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1909  2004.3.19 20:54:12   法华微信 注册
 请教:欲望于我们是好是坏?〖清空了吗〗(11.18 9:52) (2945)
 兄台最好这么问:〖嘻嘻哈哈〗(11.18 12:56) (3739)
 兄台:小女子再问〖清空了吗〗(11.18 20:54) (4893)
 无欲时是大快乐〖少说空话多修行〗(11.19 8:40) (5329)
 少说空话多修行兄台:此话错在哪里?〖清空了吗〗(11.20 8:22) (5895)
 因为无欲时是快乐的(内空)〖少说空话多修行〗(11.20 10:28) (6429)
 无欲时的快乐从哪里来的?〖清空了吗〗(11.20 10:36) (7032)
 是既宁静又快乐,但这种快乐不是人世间不修行的人的那种快乐(内空)〖少说空话多修行〗(11.20 10:57) (7591)
 那种快乐与不修行人的快乐区别何在?〖清空了吗〗(11.20 12:06) (11.20 12:15) (7788)
 对我们世俗凡夫人来说,佛陀教导我们持善遮恶,行持十善业道。〖iamfisher〗(11.19 9:44) (5655)
 iamfisher兄台:我要好好想一想(内空)〖清空了吗〗(11.20 9:55) (11.20 9:56) (5456)
 您是您看到的很多人当中的一个吗?〖嘻嘻哈哈〗(11.19 18:50) (5262)
 请问嘻嘻哈哈兄台〖清空了吗〗(11.20 8:18) (5923)
 跟你的看法一样:欲望。〖嘻嘻哈哈〗(11.20 19:19) (6429)
  嘻嘻哈哈兄台:我有点懂了,谢谢点拨。〖清空了吗〗(11.20 20:41) (6594)
 衷心希望天底下像你这样的小女子多些多些再多些!〖嘻嘻哈哈〗(11.20 19:37) (6436)
 :)(内空)〖清空了吗〗(11.20 20:42) (11.20 20:42) (6552)
 对于不能等视苦乐的人而言,避免痛苦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嘻嘻哈哈〗(11.19 19:10) (4714)
 佛陀的心理学(转)〖嘻嘻哈哈〗(11.19 19:17) (5352)
 嘻嘻哈哈兄台:我还要想一想〖清空了吗〗(11.20 8:20) (5397)
 ^_^〖我佛不语〗(11.18 23:38) (3558)
 我佛不语兄台:我们需要的只是常乐吗?^_^ 〖清空了吗〗(11.20 8:36) (11.20 8:39) (4257)
 (被发送者删除)〖少说空话多修行〗(11.20 10:33) (4781)
 不对。我追求的是不惑。但越追越惑。〖清空了吗〗(11.20 13:01) (11.20 13:31) (5011)
 心善者,常乐;心静者,常乐;心宽者,常乐Too。〖我佛不语〗(12.11 18:21) (4678)
 是为告诉大家什么呢还是为了解惑呢?〖holoyo〗(11.19 20:36) (3496)
 答holoyo兄台〖清空了吗〗(11.20 8:15) (11.20 8:26) (4411)
 该我作答了〖holoyo〗(11.22 16:27) (5068)
 又看了你和其他朋友的一些问答,决定还是说一些佛法知见〖holoyo〗(11.22 17:39) (11.22 17:41) (5760)
 holoyo师兄:我很愚钝但我会认真想一想〖清空了吗〗(11.22 21:07) (5753)
 物质真的那么那么重要吗〖少说空话多修行〗(11.21 9:09) (3100)
 稳定压倒一切〖少说空话多修行〗(11.21 9:13) (3005)
 茫然向着坟山去,更无一个肯回头。〖少说空话多修行〗(11.21 9:58) (3235)
 如果欲望是帮助别人消除烦恼或减少烦恼而随喜,这样的欲望是好的。(内空)〖有余圆满〗(12.12 3:27) (2869)
 我对“欲”的看法〖吴凯〗(12.14 20:22) (2848)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请教:欲望于我们是好是坏?
请教:欲望于我们是好是坏?

清空了吗  2003.11.18 9:52:17    

(1909-1)  显示次数:2945(2293+652)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兄台最好这么问:
一个既能给你带来快乐又能给你带来痛苦的东西是好是坏?
快乐的时候,你会认为它是好东西,痛苦的时候,你会认为它是坏东西;不管是快乐时的好东西还是痛苦时的坏东西,其实,它们都是同一种东西,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差别。

嘻嘻哈哈  2003.11.18 12:56:55    来自:地球  

(1909-2)  显示次数:3739(3208+531)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兄台:小女子再问
兄台:小女子再问,既然是欲望是一个既能给你带来快乐又能给你带来痛苦的东西。那么当我无欲时就应该无喜无忧,但无喜无忧人生意义何在?如果人人都无欲,亦即达到无喜无忧时,社会如何进步?可见在此一点上欲望是有利于人的。但我看到很多人因欲望不能满足而起嗔心等不良之心。甚至犯罪。自杀。在此一点上欲望又是有害于人的了。
我始终困惑“欲望”

清空了吗  2003.11.18 20:54:33    

(1909-3)  显示次数:4893(4176+717)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无欲时是大快乐
那么当我无欲时就应该无喜无忧,这句话是错的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3.11.19 8:40:07    

(1909-5)  显示次数:5329(4789+540)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少说空话多修行兄台:此话错在哪里?
少说空话多修行兄台:此话错在哪里?

清空了吗  2003.11.20 8:22:00    

(1909-15)  显示次数:5895(5383+512)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因为无欲时是快乐的(内空)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3.11.20 10:28:20    

(1909-18)  显示次数:6429(5965+464)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无欲时的快乐从哪里来的?
心无所扰就会快乐?而不是宁静?

清空了吗  2003.11.20 10:36:42    

(1909-20)  显示次数:7032(6555+477)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是既宁静又快乐,但这种快乐不是人世间不修行的人的那种快乐(内空)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3.11.20 10:57:12    

(1909-21)  显示次数:7591(7122+469)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那种快乐与不修行人的快乐区别何在?
那种快乐与不修行人的快乐区别何在?是一个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一个建立在精神的基础上吗?精神如果与物质完全脱离后不会变成空谈吗?

发布于:2003.11.20 12:06:51    修改于:2003.11.20 12:15:59  
清空了吗  2003.11.20 12:06:51    

(1909-22)  显示次数:7788(7272+516)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对我们世俗凡夫人来说,佛陀教导我们持善遮恶,行持十善业道。
对我们世俗凡夫人来说,佛陀教导我们持善遮恶,行持十善业道。
并非叫我们什么都不要想。

也许您可以看一看,什么叫做如来随顺觉性(虽然它也许很难理解):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http://fahua.com/cgi-bin/forum/wiser.cgi?kd=wise&rn=&on=1620&om=1730&ot=13

再思考一下,什么叫做金刚经上所说的菩提心: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比较一下这个菩提心,和如来随顺觉性,是不是有几分相似。

佛陀要我们发菩提心,不就是一种'想'?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欲望,或者为什么佛陀教导大菩萨“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您想一想,十方三世无量六道轮回凡夫,其淫怒痴是不是无边无际?
那么佛菩萨,是应该同流合污,还是逃避,还是以大方便济度?

如果以大方便济度之,那么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憎恶他们,不管他们,欣赏他们,还是什么心态?

关于这一点,请看利美法王宗萨仁波切的开示:
http://fahua.com/cgi-bin/forum/wiser.cgi?kd=wise&rn=&om=1677&ot=8
http://fahua.com/cgi-bin/forum/wiser.cgi?kd=wise&rn=&om=1677&ot=11
切忌不要误解“清净见”。

我们修不净观的目标,或者少不了“欲”得到清净见。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11.19 9:44:21    QQ:12205397  

(1909-6)  显示次数:5655(4858+797)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iamfisher兄台:我要好好想一想(内空)

发布于:2003.11.20 9:55:37    修改于:2003.11.20 9:56:39  
清空了吗  2003.11.20 9:55:37    

(1909-17)  显示次数:5456(4962+494)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您是您看到的很多人当中的一个吗?
如是,您觉得这样的陷溺在欲望当中不能自拔的人真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吗?
如不是,你又困惑什么呢?人喝了汽油会中毒,发运机喝了汽油会产生强大的动力。

嘻嘻哈哈  2003.11.19 18:50:37    来自:地球  

(1909-7)  显示次数:5262(4792+47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请问嘻嘻哈哈兄台
嘻嘻哈哈兄台:依您看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那里?

清空了吗  2003.11.20 8:18:46    

(1909-13)  显示次数:5923(5403+520)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跟你的看法一样:欲望。
不过,它必须是受约束、受控制、可驾驭、经超越的欲望。否则,它跟没有方向盘和刹车的汽车没两样。

嘻嘻哈哈  2003.11.20 19:19:18    来自:地球  

(1909-24)  显示次数:6429(5960+469)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嘻嘻哈哈兄台:我有点懂了,谢谢点拨。
你是说如果欲望是超越小我的,加以控制的,受约束、可驾驭的、,我们就不会被小我的浅薄的喜怒哀乐所束缚是吗?我们就会变得高尚和清醒一点了。对吗?那些能推动历史前进的欲望一定是超越小我的呀。
我有点懂了,谢谢兄台点拨。

清空了吗  2003.11.20 20:41:13    

(1909-26)  显示次数:6594(6081+513)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衷心希望天底下像你这样的小女子多些多些再多些!
南无阿弥陀佛!

嘻嘻哈哈  2003.11.20 19:37:58    来自:地球  

(1909-25)  显示次数:6436(5992+444)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内空)

发布于:2003.11.20 20:42:21    修改于:2003.11.20 20:42:47  
清空了吗  2003.11.20 20:42:21    

(1909-27)  显示次数:6552(6107+445)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对于不能等视苦乐的人而言,避免痛苦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对于能够等视苦乐的人而言,那就去体验痛苦和感受快乐吧。体验痛苦的时候,你应该懂得: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感受快乐的时候,你应该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快乐,就是孟子对威王说的与民同乐。

嘻嘻哈哈  2003.11.19 19:10:38    来自:地球  

(1909-8)  显示次数:4714(4269+445)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佛陀的心理学(转)
人能以两种方式看生活:通过“不”或通过“是”。他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这些是头脑容易得到的两种方式。
也有第三种方式, 但是要达到第三种你必须通过艰巨的努力变得越来越有意识。对熟睡的人这两种方式是准备好了的, 生下来就可得到的。积极的人通过一种乐观主义生活。他的乐观主义是肤浅的,但是他充满希望。他仅仅看见玫瑰树上的玫瑰;他不看刺, 他忽略掉那些刺。迟早他肯定会失望。
每个孩子以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开始。因为如果孩子以否定的态度开始,他根本不会开始,那是自然的;他将在母亲的子宫死掉。他等了 9 个月,他通过了出生通道, 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窒息的。在深处一定有无意识的希望;因此他耐心地在等他能看见太阳,看见光和世界的日子。他象一粒种子一样, 很无意识;他不知道它。但是每个孩子带着很大的希望出生, 每个孩子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看积极的一面。但是生活使每个人失望。
生活是很奇怪的, 一方面:如果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你是失望的, 当然;但是如果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那时你也是失望的。失望似乎是命运。如果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你受苦--你失败了。你一直不能证明你自己, 你一直不能证明你的气质。其它人成功了, 你是失败的。你无法尊重你自己。而如果你无法尊重你自己,你无法尊重生活。它似乎象诅咒一样。你想把票还给上帝。如果你遇见他,你的第一个问题将是,“你为什么创造了我?为什么?--为所有的这些失望?你是一个施虐者或别的什么东西, 创造如此多的人,然后给他们如此多的痛苦吗?”
而宗教的人说,“它是上帝的戏, 他的 Leela 。”这是什么样的戏?上帝似乎感觉不对。他似乎正在享受折磨。他似乎是更象阿道夫·希特勒, 约瑟夫·斯塔林, 而不象佛陀, Mahavira , 耶稣。这些人似乎不象上帝, 因为当所有的你的希望被变成没希望时,当所有的你的欲望被挫败时,当你的乐观主义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时,自然地你你变得痛苦,而悲观主义诞生了。
悲观主义仅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的失败。然后你开始数刺而忽略玫瑰。
然后你总是找更暗的方面。那是悲观主义的哲学。
思考这些Murphy法则:
1: 如果任何东西可能出错,它将出错。
2: 没有东西象它看起来一样简单。
3 :与你的期望比,任何事情花更多的时间。
4: 所有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坏。
5 :自然总是与隐蔽的缺陷看齐。
6 :母亲天性是一条母狗。
7 :因为笨蛋是这样机灵的,使任何东西简单,是不可能的。
8 :如果任何事情似乎正在进展顺利,你显然没注意到一些东西。
9 :如果你能保持镇定, 而周围其它人荒了神时, 只是因为你不了解状况。
10:每个人类的问题,都有一个整洁, 简单的答案--而它总是错误的。
悲观者只是意味着否定地看生活, 总是在找缺陷, 找漏洞,找负面的一些东西,并且积累所有的那些负面东西。而当你看暗的方面时,总是, 当然, 有两个晚上而仅仅有一小小的白天夹在两个晚上--漆黑的夜晚--之间,象三明治一样。
乐观主义以悲观主义结束。每个悲观论者曾经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
是一个过于乐观主义者。他希望太多而因为那些希望没被完成,他生气, 激怒。现在他不能看见花和星。他不能看见任何美丽的东西;他继续寻找丑。并且当你寻找丑时你将到处发现它。任何你寻找的东西你肯定会发现它, 记住, 因为生活由两样东西组成--积极的和消极的--同样的数量。生活不能没有另一面而存在;另外的一极是必需的。
它就象电。电不能仅仅以一个极性存在, 正的或负的;两极必须在一起。只有通过两极之间的张力,才可能有第 3 种人--我称之为醒来的, 照亮的人--那看到生活的全体的人, 不是一个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简单地按原样接受生活的人;接受晚上, 接受白天, 接受玫瑰和刺, 因为他理解,生活不得不是双极的, 辩证的。而在他的意识中两极产生综合。综合从来不是象马克思说的 成长在外面(境)。
马克思说生活在正和反之间是一个辩证的过程,而它总是产生综合。然后综合的再变成正的并且创造它的对立面。那是完全错误的。在外面,生活总是是正的和反的;它从来不产生任何综合。
只有在醒觉的人的内部(心)的视觉里,才达到综合。当你到达了绝对的沉默时,综合被达到。在那沉默你是这样清楚的, 这样透明, 你能看透彻地看。然后你知道生活需要两者:白天和晚上,出生和死亡。然后死亡没有什么不对;它是完美地有用的, 需要, 不可避免。然后你产生了深深的接受。佛陀称之为接受,Tathata--这样 。生活是如此的。你理解它并且通过那理解你超越它。既不是一个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只是看,是一个观察者,并且到达你最终的综合,成为升起得越来越高的第三种力量,并且象 一只鸟样 从上面看。在深处一切都是冲突的,但是因为你理解生活,它是对的,因为不能没有冲突而存在。它不是上帝的差错。没有象一个 人样的上帝 应该为此而被责备。它只是事情的天性--tao , dhamma--生活通过两极性运作。但是意识能飞得这样高,它能超越所有的两极性并且能达到统一。
真正的静心者既不是悲观论者也不是乐观主义者。他生活在一种suchness中 , 完全的“接受能力”。

嘻嘻哈哈  2003.11.19 19:17:28    来自:地球  

(1909-9)  显示次数:5352(4802+55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嘻嘻哈哈兄台:我还要想一想
嘻嘻哈哈兄台:我还要想一想

清空了吗  2003.11.20 8:20:23    

(1909-14)  显示次数:5397(4906+491)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_^
知足之人常乐

★☆★☆★☆★☆★☆★☆★☆★☆★☆
╱╲╱╲ |≡≡≡≡≡≡≡≡≡≡≡≡|
╲封╲╱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条╲ |:::自净其意 心物双泯:::|
╲╱╲╱ |≡≡≡≡≡≡≡≡≡≡≡≡|
★☆★☆★☆★☆★☆★☆★☆★☆★☆

我佛不语  2003.11.18 23:38:22    QQ:1334326  

(1909-4)  显示次数:3558(3027+531)     查看我佛不语的所有文章 给我佛不语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我佛不语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我佛不语兄台:我们需要的只是常乐吗?^_^
我们需要的只是常乐吗?^_^

发布于:2003.11.20 8:36:58    修改于:2003.11.20 8:39:42  
清空了吗  2003.11.20 8:36:58    

(1909-16)  显示次数:4257(3811+446)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3.11.20 10:33:22    

(1909-19)  显示次数:4781(4370+411)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不对。我追求的是不惑。但越追越惑。
我不知道应该放下还是拿起。何时拿起何时放下。常游离在放与不放之间。原因就是惑。

发布于:2003.11.20 13:01:06    修改于:2003.11.20 13:31:44  
清空了吗  2003.11.20 13:01:06    

(1909-23)  显示次数:5011(4498+513)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心善者,常乐;心静者,常乐;心宽者,常乐Too。
正如上面的几位师兄所言:此乐乃永恒之乐。心善者,常乐;心静者,常乐;心宽者,常乐Too。愚以为极乐世界乃常乐世界,无欲者,大常乐也。故曰,若想入极乐,必先修其行,修其行必先禁心欲,肉欲,食欲等。小的不才,斗胆请各位大师兄指点,哈哈

★☆★☆★☆★☆★☆★☆★☆★☆★☆
╱╲╱╲ |≡≡≡≡≡≡≡≡≡≡≡≡|
╲封╲╱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条╲ |:::自净其意 心物双泯:::|
╲╱╲╱ |≡≡≡≡≡≡≡≡≡≡≡≡|
★☆★☆★☆★☆★☆★☆★☆★☆★☆

我佛不语  2003.12.11 18:21:35    QQ:1334326  

(1909-46)  显示次数:4678(4013+665)     查看我佛不语的所有文章 给我佛不语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我佛不语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是为告诉大家什么呢还是为了解惑呢?
如果是为了告诉大家欲望有利有弊,你所说的我都理解,站在某个角度局限于某个时空来说是那个样子。

如果是为了解惑,HOLOYO也许可以帮助你。不过你能告诉我你的好坏标准吗?能告诉我你是仅仅接触一点佛法还是决定学佛了呢?

holoyo如是说,不起顺心,不起逆心,不起爱心,不起憎心。

holoyo  2003.11.19 20:36:26    来自:石家庄  

(1909-10)  显示次数:3496(3072+424)     查看holoyo的所有文章 给holoyo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答holoyo兄台
1为了解惑
2好坏标准:台兄问得好,我不知。
3我仅仅接触一点佛学,理解不深,只是当作一种哲学来学的。
4感到它能使心得到升华 。它可以空虚淡化小我。让我在高一个层次看人类的喜怒哀乐。当然心是宁静的。
5感到它某些理论的被动与消极面。感到这些对社会的发展不利。。(原谅我的不敬)因为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无不来自人积极的变革欲望。
6学不学佛法的问题:随缘。

发布于:2003.11.20 8:15:59    修改于:2003.11.20 8:26:35  
清空了吗  2003.11.20 8:15:59    

(1909-12)  显示次数:4411(3788+623)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该我作答了
很抱歉,近来由于比较忙碌,没有能及时答复。现在是星期天,我可以从容地多写一些东西。

从你的答复中我多少地了解了一些你的情况,我体会你现在大约还是把佛教的一些内容当作类似哲学的东西来看待的。这个角度大致来说是站在人本位的角度来看事情的,这个世间的大部分的人们是这么看事情的。

先不说在这个角度怎么看事情,我们先来看看人本位的情况下人们的好坏标准或者善恶标准。虽然具体地来说人们的好坏标准不会一样,但是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好坏标准都是从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被判别的标的如果对判别者所认同的人、人群或事物有利,便会被认为是好的,若有损,就会被认为是坏的,若既无利也无损,就是无关的。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地明白,任何大类的事情处于不同地条件下,也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就算同一具体的事情,也可能由于人们的思维变化或者采取的措施的变化,而发生由好到坏或由坏到好的转变。我们观察金钱、武器、技术等事情,就会发现,和欲望一样,都是有好处也有坏处。不必去谈论是什么好处什么坏处,只要是有利益(或者说人们意识到利益)的地方,就会产生矛盾对立,产生认知的差别。

从上面的分析,我想你可能已经明白,之所以得出好坏结论,是由于人们大多站在人本位看问题的。

在佛经中,佛并没有告诉人们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但是佛告诉了人们什么事情会产生什么后果,也就是造什么因受什么果。同样佛也没有告诉人们欲望是好是坏,但佛告诉人们,要想断烦恼,求解脱,解决欲望这个问题是一个必要条件。

我本来想详细地阐述一下这个问题,但是要展开说就太多了,而且谁又能比佛说的更好呢。佛经中有很多处讲这个问题,比如楞严经等,要想全面地了解,还是看经好。我本来所想说的,其实也都是经中的文字,是我所信解,非我所证,所以欲言又止。

说食不饱,断不得烦恼,了不得生死,不如行去。

holoyo如是说,不起顺心,不起逆心,不起爱心,不起憎心。

holoyo  2003.11.22 16:27:24    来自:石家庄  

(1909-38)  显示次数:5068(4502+566)     查看holoyo的所有文章 给holoyo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又看了你和其他朋友的一些问答,决定还是说一些佛法知见
1、此身相四大假合,此思维相六尘缘影,并无我及我所.小我大我都是生死苦海中自欺欺人的妄见.

2、“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无.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世界如幻,众生如幻.彼诸世界成住坏空,如空中之幻华,乱起乱灭,哪里见什么发展.大众见到的发展,就象蚂蚁沿着盘子边爬行所见的一样.

holoyo如是说,不起顺心,不起逆心,不起爱心,不起憎心。

发布于:2003.11.22 17:39:35    修改于:2003.11.22 17:41:00  
holoyo  2003.11.22 17:39:35    来自:石家庄  

(1909-39)  显示次数:5760(5171+589)     查看holoyo的所有文章 给holoyo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holoyo师兄:我很愚钝但我会认真想一想
holoyo师兄:我很愚钝但我会认真想一想

清空了吗  2003.11.22 21:07:16    

(1909-41)  显示次数:5753(5296+457)     查看清空了吗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物质真的那么那么重要吗
活得很简单—知足者,身贫而心富

日本潭奄禅师临终前,弟子希望他写诗留下勉言,于是他提笔写了一个‘梦’字,
并附上一篇短诗:

吾年三万六千字,
弥勒观音几是非,
是亦梦,非亦梦,
佛云应作如是观。

人生,梦一场,而且也不长。
顶多几个三十年吧?三个够多了,顶多四个,成为超级人瑞,也就挥别人生了。
百年尔尔,到底要多少?
如果不贪婪妄心、不欲望城池、不好高骛远,只要一箪食、一瓢饮,每个月三万元
绰绰有余,一年也只需三十多万、四十万,至多五十来万,便能拥有好生活。三十
年,一千来万吧!但我们何止赚了数个一千万,于是个个有钱,人人无闲,活得不
像人。

奢望三栋豪宅、一部好车、佣人数名……简直是妄想!
巧取一栋华厦、一部名车、一千万存金、中乐透一次……则是幻想!
活得再好一点……嗯,快接近理想了!

《醉古堂剑扫》一书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金帛多,只是博得垂老时,子孙眼
泪少,不知其它,只有争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老时,子孙眼泪多,不知其
它,只知哀而已。’

人生一场,别人追屋逐堡,我只要风花雪月,花棚石凳,小坐微醺,歌一曲、茗一
杯、花一簇、鸟一群,把生活演得‘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
便不了呀!’

人生只有三天

夫妻同是百岁人瑞,几乎绝无仅有,胡佛夫妇就是这么幸运的一对。

他们的求知欲,连年轻人都不见得比得上,天天观赏国家地理频道,阅读《国家地
理杂志》,还接待络绎不绝的访客。

记者问他们长寿的秘方。
胡佛夫人说:‘我们最喜欢聊天。’
一百岁风烛残年的人,明天其实是虚幻泡影,今天最实在。
《金刚经》六如偈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观。’

它提醒我们,世间的一切只是过眼云烟,不必太过执迷。金钱与需求该是相关的,
需求多,金钱的索求便多,付出也多;需求少,所需的金钱便少,付出也少,人生
便高雅出色。欲求多一分,努力多一分,人生少一分,永远是事实,绝少人可以例
外。需求也与自由、详和、美好对立,需求愈高的人,内心的屋宇愈是破落;需求
愈低的人,生命愈有澄澈之乐。

努力的目的不是求得财富,而是拥抱美好。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写过〈春宵〉一诗: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对应哲学家巴登(B.Barton)的说法:‘我们不穷,只是没有钱。’很有意思
地点出美好与苦恼的一体两面。人生往往处在布衣、陋室、微穷,但美好;豪屋、
美车、钱财充裕,但贫乏的两难吊诡之中。人生没有绝对美好,我们必须选择最合
适的一项。

诚如马克.吐温(M.Twain)所言:‘文明只是无止境地增加生活必需品而
已。’如果省去文明的引诱,我们便有机会与苏东坡一样,享受每一个春宵一刻。


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
天。

重要与不重要的事

七里禅师是位著名的高僧,有一晚,他正在诵经,突然闯入了一个强盗,拿着尖刀
逼着选择,要钱?还是要命?

七里禅师继续诵经,头也不抬地说:‘别吵我,钱在抽屉里,自己去拿。’强盗打
开抽屉,果真找着了钱。临走前,禅师叫住他:‘留一点给我付税。’冷静的禅师
让强盗有些不知所措,放了部分的钱,拔腿就跑。

禅师又出声:‘收取人家的财物,该说声谢谢。’
强盗愈跑愈快,空气中传来谢谢两字。
几天之后,强盗被捉住了,他坦言,这是他犯案多次,最紧张的一次。
视钱为身外物的禅师,无欲则刚;为钱而活的强盗,窝囊有愧。

有位记者离开待遇优渥的职位,选择浪行国外三个月。回来时朋友消遣他:‘那么
简朴的人,怎么舍得花大钱?’

他不急不徐地回答:‘我在寻找人生的代价,生命中一直都有重要与不重要两件
事,我花了一点钱找到重要的事,非常值得。’

记者又说:‘如果把这三个月涂掉,我的人生便不值得一提了。’你找着代价了
吗?

什么事可以使你多一分舒活,少一分焦虑;多一分真实,少一分虚假;多一分快
乐,少一分悲苦?

公务员芳华赚钱不多,但快活很多。
‘怎么办得到?’
‘别要得太多!’

他的答案非常简洁,却令人深思。在别人眼中,不要太多的他,也能得到很多。他
钱不多,但精神丰富;他不追求,但脚踏实地。

他说:‘我可以选择怨天尤人地埋怨钱赚得不多,也可以选择接受现实,好好过日
子。’

芳华显然选了后者,他相信人生一直是道选择题,人有权选一、选二、选三,他选
择让自己最快乐的一项。

何谓富有?少花便富

我跟儿女说:‘不要乱花钱!’

他们睁大眼睛:‘为什么?’

‘这样就能少赚一点钱,多给自己一点闲;或者未来不一定能赚很多钱,但也能活
得不算太烂。’

赚钱需要时间,我绝少忘了这一点。

如果欲望太高,就得花更多时间浸泡在工作里才能满足它,那就不可能有时间享受
人生了。

少即是有

有个中年妇人,卖蚵仔面线维生,听说生意还不错,但赚得并不多。

纳莉风灾后,她做义卖,辛苦所得全捐了出来。

有人慕名去吃,一看就知道她是个不错的生意人,热情、诚恳、风趣、好客。

‘听说你在义卖?’

她脸涨成潮红,淡淡的说:‘那没什么!’

‘你怎么想的?’我并未放过她,紧迫盯人的问着。

她终于开了金口:‘成本三千元,也许可以卖成九千元,捐了出去,帮助的人就更
多了。’

‘你赚很多?’

她回答得更直接:‘不,就是很穷,才知道穷人需要帮助。’

‘穷而好施?’我有些不解。

‘少即是富。’

这话太有哲理了,我得回家好好想一想。

积少成多

仪山禅师傍晚沐浴。

水放得太热,仪山让弟子端来冷水,加进澡盆。

这回加得不冷不热,恰到好处。

桶里剩了一点水,弟子随手倒掉。

仪山觉得很可惜,告诉弟子:‘我们以为无用的水,也许对花草树木很有用。’弟
子忽有所悟,法号改成‘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教我们粒粒皆辛苦,零点一很少,但十个零点一不少;一很少,但百个一
不少。

积少成多是常识,也是知识,多一点简单的知识,则很有智慧。

我以前赚得多,也花很多,存不多;现在赚不多,花更少,存不少。你说,哪一个
我比较聪明?

有位香客问禅师:‘如何自在?’

禅师答:‘少一点!’

香客一点不解:‘就这样子吗?’

禅师又说了一遍:‘少一点,再少一点。’

香客还是不解:‘请师父说明白一些。’

禅师不愠不火开示:‘不多。’

心理学家杨国枢在《人生快乐的追求》一书中便提过,贪得无餍、野心太高、欲望
城池是人们不快乐的理由之一。我们期望的是多一点,再多一点,于是烦恼也就多
了那么一点点。杨教授说,想让自己活得好,就得少一点。

我喜欢说:‘够了、够了!’你又喜欢说什么?

换个角度想

从前有个大婶,无论天雨天晴都哭,人称哭婆婆。

有一次,她到寺里礼佛,高僧问她:‘听说大婶有委屈,天天哭不停?’

‘是啊!’大婶对自己哭功远近驰名,有些不好意思。

‘什么原因?’高僧追问。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二女儿嫁卖伞的。’

‘很好啊!’

‘哪会!下雨的时候,我担心卖鞋没生意,太阳天,又担心伞卖不出去,真是愁死
了。’

‘你怎么不换个角度想想,下雨天,伞卖得真好,大晴天,鞋卖得真好,乐死
了。’

大婶瞪着圆眼:‘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放手,便拥有全世界

有位住在阳明山的朋友,也算这种云淡风清者,钱赚得不多,但租的房子不错,生
活美满。他一直相信,钱是身外之物,可有可无,不必花大钱买房子,爱住哪里,
就租哪里,何必老为买它、卖它心烦。

他说到,也做到。

我问他:‘你怎么想的?’

他拿一个十元硬币要我紧紧握住,他说:‘你拥有十元,但失去更多。现在放开来
看看。’我依言放开手来,他又说:‘放手了,便拥有全世界。’

‘阳明山的这栋房子,虽然不是我的,但屋外的大千世界,却一览无遗,爱多少得
多少,你说,我是贫穷还是富有?’

当下,我说不出话。

是的,富有与贫穷,每个人定义不同,就如同你想为钱而活,或是替钱工作,但千
万别忘了简单也能活。活得好简单,绝不是口号,也不只是信念,更是行动。柴米
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不可不要;凡事刚刚好,人生之中道,非要不可。

活得像人是我的期待,忙得不像人与简单似人,我宁可是后者。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3.11.21 9:09:53    

(1909-30)  显示次数:3100(2537+563)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稳定压倒一切
“……念了佛,心中只有佛念,不去胡思乱想,思想安定了,清净了,烦恼苦闷也就消失了。


念佛的人,对于世间名利不贪不求,只知按照本分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遵纪守法,安分度日,而且尽力帮助人家解决各种困难,因此,心安理得,精神舒畅愉快。


念佛的人,深信因果,遇到幸福,随缘享受,不执著、不贪求;遇到灾难,不怨恨、不怪人,以最大的忍受力,安度难关,不使祸上加祸。这样,在精神上就不会遭受过分的刺激,加深灾害带来的痛苦。


念佛的人,持不杀生戒,蔬食奉斋,随遇而安,生活节俭,可使经济上减少负担,思想上也较为安定。而且不杀生命,是慈悲心的具体表现,可以减少疾病,增长寿命。


念佛的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可以避免不少是非和无谓的纠纷。


念佛的人,由于常以忍让和四摄法待人接物,因此,在人际关系上,也就是在“人缘”方面,一定搞得很好。这样,在社会生活中,就能得到愉快安乐,无烦无恼。


念佛的人,常年蔬食,以豆类、青菜、瓜果为主要副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诵经念佛可以澄清杂念,制心一处;礼佛礼经可以运动肢体,活络筋骨,理顺呼吸;慈悲为怀,仁慈柔和、乐观豁达、专志净土,精神有所寄托,可以保持情绪恬淡宁静。以上种种能确保能健康安乐,延年益寿。即使偶或患病,也能“乐安天命”,专志净土,听凭医药治疗,不会有深切忧虑和惶恐不安,加重病情,增长病苦。


念佛之人,由于万念归一,锻炼成思想能随时集中专一,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能集中思想,专心致志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功效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3.11.21 9:13:08    

(1909-31)  显示次数:3005(2473+532)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茫然向着坟山去,更无一个肯回头。
当饮食男女等肉体需要都满足了以后,人会还有什么问题呢?这时的最大问题应该就是死亡问题了,因为这一问题不加以解决,则人生势必终将成为一个个结局为零的过程,所有的努力奋斗都会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年拼命设法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物的秦始皇等帝王,就都是想解决这死亡问题而未找到“偏方”的牺牲者。说来也奇怪,现在许多聪明绝顶的人,就楞是悟不到这个简单的道理,所以在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其生存需求量的情况下,还坚持不断地拼命追求更多更多的财势功名,却忽略了迟早死神一来,就会给他来个无条件全盘没收的无情冰冷现实,正是:逐利追名何时休,聚沙作塔起高楼。茫然向着坟山去,更无一个肯回头。也就是说,实际上,死亡问题是一个只有智者才会加以考虑的问题,如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唯送死可以当大事”,鲍勃迪伦也曾在他的歌《随风飘散》中唱道“人类要存在多少年,才能意识到死掉的人已经太多”。可惜的是,考虑归考虑,可想要用人的脑子去想出解决这一致命问题、彻底打败“死神”,却是一件极难极难的事,所以许多曾奋力参究这一问题的前人,往往都因为实在找不到医治这“死病”的药而变得悲观厌世或放浪形骸,比如说叔本华、李白等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滴何曾到黄泉”就是很生动和痛苦的写照。



若用心去研究,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许多的大文豪,其思想轨迹大概都是:青年时期描写热烈的爱情、中年时期描写人生的奋斗,只有到了老年时期才会意识到并痛苦地探讨死亡的问题,比如雨果和托尔思泰,可惜雨果的冉阿让(见《悲惨世界》)和托尔思泰的列文(见《安娜卡列尼那》)都与其主人一样没能找到这一千古难题的答案。



人类的智者们,曾为解决这一重要难题作出了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若能完全总结下来,将会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与死神徒手搏斗史(赤手屠鲸千载事),而其中充满的大抵都是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在今天占人类学问主流的西方工商业科学文明体系里,只是在不断地生产出能让人类在物质上活得更为奢侈的发明,目前还没有足够产生以上关键问题的智慧,更不要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在西方模式的社会里,按南怀瑾老师的说法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就是如何让别人口袋里的钱,乖乖地跑到我的口袋里来。”有钱就代表着成功,人们忙着为挣得更多的金钱而疲于奔命,茫茫然不知死之将至。一方面是金钱在人世间到处流动,大家都忙着将它往自己的口袋里引,另一方面则是匆匆忙忙的人流,向火化场坟地缓缓地流动,几乎无人能从这引向死亡的队列里脱身。



所以说,如何克服死亡这一问题,才是关系到任何一个人的根本问题。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患有这种“死病”,吃饭穿衣吃药打针等等事都只能缓解这一绝症,而不可能治好它,这死病最终总会拿走你赖以生存的性命,也就拿走了你的一切,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3.11.21 9:58:03    

(1909-37)  显示次数:3235(2602+633)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如果欲望是帮助别人消除烦恼或减少烦恼而随喜,这样的欲望是好的。(内空)

张援

有余圆满  2003.12.12 3:27:13    来自:浙江树人大学语言学院  

(1909-48)  显示次数:2869(2397+472)     查看有余圆满的所有文章 给有余圆满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我对“欲”的看法
有高僧说:“心境双亡乃是真法!”故我认为“欲”的存在其实会使我们内心难以平静,从尔影响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难以提高。所以作到“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应该是,至少是我的一个目标!

吴凯  2003.12.14 20:22:28    

(1909-60)  显示次数:2848(2364+484)     查看吴凯的所有文章 给吴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张彦梅(当宣)小波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2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