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1393  »上层 »主题组:15  2003.9.21 19:03:54   法华微信 注册
 (被发送者删除)〖1586〗(6.7 10:44) (2725)
 (被删除)〖1586〗(6.7 11:27) (3102)
 (被删除)〖1586〗(6.7 11:43) (3485)
 南无阿弥陀佛〖iamfisher〗(6.10 8:44) (3903)
 (被发送者删除)〖1586〗(6.10 9:52) (4202)
 来日无多,自己努力吧。〖iamfisher〗(6.10 11:07) (4238)
 切莫落入断、常二见,具体的解决方法我也说不清楚,你可参看古德的论述(内空)〖胡涂〗(6.7 13:12) (2858)
 苦么?(内空)〖梦中人〗(6.7 17:58) (3129)
 (被删除)〖1586〗(6.7 19:08) (3390)
 不知是那儿苦?〖梦中人〗(6.8 22:13) (3554)
 不要师心自用了,去如法亲近内道善知识吧。(内空)〖iamfisher〗(6.10 8:52) (3473)
 南无阿弥陀佛〖iamfisher〗(6.10 8:51) (3136)
 抉择善知识很重要〖无诤〗(6.10 20:37) (3220)
 其实很简单〖无诤〗(6.11 1:06) (2837)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1586  2003.6.7 10:44:20    

(1393-15)  显示次数:2725(2499+226)     查看1586的所有文章 给1586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被删除)

1586  2003.6.7 11:27:06    

(1393-16)  显示次数:3102(2865+237)     查看1586的所有文章 给1586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被删除)

1586  2003.6.7 11:43:41    

(1393-17)  显示次数:3485(3272+213)     查看1586的所有文章 给1586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南无阿弥陀佛
请xxf注意,本站不欢迎菩提功,而我相信您对菩提功并不明白。
我建议您到福建闽南佛学院去,试试看看找找济群法师。
话说到这里了。如果有进一步需要,请QQ联系。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10 8:44:00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3-26)  显示次数:3903(3633+270)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1586  2003.6.10 9:52:04    

(1393-29)  显示次数:4202(3966+236)     查看1586的所有文章 给1586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来日无多,自己努力吧。
别人代替不了你自己的努力。
该做的事情,要自己去做。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10 11:07:05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3-30)  显示次数:4238(4021+217)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切莫落入断、常二见,具体的解决方法我也说不清楚,你可参看古德的论述(内空)

胡涂

胡涂  2003.6.7 13:12:03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3-18)  显示次数:2858(2583+275)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苦么?(内空)

肉身即六根,外境即六尘,心识即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空表如来藏性,非与有相对之顽空。迷则识逐尘,妄分空有,即是众生;悟则尘归识,妙有真空,即如如佛。此楞严经上说得明白,不必怀疑。

梦中人  2003.6.7 17:58:44    

(1393-21)  显示次数:3129(2877+252)     查看梦中人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被删除)

1586  2003.6.7 19:08:55    

(1393-22)  显示次数:3390(3211+179)     查看1586的所有文章 给1586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不知是那儿苦?
戒要持,善要行,以其为三乘根本故。佛涅磐前殷勤咐嘱: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戒定慧三为无漏,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定慧等持。不持戒而欲成佛,譬如煮沙欲其成饭,经千百劫,只名热沙。根本成邪,纵有妙悟, 终落于邪魔外道,乃至衰相现前,最终无可哀救,楞严经上已有分说。宝莲香比丘尼,善星比丘,琉璃大王,皆是我等前车之鉴。如何持戒?楞严经云: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持身不动;后持菩萨清净律仪,持心不起。善星比丘得四禅八定,善能宣说十二部经,只因妄说一切法空,生身坠入阿鼻地狱。所以吾辈学佛“理需顿悟,乘悟并销;事待渐行,因次第尽。”理悟后贵在实践,以证所悟之理,才会得真实受用,否则如阿难者,虽多闻第一,于成佛大事无益,反成系缚,如何不迷,如何不苦?更可怕者,因未得实际利益,身心疲倦,退失菩提心,反成谤佛谤法罪人。自误误人,如何不深自警醒?学佛是大丈夫事,正所谓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有梅香苦寒来?古人为参一句话头,置生死于度外,不苦么?正不知此苦正是下功夫处,“妄念烦恼皆法身本觉智慧相,其自性即法身本体光明之真实。”善矣哉斯言!学佛苦,正不知是苦尽甘来,不信佛人才是最苦,其苦辗转,何止百千万倍?呜呼哀哉!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修佛成佛的原因:自度度人,自利利人,自救救人,这也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这是多么光明伟大的事业!不知还有什么事业可与其比拟?幸甚之至,幸甚之至,今生与佛结缘。幸甚之至,幸甚之至,今生与各位结缘。

肉身即六根,外境即六尘,心识即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空表如来藏性,非与有相对之顽空。迷则识逐尘,妄分空有,即是众生;悟则尘归识,妙有真空,即如如佛。此楞严经上说得明白,不必怀疑。

梦中人  2003.6.8 22:13:13    

(1393-24)  显示次数:3554(3290+264)     查看梦中人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不要师心自用了,去如法亲近内道善知识吧。(内空)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10 8:52:51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3-28)  显示次数:3473(3257+21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南无阿弥陀佛
在xxf您迷茫的时刻,皈依受戒(三皈依三不皈依、四依四不依、五戒十善),是三宝对您最好的摄受和护持。

亲近善知识,为何这么难?闽南佛学院等等,并不远。

前几天我推荐给的“菩提道次第修习体会(静风)”,就是要告诉您亲近内道善知识是第一要义。

如果你对此没有丝毫体会,那么菩提功之类的附佛外道会变着法子出现在你面前。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10 8:51:37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3-27)  显示次数:3136(2893+243)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抉择善知识很重要
据说不单老师选择学生很重要,做学生的谨慎选择老师也很重要。
我想选择老师时,除一些极特殊因缘的情况外,应当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老师,尤其重要的是细细观察,看在老师的带领下是否能使自己更能调伏自心的贪欲、嗔恨心,能否使自己对人身难得、时世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以及解脱三界的殊胜利益等基本教理产生更坚定的信念。

无诤  2003.6.10 20:37:51    

(1393-32)  显示次数:3220(2960+260)     查看无诤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其实很简单
呵呵,如果没猜错,这位师兄可能最近看了许多典籍。在下很敬佩你的钻研精神,这样的问题在深钻典籍时会经常反问自己的。

其实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摆脱痛苦。

我觉得学习佛法时要注意世俗与胜义的区别。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很重视的是实证。在未证得无我前,痛苦自然无法摆脱的。

无诤  2003.6.11 1:06:51    

(1393-34)  显示次数:2837(2576+261)     查看无诤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芸( 当来)妙莲周品丞好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