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9版区  »论题组:398  »上层 »主题组:5  2015.1.13 21:17:12   法华微信 注册
 要述因果 丹贝旺旭仁波切(丹宝活佛)开示〖正益〗(1.13 21:15) (265)
 三殊胜 丹贝旺旭仁波切(丹宝活佛)开示〖正益〗(1.13 21:17) (281)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要述因果 丹贝旺旭仁波切(丹宝活佛)开示
开启信心之微妙花鬘

——至尊丹贝旺旭上师开示

深信因果

首先,我们来说说所谓的“业”,“业”不是什么深邃的概念,它是非常易懂,非常明了,非常易于理解的。世间一切的苦、乐、以及无记的显相都是“业”之显相。“业”有三种:善业、恶业、以及无记业。善业为一切喜、乐、圆满之显相。不善业为一切悲、苦、不悦之显相。无记业为苦乐二者皆非的中庸无记的显相。

所谓的“因果”也不是什么难懂的事物,以行善之因则可生起乐果,以行恶之因则可生起苦果。如同以服药之因可得到消除病痛的安乐之果;亦如同以服毒之因会得到病痛之苦果。总之,所谓业果是说自己做了好事或者坏事,随后产生的乐果或苦果。譬如,救人性命,舍己为人或救护生命,这样的行为将使我们于此生和来世都得到利益。这并非是无中生有或虚张声势,而是世间万物的规律,谁也无法改变。

而有些人认为因果业报是不正确的。现在,行善因不能立即获得乐果,而现在行不善因也不能立即看到所生之苦果。因此,因果业报是不成立的。就如同吃药能使危重病人逐渐减轻病痛,最后得以痊愈,而不可能使其立即获得痊愈。同理,毒药也有日毒、月毒、年毒三种。就年毒而言,毒性不可能立即发作,而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成熟苦果。例如某人服了年毒,几天后有人问他:“你喝的不是毒药还是毒药没有药性呢?为什么你现在还没有发病呢?”。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毒性还没有发作的原因。又例如某穷人为了获得来年的食物,将所有的稻种都播撒在田里,几天后,有人问他:“你将所有的稻种都种在了田里,现在什么吃的都没有啦,你种的不是种子吧?还是你的种子已经腐败了呢?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熟呢?”事实并非如此,而是还没有到结果的时间。这就犹如种下谷子、麦子以及蔬菜或是水果的种子等等,不可能种下后立即成熟。有些需要十几天成熟,有些需要数月的时间,而像水果之类则需要数年才能获得果实。同理,各种业果也是如此,有些可能会很快成熟,有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熟,而绝大部分则需要等到来世才能成熟。

有些人认为因果业报是不成立的。因为有些修行的人一辈子都在修持正法,都在集资净障,不仅没有看到他们获得任何的欢乐,而且下半辈子还生起种种病痛、穷困等困窘不欲之显境。因此因果业报是不成立的。还有些人说自己不相信因果业报,原因是对三宝生起邪见之人、肆意杀生之人、藐视因果之人、虽然造下极大的罪业,后半生却权势不断的增长,福报受用越来越好,越来越增上。因此因果业报是不成立的。对此应该怎样来驳斥他们呢?今生的苦乐都是前世的善恶之果,而与今生所造之业关系不大;而现在所造的善恶之业果基本上大都将于来世成熟,同样与此生关系不大。但是一些极大的善恶业果也将于今生成熟,俗话说:“娑婆世界为业地,上午造业下午熟。”就如同杀人偿命等事实一般。虽然如此,但大多都需要经历前世后世的间隔。大悲释迦牟尼佛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果,今生做者是。”此外,今生修法之人遭遇到很多痛苦,不是因为业果不真实的原因,业果是真实不虚的。以今生修持善业之力,可使前世一切深重之罪业于此生重报轻受,长报短受。如《入行论》所说:“虽具恶道之堕因,净治仅获头痛果。”如偈所说,当清净了一切罪障以后,修持善法之善业将于来世开始成熟。此外,今生造作恶业之人遭遇到很多痛苦,虽然具有权势享受快乐,但也不是业果不真实的原因,业果是真实不虚的。以今生修持恶业之力,可使前世一切仅有的一点儿善果全都一次享尽,而于来世堕入金刚地狱,遭受无尽的苦果,如以前的日下国一般。

因果业报是真实不虚的,它是世间万物之规律,是世间万物之真理,虽然现在说没有因果业报的人很多,但是他们也说不出一个没有因果的正当理由,这样的理由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那些说没有因果的人除了他们不相信因果外,找不到任何有说服力的理由,光是凭他说没有就没有,或是他们将眼睛看不到作为不成立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有因果业报眼睛看不到,难道眼睛就看得到无因果业报吗?!同样,眼睛是看不到没有因果业报的。所以,那些说没有因果业报的人的理由又在哪里呢!因果的成熟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多都需要经历前世后世的间隔,我们虽然不能亲自看到前世来生但不表明它就不存在。晋美朗巴尊者说,就像鸟飞在高空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但并不表示影子不存在,而是很远看不到而已,当降落的时候影子自然又会看得一清二楚。否则,如果造了善业或者恶业之后马上就会结果的话,不仅所有的人都会行善、弃恶,而且也不会再有一个人造恶业了。

还有人说,看不到现在的地位、权势、财产、幸福等是前世所积福报之果,因此不予承认。同样,现在积累了福报又怎么能够知道来世就能获得权贵、幸福呢。他们以看不到为理由来否认因果的存在。如果单单是看不到就不承认的话,这不但于佛法的宗教哲学相违背,而且也违背了现代科学的道理。就拿收音机来说,要使收音机发出声响有二个条件,一个是我们的眼睛所看见的收音机的各种机器零件,二是眼睛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二者缺一不可,缺了一个也能使收音机发声。同理,成办此生的权贵、受用、幸福的条件也必须有二个:一个是我们看不见的前世的集资净障,还有一个是此生能看见的艰苦奋斗与善巧方便,此二者缺一不可。同样,如果过去没有积累福报,就算这生再努力、再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能成办权贵、受用的。例如两个商人。。。二个农民。。。两个牧民。。。因此,现在的幸福、安乐都是集资净障的果,它们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生起来的,而是前世积累福报的果。现在贫困潦倒的人也不是因为被谁掠夺了,而是因为以前没有积累福报所致,而被前世之恶业所抢走了。这些都是过去各大善知识所宣说的。

总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六道众生的一切不可思议的诸多安乐与痛苦,并非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而都是由前世所造的各种善恶之业而成熟的。不管再小的善恶种子,即使经过上百劫的时间也不会消失。如同佛经所说,业力不空百劫亦能熟。因此,业果它不会成熟在地上,也不会成熟在石头上,只会成熟在有漏近取五蕴身上。到了业报成熟的时候,虽然有神通也没有益处,下能入地、上能飞天也不能躲过因果的制裁。

深信因果业报无有欺诳、不会错乱,则称为“世间正见”。如果是真正重视因果者,他将于未来千劫不堕恶趣。如云:“世间之正见,谁人若具足,彼于千劫间,不堕恶趣中。”

人一生的经历,概括起来就是:缘会即现,缘灭即散。因缘到了,不想经历也得经历,因缘尽了,想留也留不住。见多识广也好,阅历简单也好,实在都是各人的因缘,谈不上绝对的好与坏。若能把多看世态炎凉得来的那份睿智、简单生活养成的那份单纯安静用在学佛上,就都是觉悟的助缘。
——希阿荣博堪布

正益  2015.1.13 21:15:45    

(398-5)  显示次数:265(215+50)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三殊胜 丹贝旺旭仁波切(丹宝活佛)开示
三殊胜

  ——上师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汉族弟子开示之笔记

  一、闻法之方式

  1、发心

  首先,无论我们是在讲法的时候,还是听法的时候,还是闻思的时候,还是参禅的时候,还是念经的时候,修正自己的发心,使自己发起善心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我们是讲法、听法,还是参禅念咒,如果思想里充满了三毒、五毒的烦恼,充满了贪嗔痴的烦恼的话,就会被世间八法之力所驱使,从而使我们所修的无论什么法都全部转变为不善之恶业。相反,如果发心很好的话,则无论我们表面上做出什么行为都无妨。持明晋美朗巴说:“发心善与不善行无异,善恶不依影像之大小”。如果我们善恶之发心没有什么不同,从外面看好像是不善之恶行,但如果发心好的话,恶行也会转变为善业。相反,从外面看,好像是善行,但如果发心不良的话,善行也会转变为恶业。阿阇梨阿利亚德维说:“若心之为菩提心,无论行持善与恶,一切转为善妙性,此为心王所使故。”如果自心受持了菩提之心,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善行还是不善行,只要自心受持的是菩提心的话,一切都会转变为善妙之性质。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心王所驱使的缘故。心就如同是国王一样,身和语就如同是心的奴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听从心王的指挥。经论中有:“如心善则道地亦复善,如心恶则道地亦复恶。一切观待心之善恶等,恒常谨慎护持此善心”。

  如此,讲法、听法、参禅、念咒也好,讽经、诵典也好,顶礼、传经、除障也好,无论何时都想着要将遍满虚空的无量众生安置于无上圆满的佛位,这样的思想就是受持菩提心。只要受持了菩提心,无论从表面上看,言行是善是恶,一切都会被转为善业,如果是菩提之心,没有的话应该生起,有的话应该增上,它就像成就佛陀的如意宝种子,成就佛位只需有一颗这样的灵丹妙药就可以了。如此,生起了殊胜菩提心的话,无论在讲法、听法、参禅,还是念经时,都应该想,为了遍满虚空的一切众生安置于无上圆满之佛的果位而修法,能够发如此之大心的话就是愿菩提心。这样,发心与行为中菩提之发心就讲完了。

  2、行为

  现在讲行为,其中有应舍之行为和应取之行为两种。

  应舍之行为: 在应舍之行为中有法器三过,六垢与五不持。法器三过讲的是什么呢?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如果不专注听法的话,最好的精华,无论用什么方法,也不能像覆口的容器中注入一分一毫。同理,身体处于闻法的行列之中,而心却外散于分别念之中,心不在焉,东张西望,耳不听法,就如同覆口之容器不能注入一滴汁液一样。如果耳听法,但是心不持意的话,就如同漏底之容器一样,一个没有底的容器,无论怎样注水,也留不住一滴。同理,如果心不持意的话,听再多的法也不懂法意。因此,听法时,心持意是十分重要的,心不持意的话就是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说的是,耳听法、心持意,但自心被三毒、五毒的烦恼所转,被贪、嗔、痴的烦恼所转而听法、持意的话,就如同向盛有毒液的容器内注入精华一样。向盛有毒液的容器内注入精华的话,最后精华也会反过来变成毒液。同理,如果以杂烦恼之心听闻、受持法意的话,也就如同向毒器中注入精华一样。因此,法器三过是我们应舍之行为。

  应取之行为: 现在讲依止四想。自己做病人想,上师善知识作名医想,法作药想,精进修持做积极治疗想,这四想就是依止四想。

  我们好像不太接受自己做病人想的观点,我什么病都没有,没有病怎么能叫病人呢?病是有病,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都被束缚在轮回之中,因被三毒所驱使,感受了无尽的三恶道之苦果,这因之毒、果之苦就是我们的病。

  法为药想,如果有病,但不吃药,就算很多药和药方都放在枕头旁边,自己不吃的话,也没有任何利益,这就是法作药想。

  上师善知识作名医想,虽然有好医生,但医生叫吃的药而不吃,叫不吃的药而吃,这样不听从医嘱的话,病是不可能好的。上师所说的一切教言、断恶之法、行善之法、行持之法,自己都应听从而依教奉行。

  如果不听从受持的话,不遵从医嘱的话,怎么医治也不可能病愈复原。如果能够精进行持的话,就如同积极治病一样。如果所得之病,需要吃药,需要打针,需要放血,还是需要火炙,无论需要什么治疗方法,都应该积极实施一切对疾病有利的治疗。否则,病是不可能治愈的。上师善知识所说的一切断恶之法,行善之法,自己都应该猛厉精进的修持。这就是精进修持作积极治疗想。

  以上所说的就是依止四想。对于在家人来说,法器三过是非常易懂易行的。在法器三过中所说的都是应舍之行为。此外,应舍的行为还有很多,如法器三过,六垢以及五不持等等。而依止四想之中,都是应取之行为。

  如此,想要很好的行持发心与行为的话,调伏自己的心相续十分重要。竹庆华智仁波切说:“如同羊皮不调柔,品质恶劣粗硬心,上师甚深之窍决,调柔此心佛弟子”。讲的是如同刚取下来的羊皮、牛皮不柔和一样,内心也是品质恶劣粗硬的,通过调柔,心可以如同麝皮一样柔和。这样,就是真正的佛弟子、修法之人。

  二、三殊胜

  那么,要修正发心与行为的话,应该听从、遵从哪一个法呢?在浩瀚无边的显密经典的各种义理之中,修行之理论、方法很多。佛陀所宣讲的经典里有很多修行之理论和方法,在为其追随者的班智达之中所宣说的一切论疏之中也有很多修行的理论和方法。这全部浩如烟海的经论,是无法了知穷尽的。我们都是慧根浅薄的愚痴之人,要圆满受持这所有的经论是办不到的。那就精要之义理而言,在三殊胜之中,没有包含的法理是不存在的。有如此多浩如烟海、无穷尽的经论,要想全部修持是不可能的,就是要听闻少许的经论也是非常困难的。佛陀所宣说之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之多,而其精华之要义在何处呢?三殊胜之中包揽无余。

  三殊胜有多么重要呢?它是如来一切教法之心髓。如颂云:“搅打正法之牛乳,醍醐精华如是生”。三殊胜就如同是从正法牛乳中提炼出来的醍醐之精华一般,非常重要,非常珍贵。如颂云:“前行发心正行之无缘,后行回向圆满此受执,安置解脱道之三胜法”。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此三者为安置解脱道之极其珍贵、稀有之三法。

  此三法为:初始重要为善根受持之方便,前行发心殊胜;中间重要为善根不坏之因,正行无缘殊胜;最后重要为善根增上之法,后行回向殊胜。

  1、善根受持之方便,前行发心殊胜

  在三殊胜中,首先是前行发心殊胜,补处慈尊弥勒菩萨说:“发心为利无边众,愿证三藐三菩提,所缘利他大悲心,所缘智慧圆觉心,应具如此二意旨。”

  其中,第一部分是所缘利他大悲心,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此依于轮回之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未做过自己父母的一个也没有。在一切有情作我们父母时,和我们现在的父母一样,十月怀胎将我们生下来,用最珍贵的乳汁哺育我们,用最细柔的地方怀抱温暖我们,用嘴吸吮我们流下的鼻涕,用手擦拭我们的大便,宁愿自己死也不愿我们有任何病痛,吃的让我们先吃,穿的让我们穿最好的,用尽了全部的心血非常慈悲地抚育我们,真是对我们有大恩大德啊!就是这些大恩父母在作凶恶的母老虎的时候,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倍加珍爱,甚至在作昆虫、蚂蚁之类的小动物时,对自己的子孙也非常珍爱,十分心痛。因此,自己在轮回中流转,从无始以来一切有情众生每一个都做过我们的母亲,而且次数都是无以计数的。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这个事实我们现在不知道,也记不起来。既然不知道,我们又该如何了知呢?是依靠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真实不虚的经典而知道的。释迦牟尼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所以佛陀在经典中所宣说的都是无欺狂之真实意,就算是日月星辰全部堕落,作为真语者、实语者的佛陀也不会说一个字的假话。所以我们应该听闻、受持佛陀无欺之真实语。我们都是信佛的,都是对法有信心的,都是接受、相信三宝的。既然相信三宝,就应该相信三宝之中的佛宝。既然相信佛宝,就应该相信佛宝所宣说的真实语,相信佛宝所宣说的经典。那么佛陀在经典之中宣说了些什么内容呢?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没有做过我们的父母。以前一切众生在作母亲的时候,只要自己有一点能力,他们便会将自己最珍视的生命,将自己最爱惜的身体,将自己最珍爱的所有财产以及生存所需之一切顺缘,将自己的一切衣食、住所,将自己这一生所有的一切妙用都会毫不吝惜地给予自己的孩子。现在也是一样,一口饭,一件衣服,甚至小到一针一线,如果没有这些父母众生,我们一件都成办不了。在以后,无论我们修习哪一个清净法门,而欲求获得佛果,如果不依靠这些大恩大德的如母众生赐予我们成就所需的一切顺缘与逆缘,而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获得佛果的。例如,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首先发殊胜菩提心,其次修习六度,以积累如大海般的福德,智慧资粮,最后获得圆满的佛果,如果不依靠所有老母众生,是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就的。这些以前对我们有大恩大德的一切老母众生得到的却是我们相反的回报。我们的所作所为带他们的无非是颠倒,伤害和痛苦,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懊悔。

  而现在我们得到了如如意宝般难得的暇满人身,进入了如如意宝般难得听闻的善法之门,追随了难得追随之上师善知识,听到了难得听闻的善恶、取舍、因果等诸法。而且自己也拥有修学佛法的自由。在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发心,使一切父母众生获得无上佛果的任务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虽然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带给一切众生如此大的利益,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利他愿望的发心,我们就已经进入到了行持具大威力能真实利益众生的居于八地以上菩萨的行列之中。如果自己能够真实生起这样的心力,那么实际上已经与他们无异了。如经论云:“虽无真实利他力,但谁具此利他心,此人菩萨实无异”。如此,只要心里升起一念这样的发心,就能圆满多劫的资粮,清净多劫的罪障。因此,我们应该发誓,我一个人来承担将一切无量的众生安置于无上佛果的责任。应该发愿,愿能获得将一切无量的众生安置于无上佛果的能力;应该祈祷,愿一切佛、菩萨加持我能获得如此之安置力;应该希求,为了以上的原因而修学菩萨六度之行。如果我们在自相续中能够生起仅仅一刹那的具足以上四关联的发心,就能够获得极大的功德、利益。在此,发心的第一部分所缘利他大悲之心就讲完了。

  现在讲第二部分,所缘智慧圆觉心。第一部分讲的是所缘利他大悲心,意思是所缘一切众生,而第二部分所缘智慧圆觉心,意思是将所有的众生要置于无上佛果,即解脱之意。因此,第一部分所讲的是一切众生,第二部分所讲的是获得解脱。

  如果将一切的老母众生从三恶道之中解救出来而安置于三善道之上没有什么利益的。为什么呢?三善道的快乐是很短暂的,对人来说再长的话也不过百年,但三善道的福报乐果享完之后,又会堕入三恶道之中,因此没有什么利益。如果将所有的众生安置于小乘、声闻乘、独觉乘的寂灭之果位,也没有什么大的利益。为什么呢?因为声闻、独觉如果要获得佛位的话, 必须进入大乘道,而要进入大乘道的话,必须从头开始,从下品资粮道开始重新修学,而后中品资粮道,而后上品资粮道,在资粮道圆满以后,还有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而且每个道次第都有上、中、下品三部分,如此只能非常缓慢的修学这五道,而要迅速获得佛果是不可能的。小乘没有广大利他之能力,他们不修学利益众生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之行,小乘所获得的成就是安住寂灭之乐中,因此没有广大利益众生的能力。而没有广大利他之力的话,是没有什么利益的。因此,应该发心将一切众生置于不住轮涅二边遍智圆觉具佛之四身、五智,任运成就自他二利之果位,这样的发心就是大乘的发心。因此我们无论是需要经历艰辛还是困苦都应该能够接受而不顾一切困难,努力、精进的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一切菩萨六行。我们应该发誓,由我一个人来成办这样的事业;我们应该发愿,愿我们获得成就如此事业之能力;应该希求,唯愿自己能够成就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之能力;应该祈祷,愿十方诸佛菩萨加持我,在此时,此地就能够迅速成就如是之能力。如此具足发誓、发愿、希求和祈祷四关联之发心极其重要。在此,前行发心殊胜就讲完了。

  2、善根不坏之因,正行无缘。

  其中包括相似之正行无缘,共同之正行无缘以及不共之正行无缘三种。

  第一,相似之正行无缘。 首先,不论在听法、讲法、禅修、还是在念经的时候,心都不应该外散于六尘,外散于六境,而应使心松紧适中,并保持清醒的状态。不管自己是会念诵,还是理解了词义,只要有一点进步都应该生起欢喜之心、意乐之心、生起信心。无论在讲法、听法、禅修、念经的时候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不松不紧,专注认真,努力精进的行持。这就是相似之正行无缘。

  第二,共同之正行无缘。 什么是善根毁坏之因呢?嗔恚、后悔、炫耀、以及不作回向这四点。在一切世界之中所有众生不欲之大、中、小的一切痛苦是依何而生的呢?是依三毒、五毒之烦恼以及为了成办此生之享受而造作生起的。那么三毒、五毒的烦恼以及此生一切的世间八法又是从何而生的呢?是依对我的贪爱,对我的执著而生起的。如果调伏了自相续中“我执”这个敌人的话,一切的烦恼、一切此生的造作、一切的罪业都会全部自行消融。就如同火炉一样,火被灭消之后,房顶上的烟也会自然断绝一样。我执之对治是无我空性见,如果有无我空性见的话我执就会自然消亡。无我空性见之中又分为人无我见和法无我见两种。

  其中,第一部分是人无我见。我们应该仔细伺察、分析、审视自己的身、语、意到底有没有自性,应该仔细伺察而作下决断。在仔细伺察下就会作出自己身、语、意都没有自性,如同幻术、如同海市蜃楼、如同睡梦一样肯定没有的决断。如果作出了如此之决断真实了达了空而无实,具此殊胜信念的话,这是人无我见。

  第二是法无我见。如此,自己的身体,三十六蕴界,十二处,以及外器、内情世界这一切之法,如果心里不好好伺察、思维的话,会被抉择为真实,会被抉择为实有,会被抉择为成立。如果心里好好慎重伺察的话,身无自性,所以身体的显现是空而无实的;语无自性,所以话语的声音是空而无实的;心无自性,所以内心的念头也是空而无实的,一切内情、外器世界也都是无自性之空性。如果了达了空性,于此获得了定解,具此殊胜信念的话就是法无我见。这就是共同之正行无缘。

  第三, 不共之正行无缘。 不共之正行无缘是圣者、八地以上菩萨之等引智,和无伪之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见,是认识诸法不偏之实相的大圆满不共之窍决。在此不作讲述。

  3、善根增上之法,后行回向殊胜

  善根增上法,后行回向殊胜是什么呢?只要听一句法,顶一个礼,念一句经,生一刹那善心,乃至做一次善恶之取舍,都应该马上无间断的回向。如果不回向的话,我们这些异生凡夫的善根就如同草尖上的露珠一样,而不善之分别念就如同烈日发出的强烈的日光一般,在一刹那就能将善根之露珠摧毁无余。《入行论》云:“千劫修集之善根,布施供养如来等,一念嗔心毁无余”。我们修集了千劫的善根如果不回向的话,只要一念嗔心起,一切都毁于一旦。但如果做回向,为使一切众生能够获得佛的果位而将所修之善根全部回向给他们,即使以后生起了嗔心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不回向的话,一旦遇到善根失坏之四因,即使有再大的善根也将在一瞬间被摧毁。那这善根失坏之四因是什么呢?“所修集累之善根,不回向及颠倒行,宣扬与他及失悔,此为失坏之四因”。如果我们修集了很多善根,当一切遇到以上四因马上就会失坏。不回向给所有众生使他们获得佛果的话,便是善根失坏之因,此其一。颠倒回向,回向给自己,能够有钱财,有势;回向给自己孩子,父母,眷属使他们能够长寿,能够具名、闻、利、养等等,这就是颠倒回向。这样颠倒回向的话,善根也会失坏,此其二。宣扬与他,自己做一点功德就在他人面前宣扬,我做了什么什么,有多大的功德。这样在他人面前顺便宣扬,随便说的话,自己的善根,功德便会越说越少,同样善根也会失坏,此其三。第四,失悔之心。今年用了一万元放生,后来又想给了一万元,可能以后吃的不够,穿的不好,早知道只用一半或四分之一来放生就好了。这样一生起失悔之心的话,善根也就没有了。这四点为善根失坏之四因。如果不作回向,而后一旦遇到此善根失坏之四因的话,再大的善根也会失坏。

  如此,根据受执菩提心和不受执菩提心之差别,其善果之大小也如同天上和地下一样。如果受执菩提心的话善根很大,如果不受执菩提心的话善根很小,其差别就如同天上和地下的差别一样。寂天菩萨说:“世间善业如同芭蕉树,结果一次穷尽枯萎性,菩提之心如同常青树,结果无有穷尽反增益”。不受持菩提之世间善业,就如同一年生的芭蕉树一样,结一次果之后就枯萎了,但受持了菩提心之善根就如同常青树一样,每年都开花结果,无有穷尽,且不断的增多。就如同一小滴水融入大海,大海不干,这一小滴水也不会干,只要是受持了菩提心之善根,就算善根很小,但直到我们获得佛的果位,也不会穷尽。“因回向为无尽道,小善亦转为金法”。又如《慧海请问记》云:“水滴融入大海其如何,大海不尽此水亦不尽,如是回向圆满菩提善,未证菩提亦无有穷尽”。

  现在讲回向之方法。第一个是回向之见证;第二,回向之内容;第三,回向之对境;第四,回向之要义。第五,随行之回向。在回向时因该具足此五点而作回向。

  什么是回向之见证呢?观想在前方被聚集于十方的虹光所弥漫的虚空界之中,安住着上师、本尊、诸佛、菩萨、勇士、空行、护法等等,总之观想一切十方四时之诸佛、菩萨安住于自他一切众生前方的虚空之中,以大悲之心垂念自他一切众生,以他们作为回向之见证者。

  第二,回向之内容。回向之内容是一切的善根。什么善根呢?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所修集的一切善根;现在正修集之善根;以后将修集之善根;一切异生凡夫之有漏善根;一切已入菩提道的行人之初发殊胜菩提心之善根;中行菩萨四摄、六度行之善根;积集福慧二资粮的善根。将这一切之善根统摄起来,合而为一而作回向。

  第三,回向的对境是什么呢?自己此生的身生父母,带给自己罪孽的一切怒敌魔障,以及以他们为主的遍满虚空的一切众生。尤其堪受三恶道之中无法忍受之苦苦的,堪受寒热之苦的地狱众生,堪受饥渴之苦的饿鬼众生,堪受愚痴之苦的旁生众生,以他们为主的六道轮回之一切众生。以上所说的都应作为回向的对境。

  第四,回向之要义。为了自己此生的善报,以及以后的异熟果而作回向是不应该的。在回向时不应该掺杂一丝一毫的私欲之不净恶念在其中。应该为了遍满虚空的一切六道众生远离各自不同的业相、痛苦以及习气的束缚而回向;应该为一切众生能够将各自之烦恼障与所知障清净无余而回向;应该为一切众生能够消除苦因与苦果而回向;应该为一切众生能够远离贫穷而回向;应该为一切众生能够暂时得到人天之乐果而回向;应该为一切众生中间能够获得菩萨四摄、六度之功德,五道十地之功德而回向;应该为一切众生最后能够获得任运成就自他二利之圆满佛果,具佛之四身五智之遍主原始怙主之果位而回向。

  此外,还有随行之回向。什么是随行回向呢?三世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也随之如是回向。《三聚经》云:“过去一切诸佛如何回向行,现在一切诸佛如何回向行,未来诸佛如何圆满作回向,如是我亦圆满随行而回向”。又如《普贤行愿品》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我们也随行作同样的回向;现在释迦佛如何回向我们也随行作同样的回向;未来弥勒及其后的贤劫九百九十六佛如何回向,我们也随行作同样的回向;文殊菩萨如何回向一切众生,我们也随行同样的回向;普贤菩萨如何回向一切众生,我们也随行同样的回向。

  如此回向有什么功德、利益呢?所缘无量的众生而回向的话,自己就可以得到如无量众生数量一样的利益和功德。有无量的众生就具有无量的痛苦,因此愿其清除无量的痛苦而回向的话,自己就可以获得如无量众生之无量痛苦一样数量的利益和功德。愿无量之众生各自都获得佛果而回向的话,自己就获得如无量诸佛一样数量的利益和功德;而诸佛之中各自都具有无量之功德,因此自己可以获得无量诸佛之无量功德之数量的功德,这叫具四无量功德。具无量众生之数之功德,具众生无量痛苦之数量的功德,具无量诸佛数量之功德,具诸佛无量功德之数量的功德。如果我们具足以上五点而回向的话,便会增上如此具四无量之数量之功德。

  2005 年 1 月

人一生的经历,概括起来就是:缘会即现,缘灭即散。因缘到了,不想经历也得经历,因缘尽了,想留也留不住。见多识广也好,阅历简单也好,实在都是各人的因缘,谈不上绝对的好与坏。若能把多看世态炎凉得来的那份睿智、简单生活养成的那份单纯安静用在学佛上,就都是觉悟的助缘。
——希阿荣博堪布

正益  2015.1.13 21:17:12    

(398-6)  显示次数:281(233+48)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傅瑾 StellaJenny陈菊华15925368572爱爱鱼菓靑当持珍惜一念珧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