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1427  2003.6.13 10:41:46   法华微信 注册
 我们何时迷悟的?〖慧觉〗(6.11 21:33) (1964)
 楞严经全文下载地址、第四卷文本:〖tyro〗(6.12 8:35) (5623)
 分析经中这个比喻〖常青〗(6.12 9:31) (4965)
 随喜善说。(内空)〖tyro〗(6.13 8:29) (4989)
 如果着重问“我们何时开始迷?我们何时开始悟?”〖iamfisher〗(6.12 11:58) (2548)
 太虚大师之《略释对于佛教──毕竟空──之疑义》〖iamfisher〗(6.13 10:41) (2705)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我们何时迷悟的?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清净心人本自有之”,因为我们迷悟了,看不见自己的本心,那么请问我们是什么时候迷悟的,经过修行了以后我们会不会再迷悟?
在楞严经第4卷,佛做了回答,哪位同修有楞严经的能帮我找一下答案吗,谢谢了

慧觉  2003.6.11 21:33:12    QQ:116798105  

(1427-1)  显示次数:1964(1437+527)     查看慧觉的所有文章 给慧觉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楞严经全文下载地址、第四卷文本:
楞严经全文下载地址:
http://www.fodian.net/08-mijiao/0945.zip
中华佛典宝库--大藏经--密教部


第四卷文本: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四(一名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帝譯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夌*欠]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無明。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囉藍遏蒱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債汝。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因此虛妄終而復始。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
  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此迷為復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倐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那於意云何。此人縱迷。於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亦如瞖人見空中花。瞖病若除華於空滅。忽有愚人。於彼空花所滅空地待花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富樓那言空元無花妄見生滅。見花滅空已是顛倒。勅令更出斯實狂癡。云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佛言如汝所解云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鑛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夌*欠]滅。又徵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云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云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花結為空果。云何詰其相CB0654滅義。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復問不相容者。真妙覺明亦復如是。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云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准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雙云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風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聲香味觸法。非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非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非苦非集非滅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羅。非毘梨耶非羼提非禪那。非鉢剌若非波羅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非阿羅訶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樂非我非淨。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即眼識界如是乃至即意識界。即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盡。即苦即集即滅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羅。即毘梨耶即羼提即禪那。即鉢剌若即波羅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闥阿竭。即阿羅訶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樂即我即淨。以是即俱世出世故。即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汝與眾生亦復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為足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餘惑未盡。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於意云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譬如有人於自衣中。繫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乞食馳走。雖實貧窮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
  即時阿難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現說殺盜婬業。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斯則因緣皎然明白。云何如來頓棄因緣。我從因緣心得開悟。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梵志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無漏。今說菩提不從因緣。則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惟垂大悲開發迷悶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為自然。猶如世間諸相雜和。成一體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稱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合俱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菩提涅槃尚在遙遠。非汝歷劫辛勤修證。雖復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恒河沙秖益戲論。汝雖談說因緣自然決定明了。人間稱汝多聞第一。以此積劫多聞熏習。不能免離摩登伽難。何因待我佛頂神呪。摩登伽心婬火頓歇得阿那含。於我法中成精進林。愛河乾枯令汝解脫。是故阿難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祕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如摩登伽宿為婬女。由神呪力鎖其愛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與羅睺羅母耶輸陀羅同悟宿因。知歷世因貪愛為苦。一念薰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疑惑銷除心悟實相。身意輕安得未曾有。重復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沈冥出於苦海。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如來復責多聞無功不逮修習。我今猶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賜以華屋。雖獲大宅要因門入。唯願如來不捨大悲。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捨小乘必獲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令有學者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得陀羅尼入佛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在會一心佇佛慈旨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薩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難及諸大眾。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惓。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云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濕為水。煖觸為火動搖為風。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云何為濁。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汨然明之為濁。汝濁五重亦復如是。阿難汝見虛空遍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妄成。是第一重名為劫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火風土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名為見濁。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云何知解。不聞虛空被汝墮裂。何以故空無相形無結解故。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阿難云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位方有十流數有三。一切眾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世間秖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四數必明與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疊一十百千。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阿難汝復於中克定優劣。如眼觀見後暗前明。前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傍觀三分之二。統論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無德。當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聽十方無遺。動若邇遙諍無邊際。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聞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闕中交。驗於耳根三分闕一。當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覺觸識於違順。合時能覺離中不知。離一合雙。驗於舌根三分闕一。當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惟聖與凡無不苞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當驗此等六受用根。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為圓通誰不圓滿。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我今備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如是。隨汝詳擇其可入者。吾當發明令汝增進。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但汝下劣未能於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淨
  佛告阿難汝今已得須陀洹果。已滅三界眾生世間見所斷惑。然猶未知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何況此中生住異滅分劑頭數。今汝且觀現前六根為一為六
  阿難若言一者。耳何不見目何不聞。頭奚不履足奚無語。若此六根決定成六。如我今會與汝宣揚微妙法門。汝之六根誰來領受。阿難言我用耳聞。佛言汝耳自聞何關身口。口來問義身起欽承。是故應知非一終六非六終一。終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難當知是根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汝須陀洹雖得六銷猶未亡一。如太虛空參合群器。由器形異名之異空。除器觀空說空為一。彼太虛空云何為汝成同不同。何況更名是一非一。則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復如是。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粘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朵。浮根四塵流逸奔色。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粘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新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粘湛發嗅。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粘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粘湛發覺。覺精映觸搏觸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粘湛發知。知精映法覽法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粘妄發光。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暗明。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粘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粘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鉢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有觸。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阿難今汝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氷。應念化成無上知覺。阿難如彼世人聚見於眼。若令急合暗相現前。六根黯然頭足相類。彼人以手循體外繞彼雖不見。頭足一辯知覺是同。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根塵既銷云何覺明不成圓妙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暗明。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來七常住果。世尊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誰立因求無上覺。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成戲論。云何如來真實語者。惟垂大慈開我蒙悋
  佛告阿難汝學多聞未盡諸漏。心中徒知顛倒所因。真倒現前實未能識。恐汝誠心猶未信伏。吾今試將塵俗諸事當除汝疑。即時如來勅羅睺羅擊鍾一聲。問阿難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我聞。鍾歇無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不聞。時羅睺羅又擊一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又言俱聞。佛問阿難汝云何聞云何不聞。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鍾聲若擊則我得聞。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聞。如來又勅羅睺擊鍾。問阿難言爾今聲不。阿難言聲。少選聲銷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答言無聲。有頃羅睺更來撞鍾。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俱言有聲。佛問阿難汝云何聲云何無聲。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鍾聲若擊則名有聲。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聲。佛語阿難及諸大眾。汝今云何自語矯亂。大眾阿難俱時問佛。我今云何名為矯亂。佛言我問汝聞汝則言聞。又問汝聲汝則言聲。惟聞與聲報答無定。如是云何不名矯亂。阿難聲銷無響汝說無聞。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于枯木。鍾聲更擊汝云何知。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豈彼聞性為汝有無。聞實云無誰知無者。是故阿難聲於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汝尚顛倒惑聲為聞。何怪昏迷以常為斷。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於彼睡時擣練舂米。其人夢中聞舂擣聲。別作他物。或為擊鼓。或復撞鍾。即於夢時自怪其鍾為木石響。於時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夢時。惑此舂音將為鼓響。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云何為汝銷滅。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塵根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四

tyro  2003.6.12 8:35:19    

(1427-2)  显示次数:5623(3903+1720)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分析经中这个比喻
演若达多这个人,有一天早上对着镜子突然发生狂乱的知见:自己头没有了,结果四处哭喊寻头。
如来此时便问:究竟是有什摸原因他会如此呢?
富楼那答:只是狂心罢了。
如来此时便总结,既然妄心所使,那里会有什摸原因呢?如果真有什摸原因,又怎能称为“妄”心呢?
这里“头”喻指“妙覺明圓本圓明妙”。
对话中用“镜子”这个词,我想也不是随便说的。
对于慧觉兄最后一问:如果这个人狂心顿歇,就是清醒稳定下来,当然会明了自己头从来就没有失去过,即令是在他狂乱之时,又何尝失去过呢?如果果真失去了,都没“头”了,还能狂乱四处寻头吗?
这个人既然清净过来知道头从来未失,请问:此时他还会狂乱的四处寻头吗?

在圆觉经中是这样说的:比如有人眼睛有病,在虚空中,竟然看见有花朵(空华),从此于中百般计度分别得失。那虚空中本来就是没有花朵的,只是眼睛有病而已(大概是白内障,说笑)
如果有一天他眼睛的病好了,彻底好了。
此时他却问:虚空中还会不会出现花朵呢?
诸位说呢?

常青  2003.6.12 9:31:23    来自:深圳  

(1427-3)  显示次数:4965(4490+475)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随喜善说。(内空)

tyro  2003.6.13 8:29:29    

(1427-5)  显示次数:4989(4613+376)     查看tyro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如果着重问“我们何时开始迷?我们何时开始悟?”
我们何时开始迷?

我们无始以来就因“无始无明”而在五浊(劫、见、烦恼、众生、命)世界相似相续。因为这种相似相续,形成了世与界的颠倒认识。换一话说,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和界(十方) 认为是确实常存不断演变的,这样的感受,就是虚妄颠倒执著本身,犹如演若达多认为头没了一样。实际上呢,十方三世都是无明执著出来的假象,根本就是妄想者自己在骗自己。实际上,时间、空间本身就是妄想所成的假象。

从“无始无明”一直到根尘识心,统统都是虚妄对待产生假象,然后自己执取。

我们何时开始悟入?
“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佛说既然这些都是妄想,你本来菩提宛然而在,犹如演若达多认为头没了发狂而走,实际上根本头就未失。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好的契入点:如何开悟?菩提不是现在真的没了,佛不是要我们通过修行造出一个菩提来。而是告诉我们,我们迷惑的本就是妄想,但是妄想是由虚妄分别而来,那么“只要你不隨着去虚妄分別 世間、業果、眾生这三種相似相續的假象。那么这原来一直分别为实有的三緣自然就截斷了(因为这三缘本来就是无始以来虚妄分别出来的假象),于是流转生死的三因(对三种相续去相应进行三种虚妄分别)不生。如果(依照三无漏学)真的做到了这些,“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而且“勝淨明心本周法界。”这时候“心量广大,周遍法界。” 我们成就了--悟了。

而且这“悟”不是造作出来的东西,不需要造出一个菩提或者涅磐出来。
也不是真的打碎了一系列实有的妄想和世(时)界(空),而是这些妄想和时空,本身就是虚妄分别引出来的假象。也就是说不需要打碎一个实有才开悟,而是停止对假象的虚妄分别,就歇下来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由于这种分别是实在根深蒂固,所以我们都要努力。不是说说就行的。
真的做了正确的努力,持续不断,则我们都有证悟的一天。
不过我打个妄想,如果有这一天,那么世(时)界(空)是如此的不同。。。。。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12 11:58:00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427-4)  显示次数:2548(2043+505)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太虚大师之《略释对于佛教──毕竟空──之疑义》
略释对于佛教──毕竟空──之疑义



  世有欲维持世道人心,而施行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苦趣之说,冀人心之悔罪修福止恶行善者。逮研究而得其结论,则一切皆空;不惟家国身世之种种事物胥无存在之价值,且并其三世流转、六趣轮回之命根我体而亦空之;更进取空间、时间、因相、果相,以至若行、若心之一切质力、理性之本原而尽空之,以成所谓毕竟空义。然则谁造其因?谁受其果?谁畏其苦?谁求其乐?抑又孰为三世?孰为六趣?孰为流转?孰为轮回?孰为因果苦乐、罪福善恶?孰为造受、畏求、悔修、止行乎?遂疑施行佛教之终局,将使人人皆肆无忌惮,敢于犯罪,敢于撄苦,脱然无复能制!世道人心,益失其维持之术!因此、对于佛教回□迷惑而不能深发信心者。今释其义,略分四门:
  一、四乘门佛圆觉心,圆合群类,应机说法,因人施教,导以正路,运以大化,始各得达其所欲达之地。今取而离合参互之,别为四乘:一、人天乘,对于世间未有超俗善根而未能入超俗法门之普通众生,依生灭相续之无常法,示取舍不息之有情我,明善恶轻重之业因,陈苦乐升沉之果报。由上中下三品恶业,得幽囚、饿鬼、畜生三途之苦报;造上中下三品善因,获神、人、天、三道乐果;使知果必由因,业须招报。然业缘有离合,故果熟有迟速,有现世报,有后后百千万世报,有隔世报,有前世因,有现世因,有前前百千万世因;虽有迟速,因果无爽,虽有离合,业报不失。由避苦趋乐而慕果修因,由惧报慎业而拒恶崇善,俾希望乎乐果,渐损减乎恶业,今恐怖乎恶报,渐增益乎善因。依此人天乘法,可使下不退失人道,上能进至欲界诸天,挈孔、墨、耶、回、之宏纲,去其邪谬,持其真当,保傅天人,无逾是矣!二、天仙乘,对于世间未有出世善根而未能入出世法门之超俗众生,厌动欣境,厌外欣内,厌粗欣妙,厌欲欣净,厌合欣离,厌碍欣通,使依禅定而得脱欲界烦动忧苦之业果,遐登色界、无色界天;挈婆罗门教、道教、最高诸派之宏纲,去其邪谬,持其真当,斯其选矣;而非多欲多求之众生所能逮知也。三、圣真乘,对于世间有出世善根而速求自度之众生,使悟生空,断除取蕴,摆脱取舍不息之有情我,抛弃生灭相续之无常法,成出世之小圣,证择灭之偏真。此唯佛教有之,非其余之宗教哲学所能有,亦非有爱之众生所能知也。四、圆妙乘,对于世出世间具如来种性之众生,令悟物我俱空,而圆显一真心无边灵德,佛生绝待而妙兴十法界如幻神用。此则并包兼容前三乘而驾出其上,非前三乘众生所能知也。
  疑者欲依佛教三世因果、六趣苦乐之法,明民以德,导俗以善,亦上植其仰信之心于出世之三乘,归依三尊而蒸化以人天乘法,持五戒、行十善焉耳。过此以往,虽天仙乘亦双弃欲界人天之善恶苦乐业果,况出世之乘乎?然进入乎此者,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且舍欲界善法,况更行欲界恶法哉?犹之为保眼珠,且不肯稍以宝贵之金屑渗入,况令□劣之瓦砾损害乎?盖欲界所谓善恶苦乐者,进至乎天仙乘,已属恶固是恶,善亦是恶,苦固是苦,乐亦是苦。然在人天乘中,固不妨其善恶苦乐之决定不易也。犹之各种科学上所定之原理,一入哲学,则失其原理之统一而降为非原理,更有其较高之原理以为原理;然在各科学中,固不妨其自为决定不易之原理也。世之学者,既不以哲学能失科学之原理而废科学,亦不以科学未得哲学之原理而废科学,复何疑乎信仰佛教而实施佛教人天乘法哉?亦必须仰信乎佛教,乃能上不失真,下有益乎生民耳。
  二、三性门云何三性?一者、遍计执性,二者、依他起性,三者、圆成实性。世间众生妄想执著,甚深甚重,未能直令卒解顿证如来智慧德相。是故初依依他起性,即一切因缘所生法,而有假名假相如幻如梦之功用者,顺此依他起而令畏下堕之苦,求上升之乐,转恶成善,故有人天乘法。逆此依他起性,而令舍苦本之有,证乐性之空,转染成净,故有圣真乘法。现世来世自界他界惟有利益,乐者为善,反是为恶;善恶杂糅为染,纯善无恶为净;此圣真乘姑以无恶为净,犹未能圆满纯善也。次依遍计执性,乃说一切我法本来毕竟空寂。盖遍计执性,依依他起性而执种种我法,为实、为常、为无、为断,皆是识心虚妄分别,但有邪信,俱违正觉;故与通盘打破,彻底掀翻,令不得一法以依据住着,乃圆显无依无住之真性体也。此多分为解除天仙乘、圣真乘之执缚而说者,故于人天乘之随顺依他起性而施设者,不相妨也。次依圆成实性,融前二性,兼说三性;谓遍计执性之本空,即依他起性之如幻。非本空必定是常,唯本空故是以轮回流转、解脱进化之业因果报、善恶染净、皆如幻梦;非如幻必定是实,唯如幻故是以生住异灭离相无相之幽显、人天、凡圣、生佛从本空寂。如幻故,一性无性而无不成就;本空故,一相无相而无不圆常。此本空如幻法所依之无所依体,即真实之性,此真实性本来真实,故本空如幻,亦本来空如幻,而无不圆常成就真实也。无不圆常或成就真实,故本空如幻之三世因果、六趣苦乐、亦无不圆常成就真实者,岂因本空如幻而致人心荡然无所制哉?正以本空如幻,可勇猛精进自由,除恶兴善、转染成净耳。
  三、二谛门二谛者何?一者、世俗假谛,二者、真胜义谛。从世俗假相而观之,从地狱法界以至佛法界,具足种种苦乐、善恶、罪福、染净之差别相;从色、声、香、味、触、法以至无为真如法,具足种种性、相、体、力、因、缘、作用之差别相。佛圣教量所诠定者,凡诸世俗假相,无不如实如是;故为示世俗假相最诚谛之理。从真胜义性而观之,一切法界平等平等,一切诸法平等平等,一切差别平等平等;一相无相,一性无性,一一不可思议,一一常寂灭相;亦不可说之为平等,乃真平等,亦不可说之为真胜义性,乃为真胜义性;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唯圆觉圣智之亲证,亦复证无证相。然法界诸法皆依之而有种种差别之义,故名真胜义性。
  此之二谛,恒不可离,说之为二,实非二物;非可相离而不使离,实不可离故不相离。离真胜义谛不能有世俗假谛,犹之离空间不能有物象也;故龙树曰:『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离世俗假谛无由显真胜义谛,由之离物象不能显空间也;故护法曰:『即唯识性说为真如』;离唯识别为真如性。然则说三世因果、六趣苦乐,真说一切法本来毕竟空寂,匪独不相妨碍,抑亦相调和相成就者也。老子亦曰:『三十辐以为车,当其无,有车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夫然,世有欲用佛教人天乘法以明民导俗者,则正须深契乎一切法本来毕竟空寂之真胜义谛,乃能用法而不为法用耳。
  四、一实门法界诸法,一一实相,随拈一法皆为法界;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圆融绝待,无欠无余。今有一小芥子于此,说之为地、水、火、风四大所合成,自类芥种所生,色尘、触尘、及空间形式、时间形式、因果形式所范型,故亦能为芥种而生芥子,亦能化还地、水、火、风四大,故能占若干之空间与若干之时间,亦能得有人类及一切物取于芥子之种种功用,此皆决定无虚谬者,故是实相。然此芥子若离前列诸法,别无芥子自体相用,而四大及色尘等皆周遍宇宙万有,无从分割一畛域以专为芥子一名之所诠义。且推此芥子之因于四大、芥种,如展转上推乎四大、芥种,则无第一真因可得;如是以无第一因可得故,无边际可立义界故,无实在之自体性故,说之为本来毕竟空寂,亦决定无虚谬,故亦实相。一切法皆识心分别而现,其体皆妙真如觉性,故此芥子亦是识心分别而现,其体唯妙真如觉性,亦决定无虚谬,故亦实相。一实相即此一芥子,一芥子即是一实相,若明唯此一实相者,则一一法皆一实相,皆因缘生,决定因果不昧,业报无爽,本来空寂,唯有假名,其体真为妙真如性觉也。实相如是,甯以本来空寂遂拨无因果业报哉?唯学者深自研究之,自能深达罪福相即诸法实相,幸毋以世智聪明自障也。
  夫本来毕竟空寂者,三界上下法,唯是一心作;心未尝作,是以本来空寂,法生还灭,是以毕竟空寂。无执何作?有作必执!悟本来空寂必无作,有作即迷本来空寂,悟毕竟空寂必无执,有执即迷毕竟空寂。故迷本来毕竟空寂,乃执心而作业,今既纵心为恶,恶业现有,恶报当有,从恶增苦,从苦增恶,业果相续,既无息心之日,甯有报尽之期?既失本来,甯有毕竟?夫何能空寂哉!夫何能空寂哉!乌乎!诸义甚深甚深!知之不真,转成邪见!楞伽经谓之恶取空,大佛顶经谓之谬解法空,永嘉谓之『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佛法种种呵斥虚无断灭之见,而说人天乘轮回六趣之因果,流转三世之业报,奈何恶取空邪见,谬解甚深空义,谓学佛法将令人心纵恣为恶而无所忌惮哉?不速忏悔,则谤法之罪报必不免矣。哀哉!众生深可怜悯,出有入空,逃水投火!
(见觉社丛书第一期)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13 10:41:46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427-6)  显示次数:2705(2212+493)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芸( 当来)妙莲周品丞好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