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1537  »上层 »主题组:137  2005.7.18 15:43:28   法华微信 注册
 诸行无常〖缘起〗(1.5 20:47) (21606)
 这个见不是你那个见,〖十方〗(1.6 17:18) (22144)
 问题好象涉及面很大〖缘起〗(1.6 21:14) (22446)
 谁说此见在缘起之外?〖十方〗(1.6 23:00) (22915)
 这样的辩论必然归到对八不中道的看法上来〖缘起〗(1.7 11:45) (1.7 11:52) (23395)
 我另开新帖,请有兴趣的诸位跟贴(内空)〖缘起〗(1.7 14:34) (23442)
 师兄善巧(内空)〖tyro〗(1.7 12:13) (23070)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7 主题索引
诸行无常
“观河之见”就“观河”而言,还是在十二因缘之内的;若不“观河”,认为此见可以不在“诸行”的范畴之内,那么仁兄就要陷入有神论了。

缘起  2005.1.5 20:47:37    

(1537-137)  显示次数:21606(21323+283)     查看缘起的所有文章 给缘起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8 主题索引
这个见不是你那个见,
  也谈不上有神论,因为有神论是常见,而此见非常非断,这个我上贴也说过,所以并非有神论。其实不一定观河,观别法也一样,比如灵云志勤的“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这里见桃花一样是见,却非有为法,因此不属“诸行”,也不属“十二因缘”,而是真如体性的自然显露。又,六根门头都可以见,比如耳根的见:五祖法演“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个“认得声”与观河公案也无二致。这类公案不胜枚举,正是楞严文中“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楞严经是诸佛之顶,观河一案,非以有为可以测度,缘起兄应该信得过才对。

十方  2005.1.6 17:18:53    来自:云南昆明  

(1537-138)  显示次数:22144(21853+291)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1 主题索引
问题好象涉及面很大
若观河之见不属“诸行”,也不属“十二因缘”,如此说来,此见在缘起之外,亦非四法本所能局限,是不是这样?

仁兄,这样的问题不是我能谈论的。我还是老老实实用四法本来衡量自个吧。我还没见法啊。

缘起  2005.1.6 21:14:14    

(1537-141)  显示次数:22446(22194+252)     查看缘起的所有文章 给缘起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2 主题索引
谁说此见在缘起之外?
  说来说去,缘起兄,还有楼下的又兄,就是觉得这个观河之见是常见,因此与“诸行无常”印矛盾,故不可信。可是经中明言“彼不变者,元无生灭”,这里的无生灭,是对“不变”的说明,表明这个“不变”并非是“常”,意思是就说此见是不生不灭,所以说容颜易老,见精未皱,难道不生不灭就一定得是常见吗?莫不闻“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何“常”之有?至于此见与缘起的关系,如波与水,全波即水,缘起不坏此见,全水即波,此见不坏缘起,非此见外另有缘起,缘起外另有此见,水与波且如此,又何谈谁在谁之外呢?中论云:“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妄分内外,不依二谛,此事终难全。缘起兄所不愿谈论的这个,正是楞严要义,既然提起,何必旁顾左右呢?

十方  2005.1.6 23:00:37    来自:云南昆明  

(1537-142)  显示次数:22915(22620+295)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7 主题索引
这样的辩论必然归到对八不中道的看法上来
我对八不中道持怀疑态度:

其一,《中论》的指向似与阿含相违

《杂阿含》:

(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然彼多闻圣弟子知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以此二偈赞佛。则已略说第一义。问曰。诸法无量。何故但以此八事破。答曰法虽无量。略说八事则为总破一切法。不生者。诸论师种种说生相。或谓因果一。或谓因果异。或谓因中先有果。或谓因中先无果。或谓自体生。或谓从他生。或谓共生。或谓有生。或谓无生。如是等说生相皆不然。此事后当广说。生相决定不可得故不生。”
====================
从上可见,这里是从生相着手的:“生相决定不可得故不生”。是探求“生相”不可得后得出的结论。再从中论的其他偈上看,中论探求“生相”的态度是很明显的。

阿含明示:“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然彼多闻圣弟子知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告诫弟子必须以十二因缘为准绳,不要去探讨无益以修行的事:“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

“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知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于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之。此众生从何来。于此没当何之。”

不求前际,不求后际。从中论探求“生相”的态度来看,我认为中论违背了阿含的指向。

其二,对于二边问题,生灭、断常、一异、来去.....,依十二因缘已讲的很明白了,“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十二因缘即是“离于二边”的中道。相反八不中道却在二边上纠缠不清,认为“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事实上把“诸行无常”否认了。我认为八不中道实际上是混于二边的说法。

抛砖引玉,望诸位多多指点。

发布于:2005.1.7 11:45:33    修改于:2005.1.7 11:52:39  
缘起  2005.1.7 11:45:33    

(1537-147)  显示次数:23395(23114+281)     查看缘起的所有文章 给缘起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0 主题索引
我另开新帖,请有兴趣的诸位跟贴(内空)

缘起  2005.1.7 14:34:08    

(1537-150)  显示次数:23442(23174+268)     查看缘起的所有文章 给缘起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8 主题索引
师兄善巧(内空)

忏悔发愿

tyro  2005.1.7 12:13:36    来自:shanghai  

(1537-148)  显示次数:23070(22792+278)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8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lucky桑秋法成,万法一心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