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1729  »上层 »主题组:14  2003.12.1 6:19:49   法华微信 注册
 通常所说〖常青〗(10.10 18:49) (9605)
 我们常人的毛病就是“对境心数起”,〖荒山〗(10.11 7:43) (10105)
 我们常人的毛病是对境起执〖常青〗(10.11 9:26) (10813)
 谢了。(内空)〖荒山〗(10.11 12:12) (10800)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通常所说
情识消尽,是谓“枯木”——就是时时不落能所对立之分别的情识情见之中。
不过有人认为干脆连这个分别的能力也磨灭、消失方叫解脱,实在是不悟心地不悟识智不二,这个人在平时的实修中,多会在“止”和“作”病之中徘徊。
所以六祖师说:
慧能无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做麽长

诸位道又如何是“对境心数起”?
——“杆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常青  2003.10.10 18:49:06    来自:深圳  

(1729-14)  显示次数:9605(9079+526)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我们常人的毛病就是“对境心数起”,
还是先多体会一下什么叫“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比较好。

荒山  2003.10.11 7:43:18    

(1729-20)  显示次数:10105(9718+387)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我们常人的毛病是对境起执
心起也可以不执的,不过我上个帖子的后部分不是针对您的,不谈这些也罢。
老荒,送您一份礼物:
楞严经第二卷,注释:王治平居士法师
正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译文 阿难对佛说:世尊!假若这个“见精”,必然是我的“妙性”,那麽这个“妙性”,现在正在我面前。而我现有的身心,又是什麽呢?现在我的身心,明明是实有的,而见却无有分别。一切方圆大小内外都属於物。假若见性真是我的心,今天令我见到,见性才实在是我,我的身体反而不是我。这和如来刚才责难我的话:外物也能见我。不完全一样了吗!求如来的大慈悲,开发我这个不悟的心。
解 阿难这段问词,在逻辑上犯了四点错误:第一,现在“见性”既然在我面前,而我现有的身心,反而归不到类了。第二,我的身心,明明能分别万物,而眼前的这个“见性”,一切大小方圆内外都不属於它,它连自身都不能分别,又怎能分别万物呢?而且人人都知道,能分别万物的就是我,不能分别万物的就是物。今天舍弃了能分别万物的身心,而认无分别的见性为我,又怎能说得通呢?第三,见性若真是我,应当是“能见”。现在要我见自己的见性,能见成了“所见”。本身就矛盾不能成立。第四,见性既为“所见”,又实是我体,而我现前能见之身,反而不是我而是物。这岂不是如来的话自相矛盾吗?因如来前曾说过:“必谓见是物者,则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

正文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译文 佛告阿难,刚才你说,见在你面前,此言并不是实情,若实在你面前,你就是能见者。那麽,这个“见精”,既有方所,就不是不可指示出来的东西。
解 佛为了要剖析明白“见”与“物”决不容含混不清,所以再发疑问,追根到底。

正文 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著。
译文 譬如现在和你,坐在祗陀林内,遍观林渠及殿堂,上面至於日月,前面对着恒河。你现在我的师子座前,举手一一指陈,这种种的现相中,阴暗的是树林,明亮的是日光,障碍的是墙壁,通达的是虚空。在这种种物象中,草木乃至纤亳微细之物。虽有大小的不同,只要有形相,无不可以指示出来。

正文 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
译文 假若此见,真的现在你面前,你就应当用手确实指出来告诉我:什麽是见?阿难!你应当知道,假若“空”是见,既已成了见,那麽什麽又是空呢?假若物是见,既已是见,那麽什麽又是物呢?

正文 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译文 你可以微细的从万象当中一一剖析出精明净妙的见元出来,指出显示在我面前。如像其它的物相一样,明白无误的确指出来。

正文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译文 阿难说:我现在这个重阁讲堂中,远及恒河,上观日月,无论是举手所指,或是放眼所见,所接触到的,都是物。没有是见的。

正文 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
译文 世尊!如佛所说,何况我们这些有漏初学声闻〈注〉甚至於菩萨,也不可能从万物象前,剖析出纯粹的见,离开一切物象,单独有自己的体性。
注 声闻就是小乘佛弟子,闻佛声教,而悟到小乘佛法的道理,证得“阿罗汉”果。有漏初学声闻就是还未成罗汉的小乘佛弟子。

正文 佛言:如是如是!
译文 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解 上文阿难言:今此妙性,现在我前,故如来层层追问,让阿难自己剖析明白自己的话站不住脚。

正文 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译文 佛又再告诉阿难:按照你的说法,没有另外一个见精,离开一切万物,单独有自性存在。既然如此,那麽在你所接触到的一切物当中,就不可能有“见”存在。现在我再告诉你!你和如来,同坐在祗陀林中。更看林苑各处,甚至於日月,在这种种不同的现象当中,必然不可能有一个“见精”能受你的接触。现在你再仔细的去发现,在众物之中,那一处不是你的见?

正文 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译文 阿难说:其实我是遍见这祗陀林中的一切的。但我不明白,这当中哪处不是见?为什麽呢?假若要说树不是见,为什麽又见着树呢?假若说树即是见,那麽什麽又是树呢?如是类推,假若空不是见,为什么又见着空呢?假若说空即是见,那我们又以什麽为空呢?我又仔细思维,在这森罗的万象当中,细细分析,无一处不是见。

正文 佛言:如是如是!
译文 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解 佛先逼阿难明白面前无一物是见。现在更让他自己分析无一处不是见。这就是後世禅宗祖师逼拶弟子到山穷水尽之时,离四句,绝百非,忽然桶底脱落所沿用的方法。

正文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译文 于是大众中“非无学”〈注〉的人,听见佛所说,都茫然不懈这是什麽道理?大家此时都惶恐起来,不知道该怎样才是。
注 非无学即是有学。因为佛法的道理,是人人本具,而不是从外学来的。明白这个道理,即达到无学的境地。

正文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译文 如来知道他们惊惶失措,心生怜悯,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说:众善男子!无上法王〈注一〉说的是真实话,是按照事实说的。没有一点欺诳,乱说。并不是像末伽黎〈注二〉外道所说的四种不死〈注三〉诡辩理论一样,你们应当仔细考虑,不要辜负了你们哀求仰慕求道的心。
注一 佛的自称。
注二 见前。
注三 四种不死为“亦变亦恒”,“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这是末伽黎外道的说法。後文五阴境界行阴魔境中,当详细阐明,此处暂从略。

正文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
译文 此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怜悯在座四众,因此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对佛说:世尊!现在此处众人,因为不明白如来发露显示给大家关於色空是非等二种精见的意义,世尊!假若我们面前所接触到的色空等象,假若这就是见,就应当一无所见。大家因为不明白这是什麽道理,因此惊惶失措。并不是他们过去所种的善根太少的缘故。

正文 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译文 惟愿如来以大慈心,阐发说明这种种物象,和这个见精究竟是怎样一回事?为什麽在这中间,没有是?也没有不是?

正文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译文 佛告诉文殊及在座大众:十方如来以及所有众大菩萨,在他们自住的三摩地〈注〉中,能见与所见相结合,并其所有的想像。都是犹如虚空中所现出的花一样,本来就无所有。这个能见的见精,和所见的物像。其本元都是菩提微妙清净而光明的本体。这当中有什麽是和非呢?
注 前文已谈过:三昧即三摩地,其意为正定。本来佛家的三昧极多,而自住三摩地却不同於其他的定。他是定於本来不动的自性当中。
解 自性本来不动,并非有意用识心定下来的。因此,住於自性三摩地中,无出定入定之别。所以能见的六根,和所见的六尘相结合,并其间所产生的种种作用和现象,都如空华泡影。此处所说的菩提,称为真性菩提。真性菩提从无始以来,不为能见的六根所拘,不为所见的六尘所染,不为分别的识心所混。它不在任何相对境界之内,是与非都和它了不相干。所以说:於其中间,无是非是。所以称之为妙净明体。因为它不和任何境界相混。永远清净,永远光明,为万物之本体。

正文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译文 文殊!我现在问你!如像你文殊,是不是另外还有文殊,是文殊的。还是没有另外一个文殊?
解 此处更举文殊为例,说明离开了相对境界,就不能用“是”“非”两种概念来论它。

正文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译文 正是如此!世尊!我真文殊!却不能说是文殊。为什麽呢?
正文 假若有是文殊?就成了二文殊了。(因为有是文殊,即有非文殊与之相对。岂不是成了二文殊了。)然而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并不是无文殊,而是这当中是与非两种概念都安不上。

正文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
译文 佛说:这个见是既妙且明〈注一〉的。它与一切六尘景象,虚空景象,本来〈注二〉都是妙明无上菩提〈注三〉的净圆〈注四〉真心。
注一 见性即是真心。 从无始以来,和妄想混在一起,可是妄想永远不能遮蔽它的光明。所以名为妙明。
注二 这个妙明的真心,本来就是如此,不是修得来的。
注三 纵然证到佛的地步,也不能超出这个道理,所以称为无上。
注四 从无始以来,此真心在千变万化的妄想中仍然不变,所以名为净。此真心虽然不变,却随著千变万化的妄想显现无边的作用,所以名为圆。

正文 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译文 一切妄想,即产生色空等相,和闻见等觉,譬如明明是一个月,却误看为两个月。试问这两个月中,谁为是月?又谁为非月?文殊!只要一个月真,中间自然没有是月非月等问题。
解 明明是一个净妙圆心,但是一动妄想即落入相对范畴之内,产生了所觉的色空等相,同时和所觉相对产生了能觉的闻见等觉。总之,能也好,所也好,都是从妄想中产生的妄相。能说谁是谁非呢?

常青:尤其要读“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的后部分。。

“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只是说到了一边的事情,在见地上,“即”是避开了,但是也要注意避开“离”,方是不二法门。
祝愿共同进步!

常青  2003.10.11 9:26:56    来自:深圳  

(1729-21)  显示次数:10813(10340+473)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谢了。(内空)

荒山  2003.10.11 12:12:37    

(1729-22)  显示次数:10800(10439+361)     查看荒山的所有文章 给荒山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当宣)小波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