想得的

危巍

zhixinshirenguan  2004.5.11 19:17:26    

(2332-19)  显示次数:3048(2386+662)     查看zhixinshirenguan的所有文章 给zhixinshirenguan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秦限花开莲现华开莲现~王子清lucky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