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3~2006   »论题组:1391  »上层 »主题组:11  2003.6.14 15:28:45   法华微信 注册
 嘿嘿...兄弟,你知道这话意思?〖林广〗(6.3 22:50) (7105)
 请麻叔指点:知有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内空)〖嘻嘻哈哈〗(6.4 7:18) (8095)
 嘻嘻.有个极近而知有的例子.....〖林广〗(6.4 10:54) (8833)
 麻老,会不会是这句话:〖常青〗(6.6 11:14) (9304)
 愿麻老指正〖常青〗(6.6 14:40) (9811)
 问题还是在最后一句.〖常如〗(6.6 16:20) (10354)
 如果〖常青〗(6.6 17:38) (10745)
 这个〖常如〗(6.6 23:19) (11267)
 个人认为〖常青〗(6.7 10:06) (11577)
 青、如两位老朋友:〖古慈〗(6.7 11:59) (11957)
 抱歉,我的QQ〖常青〗(6.7 12:31) (11980)
 我去下载一个试试(内空)〖常如〗(6.7 12:43) (12090)
 好。我尽个人能力〖常青〗(6.8 9:15) (12315)
 注意这个:〖古慈〗(6.8 11:18) (12355)
 补一句〖常如〗(6.7 10:45) (10882)
 这我不知道.嘻嘻.事事无碍似乎也不碍身体力行吧?(内空)〖林广〗(6.6 23:09) (10349)
 请麻叔指正〖嘻嘻哈哈〗(6.6 17:13) (10200)
 兄弟.这几问不是不可以用文字答...〖林广〗(6.6 23:13) (10633)
 是啊,难为诸佛菩萨了。〖嘻嘻哈哈〗(6.8 15:21) (10710)
 这个知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有〖十方〗(6.8 0:08) (9858)
 呵呵,十方兄写了半篇好文章!〖嘻嘻哈哈〗(6.8 9:24) (6.8 9:25) (10188)
 如果这个公案只是为了讲理论的话,那翻经论去好了,〖十方〗(6.8 17:32) (10257)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嘻嘻哈哈〗(6.8 9:34) (6.8 9:36) (10425)
 不知道这个公案较前一个孰先孰后?(内空)〖十方〗(6.8 22:06) (10827)
 这个公案在前。(内空)〖嘻嘻哈哈〗(6.8 22:11) (11269)
 嘻嘻,这就对了,这里不也有个“月”吗?〖十方〗(6.8 23:06) (11811)
 ……祖师有云:且待月落时相见……呵呵~~~(内空)〖古慈〗(6.9 11:40) (12247)
 这个公案也是心行实修上的事情。〖常青〗(6.10 10:31) (12558)
 常青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也明白麻叔的意思了。〖嘻嘻哈哈〗(6.10 21:33) (12626)
 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苦啊!苦啊!〖嘻嘻哈哈〗(6.9 18:38) (11829)
 如来何故示现病相?〖嘻嘻哈哈〗(6.9 18:41) (12133)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嘻嘻哈哈〗(6.11 11:52) (12142)
 个人看法〖常青〗(6.10 9:05) (12142)
 抱歉,原贴少了几个字〖常青〗(6.10 9:11) (12203)
 最后一句最有趣(麻叔)〖嘻嘻哈哈〗(6.10 21:19) (12244)
 我想有两种人:〖十方〗(6.4 13:51) (8704)
 说反了吧(内空)〖常如〗(6.4 13:57) (9128)
 没反呀!〖十方〗(6.5 9:06) (9454)
 关于知空知有,摘越尘集一段供参考.〖常如〗(6.11 1:29) (9868)
 谢谢常如兄及时地摘了越尘集一段,〖十方〗(6.11 8:47) (9858)
 这个公案的重点在前两句,后两句是答谢和赞叹。(内空)〖嘻嘻哈哈〗(6.4 18:53) (9397)
 嘻,有人云萬里無寸草,亦有人不肯,云出門即是草.......(内空)〖領會了〗(6.4 23:32) (9898)
 呵呵,出门即是草,这话谁信啊?!(内空)〖嘻嘻哈哈〗(6.5 19:44) (10210)
 懂此公案者信.(内空)〖領會了〗(6.5 20:30) (10602)
 没有烦恼的人怎么会自寻烦恼?〖嘻嘻哈哈〗(6.5 20:49) (10954)
 嗯,您還不懂.(内空)〖領會了〗(6.5 21:09) (11419)
 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想也不愿相信‘出门即是草’!〖嘻嘻哈哈〗(6.5 21:32) (6.5 21:36) (11792)
 若有解脫相,則不得解脫.話說完了,到此為止.(内空)〖領會了〗(6.5 21:38) (12162)
 谢谢您的指点!〖嘻嘻哈哈〗(6.5 21:55) (12137)
 重点在两个字:知有。〖十方〗(6.5 9:09) (9406)
 嘻嘻...老兄若想在禅上深入,可能需要找真明白点的人私下问问了...〖林广〗(6.5 9:28) (9980)
 麻叔可否点拨一二,诸上善人皆洗耳恭听!(内空)〖胡涂〗(6.5 11:02) (10446)
 您客气了.不是三五句话说得明白....〖林广〗(6.5 11:44) (10979)
 再请麻叔指教如来示现病相〖胡涂〗(6.5 17:20) (11437)
 这基本是些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林广〗(6.5 19:54) (11822)
 如遇外道以此谤佛,我辈当何以答之?望麻叔勿弃后学浅陋〖胡涂〗(6.6 7:58) (12448)
 嘿嘿.那两句话是有教义,但恐怕不是外道肯接受的.〖林广〗(6.6 9:05) (12730)
 请明示〖胡涂〗(6.6 15:55) (13141)
 打个茬,提醒您一个地方。〖iamfisher〗(6.6 16:09) (13150)
 一切法成住坏空.....〖林广〗(6.6 23:19) (13451)
 沉思中。。。 谢麻叔指点〖胡涂〗(6.7 9:04) (13561)
 到無立錐地時,方有語話分.(内空)〖領會了〗(6.5 11:53) (10555)
 宗门相传:威音王前,无师自通尚可;威音王后,无师自通则名天然外道。〖香兰笑〗(6.5 13:45) (10733)
 乱盖。如此读书,屈杀古人〖Avidya〗(6.7 9:45) (11006)
 嘻嘻,我读过Xps...不过索堪布的话可不是在夸他无师“通”了〖iamfisher〗(6.7 16:36) (6.7 16:37) (11442)
 抱歉,断章取义,会错了也。〖Avidya〗(6.7 22:31) (6.7 22:35) (11697)
 这最后一句竟然有这么大的讲究,要是麻叔不说,我还真体会不到。〖嘻嘻哈哈〗(6.5 19:35) (10375)
 单从技术角度说,你看不出只是因为你不大熟悉古德们用那些昨夜星辰代表什么.(内空)〖林广〗(6.5 19:56) (10840)
 麻叔说得不错!〖嘻嘻哈哈〗(6.5 20:20) (11264)
 代表些不大容易用语言说出来的东西...〖林广〗(6.5 20:58) (11771)
 您说得很不少了,谢谢您的指点。(内空)〖嘻嘻哈哈〗(6.5 21:23) (11792)
 请问麻叔昨夜星辰指的是根本智吗?(内空)〖十方〗(6.6 9:34) (12225)
 金刚日是具大明 金刚月是无垢光〖嘻嘻哈哈〗(6.6 17:34) (12735)
 师兄您可否愿意担任莲舟当值斑竹之一???(内空)〖古慈〗(6.6 18:15) (13047)
 愿意!〖嘻嘻哈哈〗(6.6 20:58) (13125)
 嘻嘻.兄弟,其实我不需要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林广〗(6.6 23:21) (13140)
 哎,受教了。〖嘻嘻哈哈〗(6.7 12:51) (13550)
 昨夜月到窗还不够,近日月在那里呢?〖22〗(6.11 13:14) (14011)
 呵呵,这您还得请教麻叔。(内空)〖嘻嘻哈哈〗(6.11 20:14) (13972)
 嘻嘻〖iamfisher〗(6.9 12:22) (13085)
 呵呵,六七因地转,五八果上圆。〖嘻嘻哈哈〗(6.9 18:28) (13127)
 不懂禅的人嘴巴厉害,比如我。〖iamfisher〗(6.5 10:17) (7490)
 呵呵,我胡说的(内空)〖iamfisher〗(6.5 10:18) (7496)
 厉害,真厉害!(内空)〖十方〗(6.5 10:23) (7869)
 就是需要注意呢(附:圣妙吉祥(文殊)真实名经)〖iamfisher〗(6.5 13:43) (6.6 10:08) (8248)
 敬礼妙吉祥文殊真实名经.〖林广〗(6.5 21:08) (8668)
 那么,密教部经典都需要仪轨...〖iamfisher〗(6.6 10:06) (9017)
 因缘所成法,不定,难测.......〖林广〗(6.6 11:25) (9420)
 哦,沉思中。〖iamfisher〗(6.6 11:36) (9386)
 另举一个公案〖常青〗(6.8 12:26) (7475)
 另注:如果尚且还没意识到〖常青〗(6.8 12:33) (7894)
 常青兄,纤有不染,这是什么果位?(内空)〖嘻嘻哈哈〗(6.8 15:12) (8296)
 抱歉,不知道。(内空)〖常青〗(6.8 18:43) (8624)
 呵呵。(内空)〖嘻嘻哈哈〗(6.8 22:13) (9014)
 呵呵,常青兄说的对,那是“不知道果位”……〖十方〗(6.8 23:29) (9047)
 感想〖十方〗(6.8 22:41) (7891)
 所以说这句话是〖常青〗(6.9 8:41) (7918)
 拂尘〖嘻嘻哈哈〗(6.9 18:25) (6.9 19:00) (7577)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嘿嘿...兄弟,你知道这话意思?
昨夜三更月到窗........嘻嘻.这可不是昨夜星辰....

林广  2003.6.3 22:50:48    

(1391-11)  显示次数:7105(6855+25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请麻叔指点:知有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4 7:18:49    来自:地球  

(1391-12)  显示次数:8095(7861+234)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嘻嘻.有个极近而知有的例子.....
如果我没背错,他曾说过"红日初生山含月".是能于此身体力行的
----元音老人.

林广  2003.6.4 10:54:24    

(1391-13)  显示次数:8833(8578+255)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麻老,会不会是这句话:
“朝阳升起月含山”——元音老人

問:白天作得主麼?
答:飢來吃飯睏來睡。
二、問:睡夢中作得主麼?
答:朝陽升起月含山。
三、問:無夢無想,無見無聞時,主人公在什麼處?
答:太虛飲光消契闊;風搖淺碧柳絲輕。
见老人的“禅海微澜”第一篇
“知空不知有”到这一步也算是有所悟,只是悟的不彻,可能大概就是禅门所说的“脚跟不点地”,所以麻老称为“贵族堕”。到这一步行人最多只是到“有省”。
而“知有不知空”在心地的认识上恐怕往往差的就比较远了。
请麻老各位善知识指正

常青  2003.6.6 11:14:43    来自:深圳  

(1391-53)  显示次数:9304(9085+219)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愿麻老指正
记得心中心二祖曾说过“能力、能力。能和力是两回事,力是力用。。。”一切变化神通本是具足,不离本心。在释迦是“如我按指海印发光”,在我们则是“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虽则如此,如果能明了本性无二,则是知有不忘空。
无明这个东西很微妙的,虽说是“东西”可又实在不实有,虽说不实有,却又不能说全无。微妙之处就在于其实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起祸造业流转六趣归根结底原是真心之用,相信有人见到如此说法一定非常惊讶。能透过此理并能身体力行的,一定能够事事无碍,即令‘入魔亦无碍’——虽示现魔王相却做佛事无碍。所以行人一定要到知有方能担任向上一乘的事情,于无众生处度尽一切众生。
方向虽朗,这中间是有个用心的过程的。

常青  2003.6.6 14:40:54    来自:深圳  

(1391-56)  显示次数:9811(9575+236)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问题还是在最后一句.
就是如何无所用心.用心而不粘所,无所而起心用.两面都到了才行.

"能透过此理并能身体力行的",按华严法界观,应是在理事无碍的修学中,还没到事事无碍吧.

请批评指正.

常如  2003.6.6 16:20:50    

(1391-59)  显示次数:10354(10060+294)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如果
只是到“脚跟点地”在身体力行的最初时刻,是理事无碍。
南泉师的那最后一句麻老说了是针对上一句而言,是为了在提醒一下在实际修行中应该注意的:
如兄,还记得麻老在止观论坛中如来禅和祖师禅那篇文章所提到的吗(大意):既不可压制它,同时又能不失空性正受。。。

常青  2003.6.6 17:38:16    来自:深圳  

(1391-63)  显示次数:10745(10520+225)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这个
老兄引的那段是说从空到有的门槛如何去跨.南泉讲话的对象已过此处.
你所说的"明了本性无二",只是明心,尚未见性.理上虽明无二,事上却落一边.这时可用上麻叔说的那段做切入吧.

常如  2003.6.6 23:19:58    

(1391-69)  显示次数:11267(10954+313)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3 主题索引
个人认为
麻老的那段是心地的实修是跨入门之后的修心法门。就象南泉师的那最后一句。因为在南泉师的第一答“水枯牛”,行人应是时时刻刻不可有丝毫放松。所以在回答南泉师之后,南泉师又突然冒出一句全然对不上号的回答就是再次直接在现下的实修中提醒。(这点真需要麻老教正,只是个人不成熟的认识)
至于如何是水枯牛,其实是有个基础的。
很想问问常如和嘻嘻哈哈两位师兄:1。如果读过楞严经,在第四卷中如来引用那“撞钟”的例子中,对于“闻性”不知道实际体会到没有?
2。在第一步基础上,才能到下一步:在具体实修中如何是反闻闻自性。
——然后,才能读南泉师的这段。
麻老,我这些帖子 不对的地方,该矫正的矫正,该骂的骂,不用客气。
只论佛法,不论人情。
谢谢。

常青  2003.6.7 10:06:59    来自:深圳  

(1391-73)  显示次数:11577(11330+247)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6 主题索引
青、如两位老朋友:
有时间上QQ吗?我的---147849

古慈  2003.6.7 11:59:13    

(1391-76)  显示次数:11957(11736+221)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7 主题索引
抱歉,我的QQ
很早就被人盗用了。现在连我自己也上不去了。
如果有事情请发邮件:国内的heartstill@mail.china.com

常青  2003.6.7 12:31:04    来自:深圳  

(1391-77)  显示次数:11980(11780+200)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8 主题索引
我去下载一个试试(内空)

常如  2003.6.7 12:43:47    

(1391-78)  显示次数:12090(11807+283)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4 主题索引
好。我尽个人能力
望告诉我该注意什么事项。谢谢。

常青  2003.6.8 9:15:04    来自:深圳  

(1391-84)  显示次数:12315(12089+226)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8 主题索引
注意这个:

古慈  2003.6.8 11:18:42    

(1391-88)  显示次数:12355(12143+212)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4 主题索引
补一句
这一系列大贴太精彩了,用心的话,算是一桩现代公案,尽管有时间差.麻叔真是...
岂不闻夫子云:"二三子,吾无隐乎尔".此其谓矣!

常如  2003.6.7 10:45:54    

(1391-74)  显示次数:10882(10599+283)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这我不知道.嘻嘻.事事无碍似乎也不碍身体力行吧?(内空)

林广  2003.6.6 23:09:02    

(1391-66)  显示次数:10349(10122+227)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请麻叔指正
禅宗有各种表述法.这里就从"知空""知有"说吧.一般修学过程,先知空后知有.但也有些人犯起错来与众不同.知空不知有,是尊贵堕;知有不知空,是弄精魂.
嘻嘻哈哈:您说的‘知空不知有’是不是著空不堕有的意思?您说的‘知有不知空’是不是著有不见空的意思?您说的‘先知空后知有’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有因空显,空因有显;见空方知有,知有必见空。

嘻嘻哈哈  2003.6.6 17:13:53    来自:地球  

(1391-61)  显示次数:10200(9982+21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兄弟.这几问不是不可以用文字答...
只是光用文字答思维想都不着痛痒.这几处的事,真做了,
再找行家校正,然后冷暖自知.否则不大有用的.

都是心行的事,硬要用概念说,也实在难为自他了.嘻嘻.

林广  2003.6.6 23:13:44    

(1391-67)  显示次数:10633(10383+25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是啊,难为诸佛菩萨了。
都是心行的事,硬要用概念说,也实在难为自他了.

嘻嘻哈哈  2003.6.8 15:21:21    来自:地球  

(1391-92)  显示次数:10710(10458+252)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3 主题索引
这个知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有
  整个公案四句话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来的——“知有的人向何处去” ?所以知有是什么成了关键,这里的知有不是一般的知有,否则普通凡夫都算是知有了,其实严格的说凡夫是执有而不是知有,赵州是何等人,他所问的知有一定是超越或圆融了知空的,其实空有是一回事,知有就是知缘起,知空就是知性空,如果这个知是真知的话,那么知有必定知空。从执到空再到有,有点象那个见山是山的过程,我认为赵州此时问出此句,已然见性,于是请南泉勘验和指示,南泉明确说这样仍然不免轮回:作一头枯水牛去,——仅仅是知,自救不得,赵州得到了答案,于是礼拜了退,此时南泉又给了他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昨夜三更月到窗,——本来面目,已然初现。 
  这个公案说明,能知此有,固然非同小可,但若不明其道,却是可进可退。在这进退之间,南泉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不过我认为这种公案是给知有的人看的,象我们凡夫如果不到这个地步,纵然对每句话都明白了,同样是如盲如聋,黑夜处万军中。只能是先记在心中,以待来时。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常青兄及各位善知识指正。

十方  2003.6.8 0:08:01    来自:云南昆明  

(1391-83)  显示次数:9858(9598+260)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6 主题索引
呵呵,十方兄写了半篇好文章!
整个公案四句话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来的——“知有的人向何处去” ?所以知有是什么成了关键,这里的知有不是一般的知有,否则普通凡夫都算是知有了,其实严格的说凡夫是执有而不是知有,赵州是何等人,他所问的知有一定是超越或圆融了知空的,其实空有是一回事,知有就是知缘起,知空就是知性空,如果这个知是真知的话,那么知有必定知空。从执到空再到有,有点象那个见山是山的过程,我认为赵州此时问出此句,已然见性,于是请南泉勘验和指示。
嘻嘻哈哈:这个公案是在讲空有一如,轮涅不二!

发布于:2003.6.8 9:24:15    修改于:2003.6.8 9:25:30  
嘻嘻哈哈  2003.6.8 9:24:15    来自:地球  

(1391-86)  显示次数:10188(9969+219)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如果这个公案只是为了讲理论的话,那翻经论去好了,
  禅门既是号称险峻,自必有其非常之处,祖师一切语默动静,皆是当机而出,所以,千七百则其意何为?只有把自己设身置地,方有少许相似。

  知有者是何境界?有道是:
——秋到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一点动随万变,江山烟雨蒙蒙。

十方  2003.6.8 17:32:01    来自:云南昆明  

(1391-93)  显示次数:10257(10035+222)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7 主题索引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
  泉云:“平常心是道。”
  州云:“还可趣向否?”
  泉云:“拟向即乖。”
  州云:“不拟争知是道?”
  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
  州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

  无门曰:南泉被赵州发问:“直得瓦解冰消,分疏不下。赵州纵饶悟去,更参三十年始得。

  颂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发布于:2003.6.8 9:34:27    修改于:2003.6.8 9:36:33  
嘻嘻哈哈  2003.6.8 9:34:27    来自:地球  

(1391-87)  显示次数:10425(10186+239)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5 主题索引
不知道这个公案较前一个孰先孰后?(内空)

十方  2003.6.8 22:06:00    来自:云南昆明  

(1391-95)  显示次数:10827(10598+229)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这个公案在前。(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8 22:11:11    来自:地球  

(1391-96)  显示次数:11269(11014+255)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9 主题索引
嘻嘻,这就对了,这里不也有个“月”吗?
  先是“州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而后是南泉许他“昨夜三更月到窗”。为什么是昨夜呢?对比一下,可以知道赵州问南泉“知有”时是什么状态了,前一个公案,赵州明明已“顿悟玄旨”,何以在后面南泉断此是“做一头水枯牛去”?因为纵知此秘密,却是诞生法王子,虽是王子,奈其初生,自救不得,此如临济句中玄:“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若没有一番绵密保任的甘苦,不免牛胎马腹,枉受轮回。月亮好比是黑夜中初生的微光,见月代表见性,加以培育,方可“红日初生月含山”,光吞万象了。
  只是这“昨夜星辰”其意为何?我真摸不着头脑!:(

十方  2003.6.8 23:06:01    来自:云南昆明  

(1391-99)  显示次数:11811(11526+285)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3 主题索引
……祖师有云:且待月落时相见……呵呵~~~(内空)

古慈  2003.6.9 11:40:12    

(1391-103)  显示次数:12247(11997+250)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4 主题索引
这个公案也是心行实修上的事情。
问:“郎月当头时如何”
能够问出这句话的人,修行上很好了,就象一面无形的镜子时时刻刻应照万物。能到如此,是能作到不被粗的妄念所牵、所遮,但是既然禅师问出“如何”这句话,就表明其实还是有些住在这个境界上,所以
师答:“犹是阶下汉”
于是又问能否接引一句?
师答:
“月落时相见”。
这里是提醒他不应住在这个境界上。

常青  2003.6.10 10:31:00    来自:深圳  

(1391-114)  显示次数:12558(12352+206)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6 主题索引
常青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也明白麻叔的意思了。
我也明白我的意思与麻叔的意思的分歧在哪了。

嘻嘻哈哈  2003.6.10 21:33:42    来自:地球  

(1391-116)  显示次数:12626(12416+21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9 主题索引
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苦啊!苦啊!
若没有一番绵密保任的甘苦,不免牛胎马腹,枉受轮回。
呵呵,驴胎马腹那种地方万万去不得也!

嘻嘻哈哈  2003.6.9 18:38:17    来自:地球  

(1391-109)  显示次数:11829(11585+244)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0 主题索引
如来何故示现病相?
释尊本生晚年示现疾病相:
“涅槃释迦牟尼晚年居住在王舍城。相传,他曾多次召集住在那里的僧人,向他们讲了有关保持僧团不衰的原则,要求他们“依法而不依他处”,然后离开王舍城北行,开始了他最后的游化。他带领弟子们,经过那烂陀、波吒厘弗多罗,渡恒河,到达吠舍离,受到当地富裕的妓女庵婆波利(庵摩罗)的供奉。以后便来到吠舍离附近的贝鲁伐那村(竹林村)。时值雨季,释迦牟尼决定在那里安居,留阿难陀一人随从,其余弟子均分散到各处居住。在雨季中,他患了重病。雨季过后,又继续起程,向西北地区巡游讲说。到了南末罗国的波伐城(亦译“婆瓦村”),驻锡铁匠纯陀的芒果林中,并吃了他供献的食物。食后,释迦牟尼中毒腹泻,病情转重。行至离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联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或译阿利罗跋提、阿恃多伐底)河边的娑罗林,在两棵沙罗树之间,右胁而卧,半夜入灭。临终前,他告诫弟子要依法精进修行。又为求见的婆罗门须跋陀罗说法,使他成为最后一个弟子。终年80岁。”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
后学不敢疑佛疑法,况维摩诘诃犹在耳:“如来福德聚集之身 岂。。。”但有些不明:
引文应当是从历史记载之上得来,是外人冷眼所观,则佛陀如彼示现病相当为不虚,但是:
1、释尊为何示现病相?因为答应了魔王?
2、如果是为了示现果报? 为何以如来宝身示现,并在晚年临终时呢?
3、古今许多大德很多临终无有疾病,且有虹化的大成就者,释尊为何选择这种方式?
胡涂

嘻嘻哈哈  2003.6.9 18:41:55    来自:地球  

(1391-110)  显示次数:12133(11882+251)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2 主题索引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嘻嘻哈哈  2003.6.11 11:52:05    来自:地球  

(1391-122)  显示次数:12142(11943+199)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2 主题索引
个人看法
“昨夜三更月到窗”恐怕不是许可他已识得本来面目等等。在这之前赵州应早到这一步了。这里说的是知有。其实麻老底下那片文章中差不多已经告诉我们甚麽是知有了——“您客气了,不是三五句说的明白”
对于“昨夜”那最后一句,个人想法,我们看不出是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上手,就是麻老在我们讨论慈明老人的七个字公案时说古兄的那句话:“还没有贯彻到底。”

常青  2003.6.10 9:05:52    来自:深圳  

(1391-112)  显示次数:12142(11930+212)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3 主题索引
抱歉,原贴少了几个字
上贴中“这里说的是知有”应添加为:“这里说的是知有后的实修”

常青  2003.6.10 9:11:11    来自:深圳  

(1391-113)  显示次数:12203(11994+209)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5 主题索引
最后一句最有趣(麻叔)
最后那句最有趣,南泉回到知空的地方检点说,不光要知有,也得知空.而且,光靠思维知空可不够呀,要实修上真到.大师如此非常全面兼顾,不是只看一边的担板汉.

嘻嘻哈哈  2003.6.10 21:19:54    来自:地球  

(1391-115)  显示次数:12244(11998+246)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我想有两种人:
以知有为始,则昨夜三更月到窗。
以知有为终,则作一头水牯牛去。

十方  2003.6.4 13:51:44    来自:云南昆明  

(1391-14)  显示次数:8704(8485+219)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说反了吧(内空)

常如  2003.6.4 13:57:45    

(1391-15)  显示次数:9128(8899+229)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没反呀!
什么是知有?

十方  2003.6.5 9:06:09    来自:云南昆明  

(1391-20)  显示次数:9454(9236+218)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8 主题索引
关于知空知有,摘越尘集一段供参考.
谈点如来禅与祖师禅

  二麻子:

  祖师禅、如来禅的说法始于何时,麻子未考。但至沩仰宗时,就有此说。仰山有次曾评香严“如来禅即可,若论祖师禅,尚未梦见在”。然而,祖师禅之起,非由六祖始。实际上从达摩到青原行思都是如来禅、祖师禅合用的。特别是达摩接二祖,非常祖师禅。
  二者的法印差别要详论起来,太大文章,麻子做不了,且与大家目前实修关系不大,不知ZS兄要它干什么?其差别之要,知道点对实修有点好处。
  禅宗的标准,本是要到“知有”才算跨到门槛,光体悟到“一昧”不够。可后来(唐宋)能到一昧的人还有(也不很多),知有就少了。
  于是大祖师们为向上提携后人,用种种法子言传身教,要那些到了一昧的人,于“无明缘行”的行处,即于“行”时,不可昧却本来一昧,也不可压伏“行”。此是电光石火之机,不易把握。学会把握则空有当体不二。这种借“机”而教之法,后人叫作祖师禅。同时就把能在相对静些的态下(并非绝对静)把握空性正受──一昧的,叫作如来禅了。因此,祖师禅更难也更有力,手段上也就无所不用其极:棒喝打骂全上!相对的,如来禅所需的手段就平和的多。然而,不先会如来禅就不可能会祖师禅。
  再往后,人更能糟塌了,不先契入一昧,就作出些祖师禅的样子唬人。确实,能被唬住的人居大多数。结果,偏于机锋、流于口簧成了通病。大善知识(大慧,宏志等)只好再用默照,参话头来校正。
  再往后,人的糟塌能力更长,流弊更多而禅宗能接的有根器人日少,宗门日衰。。。至今。
-----
所以不要说知有,能近知空就不易了.上面贴里麻叔举了一个极近而知有的例子,那是何等成就..
三主要道是极好的修学方向,老兄已得指示,正好大步向前,愿共勉之.

常如  2003.6.11 1:29:55    

(1391-118)  显示次数:9868(9571+297)     查看常如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0 主题索引
谢谢常如兄及时地摘了越尘集一段,
非常感谢,愿共勉。

十方  2003.6.11 8:47:10    来自:云南昆明  

(1391-120)  显示次数:9858(9626+232)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这个公案的重点在前两句,后两句是答谢和赞叹。(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4 18:53:34    来自:地球  

(1391-16)  显示次数:9397(9153+244)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嘻,有人云萬里無寸草,亦有人不肯,云出門即是草.......(内空)

領會了

領會了  2003.6.4 23:32:53    

(1391-18)  显示次数:9898(9603+295)     查看領會了的所有文章 给領會了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呵呵,出门即是草,这话谁信啊?!(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5 19:44:37    来自:地球  

(1391-33)  显示次数:10210(9958+252)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懂此公案者信.(内空)

領會了

領會了  2003.6.5 20:30:34    

(1391-37)  显示次数:10602(10322+280)     查看領會了的所有文章 给領會了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没有烦恼的人怎么会自寻烦恼?
当一个人再也感受不到烦恼时,不仅感受不到自己的烦恼,也感受不到别人的烦恼,无心之人无烦恼。

嘻嘻哈哈  2003.6.5 20:49:08    来自:地球  

(1391-38)  显示次数:10954(10729+225)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嗯,您還不懂.(内空)

領會了

領會了  2003.6.5 21:09:43    

(1391-41)  显示次数:11419(11151+268)     查看領會了的所有文章 给領會了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想也不愿相信‘出门即是草’!

发布于:2003.6.5 21:32:50    修改于:2003.6.5 21:36:20  
嘻嘻哈哈  2003.6.5 21:32:50    来自:地球  

(1391-43)  显示次数:11792(11539+253)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4 主题索引
若有解脫相,則不得解脫.話說完了,到此為止.(内空)

領會了

領會了  2003.6.5 21:38:55    

(1391-44)  显示次数:12162(11902+260)     查看領會了的所有文章 给領會了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谢谢您的指点!
若不求解脱,如何能解脱。
若有解脱相,则不得解脱。

嘻嘻哈哈  2003.6.5 21:55:57    来自:地球  

(1391-45)  显示次数:12137(11936+201)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重点在两个字:知有。
公案的前两句是抑,后两句是扶。这是南泉慈悲啊!

十方  2003.6.5 9:09:50    来自:云南昆明  

(1391-21)  显示次数:9406(9201+205)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嘻嘻...老兄若想在禅上深入,可能需要找真明白点的人私下问问了...
这后两句大有讲究,不是简单应酬.

林广  2003.6.5 9:28:16    

(1391-22)  显示次数:9980(9751+229)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麻叔可否点拨一二,诸上善人皆洗耳恭听!(内空)

胡涂

胡涂  2003.6.5 11:02:49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1-26)  显示次数:10446(10183+263)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您客气了.不是三五句话说得明白....
俺试说两句.

禅宗有各种表述法.这里就从"知空""知有"说吧.
一般修学过程,先知空后知有.但也有些人犯起错来
与众不同.知空不知有,是尊贵堕;知有不知空,是弄
精魂.

那公案说知有的,当然假设是早知空了.倒数第二句
的回答,不是客气感谢,是学位的人用行为显示一下
自己对知有是摸到门径的.最后那句最有趣,南泉回
到知空的地方检点说,不光要知有,也得知空.而且,
光靠思维知空可不够呀,要实修上真到.大师如此非
常全面兼顾,不是只看一边的担板汉.

不知读过文殊真实名经没有,里面有句"金刚月是无垢光",
听上去也算昨夜星辰.

林广  2003.6.5 11:44:36    

(1391-27)  显示次数:10979(10717+262)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再请麻叔指教如来示现病相
释尊本生晚年实现疾病像:
“涅槃释迦牟尼晚年居住在王舍城。相传,他曾多次召集住在那里的僧人,向他们讲了有关保持僧团不衰的原则,要求他们“依法而不依他处”,然后离开王舍城北行,开始了他最后的游化。他带领弟子们,经过那烂陀、波吒厘弗多罗,渡恒河,到达吠舍离,受到当地富裕的妓女庵婆波利(庵摩罗)的供奉。以后便来到吠舍离附近的贝鲁伐那村(竹林村)。时值雨季,释迦牟尼决定在那里安居,留阿难陀一人随从,其余弟子均分散到各处居住。在雨季中,他患了重病。雨季过后,又继续起程,向西北地区巡游讲说。到了南末罗国的波伐城(亦译“婆瓦村”),驻锡铁匠纯陀的芒果林中,并吃了他供献的食物。食后,释迦牟尼中毒腹泻,病情转重。行至离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联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或译阿利罗跋提、阿恃多伐底)河边的娑罗林,在两棵沙罗树之间,右胁而卧,半夜入灭。临终前,他告诫弟子要依法精进修行。又为求见的婆罗门须跋陀罗说法,使他成为最后一个弟子。终年80岁。”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
后学不敢疑佛疑法,况维摩诘诃犹在耳:“如来福德聚集之身 岂。。。”但有些不明:
引文应当是从历史记载之上得来,是外人冷眼所观,则佛陀如彼示现病相当为不虚,但是:
1、释尊为何示现病相?因为答应了魔王?
2、如果是为了示现果报? 为何以如来宝身示现,并在晚年临终时呢?
3、古今许多大德很多临终无有疾病,且有虹化的大成就者,释尊为何选择这种方式?

胡涂

胡涂  2003.6.5 17:20:10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1-31)  显示次数:11437(11161+276)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这基本是些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不管佛陀选择什么方式,后人都可以问为什么选择这种
方式,不选择别的.而且后代人里似乎也没人能代替佛陀
回答.

林广  2003.6.5 19:54:50    

(1391-34)  显示次数:11822(11592+23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如遇外道以此谤佛,我辈当何以答之?望麻叔勿弃后学浅陋
我佛慈悲,49年无一举不是弘法利生,但是。。。类似“食物中毒、病情加重”之类话语皆为谤佛之语,如来示现病相必有教义,如不能说清楚恐徒增外道业力啊。

胡涂

胡涂  2003.6.6 7:58:10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1-46)  显示次数:12448(12087+361)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嘿嘿.那两句话是有教义,但恐怕不是外道肯接受的.
那两句也不一定是谤佛,要看说的人心态是什么.

不能正面面对"无常无我"的佛弟子,需要努力.

林广  2003.6.6 9:05:18    

(1391-48)  显示次数:12730(12490+24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7 主题索引
请明示
后学对于“无常、无我”只是理上理解,未能真正领受,后学惭愧的紧。原来如来以富德聚集宝身示现病相,是为了让弟子及世人明白万法无常,即是如来化身亦不得免?

胡涂

胡涂  2003.6.6 15:55:14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1-57)  显示次数:13141(12882+259)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8 主题索引
打个茬,提醒您一个地方。
http://fahua.com/cgi-bin/forum/wisdom.cgi?kd=wise&rn=&on=1255&om=1387&ot=11

什莫是前加行(内空)〖胡涂〗(5.31 18:59) (12)
一言难尽...〖iamfisher〗(6.2 8:33) (9)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6 16:09:52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58)  显示次数:13150(12937+213)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一切法成住坏空.....
如佛所教导.

任何一种坏空的方式,都会有凡夫众生不满意.这是没办法的事.
真要超越这种凡夫爱恶,必须修学体证无生.否则,终究是用自
己设立的凡夫标准在度量佛陀,不管这个标准是外道的贬低,还
是自以为是的无限完美.

林广  2003.6.6 23:19:37    

(1391-68)  显示次数:13451(13209+242)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1 主题索引
沉思中。。。 谢麻叔指点
看来后学是在用凡夫理解的成住坏空标准去揣摩,自然缘木求鱼。然则究竟体证无生非一旦可成。。。,后学现在反而惘然,请麻叔在举标月之指,随缘说法,功德无量!

胡涂

胡涂  2003.6.7 9:04:40    来自:北京市上地菊苑  

(1391-71)  显示次数:13561(13279+282)     查看胡涂的所有文章 给胡涂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到無立錐地時,方有語話分.(内空)

領會了

領會了  2003.6.5 11:53:25    

(1391-28)  显示次数:10555(10264+291)     查看領會了的所有文章 给領會了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宗门相传:威音王前,无师自通尚可;威音王后,无师自通则名天然外道。
http://nmzx.rswh.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936
(破 除 邪 说 论 索达吉 堪布 )
宗门相传:威音王前,无师自通尚可;威音王后,无师自通则名天然外道。而萧先生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无师自通的,因他自己说过:“现在佛教界自从广钦老和尚过世以后,所有的法师、居士不是落在常见就是落在断见,你找不到真正的佛法。”既然所有的法师、居士都堕断常两边,那么恐怕也无人能当其师了,则萧先生应属于无师自通者之流了。但宗门早就把这种人称之为天然外道,一个天然外道居然还要对八九百万人妄下评语,并以开悟者自居,这无论如何都与大妄语脱不开干系。当年永嘉大师虽于天台教下开悟,但玄朗禅师却对其言:“无师自悟,乃天然外道。今曹溪祖在,应求印证。”于是大师就往六祖处去求取印证并终获六祖认可,从此留下了“一宿觉”的千古美谈。再看萧先生的言行:除了对千余年前的二祖慧可、五祖弘忍,以及近代已过世的虚云老和尚、广钦老和尚等极个别人表示认可外,剩下的人只要不在其会中,就全都被他一棍子打死。如此卓然独立的大居士确实非常罕有,因而指认他无师自通当不为过。不过,既然祖师都已对此类人下过定义,我们也就不必在他的资格问题上再废笔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有盆兰花雨后开。

香兰笑  2003.6.5 13:45:05    QQ:46896217  

(1391-30)  显示次数:10733(10288+445)     查看香兰笑的所有文章 给香兰笑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2 主题索引
乱盖。如此读书,屈杀古人
我没有见过萧先生的言论,但依照论坛上的文字,那里又见得他通了,无师自通从何谈起,只因为无师吗?

别轻视外道,天人中多有外道,有德有行有福才得天人报。我自以为不如,尚须精勤道业。不知香兰君自观如何。

众生虽有是非,但不要因此对众生心生轻慢,否则就是诵经念佛,也不能除去邪魔的因蔓,萧先生大概就是如此吧。

南无佛,南无僧,南无法,南无观世音菩萨。

Avidya  2003.6.7 9:45:20    来自:虹桥  

(1391-72)  显示次数:11006(10694+312)     查看Avidya的所有文章 给Avidya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嘻嘻,我读过Xps...不过索堪布的话可不是在夸他无师“通”了
“一宿觉”倒是让我感兴趣的事情。
如果没有坛经记载的“一宿觉”,会怎样?
我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03.6.7 16:36:33    修改于:2003.6.7 16:37:20  
iamfisher  2003.6.7 16:36:33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80)  显示次数:11442(11216+22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1 主题索引
抱歉,断章取义,会错了也。
没看全文,没想到索堪布也会说些俏皮话。不过我猜测索堪布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一脸的严肃。

关于一宿觉大师不妨多看看他觉前的行和觉后的行,被金刚宝印盖一下这事倒不必多花心思。

南无佛,南无僧,南无法,南无观世音菩萨。

发布于:2003.6.7 22:31:02    修改于:2003.6.7 22:35:33  
Avidya  2003.6.7 22:31:02    来自:虹桥  

(1391-81)  显示次数:11697(11325+372)     查看Avidya的所有文章 给Avidya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这最后一句竟然有这么大的讲究,要是麻叔不说,我还真体会不到。
最后那句最有趣,南泉回到知空的地方检点说,不光要知有,也得知空.而且,光靠思维知空可不够呀,要实修上真到.大师如此,非常全面兼顾,不是只看一边的担板汉.

嘻嘻哈哈  2003.6.5 19:35:54    来自:地球  

(1391-32)  显示次数:10375(10137+23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单从技术角度说,你看不出只是因为你不大熟悉古德们用那些昨夜星辰代表什么.(内空)

林广  2003.6.5 19:56:37    

(1391-35)  显示次数:10840(10606+234)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麻叔说得不错!
我看不出您能看出的东西确实是因为我不大熟悉古德们用那些昨夜星辰代表什么。请教麻叔:古德们用昨夜星辰代表什么呢?

嘻嘻哈哈  2003.6.5 20:20:10    来自:地球  

(1391-36)  显示次数:11264(11048+216)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代表些不大容易用语言说出来的东西...
联系禅师们的话,去看文殊真实名经相关的那段,如果还不行,
再加上读中阴救度法.还不行的话,你一定在基础地方,包括禅
定方面,还缺什么东西没补起来.

兄弟你想想,自古以下都不明说的麻子怎么能说出来?算起来
麻子已经说得很不少了.

林广  2003.6.5 20:58:16    

(1391-39)  显示次数:11771(11511+26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您说得很不少了,谢谢您的指点。(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5 21:23:14    来自:地球  

(1391-42)  显示次数:11792(11582+21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请问麻叔昨夜星辰指的是根本智吗?(内空)

十方  2003.6.6 9:34:52    来自:云南昆明  

(1391-51)  显示次数:12225(12020+205)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金刚日是具大明 金刚月是无垢光
嘿嘿...兄弟,你知道这话意思? 昨夜三更月到窗........嘻嘻.这可不是‘昨夜星辰’....
不知读过文殊真实名经没有,里面有句"金刚月是无垢光",听上去也算‘昨夜星辰’.
麻叔,我不知道您是如何理解‘昨夜三更月到窗’这句话的,您知道我是如何理解‘昨夜三更月到窗’这句话的吗?

嘻嘻哈哈  2003.6.6 17:34:22    来自:地球  

(1391-62)  显示次数:12735(12475+260)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师兄您可否愿意担任莲舟当值斑竹之一???(内空)

古慈  2003.6.6 18:15:34    

(1391-64)  显示次数:13047(12862+185)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愿意!
古兄说说怎么当,在下这就去上任,呵呵。

嘻嘻哈哈  2003.6.6 20:58:15    来自:地球  

(1391-65)  显示次数:13125(12922+203)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嘻嘻.兄弟,其实我不需要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知道你两天前还没看懂,并且根据这个东西的难度推断
你现在也还没能学懂.

嘻嘻...

林广  2003.6.6 23:21:59    

(1391-70)  显示次数:13140(12920+22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9 主题索引
哎,受教了。
昨夜三更,待月东窗。

嘻嘻哈哈  2003.6.7 12:51:52    来自:地球  

(1391-79)  显示次数:13550(13342+20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5 主题索引
昨夜月到窗还不够,近日月在那里呢?
知空不够,还要知有。

管见

22  2003.6.11 13:14:43    

(1391-125)  显示次数:14011(13705+306)     查看22的所有文章 给22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7 主题索引
呵呵,这您还得请教麻叔。(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11 20:14:41    来自:地球  

(1391-127)  显示次数:13972(13765+207)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6 主题索引
嘻嘻
原来那两句是在
“此下四十二颂。出现无量寿佛中围。故赞妙观察智即二百七十五名数”
中的。

还记得唯识6758的次第吗?

密教中,名相、次第如此:“大圆镜 清净法界 妙观察 平等性 成所作 智”。
有些意思。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9 12:22:22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106)  显示次数:13085(12841+244)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8 主题索引
呵呵,六七因地转,五八果上圆。
这还是麻叔在狮兄的坛子上对我讲的呢。

嘻嘻哈哈  2003.6.9 18:28:43    来自:地球  

(1391-108)  显示次数:13127(12896+231)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不懂禅的人嘴巴厉害,比如我。
用刷子洗马桶啊。。。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5 10:17:48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23)  显示次数:7490(7260+230)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呵呵,我胡说的(内空)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5 10:18:33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24)  显示次数:7496(7305+191)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厉害,真厉害!(内空)

十方  2003.6.5 10:23:48    来自:云南昆明  

(1391-25)  显示次数:7869(7659+210)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就是需要注意呢(附:圣妙吉祥(文殊)真实名经)
1190 20 P0826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1卷) 〖元 释智译〗

找《文殊真实名经》网上就难找了。


==================
  No. 1190 [Nos. 1188, 1189]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真实名经序

盖闻真实名经者。是诸如来超出有坏智身。极显密微妙。正觉菩提其义深广。犹如意大宝珠宝中最胜。故能利益有情增长福慧。超离尘垢脱除过愆。消弭烦恼解释魔障。令彼一切清净圆满即登彼岸。昔曼殊室利。弘大慈悲发大誓愿。以是最妙吉祥作大方便。敷扬奥旨拯拔轮回。以此饶益功德无际。朕惟如来施教。但欲使人为善。夫为善者。为臣为忠为子为孝。忠臣孝子。行一事而不敢以忘君。出一言而惟恐以辱亲。尽心于夙夜。而毫发之欺蔽不敢以萌于心。鞠躬于朝夕。而顷刻之奉承不敢以违于志。心惟一于善。而无纤芥之恶。若是者则何有于愆尤烦恼。但为不善之人。不忠于君不孝于亲。悖礼伤道积愆累恶。所谓报业亦如此人乎。施如仰面唾眱反见自污。背拳搏击反见自伤。触犯宪条身入狴犴即为地狱。如兹果报不爽丝忽。若此辈流。素蕴不忠不孝之心。一旦苟能改悟。移不忠以为忠。移不孝以为孝。去恶而为善。则即善人而已。朕弘垂愍念推广慈仁。故以是经功德与之忏悔。犹热濯寒泉顿得清凉。饥餐香积顿能成饱。贫穷卑贱即得高胜。年龄不永皆得长寿。诸种善根圆满具足。若当露居而忽成楼宇。若涉波涛而忽遇舟航。如莲华之出水不染淤泥。如鹍鹏之运游逍遥云汉。凡修善之士欲求佛道。坚持禁戒精进不已。能究竟是经。求真实显密奥义。即得五眼清净六识皆空。自然超万有而无心。含万动而恒寂。廓清尘习妙践真如。是用光阐大猷敷赞玄化。彰述厥旨以翼流通。致力于斯者宜尽心焉

永乐九年七月十五日

梵语阿耶曼祖悉哩捺麻捺机碇此云诵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元讲经律论习蜜教土番译主聂崖沙门释智译


敬礼孺童相妙吉祥

 复次吉祥持金刚  难调伏中胜调伏
 勇猛超出三界内  自在金刚密中胜
 眼如白莲妙端正  面貌圆满若莲华
 自手执持胜金刚  时时仰上作抛掷
 复次第现忿等像  亦有无边持金刚
 勇猛调伏难调者  具威猛相极怖畏
 于金刚尖出胜光  自手向上令抛掷
 有大慈悲及智慧  方便益生极殊胜
 具足喜乐安隐心  示有忿怒之形相
 于行正觉行中尊  众皆来集身恭谨
 向彼如来末遏鑁  究竟正觉礼敬已
 于前恭敬伸合掌  端坐正念而告白
 遍主与我作饶益  益我慈悲于我故
 如幻网中成究竟  愿我真实获菩提
 有诸烦恼乱其心  不解泥中而没溺
 为利一切有情类  令获无上之果故
 究竟正觉出有坏  是有情师及导师
 亦大记句达真性  了知根心殊胜者
 彼出有坏之智身  是大顶旋言词主
 亦是智身自超出  妙吉祥智勇识者
 诵彼殊胜真实名  是甚深义广大义
 无比大义胜柔软  初善中善及后善
 过去正觉等已说  于未来中当演说
 现在究竟等正觉  亦遍数数皆宣说
 大幻化网本续中  持大金刚持密咒
 如彼无边诸佛敕  妙音宣畅今当说
 世尊究竟正觉等  愿成真实持咒故
 如我决定未出间  当勤坚固而受持
 远离烦恼令无余  于诸谬解舍离故
 即以无别无异心  为诸有情愿宣说
 密自在者持金刚  向如来前说是言
 告白毕已而合掌  以身恭敬坐其前
 复次释迦出有坏  究竟正觉两足尊
 于自面门殊胜舌  广长横遍令舒演
 显现三种世界内  调伏四魔诸怨敌
 有情皆具三恶趣  为现清净微笑相
 于其清净梵音中  遍满三种世界已
 为持金刚大力者  密自在主而答说
 具足有大慈悲者  汝为利益有情故
 具足智身妙吉祥  诵真实名是大益
 能作清净除罪业  于我精勤应谛听
 善哉吉祥持金刚  手持金刚汝善哉
 密主我为此事故  为汝巧妙令宣说
 汝今一心应谛听  唯然末遏鑁善哉
 复次释迦出有坏  一切密咒大种性
 密咒明咒持种性  于其三种令观察
 世间及出世间性  显作世间大种性
 殊胜广大手印种  大种大髻应观察
 言词之主演偈颂  密咒王者具六种
 将令显出于无二  无生法者自宣说 

哑阿(长呼)依倚(引)乌邬(引)[口*英][口*哀](引一)阿嗃(引)[口*((起-巳+欠)-走+亢)]哑悉低(二合)哆[口*紇]哩(二合)低(二)默捺没隆(二合)低(三)啰(上声)[口*降]没哆(四)母怛默(五)怛啰(二合)咄不啰(二合)低默(六)唵(七)末唧啰(二合)帝疙折(二合)捺[寧*各](身切)渴情捺不啰(二合)默默捺呣呤(二合)怛英默捺葛(二合)也斡(引)宜说啰啊啰钵拶捺拽碇捺麻(此下十四颂。出现三十七菩提中围。故赞金刚菩提心即是八十六名数)

 如是正觉出有坏  究竟正觉哑中出
 哑者一切字中胜  是大利益微妙字
 诸境之内出无生  即此远离于言说
 是诸说中殊胜因  令显一切诸言说
 大供养者是大欲  一切有情令欢喜
 大供养者即大嗔  一切烦恼广大怨
 大供养者是大痴  亦愚痴心除愚痴
 大供养者即大忿  即是忿恚之冤仇
 大供养者大贪欲  一切贪欲皆除断
 大欲即是于大乐  大安乐者大喜足
 大境色与广大身  大色并及大形像
 大明及与大广大  大中围者是广大
 持于广大智慧器  钩烦恼钩大中胜
 普闻妙闻皆广大  显中即是广大显
 解者执持大幻化  大幻化中成利益
 大幻化内喜中喜  大幻化中施幻术
 大施主中最为尊  大持戒中持殊胜
 于大忍辱即坚固  以大精进悉弃舍
 以大禅定住静虑  以大智慧令持身
 具足大力大方便  大愿胜智是大海
 大慈自性无量边  亦是大悲胜智慧
 有大智慧具大智  大解即是大方便
 具大神通及大力  大力及与大速疾
 复大神通大名称  大力令他令摧伏
 三有大山悉能坏  持大坚固大金刚
 大紧即是大雄勇  于大怖中施怖畏
 尊者大种即殊胜  上师密咒大殊胜
 住在于彼大乘相  大乘相中最殊胜 

 (此下二十四颂三句。是出现众明主中围故赞清净法界一百八名数)

 广大正觉众明主  具大寂默大寂默
 大密咒中令出现  有大密咒自性理
 欲得十种到彼岸  住于十种彼岸中
 十彼岸到是清净  即是十种彼岸理
 尊者十地自在者  住在于彼十地中
 具知十种之自性  持于十种清净者
 十种义相义中义  自在寂默十力主
 作诸利益无有遗  具有十种大自在
 离彼无垢戏论主  真如自性清净王
 言说真实不讳句  如其所说而依行
 于无二中说无二  住于真实边际中
 无我师子具音声  外道恶兽极怖畏
 游行一切有义中  速疾犹若如来心
 胜及最胜胜怨中  于转轮者施大力
 集中之师集中胜  集王集主集自在
 执持爱护大灵验  大义不受他恩念
 句王句主能言词  句中自在句无边
 以真实句说真实  于彼四谛宣说者
 不还之中复不还  教如缘觉及独觉
 种种决定超出中  彼诸大中独一因
 苾刍罗汉即漏尽  调伏诸根并离欲
 获得安乐无怖畏  成满清凉亦无浊
 明解及与于神足  世间善逝胜明解
 于我不执不执我  住于二种谛理中
 能到轮回之彼岸  所作已毕住露地
 于一智中而出现  以智慧器破一切
 法王妙法具显现  于世间中胜明照
 以法自在法中王  能演妙道令宣说
 有义成就满誓愿  舍离一切诸虚妄
 无尽法界实离妄  胜妙法界极无尽
 具大福田胜福足  智中广大殊胜智
 具足智者解有无  无二种中而积集
 诸常见中胜禅定  誓修静虑是智王
 自解各各皆不动  最上胜者持三身
 具足正觉五身性  遍主五种智自性
 首冠庄严五觉性  持五种眼离执着
 令诸正觉皆增长  正觉尊子胜微妙
 胜智出有出生处  出现法中离三有
 独一坚固金刚性  初生已作有情主
 现空性中自超出  胜智妙智如大火
 以大光明遍照耀  以智慧明令显现
 是有情灯智慧炬  具大威势显光明
 是胜咒主明咒王  密咒王者作大益
 具大肉髻希有顶  大虚空主说种种
 是诸正觉胜自性  具足有情欢喜眼
 能令增长种种相  诸大仙等皆供赞
 令持三种之密咒  大记句者持密咒
 尊者守护三宝故  宣说最胜三乘法
 真胜有义之罥索  是大执持金刚索
 金刚铁钩大罥索 

 (此下十颂句。是出现不动佛中围。故赞大圆镜智即七十一名数)

 怖畏金刚施怖畏  金刚王者六面怖
 六眼六臂力具足  亦是骨相咬牙者
 曷辣曷辣具百面  是狱王主魔中王
 有力金刚能作怖  名称金刚金刚心
 幻化金刚具大腹  金刚中生金刚主
 是金刚心如虚空  不动独发相严身
 所著大象生皮衣  大紧呵呵皆哮吼
 希希声吼能作怖  若作笑者有响笑
 金刚喜笑大哮吼  金刚勇识大勇识
 金刚王者大安乐  金刚坚者大欢喜
 金刚吽者吽声吼  器中执持金刚箭
 金刚剑断令无余  众持金刚具金刚
 一种金刚能退敌  炽焰金刚施恶眼
 金刚头发如焰炽  金刚降临大降临
 具足百眼金刚眼  身中具有金刚毛
 金刚毛者独一身  指甲增长金刚尖
 以金刚心皮坚硬  执金刚发具吉祥
 以金刚鬘而庄严  呵呵响笑决定吼
 具六种字金刚声  大柔和声大音声
 三世界中独一音  遍虚空界声哮吼
 诸有声中皆殊胜 

 (此下四十二颂。出现无量寿佛中围。故赞妙观察智即二百七十五名数)

 真实无我真实性  即是真际无有字
 宣说空性众中胜  甚深广大声哮吼
 即是法螺具大声  亦法犍椎大音声
 超越无住圆寂性  十方法中即大鼓
 无色有色中微妙  具种种相意中生
 具诸相者显吉祥  执持影相使无余
 无能过中大名称  三界之中大自在
 住于最极圣道中  大兴盛中之法幢
 三世界中一孺童  长老尊者四生主
 三十二相具庄严  三界所爱于中妙
 是世间解为胜师  是世胜师无怖畏
 救世间尊意无私  救中救者而无上
 尽空边际悉受用  解一切中智慧海
 解散一切无明[穀-禾+卵]  亦能破坏三有网
 能灭无余诸烦恼  到彼轮回大海岸
 胜智灌顶具头冠  真实究竟令庄严
 灭除三种诸苦恼  灭三毒得三解脱
 决定解脱诸障难  住于如空平等中
 超越一切烦恼垢  能解三时及无师
 诸有情中即大尊  功德带中之鬘带
 诸有身中即解胜  虚空道中真实住
 持于如意大宝珠  遍主一切宝中胜
 圆满是大如意树  胜妙净瓶大中胜
 能作有情诸利益  随顺有情而利益
 亦解善恶及时辰  遍主解记具记句
 解时及解有情根  亦能作于三解脱
 具足功德解功德  解法赞叹现吉祥
 吉祥之中最吉祥  吉祥名称善名称
 大止息中大法筵  大欢喜中大音乐
 恭敬承侍悉具足  胜喜名称性吉祥
 具胜施胜是尊者  微妙归处堪归救
 于世怨中胜中胜  离一切怖无有余
 顶髻及髻各分埵  头发摸拶戴头冠
 五面具有五种髻  五髻各系花髻带
 即是秃发大勤息  行净梵行胜勤息
 大苦行者建苦行  微妙净宫乔答弥
 梵婆罗门解净梵  超圆寂时得净梵
 脱离缠缚解脱身  解脱圆寂是圆寂
 超越悲哀灭悲哀  微妙决定近出离
 能除苦乐之边际  离欲身中而超越
 不可比量无与等  非见非显非朗然
 虽性不改亦普遍  微细无漏离种性
 无尘离尘即无垢  离失舍除放过愆
 最极寝寤觉自性  诸解诸明即微妙
 识心超越于法性  持理即是无二智
 离虚妄者默然成  修于三世正觉行
 正觉无垢亦无边  最初正觉亦无因
 独一智眼无垢染  具足智身即如来
 以句自在广宣说  演胜丈夫法中王
 宣陈微妙殊胜处  诠说师子无与等
 于胜观察殊胜喜  积聚威势是入意
 炽焰光中吉祥相  手臂光耀令显现
 殊胜大医即尊者  能离痛刺无有上
 亦是诸药枝茂树  对治诸病大怨仇
 入意三界中殊胜  吉祥游宿具中围
 十方一切虚空界  建立法幢极微妙
 游行唯一广大伞  即具慈悲妙中围
 吉祥莲华舞自在  广大边主大宝伞
 具于正觉大威势  持于一切正觉身
 是诸正觉大修习  是诸正觉唯正法
 金刚大宝灌顶相  诸大宝性即自在
 世间自在诸法性  持金刚者一切王
 一切正觉即大心  一切正觉在心中
 一切正觉之大身  亦是一切正觉语
 金刚日是具大明  金刚月是无垢光
 离欲等中是大欲  种种诸色炽焰光
 金刚跏趺正等觉  执持真实究竟法
 吉祥正觉莲华生  亦能摄持正觉藏
 复持种种幻化王  广大正觉持明咒
 聪明金刚即大剑  真实清净殊胜字
 是广大乘除苦恼  金刚法者广大器
 金刚甚深唧哪唧  金刚智慧依义解
 诸到彼岸皆究竟  一切地中具庄严
 真实清净无我法  真实智月殊胜光
 广大精进幻化网  本续一切殊胜主
 金刚坐者具无余  持于一切智慧身
 一切殊胜妙智慧  即于心地持往复
 一切正觉之大心  复持种种之化轮
 是一切体殊胜性  亦持一切体自性
 即无生法种种义  持于一切法自性
 广大智慧刹那中  解持诸法无遗余
 现解一切诸法者  胜持寂默真实际
 殊胜不动自性净  持于正觉妙菩提
 一切正觉现于前  智火炽焰光显盛 

 (此下二十四颂。赞平等性智。故即是出现宝生佛中围即一百四名数)

 随乐成就微妙义  一切恶趣悉清净
 诸有情中殊胜尊  一切有情令解脱
 烦恼敌中独勇猛  威猛能破愚痴怨
 具吉祥智而严身  执持坚固之恶相
 能令动于百种手  举步相中而作舞
 吉祥百手皆圆满  遍空界中令作舞
 大地中围一界分  以一足跟坚踏之
 以足爪甲界分内  净梵世界尽令押
 无二一义法之义  即微妙义无怖义
 亦种种识具色义  于心意识具相续
 体义无余数欢喜  爱空之性殊胜智
 舍离三有之贪欲  二有欢喜广大者
 色貌鲜洁若白云  光明殊胜如秋月
 亦如初出妙日轮  爪如赤铜光皎洁
 头冠殊胜尖末青  胜发亦复绀青色
 大宝光明具吉祥  正觉化身庄严具
 诸百世界皆令动  而能具彼神足力
 持于广大实性念  四念住中静虑王
 以七觉支为花香  即是如来功德海
 解八道支义理故  是解真实正觉道
 于诸有情大分着  亦如虚空无所著
 一切有情意中生  速疾犹如有情意
 解诸有情根与义  能夺有情诸心意
 亦解五蕴实性义  清净五蕴令受持
 决定出彼诸边际  亦能出于决定中
 向决定出道中住  宣说一切决定出
 拔十二支三有根  持于清净十二种
 具有四谛之义相  解持八种之心识
 十二实义令具足  十六实性现体解
 以二十种成菩提  胜解一切正觉相
 一切正觉幻化身  无边亿界令出现
 彼诸刹那现了解  亦解刹那诸有义
 种种乘者方便理  利益去来皆了解
 决定出于三乘者  住在于彼一乘果
 诸烦恼界清净性  尽能灭除诸业果
 过于一切江海中  寂静如行中出现
 烦恼及与随烦恼  及以习气皆弃舍
 以于大悲智方便  于诸有情作利益
 一切想义皆弃舍  亦令灭除心识意
 能缘一切有情心  亦解一切有情意
 在彼一切有情心  随顺一切有情意
 充满一切有情心  令诸有情心欢喜
 成就究竟无错谬  一切谬解皆舍离
 于三义中无疑智  诸我三种功德性
 五蕴义理三时中  于诸刹那能分别
 一刹那中正等觉  持于一切正觉性
 无身之身身中胜  解了诸身之边际
 种种诸相诸处显  大宝即是大宝首 

 (此下十五颂。赞成所作智。故出现有义成就佛中围。即九十五名数)

 解了一切正觉者  正觉菩提即无上
 出密咒处无文字  大密咒者是三种
 诸密咒义令增长  大明点者无文字
 大空即是五种字  空明点者六种字
 种种诸空无种种  十六半半具明点
 亦无支分超于数  即四静虑之初首
 了解一切静虑支  明解静虑种族性
 具静虑身身中胜  受用身者一切胜
 化身即是殊胜身  持彼化现之种性
 种种化现十方中  依法利益于有情
 自在之天天中天  非天自在非天主
 自在无灭天之师  作坏作坏即自在
 三有寂静令超越  唯一师者有情师
 名称普于十方界  施法之主广大者
 备足庄严慈铠者  以慈愍心为坚甲
 智慧如剑持弓箭  欲离不解烦恼敌
 能降勇猛魔怨者  兼除四种怖畏魔
 亦能退诸魔军旅  究竟正觉救世间
 是堪供赞礼敬处  亦是恒常承侍境
 应供咏处最殊胜  真堪礼敬胜上师
 一步能游三世界  如空无边实镇押
 清净三明是清净  具六神通随六种
 菩提勇识大勇识  大神足者超世间
 达彼智慧之实性  亦获智慧之体性
 一切自明令他明  殊胜丈夫于一切
 超离一切诸譬喻  能智所智殊胜主
 尊者即是法施主  宣说四种手印义
 有情奉施殊胜主  决定所入三种住
 微妙义中净吉祥  三世间中大胜福
 具足吉祥皆成办  曼祖悉哩胜吉祥 

 (此下五颂。如次结赞五智。大圆镜清净法界妙观察平等性成所作智。如次一颂一智也)

 胜施金刚我敬礼  真实边际我敬礼
 出现空性我敬礼  正觉菩提我敬礼
 正觉贪着我敬礼  正觉欲者我敬礼
 正觉欢喜我敬礼  正觉戏论我敬礼
 正觉微笑我敬礼  正觉笑者我敬礼
 正觉语者我敬礼  正觉心者我敬礼
 出现无者我敬礼  出现正觉我敬礼
 出现虚空我敬礼  出现智者我敬礼
 幻化网者我敬礼  正觉显论我敬礼
 一切一切我敬礼  彼智身者我敬礼 

持金刚金刚手。此妙吉祥智勇识不共真实名。是出有坏之智身一切如来之智身。汝今应当生大欢喜。满净意乐增长无上。即能清净身语意三之密。若不能究竟不能清净地者。令到彼岸福智二足皆悉圆满令其清净。义无有上。若未解者令解。未得者令得。自此至于一切如来微妙法理真实持故。我为宣说开示显解令其摄受。持金刚金刚手。此者我于汝种性中。及一切密咒法性摄受中。而作摄受。持金刚金刚手。此真实名者。即是一切如来最极清净。真实洁净一切智智之性。身语意三之密。亦是一切正觉菩提。即能了解真实究竟诸正觉故。亦是无上一切如来。体解一切善逝法界。于诸胜中而能破坏一切诸魔之力。一切十力中即十力之十力。一切智智性中即一切智智之性。是诸法中之敕。真实成就一切正觉。亦是一切大菩提勇识。福智二足真实究竟无垢最极清净也。亦是一切声闻缘觉出生之处。具足人天境界。是大乘之体性。出生诸菩萨行处。即一切圣道之边际也。亦是察度诸解脱道决定出生处。亦是不断如来种性。增长菩提勇识大勇识种族种性。亦能摄伏于他一切作狂敌者。破坏一切外道。退舍四魔军将之力。亦是真实摄受一切众生。决定成熟一切趣向圣果。诸净梵四宫之静虑。诸一心之禅定也。亦是调伏身语意三。精勤禅定能离一切合集。亦舍一切烦恼及随烦恼。灭除一切障碍。解脱一切系缚。亦是解脱一切诸蕴。灭诸乱心成办一切出生处。舍离一切盛衰事。亦能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解脱众乐胜道。令其不入轮回之中。而能转大法轮。建立一切如来伞盖幢旗。一切妙法正法之宫。亦是菩提勇识。于密咒门而修习者速得成就。亦是了解菩萨摩诃萨精勤般若波罗蜜多之定。解了一切精勤无二戏论之空性。一切到彼岸之二足。究竟真实清净一切究竟地。各各了解诸圣四谛。一心体解一切诸法四种念住。此真实名者。乃至一切正觉功德。能作真实究竟也。持金刚金刚手。此真实名者。能灭有情身语意三之行无余罪业。亦能清净一切有情诸恶趣类。令其退舍一切恶趣。真实断除一切业障无有遗余。能生一切相续八难者令其不生。能灭八种怖畏。能破一切恶梦。决定能尽一切恶相。能灭一切恶见及诸恶魔。亦能远离一切怨魔之行。增长一切福善。亦能除灭诸恶觉观令其不生。破灭一切憍慢威勇我执。不生一切苦恼忧愁。亦是一切如来之心。诸菩萨之密。一切声闻缘觉之大密。一切密咒及其手印。真实增长诸不可说念及正念。增长无上善巧智。亦能具足无患诸力自在。亦能增长吉祥柔善微妙。名称善说偈赞叹美。亦能真实除灭一切病患广大怖畏。亦是极清净中最极清净。极能作清净中最极能作清净。极成办中最极成办。极吉祥中最极吉祥。诸欲归依者为作归依。欲宫殿者为作宫殿。欲拥护者为作拥护。欲亲军将者为作军将。欲洲渚者为作洲渚。欲依仗者为作无上依仗。欲过三有大海者为作舟船。亦是除灭一切病苦之药王。分别取舍之决智。摧诸恶见大闇之明智。能满一切有情誓愿。如摩尼宝珠。亦能获得妙吉祥智身一切智智之性。令得五眼见清净智。亦是财施法施无畏施真实舍故。令六波罗蜜而得圆满。亦是福慧二足及诸静虑。令究竟故能得十地。亦能舍离二边故。即无二法性非余法性。无绮饰故即是真实自性。亦是如来清净智自性故。即真实边际之自性。亦能除灭百千恶见丛林故。即一切如来真空之自性。此真实名者。即是无二法性义之真实名。若有诵持演说者。是一切法不可说之自性也。持金刚金刚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依密咒门修习者。于此出有坏妙吉祥智勇识。一切如来智身无二真如之真实名。是顶髻之珠者。文字句义一切通彻。无有遗犯亦无增减。每日三时若持若诵若读若说。思惟义理依时为他解脱。时各各应想妙吉祥智勇识身。向诸门中令心止处。于爱乐实性门中诚实作想。了解一切殊胜法智慧无浊。信心具足相续系念一心禅定者。彼诸三世及无始世。一切正觉菩提勇识等皆来集会。得解一切法并现其身。一切正觉菩提勇识。以身语意三业与自种性真实摄受。一切正觉菩提勇识。将诸利益而作饶益。能得一切法中无怖无畏辩说无碍。复有一切诸阿罗汉声闻缘觉摄持。圣法心中亦皆现身。复有调伏一切诸恶大金刚王及持大金刚等。为护诸有情故。将变化身现种种形令其精神威势无能摄伏。能成一切密咒手印记句中围无余。密咒明咒王。并频那夜迦诸恶魔怨。并诸退坏一切他不能者及大母等。于其昼夜各刹那时。诸威仪中潜伏其身为作救护。复有净梵帝释并释近臣。大力摧伏如伏婴童。及大自在种族猫子大黑。作戏自在狱主水神。孤屏啰鬼子母等。拥护十方世界者恒常相续。若昼若夜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睡若觉。入定出定独住在众。潜伏其身为作救护。或住村邑聚落川原。国界王宫门限门楼。大路小路四达三[山/分]。村中店舍空舍。山薮江川丛林大丛林。若不作净昏醉放逸之处。恒常一切门中昼夜潜伏殊胜救护成胜妙乐。更复天龙施碍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众曜游宿。及诸天母集主七母诸施碍母并食肉母。此合集一心一意。并诸军将眷属杂使。能为一切潜伏救护。增长精神具足色力。威势殊胜无病延寿。持金刚金刚手。此真实名顶髻珠者。若起誓愿日日三时。无遗念诵三遍书写令读。时想念出有坏妙吉祥智勇识身。与此相同而作禅定者。以此利益故不经多时。即妙吉祥变化于像令其得见。亦见尽虚空界所处者。一切正觉菩提勇识。种种身相大有情者。于何时分依何所作。不堕地狱趣不生恶道中。不生恶种姓不生边地下贱。亦得诸根具足不作邪见。亦不生邪见家不生无佛国中。生值佛国时不舍正法亦不远离。不生长寿天中不生饥馑疫疾刀兵等劫。不生五浊恶世不遭王怖恶怖贼怖。于世世中不逢下劣贫穷之怖。不值秽气毁谤轻贱恶名恶语之怖畏。恒常得生本性高贵胜族中。能成一切端严胜相颜色美妙。于诸世人皆悉爱乐可意。若与相随情和悦乐见者欢喜。于诸人中端正严好。具大福相发言无滞。随所生处得宿命智。受用广大多诸部从。所受无尽眷属无尽。于有情中最极殊胜。亦复具足殊胜功能。自然具足六波罗蜜。所有功德经于净梵四宫。具足念及正念方便愿力智。亦是一切诸数义中。得无怖畏及能言说。无有愚痴句句显了。成大聪慧具有广解。无懈怠心少欲知足。利益广大情无爱着。即是一切有情殊胜所信之处。亦成恭敬师及上师。此人先所未闻工巧技艺神通一切教法。若文若义皆悉解了。戒及活命。最极诸行最极清净微妙。出家及成近圆。不令忘失一切智智性大菩提心。决定不入声闻罗汉缘觉乘中。持金刚金刚手。如是具足无量功德。亦有如是无量无边广大功德。持金刚金刚手。诵此真如真实名者。即是真实执持微妙丈夫者。聚集微妙福慧具足。一切正觉功德最极。速疾求故不经多时。能成真实究竟无上菩提。于多劫中不入涅槃。为诸有情中多现无上妙法。十方世界中诠演妙法。大鼓之声相续不尽。其声哮吼为大法王

唵萨末捺麻(一)哑末瓦(二)娑末瓦(三)比熟捺末日啰(二合四)哑哑[口*江]啊(五)不啰(二合)吉帝巴利熟捺(六)萨麻捺马(七)拽恧怛(八)萨末怛他遏怛(九)默捺葛野(十)曼祖悉哩巴梨说捺钉(十一)蒙巴怛影低阿(十二)唵萨末怛他遏怛[口*紇]哩捺野(十三)喝啰喝啰(十四)唵吽[口*紇]哩(十五)末遏鑁(十六)默捺蒙[怡-台+左](十七)末机说啰(十八)摩诃钵拶(十九)萨末捺麻遏遏捺(二十)阿麻辣续巴哩熟捺(二十一)捺麻恧哩捺葛啰(三合)末哑(二十二)

 复次吉祥持金刚  恳分欢喜而合掌
 如来尊者出有坏  敬礼究竟正觉已
 复次尊者密自性  持金刚之金刚王
 所余种种同住处  高声如是而白言
 尊者我等亦随喜  善哉善哉说善哉
 为彼欲求解脱果  有情为无救度者
 我等真实救度者  作护菩提大利益
 宣说幻化微妙理  此是清净微妙道
 亦是甚深极广大  大义有情作利益
 一切正觉境界者  诸正觉等皆已说 

出有坏妙吉祥智勇识。所诵真如之真实名。出有坏世尊如来所说已毕

 三世诸佛真实说  诸秘密中真实王
 此妙吉祥真实名  真实无私而翻译
 为护真实善根故  一切有情皆真实
 真实断除诸烦恼  速成真实究竟佛
 真实不解于方言  不应真实伸言词
 为妙吉祥真实名  具不思议真实德
 见真实益舍是非  随力真实而翻对
 真实失义文倒处  智者真实复正之 

  元讲经律论出家功德司判使铭个沙门道圆

缀文

 专心此经文  菩提即不远
 付与信菩提  逐日诵三卷 

文殊璎珞咒

唵[口*紇]哩嘚梨啰割米拶野哑不割舍钵啰底褐怛[口*紇]哩夜吽吽发怛莎贺

十二因缘咒

英[口*捺]呤麻(二合引)形[丁*各](切身)不啰(二合)末斡(引)形[工*各](舌齿)碇善(引)怛达(引)遏多缬末[口*捺]怛(二合)碇善(引)拶养祢[口*浪][口*捺][口*英]梡(合口)斡(引)溺(引)麻诃(引)实啰(二合)麻捺英

梵云阿耶曼袒悉哩捺麻阿悉怛(二合)舌怛葛捺。此云圣者文殊师利一百八名赞

  元甘泉马蹄山中川守分真师侄智慧译敬礼真实一切解

 最极清净真正心  至尊顶中恒顶礼
 一切诸佛同教敕  文殊诸名我演说
 妙色相好端严身  一切色中最为尊
 诸相随好能解了  文殊勇猛是真实
 具不思议思想断  艺能广大之所出
 三身贯穿不思议  如是意量不思议
 空性定力以自然  空性法者真实具
 空自性者极乐慕  三有法者空性示
 一切解处观一切  彼此一切部类主
 一切有情众中尊  一切有情悉敬礼
 一切五趣亦复然  能摧一切诸邪魔
 他怨敌者悉殄灭  能师子吼人中尊
 烦恼柔软离诸恶  诸障垢染悉皆除
 一切有情来拥护  如是解脱于九有
 具摸拶者垂发者  住于净梵王宫中
 手捻数珠持器杖  净不净者方便聚
 美音文殊恒作主  莲华所成莲华根
 金色莲华最殊胜  莲华之座极广大
 执持洁净曼陀华  吉祥善住具胜意
 亦是正觉是独觉  亦是先世已成佛
 具有神通之自在  是四真谛之教主
 具于千眼护世间  亦是具才九有主
 亦是各兰有情尊  才能最极诸类尊
 亦是所生兽王尊  如是具力世愍生
 诸类巧辩悉调伏  佛子是佛是真佛
 身如千日光灿烂  亦是满月星耀主
 亦是水神天王子  摩醯首罗大主王
 亦是娑竭诸龙王  亦是具众蕴之主
 非天修罗具主种
 地主耀首吧珊悉边(三合)  诸天勇猛集会尊
 诸天聚集恭敬礼  护界神中离垢尊
 世间无漏最为尊  解世事者世间尊
 具彼慧解是真实  种种行事并拥护
 诸恶魔党不敢触  悉解甚深微细法
 法师亲引集三事  出三毒箭如医王
 难降伏者悉降伏  具智慧者能了解
 具世间量能事者  亦是福慧如意树
 菩提枝叶华庄严  解脱果熟三事集
 有情同类依类尊  入众生意夺众意
 解梵行者离垢尊  亦是星曜众之主
 亦是忍辱大仙主  亦是补处具王位
 亦是十地等觉尊  有情商主内为尊
 最胜教主涅槃师  亦是虚空地水主
 亦是火风之性主  亦是真实如意珠
 众生所须皆成就  诸出有坏悉敬礼
 犹如宝珠我敬礼  文殊师利我赞说 

唵末遏警怛捺麻萨怛捺

 如是相好赞说已  领解心中恒诵持
 一切恶业皆远离  证得最极清净果
 一百八名及余名  丈夫三时恒诵持
 所生之意悉随心  无疑心中皆证得
 殊胜相好忆持者  远无间业悉清净
 诸不清净之恶业  如是一切皆除灭
 临终舍寿往异方  恶相恶境若现时
 以清净心恒忆持  勇猛文殊亲得见
 具智人中极清净  谁能读诵能忆持
 若要证得佛果者  无疑心中决证得 

梵云阿耶曼祖悉哩帝悉担(二合)

此云圣者文殊师利赞

元甘泉马蹄山中川守分真师侄智慧译

敬礼出有坏语中具才者

 诸集众中极殊胜  犹如满月夺众光
 无明烦恼悉清净  文殊师利我赞礼
 焰发分埵极明显  宝珠灿烂体端严
 眼目绀青炽焰身  文殊师利我赞礼
 甘露一味深柔软  入意之音声响亮
 真实妙法之宝藏  文殊师利我赞礼
 娑婆世界一切处  谁能量度雨滴数
 烦恼垢染悉弃舍  文殊师利我赞礼
 观文殊眼及身色  亦如曼陀观无厌
 诸法以钵持供养  文殊师利我赞礼
 住十方界诸佛处  广大音声常赞叹
 有情最极之本师  文殊师利我赞礼
 圣者文殊我赞叹  如是所集诸福善
 尽施法界诸有情  速证涅槃之正路 

哀请摄受偈

 归命帝网极三际  无尽三宝垂愍念
 摄受帝王增福寿
 七佛祖师大圣主  文殊菩萨垂愍念
 摄受施主增福寿
 牟尼宝积大慈尊  文殊菩萨垂愍念
 摄受弟子增福慧
 果成先劫大圣主  文殊菩萨垂愍念
 愿我获得无生智
 妙吉祥尊大圣主  海会圣众垂愍念
 摄受此会所有众
 愿除为意恶因障  称意道中垂引示
 尘沙惑障皆得除 

发愿偈

 以此善根愿成佛  成已坏诸过患怨
 生老病死苦海中  广度轮回诸有情
 未达真理所生处  愿获治政闲办王
 精修三学得纯熟  常恒利他不退转
 所有一切诸如来  究竟菩萨诸声闻
 离尘垢法得坚固  诸菩提处恒恭敬
 求修美誉之妙法  馥郁远布十方界
 若成究竟正觉时  恒常奉献于供养
 能作依主归投者  谦恭敬仰具德人
 如是正觉知识处  愿我恒时而亲近
 福德巩固若须弥  慧性明朗日月照
 名称远布似虚空  如斯三种常愿成
 寿延百载逾百秋  无病享用得增长
 决定出生大乘种  如斯五种常愿成
 所有怀毒来到此  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与众生起慈心  昼夜依时修妙法 

六波罗蜜偈

 现世诸物如幻化  受施能舍亦皆空
 如是布施随所得  布施波罗皆圆满
 坚持禁戒离垢染  具足清净无所犯
 离于禁戒之取着  持戒波罗皆圆满
 此身地水与火风  四法和合本性空
 种种加害无嗔恚  忍辱波罗皆圆满
 精进无涯决定修  懈怠垢障不能侵
 身心具足如是力  精进波罗皆圆满
 如幻如化诸等持  勇猛无怖之正受
 犹如金刚之三昧  禅定波罗皆圆满
 空无相愿三脱门  三世平等一味真
 体达诸觉如如理  智慧波罗皆圆满
 一切如来之所说  光明炽盛威神力
 菩提勇识精进力  我今所愿皆成就 

回向文

 归命吉祥智勇识  诠演真实苦深义
 我今读诵施众生  同获吉祥金刚智 

捺么啰嘚捺(二合)嘚啰(二合)也(引)也捺么曼呢室哩(二合)英孤麻(引)啰莫怛也怛涅达(引)唵啊啰[口*精]觅啰[口*精]熟宁觅熟宁商[口*捺]祢觅啇[口*捺]祢商[口*捺]也觅商[口*捺]也觅麻令[口*拶]也斡形噜噜拶令吽吽吽发(怛)发(怛)莎(引)诃(引)唵哑吽呵啰钵拶捺溺

文殊菩萨五字心咒


 【◇】
啊 啰 钵 拶 捺

【◇】

金刚顶经五字真言胜相云。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普贤随逐加被。护法善神在其人前。又善男子善女人。有能持此真言才诵一遍。即入如来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诃般若。又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若人一心独处闲静梵书五字轮坛。依法念诵满一月已。曼殊菩萨即现其身。或于空中演说法要。是时行者得宿命智。辩才无碍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证如来法身。但心信受。经十六生决定正觉

轮字观门依师禀受之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03.6.5 13:43:48    修改于:2003.6.6 10:08:40  
iamfisher  2003.6.5 13:43:48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29)  显示次数:8248(7996+252)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敬礼妙吉祥文殊真实名经.
世界上最伟大的佛经.不过就难读难懂来说,这个经算第二的话,
大概也没有别的经能算第一.

林广  2003.6.5 21:08:11    

(1391-40)  显示次数:8668(8445+223)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2 主题索引
那么,密教部经典都需要仪轨...
那么,密教部经典都需要仪轨...还包括五不翻的东西,很难读,该找谁具体传授呢?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6 10:06:37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52)  显示次数:9017(8787+230)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4 主题索引
因缘所成法,不定,难测.......
但是只要努力修学下去,总会积累出足够的增上缘的.

林广  2003.6.6 11:25:40    

(1391-54)  显示次数:9420(9156+264)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哦,沉思中。
一点透亮。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3.6.6 11:36:29    来自:江苏南通  QQ:12205397  

(1391-55)  显示次数:9386(9202+184)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9 主题索引
另举一个公案
这里两位禅师的名字我不记得了,就用禅师甲、乙命名。
有一日,有一位推官(一种专处理民间不平之事的官职人员)来拜见禅师甲,禅师甲把手里的拂尘一竖,然后问这个推官:
“还推得这个吗?”
这个推官当时不知所以。
随后禅师甲问过很多的人,他们都不明所以。有一次,禅师甲谴人来到禅师乙(好象是大慧皋禅师)面前也问了同样的一句话。当时禅师乙有病在身,就说:
“咳、咳,祸生也、祸生也!”
来人把禅师乙的回答传给禅师甲,禅师甲当然心知肚明,但是为了再检验一下禅师乙的实修,于是又谴人去问禅师乙:
“请问是生了甚麽祸?”
禅师乙此时厉声说到:
“再犯不容!”
来人又将此话传给禅师甲,禅师甲听了之后,方赞禅师乙是一位高僧。

这个公案说起来从字面上读,比南泉师的这个公案难度更大。
和南泉师这个公案相仿:已经重点不在于理上的事情,(比如由空显有或由有显空等等)而是心地实修上的事情。
如果不能在立稳脚跟识得本来,并且能时时刻刻在起心动念之间(关键)绵密保任不忘,这两个公案是没法透的过的。
圆觉经一开始就说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皆依圆照清净觉相”——这是心地实修的一个大总门。所以首先要明了“清净觉相”——就是识得本来,要见性,然后再“圆照”,这里就是修心的方法。如果住境起疑,那就是“偏照”而不是圆照。宗门有一句话:体若虚空勿涯案,不离当处常湛然,就是心地实修的法门,也可以说就是反闻闻自性,也就是圆照。“常湛然”就是“止”,因为不住相的缘故(勿涯岸),本心本具大圆镜智,所以就能明如秋水,就是“观”。因为“常湛然”所以才能明如秋水,到了明如秋水,方才是真正的“常湛然”所以说到真“止”方能真“观”,到了真观才算是真“止”,这就是止观双运了。
麻老,我有没有挨棒子?

常青  2003.6.8 12:26:09    来自:深圳  

(1391-89)  显示次数:7475(7272+203)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0 主题索引
另注:如果尚且还没意识到
实际的心地实修,行人肯定没有到“知有”程度。

常青  2003.6.8 12:33:43    来自:深圳  

(1391-90)  显示次数:7894(7686+208)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1 主题索引
常青兄,纤有不染,这是什么果位?(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8 15:12:44    来自:地球  

(1391-91)  显示次数:8296(8062+234)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4 主题索引
抱歉,不知道。(内空)

常青  2003.6.8 18:43:32    来自:深圳  

(1391-94)  显示次数:8624(8427+197)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7 主题索引
呵呵。(内空)

嘻嘻哈哈  2003.6.8 22:13:18    来自:地球  

(1391-97)  显示次数:9014(8796+21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0 主题索引
呵呵,常青兄说的对,那是“不知道果位”……
——无记果位。

十方  2003.6.8 23:29:20    来自:云南昆明  

(1391-100)  显示次数:9047(8837+210)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8 主题索引
感想
听了常青兄的发挥,感觉您举的“圆照清净觉相”确是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仅仅知道什么状态是错的而不知道什么状态是对的,那么就很难踏实坚定的行使某种方法,这样的行作总是盲目和摇摆不定的,所以,信心显得很重要,与此同时,为了实现这种见性,资粮道和加行道的修行是必不可少的。
止观在任何时候都是修行不可或缺的方法,把见道看作是一个分水岭,假如见道位之前的止观是为了减少迷惑的干扰而找到方向,那么见道位之后的止观就是在这个方向上稳定心性恢复本来,记得大乘止观上说过,止是使乱者澄静下来,观是是昏者清澈起来,而澄静与清澈正是本觉的两个基本特征——圆照和清静,也就是说,作为因地来讲是止观,作为果地来讲就是定慧,而菩提心则是整个成道行道过程当中所必然散发出来的功用了。

十方  2003.6.8 22:41:22    来自:云南昆明  

(1391-98)  显示次数:7891(7635+256)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2 主题索引
所以说这句话是
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本起因地修行法门的总述。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没有不依此成佛的。

常青  2003.6.9 8:41:41    来自:深圳  

(1391-102)  显示次数:7918(7694+224)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7 主题索引
拂尘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有一日,有一位推官(一种专处理民间不平之事的官职人员)来拜见禅师甲,禅师甲把手里的拂尘一竖,然后问这个推官:
“还推得这个吗?”(还勘得破这个吗?)
这个推官当时不知所以。
随后禅师甲问过很多的人,他们都不明所以。有一次,禅师甲谴人来到禅师乙(好象是大慧皋禅师)面前也问了同样的一句话。当时禅师乙有病在身,就说:
“咳、咳,祸生也、祸生也!”
来人把禅师乙的回答传给禅师甲,禅师甲当然心知肚明,但是为了再检验一下禅师乙的实修,于是又谴人去问禅师乙:
“请问是生了甚麽祸?”
禅师乙此时厉声说到:
“再犯不容!”
来人又将此话传给禅师甲,禅师甲听了之后,方赞禅师乙是一位高僧。

嘻嘻哈哈:常青兄是否还记得从前在狮兄论坛上贴出过的一则公案,就是赵州放火黄蘖捉贼末了赵州说‘贼去后张弓’那则公案?那个案子和这个案子比较相似。

发布于:2003.6.9 18:25:42    修改于:2003.6.9 19:00:39  
嘻嘻哈哈  2003.6.9 18:25:42    来自:地球  

(1391-107)  显示次数:7577(7349+228)     查看嘻嘻哈哈的所有文章 给嘻嘻哈哈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7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芸( 当来)妙莲周品丞好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2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