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1391  »上层 »主题组:12  2003.6.14 15:28:45   法华微信 注册
 请麻叔指点:知有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内空)〖嘻嘻哈哈〗(6.4 7:18) (8092)
 嘻嘻.有个极近而知有的例子.....〖林广〗(6.4 10:54) (8831)
 麻老,会不会是这句话:〖常青〗(6.6 11:14) (9302)
 愿麻老指正〖常青〗(6.6 14:40) (9807)
 问题还是在最后一句.〖常如〗(6.6 16:20) (10351)
 如果〖常青〗(6.6 17:38) (10741)
 这个〖常如〗(6.6 23:19) (11263)
 个人认为〖常青〗(6.7 10:06) (11572)
 青、如两位老朋友:〖古慈〗(6.7 11:59) (11953)
 抱歉,我的QQ〖常青〗(6.7 12:31) (11976)
 我去下载一个试试(内空)〖常如〗(6.7 12:43) (12086)
 好。我尽个人能力〖常青〗(6.8 9:15) (12311)
 注意这个:〖古慈〗(6.8 11:18) (12351)
 补一句〖常如〗(6.7 10:45) (10878)
 这我不知道.嘻嘻.事事无碍似乎也不碍身体力行吧?(内空)〖林广〗(6.6 23:09) (10345)
 请麻叔指正〖嘻嘻哈哈〗(6.6 17:13) (10197)
 兄弟.这几问不是不可以用文字答...〖林广〗(6.6 23:13) (10629)
 是啊,难为诸佛菩萨了。〖嘻嘻哈哈〗(6.8 15:21) (10706)
 这个知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有〖十方〗(6.8 0:08) (9855)
 呵呵,十方兄写了半篇好文章!〖嘻嘻哈哈〗(6.8 9:24) (6.8 9:25) (10186)
 如果这个公案只是为了讲理论的话,那翻经论去好了,〖十方〗(6.8 17:32) (10254)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嘻嘻哈哈〗(6.8 9:34) (6.8 9:36) (10423)
 不知道这个公案较前一个孰先孰后?(内空)〖十方〗(6.8 22:06) (10824)
 这个公案在前。(内空)〖嘻嘻哈哈〗(6.8 22:11) (11267)
 嘻嘻,这就对了,这里不也有个“月”吗?〖十方〗(6.8 23:06) (11809)
 ……祖师有云:且待月落时相见……呵呵~~~(内空)〖古慈〗(6.9 11:40) (12245)
 这个公案也是心行实修上的事情。〖常青〗(6.10 10:31) (12555)
 常青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也明白麻叔的意思了。〖嘻嘻哈哈〗(6.10 21:33) (12623)
 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苦啊!苦啊!〖嘻嘻哈哈〗(6.9 18:38) (11827)
 如来何故示现病相?〖嘻嘻哈哈〗(6.9 18:41) (12131)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嘻嘻哈哈〗(6.11 11:52) (12139)
 个人看法〖常青〗(6.10 9:05) (12140)
 抱歉,原贴少了几个字〖常青〗(6.10 9:11) (12201)
 最后一句最有趣(麻叔)〖嘻嘻哈哈〗(6.10 21:19) (12241)
 我想有两种人:〖十方〗(6.4 13:51) (8701)
 说反了吧(内空)〖常如〗(6.4 13:57) (9124)
 没反呀!〖十方〗(6.5 9:06) (9448)
 关于知空知有,摘越尘集一段供参考.〖常如〗(6.11 1:29) (9861)
 谢谢常如兄及时地摘了越尘集一段,〖十方〗(6.11 8:47) (9852)
 这个公案的重点在前两句,后两句是答谢和赞叹。(内空)〖嘻嘻哈哈〗(6.4 18:53) (9392)
 嘻,有人云萬里無寸草,亦有人不肯,云出門即是草.......(内空)〖領會了〗(6.4 23:32) (9894)
 呵呵,出门即是草,这话谁信啊?!(内空)〖嘻嘻哈哈〗(6.5 19:44) (10206)
 懂此公案者信.(内空)〖領會了〗(6.5 20:30) (10598)
 没有烦恼的人怎么会自寻烦恼?〖嘻嘻哈哈〗(6.5 20:49) (10949)
 嗯,您還不懂.(内空)〖領會了〗(6.5 21:09) (11413)
 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想也不愿相信‘出门即是草’!〖嘻嘻哈哈〗(6.5 21:32) (6.5 21:36) (11787)
 若有解脫相,則不得解脫.話說完了,到此為止.(内空)〖領會了〗(6.5 21:38) (12157)
 谢谢您的指点!〖嘻嘻哈哈〗(6.5 21:55) (12132)
 重点在两个字:知有。〖十方〗(6.5 9:09) (9402)
 嘻嘻...老兄若想在禅上深入,可能需要找真明白点的人私下问问了...〖林广〗(6.5 9:28) (9975)
 麻叔可否点拨一二,诸上善人皆洗耳恭听!(内空)〖胡涂〗(6.5 11:02) (10441)
 您客气了.不是三五句话说得明白....〖林广〗(6.5 11:44) (10973)
 再请麻叔指教如来示现病相〖胡涂〗(6.5 17:20) (11430)
 这基本是些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林广〗(6.5 19:54) (11816)
 如遇外道以此谤佛,我辈当何以答之?望麻叔勿弃后学浅陋〖胡涂〗(6.6 7:58) (12442)
 嘿嘿.那两句话是有教义,但恐怕不是外道肯接受的.〖林广〗(6.6 9:05) (12723)
 请明示〖胡涂〗(6.6 15:55) (13134)
 打个茬,提醒您一个地方。〖iamfisher〗(6.6 16:09) (13143)
 一切法成住坏空.....〖林广〗(6.6 23:19) (13444)
 沉思中。。。 谢麻叔指点〖胡涂〗(6.7 9:04) (13554)
 到無立錐地時,方有語話分.(内空)〖領會了〗(6.5 11:53) (10550)
 宗门相传:威音王前,无师自通尚可;威音王后,无师自通则名天然外道。〖香兰笑〗(6.5 13:45) (10728)
 乱盖。如此读书,屈杀古人〖Avidya〗(6.7 9:45) (11000)
 嘻嘻,我读过Xps...不过索堪布的话可不是在夸他无师“通”了〖iamfisher〗(6.7 16:36) (6.7 16:37) (11436)
 抱歉,断章取义,会错了也。〖Avidya〗(6.7 22:31) (6.7 22:35) (11691)
 这最后一句竟然有这么大的讲究,要是麻叔不说,我还真体会不到。〖嘻嘻哈哈〗(6.5 19:35) (10370)
 单从技术角度说,你看不出只是因为你不大熟悉古德们用那些昨夜星辰代表什么.(内空)〖林广〗(6.5 19:56) (10833)
 麻叔说得不错!〖嘻嘻哈哈〗(6.5 20:20) (11258)
 代表些不大容易用语言说出来的东西...〖林广〗(6.5 20:58) (11764)
 您说得很不少了,谢谢您的指点。(内空)〖嘻嘻哈哈〗(6.5 21:23) (11784)
 请问麻叔昨夜星辰指的是根本智吗?(内空)〖十方〗(6.6 9:34) (12217)
 金刚日是具大明 金刚月是无垢光〖嘻嘻哈哈〗(6.6 17:34) (12726)
 师兄您可否愿意担任莲舟当值斑竹之一???(内空)〖古慈〗(6.6 18:15) (13037)
 愿意!〖嘻嘻哈哈〗(6.6 20:58) (13115)
 嘻嘻.兄弟,其实我不需要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林广〗(6.6 23:21) (13131)
 哎,受教了。〖嘻嘻哈哈〗(6.7 12:51) (13540)
 昨夜月到窗还不够,近日月在那里呢?〖22〗(6.11 13:14) (13999)
 呵呵,这您还得请教麻叔。(内空)〖嘻嘻哈哈〗(6.11 20:14) (13961)
 嘻嘻〖iamfisher〗(6.9 12:22) (13075)
 呵呵,六七因地转,五八果上圆。〖嘻嘻哈哈〗(6.9 18:28) (13117)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请麻叔指点:知有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4 7:18:49    来自:地球  

(1391-12)  显示次数:8092(7859+233)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嘻嘻.有个极近而知有的例子.....
如果我没背错,他曾说过"红日初生山含月".是能于此身体力行的
----元音老人.

林广  2003.6.4 10:54:24    

(1391-13)  显示次数:8831(8576+255)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麻老,会不会是这句话:
“朝阳升起月含山”——元音老人

問:白天作得主麼?
答:飢來吃飯睏來睡。
二、問:睡夢中作得主麼?
答:朝陽升起月含山。
三、問:無夢無想,無見無聞時,主人公在什麼處?
答:太虛飲光消契闊;風搖淺碧柳絲輕。
见老人的“禅海微澜”第一篇
“知空不知有”到这一步也算是有所悟,只是悟的不彻,可能大概就是禅门所说的“脚跟不点地”,所以麻老称为“贵族堕”。到这一步行人最多只是到“有省”。
而“知有不知空”在心地的认识上恐怕往往差的就比较远了。
请麻老各位善知识指正

常青  2003.6.6 11:14:43    来自:深圳  

(1391-53)  显示次数:9302(9083+219)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愿麻老指正
记得心中心二祖曾说过“能力、能力。能和力是两回事,力是力用。。。”一切变化神通本是具足,不离本心。在释迦是“如我按指海印发光”,在我们则是“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虽则如此,如果能明了本性无二,则是知有不忘空。
无明这个东西很微妙的,虽说是“东西”可又实在不实有,虽说不实有,却又不能说全无。微妙之处就在于其实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起祸造业流转六趣归根结底原是真心之用,相信有人见到如此说法一定非常惊讶。能透过此理并能身体力行的,一定能够事事无碍,即令‘入魔亦无碍’——虽示现魔王相却做佛事无碍。所以行人一定要到知有方能担任向上一乘的事情,于无众生处度尽一切众生。
方向虽朗,这中间是有个用心的过程的。

常青  2003.6.6 14:40:54    来自:深圳  

(1391-56)  显示次数:9807(9572+235)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问题还是在最后一句.
就是如何无所用心.用心而不粘所,无所而起心用.两面都到了才行.

"能透过此理并能身体力行的",按华严法界观,应是在理事无碍的修学中,还没到事事无碍吧.

请批评指正.

常如  2003.6.6 16:20:50    

(1391-59)  显示次数:10351(10057+294)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如果
只是到“脚跟点地”在身体力行的最初时刻,是理事无碍。
南泉师的那最后一句麻老说了是针对上一句而言,是为了在提醒一下在实际修行中应该注意的:
如兄,还记得麻老在止观论坛中如来禅和祖师禅那篇文章所提到的吗(大意):既不可压制它,同时又能不失空性正受。。。

常青  2003.6.6 17:38:16    来自:深圳  

(1391-63)  显示次数:10741(10516+225)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这个
老兄引的那段是说从空到有的门槛如何去跨.南泉讲话的对象已过此处.
你所说的"明了本性无二",只是明心,尚未见性.理上虽明无二,事上却落一边.这时可用上麻叔说的那段做切入吧.

常如  2003.6.6 23:19:58    

(1391-69)  显示次数:11263(10950+313)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3 主题索引
个人认为
麻老的那段是心地的实修是跨入门之后的修心法门。就象南泉师的那最后一句。因为在南泉师的第一答“水枯牛”,行人应是时时刻刻不可有丝毫放松。所以在回答南泉师之后,南泉师又突然冒出一句全然对不上号的回答就是再次直接在现下的实修中提醒。(这点真需要麻老教正,只是个人不成熟的认识)
至于如何是水枯牛,其实是有个基础的。
很想问问常如和嘻嘻哈哈两位师兄:1。如果读过楞严经,在第四卷中如来引用那“撞钟”的例子中,对于“闻性”不知道实际体会到没有?
2。在第一步基础上,才能到下一步:在具体实修中如何是反闻闻自性。
——然后,才能读南泉师的这段。
麻老,我这些帖子 不对的地方,该矫正的矫正,该骂的骂,不用客气。
只论佛法,不论人情。
谢谢。

常青  2003.6.7 10:06:59    来自:深圳  

(1391-73)  显示次数:11572(11326+246)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6 主题索引
青、如两位老朋友:
有时间上QQ吗?我的---147849

古慈  2003.6.7 11:59:13    

(1391-76)  显示次数:11953(11732+221)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7 主题索引
抱歉,我的QQ
很早就被人盗用了。现在连我自己也上不去了。
如果有事情请发邮件:国内的heartstill@mail.china.com

常青  2003.6.7 12:31:04    来自:深圳  

(1391-77)  显示次数:11976(11776+200)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8 主题索引
我去下载一个试试(内空)

常如  2003.6.7 12:43:47    

(1391-78)  显示次数:12086(11803+283)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4 主题索引
好。我尽个人能力
望告诉我该注意什么事项。谢谢。

常青  2003.6.8 9:15:04    来自:深圳  

(1391-84)  显示次数:12311(12085+226)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8 主题索引
注意这个:

古慈  2003.6.8 11:18:42    

(1391-88)  显示次数:12351(12139+212)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4 主题索引
补一句
这一系列大贴太精彩了,用心的话,算是一桩现代公案,尽管有时间差.麻叔真是...
岂不闻夫子云:"二三子,吾无隐乎尔".此其谓矣!

常如  2003.6.7 10:45:54    

(1391-74)  显示次数:10878(10595+283)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这我不知道.嘻嘻.事事无碍似乎也不碍身体力行吧?(内空)

林广  2003.6.6 23:09:02    

(1391-66)  显示次数:10345(10119+226)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请麻叔指正
禅宗有各种表述法.这里就从"知空""知有"说吧.一般修学过程,先知空后知有.但也有些人犯起错来与众不同.知空不知有,是尊贵堕;知有不知空,是弄精魂.
嘻嘻哈哈:您说的‘知空不知有’是不是著空不堕有的意思?您说的‘知有不知空’是不是著有不见空的意思?您说的‘先知空后知有’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有因空显,空因有显;见空方知有,知有必见空。

嘻嘻哈哈  2003.6.6 17:13:53    来自:地球  

(1391-61)  显示次数:10197(9979+21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兄弟.这几问不是不可以用文字答...
只是光用文字答思维想都不着痛痒.这几处的事,真做了,
再找行家校正,然后冷暖自知.否则不大有用的.

都是心行的事,硬要用概念说,也实在难为自他了.嘻嘻.

林广  2003.6.6 23:13:44    

(1391-67)  显示次数:10629(10379+25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是啊,难为诸佛菩萨了。
都是心行的事,硬要用概念说,也实在难为自他了.

嘻嘻哈哈  2003.6.8 15:21:21    来自:地球  

(1391-92)  显示次数:10706(10454+252)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3 主题索引
这个知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有
  整个公案四句话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来的——“知有的人向何处去” ?所以知有是什么成了关键,这里的知有不是一般的知有,否则普通凡夫都算是知有了,其实严格的说凡夫是执有而不是知有,赵州是何等人,他所问的知有一定是超越或圆融了知空的,其实空有是一回事,知有就是知缘起,知空就是知性空,如果这个知是真知的话,那么知有必定知空。从执到空再到有,有点象那个见山是山的过程,我认为赵州此时问出此句,已然见性,于是请南泉勘验和指示,南泉明确说这样仍然不免轮回:作一头枯水牛去,——仅仅是知,自救不得,赵州得到了答案,于是礼拜了退,此时南泉又给了他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昨夜三更月到窗,——本来面目,已然初现。 
  这个公案说明,能知此有,固然非同小可,但若不明其道,却是可进可退。在这进退之间,南泉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不过我认为这种公案是给知有的人看的,象我们凡夫如果不到这个地步,纵然对每句话都明白了,同样是如盲如聋,黑夜处万军中。只能是先记在心中,以待来时。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常青兄及各位善知识指正。

十方  2003.6.8 0:08:01    来自:云南昆明  

(1391-83)  显示次数:9855(9596+259)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6 主题索引
呵呵,十方兄写了半篇好文章!
整个公案四句话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来的——“知有的人向何处去” ?所以知有是什么成了关键,这里的知有不是一般的知有,否则普通凡夫都算是知有了,其实严格的说凡夫是执有而不是知有,赵州是何等人,他所问的知有一定是超越或圆融了知空的,其实空有是一回事,知有就是知缘起,知空就是知性空,如果这个知是真知的话,那么知有必定知空。从执到空再到有,有点象那个见山是山的过程,我认为赵州此时问出此句,已然见性,于是请南泉勘验和指示。
嘻嘻哈哈:这个公案是在讲空有一如,轮涅不二!

发布于:2003.6.8 9:24:15    修改于:2003.6.8 9:25:30  
嘻嘻哈哈  2003.6.8 9:24:15    来自:地球  

(1391-86)  显示次数:10186(9967+219)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如果这个公案只是为了讲理论的话,那翻经论去好了,
  禅门既是号称险峻,自必有其非常之处,祖师一切语默动静,皆是当机而出,所以,千七百则其意何为?只有把自己设身置地,方有少许相似。

  知有者是何境界?有道是:
——秋到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一点动随万变,江山烟雨蒙蒙。

十方  2003.6.8 17:32:01    来自:云南昆明  

(1391-93)  显示次数:10254(10033+221)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7 主题索引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
  泉云:“平常心是道。”
  州云:“还可趣向否?”
  泉云:“拟向即乖。”
  州云:“不拟争知是道?”
  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
  州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

  无门曰:南泉被赵州发问:“直得瓦解冰消,分疏不下。赵州纵饶悟去,更参三十年始得。

  颂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发布于:2003.6.8 9:34:27    修改于:2003.6.8 9:36:33  
嘻嘻哈哈  2003.6.8 9:34:27    来自:地球  

(1391-87)  显示次数:10423(10184+239)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5 主题索引
不知道这个公案较前一个孰先孰后?(内空)

十方  2003.6.8 22:06:00    来自:云南昆明  

(1391-95)  显示次数:10824(10596+228)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这个公案在前。(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8 22:11:11    来自:地球  

(1391-96)  显示次数:11267(11012+255)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9 主题索引
嘻嘻,这就对了,这里不也有个“月”吗?
  先是“州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而后是南泉许他“昨夜三更月到窗”。为什么是昨夜呢?对比一下,可以知道赵州问南泉“知有”时是什么状态了,前一个公案,赵州明明已“顿悟玄旨”,何以在后面南泉断此是“做一头水枯牛去”?因为纵知此秘密,却是诞生法王子,虽是王子,奈其初生,自救不得,此如临济句中玄:“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若没有一番绵密保任的甘苦,不免牛胎马腹,枉受轮回。月亮好比是黑夜中初生的微光,见月代表见性,加以培育,方可“红日初生月含山”,光吞万象了。
  只是这“昨夜星辰”其意为何?我真摸不着头脑!:(

十方  2003.6.8 23:06:01    来自:云南昆明  

(1391-99)  显示次数:11809(11524+285)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3 主题索引
……祖师有云:且待月落时相见……呵呵~~~(内空)

古慈  2003.6.9 11:40:12    

(1391-103)  显示次数:12245(11995+250)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4 主题索引
这个公案也是心行实修上的事情。
问:“郎月当头时如何”
能够问出这句话的人,修行上很好了,就象一面无形的镜子时时刻刻应照万物。能到如此,是能作到不被粗的妄念所牵、所遮,但是既然禅师问出“如何”这句话,就表明其实还是有些住在这个境界上,所以
师答:“犹是阶下汉”
于是又问能否接引一句?
师答:
“月落时相见”。
这里是提醒他不应住在这个境界上。

常青  2003.6.10 10:31:00    来自:深圳  

(1391-114)  显示次数:12555(12349+206)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6 主题索引
常青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也明白麻叔的意思了。
我也明白我的意思与麻叔的意思的分歧在哪了。

嘻嘻哈哈  2003.6.10 21:33:42    来自:地球  

(1391-116)  显示次数:12623(12413+21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9 主题索引
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苦啊!苦啊!
若没有一番绵密保任的甘苦,不免牛胎马腹,枉受轮回。
呵呵,驴胎马腹那种地方万万去不得也!

嘻嘻哈哈  2003.6.9 18:38:17    来自:地球  

(1391-109)  显示次数:11827(11583+244)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0 主题索引
如来何故示现病相?
释尊本生晚年示现疾病相:
“涅槃释迦牟尼晚年居住在王舍城。相传,他曾多次召集住在那里的僧人,向他们讲了有关保持僧团不衰的原则,要求他们“依法而不依他处”,然后离开王舍城北行,开始了他最后的游化。他带领弟子们,经过那烂陀、波吒厘弗多罗,渡恒河,到达吠舍离,受到当地富裕的妓女庵婆波利(庵摩罗)的供奉。以后便来到吠舍离附近的贝鲁伐那村(竹林村)。时值雨季,释迦牟尼决定在那里安居,留阿难陀一人随从,其余弟子均分散到各处居住。在雨季中,他患了重病。雨季过后,又继续起程,向西北地区巡游讲说。到了南末罗国的波伐城(亦译“婆瓦村”),驻锡铁匠纯陀的芒果林中,并吃了他供献的食物。食后,释迦牟尼中毒腹泻,病情转重。行至离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联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或译阿利罗跋提、阿恃多伐底)河边的娑罗林,在两棵沙罗树之间,右胁而卧,半夜入灭。临终前,他告诫弟子要依法精进修行。又为求见的婆罗门须跋陀罗说法,使他成为最后一个弟子。终年80岁。”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
后学不敢疑佛疑法,况维摩诘诃犹在耳:“如来福德聚集之身 岂。。。”但有些不明:
引文应当是从历史记载之上得来,是外人冷眼所观,则佛陀如彼示现病相当为不虚,但是:
1、释尊为何示现病相?因为答应了魔王?
2、如果是为了示现果报? 为何以如来宝身示现,并在晚年临终时呢?
3、古今许多大德很多临终无有疾病,且有虹化的大成就者,释尊为何选择这种方式?
胡涂

嘻嘻哈哈  2003.6.9 18:41:55    来自:地球  

(1391-110)  显示次数:12131(11880+251)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2 主题索引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嘻嘻哈哈  2003.6.11 11:52:05    来自:地球  

(1391-122)  显示次数:12139(11941+19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2 主题索引
个人看法
“昨夜三更月到窗”恐怕不是许可他已识得本来面目等等。在这之前赵州应早到这一步了。这里说的是知有。其实麻老底下那片文章中差不多已经告诉我们甚麽是知有了——“您客气了,不是三五句说的明白”
对于“昨夜”那最后一句,个人想法,我们看不出是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上手,就是麻老在我们讨论慈明老人的七个字公案时说古兄的那句话:“还没有贯彻到底。”

常青  2003.6.10 9:05:52    来自:深圳  

(1391-112)  显示次数:12140(11928+212)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3 主题索引
抱歉,原贴少了几个字
上贴中“这里说的是知有”应添加为:“这里说的是知有后的实修”

常青  2003.6.10 9:11:11    来自:深圳  

(1391-113)  显示次数:12201(11992+209)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5 主题索引
最后一句最有趣(麻叔)
最后那句最有趣,南泉回到知空的地方检点说,不光要知有,也得知空.而且,光靠思维知空可不够呀,要实修上真到.大师如此非常全面兼顾,不是只看一边的担板汉.

嘻嘻哈哈  2003.6.10 21:19:54    来自:地球  

(1391-115)  显示次数:12241(11996+245)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我想有两种人:
以知有为始,则昨夜三更月到窗。
以知有为终,则作一头水牯牛去。

十方  2003.6.4 13:51:44    来自:云南昆明  

(1391-14)  显示次数:8701(8482+219)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说反了吧(内空)

常如  2003.6.4 13:57:45    

(1391-15)  显示次数:9124(8895+229)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没反呀!
什么是知有?

十方  2003.6.5 9:06:09    来自:云南昆明  

(1391-20)  显示次数:9448(9231+217)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8 主题索引
关于知空知有,摘越尘集一段供参考.
谈点如来禅与祖师禅

  二麻子:

  祖师禅、如来禅的说法始于何时,麻子未考。但至沩仰宗时,就有此说。仰山有次曾评香严“如来禅即可,若论祖师禅,尚未梦见在”。然而,祖师禅之起,非由六祖始。实际上从达摩到青原行思都是如来禅、祖师禅合用的。特别是达摩接二祖,非常祖师禅。
  二者的法印差别要详论起来,太大文章,麻子做不了,且与大家目前实修关系不大,不知ZS兄要它干什么?其差别之要,知道点对实修有点好处。
  禅宗的标准,本是要到“知有”才算跨到门槛,光体悟到“一昧”不够。可后来(唐宋)能到一昧的人还有(也不很多),知有就少了。
  于是大祖师们为向上提携后人,用种种法子言传身教,要那些到了一昧的人,于“无明缘行”的行处,即于“行”时,不可昧却本来一昧,也不可压伏“行”。此是电光石火之机,不易把握。学会把握则空有当体不二。这种借“机”而教之法,后人叫作祖师禅。同时就把能在相对静些的态下(并非绝对静)把握空性正受──一昧的,叫作如来禅了。因此,祖师禅更难也更有力,手段上也就无所不用其极:棒喝打骂全上!相对的,如来禅所需的手段就平和的多。然而,不先会如来禅就不可能会祖师禅。
  再往后,人更能糟塌了,不先契入一昧,就作出些祖师禅的样子唬人。确实,能被唬住的人居大多数。结果,偏于机锋、流于口簧成了通病。大善知识(大慧,宏志等)只好再用默照,参话头来校正。
  再往后,人的糟塌能力更长,流弊更多而禅宗能接的有根器人日少,宗门日衰。。。至今。
-----
所以不要说知有,能近知空就不易了.上面贴里麻叔举了一个极近而知有的例子,那是何等成就..
三主要道是极好的修学方向,老兄已得指示,正好大步向前,愿共勉之.

常如  2003.6.11 1:29:55    

(1391-118)  显示次数:9861(9565+296)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0 主题索引
谢谢常如兄及时地摘了越尘集一段,
非常感谢,愿共勉。

十方  2003.6.11 8:47:10    来自:云南昆明  

(1391-120)  显示次数:9852(9620+232)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这个公案的重点在前两句,后两句是答谢和赞叹。(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4 18:53:34    来自:地球  

(1391-16)  显示次数:9392(9149+243)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嘻,有人云萬里無寸草,亦有人不肯,云出門即是草.......(内空)

領會了

領會了  2003.6.4 23:32:53    

(1391-18)  显示次数:9894(9599+295)     查看領會了的所有文章 给領會了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呵呵,出门即是草,这话谁信啊?!(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5 19:44:37    来自:地球  

(1391-33)  显示次数:10206(9954+252)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懂此公案者信.(内空)

領會了

領會了  2003.6.5 20:30:34    

(1391-37)  显示次数:10598(10318+280)     查看領會了的所有文章 给領會了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没有烦恼的人怎么会自寻烦恼?
当一个人再也感受不到烦恼时,不仅感受不到自己的烦恼,也感受不到别人的烦恼,无心之人无烦恼。

嘻嘻哈哈  2003.6.5 20:49:08    来自:地球  

(1391-38)  显示次数:10949(10724+225)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嗯,您還不懂.(内空)

領會了

領會了  2003.6.5 21:09:43    

(1391-41)  显示次数:11413(11146+267)     查看領會了的所有文章 给領會了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想也不愿相信‘出门即是草’!

发布于:2003.6.5 21:32:50    修改于:2003.6.5 21:36:20  
嘻嘻哈哈  2003.6.5 21:32:50    来自:地球  

(1391-43)  显示次数:11787(11534+253)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4 主题索引
若有解脫相,則不得解脫.話說完了,到此為止.(内空)

領會了

領會了  2003.6.5 21:38:55    

(1391-44)  显示次数:12157(11897+260)     查看領會了的所有文章 给領會了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谢谢您的指点!
若不求解脱,如何能解脱。
若有解脱相,则不得解脱。

嘻嘻哈哈  2003.6.5 21:55:57    来自:地球  

(1391-45)  显示次数:12132(11931+201)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重点在两个字:知有。
公案的前两句是抑,后两句是扶。这是南泉慈悲啊!

十方  2003.6.5 9:09:50    来自:云南昆明  

(1391-21)  显示次数:9402(9197+205)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嘻嘻...老兄若想在禅上深入,可能需要找真明白点的人私下问问了...
这后两句大有讲究,不是简单应酬.

林广  2003.6.5 9:28:16    

(1391-22)  显示次数:9975(9746+229)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麻叔可否点拨一二,诸上善人皆洗耳恭听!(内空)

胡涂

胡涂  2003.6.5 11:02:49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1-26)  显示次数:10441(10178+263)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您客气了.不是三五句话说得明白....
俺试说两句.

禅宗有各种表述法.这里就从"知空""知有"说吧.
一般修学过程,先知空后知有.但也有些人犯起错来
与众不同.知空不知有,是尊贵堕;知有不知空,是弄
精魂.

那公案说知有的,当然假设是早知空了.倒数第二句
的回答,不是客气感谢,是学位的人用行为显示一下
自己对知有是摸到门径的.最后那句最有趣,南泉回
到知空的地方检点说,不光要知有,也得知空.而且,
光靠思维知空可不够呀,要实修上真到.大师如此非
常全面兼顾,不是只看一边的担板汉.

不知读过文殊真实名经没有,里面有句"金刚月是无垢光",
听上去也算昨夜星辰.

林广  2003.6.5 11:44:36    

(1391-27)  显示次数:10973(10712+261)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再请麻叔指教如来示现病相
释尊本生晚年实现疾病像:
“涅槃释迦牟尼晚年居住在王舍城。相传,他曾多次召集住在那里的僧人,向他们讲了有关保持僧团不衰的原则,要求他们“依法而不依他处”,然后离开王舍城北行,开始了他最后的游化。他带领弟子们,经过那烂陀、波吒厘弗多罗,渡恒河,到达吠舍离,受到当地富裕的妓女庵婆波利(庵摩罗)的供奉。以后便来到吠舍离附近的贝鲁伐那村(竹林村)。时值雨季,释迦牟尼决定在那里安居,留阿难陀一人随从,其余弟子均分散到各处居住。在雨季中,他患了重病。雨季过后,又继续起程,向西北地区巡游讲说。到了南末罗国的波伐城(亦译“婆瓦村”),驻锡铁匠纯陀的芒果林中,并吃了他供献的食物。食后,释迦牟尼中毒腹泻,病情转重。行至离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联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或译阿利罗跋提、阿恃多伐底)河边的娑罗林,在两棵沙罗树之间,右胁而卧,半夜入灭。临终前,他告诫弟子要依法精进修行。又为求见的婆罗门须跋陀罗说法,使他成为最后一个弟子。终年80岁。”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
后学不敢疑佛疑法,况维摩诘诃犹在耳:“如来福德聚集之身 岂。。。”但有些不明:
引文应当是从历史记载之上得来,是外人冷眼所观,则佛陀如彼示现病相当为不虚,但是:
1、释尊为何示现病相?因为答应了魔王?
2、如果是为了示现果报? 为何以如来宝身示现,并在晚年临终时呢?
3、古今许多大德很多临终无有疾病,且有虹化的大成就者,释尊为何选择这种方式?

胡涂

胡涂  2003.6.5 17:20:10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1-31)  显示次数:11430(11155+275)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这基本是些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不管佛陀选择什么方式,后人都可以问为什么选择这种
方式,不选择别的.而且后代人里似乎也没人能代替佛陀
回答.

林广  2003.6.5 19:54:50    

(1391-34)  显示次数:11816(11586+23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如遇外道以此谤佛,我辈当何以答之?望麻叔勿弃后学浅陋
我佛慈悲,49年无一举不是弘法利生,但是。。。类似“食物中毒、病情加重”之类话语皆为谤佛之语,如来示现病相必有教义,如不能说清楚恐徒增外道业力啊。

胡涂

胡涂  2003.6.6 7:58:10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1-46)  显示次数:12442(12081+361)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嘿嘿.那两句话是有教义,但恐怕不是外道肯接受的.
那两句也不一定是谤佛,要看说的人心态是什么.

不能正面面对"无常无我"的佛弟子,需要努力.

林广  2003.6.6 9:05:18    

(1391-48)  显示次数:12723(12483+24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7 主题索引
请明示
后学对于“无常、无我”只是理上理解,未能真正领受,后学惭愧的紧。原来如来以富德聚集宝身示现病相,是为了让弟子及世人明白万法无常,即是如来化身亦不得免?

胡涂

胡涂  2003.6.6 15:55:14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1-57)  显示次数:13134(12875+259)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8 主题索引
打个茬,提醒您一个地方。
http://fahua.com/cgi-bin/forum/wisdom.cgi?kd=wise&rn=&on=1255&om=1387&ot=11

什莫是前加行(内空)〖胡涂〗(5.31 18:59) (12)
一言难尽...〖iamfisher〗(6.2 8:33) (9)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6 16:09:52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58)  显示次数:13143(12930+213)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一切法成住坏空.....
如佛所教导.

任何一种坏空的方式,都会有凡夫众生不满意.这是没办法的事.
真要超越这种凡夫爱恶,必须修学体证无生.否则,终究是用自
己设立的凡夫标准在度量佛陀,不管这个标准是外道的贬低,还
是自以为是的无限完美.

林广  2003.6.6 23:19:37    

(1391-68)  显示次数:13444(13202+242)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1 主题索引
沉思中。。。 谢麻叔指点
看来后学是在用凡夫理解的成住坏空标准去揣摩,自然缘木求鱼。然则究竟体证无生非一旦可成。。。,后学现在反而惘然,请麻叔在举标月之指,随缘说法,功德无量!

胡涂

胡涂  2003.6.7 9:04:40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1-71)  显示次数:13554(13272+282)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到無立錐地時,方有語話分.(内空)

領會了

領會了  2003.6.5 11:53:25    

(1391-28)  显示次数:10550(10259+291)     查看領會了的所有文章 给領會了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宗门相传:威音王前,无师自通尚可;威音王后,无师自通则名天然外道。
http://nmzx.rswh.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936
(破 除 邪 说 论 索达吉 堪布 )
宗门相传:威音王前,无师自通尚可;威音王后,无师自通则名天然外道。而萧先生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无师自通的,因他自己说过:“现在佛教界自从广钦老和尚过世以后,所有的法师、居士不是落在常见就是落在断见,你找不到真正的佛法。”既然所有的法师、居士都堕断常两边,那么恐怕也无人能当其师了,则萧先生应属于无师自通者之流了。但宗门早就把这种人称之为天然外道,一个天然外道居然还要对八九百万人妄下评语,并以开悟者自居,这无论如何都与大妄语脱不开干系。当年永嘉大师虽于天台教下开悟,但玄朗禅师却对其言:“无师自悟,乃天然外道。今曹溪祖在,应求印证。”于是大师就往六祖处去求取印证并终获六祖认可,从此留下了“一宿觉”的千古美谈。再看萧先生的言行:除了对千余年前的二祖慧可、五祖弘忍,以及近代已过世的虚云老和尚、广钦老和尚等极个别人表示认可外,剩下的人只要不在其会中,就全都被他一棍子打死。如此卓然独立的大居士确实非常罕有,因而指认他无师自通当不为过。不过,既然祖师都已对此类人下过定义,我们也就不必在他的资格问题上再废笔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有盆兰花雨后开。

香兰笑  2003.6.5 13:45:05    QQ:46896217  

(1391-30)  显示次数:10728(10283+445)     查看香兰笑的所有文章 给香兰笑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2 主题索引
乱盖。如此读书,屈杀古人
我没有见过萧先生的言论,但依照论坛上的文字,那里又见得他通了,无师自通从何谈起,只因为无师吗?

别轻视外道,天人中多有外道,有德有行有福才得天人报。我自以为不如,尚须精勤道业。不知香兰君自观如何。

众生虽有是非,但不要因此对众生心生轻慢,否则就是诵经念佛,也不能除去邪魔的因蔓,萧先生大概就是如此吧。

南无佛,南无僧,南无法,南无观世音菩萨。

Avidya  2003.6.7 9:45:20    来自:虹桥  

(1391-72)  显示次数:11000(10688+312)     查看Avidya的所有文章 给Avidya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嘻嘻,我读过Xps...不过索堪布的话可不是在夸他无师“通”了
“一宿觉”倒是让我感兴趣的事情。
如果没有坛经记载的“一宿觉”,会怎样?
我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03.6.7 16:36:33    修改于:2003.6.7 16:37:20  
iamfisher  2003.6.7 16:36:33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80)  显示次数:11436(11210+22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1 主题索引
抱歉,断章取义,会错了也。
没看全文,没想到索堪布也会说些俏皮话。不过我猜测索堪布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一脸的严肃。

关于一宿觉大师不妨多看看他觉前的行和觉后的行,被金刚宝印盖一下这事倒不必多花心思。

南无佛,南无僧,南无法,南无观世音菩萨。

发布于:2003.6.7 22:31:02    修改于:2003.6.7 22:35:33  
Avidya  2003.6.7 22:31:02    来自:虹桥  

(1391-81)  显示次数:11691(11319+372)     查看Avidya的所有文章 给Avidya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这最后一句竟然有这么大的讲究,要是麻叔不说,我还真体会不到。
最后那句最有趣,南泉回到知空的地方检点说,不光要知有,也得知空.而且,光靠思维知空可不够呀,要实修上真到.大师如此,非常全面兼顾,不是只看一边的担板汉.

嘻嘻哈哈  2003.6.5 19:35:54    来自:地球  

(1391-32)  显示次数:10370(10132+23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单从技术角度说,你看不出只是因为你不大熟悉古德们用那些昨夜星辰代表什么.(内空)

林广  2003.6.5 19:56:37    

(1391-35)  显示次数:10833(10600+233)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麻叔说得不错!
我看不出您能看出的东西确实是因为我不大熟悉古德们用那些昨夜星辰代表什么。请教麻叔:古德们用昨夜星辰代表什么呢?

嘻嘻哈哈  2003.6.5 20:20:10    来自:地球  

(1391-36)  显示次数:11258(11042+216)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代表些不大容易用语言说出来的东西...
联系禅师们的话,去看文殊真实名经相关的那段,如果还不行,
再加上读中阴救度法.还不行的话,你一定在基础地方,包括禅
定方面,还缺什么东西没补起来.

兄弟你想想,自古以下都不明说的麻子怎么能说出来?算起来
麻子已经说得很不少了.

林广  2003.6.5 20:58:16    

(1391-39)  显示次数:11764(11504+26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您说得很不少了,谢谢您的指点。(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5 21:23:14    来自:地球  

(1391-42)  显示次数:11784(11575+209)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请问麻叔昨夜星辰指的是根本智吗?(内空)

十方  2003.6.6 9:34:52    来自:云南昆明  

(1391-51)  显示次数:12217(12012+205)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金刚日是具大明 金刚月是无垢光
嘿嘿...兄弟,你知道这话意思? 昨夜三更月到窗........嘻嘻.这可不是‘昨夜星辰’....
不知读过文殊真实名经没有,里面有句"金刚月是无垢光",听上去也算‘昨夜星辰’.
麻叔,我不知道您是如何理解‘昨夜三更月到窗’这句话的,您知道我是如何理解‘昨夜三更月到窗’这句话的吗?

嘻嘻哈哈  2003.6.6 17:34:22    来自:地球  

(1391-62)  显示次数:12726(12466+26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师兄您可否愿意担任莲舟当值斑竹之一???(内空)

古慈  2003.6.6 18:15:34    

(1391-64)  显示次数:13037(12852+185)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愿意!
古兄说说怎么当,在下这就去上任,呵呵。

嘻嘻哈哈  2003.6.6 20:58:15    来自:地球  

(1391-65)  显示次数:13115(12912+203)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嘻嘻.兄弟,其实我不需要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知道你两天前还没看懂,并且根据这个东西的难度推断
你现在也还没能学懂.

嘻嘻...

林广  2003.6.6 23:21:59    

(1391-70)  显示次数:13131(12911+22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9 主题索引
哎,受教了。
昨夜三更,待月东窗。

嘻嘻哈哈  2003.6.7 12:51:52    来自:地球  

(1391-79)  显示次数:13540(13332+20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5 主题索引
昨夜月到窗还不够,近日月在那里呢?
知空不够,还要知有。

管见

22  2003.6.11 13:14:43    

(1391-125)  显示次数:13999(13694+305)     查看22的所有文章 给22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7 主题索引
呵呵,这您还得请教麻叔。(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11 20:14:41    来自:地球  

(1391-127)  显示次数:13961(13754+207)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6 主题索引
嘻嘻
原来那两句是在
“此下四十二颂。出现无量寿佛中围。故赞妙观察智即二百七十五名数”
中的。

还记得唯识6758的次第吗?

密教中,名相、次第如此:“大圆镜 清净法界 妙观察 平等性 成所作 智”。
有些意思。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9 12:22:22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106)  显示次数:13075(12831+244)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8 主题索引
呵呵,六七因地转,五八果上圆。
这还是麻叔在狮兄的坛子上对我讲的呢。

嘻嘻哈哈  2003.6.9 18:28:43    来自:地球  

(1391-108)  显示次数:13117(12886+231)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8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芸( 当来)妙莲周品丞好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2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