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二
无著菩萨造
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
功德品第二十二
。。。。。
生在如来家 得记并受职
及以得菩提 四果说希有
释曰。此偈显示果希有。菩萨有四种果。一者入初地时生如来家。是须陀洹果。二者于第八地中而得授记。是斯陀含果。三者于第十地中而得受职。是阿那含果。四者佛地。是阿罗汉果。前三是学果。第四是无学果。
============================================
【四果──大乘四果】
﹝出大乘庄严经论﹞
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一、初地生如来家,是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云预流。为菩萨入初干慧地时,断惑证理,即是证佛所证,故云生如来家。因借声闻初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须陀洹果。
[二、八地得授记,是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菩萨于第八辟支佛地中,蒙佛授记而得作佛,因借声闻第二果以区别之,故云是斯陀含果。(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三、十地得受职,是阿那含果],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菩萨于第十佛地中,而得受如来职,犹如别、圆二教等觉之位,因借声闻第三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那含果。
[四、佛地,是阿罗汉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萨已断见、思,习气俱尽,而得成佛,因借声闻第四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罗汉果。
FROM:【三藏法数】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6.2.19 12:20:30 QQ:1220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