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9版区  »论题组:530  2024.9.18 7:58:18  法华微信 注册
 何故说,净土法门,往生了就是成就了?〖天津仁良〗(1.28 9:01) (902)
 问:当生成就和当生往生是两个概念?〖天津仁良〗(4.6 8:25) (4.6 8:46) (1658)
 什么是宗教混滥?〖天津仁良〗(4.27 18:43) (864)
 大集经有没有“末法亿亿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这句话?〖天津仁良〗(5.2 19:37) (784)
 临终最后一念不在念佛上能不能往生?〖天津仁良〗(5.7 11:05) (808)
 问:学法华经对修学净土法门有什么意义?〖天津仁良〗(5.10 21:04) (621)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里是否包含了求生西方净土的愿力?〖天津仁良〗(5.12 7:16) (705)
 念佛往生西方,也可不必回向?〖天津仁良〗(6.8 8:14) (6.10 20:19) (614)
 问:说法人真的能做到述而不作吗?〖天津仁良〗(5.14 7:36) (577)
 问:龙女成佛,乃是菩萨示现?〖天津仁良〗(5.15 8:51) (909)
 我对阿弥陀经里描绘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完全没有感觉,怎么办?〖天津仁良〗(5.23 15:16) (1039)
 不能往生的原因是什么?〖天津仁良〗(6.5 7:47) (576)
 问:有人说念佛念到心空佛也无,是不是与净宗求见佛有矛盾呢?〖天津仁良〗(6.9 7:43) (512)
 问:什么是开权显实?〖天津仁良〗(6.11 8:25) (470)
 似乎每个法师乃至每位祖师说的净土法门都不同,该如何抉择?〖天津仁良〗(6.12 8:57) (796)
 为什么所有的经典里只说一时,不说这个时,那个时?〖天津仁良〗(6.20 8:00) (470)
 问: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意义是什么?〖天津仁良〗(6.22 9:27) (525)
 如何是真实信心,必具名号,名号未必具愿力信心?〖天津仁良〗(7.7 10:41) (330)
 什么是闻?〖天津仁良〗(7.8 7:44) (293)
 问:有某寺主向我呵斥,说念佛是着相,是这样吗?〖天津仁良〗(7.13 16:21) (247)
 问:何以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之分,这不是不平等吗?〖天津仁良〗(7.14 6:51) (245)
 论法华经〖天津仁良〗(7.31 8:36) (626)
 不能往生的原因是什么? (修改稿)〖天津仁良〗(8.9 16:01) (526)
 不懂法华经对修学净土法门有什么害处?〖天津仁良〗(8.22 7:23) (1226)
 为什么修净土会有那么多临终颠倒事例发生?〖天津仁良〗(9.17 9:00) (103)
 一心求往生,是不是也算着相?〖天津仁良〗(9.18 7:58) (142)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何故说,净土法门,往生了就是成就了?
问:何故说,净土法门,往生了就是成就了?
答:往生分三辈九品,三千有门颂略解云,位位皆具。方曰圆乘。若前后有异。便同别教。而弥陀要解判净土法门极圆极顿,可知,三辈九品,乃是世尊于一乘法分别说三。

---不可思议集 ​​​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1.28 9:01:44    

(530-1)  显示次数:902(411+491)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问:当生成就和当生往生是两个概念?
问:当生成就和当生往生是两个概念?
答:若你的见地停留在三乘法,则确实是两个概念,若你入般若或入圆顿法,则二者完全是一个概念,若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可读灵峰宗论蕅益大师答林间录白居易问。若理解不了二者是一个概念,应读法华经,深入了解权实之理。

蕅益大师在答白居易问中说到,恐以三乘作实法会。故云无有高下。把当生成就和当生往生当成两个事,就是属于把三乘作实法会了。

所以,为什么要学藏通别圆?就是要明白,当弥陀要解判净土法门极圆极顿的时候,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不可思议集 ​​​

附:蕅益大师灵峰宗论答林间录白居易问:

如来出世。惟为一乘。众生根性不等。方便说三。虽复说三。究竟归一。恐不信没在苦。故须鉴彼当机,恐以三乘作实法会。故云无有高下。夫众生种种病。只是一病。以不识佛性故。如来种种药。元是一药。究竟为一佛乘故。然受病旣久。变症多端。医王用药。亦须随宜得所。然则病愈药除。乃如来本意。药应病与。乃方便智门。惟达如来设教元由。自得末世利人妙用。为下种者。强毒以大亦可。为熟脱者。善巧说三亦可。若权实之致不明。悉檀之义未委。岂惟顺机说三为妄分别。卽一味道亦瞒盰儱侗。故六种经中所有二义。恰恰相成也。

附:林间录白居易问:

《法王经》云:‘若定根基,为小乘人说小乘法,为大乘人说大乘说,为阐提人说阐提说,是断佛性,是灭佛身。是说法人当历百千万劫,堕诸地狱,纵佛出世,犹未得出。若生人中缺唇无舌,获如是报。何以故?众生之性,即是法性,从本已来无有增减,云何于中分别病药?’又云:‘于诸法中,若说高下,即名邪说,其口当破,其舌当裂。何以故?一切众生,心垢同一垢,心净同一净。众生若病,应同一病;众生须药,应同一药。若说多法,即名颠倒。何以故?为妄分别,坼善恶法,破一切法故;随机说法,断佛道故。’此又了然不坏之义也。《金刚三昧经》云:‘皆以一味道,终不以小乘。无有诸杂味,犹如一雨润。’又《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三部经主张说法要直接说一乘法。

而另外三部经则主张应依众生根性随宜说法:

故《维摩经》总其义云:‘为大医王,应病与药。’又《首楞严三昧经》云:‘不先思量,而说何法?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正是此义耳。犹恐说法者不随人之根性也,故又《法华经》戒云:‘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

因此,白居易就不知所从了,他说:

据此后三经,则与前三经义甚相戾(戾,乖张的意思)也。其故设使观知人心,若彼发小乘心,而为说大乘法,可乎?若未能观彼心,而率己意说,又可乎?既未能观,与默然不说,又可乎?若云依维摩诘谓富楼那云‘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方法’,又云‘不观人根,不应说法’,夫以富楼那之通慧,又亲奉如来,为大弟子,尚未能观知人心,况后五百岁末法中弟子岂能尽观知人心而后说法乎?若云依义不依语,则上六经之义互相违反,其将孰依乎?若云依了义经,则三世诸佛、一切善法皆从此经出,孰名为不了义经乎?况诸经中与《维摩》、《法华》、《首楞严》之说同者非一也,与《法王》、《金刚三昧》之说同者亦非一也,今故引以为问,必有甚深之旨焉。

念佛

发布于:2024.4.6 8:25:42    修改于:2024.4.6 8:46:25  
天津仁良  2024.4.6 8:25:42    

(530-2)  显示次数:1658(462+1196)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什么是宗教混滥?
问:达摩大师血脉论云,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现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又云,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现前,切不用礼敬。而净土法门尤其强调要拜佛而且要虔诚地拜佛,如何会通?
答:法华经安乐行义云,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者无相行,二者有相行。达摩大师的不拜佛,属于无相行,净土宗的拜佛,属于有相行,这二者是平等的,并无高下之分,就像你看到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到的岭和峰,都是庐山,并无区别。如果你看到岭,去否定别人看到的峰,认为只有岭才是庐山,那就会被人笑话了。

同样,如果你用禅宗的不拜佛,去否定净土的拜佛,而认为佛是没必要拜的,你同样会被人笑话。什么是宗教混滥,这就是。最不应该的是,如果你弘扬净土,弘了一辈子,你竟然说出拜佛无用的话,那我只能说你太糊涂了。

金刚经云,如来说法,如筏喻者。禅宗的不拜佛和净土的拜佛,各可就路还家,说同说异,只是戏论。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4.27 18:43:46    

(530-3)  显示次数:864(433+431)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大集经有没有“末法亿亿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这句话?
问:“大集经云:末法众生,亿亿人修道,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这段文字,在大集经中其实没有。当时记得xx法师说,大集经有“末法众生,亿亿人修道,罕一得道”,而“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是永明延寿大师自己之意见,只是后人没读明白,以为都是大集经“云”的。是这样吗?如何评判?
答:大集经里这段文字,绝对是有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看不到,就说没有,为何这样说?有个典故,
河东地方有一位练行尼,她常念诵《法华经》。

  她访求到一位擅长书法的人,付他比一般高数倍的酬劳,并特别准备一间清洁干净的房间,请他抄《法华经》。
  抄经人每次进入净室,必须沐浴,燃香薰衣,让身体洁净芳香。
  为免抄经人呼出的浊气污染经典,在墙壁上凿孔,插一支竹筒通到室外,每当抄经人吐气时,就请他口含竹筒,把气吐到室外。(要求真是太苛刻了!)
  《法华经》共七卷,历时八年才抄完。
  由此可见,这女尼对经典的严谨供养,以及她至诚的恭敬之心。
  龙门僧人法端,常召集大众讲《法华经》。
  认为这女尼的经本精确严谨,所以派人向她来请经书。
  练行尼坚持推辞不肯,法端则坚持要请,女尼迫不得已,就亲自将《法华经》送去。
  当法端及徒众翻开经本时朗诵时,只看见一张黄纸,上面却空无一字,再往后翻剩下的,也都是这样。
  法端等人心生惭愧畏惧,立即把经本送还给了女尼。
  她悲伤的哭着拿了回来,然后用香水洗涤过装经的盒子,恭敬的沐浴更衣,绕佛行道,过了七日七夜,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休息。
  (经过如此恭敬的行持之后)再次展开经本,书上的文字又恢复如初。
  (唐朝贞观二年,法端亲自对我说的,应该也有说比丘尼的名字,但是我忘记了,只记得这件事。)

这个典故说明,并不是每句经文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但祖师一定能看到。祖师给我们转达了(你若只信有道,不信有得道之人,那你就是信不具足),我们信了就行。此其一。

另外,大家对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这句话的理解是错误的,这里的念佛并不是称念佛号的念佛,而是应该理解为求生极乐,(或者理解为广义的念佛,如天台所谓四种三昧,同为念佛,也就是达实相义,名为念佛)如果理解为求生极乐,那所有的法理就都通了。此其二。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5.2 19:37:53    

(530-4)  显示次数:784(402+382)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临终最后一念不在念佛上能不能往生?
问:末学常见到善知识开示说临终最后一念不在念佛上就不能往生,所以末学有些担心,自己修行总很吃力,念佛功夫很差,相信自己这一生达不到功夫成片,也不能保证临终一定有人来助念,同时还没人干扰,那最后怎么保证自己心一定在念佛上呢?自己一定能往生呢?

答:弥陀要解云,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所以,决定能否往生的,并不是念佛,而是信愿,若无信愿,即使临终最后一念念佛了,也往生不了,若有信愿,即使临终最后一念不念佛,亦得往生。所以。临终最后一念是否在念佛上,并不是决定因素,当然了,若你既有信愿,临终一念又能在念佛上,则说明你修行很好了,但这绝不是一般凡夫所能达到的。

你看蕅益大师的开示,生西方以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直至成佛。流俗人亦三种心。轻心。忽心。将就心。此三常游五趣。呜呼。前三百千中或一有。后三百千中或一无。奚怪口言求生者多。真实往生者少也。 你看这开示里有半个字说念佛吗?没有啊,全是说的真信切愿啊。

你看印光大师怎么说的,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

所以,净土宗的灵魂的灵魂,就是要切实在信愿上下功夫,若信愿坚定,临终佛必来迎,来迎故,佛必慈悲加佑,加佑故,必住于正念,住于正念故,必得往生。

要真信切愿,首先得有了生死的心,若真为生死心没有,则一切说辞,皆为戏论。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5.7 11:05:24    

(530-5)  显示次数:808(413+395)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问:学法华经对修学净土法门有什么意义?
问:学法华经对修学净土法门有什么意义?

答:净土人学了法华经,一定要悟到两个道理或者接受两个道理。
1,以法华妙一切法故,修净土就是修法华,净土行人要想即身成佛,不必要弃净土,改修法华;
2,往生极乐净土,就是即身成佛,不必要在往生之外再找个即身成佛。

若悟不到以上两个道理,说明还没有悟入法华经。何以故,十大愿王,唯独导归极乐,而不导归其他净土。何以故,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法华经云,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
---不可思议集 ​​​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5.10 21:04:16    

(530-6)  显示次数:621(364+257)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里是否包含了求生西方净土的愿力?
问:“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里包含了哪些信息?是否包含了求生西方净土的愿力?至心念佛时,是否还要再想着“我要求生西方”? ​​​
答:若能达身土名号不二,则能知名号具足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功德。
名号并不包括求生西方净土的愿力,若包括,则世尊不会在阿弥陀经里,劝众生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说名号里包括求生的愿力,很明显是邪见。
至心念佛时,不需要想着我要求生西方,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住,只是蓦直地念去,不住自不住他,不住依,不住正,不住过去现在未来,不住东西南北上下,即是无住,念完佛后,再发求生的心,也就是愿,这个愿就是生心了,能如此,即是符合金刚经的无住生心了。所以念佛后所作的回向,才是求生西方净土的愿力。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5.12 7:16:46    

(530-7)  显示次数:705(463+242)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念佛往生西方,也可不必回向?
问:李炳南净土法门疑难530问答说:“念阿弥陀佛往生,这是由阿弥陀佛的本愿而来。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念佛也可不必回向”,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阿弥陀佛的本愿从来没说过不需要回向。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云,“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欲生”,不就是回向吗?不仅是回向,还要至心回向,你这个不回向从何说起啊?

大方等大集经云,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可见,念佛若不回向,你不仅往生无望,你还是在修魔业。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云,若不至心。早暮回向。悠悠缓纵。卽逃逝人。非必诃谤。乃名逃逝。可见念佛,你不仅要回向,还要早晚回向,不仅要回向,还要至心回向。否则,你就是逃逝人。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云,念佛工夫。秖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况持戒修福。种种胜业。岂不足庄严净土。可见,若不回向,你修得再好,也不能往生。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云,此事第一要信得及,二要时时发愿,三要念佛工夫不间。三事具,至愚亦生。三事缺一,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其有谤此者,即谤三世诸佛菩萨。此意很明显,若不回向(发愿),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

进问:有多位F师说,净土法门是不回向法门,该如何评置?

答:凡是认为净土法门是不回向法门的f师,凡是认为念阿弥陀佛不需要回向的f师,都应该远离,佛法就是这样,一错百错,这么关键的问题都错了,于般若,实相则不可能摸着门,则其整个净土理论体系都是错的。我们该为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发布于:2024.6.8 8:14:33    修改于:2024.6.10 20:19:56  
天津仁良  2024.6.8 8:14:33    

(530-12)  显示次数:614(423+191)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问:说法人真的能做到述而不作吗?
问:说法人真的能做到述而不作吗?(V2)

答:除非见道,否则这是不可能的。佛法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若不入般若,不识藏通别圆,不达权实之理,你再怎么述而不作,也不能得其旨。

宗镜录云,如大方等无想经云。尔时佛告大云密藏菩萨言。善男子。汝今当燃大智慧灯。破诸众生。狂愚黑闇。若言如来。真实出生输头檀舍。出家学道。修习苦行。坏魔兵众。坐于道场。成菩提道。当知是人。即是谤佛。宁当断首。拔出其舌。终不出此虚妄之言。何以故。非是善解如来秘密语故。又大涅槃经云。若言释迦如来。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乃至八相成道。此是声闻曲见。故云为劣解众生。母胎出现。是以入此宗镜。出语无过。举念皆真。若未到斯门。说是成非。摄心犹错。如圆觉经云。动念之与息念。皆归迷闷。信心铭云。不识玄旨。徒劳念净。融大师云。悟此宗人。道佛不是亦得。若未信者。设念佛亦成妄语。故知不达宗镜。凡有见解。尽成谤佛谤法谤僧。任万虑千思。未有相应之日。

不见道 :“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又道 :“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恁么不恁么总得。”这就是说的入了道以后的情况了。你若不入道,怎么做到述而不作?你若不入道,正如宗镜录所说,凡有见解。尽成谤佛谤法谤僧。任万虑千思。未有相应之日。说得不好听点,你即使说对了,也是错的。

蕅益大师云,后人判般若为空宗者。但得共意。尚未知别教义。何况知有圆教义耶。你若见在通教的层面,你又怎么会知道圆教里的事?所以,即使是入般若,也得是入深般若,才能述而不作,因为述而不作和述而作其实是同一不可思议的。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5.14 7:36:47    

(530-8)  显示次数:577(350+227)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问:龙女成佛,乃是菩萨示现?
问:龙女成佛,乃是菩萨示现?
答:有人说龙女是八地菩萨的示现,不知道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只能说错得离谱。

龙女成佛,由一个凡夫,能直接成佛,而且是即身成佛,这正是法华经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其他所有经典所不能达到的境地,也是法华经所以称王的地方。

法华经云,演畅实相义, 开阐一乘法, 广导诸众生, 令速成菩提。诸众生,不就包括六道的所有众生么?速成菩提,不就是成就佛果么?为什么要怀疑?

法华经云,舍利弗当知, 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 如我等无异。 如我昔所愿, 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 皆令入佛道。什么是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

龙女成佛,乃是凡夫一生亲征。宗镜录云,是以善财龙女。皆是凡夫一生亲证。三乘权教信不及。人称为示现。如玄义格云。人谓善财龙女。是法身菩萨。化为幻技。一时悦凡人。令自强不息耳。议曰。若尔。圣有诳凡之愆。凡无即圣之分。教门徒设。用学何为。故不然也。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七品版)云,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王。名曰方广。以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莲金光明大婆罗华。捧之上佛。退以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今佛已成正觉。五十年来。种种说法。种种教示。化度一切机类众生。若有未说最上大法。为我及末世行菩萨人。欲行佛道凡夫众生。布演宣说。作是言已。舍身成座。庄严天衣。令坐如来。   尔时如来。坐此宝座。受此莲华。无说无言。但拈莲华。入大会中。八万四千人天时大众。皆止默然。于时长老摩诃迦叶。见佛拈华示众佛事。即今廓然。破颜微笑。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属摩诃迦叶。言已默然。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妙哉。我念过去无量劫事。于燃灯佛。布说法处。发菩提心。从佛修行。亦复世尊布说法。于说法中。得漏尽智。成阿罗汉。亦复闻说诸法实相。入菩萨道。不动先果成大乘道。得近如来一切种智。如是妙智。从何处来。皆从凡夫久远心来。其久远心。等诸佛心。是为法身。是名成佛。得见是心。非在言教理诲理解文字之中。但在以心示中。不假三昧。不期感果。因缘熟时。凡夫即见是。故佛道传于凡夫人中不绝。若无此法。唯有感果贤圣得道。而无凡夫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佛道者。若然于末法浊恶世中。证果人者。千万人中。无有一人。无证果故。佛道绝传。唯有名字。无有道象。有此法故。传佛道象。不结于末世。佛言善哉。摩诃迦叶。如汝所言。七佛世尊。授法象然。七佛弟子。传法象尔。我灭度后。以大法藏。今付于汝。能持传传弘通正法。寻嗣心道。令不断绝。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5.15 8:51:28    

(530-9)  显示次数:909(364+545)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我对阿弥陀经里描绘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完全没有感觉,怎么办?
问:我也愿意往生极乐,可我对《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描绘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完全没有感觉,那怎么办?

答:那说明你对往生极乐世界,兴趣不大,没有了生死的心,用净土法门里的话就是没有真信切愿,你把学佛只是当作哲学来学。由此之故宜在出离心上先用功。此其一。
如果有了生死的心,但对极乐世界没有感觉,说明对净土法门了解不够,应读净土祖师的经论,尤其是蕅益大师的著作,尤其是弥陀要解,读懂了弥陀要解,也就读懂了一代时教。此其二。
怎样培养信愿心呢?把阿弥陀经或无量寿经作为每日功德,一生持诵,由持诵故,十方如来护念,护念故,必得随文入观,随观入境,随境入心。此其三。
---不可思议集 ​​​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5.23 15:16:50    

(530-10)  显示次数:1039(339+700)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不能往生的原因是什么?
问:有许多精进专修净业的人,临终不能往生,是不是有下列情形?第一,定业难移;第二,守戒不严,偶然破坏,自己不知,也无人提醒,没有忏悔;第三,做募化、推销、赠送等工作不慎,种下了恶因;第四,临终时有恶缘干扰。
答:你说的几点都没有说到点子上,不能往生的唯一原因,就是信愿没过关。用大白话就是,你不是真的愿意去极乐。弥陀要解云,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6.5 7:47:19    

(530-11)  显示次数:576(290+286)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问:有人说念佛念到心空佛也无,是不是与净宗求见佛有矛盾呢?
问:有人说念佛念到心空佛也无,是不是与净宗求见佛有矛盾呢?
答:若以一心三观论,则一切法无不即空假中,念佛念到心空佛也无,即是圆空,即假中故,净宗求见佛,即是圆有,即空中故。

若念佛念到心空佛也无,而不能即假中,则是但空,与净宗的见佛不可同日而语矣。

就像你布施,若你的布施能入三轮体空,则是布施为真布施,但,三轮体空,并不是要你不去布施,而是布施了以后,你能入三轮体空。

心空佛也无的道理也是如此。你若只是佛也无,而凡夫有,则你还是未入空,或者说,你是入的但空。若念到佛也无,凡夫也无,声闻也无,菩萨也无,能念也无,所念也无,过去现在也无,未来也无,此方也无,他方也无,见也无,不见也无,如此,方是真入空,方是入圆空,方是入甚深般若,方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若能如此入空,则净宗之见佛,以无能所故,以不住见不见故,何曾有见?又何曾无见?见与不见,皆是方便,皆是第一义矣。若见,则他佛是自佛,不见,则自心遍一切处,全体是法界。

由此可见,是否矛盾,全看见地是否到位,若见地到位,则并无矛盾。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6.9 7:43:40    

(530-13)  显示次数:512(283+229)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问:什么是开权显实?
问:什么是开权显实?
答:开权显实,就是废权立实,就是会三归一,就是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就是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
进问:如何理解开权显实?
答:理解开权显实的最好方法,建议读法华经的四车喻,如果读几遍还不能理解,那就再多读几遍,乃至百遍千遍,如此循环,一直到读懂为止。
再问:开权显实有何意义?
答:若能理解开权显实,就是入圆顿法,就是入普眼法门。
再问:如何检验自己是否入圆顿法?
答:若能理解当生成就和当生往生(西方)是一个概念,就是入了圆顿法。
---不可思议集

附:废权立实

台家之语。迹门法华三喻之一。谓如花落莲成,三乘之权教废已,独一乘之实教成立也。法华开显之能事毕于玆矣。四教仪曰:“开前顿渐,会入非顿非渐,故言开权显实,又言废权立实,又言会三归一。” ​​​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6.11 8:25:23    

(530-14)  显示次数:470(280+190)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似乎每个法师乃至每位祖师说的净土法门都不同,该如何抉择?
问:发现似乎每个法师讲的都不同,净宗祖师的理论似乎也有所不同。所有的善知识都讲净土,但讲法似乎都不尽相同。于是心中迷惑,到底自己要选哪条路?怎样去走?靠佛力、靠自力、靠自他二力的路有何不同?

答:你说每个法师讲的净土法门都不同,这有可能,因为净土法门是极圆极顿的法门,一般的法师都理解不了,为什么理解不了,因为很少有法师能悟入法华经,也很少有法师能入般若。蕅益大师在教观纲宗释义里说,“后人判般若为空宗者。但得共意。尚未知别教义。何况知有圆教义耶”,法华经云,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如果不懂般若,不懂法华,他怎么可能讲出一个正确的净土法门来?

你说净宗祖师的理论也有所不同,那这肯定是你自己的理解问题了,祖师是一定懂般若懂法华的,只是你自己看不懂祖师的意思而已。重要的是,你依止一位净土祖师精进修行,修到一定程度,你就会豁然开朗,原来祖师说的都是一味的。

他宗善知识,若见地未入一乘,则也不可能对净土讲出个所以然来。

修净土,一定要依止净土祖师,而净土祖师中,尤以蕅益大师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可以精读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研读净土十要。

至于佛力自力自他二力,只要记住,说各种力,都是方便,何以故,若入自心,以自心遍一切处故,见他佛,即是自佛,佛力即是自力,自他不二,能所不二,如此,即是入般若。若入般若,则说自力他力,自他二力又何必要区别?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6.12 8:57:23    

(530-15)  显示次数:796(269+527)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为什么所有的经典里只说一时,不说这个时,那个时?
问:佛经开篇常常说“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与多少多少与会者讲法。为什么所有的经典里面只用“一时”?佛为什么不说这个时,那个时,或者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时?

答:一时,是所有佛经的时成就。六种成就当中的一种。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即是一时所要表达的义理。何以故,若一时,则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亦不碍过去,不碍现在,不碍未来,由非过去现在未来故,则你现在修佛,不一定非得要在未来成佛,你现在信愿念佛,不一定非得要在未来往生,而是在你修佛念佛的当下成就,此即是入圆顿法门了。同理,由无过去现在未来,则观彼世尊久远所说之法,犹若今日说法,犹若对我一人所说。我过去所修成佛之因,未在过去结果,乃是因为未入一时,若入一时,则过去已成就。若过去已成就,则现在未来亦已成就。
傅大士颂云。还原去。何须次第求。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修。所以,一时就打破了次第的限定。
宗镜录云,由随事之理故。令一时能容一切时。由随理之事故。令一切时随理入一时中。多一反上。互入可知。由即理之事故。令一时即一切时。由即事之理故。令一切时即一时故。此即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即是般若。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6.20 8:00:52    

(530-16)  显示次数:470(251+219)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问: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意义是什么?
问: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意义是什么?
答:表明往生就是成佛。
进问:何以得知?
答:普贤行愿品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所谓此大愿,就是十大愿王,成就此大愿,就是成佛的意思,现前成就,就是当下成就的意思,不需要等到未来。往生时就是见佛时,就是成佛时,乃至就是度生时,三际一如。

另,若入一心普眼门,则一入一切入,即是当下成就也。若以宗论,则往生是第一公案,第一方便,与龙女献珠何曾有异?岂得不即身成佛?

另,若往生不是成佛,则普贤求生极乐,文殊求生极乐,即是倒退,即是回大向小,于法理根本不通,乃至于智者大师永明大师求生西方,就是个错误。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6.22 9:27:49    

(530-17)  显示次数:525(247+278)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如何是真实信心,必具名号,名号未必具愿力信心?
问:亲鸾上人说,真实信心,必具名号,名号未必具愿力信心也。该如何理解?

答:亲鸾根据第十八愿,把“至心信乐,欲生”解读为信心,故,亲鸾的所谓信心,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信愿。了解到这一点,也就很好理解亲鸾的这句话了,亲鸾的话也就和弥陀要解所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弥陀要解云,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亦无得生之理。
进问:如何评价把信心理解为信愿的做法?
答:这样的解读是没有问题的。蕅益大师也有同样的解读。蕅益大师云,念佛工夫。秖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况持戒修福。种种胜业。岂不足庄严净土。只为信力不深。胜业沦于有漏。又欲舍此别商。误之矣。
再问:如何评价净土真宗?
答:净土真宗有致命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净土真宗认为只有修学他力念佛的才能往生真实报土,其他所有修行都只能往生化土,也就是边地疑城。真宗认为,有要真弘三种门,所谓要门,真门及弘愿门。要门者第十九愿成就之法门,为观经所说,修定散自力之诸行而往生于懈慢边地也。是称双林树下往生。真门者第二十愿成就之法门,为阿弥陀经所说,修自力回向之念佛而往生于疑城胎宫也,是称难思往生。弘愿之真门者第十八愿成就之法门,为无量寿经所说,修他力信心之念佛,而往生真实报土也,是称难思议往生。众生从此三门往生弥陀之净土。

真宗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不入法华经闻慧,不达权实之理,错把三乘法当实法会。实际上,自力他力都只是方便(不达自力他力不一不异,即是未入般若),观经的往生,阿弥陀经的往生,无量寿经的往生等无有异。

法华经云,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由于以上之故,修净土人,不应依止净土真宗。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7.7 10:41:08    

(530-18)  显示次数:330(189+141)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什么是闻?
问:地藏经中,经常说到闻地藏菩萨名,闻某某佛名,能得什么什么利益,那到底什么是闻?

答:闻之一字,其义可深可浅。地藏菩萨在占察经中说,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

大般涅槃经则说得更详细,你先要对这个说法人生欢喜心,并供养说法人和具德者,使说法人欢喜,对说法人说的法能至心诵习,诵习已获得智慧,生欢喜心,并得到正见,如此,方为闻具足。原话是这样说的,善男子。我于经中说闻具足。云何具足。若有比丘身口意善。先能供养和上诸师有德之人。是诸师等于是人所生爱念心。以是因缘教授其法。是人至心受持诵习。持诵习已获得智慧。得智慧已能善思惟如法而住。善思惟已则得正义。得正义已身心寂静。身心寂已则生喜心。喜心因缘心则得定。因得定故得正知见。正知见已于诸有中心生厌悔。悔诸有故能得解脱。是人无有如是等事。是故名为闻不具足。

法华经云,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这个闻,很明显是读懂了法华经的意思,也就是大般涅槃经所说的闻具足,只有读懂了法华经,才能理解声闻法也是诸经之王。

可见闻,至少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一经于耳的闻,这个闻谈不上有慧。一个是因闻而深入法理,具足闻慧的闻。具足闻慧,并不容易,有藏通别圆不同的层次,上面说的闻法华经而能觉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则是入了圆教的慧,而前三者的慧只是浅慧。

若是一经于耳的闻,则只能做解脱的远因,若入闻慧当中的浅慧,则需修行多世方可解脱,若入闻慧当中的深慧,也就是圆教慧,则可当生得解脱。入了闻慧,方可言信。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7.8 7:44:30    

(530-19)  显示次数:293(191+102)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问:有某寺主向我呵斥,说念佛是着相,是这样吗?
问:有某寺主向我呵斥,说念佛是着相,是这样吗?
答:若不达无相即相。则是取相凡夫。若了相即无相。则成唯心大觉。
---不可思议集 ​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7.13 16:21:13    

(530-20)  显示次数:247(173+74)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问:何以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之分,这不是不平等吗?
问:何以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之分,这不是不平等吗?

答:如来于一乘法尚能分别说三,又何妨于往生极乐分别说九?关键是得明权实之理,若明权实之理,则于平等中见不平等,于不平等中见平等。

何时见不平等?于一乘法分别说三,即是不平等。
何时见平等?废权立实,会三归一以后,即是平等,即是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

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把这个理运用到往生极乐世界,则九品只是往生前的根性,往生后皆成佛,则是往生的实质。

---不可思议集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7.14 6:51:56    

(530-21)  显示次数:245(174+71)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论法华经
1,法华明,则一代教法俱明,十方三世一切权实本迹俱明。如是则现前一念介尔心性,乃究竟明矣。

2,反之,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

​3,是故,一切法莫如法华妙,而法华能妙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别为妙也。

​4,法华之所以能妙一切法,全仗会三归一之功。

​5,会三归一故,入本迹不二门,也就是妙法,也就是权实之理,也就是天台十不二门。

​6,会三归一故,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决了治生产业,与实相不相违,决了一切法,皆是佛法。

​7,会三归一,亦名开权显实,亦名废权立实,法华开权显实,则无 所不简,无所不收。

8,法华经中,凡有七喻。皆喻权实。其中火宅中三车一车喻。以三车喻权。大白牛车譬实。此喻最易悟入会三归一。

​9,法华经最重要的一品是方便品,此是全经的总纲。

​10,如何是无所不收?法华经云,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现在诸佛所说之法,亦复如是,未来诸佛所说之法,亦复如是。概括起来,就是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11,法华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远离知足等法门是也。有出世上上方便。十波罗密。四摄四辩。八万四千三昧总持等是也。有不思议胜异方便。信自性中实有西方。现成佛道之弥陀如来。唯心中实有庄严之极乐世界。深心弘愿。决志求生。不唯上上方便。是其资粮。将世出世一切方便。无非往生左券。此法门中点铁成金手段。不历僧祇。顿阶不退。名绝待妙法也。

12,如果不懂法华经,不能争论佛法,讨论佛法,你争论了,讨论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有过失,即使你说对了,也是错的。蕅益大师云,未开圆解。不应辄论修证。

13,严格来讲,不懂法华经,也不能说法。即使说了,说的也是相似法。

14,不懂法华经,一定不懂天台。不懂天台,就不可能懂佛法。

15,虽然修学法华经,如果不求生西方净土,一定是还不懂法华经。

16,懂禅,一定会懂法华经,反之亦然。

17,真懂法华经,才能真懂净土

18,弥陀要解是以法华经来解读净土法门,也因此,只有看懂法华经,才能看懂弥陀要解。

19,不懂法华经,就会认可净土真宗的说法,认为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真实报土,而其他行只能往生到化土,也就是边地疑城。

20,不懂法华经,就会真的认为有九品往生,有边地疑城。

21,龙女,乃是由凡夫直接成佛,非是由菩萨示现。

22,龙女之所以能成佛,一是因为懂法华经,二是因为献珠世尊。前者是了因佛性,后者是缘因佛性,了因佛性达于究竟,即是正因佛性。

23,修学法华经有五种方法,所谓五种法师,此五种法师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供养也。

​24,法界有十,若以·五种法师中的任何一种修学法华经,即是时时缘于佛法界。

​25,悟入法华经,非常非常难,所以,若你自己不懂法华经,你依止的善知识一定要懂法华经,否则就是盲修瞎练。

​---不可思议集(8)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7.31 8:36:01    

(530-22)  显示次数:626(129+497)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不能往生的原因是什么? (修改稿)
1,问:有f师说,”诸佛菩萨个个都是一念不生,都是觉正净。念到相应才是念佛人。绝对不是天天拿著念珠,口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不一定是念佛人,那是念佛的样子“,为什么一念不生才叫念佛人?

答:念佛分三种,念自佛,念他佛,念自他佛。
蕅益大师云,若单念自佛。与参禅止观全同。若单念他佛。与参禅止观。亦异亦同。若双念自他佛。与参禅止观。非异非同。夫念自佛者。是四念处观。所谓观身。观受。观心。观法。若一切法门。不为四念处所摄。卽外道法。故知与禅观同也。
夫念他佛者。或念相好。或法门。或实相。或不能作此三种念者。则但持名号。若念相好。一往似与禅观异。然必止息异缘。专观彼佛。则仍与止观同。亦仍与静虑同也。念法门者。例此可知。若念实相。虽托他果佛为异。然终无两种实相。究竟是同。若持名号。一往亦与禅观异。然无论解与不解。而所持之名。当体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心。当体无非一心三观。故曰。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一。是则心无异缘卽是静是止。名号歴歴卽是虑是观。亦究竟同也。
夫双念自他佛者。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乃托他佛。助显本性。由悟本性。故与禅观非异。由托他佛。故与禅观非同。是谓胜异方便。无上法门。文殊般若经。般舟三昧经。观无量寿佛经等皆明此圆顿了义。而妙宗钞申之为详。凡栖心净土之士。不可不熟究而力行之也。

由上可知,一念不生,属于念自佛。认为只有一念不生才叫念佛人,那是错认为只有念自佛才是念佛。这是典型的受一非余,或者叫宗教混滥。

实际上,在净土法门里,只要有真信切愿,六度万行,皆是念佛行。乃至一切世间善行,皆是念佛行,只有这样,才会有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的结论。反之,若无信愿,你念佛念得再好,也是往生无望。



​归纳起来就是,一生弘扬净土法门的法师竟然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念佛,你如果依止其修学,你如何能往生?



​2,问:某f师说,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在念,都去不了,什么原因去不了?口里念佛,心里面计较,这是你念一生不能往生的原因。等着来生再来吧!来生是不是能得人身,是不是能再遇到这个法缘?就不太可靠。
生生世世把这个机会错过了,怎么错的?就是念佛还打妄想,生活当中还搞是非人我,我们打个妄想、搞个是非,就不相应了。心地真正清净、真正平等,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二念,这才叫相应。

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这样的说法还是前面所说的念自佛。能否往生的关键不是怎么念佛,而是要在真信切愿的基础上念佛,你念佛念得再好,再没有妄想,若无信愿,还是往生不了。反之,若有信愿,即使念佛念得差些,即使念佛时打了妄想,也是能往生的,以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故。



3,​问:有许多精进专修净业的人,临终不能往生,是不是有下列情形?第一,定业难移;第二,守戒不严,偶然破坏,自己不知,也无人提醒,没有忏悔;第三,做募化、推销、赠送等工作不慎,种下了恶因;第四,临终时有恶缘干扰。


​答:你说的几点都没有说到点子上,不能往生的唯一原因,就是信愿没过关。用大白话就是,你不是真的愿意去极乐。弥陀要解云,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



4,​问:末学常见到善知识开示说临终最后一念不在念佛上就不能往生,所以末学有些担心,自己修行总很吃力,念佛功夫很差,相信自己这一生达不到功夫成片,也不能保证临终一定有人来助念,同时还没人干扰,那最后怎么保证自己心一定在念佛上呢?自己一定能往生呢?

答:弥陀要解云,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所以,决定能否往生的,并不是念佛,而是信愿,若无信愿,即使临终最后一念念佛了,也往生不了,若有信愿,即使临终最后一念不念佛,亦得往生。所以。临终最后一念是否在念佛上,并不是决定因素,当然了,若你既有信愿,临终一念又能在念佛上,则说明你修行很好了,但这绝不是一般凡夫所能达到的。

你看蕅益大师的开示,生西方以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直至成佛。流俗人亦三种心。轻心。忽心。将就心。此三常游五趣。呜呼。前三百千中或一有。后三百千中或一无。奚怪口言求生者多。真实往生者少也。 你看这开示里有半个字说念佛吗?没有啊,全是说的真信切愿啊。

所以,净土宗的灵魂的灵魂,就是要切实在信愿上下功夫,若信愿坚定,临终佛必来迎,来迎故,佛必慈悲加佑,加佑故,必住于正念,住于正念故,必得往生。

要真信切愿,首先得有了生死的心,若真为生死心没有,则一切说辞,皆为戏论。



​5,问:我也愿意往生极乐,可我对《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描绘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完全没有感觉,那怎么办?

答:那说明你对往生极乐世界,兴趣不大,没有了生死的心,用净土法门里的话就是没有真信切愿,你把学佛只是当作哲学来学。由此之故宜在出离心上先用功。此其一。
对极乐世界没有感觉,说明对净土法门了解不够,应读净土祖师的经论,尤其是蕅益大师的著作。尤其是弥陀要解。此其二
怎样培养信愿心呢?把阿弥陀经或无量寿经作为每日功德,一生持诵,由持诵故,十方如来护念,护念故,必得随文入观,随观入境,随境入心。此其三。



​6,问:某f师说真正障碍往生的是带有执著性的妄想,这种说法对吗?


​答:妄想从来就不是障碍往生的因素,障碍往生的唯一原因就是你不是真的愿意去极乐世界。妙宗钞云,若言三障定覆佛性,破障方显,此犹属别。若全性成障,障即佛性,以不思议德障消者,则诸喻皆圆 ,弥陀要解云,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没有比这说得更清楚的了。

所以,由此也可以推断该f师的整个净土理论体系都是错的。



​7,问:蕅益大师说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善导大师说称念必得生, 则似乎强调的是念佛, 如何会通?


​答:看一部经论,一定要了解其宗要,怎么了解其宗要呢?就是看五重玄义,称念必得生出自观经疏,而观经疏判观经以“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可见称念必得生,是以 ​​​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作为前提的,如果能这样理解,那蕅益大师所说和善导大师所说就没有不同了。



​8,问:有人说,“修净土法门的,它的指导方法就是信、愿、行,求生净土。如果能够了悟无生,直接无我相、无佛相,亦无人、亦无佛,一样能够往生西方,而且品位更高”。是这样的吗?

答:前面一句话是对的,就是照搬净土法门里的一般说法,后一句话错得离谱,何以故,不知生即是无生,又怎么会知道真无生?不知真无生,他拿什么去判断品位更高?不知信愿行乃净土法门的不二传承,他从信愿行之外,去寻找另外一个法,他又怎么会真正理解信愿行?



​9,问: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并不多,是因为太重他力?


​答:这和太重他力没有半点关系,若入般若,尽大地是个自己,哪里来的他力自力?弥陀要解云,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宗镜录云,自心遍一切处,所以若见他佛,即是自佛。不坏自他之境,唯是一心。
进问:那是什么原因?
答:蕅益大师云,生西方以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直至成佛。流俗人亦三种心。轻心。忽心。将就心。此三常游五趣。呜呼。前三百千中或一有。后三百千中或一无。奚怪口言求生者多。真实往生者少也。



​10,问:周利槃陀伽如果念扫帚,求生西方净土,是否能够往生呢?

答:若念扫帚求生西方净土,这就是回小向大了,这正好符合了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的净土宗旨,因而能够往生。弥陀要解云,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所摄机矣。

有人说了,不对啊,你这缺了闻弥陀名号啊。

这就涉及到权实之理了,宗镜录云,如维摩经以不思议为宗。金刚经以无住为宗。华严经以法界为宗。涅槃经以佛性为宗。任立千途。皆是一心之别义。何者。以真心妙体。不在有无。智不能知。言不可及。非情识思量之境界。故号不思议。体虚相寂。绝待灵通。现法界而无生。超三世而绝迹。故号之无住。竖彻三际。横亘十方。无有界量。边表不可得。故称法界。为万物之根。由作群生之元始。在凡不减。处圣非增。灵觉昭然。常如其体。故曰佛性。乃至或名灵台妙性。宝藏神珠。悉是一心。随缘别称。经云。三阿僧祇百千名号。皆是如来之异名。只为不知诸佛方便。迷名著相。随解成差。但了斯宗豁然空寂。有何名相。可得披陈。

华严经云,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当然了,若未入般若,那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吧。



​11,问:有F师说,“修学净土的目的是要明心见性”,“念佛是要把烦恼消掉,是要来了生死的,不是求生到净土就算可以了。”难道生到西方还不能了生死?

答:修学净土的目的绝不是明心见性,修学净土的唯一目的就是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所有修净土人都必须明白的一个道理。这个目的不明确,后面的一切就都错了,往生也无望,只能作为远生的因缘。

一直在说,修净土一定要懂弥陀要解,因为弥陀要解指出了,对于所有往生人,明心见性在弥陀圣众接引的那一刻,完美实现,百分百的实现。须知,只有实现了明心见性,净土法门才堪任极圆极顿。



​也可以好好体会一下为什么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乃是净土界第一公案。

往生极乐本身,就是了生死,不需要在往生以外再另外找个了生死。



​12,问:诚如所言,很多修净土人把称念佛号当成了修行的全部,全然忽略了发愿的重要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答:出现这样的问题,唯一的原因就是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也就是没有依止善知识,须知修学净土,只有净土祖师堪任善知识,只有按照善知识说的那样去做,才有可能走上正修行。

那些把称念佛号当成修行全部的人,都错误地认为只要称念佛号,佛在临终就会来迎接,佛来接引,所以能住于正念。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佛之来迎,是需要真信切愿为前提的。那些把念佛当成全部的人,他们言必称善导,但他们从来不提善导在观经疏里判观经以“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这是他们所有错误的根源。



​13,问:有法师说,观经的下品下生,只需要念佛就可以往生,不需要发愿。该法师说:“对临终之机,即观经下下品往生人,是讲乃至十念、一念。他马上要下地狱了,遇人教其念佛,他只能口称数声佛号,什么教理也不懂、善行也没有,但依然往生”。是这样的吗?

答: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此乃千古铁案,于众生的平时是这样,于临终更是这样。

观无量寿经原文是这样说的,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里的为说妙法,就包括了劝行者求生净土。何以为证?观经疏云:下下者,此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此人以恶业故,定堕地狱,多劫无穷。命欲终时,遇善知识,教称阿弥陀佛,劝令往生。此人依教称佛,乘念即生。

另外,观经疏判观经以“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若没有求生净土,你这个法就没有体了,没有体会是怎么个概念?就像人没有了身体,还能称为人吗?

所以,即使是下品下生,亦不能脱离信愿行。



​14,问:某法师说,我们看佛陀在经典上,他讲一件事情,大部分都只讲一次。你要听就听;你要不听,也没办法。很严重很严重的,再重复一次,讲二次;要讲三次,那是最严重的——事不过三。
但是释迦牟尼佛劝我们众生发愿求生净土,在《阿弥陀经》短短的经文里面劝了四次!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整个净土法门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发愿。

可是这位法师又说,若念阿弥陀佛,则不需要发愿,法师说,你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是直捷了当,你念观世音菩萨要志心回向。所以我们说,你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往生,叫做回向往生;你念阿弥陀佛是一心归命,直接的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不要回向。

为何说法会如此矛盾?

答:难道这位fa师不知道阿弥陀经就是在称念名号的前提下,世尊四次劝众生发愿,发愿往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宗镜录云,是以入此宗镜。出语无过。举念皆真。若未到斯门。说是成非。摄心犹错。如圆觉经云。动念之与息念。皆归迷闷。信心铭云。不识玄旨。徒劳念净。融大师云。悟此宗人。道佛不是亦得。若未信者。设念佛亦成妄语。故知不达宗镜。凡有见解。尽成谤佛谤法谤僧。任万虑千思。未有相应之日。
心赋注云,大涅槃经。明众盲摸象。各说异端,不见象之真体,亦况错会般若之人。依通见解。说相似般若。九十六种外道。及三乘学者,禅宗不得旨人。并是不见象之真体,唯直下见心性之人,如昼见色。分明无惑。具己眼者,可相应矣!



​15,问:李炳南净土法门疑难530问答说:“念阿弥陀佛往生,这是由阿弥陀佛的本愿而来。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念佛也可不必回向”,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阿弥陀佛的本愿从来没说过不需要回向。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云,“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欲生”,不就是回向吗?不仅是回向,还要至心回向,你这个不回向从何说起啊?

大方等大集经云,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可见,念佛若不回向,你不仅往生无望,你还是在修魔业。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云,若不至心。早暮回向。悠悠缓纵。卽逃逝人。非必诃谤。乃名逃逝。可见念佛,你不仅要回向,还要早晚回向,不仅要回向,还要至心回向。否则,你就是逃逝人。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云,念佛工夫。秖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况持戒修福。种种胜业。岂不足庄严净土。可见,若不回向,你修得再好,也不能往生。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云,此事第一要信得及,二要时时发愿,三要念佛工夫不间。三事具,至愚亦生。三事缺一,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其有谤此者,即谤三世诸佛菩萨。此意很明显,若不回向(发愿),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

进问:有多位F师说,净土法门是不回向法门,该如何评置?

答:凡是认为净土法门是不回向法门的f师,凡是认为念阿弥陀佛不需要回向的f师,都应该远离,佛法就是这样,一错百错,这么关键的问题都错了,于般若,实相则不可能摸着门,则其整个净土理论体系都是错的。我们该为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



​16,问:有F师说,“信从闻生,真闻就是真信。信心的内涵就是体悟弥陀的救度,内心体悟弥陀的救度才是真正的闻,这个大家想一想就可知道”。是这样的吗?

答:还真不是这样的,信可以从闻生,但从闻所生的信是很浅的信,于法门未善顺入。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信有二种:一者信,二者求。如是之人虽复有信不能推求,是故名为信不具足。信复有二:一从闻生,二从思生。是人信心从闻而生不从思生,是故名为信不具足。看到了吗?所谓闻思修,你只有闻思了,才能构成修,才能构成真的信。而且,即使你信了,若不会推求,你的信也是不具足的。闻要须入了闻慧,才能具足真正的信。

你若信不具足,你所修的一切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如何体悟弥陀的救度?弥陀说,尔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么,你就至心信乐,欲生彼国啊,这样不就接受弥陀的救度了吗?你不接受弥陀的救度,你怎么能体悟其救度?



​17,问:有法师说,“古德把念阿弥陀佛叫不回向法门”,古德真的这么认为吗?

答:这应该是错解古德意了。大方等大集经 云,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轻毁禁者是为魔业,厌恶烦恼是为魔业。可见,若不回向,不仅往生无望,还成魔业了。

阿弥陀经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说得多清楚啊,应当发愿,就是应当回向啊。

​​

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云,“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欲生”,不就是回向吗?不仅是回向,还要至心回向,你这个不回向从何说起啊?


弥陀要解云,又愿者,信之券,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如,雨打不湿,亦无得生之理。

蕅益大师云,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云,若不至心。早暮回向。悠悠缓纵。卽逃逝人。非必诃谤。乃名逃逝。可见念佛,你不仅要回向,还要早晚回向,不仅要回向,还要至心回向。否则,你就是逃逝人。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云,念佛工夫。秖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况持戒修福。种种胜业。岂不足庄严净土。可见,若不回向,你修得再好,也不能往生。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云,此事第一要信得及,二要时时发愿,三要念佛工夫不间。三事具,至愚亦生。三事缺一,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其有谤此者,即谤三世诸佛菩萨。此意很明显,若不回向(发愿),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

彻悟语录云,是以真能发愿,则信在其中。信愿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愿行三种资粮,唯一愿字尽之矣。



​印光大师云,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

遍观全网,说到不回向而且有依据的。大概只有黄念祖大德的大经解,大经解是这样说的:

「回向」者,以自身一切所修之善根,向于众生,又向于佛道也。下云「愿生彼国」者,乃回自身之信行而趣向往生也。亦即《观经》三心中之回向发愿心。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会疏》曰:「凡就回向,有自力回向,有他力回向。如回自因行,趣向来果,是为自力。专投佛愿,不用自策励,是名他力。是非凡情回向,故亦名不回向。(不依自力,专靠他力,如是之回向非凡情所能知,故称之为不回向。)《大品般若》云:“菩萨如是回向,则不堕想颠倒、见颠倒、心颠倒。何以故?是菩萨不贪着回向故。是名无上回向。”(凡情目之为不回向,实则无上回向)

很明显,这个他力回向,绝对不是不回向的意思啊,这用弥陀要解的话来解读就是,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可见,虽然佛回向给了你善根福德因缘,但是你还是要用这些善根福德因缘回向极乐啊。

纵观黄念祖的大经解,大经解通篇没有半点意思说,念阿弥陀佛是不回向法门。

所以,古德从来没有把念阿弥陀佛叫不回向法门。



​进问:造成这种错解的原因是什么?



​答:以未入般若故,对自力,他力,自他二力做太多分别,以为他力绝对超过自力,须知自力,他力,自他二力都只是方便,他们平等平等,都只是过河的筏。



​再问:高估他力的作用有何危害?



​答:若认为他力绝对高过自力,即是受一非余,受一非余,即是魔所摄受,这是大集经里说的。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住自力,不住他力,不住自他二力,回向求生西方。宗镜录云,大品经云。若住一切法。不住般若波罗蜜。不住一切法。方住般若波罗蜜。释曰。若住法。则不见般若。若住般若。则不见法。以法有相。般若无相。有无相反故尔。又非离有相法。别立无相般若。以相即无相。全是般若故。经云。色无边故。般若无边。又云。若学般若。应学一切法。何以故。夫般若者。是无住义。



​所以,你看出来了吗?不管自力他力自他二力,最重要的是你得有求生的意愿,若没有求生,你谈这三力,没有任何意义,你谈的再多也往生不了,为何?因为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反过来讲,你若有求生的意愿,则谈这三力都只是浮云,没有任何意义,为何?因为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你有求生的愿,你就能够往生了。这就是般若。



​再问:可否举高估他力的例子?



​答:净土真宗认为第十八愿的念佛是他力念佛,能往生真实报土,其他的善根回向都只能往生化土,也就是边地疑城。这就是典型的未入般若,不懂法华经的表现。如何是入般若?蕅益大师云,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原与阿弥陀佛同体。而罕能直下知归者,无他,未具信愿行三故也。予尝谓信如将,愿如谋,行如军旅。有将有谋,老弱亦可取胜。苟无将谋,虽勇壮亦溃矣。是故信宜专,愿宜审,行宜无所不收。专且审,故圆顿直捷而至高。无所不收,故三根普被而至广。行无所不收,方显诸佛度生本怀,由无所不收故,念佛与行孝等,他力念佛与自力念佛等,均生阿弥陀佛真实报土。



​18,问:不懂如来藏,不明白心性,不修学《楞严经》《法华经》可以往生吗?



答:能否往生,全看行者是否有信愿,而信愿的根本又在愿上,也就是说只要你真的愿意去,你就能往生,因而在理上,你不需要懂如来藏,不需要懂法华经,也能往生。如此,才是符合净土法门三根普被的特征。此其一。



但是,如果不懂如来藏,不懂法华经,你凡有言说,皆成戏论,谤佛谤法谤僧。由谤三宝故,成往生障碍,不懂法华经,当弥陀要解判净土法门极圆极顿的时候,你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当弥陀要解说声闻人信愿求生的时候,即是别圆二教所摄机矣,你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又必须得懂心性,懂法华经。此其二。



综合以上一和二,若想往生,心性和法华经还是需要懂的,如果你自己不懂,一定要保障你所依止的善知识懂,或者你的周围有懂的人,这样,你好方便向其请教。若自己也不懂,你的善知识也不懂,那就是盲修瞎练,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此其三。



这就牵涉到如何依止善知识的问题,如何找到真正的善知识?如何是依止善知识之道?这就是另外需要谈的事了。



进问:能否举例说明,修净土不修学法华经的危害?



答:日本的净土真宗就是典型的不懂心性,不懂法华经的例子,净土真宗因为其半真半邪的本性,确实能迷惑不少人,若不懂法华经,是看不出其错误之所在的。糟糕的是,台湾某些人在净土真宗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善导流,可谓错上加错,对大陆的净土界造成不少冲击和危害。



法华经云,'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此可见,修净土,若不懂法华经,你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



进问:如何才能读懂法华经?



答:懂如来藏,又懂法华经的最好方法,就是读懂弥陀要解,读懂弥陀要解的最好老师,就是精读灵峰宗论或藕益大师全集。

---不可思议集(9)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8.9 16:01:41    

(530-23)  显示次数:526(104+422)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不懂法华经对修学净土法门有什么害处?
问:不懂法华经对修学净土法门有什么害处?

答:不懂法华经,你就读不懂弥陀要解。而你读不懂弥陀要解,你就不可能懂净土法门。

​当弥陀要解判净土法门极圆极顿时,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你的见地永远停留在三乘佛法。
当弥陀要解为阿弥陀经辨体说实相的时候,你不知道那对净土法门意味着什么。
当观经疏说阿弥陀佛,佛光普照,唯摄念佛人的时候,你认为只有念佛才能往生。
当法华经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时,你认为佛法存在一个绝对的权法,绝对的实法。
当蕅益大师说,‘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时,你认为蕅益大师烦恼没有断尽,仍然是凡夫位次。所以,连蕅益大师尚未成佛。我等凡夫,就更可知了。
当净土人炽然念佛求生净土时,你认为那是取相凡夫的勾当,和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相去甚远。

若懂法华经,则能觉知上述佛理。这样,懂法华经,对修学净土,就非常重要,你若自己不懂,你所依止的善知识一定要懂。否则,你只能落个盲修瞎练。



​不懂法华经,就不可能识如来权实之法,而把实法当权法,把权法当实法。也因此,你就不可能知道净土真宗错在哪,你也很容易被善导流邪见所缠,邪师所惑。



​不懂法华经,当有人说会三归一时,你不可能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不懂法华经,你会认为成佛比往生极乐高一个档次。



​进问:难道读懂了观经疏,也不可能懂净土法门?



​答:读懂了观经疏,你认为你读懂了,实际上还是没懂,你没懂为实施权,又怎么可能懂废权立实,你会把观经疏的权法当成实法。说白了,你会把弥陀誓愿,唯摄念佛人当成实法。净土真宗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一般的净土人就更是达不到净土真宗的水平了。



​所以,只有识得了为实施权,进而入废权立实,才可能读懂观经疏。

---不可思议集(12)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8.22 7:23:49    

(530-24)  显示次数:1226(83+1143)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为什么修净土会有那么多临终颠倒事例发生?
问:既然临终弥陀加被力那么殊胜,能以神力令颠倒者而不颠倒,又何以会有那么多临终颠倒事例发生,岂不自相矛盾?既然弥陀能“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能令“得宝寘三昧,令心得念及无生忍”,试问,临终时念佛人还需自力念佛否?临终念妻儿老小,念名色财食,是不是弥陀皆可令入三昧,加佑不乱?


​答:此非善问啊,以不达理路故,为何?弥陀来迎,前提是你得有平时的真信切愿,若平时无有真信切愿,哪里来的佛来迎?佛不来迎,也就谈不上,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不要认为,你只要修净土,或者只要念佛,佛就必然来迎。


​若平时真心切愿,则临终时,佛必来迎,佛来迎了,则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了,此时,为什么还要计较自力念佛?说自力,说他力,说自他二力,都只是方便,弥陀要解云,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所以说,没必要计较自力他力了,都入无生法忍了,则一切心行处,皆是念佛。


​若平时真信切愿,临终还会念妻儿老小吗?若临终不能伏住妻儿老小,你平时的真信切愿是真的吗?


​所以,归纳起来,净土人临终有那么多颠倒事例发生,只因佛未来迎故,佛未来迎,只因没有真信切愿故。


​---不可思议集(18)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9.17 9:00:50    

(530-25)  显示次数:103(30+73)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一心求往生,是不是也算着相?
问:一心求往生,是不是也算着相?
答:算着相。

进问:古人有偈曰: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如何?
答:华严经颂云。佛住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而于第一实义中。示现种种所行事。所作利益众生事。皆依法性而得有。相与无相无差别。入于究竟皆无相。是故若真信切愿,则着相也得,不着相也得,何以故?般若不住相,不住无相。若不达无相即相,则是取相凡夫,若达相即无相,则成唯心大觉。所以,若以不着相去非议着相,实际上还是未入不着相,若达着相不着相非一非异,各可就路还家,即是入相与无相无差别。


​进问:凡夫哪里知道什么是入于究竟,该如何操作?

​答:但得炽然求生西方,即是离于有无,入于究竟,蕅益大师偈云,著有落人天。著空堕三恶。惟有西方土。超出有无缚。炽然求往生。莫复存疑想。介尔才踌踟。偏邪见日长。思量分别法。谤于真智慧。永劫沉深坑。诸佛无能济。种麦少蹋土。亦勿乘空取。中行践实地。疾得到宝所。


​进问:相与无相无差别,这是什么道理?

​答:这就是般若的离四句绝百非,也就是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中,任执一句,即是谤般若,即是执一非余。若入般若,则任何一句,皆可入道。心赋注云,般若波罗蜜。犹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触。触即烧手。若说有。说无。说亦有亦无。说非有非无四句。乃至复四句。具足四句。及绝言等。皆谤般若。如触火四边。皆烧着手。故云离四句绝百非。若得四悉檀意。了之如清凉池。四门可入。皆总得道。是故若不入般若,则“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若入般若,“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恁么不恁么总得。”

---不可思议集(19)

念佛

天津仁良  2024.9.18 7:58:18    

(530-26)  显示次数:142(27+115)     查看天津仁良的所有文章 给天津仁良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岚曦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