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1729  »上层 »主题组:2  2003.12.1 6:19:49   法华微信 注册
 荒山兄请说说什么是“道无”?什么是“人无”?(内空)〖十方〗(10.7 23:16) (3916)
 回十方兄〖荒山〗(10.8 10:03) (5217)
 “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正是这样。〖十方〗(10.8 22:40) (6259)
 十方兄这样说也挺通顺的。〖荒山〗(10.9 9:26) (7208)
 那么〖十方〗(10.9 12:38) (10.9 12:39) (8050)
 个人看法:〖常青〗(10.10 7:30) (8926)
 回荒、常、渔、嘻:〖十方〗(10.10 21:13) (9656)
 这是十方兄第二次说“截断众流”〖莫问〗(10.11 2:57) (10271)
 真照无边说似他。〖十方〗(10.11 23:55) (11088)
 十方兄,“您”字用的怎么这么别扭。〖莫问〗(10.12 22:55) (11522)
 有莫问兄在场,真是不敢乱闪舌头。〖十方〗(10.13 16:10) (11619)
 流本不断,非得去断,是无信眼。无决定之故〖善慧〗(10.14 9:24) (12106)
 有点意思〖莫问〗(10.14 22:06) (12133)
 众流截断 无用心处 必依 众流奔涌 有用心处 方可见!〖嘻嘻哈哈〗(10.12 9:38) (10831)
 哈哈,师兄比莫问嘴还大。〖莫问〗(10.12 22:32) (11443)
 呵呵,我多嘴啦。(内空)〖嘻嘻哈哈〗(10.13 17:09) (11925)
 既然多上嘴了,何妨多下点功夫?〖莫问〗(10.14 4:02) (12471)
 深望莫问日后多多提携!〖嘻嘻哈哈〗(10.14 12:41) (13010)
 给师兄改一个字,不知师兄是否愿意。〖莫问〗(10.14 22:03) (13554)
 好!(内空)〖嘻嘻哈哈〗(10.15 19:00) (13562)
 烦恼有时是最能拓宽胸襟的良药。〖嘻嘻哈哈〗(10.13 17:24) (10.13 17:29) (11500)
 根位如此,道果二位就未必了。(内空)〖十方〗(10.13 16:15) (10864)
 凑个热闹〖iamfisher〗(10.10 9:35) (8904)
 以不变随缘来解一老一不老到是值得想想。〖荒山〗(10.10 9:57) (10.10 11:55) (9302)
 (被发送者删除)〖塞北盐巴〗(10.13 8:49) (9799)
 差不多吧。(内空)〖荒山〗(10.14 7:42) (9880)
 说说看吧〖荒山〗(10.10 9:49) (8819)
 通常所说〖常青〗(10.10 18:49) (9601)
 我们常人的毛病就是“对境心数起”,〖荒山〗(10.11 7:43) (10102)
 我们常人的毛病是对境起执〖常青〗(10.11 9:26) (10810)
 谢了。(内空)〖荒山〗(10.11 12:12) (10797)
 对照着看也许会清楚些〖嘻嘻哈哈〗(10.10 20:09) (9555)
 此处之道是苦集灭道之道。(内空)〖十方〗(10.10 21:19) (10375)
 何以知之?(内空)〖莫问〗(10.11 2:59) (11101)
 四谛大义,概因知苦,得以断集,若非修灭,何以证道?〖十方〗(10.11 23:57) (11895)
 一个小游戏〖莫问〗(10.12 2:02) (12564)
 B游戏玩了两天,没打通关。〖十方〗(10.13 21:52) (13054)
 莫问和师兄一样〖莫问〗(10.14 3:54) (13294)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嘻嘻哈哈〗(10.11 19:55) (11496)
 师兄你有两下子啊!〖莫问〗(10.12 2:07) (11972)
 我就一下子!〖嘻嘻哈哈〗(10.12 9:24) (12472)
 ^_^〖莫问〗(10.13 0:56) (12559)
 中道之道是无苦集灭道之道。(内空)〖十方〗(10.12 0:22) (9598)
 关于道〖荒山〗(10.12 7:50) (9767)
 我也觉得十方兄的解释更为合理。〖嘻嘻哈哈〗(10.9 21:55) (10.9 21:56) (7620)
 嘻兄吉祥!(内空)〖荒山〗(10.10 9:58) (8117)
 此主题贴极为精彩,我顶,我礼!(内空)〖一语道破千行万行〗(10.12 18:48) (8286)
 好解妙解,赞叹!!!(内空)〖古慈〗(10.13 17:48) (6577)
 十方兄还记得“破楞严”哪个典故吗---》〖古慈〗(10.13 18:55) (7308)
 古慈兄言过了,〖十方〗(10.13 21:40) (7694)
 @_@ ***〖莫问〗(10.14 4:13) (7808)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荒山兄请说说什么是“道无”?什么是“人无”?(内空)

十方  2003.10.7 23:16:54    来自:云南昆明  

(1729-2)  显示次数:3916(3495+421)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回十方兄
看你的标题,十方兄好象是把那句念成: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不会是这样吧?
我是念作: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

道无心是说无境,万法本不生,因心故生,是故境本是空。
人无心是说无人,作意分别是妄,离妄想分别本无一法可取,是故心亦是空。

合人,合道,是说心和境浑然不可分即得入道。无心即无境,无境即无心。

人有心即有老(有差别),还有一切善恶因果烦恼。
人无心即无老(无差别),也无一切生死烦恼。

为答十方兄,只能如此鬼窟里作活计。

荒山  2003.10.8 10:03:29    

(1729-3)  显示次数:5217(4612+605)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正是这样。
  我看要明白一老一不老,须从前两句着手:佛言“我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祖云“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可知心能生万法,一念无明,幻起三界六道,天堂地狱一心齐现。心趋于迷,背觉合尘,入生死海;心向于觉,祛妄归真,出生死海。此心拟向何方,就在于这个“人”字,此人字,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是,即人我执,若无我人众生寿者,则名之为道,所谓苦集灭道道谛即是。人我执即为“人”,破人我执即为“道”;树人我执即“道无”,破人我执即“人无”。换言之,“人无”即道,“道无”即人,故道无---心拟向于人,人无---心拟向于道。
  打个比方,一根数轴,原点为心,负轴为人,正轴为道,若道无,则我人众生寿者妄现,心与之合,若人无,则我人众生寿者顿灭,心与道合。
  楞严中波斯匿王幼年观河与老年观河,人故已老,然观河之心不老,老与不老,何同何异?洞山此偈,拈出端倪,全在于人之有无:人无则道存,不生不灭,如观河者,人有则道无,有生有灭,能不老乎?所以偈中首句就是一老,次句就是一不老。

十方  2003.10.8 22:40:28    来自:云南昆明  

(1729-4)  显示次数:6259(5673+586)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十方兄这样说也挺通顺的。
我是从无心无境上说,十方兄是从无人我执上说,言别意同。其实我觉得我们俩都把“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搞复杂了----这两句只是说“无心合道”。

十方兄认为不老是观河之心不老,我当然同意。老是变异,不老是不变异。不是有一样东西不变异,而是这个假名的东西(心,性等)不是有无,它无始,无生,无差别,不变异,不可知解。说来说去这些都是文字上的臆解,而洞山本意不在言说,而是要人从老与不老切入无心----离言,离念,离相,老与不老都不可得,一切差别之相都不可得,心与境都不可得。

荒山  2003.10.9 9:26:49    

(1729-5)  显示次数:7208(6647+561)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那么
“如何是一老。山云。不扶持。云如何是一不老。山云枯木”。——如何解释呢?

发布于:2003.10.9 12:38:34    修改于:2003.10.9 12:39:58  
十方  2003.10.9 12:38:34    来自:云南昆明  

(1729-6)  显示次数:8050(7643+407)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个人看法:
“不扶持”:道是何物?要去扶持?,一有扶持之念就落在有心之中,所以说“动念即乖”。不知平时举手投足,吃饭穿衣不都是真空妙有,体用不二?今欲去揣摩推求,却是心上寻心,心外求心,反被“自念浮云”所遮。这句“道无心合人”让我想起元音老人在“禅海薇澜”的第四部分“眼处闻声始得知 ”中自做的一个偈子:“随缘任运自得宜”。“合人”这里是指“随缘任运”的意思。
注意“随缘任运自得宜”是有前提条件的:它的上一句是“无说有闻皆不着”。因为“不着”,才能随缘任运,一有所着,就沾在境上,就有所滞碍,就不能任运了。六祖师不是说:“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心就如同水,要“通畅无碍”,否则就落在“任”病之中:成了随波逐浪,要“兴波不做浪”才行:虽以行法教化一切,而观诸无行;虽利益一切众生,而本无有一众生可利益。
“枯木”:就是“反闻闻自性”,也就是“无说有闻皆不着”,虽生心却不住,自然时时不离自性(“合道”),此为无心相应,是离开一切造作之意。一有所住,就跟着忘念跑了:就象天空虽无一时不明朗,却被浮云所遮。在生心的时候,既不追逐,不随,为不取,也不压制,为不舍,就在此无对治无造作之时,心性的“明、空、觉”三个特性就会同时显前,如同清风过后,池中的水就会显现出湛然明澈的特性一样。
到了这一步,就明白妄念好象天空中的云,自起、自灭,不了自了,在密教中就称为:“蛇结自结”。
不当之处,望诸位善知识指正!

常青  2003.10.10 7:30:13    来自:深圳  

(1729-9)  显示次数:8926(8396+530)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回荒、常、渔、嘻:
对于曹山语,我个人赞同荒山兄的观点,因为这是一个话头。
如果说洞山偈还有一些教下泥水的话,那么在曹山这里则完全是宗门风范了,因为洞山破的是人我执,而曹山破的是法我执,在洞山那里,还有道可证、有人可破、有心可得,而到了曹山处,却遇到这种全然相反,无理之极的言语,这正是禅门常用的方法,有截断众流之妙,无你用心处,逼你到法身边,人法俱忘,一窥本来面目。其实人我执也就是法我执的粗相,所以说洞山偈是权,曹山语是实,没有此偈就没有此语,不知诸善友以为如何?

十方  2003.10.10 21:13:58    来自:云南昆明  

(1729-16)  显示次数:9656(9136+520)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这是十方兄第二次说“截断众流”
原谅莫问插嘴,想问问十方兄“截断众流”何用?法身如何顿现?

阿弥陀佛!

莫问  2003.10.11 2:57:21    

(1729-18)  显示次数:10271(9862+409)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真照无边说似他。
如果您问的是“截断众流如何用?”的话,恕我无力回答此问,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修行方法问题,实在不知怎样做到。我只是个人理解此公案的作用是这样,那么为什么我认为曹山语的意义是截流呢?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们去切身扮演公案里的学人,试想于前偈正在疑情重重的时刻,突然碰到极其无理可寻的言语动作劈面而来,此时哪有你可用心之处呢?“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可用,无妄可流,妄尽真露,纵是吹汤见米,毕竟法身顿现,世尊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便知道,之所以我们是无明凡夫,妄执是唯一原因,那么,假使这个妄流真能截断哪怕暂时一下,法身自然是要毕现的。

十方  2003.10.11 23:55:15    来自:云南昆明  

(1729-24)  显示次数:11088(10516+572)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十方兄,“您”字用的怎么这么别扭。
恐怕十方兄这句“假使这个妄流真能截断哪怕暂时一下,法身自然是要毕现的。”是一种猜测吧。

“真照无边”莫问不敢说,嘴再大莫问只敢说“扫心地”。

阿弥陀佛!

莫问  2003.10.12 22:55:26    

(1729-34)  显示次数:11522(11116+406)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有莫问兄在场,真是不敢乱闪舌头。
——的确是个人的测度,我敢说就是如此吗?贴中不是说过了,是个人理解而已。
“真照无边说似他”,只是借临济的临终示法偈当标题罢了,倒非我语。

十方  2003.10.13 16:10:49    来自:云南昆明  

(1729-38)  显示次数:11619(11222+397)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流本不断,非得去断,是无信眼。无决定之故
莫兄以为如何?

李鹏

善慧  2003.10.14 9:24:23    

(1729-51)  显示次数:12106(11652+454)     查看善慧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有点意思
真正的答案,莫问也不知。

也是瞎朦。

师兄见笑。

莫问  2003.10.14 22:06:48    

(1729-56)  显示次数:12133(11740+393)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众流截断 无用心处 必依 众流奔涌 有用心处 方可见!
法身不在 众流截断 无用心处,也不在 众流奔涌 有用心处。

嘻嘻哈哈  2003.10.12 9:38:56    来自:地球  

(1729-31)  显示次数:10831(10432+399)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哈哈,师兄比莫问嘴还大。
乱说当心闪舌头。

阿弥陀佛!

莫问  2003.10.12 22:32:54    

(1729-33)  显示次数:11443(11006+437)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呵呵,我多嘴啦。(内空)

嘻嘻哈哈  2003.10.13 17:09:48    来自:地球  

(1729-40)  显示次数:11925(11545+38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既然多上嘴了,何妨多下点功夫?
也是好机会!师兄以为如何?

阿弥陀佛!

莫问  2003.10.14 4:02:47    

(1729-48)  显示次数:12471(12072+399)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深望莫问日后多多提携!
呵呵呵......

嘻嘻哈哈  2003.10.14 12:41:53    来自:地球  

(1729-53)  显示次数:13010(12615+395)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给师兄改一个字,不知师兄是否愿意。
改“携”为“醒”,并且同样的话对师兄说。

阿弥陀佛!

莫问  2003.10.14 22:03:49    

(1729-55)  显示次数:13554(13123+431)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好!(内空)

嘻嘻哈哈  2003.10.15 19:00:37    来自:地球  

(1729-60)  显示次数:13562(13196+366)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烦恼有时是最能拓宽胸襟的良药。
雄襟万里,我最渴慕的就是这样一颗无限开放无限包容的心灵。

发布于:2003.10.13 17:24:19    修改于:2003.10.13 17:29:14  
嘻嘻哈哈  2003.10.13 17:24:19    来自:地球  

(1729-41)  显示次数:11500(11103+397)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根位如此,道果二位就未必了。(内空)

十方  2003.10.13 16:15:20    来自:云南昆明  

(1729-39)  显示次数:10864(10518+346)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凑个热闹
一老,(不变而)随缘;一不老,(随缘而)不变。

或者,维摩诘经这一段: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 众生不老,本来幻化,如第六阴。空慧。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祐无所悕望。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无住则无本。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方便菩提心。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10.10 9:35:49    QQ:12205397  

(1729-10)  显示次数:8904(8334+570)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以不变随缘来解一老一不老到是值得想想。
渔兄说说无住与无心是同是别?

发布于:2003.10.10 9:57:11    修改于:2003.10.10 11:55:46  
荒山  2003.10.10 9:57:11    

(1729-12)  显示次数:9302(8920+382)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塞北盐巴  2003.10.13 8:49:45    

(1729-36)  显示次数:9799(9420+379)     查看塞北盐巴的所有文章 给塞北盐巴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0 主题索引
差不多吧。(内空)

荒山  2003.10.14 7:42:40    

(1729-50)  显示次数:9880(9511+369)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说说看吧
按常理来说,枯木是老,因为绿树变老变枯而为枯木;不扶持是不老,因为不扶持可引伸为不作意,不分别,无差别心,也即是无心,不变异。而曹山却说不扶持是老,枯木是不老,这样颠倒过来说用意也很明显---不可从常理来入道,要放下思维心。古德反复教导:拟议即差。

荒山  2003.10.10 9:49:20    

(1729-11)  显示次数:8819(8409+410)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通常所说
情识消尽,是谓“枯木”——就是时时不落能所对立之分别的情识情见之中。
不过有人认为干脆连这个分别的能力也磨灭、消失方叫解脱,实在是不悟心地不悟识智不二,这个人在平时的实修中,多会在“止”和“作”病之中徘徊。
所以六祖师说:
慧能无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做麽长

诸位道又如何是“对境心数起”?
——“杆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常青  2003.10.10 18:49:06    来自:深圳  

(1729-14)  显示次数:9601(9076+525)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我们常人的毛病就是“对境心数起”,
还是先多体会一下什么叫“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比较好。

荒山  2003.10.11 7:43:18    

(1729-20)  显示次数:10102(9715+387)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我们常人的毛病是对境起执
心起也可以不执的,不过我上个帖子的后部分不是针对您的,不谈这些也罢。
老荒,送您一份礼物:
楞严经第二卷,注释:王治平居士法师
正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译文 阿难对佛说:世尊!假若这个“见精”,必然是我的“妙性”,那麽这个“妙性”,现在正在我面前。而我现有的身心,又是什麽呢?现在我的身心,明明是实有的,而见却无有分别。一切方圆大小内外都属於物。假若见性真是我的心,今天令我见到,见性才实在是我,我的身体反而不是我。这和如来刚才责难我的话:外物也能见我。不完全一样了吗!求如来的大慈悲,开发我这个不悟的心。
解 阿难这段问词,在逻辑上犯了四点错误:第一,现在“见性”既然在我面前,而我现有的身心,反而归不到类了。第二,我的身心,明明能分别万物,而眼前的这个“见性”,一切大小方圆内外都不属於它,它连自身都不能分别,又怎能分别万物呢?而且人人都知道,能分别万物的就是我,不能分别万物的就是物。今天舍弃了能分别万物的身心,而认无分别的见性为我,又怎能说得通呢?第三,见性若真是我,应当是“能见”。现在要我见自己的见性,能见成了“所见”。本身就矛盾不能成立。第四,见性既为“所见”,又实是我体,而我现前能见之身,反而不是我而是物。这岂不是如来的话自相矛盾吗?因如来前曾说过:“必谓见是物者,则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

正文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译文 佛告阿难,刚才你说,见在你面前,此言并不是实情,若实在你面前,你就是能见者。那麽,这个“见精”,既有方所,就不是不可指示出来的东西。
解 佛为了要剖析明白“见”与“物”决不容含混不清,所以再发疑问,追根到底。

正文 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著。
译文 譬如现在和你,坐在祗陀林内,遍观林渠及殿堂,上面至於日月,前面对着恒河。你现在我的师子座前,举手一一指陈,这种种的现相中,阴暗的是树林,明亮的是日光,障碍的是墙壁,通达的是虚空。在这种种物象中,草木乃至纤亳微细之物。虽有大小的不同,只要有形相,无不可以指示出来。

正文 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
译文 假若此见,真的现在你面前,你就应当用手确实指出来告诉我:什麽是见?阿难!你应当知道,假若“空”是见,既已成了见,那麽什麽又是空呢?假若物是见,既已是见,那麽什麽又是物呢?

正文 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译文 你可以微细的从万象当中一一剖析出精明净妙的见元出来,指出显示在我面前。如像其它的物相一样,明白无误的确指出来。

正文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译文 阿难说:我现在这个重阁讲堂中,远及恒河,上观日月,无论是举手所指,或是放眼所见,所接触到的,都是物。没有是见的。

正文 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
译文 世尊!如佛所说,何况我们这些有漏初学声闻〈注〉甚至於菩萨,也不可能从万物象前,剖析出纯粹的见,离开一切物象,单独有自己的体性。
注 声闻就是小乘佛弟子,闻佛声教,而悟到小乘佛法的道理,证得“阿罗汉”果。有漏初学声闻就是还未成罗汉的小乘佛弟子。

正文 佛言:如是如是!
译文 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解 上文阿难言:今此妙性,现在我前,故如来层层追问,让阿难自己剖析明白自己的话站不住脚。

正文 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译文 佛又再告诉阿难:按照你的说法,没有另外一个见精,离开一切万物,单独有自性存在。既然如此,那麽在你所接触到的一切物当中,就不可能有“见”存在。现在我再告诉你!你和如来,同坐在祗陀林中。更看林苑各处,甚至於日月,在这种种不同的现象当中,必然不可能有一个“见精”能受你的接触。现在你再仔细的去发现,在众物之中,那一处不是你的见?

正文 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译文 阿难说:其实我是遍见这祗陀林中的一切的。但我不明白,这当中哪处不是见?为什麽呢?假若要说树不是见,为什麽又见着树呢?假若说树即是见,那麽什麽又是树呢?如是类推,假若空不是见,为什么又见着空呢?假若说空即是见,那我们又以什麽为空呢?我又仔细思维,在这森罗的万象当中,细细分析,无一处不是见。

正文 佛言:如是如是!
译文 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解 佛先逼阿难明白面前无一物是见。现在更让他自己分析无一处不是见。这就是後世禅宗祖师逼拶弟子到山穷水尽之时,离四句,绝百非,忽然桶底脱落所沿用的方法。

正文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译文 于是大众中“非无学”〈注〉的人,听见佛所说,都茫然不懈这是什麽道理?大家此时都惶恐起来,不知道该怎样才是。
注 非无学即是有学。因为佛法的道理,是人人本具,而不是从外学来的。明白这个道理,即达到无学的境地。

正文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译文 如来知道他们惊惶失措,心生怜悯,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说:众善男子!无上法王〈注一〉说的是真实话,是按照事实说的。没有一点欺诳,乱说。并不是像末伽黎〈注二〉外道所说的四种不死〈注三〉诡辩理论一样,你们应当仔细考虑,不要辜负了你们哀求仰慕求道的心。
注一 佛的自称。
注二 见前。
注三 四种不死为“亦变亦恒”,“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这是末伽黎外道的说法。後文五阴境界行阴魔境中,当详细阐明,此处暂从略。

正文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
译文 此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怜悯在座四众,因此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对佛说:世尊!现在此处众人,因为不明白如来发露显示给大家关於色空是非等二种精见的意义,世尊!假若我们面前所接触到的色空等象,假若这就是见,就应当一无所见。大家因为不明白这是什麽道理,因此惊惶失措。并不是他们过去所种的善根太少的缘故。

正文 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译文 惟愿如来以大慈心,阐发说明这种种物象,和这个见精究竟是怎样一回事?为什麽在这中间,没有是?也没有不是?

正文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译文 佛告诉文殊及在座大众:十方如来以及所有众大菩萨,在他们自住的三摩地〈注〉中,能见与所见相结合,并其所有的想像。都是犹如虚空中所现出的花一样,本来就无所有。这个能见的见精,和所见的物像。其本元都是菩提微妙清净而光明的本体。这当中有什麽是和非呢?
注 前文已谈过:三昧即三摩地,其意为正定。本来佛家的三昧极多,而自住三摩地却不同於其他的定。他是定於本来不动的自性当中。
解 自性本来不动,并非有意用识心定下来的。因此,住於自性三摩地中,无出定入定之别。所以能见的六根,和所见的六尘相结合,并其间所产生的种种作用和现象,都如空华泡影。此处所说的菩提,称为真性菩提。真性菩提从无始以来,不为能见的六根所拘,不为所见的六尘所染,不为分别的识心所混。它不在任何相对境界之内,是与非都和它了不相干。所以说:於其中间,无是非是。所以称之为妙净明体。因为它不和任何境界相混。永远清净,永远光明,为万物之本体。

正文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译文 文殊!我现在问你!如像你文殊,是不是另外还有文殊,是文殊的。还是没有另外一个文殊?
解 此处更举文殊为例,说明离开了相对境界,就不能用“是”“非”两种概念来论它。

正文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译文 正是如此!世尊!我真文殊!却不能说是文殊。为什麽呢?
正文 假若有是文殊?就成了二文殊了。(因为有是文殊,即有非文殊与之相对。岂不是成了二文殊了。)然而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并不是无文殊,而是这当中是与非两种概念都安不上。

正文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
译文 佛说:这个见是既妙且明〈注一〉的。它与一切六尘景象,虚空景象,本来〈注二〉都是妙明无上菩提〈注三〉的净圆〈注四〉真心。
注一 见性即是真心。 从无始以来,和妄想混在一起,可是妄想永远不能遮蔽它的光明。所以名为妙明。
注二 这个妙明的真心,本来就是如此,不是修得来的。
注三 纵然证到佛的地步,也不能超出这个道理,所以称为无上。
注四 从无始以来,此真心在千变万化的妄想中仍然不变,所以名为净。此真心虽然不变,却随著千变万化的妄想显现无边的作用,所以名为圆。

正文 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译文 一切妄想,即产生色空等相,和闻见等觉,譬如明明是一个月,却误看为两个月。试问这两个月中,谁为是月?又谁为非月?文殊!只要一个月真,中间自然没有是月非月等问题。
解 明明是一个净妙圆心,但是一动妄想即落入相对范畴之内,产生了所觉的色空等相,同时和所觉相对产生了能觉的闻见等觉。总之,能也好,所也好,都是从妄想中产生的妄相。能说谁是谁非呢?

常青:尤其要读“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的后部分。。

“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只是说到了一边的事情,在见地上,“即”是避开了,但是也要注意避开“离”,方是不二法门。
祝愿共同进步!

常青  2003.10.11 9:26:56    来自:深圳  

(1729-21)  显示次数:10810(10337+473)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谢了。(内空)

荒山  2003.10.11 12:12:37    

(1729-22)  显示次数:10797(10436+361)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对照着看也许会清楚些
道无心合人--老--不扶持
人无心合道--不老--山云枯木
我觉得:此处之道恐怕并非中道之道,中道之道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嘻嘻哈哈  2003.10.10 20:09:57    来自:地球  

(1729-15)  显示次数:9555(9155+40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此处之道是苦集灭道之道。(内空)

十方  2003.10.10 21:19:36    来自:云南昆明  

(1729-17)  显示次数:10375(9997+378)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何以知之?(内空)

莫问  2003.10.11 2:59:52    

(1729-19)  显示次数:11101(10715+386)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四谛大义,概因知苦,得以断集,若非修灭,何以证道?
  道假以灭,祛除我执,道为能灭,执为所灭,此处的道是和人相对的,看一看洞山偈,前两句“道”“人”二字非常对称,换句话说,它们必须是共存的,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落于两边,正如嘻嘻兄所说,并非中道。 

十方  2003.10.11 23:57:49    来自:云南昆明  

(1729-25)  显示次数:11895(11447+448)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一个小游戏
道- - - - 心 - - - - 人

A: “道无”、“人无”
a: 道无→ - - - - 心 - - - - 人 → 人心
b: 人无→ 道 - - - - 心 - - - - → 道心

B: “道无心”、“人无心”
a: 道无心→ 道 - - - - () 心 - - - - 人 → 道()人心
b: 人无心→ 道 - - - - () - - - - 人 → 道==人

*注:此处 “==” 表相同之意。

还记得十方兄关于理发店门前旋转桶的帖子。十方兄能否由此考虑“眼识”与“意识”?

阿弥陀佛!

莫问  2003.10.12 2:02:52    

(1729-27)  显示次数:12564(12051+513)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B游戏玩了两天,没打通关。
至于理发店那破事儿嘛,当初原意是想说定与不定,这眼根与意根的对照,想到这会儿了,也不甚明白,要请莫问兄继续继续如何?

十方  2003.10.13 21:52:20    来自:云南昆明  

(1729-46)  显示次数:13054(12678+376)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7 主题索引
莫问和师兄一样
两个游戏均未通关。A游戏是十方兄玩,莫问看。B游戏的“人道相通”也是莫问的臆测。

提理发店的事,是因为莫问觉得“或许‘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楞严经里讲了很多由各门而入的事。莫问“自己琢磨着”,读经也好、网上讨论也罢,在实际当中能否入手?莫问并非说十方兄理发店的帖子不好,而是能否换个角度,恰好当下“照”一下自己。或许十方兄会有新发现,然后再来参这则公案可能会不一样。

另外,反闻闻自性的帖子也是一样。

阿弥陀佛!

莫问  2003.10.14 3:54:01    

(1729-47)  显示次数:13294(12849+445)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邪来烦恼至(不扶持),正来烦恼除(扶持),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山云枯木)。

嘻嘻哈哈  2003.10.11 19:55:20    来自:地球  

(1729-23)  显示次数:11496(11078+41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师兄你有两下子啊!
真能正邪具不用?

嘻嘻...哈哈

莫问  2003.10.12 2:07:46    

(1729-28)  显示次数:11972(11586+386)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我就一下子!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呵呵。

嘻嘻哈哈  2003.10.12 9:24:20    来自:地球  

(1729-30)  显示次数:12472(12108+364)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_^
不错。

阿弥陀佛!

莫问  2003.10.13 0:56:04    

(1729-35)  显示次数:12559(12188+371)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中道之道是无苦集灭道之道。(内空)

十方  2003.10.12 0:22:59    来自:云南昆明  

(1729-26)  显示次数:9598(9224+374)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关于道
1。平常心是道-----这个话很迷惑人,无凡圣心是也。
2。心不是佛,智不是道------难怪今人不会道,只因今人太多智。
3。古人言:率性而行谓之道。经言:直心是道场。
4。触目是道-----因此道就在目前,只是无人会。
5。道是本来-----所谓本来就是不可说,言说之前叫本来,无名相之前叫本来。
6。南泉:只如五祖会下四白九十九人尽会佛法,唯有卢行者一人不会佛法,只会道。------原来会佛法(理论)未必会道。
7。还是洞山最亲切:无心是道。

荒山  2003.10.12 7:50:57    

(1729-29)  显示次数:9767(9298+469)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我也觉得十方兄的解释更为合理。
两位师兄吉祥!

发布于:2003.10.9 21:55:55    修改于:2003.10.9 21:56:33  
嘻嘻哈哈  2003.10.9 21:55:55    来自:地球  

(1729-8)  显示次数:7620(7206+414)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嘻兄吉祥!(内空)

荒山  2003.10.10 9:58:32    

(1729-13)  显示次数:8117(7740+377)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此主题贴极为精彩,我顶,我礼!(内空)

一语道破千行万行  2003.10.12 18:48:27    

(1729-32)  显示次数:8286(7828+458)     查看一语道破千行万行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好解妙解,赞叹!!!(内空)

古慈  2003.10.13 17:48:29    

(1729-42)  显示次数:6577(6178+399)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十方兄还记得“破楞严”哪个典故吗---》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跟您这个异曲同工呀~~~呵呵,您厉害。

古慈  2003.10.13 18:55:41    

(1729-43)  显示次数:7308(6783+525)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古慈兄言过了,
深望兄日后多提携。

十方  2003.10.13 21:40:10    来自:云南昆明  

(1729-45)  显示次数:7694(7307+387)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_@ ***
改“提携”为“帮助”好像更好。

莫问多嘴,谢罪!谢罪!

阿弥陀佛!

莫问  2003.10.14 4:13:36    

(1729-49)  显示次数:7808(7412+396)     查看莫问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当宣)小波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2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