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9版区  »论题组:354  2024.5.13 14:39:15  法华微信 注册
 关于“前念已灭,后念未起,〖常青〗(2.17 10:46) (126)
 对,作为手段方便,什么方法不可以用?这没问题的。〖林广〗(2.17 11:49) (161)
 “大乘起信论,真妄互熏,无为法可以熏种子。。。”〖常青〗(2.18 12:03) (200)
 哈哈,那位法师的有些论述是有争议的。〖林广〗(2.18 13:04) (208)
 这种互薰的真妄,本质皆妄,结果相反。〖善护念〗(2.18 22:00) (237)
 然后,又有问题了〖善护念〗(2.18 22:08) (249)
 “真妄互熏”这里〖常青〗(2.19 8:58) (280)
 生熟互转不仅是功夫,也商品明一个道理:〖善护念〗(2.20 9:08) (334)
 老兄帖子在分段落的地方,最好空一行,挤一块儿让人眼花!〖法师上下〗(2.21 1:55) (367)
 相薰的真如是造作作意性的真如〖善护念〗(2.21 8:42) (381)
 佛教里的词同名异义多,搞不清楚,很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善护念〗(2.21 8:57) (379)
 实际上,是往技巧方面去想了,这样做的结果,〖善护念〗(2.17 16:17) (166)
 老兄,你这样说〖常青〗(2.17 17:06) (215)
 不对立也不是另外一种串习〖善护念〗(2.17 18:10) (219)
 另外,偷心死尽,还是死汉。〖善护念〗(2.17 18:13) (219)
 倒不一定是有意地偷〖倏忽〗(2.17 20:07) (239)
 就是能所不对立了也是个串习,人境俱夺了。〖善护念〗(2.17 21:29) (290)
 对立习惯了〖倏忽〗(2.17 22:08) (321)
 明白这个一体性〖善护念〗(2.17 22:38) (323)
 何只能与所对立习惯了,你俩也对立习惯了!(内空)〖法师上下〗(2.19 1:44) (354)
 大国师真是高〖倏忽〗(2.19 2:20) (366)
 你说哪种对立?〖善护念〗(2.19 8:07) (360)
 如果对光头强有见地和一定体验了,接下来可以试试这个:〖善护念〗(2.17 21:33) (170)
 真是三际托空的时候〖善护念〗(2.17 16:19) (127)
 中亦不住 一念未生 處 就是本來面目 .........〖心齋真參實究〗(5.13 14:39) (112)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关于“前念已灭,后念未起,
中间是真空。。。”这两天看到心闻无遮论坛上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平居”是用心念前后的因果律来否定真空之说。对于这句话的前两句,如果仅用思维心从文字上去推敲,既然有前有后,自然容易会想到有个“中间真空”的误解出来。
其实,对于提出“前念已灭,后念未起”,是强调就在这个非常迅疾(电光石火)的当口,是个打破不知觉的总是落在能所对立中来认识事物串习的“时机”(因为人们起心动念总是落在能所对立里面),是个让我们“转身”、契入的时机。其目的不是强调有个“中间”,一定是个什么,那方向弄错了。
这种话如果直接用嘴说出来开导人,效果不如帮助学人在心行上去创造这么个时机,让他契入:比如六祖师让惠武先“不思善,不思恶”,然后过一会,引导说“正与么时,那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武通过这句话契入,是不是一下子就到“不二”的程度,不知道,但是至少也能得个入处,上手处,要脚跟点地,那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的。
在我所遇到过的为数不多的出家法师中,能够一上来直接用这种方式教授学人的,本焕大师

常青  2014.2.17 10:46:39    来自:深圳  

(354-1)  显示次数:126(72+54)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对,作为手段方便,什么方法不可以用?这没问题的。
强说成什么是,确实有问题。

林广  2014.2.17 11:49:20    

(354-2)  显示次数:161(115+46)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大乘起信论,真妄互熏,无为法可以熏种子。。。”
看到心闻无遮论坛上有这么一篇文章。
首先确实名词太多了,又是真如、缘起、无明、如来藏、阿赖耶、觉不觉义,离言真如、依言真如。。。。。。
从文章中看,想把这些个名字串起来貌似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作者忽略或者说不够重视的一点:起信论为什么提到“此识有二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这个一定要先真弄明白,到底是指什么。然后才会知道为什么有如来藏和阿赖耶这两个别名,阿赖耶为什么被称为“生灭与不生灭和合”,也就不会得出此论把如来藏和阿赖耶分为两截的判断了。
至于“生灭门中有真如,真如到底算真如门还是生灭门”的问题,提到真如、缘起、无明当然不是三个独立的实在的东西,不然“真如”就在自己的理解世界中,真成了本体论的本体了。其实起信论在提出一心二门时,就已经交待了“此二门不相舍离”,这个时候非要高举反对“骑墙主义的投机心态,革命阵营不允许模糊立场”的牌子,怕反而不是好事呢。这不是逼的人家成。。。。。
这个问题如果没真明白,后面谈真如缘起的过程,不免。。。。。。。。
个人看法,只讨论事,不对人,绝不想挑起是非,哈哈

常青  2014.2.18 12:03:36    来自:深圳  

(354-13)  显示次数:200(158+42)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哈哈,那位法师的有些论述是有争议的。
贴文上说明了是钢晓法师的大作吧。

林广  2014.2.18 13:04:38    

(354-14)  显示次数:208(168+40)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这种互薰的真妄,本质皆妄,结果相反。
无为有为的交互也是这样。
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而已,两种串习,哪头劲大,哪头说了算。
但一月真,中间更无是月非月。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8 22:00:08    

(354-15)  显示次数:237(200+37)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然后,又有问题了
两头都没劲的泯寂状态是吗?这是最厉害的串习,也是最隐微的造作,来果老讲:到这里,如果没有饿狗爬墙的精神,是透不过去的,爬不出去,就死在里面,这是最好的结果。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8 22:08:52    

(354-16)  显示次数:249(208+41)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真妄互熏”这里
却不是你理解的“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的工夫,难不成“真”能熏成“妄”,“妄”能熏成“真”?你不觉得头晕?
“真妄互熏”这种权宜的说法,实际是试图想表达“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的典故。
再来聊一聊你楼下所说的来果老和尚那个“饿狗爬墙”的比喻:本是无路可走,但是不能放弃,所以要有饿狗爬墙的精神,爬不出去,真能死在里面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可惜的是,死的不彻底,结果是反而透不过去。
眼睛所能看到,超不出色相的范围;耳朵所能听到的,越不过声尘的界限;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终究跳不出相对的概念,而佛法却是超越相对的。

常青  2014.2.19 8:58:53    来自:深圳  

(354-20)  显示次数:280(245+35)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生熟互转不仅是功夫,也商品明一个道理:
却不是你理解的“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的工夫,难不成“真”能熏成“妄”,“妄”能熏成“真”?你不觉得头晕?
回:妄能串习成真,所以,凡能转成贤圣,转识可以成智;真也能串习成妄,所以,才有三不退的说法,达到三不退地,方可中断真薰成妄的可能性。小乘则入预流初果不退堕。
“真妄互熏”这种权宜的说法,实际是试图想表达“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的典故。
回:没什么关系,山河大地不是真变成妄的结果,清净本然,元具百界千如,无欠无余,何缺山河大地。
眼睛所能看到,超不出色相的范围;耳朵所能听到的,越不过声尘的界限;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终究跳不出相对的概念,而佛法却是超越相对的。
回:都能越过,只不过超越相对不是离开相对别有超越境界,如果有,还要超越,直到相对和超越不再是相对的概念。到圆相信即位,也就是十信位,就可以六根互用了,任何一根都可以具备六根的功能。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20 9:08:17    

(354-21)  显示次数:334(291+43)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老兄帖子在分段落的地方,最好空一行,挤一块儿让人眼花!
真妄相熏,无论是条单向道,还是双向道;可逆,抑不可逆;
都各自存在有理论上的缺陷,这似乎是一切本体论皆难以迴避的宿命:
立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产生另一个新问题。
因为它被视为是一个“整体”,要让这个“整体”完整,只好到处补强缺漏。
可惜一个无外无内的“整体”的补强,恰恰是挖东墙来补西墙,当然永远不能补好。

至于说“清净本然元具百界千如”,就可以躲开相熏论的难题吗?
恐未必然!没了相熏,还谈什么流转、还灭?
立了主客,就这么尴尬,熏也不是,不熏也不是。
大约此时正好学学如何“饿狗爬墙”吧?

法师上下  2014.2.21 1:55:27    来自:+++  

(354-22)  显示次数:367(324+43)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相薰的真如是造作作意性的真如
它既不那么真,也不那么如,实际上是去除污染,达到的一个相对清净态。这种真如,并非本体,只是本体派生出一个作用方面。

至于说“清净本然元具百界千如”,就可以躲开相熏论的难题吗?
回:根本不用回避,这种清净本然是本然的,既不会因污染而变得不清净,也不会因净化而变得更干净,与前面相薰意义的真如在两个不同层面,此体彼用。

恐未必然!没了相熏,还谈什么流转、还灭?
回:本体真如,不用相薰,或者说从一个变成另一个,甲态变乙态,依然可以如如流转、还灭,而本无流转生灭,江河竞注而不流,旋岚偃岳而不动嘛,如化身释迦不就是个很好的示现嘛。

立了主客,就这么尴尬,熏也不是,不熏也不是。
回:立或不立都立,立立,立不立而已,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当然尴尬。薰也不是,不薰也不可能,处在二元化的观念中,不被真如薰,则被生死薰,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是两害相权择其轻而已。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21 8:42:05    

(354-23)  显示次数:381(336+4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佛教里的词同名异义多,搞不清楚,很容易造成思维混乱。
像涅磐,四种涅磐
像无为,六种无为
真如,也存在圆别二教义的真如。圆义真如就是真如缘起或理具随缘,别义真如属于真常唯心称为别理随缘,理具随缘是天台正宗圆教不但中圆观义趣,别理随缘是别教但中义趣,别教后心,不是趋灭的,是起用的,出现方便愿力智等六外四度,以别义心真如倒用心生灭。由于圆别二义真如二种随缘之义趣差异,遂出现台教山外山家百年法诤。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21 8:57:12    

(354-24)  显示次数:379(334+4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实际上,是往技巧方面去想了,这样做的结果,
找到一个中间空当,也是率尔意识,跟小孩的朴素意识状态和偶尔愣神时的状态是一样的。
这句话的本义,前念不起灭,后念不起灭,念念不起灭。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16:17:23    

(354-3)  显示次数:166(118+48)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老兄,你这样说
仍然是不知觉的带着“对立”的串习去找,想找到个是什么,或找到个什么是,“偷心”不死。
这个时候千万别谈什么义。

常青  2014.2.17 17:06:47    来自:深圳  

(354-5)  显示次数:215(161+54)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不对立也不是另外一种串习
这两方面最好也不要对立。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18:10:13    

(354-6)  显示次数:219(173+46)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另外,偷心死尽,还是死汉。
死汉就是色壳子,只有无心一种心。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18:13:27    

(354-7)  显示次数:219(170+49)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倒不一定是有意地偷
能所对立是串习;好不容易得个机会,依然用能所格式剖析,没话可说。

倏忽  2014.2.17 20:07:33    

(354-8)  显示次数:239(199+40)     查看倏忽的所有文章 给倏忽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就是能所不对立了也是个串习,人境俱夺了。
但这只是光头强,样子和他的难兄难弟能所似乎相反,还是两样牲畜,一般败缺。不相陵相夺了,哥俩好,一奶同胞,天下太平。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21:29:02    

(354-9)  显示次数:290(244+46)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对立习惯了
所以,能所对立 有个对面,叫做能所不对立。

倏忽  2014.2.17 22:08:16    

(354-11)  显示次数:321(284+37)     查看倏忽的所有文章 给倏忽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明白这个一体性
就不左右互搏了,作个揖也可以的,互搏也可以,并非势不两立,游戏而已。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22:38:19    

(354-12)  显示次数:323(291+32)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何只能与所对立习惯了,你俩也对立习惯了!(内空)

法师上下  2014.2.19 1:44:12    来自:+++  

(354-17)  显示次数:354(322+32)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大国师真是高
哪壶不开提哪壶。。

倏忽  2014.2.19 2:20:54    

(354-18)  显示次数:366(332+34)     查看倏忽的所有文章 给倏忽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你说哪种对立?
对立不对立对立的对立,还是对立不对立不对立的对立。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9 8:07:33    

(354-19)  显示次数:360(329+31)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如果对光头强有见地和一定体验了,接下来可以试试这个:
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于二不二悉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

《生活中的佐巴钦波》
什么是钦波?就是普遍;什么是佐巴?就是完善的。我们日常的一切行为都是完善的,佐巴钦波告诉你,不必改变任何,这就是佐巴钦波的行为。
对于那些对佐巴钦波产生信心的人,假如他们的信心是建立在真实经验上的,这些行者被称为证悟心性者,但是,那些停留在知识和猜测之阶段上的人,他们对佐巴钦波的见解将蒙上扭曲的阴影。
然而,即使是那些证悟者,他们也许同样会混淆佐巴钦波的行为,所以,见、修、行、果,这个系统是不可分离的。虽然你进入了大圆满见,也亲自当下切入到无勤无修,但是,佐巴钦波的行为该如何,还是应该介绍的。
在我们的记忆中,很多佐巴钦波传统的大师,他们表现出少有的疯狂,我指的是他们的外表,但是,他们的内心如何呢?
也许,你认为,一切都是完好的,那么,佐巴钦波的自宗也没有迫切的教你如何对治情绪和其它种种二元心,所以你就可以放荡的不顾及一切因果吗?
《自生普贤》告诉我们,虽然一切都是空性(NATURE)的投射,但是他们活力(TSAL)的存在是不诤的事实,所以,你必须尊重那些如幻的因果。
莲花生大师说,虽然见地犹如天空般的广阔,但是业果也好似面粉般的细。
假如你误解了佐巴钦波,你认为不尊重业果,那就是无束缚的行为,那么,说明你根本没有证悟佐巴钦波。
那么证悟佐巴钦波的人他们如何呢?事实上,他们不会忽视因果。不过,他们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我指的是那些新手。
类似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对“心”状态的认识,这决定了你的行为。
首先,在佐巴钦波的“见”中,你证悟了那个——“自性”、“善恶”等概念无法干涉的本来面目,一切都是完好的,甚至,二元心,你没有必要谴除它们,一切都呈现自是的状态。
但是,你绝对不能认为,纠缠在二元心中——这就是佐巴钦波了。佐巴钦波什么都不是,它没有定义或自性。虽然它告诉你,不必“仇视”二元心——因为你根本无法用二元心驱赶二元心,二元心不是一个稳定不变的东西,你不必将它建立成为对立的目标。但是,这绝对不意味这给你这样的借口——放任在二元心中,并且说自己是在佐巴钦波中。你必须知道,佐巴钦波什么都不是,没有概念可以用来参考。相反,你离开二元心,那也不能算是佐巴钦波。佐巴钦波不是努力或达到,所以你不需用表征或境地来代表它,不需要。
有的人,他们不建立任何造作,但是他们同时在破坏造作。有的人相反,他们不拒绝造作,但是他们同时又在建立造作。佐巴钦波既不是建立,也不是破坏。从见地上是如是的,行为上也是如此。在每个时候,见、修、行、果,它们是并列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它们是渐次的,见达到的时候就是修,修达到的时候就是行,行达到的时候就是果。
好了,我们继续谈佐巴钦波的道路,尤其是那些刚刚进入见、修的人,对于他们,没有正确把握佐巴钦波的行,就等于毁灭佐巴钦波,所以,见、修、行、果是不允许只教授其中的某一个,否则就是作为一个佐巴钦波老师的失误。
很多佐巴钦波的行者,开始抱有这样的错见:一切都完满无缺,这象征着一切行为都有合理的解释。但是《大圆满自生普贤》指出,你没有安住在自然状态中,然后自以为的“任运”,其实是自欺。
在“基”的教授中,我们知道:心是自然状态的活力,二元世界是活力在自然状态中的投射,你处于何种状态,你的活力就呈现何种。假如你是在自然状态,那么,你的心是明觉(RIGPA),活力展现为如同没有障碍的周遍天空。但是你扭曲了自然状态,你陷入二元心重重的头尾自逐之中,一切如幻的自我世界也被缔造。这就是“一根二道”。
处于佐巴钦波,也就是一切事物本来的样子,不存在描述,它是普遍的事实,同时,也是超越心智的定义。但是作为非二元活力,你不能拒绝心的活动,并且判定它们绝对的价值。这就是说,哪怕是误见,你也没有必要“消除”,或是确切的说,用“消除”的误见去代替那个刚刚发生过的“误见”——人为对立依然存在于当下,因为“消除”而解释出来的解脱,仅仅是自己的认定。这个认定与当下发生的一切无关,当下发生的一切,它们自己有自己的活动轨迹。
所以,处于佐巴钦波,你不可避免的放弃了努力,同时也不拒绝。你所不努力的事物,它们不会吞没你,因为事实是:它们本来自是;假如你愿意干涉,那么,表面上看起来你干涉了一切,实际上,干涉的对象——仅仅是你“自己的认定”——你在不断改变认定。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对佐巴钦波的错误认识——有的人认为一切无碍,“二元心就是佐巴钦波”,不!佐巴钦波什么都不是,你处于二元心中的时候,虽然你解释它们为“解脱的”、“普贤的”等等,但是这仅仅是解释,头脑又巧妙的欺骗了你。
对于充满二元“建立”的人,佐巴钦波会给他“破斥”;对于充满二元“破斥”的人,佐巴钦波会给他“建立”;此后,他才能不建立,同时也不拒绝,或者说:不被自己内心的把戏欺骗。
为了更好的让你理解,我举实际的例子:
对于你来说,一个了解佐巴钦波的人,你一定会觉悟到那赤裸的觉性,但是,作为赤裸的觉性,它如同天空一般不拒绝情绪之游云。你在情绪中发现事实,也同样有迷失的可能。
我们先讲述迷失:你固执的认为,二元心因为是不必要对治的,因此,你尽量的嬉戏于二元心中,我们不能将此行为称作佐巴钦波的行为。
反过来,讲述在情绪中如何发现事实:一切都是自然状态的投射,你没有必要用“建立和破斥”这两个极端来取代事实——或是说:不必用二元心消灭二元心。一切自是,也不排斥二元心,但也不迷失在二元心中。情绪——它们因为二元心产生,但不必紧跟着做什么补救、驱除。因为它们一旦出现,就是活力的惯性使然,它们的事实就是出现、消失而已,它们来自于二元心,但是你要调整它们——这还是二元心,你放任它们,依然是二元心,这个二元心同时欺骗你说:你放任吧,一切是自解脱的。但是,佐巴钦波之中,所谓不约束二元心,就是因为——无所约束就无所“对立”,这样不必用二元心驱除二元心,仅仅是过去的二元心产生了,又自己消灭于当下。情绪,它们如同云彩,不能妨碍天空;犹如浪花,自归于海面。没有人为的干涉,也不禁止出其不意的自发的“干涉”,但是也不延续这个干涉,一切总是自己产生,又解脱于当下。我们产生情绪的事实是,二元心的操作,情绪的消失——是因为二元心本来就没有绝对自性,这些都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和设计,所以我们引用前面的讨论:“假如你是在自然状态,那么,你的心是明觉(RIGPA),活力展现为如同没有障碍的周遍天空。”。不过,一个真正的佐巴钦波行者,他不在乎“状态”,一切状态中都是佐巴钦波自己状态,不过,惟独缺少了某种“自欺”。
佐巴钦波的见地:一切完美,不必干涉;修持:无须休整任何;行为:自然直接安住在无建立和破斥;结果:不存在一切可激动人心的成就,不不担心失去任何。
人和人的交往中,往往,大家根本不了解彼此,每个人用自己的定义去替代别人的世界,大家的沟通都建立在自己的假设上。人们争吵,不能说谁绝对有理由,理由总是“自己”是正确的。然而佐巴钦波的行者看这一切,听这一切,它们是颜色、声音、运动,它们仅仅是它们,佐巴钦波的行者无法做任何表态,他的反映如同空谷的回音,当然,即使是情绪,也自己解析于自己。
佐巴钦波行者,他如同婴儿,无畏惧生死,无动摇于世间八风。人们对时间八风充满了幻想,依之产生欢乐和痛苦,这些都是二元心的游戏,佐巴钦波则完全呈现现象的本身,他比起常人如同疯子,他如同站在自己身后观察自己,他超越了成见,超越了隔阂,能容纳一切异见、攻击,他的慈悲平常的如同饮食一般,他完全尊重因果,同时对如幻的世界不置于任何结论,一切行为没有任何故意的改变,凡是有改变都是自然的——因缘使然,他没有所达成的,也没有需要保持的。
佐巴钦波的行为,你可以在《昆桑宁提》的教授中得到具体的口诀,但是,这些口诀对于非佐巴钦波行者,根本是不可能了悟,因为一切都出自于佐巴钦波的自然,任何的模仿都超越了佐巴钦波的范围。
哎吗火,你不拒绝,同时也无法挽留:它们自己消失,你无所希望,也不害怕失去,二元心也不算什么,它们自己照顾自己,超越见、修、行、果,这就是佐巴钦波的生活方式。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21:33:12    

(354-10)  显示次数:170(129+41)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真是三际托空的时候
什么前后中间啊,俱不可得。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16:19:18    

(354-4)  显示次数:127(79+48)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中亦不住 一念未生 處 就是本來面目 .........
注意這電光火石間「一念斷處 回光一照 這了了分明的 到底是什麼呢 .......... 」

心齋真參實究  2024.5.13 14:39:15    

(354-25)  显示次数:112(83+29)     查看心齋真參實究的所有文章 给心齋真參實究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知止心平气和聂友冬工程机械租赁13886851086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