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9版区  »论题组:461  »上层 »主题组:3  2017.2.21 7:28:14   法华微信 注册
 即念念佛: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法华微信〗(3.14 15:22) (9451)
 即念念佛:念佛圆通摄六根,耳根谁谓独超伦人知《楞严》圆通,耳根殊胜,不知念佛即摄耳根?〖法华微信〗(3.15 19:35) (11473)
 即念念佛:弘一大师撰的蕅益大师年谱里说的交光邪说是指什么?〖法华微信〗(3.16 7:44) (13641)
 此事初起于鸡同鸭讲之误,不难解释通达。〖林广〗(6.18 6:07) (6.18 6:09) (13965)
 所谓交光邪说即“舍识用根”。。。。〖林广〗(7.5 4:56) (13905)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即念念佛: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
〔清〕省庵大师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出,怅然而去。寻归回龙,兹又一月余矣。因数子相劝,欲讲《法华》,特到杭请经,因得致书于足下。
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
  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孜孜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耶!
  居士世间公案,久已参透,西方净业,久已修习。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缘撇不下,人情谢不去,念佛心不专,何也?将名根不断耶?抑爱念牵缠耶?
于此二者,宜加审察。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刀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起,欲望娑婆之脱,安养之生,难矣!不生安养而欲脱生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济得甚么事?
嗟乎!居士慧心如此明利,家缘如此丰足,继嗣如此贤能,事事适意,尚不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为天负人耶?为人负天耶?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
  居士虽不求福而常作福,虽欲出生死而反入生死,皆由不知所缓在彼,所急在此,致使北辕适越,却步求前也。
  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二字,尤为尽美。大抵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耶!
  衲所知识者甚寡。知识之中,求可以语此事者尤寡。舍居士一人,而深以期望者,谁哉?倘不以人废言,幸加努力。若曰吾不能也,则亦无可奈何矣。
摘自《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遗著》

【大安法师开示】

  茅静远居士是一个很会做善事的人,造桥、补路、布施,叫作“好善无倦”,一个善行做完了,他就策划做下一个善行。那省庵大师是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怎么去劝告他呢?省庵大师说,你这样做,美则美矣,但其如生死大事何?跟你了生死的大事相比,做这些善事,得要摆正它的位置。如果你不以了生死大事为急务,而孳孳勤奋地去做善行,那你做的善事就像须弥山那样的高,都是“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哉?布施可以感得人天福报,但是出不了生死。如果这个布施还住相布施,还有执著、爱恋之心,那你这个万劫的时间就永远缠缚在三界六道了。对这个世间还不要恐惧吗?所以如果你不能把你的家缘,和世间的善事一刀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起,那想出离娑婆,想生到极乐世界,那就难了。不生极乐世界,想了脱生死,不了脱生死轮回,想避免堕落三恶道,那又更难。所以做善事,纵然一生两生能保持人身,但是能济得了什么事呢?祖师是这样的一种思惟方式。所以告诉他:不以念佛为急务,而以世间的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这就不知道先后轻重缓急。居士你也说,我不是为了求福报,但是虽然不求福,但你一辈子常作福,你就想出生死反而入生死。这都是由于不知道你当务之急在什么地方,枝末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反而你就搞得南辕北辙了,你想向前,却反而是往后走了。所以省庵大师就劝他,今天当务之急就是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上斋戒二字,才是尽善尽美的行为。你要往生西方净土,这不是件小事,不是悠悠散善所能达得到的,万劫的生死轮回不是因循怠惰所能够解脱的。无常迅速,旦暮即至,赶紧要办念佛求生净土的大事,是这样的深切地期待居士这样去做的。这就是正知见哪!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多看祖师的著作,而不要被世间那些观念牵着鼻子走啊。

来自: 微信用户 即念念佛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法华微信:传扬佛教经论,探讨佛法义理,交流修学经验。已与法华论坛(1999年建立)互通,免注册参与讨论。回复[查询]佛典,点⊕分享精华,回复help获取帮助。

法华微信  2016.3.14 15:22:40    来自:fahua-com  

(461-3)  显示次数:9451(7676+1775)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即念念佛:念佛圆通摄六根,耳根谁谓独超伦人知《楞严》圆通,耳根殊胜,不知念佛即摄
( 即念念佛:念佛圆通摄六根,耳根谁谓独超伦人知《楞严》圆通,耳根殊胜,不知念佛即摄耳根?)
念佛圆通摄六根,耳根谁谓独超伦(人知《楞严》圆通,耳根殊胜,不知念佛即摄耳根)?音闻既是圆常体,名字元非生灭因(问曰:经言:“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念性尚是生灭,况名字耶?答曰:经文为顺此方机,于诸门拣择一门,令初心入道,故有抑扬。实则二十五圣,皆具圆通常义。故曰:“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言“无不通”,则知无不圆常,岂名字独成生灭耶?又问:圣性虽无不通,初心入道,岂无迟速优劣?答:别论虽尔,通论不然。念佛既摄耳根,则同是一门,何分优劣?又念佛主意根,遍摄五根。耳根唯属耳,不兼余根。耳根从一门深入,念佛则根根可入。当知耳根不摄念佛,念佛能摄耳根。故此一门,三根普被)。以念念名名固切,将闻闻佛佛还亲。由来二圣皆昆仲,同作弥陀辅弼臣。
选自省庵法师语录 卷中 诗作

来自: 微信用户 即念念佛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法华微信:传扬佛教经论,探讨佛法义理,交流修学经验。已与法华论坛(1999年建立)互通,免注册参与讨论。回复[查询]佛典,点⊕分享精华,回复help获取帮助。

法华微信  2016.3.15 19:35:59    来自:fahua-com  

(461-4)  显示次数:11473(9678+1795)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即念念佛:弘一大师撰的蕅益大师年谱里说的交光邪说是指什么?
蕅益大师年谱
弘一大师 撰
……大师坐禅径山。至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从父母生也。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但是交光邪说大误人耳。是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旋自觉悟。解发非为圣证。故绝不语一人。久之。则胸次空空。不复留一字脚矣……

这里说的交光邪说是指什么?
是指的交光法师说的舍识用根吗?

藕益大师著述
现在择录其中一段文字:

前已总明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然犹未曾分明说此真心妄想总无二体。如麻之与蛇。不离一绳。今更申明二本不离一心。使人不遗真以逐妄。须了妄以归真也。一切众生。泛指迷真逐 妄之流。广如下文七趣所列。诸修行人。别指厌妄求真之士。广如下文阴魔所明。恶叉。西域果名。此方所无。聚者。三必同生。共成一聚。以喻惑业苦三。始终不相离也。不成无上菩提。指权教菩萨。别成声闻缘觉。指藏通二乘。余皆可知。此之二流。虽复一是任迷。一是趋悟。贤愚迥然不同。而未达真妄源头。无有始觉真智。则一而已。故总责云。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也。沙。喻依他性上所起徧计执性。馔。喻依他性上所具圆成实性。不舍徧计。那获圆成。尘劫勤修。总为唐丧。可不慎哉。攀者。能缘之心。卽八种识各有见分。缘者。所攀之境。卽八种识各有相分。依八种识之自证分。起此见相二分。是名依他起性。不了此之心境。惟是八识自证所现。横起我法二执。

是名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卽所谓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等是也。以此为无始生死根本者。由不达心境悉无自性。卽是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所以凡夫起于贪著。攀三界六尘之缘。则为分段生死根本。二乘起于厌恶。别攀真谛涅槃之缘。菩萨双舍二边。别攀但中理性之缘。则为变易生死根本也。菩提者。四种智 德之果。涅槃者。三种断德之果。元清净体者。性本清净。不待修证而后净也。识精。通指八识各自精了。所谓自证分也。元明。

总指八识所依一心。所谓证自证分也。然非分剖一心以为八个证自证分。亦非八识共只一个证自证分。良由心体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只此元明之体。徧在八识。八识各得其全。以为证自证分。如八人同观一轮圆月。行向八方。各有全月随八人去。亦非分为八分。亦非共看一月。思之。思之。能生诸缘。谓依此自证及证自证。能成见相二分也。见分具于四缘。谓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相分具于二缘。谓亲因缘。增上缘也。缘所遗者。谓此自证证自证分。旣举体幻成见相二分。则自体便成隐没。如举麻之全体成绳。则人但见其为绳。不复以为麻矣。然旣举自证而为见相。则见相无非自证。如举麻为绳。绳卽是麻。今正指此卽见相之自证以为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故曰缘所遗者。而下文云。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亦与此处同也。指第八识。卽大圆镜智菩提元清净体。指第七识。卽平等性智菩提元清净体。指第六识。卽妙观察智菩提元清净体。 指前五识。卽成所作智菩提元清净体。此则四智菩提。亦是本具。不同相宗权说。谓是生因所生也。指徧计本空。我法自性了不可得。如绳上本无蛇性。卽圆净涅槃元清净体。指依他如幻。十界假名无量差别。如麻可为绳。卽方便净涅槃元清净体。指圆成本具。法法全真。如绳卽是麻。卽性净涅槃元清净体。所以二种根本。不离一心。悟见相惟自证。譬如了绳卽麻。则是菩提涅槃。迷见相为我法。譬如于绳见蛇。则成生死根本。故曰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此一经最要之关。佛祖传心之诀也。

旧解以攀缘心偏指六识。必欲破除六识令尽。则果中将何以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之体。一可痛也。以识精偏指第八。必欲专用之以为体。则是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二可痛也。况今文义。本自彰灼。而纷纷妄解。诬罔经宗。何为者乎。

来自: 微信用户 即念念佛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法华微信:传扬佛教经论,探讨佛法义理,交流修学经验。已与法华论坛(1999年建立)互通,免注册参与讨论。回复[查询]佛典,点⊕分享精华,回复help获取帮助。

法华微信  2016.3.16 7:44:27    来自:fahua-com  

(461-5)  显示次数:13641(11674+1967)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此事初起于鸡同鸭讲之误,不难解释通达。
及后各立宗派诤论不已,则与教证俱无利益。

可见前贤大德毕竟未及成佛,不免白璧微瑕。

发布于:2016.6.18 6:07:31    修改于:2016.6.18 6:09:47  
林广  2016.6.18 6:07:31    

(461-9)  显示次数:13965(12424+1541)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所谓交光邪说即“舍识用根”。。。。
所谓舍识用根,若完全从理论概念分析,则完全不能自圆其说。因识乃根尘和合而成之分别了别,若欲舍此分别,从主动方面来说,只能是不去用根。

但若行人在实修中努力去舍分别而用根,虽然不可能完全做到舍弃分别,但确实能严重损伤习惯了的能所对立格式,造成学人突破能所对立错觉的机会。在正见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效率相当高的方法。

林广  2016.7.5 4:56:11    

(461-16)  显示次数:13905(12389+1516)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好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