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2009版区  »论题组:308  2014.4.16 1:27:37   法华微信 注册
 [依‘通教十地’] 转:诸乘修证次第〖iamfisher〗(6.8 16:44) (553)
 第一、乾慧地〖iamfisher〗(6.8 16:44) (674)
 第二、种性地〖iamfisher〗(6.8 16:45) (754)
 第三、八人地〖iamfisher〗(6.8 16:45) (881)
 第四、见地 (及:第五薄地、第六离欲地、第七已办地、第八辟支佛地、九地菩萨地、第十佛地)〖iamfisher〗(6.8 16:48) (982)
 后四章(修行者困境、弥勒比丘、即身成佛?、菩萨比丘)〖iamfisher〗(6.8 16:51) (1102)
 乱讲的东西不少〖烈火〗(1.28 15:31) (1217)
 请问:大款故意装穷鬼,若不为人学步,所为何在?(内空)〖法师上下〗(1.30 4:06) (1293)
 穷鬼故意装大款,所为何在?(内空)〖善护念〗(1.30 10:12) (1384)
 呵呵!这题问您正合式!(内空)〖法师上下〗(2.1 4:02) (1416)
 弥勒菩萨那种叫首楞严三昧定〖善护念〗(1.30 10:21) (1311)
 说弥勒有定无定,也只是两头语。〖法师上下〗(2.1 5:03) (1392)
 你看看首楞严三昧经和弥勒上升经〖善护念〗(2.1 11:01) (1422)
 开圆解和禅宗的见道〖善护念〗(2.2 11:00) (797)
 大彻大悟、大开圆解,居然犹未及藏教初果,也是够可怜的!(内空)〖法师上下〗(2.3 4:34) (801)
 两方面:〖善护念〗(2.3 10:48) (883)
 说得也是!〖法师上下〗(2.4 8:51) (909)
 见道和见道位。〖善护念〗(2.2 11:19) (704)
 这种分别,似乎多馀且无稽,台宗怕没有类似说法吧?〖法师上下〗(2.3 4:35) (799)
 不是没有类似的问题,而是就是这样的问题。〖善护念〗(2.3 10:43) (880)
 就是出了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向您提出问题呀!〖法师上下〗(2.4 8:50) (972)
 给你引一段经,你就明白了。〖善护念〗(2.4 11:06) (1052)
 愈看愈糊涂!〖法师上下〗(2.5 2:44) (1158)
 这个等诸佛心,与佛同俦的悟境,这个一般都以之为见道。〖善护念〗(2.5 9:48) (1241)
 恕我直言啦!〖法师上下〗(2.6 4:40) (1325)
 关于这个问题:〖善护念〗(2.6 8:39) (1351)
 净土的上品上就有禅有净土,且乘急戒急,此类必生上品上。〖善护念〗(2.2 11:38) (625)
 读后〖iamfisher〗(6.8 17:14) (555)
 陈兵这里讲法不正确,准确的解释〖善护念〗(1.29 16:57) (605)
 赞同一下。。。〖林广〗(1.29 23:09) (585)
 鱼:过年吉祥事,无过于放生,户户成屠场,悉闻怨杀声,〖法华微信〗(1.29 22:48) (494)
 先看下教观关于通教部分的论述:〖善护念〗(1.30 9:30) (509)
 后面讲圆门即之前有段话:〖善护念〗(1.30 9:32) (512)
 陈兵说:〖善护念〗(1.30 9:53) (546)
 此处不必如此较真儿!〖法师上下〗(2.1 4:42) (624)
 为什么说四教只是发心呢。〖善护念〗(2.1 10:59) (654)
 陈兵又说:〖善护念〗(1.30 10:10) (527)
 陈兵的东西,有的对有的不对,关键不对细部又对。〖善护念〗(1.30 10:28) (514)
 慕圣(仲工):前久偶然的听到小房子先生说烧头香很重要,我对此...〖法华微信〗(2.4 20:41) (541)
 一直佩服你的奇思妙想。。。〖林广〗(2.5 5:19) (647)
 首供、末供固非刻意所求,插头香倒确有很大的争取空间。〖法师上下〗(2.5 9:06) (686)
 这个事不好这样验证〖善护念〗(2.5 10:20) (700)
 要是别的网友这样回,俺就算了。〖林广〗(2.5 22:23) (784)
 结个善缘〖善护念〗(2.6 8:28) (878)
 兼听未必能明。。。。〖林广〗(2.8 8:37) (899)
 我感角有些类似金刚座或佛舍利与〖慕圣〗(2.6 10:25) (723)
 当然有可取。。。。〖林广〗(2.6 11:25) (736)
 肯定是用的,一称难无佛,皆已成佛道。〖善护念〗(2.6 16:50) (801)
 这倒是哟〖慕圣〗(2.7 16:34) (865)
 中庸之道不好把持,〖善护念〗(2.7 19:56) (914)
 还有吧,这都是些明面上能讲的理。〖善护念〗(2.6 17:01) (744)
 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佛教事业的兴起,〖善护念〗(2.6 17:10) (741)
 这个事我是这么看的,烧头香只是一种心理消费〖善护念〗(2.5 9:58) (624)
 从另一个角度说说〖慕圣〗(2.6 10:10) (721)
 维摩诘经中有一段:〖善护念〗(2.6 16:45) (793)
 呵呵,设想一下〖慕圣〗(2.7 16:26) (868)
 境这个移动点是假象〖善护念〗(2.7 20:02) (888)
 圣兄这番烧头香与佛门典故的连繫,着实有意思!〖法师上下〗(2.7 2:24) (788)
 小房子先生是澳洲给人看图腾的卢先生〖慕圣〗(2.7 16:15) (798)
 慕圣:推荐文章(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69)--出家人给世间侄子的生活秘诀)〖法华微信〗(2.7 10:32) (549)
 真让人羡慕!都几生才能修来?〖法师上下〗(2.8 8:58) (583)
 渔:分享精华文章到法华微信的正确方法:〖法华微信〗(2.7 13:37) (496)
 SJH:推荐文章(慈诚罗珠堪布:世界的真相)〖法华微信〗(2.7 19:16) (550)
 堪布的影艺资讯挺灵通的!〖法师上下〗(2.8 8:50) (583)
 SJH:推荐文章(问佛陀情为何物)〖法华微信〗(2.7 19:17) (500)
 SJH:推荐文章(【师兄!注意】烧香拜佛未必是修行 关键在发心)〖法华微信〗(2.7 19:17) (509)
 慕圣(普光敬藏):看到一篇文章http://mp.〖法华微信〗(2.9 11:11) (561)
 好心办坏事,这不少见。何况将佛教道教混在一块说。〖iamfisher〗(2.9 23:11) (637)
 呵呵,这问题本是我想问的〖慕圣〗(2.10 22:16) (674)
 顺便再说个〖慕圣〗(2.10 22:33) (725)
 谁是谁的谁?这个不是新问题呀〖iamfisher〗(2.10 23:39) (793)
 是啊,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纠结了一阵〖慕圣〗(2.11 13:37) (2.11 13:44) (888)
 等等〖iamfisher〗(2.11 21:36) (949)
 〖慕圣〗(2.11 23:56) (1032)
 信或不信,因缘就在那里〖常青〗(2.12 16:22) (1126)
 想起几句台辞〖善护念〗(2.12 17:00) (1198)
 曾读过杨绛的文章〖常青〗(2.12 23:36) (1261)
 假设福报好点的话〖慕圣〗(2.12 23:49) (1346)
 仁兄想法不错,末法时代证果得定其实并不容易,〖善护念〗(2.13 12:10) (1425)
 不记得以前在哪里看到〖慕圣〗(2.13 15:54) (1515)
 您这个班可上得真惬意,有时间一口气码这么多字!(内空)〖法师上下〗(2.14 9:47) (1594)
 慕圣(闻添祥):时忙时闲〖法华微信〗(2.14 10:33) (1658)
 月上玄霄:二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法华微信〗(3.8 9:52) (1742)
 慕圣(月上玄霄):有个疑问,看庄严宝王经说师子国有罗刹,又说那不〖法华微信〗(3.19 13:04) (1817)
 鱼:斯里兰卡就是楞伽〖法华微信〗(3.19 16:59) (1844)
 慕圣(月上玄霄):#那中国算东胜神州吗?〖法华微信〗(3.19 17:16) (1905)
 鱼:如果古印度已经给南极洲大洋洲南北美洲都安排了印度名称〖法华微信〗(3.19 18:27) (1986)
 慕圣(月上玄霄):那我们怎么理解四大州,还有金轮王一天能游四大州〖法华微信〗(3.20 10:03) (2059)
 鱼:洲〖法华微信〗(3.20 11:50) (2130)
 慕圣(月上玄霄):那会涉及到个问题,比如佛是否是一切智者,当时佛...〖法华微信〗(3.20 12:49) (2222)
 鱼:现代人学佛若不生疑那比大熊猫还珍稀百倍#〖法华微信〗(3.20 15:29) (2290)
 慕圣(月上玄霄):我这样想了一下,首先是对世界认识的标准,上面〖法华微信〗(3.20 15:57) (2389)
 渔:大众日常地理观念不可能与一般认知脱节〖法华微信〗(3.20 17:48) (2475)
 这事有个理直气壮的回答。〖林广〗(3.20 20:22) (2565)
 渔:愿闻其详〖法华微信〗(3.21 10:50) (2653)
 不好意思,居然忘记了。。。。(内空)〖林广〗(3.21 11:38) (2772)
 理直气壮。〖林广〗(3.21 11:55) (3.21 11:57) (2848)
 俺对此的认识和联想。。。〖iamfisher〗(3.22 22:10) (2956)
 如果佛陀抛弃当地流行的世界观。。。。〖林广〗(3.24 10:50) (3036)
 人死后看到的世界与活着时看到的发生不同时哪个是真实的呢?(内空)〖慕圣〗(3.24 10:59) (3104)
 没有哪种更真实,只是标准不同罢了。〖善护念〗(3.24 13:46) (3.24 13:52) (3136)
 刚才一搜一回忆,佛陀确实也抛弃过须弥山世界观的,呵呵。〖iamfisher〗(3.24 19:58) (3.24 20:09) (3108)
 据《大经》唐宋二译,极乐国是没有日月,或至少看不到日月的。〖法师上下〗(3.25 1:53) (3198)
 你还得看各洲人的形态习性等特征呢。〖善护念〗(3.25 7:14) (3261)
 百度了下〖慕圣〗(3.25 21:35) (3296)
 山川日月本是大家都看得见的。。。〖iamfisher〗(3.25 23:28) (3.25 23:44) (3230)
 这就进入印顺法师那代人的思路了。〖善护念〗(3.25 7:11) (3189)
 这倒是,看来还是只有用这样解释吧(内空)〖慕圣〗(3.25 21:36) (3218)
 曾经看过一段基督教视频〖慕圣〗(3.24 10:57) (3021)
 你这些问题,大概相当古文“天问”所涉。〖林广〗(3.24 20:46) (3108)
 证明什么,需要相关条件,〖善护念〗(3.25 8:04) (3.25 8:08) (3174)
 多数点上同意吧。有些地方态度不同。〖林广〗(3.25 8:11) (3268)
 那当遇到有人问〖慕圣〗(3.25 21:12) (3357)
 这就跟日心说地圆说的道理一样。〖善护念〗(3.26 7:47) (3367)
 上面理直气壮一贴,就是一种回答。〖林广〗(3.26 9:13) (3357)
 最偷懒的答法。。。〖iamfisher〗(3.27 9:13) (3364)
 很有道理〖慕圣〗(3.25 21:11) (3271)
 把佛当作对象〖iamfisher〗(3.27 9:16) (3289)
 阎浮提的界限,是随着时代在扩张的。〖法师上下〗(3.25 2:03) (3105)
 四洲形量,一比较就清楚了。〖善护念〗(3.25 7:20) (3178)
 那您给说说,地球上这么多块大陆,又不是盘古大陆一整块,...〖法师上下〗(3.25 9:09) (3249)
 第一南阎提是地球,余三洲都别有所在。〖善护念〗(3.25 21:07) (3.25 21:07) (3275)
 刚看了下地图〖慕圣〗(3.25 21:25) (3330)
 其他三洲也是现住〖善护念〗(3.26 7:34) (3413)
 老兄你概念似乎乱套了!〖法师上下〗(3.26 9:58) (3492)
 不一样的,多看经你就知道了。〖善护念〗(3.26 20:41) (3575)
 这一点,在现代科学并不难理解〖善护念〗(3.26 21:24) (3.26 21:28) (3595)
 其他三州最后全被吞并了?呵呵(内空)〖慕圣〗(3.25 21:13) (3195)
 No! 这叫和平统一。〖法师上下〗(3.27 3:38) (3.27 3:42) (3213)
 慕圣(月上玄霄):有意思,有道理,所以佛经世界在宏观上吻合现在...〖法华微信〗(3.21 13:13) (2456)
 鱼:如今想看但看不到的太多,想但想不明白的也多。〖法华微信〗(3.22 9:05) (2549)
 佛教里的事,想不明白的多了。〖善护念〗(3.23 18:12) (2625)
 之前确实听到个说法〖慕圣〗(3.25 21:31) (2700)
 如果这点不能相信,那更加神奇绚烂的华藏世界海〖善护念〗(3.26 7:55) (2766)
 如此信根坚固,自然值得随喜,不过在折破外人上就没辙了!〖法师上下〗(3.26 10:01) (2836)
 不是的,他们质疑佛教的地方〖善护念〗(3.26 20:46) (3.26 20:47) (2863)
 这些讨论让我想明白一个道理。〖善护念〗(3.23 18:39) (2593)
 佛教的器世界观来自于天眼的观察,并非肉眼所见。〖善护念〗(3.23 17:11) (2433)
 咱们这里叫南阎浮提〖善护念〗(3.24 7:07) (2129)
 还有这个天吧〖善护念〗(3.24 7:26) (2146)
 所举阿育王为铁轮王一例,已足以说明不同空间的解释嫌于牵强。〖法师上下〗(3.24 9:26) (2203)
 不是的,南阎浮提指的是地球。〖善护念〗(3.24 13:38) (2231)
 这只是从佛教徒立场看:〖善护念〗(2.13 12:30) (1278)
 也是因缘吧,那就怪不到你头上了,呵呵〖慕圣〗(2.12 23:37) (1207)
 说的没错,我也爱看,特别有启发〖善护念〗(2.13 12:49) (1216)
 你们深圳的人看港片,是看粤语发音的,还是普通话配音的?(内空)〖法师上下〗(2.14 9:39) (1189)
 粤语版的多吧〖常青〗(2.14 10:16) (1226)
 佛菩萨可以变现为外教之外道,华导有情入佛知见〖善护念〗(2.12 13:14) (980)
 外道外教都是通过定力来观察世界,所虑不深远,〖善护念〗(2.12 14:01) (995)
 颇有佛教徒认为圣母玛莉亚才是观音化身!〖法师上下〗(2.11 1:01) (762)
 佛教和其大宗教有共处和不共处。〖善护念〗(2.11 16:34) (763)
 实际上,佛菩萨是可以他教外道形像示现的。〖善护念〗(2.11 16:45) (806)
 是啊,师兄真个博大,读了许多经,佩服兼赞叹〖慕圣〗(2.11 19:18) (875)
 仁兄功底不错治学严谨细致〖善护念〗(2.12 14:02) (952)
 谬赞啊〖慕圣〗(2.12 23:51) (1029)
 仁兄治学确实严谨细致〖善护念〗(2.13 12:38) (1043)
 没什么进步也不用着急〖善护念〗(2.13 12:45) (1096)
 多谢师兄鼓励与警策〖慕圣〗(2.15 21:42) (1175)
 阿三兄,你的嗅觉〖善护念〗(2.16 16:54) (1261)
 呵呵,原来真是师兄〖慕圣〗(2.16 22:16) (1334)
 我的Q〖善护念〗(2.17 8:34) (1372)
 哗!原来是老钱,这世界太小了!〖法师上下〗(2.17 1:26) (1342)
 智行师兄那天台〖善护念〗(2.17 8:36) (1411)
 智行当年的天台基础,只能说取其大意,若论名相之熟悉度,可远不如现在的您。〖法师上下〗(2.17 8:53) (1489)
 你小看智兄了,智兄憨实似拙〖善护念〗(2.17 9:38) (1508)
 经中这段功德称述,其实隐藏了一点悖论在裡头!〖法师上下〗(2.13 7:50) (862)
 慕圣(幻):﹟这个倒好办,我们村以前有些老人就是又供土地公...〖法华微信〗(2.13 11:03) (905)
 不从一生看〖善护念〗(2.13 13:32) (901)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依‘通教十地’] 转:诸乘修证次第
转注:主要讲前四地,后六极略。之所以如此,大概也是修行的缘故?

-------------------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446d2e01014456.html
诸乘修证次第 陈兵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自:普贤行愿研修会
http://blog.sina.com.cn/u/2302962990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3.6.8 16:44:20    

(308-1)  显示次数:553(398+155)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第一、乾慧地
第一、乾慧地
为什么叫做乾慧?因为虽然有了慧,但没有定水滋润,如同干土地不堪种植,故名。慧和智是不一样的,慧是一种明确是非邪正的见解,有邪慧有正慧。智,可以说是一种直觉。通过如理作意以后,得到正慧或正见,对于佛法非常理解、非常明了,就像自己的见解一样,在理解上没有丝毫的疑惑滞碍,这时才叫作乾慧。小乘乾慧比较容易获得,因为小乘的教法比较简单,四谛、十二因缘,有一个熏修次第,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法住智,就是明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涅槃智,就是明了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总的来说,道理并不太复杂,如果碰到善知识,我觉得没必要像佛学院学三年,学一年就可以,甚至专门学个七天,这个过程就可以走完。我碰见一个女居士,很年轻,根器很好,半年之内,就把南传佛教的大藏经全部学完学通了。大乘要想达到乾慧地的话,问题就相当复杂了,因为大乘经论非常多,教理非常复杂、非常精深,学的时间要比较长,西藏格鲁派要学习十二年以上甚至二十年以上,还只是主要学五大论,三藏十二部学得很少。实际上,五大论多是佛教后期的一些论典,有些论是证得果位的人造的,有些是没有证得果位的人造的,并不圆满。把五大论学完,想要证得果位的话,作为现代人那是远远不够的。学的时间非常长,但学出来以后,也不见得就能具备乾慧,更难以开圆解。
中国汉传佛教的精华,主要在圆顿教。天台宗、华严宗所判的一乘圆教,靠非常圆满的见解修行,能较快破除一切妄执,得以比较迅速地走完菩萨道,到达成佛的目的地。若按中观、唯识两种见地修的话,经论上讲要三大阿僧袛劫才能成佛,需要的时间非常长。但是按圆教的圆满见地去修证的话,或者三生,甚至一生走完,或者在比较短的时间走完。圆教的得乾慧,天台宗叫作开圆解,这是修行的第一步。天台宗强调,不开圆解,谈不上修证。开圆解,就是要对圆教的义理非常明了、非常通透,完全变成自己的见地,不是只从书上看来,不是从师父那里听说,甚至不是佛的、不是祖师的,而是我自己的,我认为绝对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疑惑,这个时候才能够叫开圆解。开圆解有多难呢?当时智者大师在金陵瓦官寺讲《摩诃止观》,听众中经常跟随他一二十年的弟子有二百多,其中开圆解的只有七、八个。以后在天台宗里能达到开圆解的就更少了。圆教的理论确实非常圆满,如果开了圆解修起来肯定要快,但这第一步开圆解,就很不容易完成,当然有善知识指导会快一些,但是现在这样的善知识很难得。
开圆解以后,按照通教十地来讲,也只是乾慧地,只是具备了修行所需最重要的条件——见地,其他条件,像持戒、修福报这些比较容易,就不讲了。获得乾慧开了圆解,在天台宗的“六即佛”,顶多只在“名字即”,意谓只知佛性的名字(义理)而已。像明末藕益大师,只承认自己是名字即人。名字即人,对于佛法非常通透,见地非常真正,可以当法师,具有讲经说法的资格,可以写佛教的著作。严格来讲,在此之前是不可以给人讲经说法的。但是现在一般达不到这个条件,要求没有那么高了。
如果是禅宗,宋元以后师父多不让弟子看经论,在唐代就不是这样。唐代参禅的人,一般是先读经论,获得乾慧以后才参禅。按照太虚大师所判的禅宗三关,我认为起码破初关获得解悟以后,才可以够得上乾慧地。我碰到的这种破了初关的人,一般能够看懂以前看不懂的佛经,觉得对佛教的道理比较明白。这样的人现在在禅堂里是有的,全国大概一、二十个还是有的。如果碰到好的师父,一心参学的话,破初关并不是太难。破初关,叫三际断,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意识之流被截断,露出一个无念的空白心地。这个心地,我们以前从没有看到过,现在看见它就会知道,我们日常的念头、心理活动是无常的,但是有一个常在的心体,我三岁的时候它是这样,我八十岁的时候它还是这样,没有变化。因此对涅槃就有了比较切实的理解,但仅仅是理解而已,并不是见道。有的人就认为这个是开悟、见道甚至成佛,陷入狂慧。按照大师们的讲法,到此还没有见道。
如果修密法的话,按照密法原来的规定,是“不通显教之义,不得听密教之法”。进入密乘,应该首先把显教学通,达到显教的乾慧地,然后才有资格修学密法。但后来,慢慢把这个放弃了,往往直接学密。实际上,现在所传的密法,多是不完全的密法。比如准提法,它和显教实际上是一样的,开悟的关键,还是拿已经得到的乾慧的正见去修观,观准提咒九个梵字的字义,实际上是把显教的教理用梵字代表,一一的观,无非是无生义、本来解脱、本来涅槃、本来清净义等,与显教修毗婆舍那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但现在传的准提法,都把这个最关键的观字义取消了,那就只成了一个世间法。只是修这样的法,是很难达到乾慧地的。
如果修无上瑜伽本尊法的话,起码要见到“喻光明”,方才达到乾慧地。什么叫喻光明?光明就是本来心性,喻光明,就是相似于本来心性,只是比喻而已,不是真正见道时所见的本来心性。在密法无上部本尊法里面,是在修生起次第末后,修随察、渐收两种三摩地。首愚法师传的准提法中,最后把一切情器收摄于心轮,心轮收摄于种子字,种子字收摄于空点,最后达到空。但是这个空不是本来空性的空,是你观想出来的空,即所谓意想空,只是相似于本来心性、空性,所以叫做喻光明。证到喻光明的人,对于佛法有比较真切的体悟,智慧与见地相当于乾慧地。修到喻光明的人,在密教里也是非常稀罕的。一百年以前藏地所出的一个宁玛派大德,叫麦彭仁波切,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大德水平确实非常高。他在一部著作中讲:现在这个时代,修密法获得微小成就的人也是非常稀罕了。他被人看做文殊菩萨的化身,五岁就能讲经说法。他写了一个大圆满的口诀,写得非常好,但最后注解说:我虽然这样讲,但是我自己至今还没有证到。这就说明:百年以前,在藏传佛教里碰到这种真正达到见道,甚至是获得乾慧的善知识,已经是非常稀罕、非常难得了。
乾慧,是学佛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获得乾慧,就去闭关,就去修行断烦恼的话,历代大德都斥为盲修瞎练。若专修禅定,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去闭关,效果一般来说是反的。闭关,最起码最起码,要得到乾慧。
净土宗则不一样,它不讲这些,信愿念佛就可以了。但净土法门,想要往生品位比较高的话,还得要按照这个路子来,先获得乾慧。按《观经》,上品上生的条件有“读诵大乘”,这不是一般的念一念、诵一诵大乘经就可以了。藕益大师的解释是,相当于通过阅教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在天台宗来说,相当于见道。就是必须通过研读大乘经论,依法修行,修到小乘见道、圆教相似即以上,信愿念佛,才有可能上品上生。上品中生,是于第一义谛心不惊动,藕益大师等解释为参禅开悟,也是证得了果位,但是不如读诵大乘证得果位者。再加以信愿念佛,才能得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也得有乾慧,发菩提心,而且这个菩提心,要发得非常真实,入了大乘始教的初发心住。现在弘扬净土宗的人,把这些取消了,只强调一个信愿念佛。这样修得再好,顶多也只能得中品生,一般只能是下品往生。根据现实及某些经典中的预言,我认为现在还不到只可求下品往生的时候,精进修行还是有可能证得果位的。印光大师说,现在的佛弟子,好好修净土法门的话,最高成就是“现生欲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要现生见道证得须陀洹果,若不读诵大乘修实相念佛,怎么能够证得,若不能证得,又怎么能得上品上生?那不可能。如果只是持名念佛,不可能上品上生。只是参禅,那也不可能。必须按照佛陀指示的大乘通途,得闻思慧,入乾慧地,信愿念佛。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3.6.8 16:44:56    

(308-2)  显示次数:674(524+150)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第二、种性地
第二、种性地
种性地,简称性地。在小乘,性地指四加行位或者四善根位:暖、顶、忍、世第一。入得此位,就开始修定、修止观了,四加行,主要就是修止观。达到第一暖位的人,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定中。据经论讲,暖位人头顶经常发暖。实际上就是因为全身气脉都通了,最后通到头顶。小乘进入四加行位,必须全天修行,最后要达到世第一位时,必须过无间三昧,才能突破而见道。无间三昧,就是24个小时修行不间断。我看无论是小乘、大乘还是密教,在这一点上基本上都一样,都讲要达到见道,必须要经过一个无间三昧的阶段,藏密叫作流水相续三昧。净土宗要证得念佛三昧,也必须要修到24小时念佛不断,一心不乱,这个时候就可以看见阿弥陀佛,看见极乐世界。台湾某法师年轻时修般舟三昧,最好的时候是修到22小时,但修到23小时也不能成就,也见不到阿弥陀佛。我碰到过一位闭关6年的福建法师,他修到20个小时,还要睡4个小时的觉,未能成就。定力达不到24小时的话,不能突破世第一位。
按照《优婆塞戒经》等最低的说法,一个出家人若证到暖位,就开始进入贤位,可以作为皈依的对象了。如果按照多数经论中的说法,要证到预流向以上才属于皈依对象的圣僧,在这之前,只能算福田僧,是供养的对象,不是皈依的对象。暖位必至涅槃,因为已种下了涅槃的金刚不坏种子,这种人即使将来再多生轮回,到一定时候必然还会修道,必然证得涅槃。
第二位,顶位,正好相当于心理学所说的“高峰效应”:就是说爬山爬到顶了,发现前面还有座更高的山,但自己气力已尽,爬不上去了。修到顶位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一天从早到晚修行时,多生多劫的烦恼业障习气都会现前,会有各种各样的境界,身体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如果没有善知识指导,没有乾慧的正见,很有可能入魔,甚至丧身失命。最危险的就是这个顶位,因为到此还没有证到涅槃,没有见道,但是气力已经使尽了,修了好多年还是这样,想上上不去,即使有禅定有神通,也证不到涅槃。这时就有可能对佛法产生怀疑,甚至诽谤诸佛,说我是不是上了佛祖的当了?禅定里边没有解脱,有一个比丘修到四禅,自认为证到阿罗汉了。他得了天眼通,看到一个美丽的天女现前,便去抓,这才发现自己烦恼没有断。善星比丘也修到四禅,最后发现没有解脱,于是谤佛,生身堕入无间地狱。这个就叫“顶堕”,就是从顶位上堕落下去。这时是非常艰苦的,有可能修行了一生,住在定里,一直参究,但就是不能见道,于是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对佛法也失去信心了,就有可能堕入三恶道,但是不退善根。修到顶位是不退善根的,他持戒、修定已经形成习惯,若再转生为人,五戒十善还会坚持。
第三,忍位。修到忍位的时候,就可以放心了,从此永不堕恶道了。即使来生再转生为人,那也不害怕了。
第四,世第一位。修行到此,肯定会见道,趋向涅槃,所言说“第一入离生。”
按照《俱舍论》等的说法,修小乘道,最快三生证果,第一生资粮位,第二生加行位,第三生才有可能见道证果。如果前生没有修到加行位,那么再转生,再出家修行或是在家修行,根器是很钝的,缘分也不行,一般不会碰到开悟见道的善知识;就是碰到了,也不尊敬他,会错失缘分。即使拜到好的师父,按照正法修,一般也修不到,顶多只修到加行位而已。所以在佛陀时代,要吸收一个人出家的话,必须要看他的根器,前生修到加行位,今生见到佛了,肯定能证得圣果,才可以剃度。因为僧团是一个贤圣僧的团体,除过不多几个因诽谤佛而堕入地狱的僧尼外,其他人最低证得须陀洹果,三分之一以上证到阿罗汉果。当时是不吸收证不到果位的人出家的,以后就不是这样了。
大乘的种性地,就是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一共三十个阶位。《楞严经》再加四加行,共三十四个阶位。第一个叫做发心住(初住)。进入此阶位时,获得大乘乾慧,或者开了圆解,或者参禅破了初关,对于佛法有真实的理解体会,确信自己具有佛性,明白成佛的原理和路子,自信将来肯定成佛。在这个基础上发起的菩提心,才是真实的菩提心,这才叫进入初发心住。我说的这个发心住,是按照华严宗所说的大乘始教来判的。大乘始教,指的是中观和唯识,这两派所判别的菩萨道地基本上是一样的。现在藏传佛教、唐密,基本上都是按照大乘始教说菩萨道地,基本上是一致的。我曾就这个问题请教过正果法师,他说:印度经论中都是一样的,但是天台宗、华严宗判错了。这个观点是太虚大师的,他认为天台、华严宗二宗的判教没有充足的理由。太虚大师对唯识研究很深,但对天台、华严的研究不够,没有弄清楚天台、华严祖师为什么这么判,实际上自有其根据,并没有判错,其智慧是很高的。
我认为按照大乘始教的判法比较好,因为大乘始教判得比较低,与小乘基本一致,见道只断分别所起的见惑,大略相当于小乘的见道,就进入大乘的圣位了。如果按照大乘的别教、圆教判别的话,在人间恐怕没有一个人够得上大乘圣位,那就没有大乘圣僧可归依了。所以始教的判法比较合理。
大乘始教的初发心住,在获得乾慧或开了圆解基础上,真正发起菩提心,这种菩提心很坚固,不只是按照仪轨或者受戒时形式上发一下,而是真实、自觉地发起,发起之后会全心为这个菩提心而努力,做的事情就是修行,就是弘法,这样的人才入初发心住,才能叫做初发心菩萨。如果一个出家众进入初发心住的话,就属于大乘的贤位了。如果修净土宗,达到大乘种性地、初发心住的话,按照《无量寿观经》来说,可以上品下生,因为真正发了菩提心,具有乾慧。上品下生的人,是三小劫入欢喜地,费的时间比起三大阿僧袛劫、一大阿僧袛劫是非常短的。如果参禅,破了初关以后,继续参,才进入种性地。进入种性地的时候,才可以住山。“不破初关不住山,不破重关不闭关”,禅宗是这样讲的。因为真正有了乾慧,真正发了菩提心,知道路应该怎么走,这个时候,才可以一个人去住山。没有乾慧和菩提心就去住山,很可能走偏。
如果是密教,因为是三密相应修本尊法,每一步都有佛菩萨的加持,所以达同样的修证阶位,本事一般要比修显教者大,修到种性地的时候,一般来说本尊法会成就。本尊法成就的标准,无论唐密、藏密都一样,实际上跟念佛三昧也一样,那就是肉眼看见所观想的本尊现前,一祈请就来,这个时候才具有作息灾、增益、降伏、诛杀四种事业法的资格,修这四种法才能真实灵验,发生实际作用,才好收施主的钱,这在密教里是非常严格的。在显教里也一样,我碰到一个漳州的女居士,她持大悲咒非常精进,一念大悲咒,白衣观音就现前,然后加持水给人治病就很灵验,漳州佛教徒认为她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实际上,也只是加行位世间法的一种成就而已。在密教里,修到这样的加行位,世间法成就,本尊能够现前,据说解放以前在汉人里还是很多的。因为那个时候修密法的人,一般福报都很大,交一千大洋才能参加灌顶,能出得起一千大洋的人,不是大地主就是大商人、大官僚,最低是大学里的教授,有资格修密法的人都是这样的人,他的福报、智慧都比较深厚。所以这些人修到世间法成就、本尊能够现前的还是不少,现在在藏地也是非常难得了。若不闭关修多年,很难修到这种本尊法的世间成就。但是即使修到这种成就,离见道还很远。
大乘种姓地,若开了圆解而修,相当于天台宗六即佛的第三观行即。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3.6.8 16:45:25    

(308-3)  显示次数:754(627+127)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第三、八人地
第三、八人地
八人地的“人”,即是“忍”,在小乘,因为得到了对于欲界及色界无色界四谛的八种忍,达须陀洹向,过凡夫地而不到须陀洹果。证到这个果位,在命终前必然证得须陀洹果,所以一般也称他为须陀洹。这种人,《阿含经》中又分为三种或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叫作随信行,简称为信行。什么叫随信行,一般解释是因为特别信仰佛而依法修行,实际上不是这样。因为他也是见道的,只是出于信仰而依法修行,那怎么能叫作见道呢?按照我的理解,随信行,就是《阿含经》里所说的那种听完佛说法以后,因为佛或者佛陀道场的加持,当时就见法知法,获法眼净。所谓见法知法,是说对诸法空无我性有了刹那亲证,得根本智,唯识学叫做真见道,真见道时,可以体会到涅槃。之后得后得智,亲见诸法空相,唯识学叫做相见道——见唯识相,即《八识规矩颂》所谓“变相观空唯后得”。法眼净,相当于禅宗所讲的眼见佛性,实际上是慧眼净,慧眼,指能亲眼见法性的智慧眼。真见道的时间,南传佛学说一般只有几个刹那,甚至不到一秒钟,但印象深刻,因为能体会到涅槃,所以从此对有涅槃这回事深信不疑,对世间有能证得涅槃的阿罗汉深信不疑,对于自己将来能够证得涅槃确信不疑,所以也叫见道。但是他的见道,是出于对佛的信仰,他确信在佛的那个地方曾经见过,但从那次以后就不能见了,只是记得那个境界,然后再按照佛说的法修行,达到自己见道的时候,叫做随法行。有一种人,他一开始听完佛说法以后没有见道,而是按照佛所说的法修行,修到一定程度达到见道,也叫随法行。随法行的人再继续修,功夫见地比随法行又高一级,叫做信解脱。什么叫作信解脱?就是因为对佛法僧三宝更加深信不疑,获得了这种信仰也就相当于解脱了,所以叫作信解脱。这三种须陀洹向,开始断身见、戒禁取见,但是不能完全断疑,断的仅仅是对于三宝比较粗浅的疑,对深细的疑还不能断,深细的疑要到须陀洹果才能完全断尽。
小乘人证得八人地,大略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由定发慧,这条路子现在南传佛教里主要代表是帕奥禅师,他是先修定,修到近分定乃至四禅,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修毗钵舍那,数数观修——观四谛十二因缘,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一观苦、空、无常、无我。他的观不像我们一般观一下,是非常扎实的,例如观色蕴空,要拿证到四禅的这种禅定眼,看到身体里面的微观物质,身体里的细胞、分子甚至原子,把它分成八种或者十六种,一一观其刹那生灭、刹那无常。观完自己的身体,再观别人的身体,观完别人的身体,再观外面的器世界,这样观完以后证得色蕴空。色蕴空观完以后,再观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空,把五蕴都观完以后,也不见得能见道,那就再观十二入。十二入里面的意处,实际上相当于末那识。在心脏的部位,能看到有一个发光的点,他要拿智慧把那个点观破。若这样观修还不能见道,必须再观十八界,十八界里的意界,也相当于末那识,再通过这样观修,把末那识的俱生身见打破。修观的人很多,但是能够打破身见、证得须陀洹果的人,南传佛教界很长时间以来,也只是个别人,这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南传佛教的道是正确的,跟佛陀时代基本上一模一样,按照这条道修,必定有效验。特别是按由戒生定的路子修,工夫非常扎实,如果能修出来,一般会有禅定、神通。
另一条道叫乾观修,乾观就是不修定,直接修毗钵舍那,一般都从四念处入手。《阿含经》中,佛称四念处为“一乘道”,就是说只要沿着这一条路往前走,必能达到涅槃,不需要修其他。沿这条道修三个月到三年,必能证得两种果,一种是阿罗汉果,一种是阿那含果。甚至修一日一夜,从朝至暮,必然有所升进。现在人修的内观禅,就是修四念处,然而多数仅仅是修四念处里面的身念处,叫作“观身如身”,从明觉自己的身体入手,而仅仅修明觉,效果就已经很好了,修过的人,一般都说很有效应。身念处后面的主要内容观身不净,一般都没有修。四念处最重要的是法念处,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苦空无常无我,数数修习,才有可能达到见道。
修毗钵舍那,还是有一定的浅定——未到地定、近分定,较为易入,一般是由称念佛名进去,为南传“六随念”中“佛随念”的一种修法。代表人为阿迦曼,已经圆寂了,南传佛教认为他是证到阿罗汉果的。阿迦曼的徒弟阿姜查,著了很多书,前几年很畅销。他们的方法,就是称念佛的名号:“布达,布达……”,先快后慢,不断地念,跟四祖禅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念到一定时候,忽然停止,慢慢进入近分定,在定心基础上,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
如果要从禅宗的路子走的话,按照太虚大师的判别,要破了重关,才可以达到须陀洹向。破重关,大德的解释一般是“大死大活”,要经历一个类似于死亡的阶段,一切粗细妄念全部都没有了,甚至接近于死亡,然后再活过来。密教无上瑜伽也说见道前要现八种死相。实际上,显教密教,大乘小乘,在见道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其关键就是打破末那识相应的俱生身见,因为这个身见是命根,所以打破时会有一种类似于死亡的体验。在禅堂里参禅的人,有的人达到过这个,但是没有开悟。因为还有个大活,大死还不一定大活,大活以后才叫破了重关。破了重关,按照太虚大师的判别,所见到的道还是跟小乘的须陀洹向所见到的道一样,所以还有退堕于小乘的可能。根据宗喀巴大师、麦彭仁波切等的说法,小乘和大乘见到的道是一样的,都是空、无我性。但是大乘在见道的功德方面要比小乘大得多,见地要彻底一些、圆满一些,执着要少一些,消除业障的力量要比小乘见道者大很多。但在断烦恼这一点上,是跟小乘一样的。按照《般若经》及智者大师《维摩经玄疏》、隋慧远大师《大乘义章》的判别,修大乘者达到八人地时,就开始进入菩萨初欢喜地。
大乘始教初地至八地,若开圆解而至,相当于天台宗六即佛的第四相似即、圆教初信至八信位。相似,是说只证得空无我性、一切智、涅槃妙心,未得具佛果一切种智的真正佛性,只是相似于真正佛性而已。
如果修密法本尊法达到见道时,会有一些神奇的本领,不叫神通而叫悉地。悉地和神通不同,悉地意为成就,是密法的一种成就,是靠本尊的加持或者鬼神的力量,获得一些特异功能,有“八大悉地”,其中一种叫作飞空悉地,可以在空中飞行,但是不是神足通,是靠神的力量或者本尊的加持而得。比如唐密开元三大士之一的善无畏大师,证得初地菩萨,他从印度到大唐来时,一路上都是在空中飞行的,飞到印度跟大唐的边界时就不能飞了,护法神告诉他:前面不是弟子所管理的国界,菩萨你自己走吧,所以他从新疆自己步行到了长安,这就是飞行悉地。听西藏的朋友说,有人在西藏能空中飞行,而一到了汉地就飞不起来了,就是这个原理。因为地方神一般是不能出省的,出了五百里就不能加持你了。所以你看他确有神通,不一定是见了道,道行多高,这是密法的一种特殊方便。现在学密法者一般看圆寂的时候尸体缩小、虹化。按照密教的说法,这也不能标志见道开悟,只能标志明点坚固,持戒谨严,跟汉传佛教界烧出舍利的性质是一样的,说明持不淫戒持得很好,一二十年淫欲的念头没有动过,只要能达到这一点,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或者外道,死了以后,若拿荼毗的方法烧,就可以烧出舍利。再高一点,就可能肉身不坏;再高一点,死的时候发生虹化现象:肉体慢慢缩小,只留下头发和指甲。这个在西藏一般认为是很高甚至成佛标志,其实未必,只能说明这个人拙火修得好,持不淫戒持得好。即使修到这个成就,从道教来看,只是修仙最低的成就,叫作“尸解”,在道教传记中例证很多。其表现跟虹化差不多,有的是装在棺材里两三个月,打开一看,尸体没了,只剩下头发和指甲;有的是死时身体非常柔软,面色不改,埋在地下过了几十年,打开以后,肉体还好好的,跟活人一样。道教说,尸解者先去做“地下主”,就是地狱里管鬼的一种神吧,从佛法看,还是在鬼道里,属于多财鬼,离超出生死很远。道书说地下主140年一升迁,一千多年后,可以升到天上当天仙。
证到八人地不一样,八人地的“忍”,是完全接受的意思,八种忍,就是对欲界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完全接受,叫作苦智忍、集智忍、灭智忍、道智忍,对色界、无色界的四圣谛完全接受,叫作苦类智忍、集类知忍、灭类知忍、道类智忍,类,就是类似于欲界。须陀洹向、八人地,只证到这八种忍,因为曾经体会到过涅槃,对于四谛十二因缘深信不疑,非常理解,完全接受,所以叫作忍。证到须陀洹果就会得到八种智,这和忍不一样,忍只是完全接受,只是见解上的成就,在生活中不能随心应用,碰到烦恼时,忍不大起作用,所以八人地人在见解上是圣人,在行为上可能还是个凡夫,烦恼会不断地生起,尚无力伏断。但是证得八种智以后,就能伏断烦恼。智,是一种直觉,很微妙的很难言说的一种调节自心的技术、技巧,在一刹那间与空性相应的力量非常大,无论任何烦恼生起,都能马上把它化解,所以能得须陀洹果而伏欲界烦恼。
如果修学大乘达八人地或始教初地初心,那就只有一种忍:无生法忍,就是对于诸法本来无生、本来涅槃的真实确信不疑,完全接受。大乘关于无生法忍有两种说法,《摩诃般若经》说从八人地到菩萨地,解释菩萨无生法忍。另一种说法, 到七地、八地才得无生法忍,如《无量寿观经》讲,上品上生者到西方后,马上就见佛闻法,得无生法忍。这个得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的境界,是住在无生法忍里不动。初地、八人地所得无生法忍,仅仅是明白,是悟无生法忍,不是住在无生法忍里不动,仅仅是成就一种见解而已。
如果修到八人地的话,从做人来讲,尤其是就当今的佛教徒来讲,当然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可谓人生最大的幸运。见道,对于佛法的道理完全了然于心,具有讲解经论、随机说法的智慧,有坚固的菩提心,若出家人,可以去管理寺庙,说法度人。如果修净土法门,信愿念佛,就可以得上品中生,一生了脱生死。在当今,依佛法一生了脱生死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如果各方面条件具足,修到八人地,或者大乘始教的欢喜地,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完全可能。经里讲,末法时代,是有教无修无证。其中的“无证”在其他经里有解释,是指不能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果这件事,根据历史记载,大概从五代以来就几乎没有了,但是证得阿那含果、斯陀含果、须陀洹果,可能性还是有的。《善见毗婆沙论》中说,佛的教法一共流传一万年,前五千年修行能够证得果位,后五千年虽修也不能证果。现在应该是第四个千年的开始,可以证得斯陀含果,我觉得这个说法比较合理,也有例子在那里。像印光大师,据其《念佛三昧摸象记》自言见性境界,及其它迹象,须陀洹甚至斯陀含果,他在临终前应是证得的。弘一大师临终前所写“悲欣交集”四字,及“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之偈,可以说乃见道或起码证得须陀洹果的宣告。现在这个时代,我觉得印光大师所说的“现生预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是比较实在的目标。根器好、愿意精进修行,能够有缘亲近善知识的人,无论出家在家,应是可以修得这个果位的,具有这样根器的人起码应有一批。但如果不具有必要条件的话,那是很难修到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可能性的。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3.6.8 16:45:55    

(308-4)  显示次数:881(732+149)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第四、见地 (及:第五薄地、第六离欲地、第七已办地、第八辟支佛地、九地菩萨地
( 第四、见地 (及:第五薄地、第六离欲地、第七已办地、第八辟支佛地、九地菩萨地、第十佛地))
第四、见地
见地又称见智,在小乘就是须陀洹果。从须陀洹向再继续修,方法没有别的,只是一条道:努力达到念念见道,到见道熟练,能稍为作意便能与本分相应时,在生活中能随处应用八智时,便完成见道,断除微细疑结,证得须陀洹果,开始进入以所见道断烦恼的修道位。须陀洹人欲界烦恼伏而不起,其心境平时跟阿罗汉没有多大区别,但他的烦恼并没有断尽,思惑未断,所以还最多有七生七死,方证得阿罗汉果。为什么还有七生七死?因为烦恼还没有断,业缘未尽,遇到强缘,烦恼还会现前,这个强缘,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现行而隐伏,但是在临终的那一念或中阴境界会现行。一般来说,使须陀洹人七生七死的烦恼,多是关于性方面、男女方面的烦恼。虽然一般情况下他似乎离欲,但遇到特殊的人,色欲关、情关不能过,大概多数是情关不能过。临终的那一念,忽然遇到强缘,这个缘也是前世的一种业报,他就必须再生到人间。
再生到人间时,这种证得须陀洹果的人,要还业债,所以须陀洹果又叫做“抵债”。这种圣者再生为人时,能信佛,自然持五戒,但是不一定会继续修行。一般会遭受各种人生的磨难,由痛苦促使他修道,在最后的一生证到阿罗汉果。我听说过这种人,他发了宿命通以后,回溯自己从须陀洹果到阿罗汉果的进程,先在唐代天台宗里证得须陀洹果后,转生了好几次女人,命运很悲惨,都是很年轻的时候因情而死。所以证得须陀洹果的人,要一生了脱生死的话,必须要信愿往生西方净土,若真实发了菩提心,可以得到上品中生。
须陀洹人观空见道以后,进入修道位,也有两条道,一条是不力修禅定,而是在生活中努力断烦恼。断烦恼必须要主动地去断,因为有禅定的人,他的烦恼是被禅定遮止的,证得初禅至四禅的人,一般从早到晚没有烦恼。他觉得自己跟罗汉差不多,因为没有烦恼。但是他并不是没有烦恼,只是烦恼被禅定遮止了。在《阿含经》里讲,如果要断烦恼,必须要用“取心相”的方法,什么叫作取心相呢?就是想象。比如说男女之欲,我不知道自己断了没有,就想象,男众想象一个最美最美的天女在眼前,看自己是否生起淫欲,如果生起,则证明自己还没有断,那就要很迅速地用所见的道把淫欲心断掉。如果不知道瞋恨是否断了,就想象谁侮辱我、打我骂我,想象仇人,看自己是否生起嗔恨,如果生起,马上就把它断掉。这样专一在断烦恼上下工夫,可以快速断尽烦恼,证得慧解脱阿罗汉果,然而没有深禅定及神通。另一条道是定慧双x,能直达俱解脱阿罗汉。
证得须陀洹果,已经非常不容易,在唐代佛教最兴盛的时候,一个时代能有几十个就不错了。到了明末,莲池大师说:震旦已无一须陀洹人。实际上还是有的,他自己恐怕就在须陀洹果之上,不过证得者很稀少了。见多识广的南 怀瑾先生说过:“我连半个证到果位的人都没见过。”但我认为还是有的,不过大多隐藏不露。现在也不是没有了,所谓贤圣隐伏,隐藏的圣者大有人在,多在居士里,不过一般不是现在修到须陀洹果,而是前世已经证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果再来的。按现在禅宗、净土宗、密宗方法修行而现世证得须陀洹果的人,我还一个都没有碰到,碰到的都是前世已经证到,今生再修,忽然一下开悟。像清定上师就是一个,他自己讲,他是前世证到须陀洹果往生西方净土而后再来的,本愿是度三十万人生西,他大概满了此愿。
如果前生的善根没有修到加行位,今生要修到须陀洹果的可能性应该说就很小了,那怎么办?只有信愿往生净土,修净土法门,有可能上品下生或中品、下品往生。念佛的人很多,但预知时至、瑞相分明而自己往生的人,并不是很多,大概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往生都是通过临终的助念。我认识一个台湾的法师,说经过他助念往生的人大概有二三百个,他的诀窍是:必须要有愿力、悲心,有念佛的功夫,要把阿弥陀佛感通,让他把这个人接引走。如果缺乏这种悲心和念佛的定力的话,虽然助念,也不容易让被助念的人往生。所以助念的功德非常大,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助念团体,做这件事情,功德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若修大乘到见地,即是始教的菩萨初地住心到出心。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智者大师的《维摩经玄疏》、隋慧远《大乘义章》等,都这样判释,藏密也如此。菩萨初地在断烦恼方面主要断身见、疑、戒禁取见三结,跟小乘的须陀洹果所断的烦恼一样,但还有很大的不一样:大乘始教的菩萨初地,菩提心非常坚固,所修的道也不同小乘,从一开始就是福慧双x,不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修,一定要在众生中间弘法利生,要度很多的人,要具有讲经说法的大智慧,要行大布施,布施给很多人正法,在社会上、佛教界要有很大的影响,像龙树菩萨、无著菩萨他们那样。龙树菩萨,按汉传佛教的传记,他证到欢喜地,你看他智慧有多高,神通也很大。始教初地菩萨不一定有神通,但是也可能有神通。龙树菩萨就五通俱全,但没有六通,烦恼没有断尽。小乘人即使证得阿罗汉果也不一定具有讲经说法的智慧,只是自己把烦恼断尽了。
密宗见道后,也是主动去转化烦恼,无上瑜伽有二十五种行,其中大部分的行,实质都是主动地引出烦恼,甚至故意要到妓院里去,要到人多的地方去,故意要表面上犯戒,让别人打骂侮辱。密宗的很多祖师都是这样修,实质就是主动地引出烦恼,拿见到的道把它转化。这样修的话,大概一生可以证得阿罗汉果。按《阿含经》的说法,比丘精进修行六年,可以修到阿罗汉果,证得六通。即使六年不能成就,你修个三五十年证到阿罗汉果,从理论上来说完全是有可能的,因为人的烦恼毕竟有限,你主动这样修,三五十年把所有烦恼都断尽,从道理上来讲,应该可能。现在的人所以修不到,是因为所需要的条件不具备,比如善知识、听闻正法、获得乾慧等不具备,修行条件不好等,如果诸缘具足,今生修到一个慧解脱阿罗汉果,应该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慧解脱阿罗汉,一般来说只证到初禅,因此也没有神通,但生死已了,叫做所作已办,故名已办地,为通教第七地。
禅宗走的就是这条路子,证悟涅槃妙心后,在生活中保任、磨练,把烦恼断尽,因为用全部的力量来断烦恼获解脱,所以速度最快,有可能一生得阿罗汉果。禅宗的祖师在唐代证到阿罗汉果的,还是有一些,从灯录里可以看出来。比如沩山灵佑禅师,一次问他的弟子仰山慧寂,“微细流注,断来几年?”《楞伽经》讲有三种流注,微细流注是其中一种,指表层意识虽然没有烦恼生起,但在内心深处仍然有烦恼的种子在流动,它没有变成现行,但是有微细的活动。见了道的人,要好好修行的话,是可以看见的,随时发现自心深处的微细流注,及时把它化解、转化,转化净尽,当然就证到阿罗汉果了。仰山慧寂回答说:“寂子这里正闹。”——就说我这里微细烦恼正在不断地生起,在闹,不得寂静。沩山灵佑说:“老僧断来七年”,表明他证得阿罗汉果已经七年了。其他还有几位禅师证到阿罗汉果。禅宗的大智慧就表现在这个地方,它走的是最直接、最省力的路子,单刀直入,一条道走到底,一生就获得解脱,自己得解脱,然后再度人,这是大乘的正道,你自己都没解脱,怎么能解脱别人呢?
若要走定慧俱解脱的路子,一般来说,即生证得的可能性不大,佛陀在世时,他的阿罗汉弟子中只有三分之一证得定慧俱解脱。因为把禅定修熟练,把六神通修完满,需要严格的条件,很长的时间,一般人几十年是不能达到的。一种神通用五年、十年也不容易修出来,把六种都修出来,人生的时间不够,自正法时代结束以来,修成定慧俱解脱的人如凤毛麟角。即使修完,从小乘、禅宗来看,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佛教追求的是涅槃,得慧解脱既然能够直接进入涅槃,要神通干什么,表演给别人?没有这种自我展示的需要,要获得名闻利养吗?没有这种欲望。而且比丘戒规定:即便修得神通,也不准显现。只有大乘菩萨在度人时,非得要拿神通度再没别的办法了,才许可现神通。所以中国汉传佛教诸宗,都说在见道以前,不允许修神通,见道以后也不大主张修。如果修得以后随便表演神通,一般要遭到非议,老法师们要教训你。解放以前,大愚法师在庐山修般舟三昧,发愿修出神通弘扬佛法,感普贤菩萨教他依大藏经修“心中心法”,他依法修,发了神通,能够预言,引来几万人皈依求法,遭到他的师父太虚大师及印光大师的斥责,说他入魔了,后来果然也引来魔事:有一个居士让他预言当时两个军阀打仗之事,结果完全预言错了,他觉得丢了脸面,便去了天津。天津的居士又在背地里整他,他就伤心了,乃至“易装隐居成都”,把和尚衣服脱掉,在成都的西安路隐居了几十年,贾题韬居士等经常去请教。这是一个现实的例子。我碰到的那些老法师,问起神通问题,他们都拿大愚法师做例子,说那有什么好处呢。

通教的第五薄地,谓烦恼轻薄,即斯陀含果,断欲界九品烦恼中的前六品,若定慧双x,可住三禅。第六离欲地,即阿那含果,断尽欲界烦恼,成就禅定,能入受想灭尽定,有的经中也叫“有余依涅槃”。第七已办地,即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第八辟支佛地,断一分烦恼习气,智慧神通超过阿罗汉。若修大乘,则薄地向相当于始教二地菩萨,薄地果相当于三地菩萨,离欲地向相当四地菩萨,离欲地果相当五地菩萨,已办地向相当六地菩萨,已办地果相当七地菩萨,辟支佛地相当八地菩萨。
通教地九地菩萨地,相当于始教九地、十地菩萨。此地始称菩萨者,是因为前八地不论小乘大乘,其实主要是自度、断自心烦恼,只有到第九地才真正度他。通教第十佛地,所成之佛相当于小乘人所认为的应身佛,其实只是断了烦恼习气的大阿罗汉而已,在圆教看来只当可以在无佛世界示现成佛的终教、别教的初地菩萨。圆教初住,即是《华严经》所谓“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之初发心住。从此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然后才是圆教的圆满成佛。圆教的圆满佛果以一大世界海为教化范围,圆证事事无碍,而终、别教的佛果只是以一三千大千世界为教化范围,始教的佛果则只有应身,不具法身、报身。

通教第五地以上,自佛法入华以来证得者便不多,今天的佛弟子能实际证得的可能性很小,故不拟详述。至于圆教的初住,虽然台、贤二宗认为即生可以证得,但祖师中没有一个实际证得的先例。圆教的佛果境界,更难以验证,完全相信的人恐怕不多,只可作为一种遥远的奋斗目标或信仰。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3.6.8 16:48:22    

(308-5)  显示次数:982(844+138)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后四章(修行者困境、弥勒比丘、即身成佛?、菩萨比丘)
当代修行者的困境——善知识难逢
我觉得当代北传大乘佛教,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都面临着一个困境:就是有修有证的人甚至于找不到,缺乏善知识。善知识有,有一些很有影响的,但一般只是讲人天乘法,善于接引初机,若真正给人讲怎么能够修得定,怎么能够开悟,怎么能够证得果位,他甚至讲都不敢讲,因为他自己没有证到。至今能够证到,敢讲,讲得一清二楚的人,海峡两岸的佛教界几乎一个都没有。有些人敢于称自己开悟证得果位,一般都是在居士里,台湾有几个,大陆也有一些,是否真的证得,不好判别,已经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判别系统了。即便真正证得,也大部分都隐藏着,出家人里也有,也是隐藏的,没有名望。为什么隐藏?因为他的功力不够,定力不够,还没修到阿罗汉果,烦恼未断,如果收很多徒弟,每天都有很多的人找他,他自己就不能再往上修了,稍为不慎还有退堕的危险。所以真正证得果位的人,一般都隐藏起来,或隐在大寺院的淸众、禅堂里,或隐在家里,觉得自度非常有把握了,才愿意度人。现在一般出家人、在家人,很难碰见这样的善知识。而且自己证得果位的善知识,他不一定具有度人的方便,多数是前世善根发现忽然开悟,不能教给别人开悟的方法。这样的僧尼、居士我听说过一些,有的人功夫非常深,但不能教别人,因为他的根器太好,没有经过从凡夫修到圣者艰辛历程,所以不能教根器差的人。
弥勒比丘的榜样
今天的出家人、在家人怎么办呢?我觉得今天的出家人有一个榜样,就是太虚大师跟星云大师所示现的人间佛教菩萨僧的榜样。因为按照佛教制度的本意,今天的出家众能够算得上比丘、比丘尼的非常少。因为你的生活方式跟比丘、比丘尼是不一样的,不能完全持具足戒。所以南传佛教不承认我们汉传佛教有比丘比丘尼。解放前太虚大师请来了两个南传法师,在上海住了几个月后,他们不承认汉传的比丘是比丘,不愿与汉传出家众交往,就回去了。因为生活方式不一样,他们看到比丘在食堂里做饭,也揣人民币,这在南传是绝对不许可的。不许可身上带钱,不许可自己做饭,所以他不承认。比丘比丘尼,在佛陀时代,是一种专业的瑜伽行者,专业的修行者,不是宗教职业者。他的正业,经里讲得很清楚:一禅二诵,如果大乘的话再加三劝化。主要的正业,就是修禅定、读诵研究佛教经典。修禅定必须要证到二禅,因为在二禅,饮食睡眠减少,才能遵守佛陀规定的出家众作息时间,一天只有在中夜的时候,才可以睡两三个小时的觉,其他时间全部都用来修行,最精进的人,就是那两三个小时觉也不睡,中夜也要坐禅经行。如果没有二禅功夫的话,是做不到的。当时在佛的僧团里,比丘比丘尼全部是能够进入二禅的,在道教里,进入二禅算内丹成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成就,可以称为神仙了。这些进入二禅的人,他的生活方式、气色跟一般人截然不同。他吃得很少,所以戒律规定,出家人一顿只可以吃一抟食,解释为五口。印度的米饭,把肉、鱼肉、糖、蜂蜜、盐都做在一起,拿手一捏一团,一顿只许可吃一团,当然营养还是很丰富的。但是如果不进入二禅的话,只吃那么一点,显然是不够的。进入二禅的人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睡觉一天一两个小时甚至不睡觉也可以,精神会很好。这样的人我碰见过一个,台湾比丘,他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现在的出家人,因为生活环境、食物、生活方式等关系,即使闭关专业修行,要修到二禅,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的。南传出家人基本上都是专业修行,但是今天能够真正达到二禅的也不多,大部分也只是达到未到地定,有的能进入初禅。所以再要像佛陀时代那样,做一个完全合格的比丘比丘尼,应该说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少数根器特别好的人,才能够达到。
中国佛教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比丘比丘尼,受的是大乘菩萨戒,修的是大乘道,应该是跟小乘不一样。按照太虚大师的说法,出家众本来就应该先修小乘道,证到阿罗汉果以后再修大乘,就是按照前面所说通教十个阶位,修到辟支佛地以后,再进入菩萨地,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这样。但是如果这样修,谁能一下子一生修到辟支佛地?那样严格要求,恐怕就没有比丘比丘尼了,太虚大师本人也不见得修到。所以,今天弘扬人间佛教的印顺法师,从佛经中找到一个依据,那就是佛经里大乘比丘榜样。在佛世,比丘众里只有两个大乘比丘:一个是文殊师利菩萨,一个是弥勒比丘。文殊师利菩萨的生活方式跟一般的比丘不一样,不完全守比丘戒,有个经里讲,文殊师利菩萨竟然在王宫后宫、淫女舍(就是妓院)住了三个月,度了500个宫女、淫女。按比丘戒,比丘不得在俗人家里住,住一夜也犯戒,更不用说国王后宫、淫女舍了,但他虽然不守比丘戒,行大乘菩萨道的功德很大,你不能说他犯大乘戒。再一个弥勒比丘,在僧团里表现也不大好。《弥勒上生经》讲他“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关于这两句话,历来有多种解释,不修禅定不断烦恼,那叫什么比丘?比丘的正业就是修禅定断烦恼。所有当时别的比丘瞧不起他。但是《中阿含经》等经中说,证到大阿罗汉的比丘们没被授予未来佛的记,就是这个表现不大好的弥勒比丘,佛授记他下一个成佛。这个事情确实是一大公案,发人深省。为什么一个表现不好的弥勒比丘被授记未来佛,那些六通三明具足的大阿罗汉反而落选?这件事情很需要研究。
印顺法师认为:今天要当大乘比丘的话,只能以弥勒比丘作为榜样。这两句话怎么理解呢?印顺法师解释说,就是“不入深定,不急于断尽烦恼”。不入深定,就是不进入二禅以上定,只进入比较浅的未到地定、欲界定,以未到地定乃至欲界定为基础,就可以修观见道。因为修定很费时间,又有很严格的条件,要证入正定的话,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完全离欲,在家人有夫妻生活是不可能证得正定的,只有出家人有这个份。出家人不淫戒守得不好的话,也绝对不能进入初禅以上。第二个条件就是歇诸缘务,就是任何负担、任何事情、一丝牵挂都没有,有人供养你,不用操心饮食等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稍微差一点就不可能证到,只要心里稍微有点牵挂,必然定不住。今天的比丘比丘尼,大概具备修定条件的也有,但不会太多。特别是寺院执事、大和尚,忙得要命,什么事都要管,一个大管家,你怎么可能证得正定呢,就算把你关起来闭关,也不可能。在一个僧团里面,不跟大家一样,一个人去闭关去修行,一般是不许可的。我到佛光山,他们有1250个僧尼,专修禅定的只有一个,也是经过星云大师特许的。这个法师我跟他交谈过,他特别喜欢《阿含经》,发愿研究修证《阿含经》,然后再弘扬,星云大师才许可他。他一个人住一个精舍,也还是不能完全一天到晚修,下午还是要干些事情,修理房屋等杂事总是有的,只能一天早晨坐四个小时,一天坐四个小时,一般是不容易进入正定的。见道以后,一天坐四个小时,有可能进入初禅,进入二禅必须修行八个小时以上。而且,心中没有任何牵挂,包括教理方面的疑问。我在学习阶段,每天坚持打坐,但哪个佛教经论、哪个地方还没有通透,一打坐自然要思考,多少年都是这样,虽然花费时间不少,却不能入定。所以必须先学通教理,思考成熟,达乾慧地后,不用再思考,才适宜专门修禅定。
今天的出家人、在家人,具备证入深定的条件者可以说是很稀罕了。更重要的条件,是要有定根,就是前世修定有一定的基础,或者阿赖耶识里要有禅定的种子,没有这个种子的话,即使有好的条件去修,按照正确的方法去修,修很长的时间,也不一定证得正定。有的人几天就证到了,我见过两位进入过二禅的,当时都是十五六岁,情窦未开,方法正确,一般一百天左右就可以证到二禅。但是以后情窦一开,人欲一起,二禅马上就消失,再想证入也进不去。有人研究过,说中国僧人从宋代以后,真正进入正定的很少很少。因为禅宗不修正定,见道以后把精力用在断烦恼上。净土宗人只强调信愿念佛,更不许修世间禅定。正定需要的时间很长,即便证得,还只是世间境界,一点业障也不能消除,而且把烦恼遮止,使你看不见,自以为断了烦恼。所以禅宗、净土宗人不修世间禅。
我觉得现在的出家众,尤其是佛学院的学僧,应先在学通教理上下功夫,得闻思慧,达乾慧地,争取进入贤位,能做到一个可以皈依的比丘比丘尼,具备讲经说法、弘扬佛法的资格,这应是比较现实的。先获得乾慧,再进入大乘的种性地,真正发了菩提心以后,僧团需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干事情也是一种修行,一条大乘道,弥勒比丘走的基本上就是这样,不求自己这一生把烦恼断尽证到阿罗汉果,因为大乘主张见道者“留惑润生”,不把烦恼一生断尽。太虚大师、当今星云大师、证严比丘尼等,都是这样做的,做得也相当成功。这种做法是比较实在,也符合时代、社会、众生对佛教僧尼的需求。当然,如果只是这样修,想一生了脱生死,那是比较难的。像星云大师,发愿来生再做和尚,像他那样的修行,来生做和尚肯定是更大的大师了,这是完全符合大乘道的。
如果想要了脱生死,在不想证到阿罗汉果之前来度众生的话,那么在就在种性地发了菩提心进入初发心住的基础上,修净土法门,可以得到上品下生,争取上品中生。如果有善知识指引,出家众、在家众要修到这个结果,即生了脱生死,是比较现实的。
即身成佛,现实吗?
像密教讲即身成佛,按照大乘的《华严经》天台宗、华严宗判,顶多是相当于别教初地菩萨,已经证得了佛的一份功德,可以在无佛世界示现成佛。这个菩萨比较过硬的一条标准,就是成熟百有情。成熟百有情,就是他的弟子里有一百个左右起码达到见道位以上。能够这样的人,大概从古至今只有米勒日巴一个,他的弟子中获得成就见道以上的有125个。禅宗的马祖道一大师,门下有139个善知识,但是不是都是见道?当时别的禅师评论,能够达到见道位只有3、4个。所以真正要算即身成佛的,就只有米勒日巴一个。米勒日巴什么人?肯定是菩萨再来,而且遇到了有大成就的玛尔巴大师,生活在藏传佛教后弘初期佛教兴盛、成就者如林的时代。今天的人要达到他那个成就是不可能的,即使达到了也不是成佛,离成佛还很远。密教讲即身成佛,是顺应众生急于成佛的这种这种需求,禅宗说“一念悟时即至佛地”也是这样,给你安慰一下,跟以即生证得涅槃安慰小乘人一样。《法华经》讲,修小乘道证到阿罗汉果,所证涅槃并未究竟,非真实灭度,为了安慰你,让你有一个比较切实的目标,就说你现在已经超出生死了。就像一个“化城”。成佛,不是一个人在山里打坐就可以达到的,必须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要在众生当中修行,要让众生看见你是一个化身佛的形象,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必须要在千百万亿众生的阿赖耶识里种下让他能够看见你是佛的种子,你不在跟他的关系中给他布施结缘的话,怎么可能达到呢?所以真正的三身成佛,必须要比较长的时间,不一定必须三大阿僧袛劫,但肯定是比较长的时间。认为一个人坐在山里修密法,闭关多少年就可以成佛,那是对大乘道的误解。西藏公认为即身成佛的米拉日巴尊者,虽然穷证法性,但临终发愿往生东方不动佛土,那就说明他还没有实际成佛。
太虚大师讲,即身成佛这类话,现在最好不要讲,因为不实在,拿不出成功的例证,会被人看做迷信、狂妄。今天的人能证到什么,就讲什么。他虽然也受过班禅大师的密法灌顶,而宣布自己“无即身成佛之野心”。
菩萨比丘——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提供了一个现代菩萨比丘的典范。他有首偈子说:“比丘不是佛未成,愿人呼我菩萨名”。他不承认自己是个合格的比丘。他也吃晚餐,不守过午不食戒。而且,大概也认为不能得戒。得戒,需要一个僧团一直从释迦牟尼佛时代一代一代传到现在,完全符合规矩。中国的僧尼受的戒,从传承上、戒相上来讲,都跟释迦摩尼时代的戒律不能完全相符,所以弘一大师认为可以受戒持戒,但是不能得戒。蕅益大师则连自己是沙弥都不承认,只承认自己是个持五戒的净行优婆塞。
太虚大师自称太虚菩萨,也希望别人称他太虚菩萨。因为从种性地的初发心住开始,就可以称为菩萨了。当时也有人称他太虚菩萨,但佛教界一般都称太虚法师、太虚大师,实际上,他完全是可以称为菩萨的,也是自古以来少见的菩萨比丘之一吧。我觉得他的路子非常契机,非常实在。他曾经闭关,有三次宗教经验,这当中四禅八定、五神通都曾经偶然出现过,这说明,他有证到圣果跟神通的根器,他也自信如果按照这条路子走下去的话,三乘的道果是可以证到的。像这种人,我认为应该是阿罗汉再来,起码是阿那含果再来。但是他不去修神通修禅定,他从全心投入弘法事业,想把明清传统佛教改造成上符佛意、下契时机的人间佛教,拿佛教的道理改造社会,救国。从整个菩萨道来讲,他修行的功德应该比自己一个人证得道果大得多。我认为现在是修这种大乘道的时代,一个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可以走的路大概也就是大乘的这种路,而且这种路要具足能够达到种性地的条件也不大容易。
但是,还是要有一些人要按照传统的路子走,在四果上要证得,这是太虚大师讲的。如果不如此的话,那佛教无论如何都不能振兴。你得提供给世人一些例证,说明按佛法修持,可以证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乃至初地菩萨。即使全国有那么几个、一两个,必须要有这种人。这个话,我想非常有道理,佛教毕竟是以出世间修证为核心的宗教,与纯凭信仰的其它宗教不同。因此,必须在出家众、在家众里,培养出几个、几十个、甚至一二百个能够真正证入圣果、开悟见道的人,佛教寺庙应该为此创造条件,这种人肯定不会多,但必须有,这样佛教才有它的前途。必须要有人证得佛法的出世间法,才能住持佛法,要不然说不上住持。现在讲的人间佛教,实际上都是把禅宗的智慧运用到人天乘善法,如果只有这种佛教,那么没有佛教也行。基督教、儒家也讲这些:怎么做人、做好人,怎么孝顺父母、尽职尽责,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等,这些东西别的宗教也都有,心理学、伦理学也有,有时教化效果比佛教还要好。
真正发了菩提心的出家人,应该发愿证得沙门果位,起码能够当一个很有影响的法师。不像现在有些法师,书印得很多但看的人很少,看了人家也不一定认为你说得很高明。没有威望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人格魅力和法上的魅力,大家认为你是证得果位的,是可信的才行。宗教职业者是很不好当的,尤其是佛教的宗教职业者,不但要理论学得好、讲得好,还得会做,要具有人格魅力,让人家尊敬你、信任你。如果不从自己心行上按照大乘道精进修行的话,是做不到的,假装不得的。现在有些人利用各种传媒工具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高僧、活佛、大善知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即使做得成功,效果也是负面的、有害的。即使把自己弄得名气很大,能收到几十万徒弟,收的那些徒弟肯定是根器很差,不会辨别真正的善知识,才会皈依你,从你那里也学不到真佛法。人家根器好的人不会皈依你,不会跟着你学。必须自己真修实证,修得具备一个菩萨的品格,让人家看见你全身心献身佛教,非常通达佛法,具有大悲心、菩提心,具有正见。如能这样,没有神通也行,很多人也会敬仰的。太虚大师、印光大师、弘一大师,现在的星云大师等,都没有靠神通,也不一定有很深的禅定功夫,但还是有很多人敬仰他,照着他说的去做,修到能够往生净土甚至证到果位的人,也还是有的,这些大德为我们提供了榜样。这样的大居士,也有的是,如黄念祖居士,就很有影响,很多出家人也真心敬服他。
佛教的修行方式有三种,不是只有出家在家两种。米勒日巴提供了第三种修行方式:在家的专业瑜伽行者。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这样的人。这种人,如果条件具备,往往比出家人还修得好,他经过世俗生活的磨练,对世俗的东西更容易看破,而且修行条件往往也比一般出家人要好,辞了工作,靠朋友的供养或自己的积蓄,没有负担,很自由,全部时间用在修行上,也是学佛的一条道路。我今天就就讲到这个地方,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提出来探讨。

2011-12-4 讲于大佛禅院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3.6.8 16:51:44    

(308-6)  显示次数:1102(975+127)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乱讲的东西不少
弥勒比丘?10地菩萨都过了了,禅定高深远超诸天的四禅八定声闻的九次第定和10地以下菩萨的水平,这伙计已经基本到顶了,故意装凡夫,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不用修禅定,真是糟糕透顶。
这种是大款故意装穷鬼,笨蛋也去学,那是找死。。
禅定是一个最佳的工具,离开禅定,诸佛的哪些出世间教导,基本就等于天书,可望而不可即。
我们读了无数的佛经,可是遇到烦恼还是一样的无力,该穷的还是穷,该病的还是病,哪里有点自在的味道。
没有禅定证果实在太艰难了,三世诸佛都走禅定路子配合智慧出来的,极少极少极少极少人利根,可以断超,对大多数选手来说不要奢望了。
戒定慧,最难办的是定力,需要时间很长,中间都要很多善缘配合,真是不容易的,见过很多学佛的,有见地,有戒律,但是有定力的极少。
成佛真是艰难,定力智慧神通辩才,哪样都不是轻松的,当然攀登高峰的关键,一个是善行,一个就是禅定,不用功都不行。

自知其心是为上!

烈火  2014.1.28 15:31:58      

(308-8)  显示次数:1217(1088+129)     查看烈火的所有文章 给烈火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请问:大款故意装穷鬼,若不为人学步,所为何在?(内空)

法师上下  2014.1.30 4:06:03    来自:+++  

(308-12)  显示次数:1293(1186+107)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穷鬼故意装大款,所为何在?(内空)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1.30 10:12:51    

(308-17)  显示次数:1384(1293+91)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呵呵!这题问您正合式!(内空)

法师上下  2014.2.1 4:02:08    来自:+++  

(308-21)  显示次数:1416(1319+97)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弥勒菩萨那种叫首楞严三昧定
法尔定,无作定,非功用道位有作的禅定功勋,他是法尔自解脱,烦恼即菩提,不用说他示现清净本来清净,就是示现不清净也本来清净,何故?法尔本净。像文殊真实名讲的,大贪,大嗔,大痴,大供养等就是这个道理。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1.30 10:21:21    

(308-18)  显示次数:1311(1193+118)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说弥勒有定无定,也只是两头语。
这类问题,端看论者站什么立场说,难断是非。
譬如站在仁兄的立场,认为即使弥勒示现不清净,也本来清净;
换言之,经裡明说他不修禅定,咱还是咬定他修了禅定,只是更高级。
换到人间佛教的立场,人家一样可以认定,即使他位登十地,三祇满足,不修禅定就是不修禅定。
我想,大家同弥勒菩萨都还不熟,这问题等以后有机会上怹家串门儿时,再向怹求证吧!

法师上下  2014.2.1 5:03:14    来自:+++  

(308-23)  显示次数:1392(1295+97)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你看看首楞严三昧经和弥勒上升经
就知道了,弥勒是首楞严三昧定,这是定中之王,一切诸定都只是首楞严的一个支分。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 11:01:49    

(308-25)  显示次数:1422(1321+101)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开圆解和禅宗的见道
陈兵说:
开圆解以后,按照通教十地来讲,也只是乾慧地,只是具备了修行所需最重要的条件——见地,其他条件,像持戒、修福报这些比较容易,就不讲了。获得乾慧开了圆解,在天台宗的“六即佛”,顶多只在“名字即”,意谓只知佛性的名字(义理)而已。像明末藕益大师,只承认自己是名字即人。名字即人,对于佛法非常通透,见地非常真正,可以当法师,具有讲经说法的资格,可以写佛教的著作。严格来讲,在此之前是不可以给人讲经说法的。但是现在一般达不到这个条件,要求没有那么高了。
如果是禅宗,宋元以后师父多不让弟子看经论,在唐代就不是这样。唐代参禅的人,一般是先读经论,获得乾慧以后才参禅。按照太虚大师所判的禅宗三关,我认为起码破初关获得解悟以后,才可以够得上乾慧地。我碰到的这种破了初关的人,一般能够看懂以前看不懂的佛经,觉得对佛教的道理比较明白。这样的人现在在禅堂里是有的,全国大概一、二十个还是有的。如果碰到好的师父,一心参学的话,破初关并不是太难。破初关,叫三际断,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意识之流被截断,露出一个无念的空白心地。这个心地,我们以前从没有看到过,现在看见它就会知道,我们日常的念头、心理活动是无常的,但是有一个常在的心体,我三岁的时候它是这样,我八十岁的时候它还是这样,没有变化。因此对涅槃就有了比较切实的理解,但仅仅是理解而已,并不是见道。有的人就认为这个是开悟、见道甚至成佛,陷入狂慧。按照大师们的讲法,到此还没有见道。
评:首先,开圆解和干慧是两个不同概念,开圆解是就教位见地发心而言,干慧只是一个断证功德位。四教持见发心不同,但都要经过干慧这个断证功德位,换句话,修证理念目的不同,都经行经干慧这个路段。
再有,开圆解和禅宗见道一回事,如印祖论:
二空理唯言悟,则利根凡夫即能。如圆教名字位中人,虽五住烦恼,毫未伏断,而所悟与佛无二无别。(五住者,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此二住于界内,尘沙惑无明惑共为一住,此二住于界外,)若约宗说,则名大彻大悟。 若约教说,则名大开圆解。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如庞居士闻马祖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当下顿亡玄解。大慧杲闻圆悟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亦然。智者诵法华,至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彻大悟,大开圆解。
再有,还有两个概念要区分,禅宗的见道和大乘五道的见道位,前者还是发心见地,后者是断证果位,这个果位唯约圆别二教能证,圆教初住别教初地登见道位欢喜地。
禅宗破本参非真见道,没错,以三关论,玄关过后方见道,这个见道就是开圆解,开圆解同大彻悟,大彻悟了,还参啥禅,有啥好参?
再有,破本参是悟入小乘的偏真理体,这时候看懂四阿含中的显了义没问题,还阿含中的含藏深义和大乘部类经典仍然看不懂,至于三际托空截断众流一念豁然,破本参时做不到,只有重关破参才能相应。
破初关难不难?说难便难,言易便易,如果定入,达到长时相续于此偏真理体境界,绝非易事;如果慧入闪光定乍见还失不能相续全无力用,这就容易。
暂就这段中的疑点,先说这么多……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2 11:00:14    

(308-26)  显示次数:797(612+18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大彻大悟、大开圆解,居然犹未及藏教初果,也是够可怜的!(内空)

法师上下  2014.2.3 4:34:32    来自:+++  

(308-29)  显示次数:801(693+108)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两方面:
论见论发心远胜,论断证功德不一定及初果。
看着可怜的不见得可怜,灯下黑。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3 10:48:55    

(308-32)  显示次数:883(788+9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说得也是!
就像这些大开圆解、大彻大悟,
满口大可未必真大!

法师上下  2014.2.4 8:51:43    来自:+++  

(308-34)  显示次数:909(813+96)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见道和见道位。
见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见理和初证果,初证果属于见道位了,见理的见道却不一定证果,只是证果的先决条件之一。
大小乘都有见道和见道位。
如小乘,见偏真理体生灭四谛,就算见道,但只有到了初果向以上的修为程度才算见道位。
如大乘别教,见但中理体无量四谛,就算见道,但只有到了初欢喜地以上的修为程度才算见道位。
如大乘圆教,见圆中理体无作四谛,就算见道,但只有到了初住以上的修为程度才算见道位。
这二者往往混淆,特别说一下,否则很容易犯大妄语。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2 11:19:07    

(308-27)  显示次数:704(612+92)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这种分别,似乎多馀且无稽,台宗怕没有类似说法吧?
感觉仁兄是把“见道 vs. 见道位”当成“录取 vs. 就职”的关系在看了。
见道可用不着玉皇大帝敕书御封才生效呀!

法师上下  2014.2.3 4:35:18    来自:+++  

(308-30)  显示次数:799(699+100)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不是没有类似的问题,而是就是这样的问题。
所以,才有名字位而分真即的区别。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3 10:43:11    

(308-31)  显示次数:880(790+90)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就是出了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向您提出问题呀!
六即且先搁着,就说见道不等于见道位的教证何在吧?
或者修道不等于修道位,无学道不等于无学道位等等。
台宗还是他宗的教证,都行。
拜託可别说因为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所以不同。那可是犯贫嘴!

或者也可以换个方向问:
哪裡有教证指称没证果的见理叫见道的?

法师上下  2014.2.4 8:50:35    来自:+++  

(308-33)  显示次数:972(882+90)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给你引一段经,你就明白了。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妙哉。我念过去无量劫事。于燃灯佛。布说法处。发菩提心。从佛修行。亦复世尊布说法。于说法中。得漏尽智。成阿罗汉。亦复闻说诸法实相。入菩萨道。不动先果成大乘道。得近如来一切种智。如是妙智。从何处来。皆从凡夫久远心来。其久远心。等诸佛心。是为法身。是名成佛。得见是心。非在言教理诲理解文字之中。但在以心示中。不假三昧。不期感果。因缘熟时。凡夫即见是故佛道。传于凡夫人中不绝。若无此法。唯有感果贤圣得道。而无凡夫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佛道者。若然于末法浊恶世中。证果人者。千万人中。无有一人无证果故。佛道绝传。唯有名字。无有道象。有此法故。传佛道象。不结于末世。
又印祖说:
  念佛阅经,悟二空理,证实相法,乃约省悟修持,示现因后果。且勿笼侗自任,谓现生便能如是。现生证实相者,非无其人。恐贤契无此善根。若不详陈其故,或致妄期圣证,则志高而行不逮。久而久之,必致丧心病狂,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求升反坠,弄巧成拙。究其结果,难免永沦恶趣。不但埋没己灵,实为孤负佛恩。二空理唯言悟,则利根凡夫即能。如圆教名字位中人,虽五住烦恼,毫未伏断,而所悟与佛无二无别。(五住者,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此二住于界内,尘沙惑无明惑共为一住,此二住于界外,)若约宗说,则名大彻大悟。 若约教说,则名大开圆解。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如庞居士闻马祖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当下顿亡玄解。大慧杲闻圆悟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亦然。智者诵法华,至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彻大悟,大开圆解。若云证实相法,则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南岳思大禅师,智者之得法师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临终有人问其所证,乃曰,我初志期铜轮。(即十住位,破无明,证实相初入实报,分证寂光,初住即能于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众生,二住则千,三住则万,位位增数十倍,岂小可哉,)但以领众太早,只证铁轮而已。(铁轮,即第十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南岳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证实相法,若破一品无明,即证初住位,方可云证实相法耳,)智者大师,释迦之化身也。临终有问未审大师证入何位。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即十信位,获六根清净,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明,)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观行位,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断除,)蕅益大师临终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圆悟藏性,与佛同俦,而见思尚未能伏,何况乎断,末世大彻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五祖戒东坡,草堂清作鲁公,犹其上者,次则海印信为朱防御女,又次则雁荡僧为秦氏子桧,良以理虽顿悟,惑未伏除,一经受生,或致迷失耳,藏性,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乃实相之异名,)蕅益大师示居名字, 智者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虽三大师之本地,皆不可测。而其所示名字观行相似三位,可见实相之不易证,后进之难超越。实恐后人未证谓证,故以身说法,令其自知惭愧,不敢妄拟故耳。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4 11:06:29    

(308-35)  显示次数:1052(955+97)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愈看愈糊涂!
照《大梵决疑经》与印光大师的教言看,
这个等诸佛心,与佛同俦的悟境,都不叫做“见道”,
咋到您这儿就给断作“见道”?
我所问的,是您把这个也命为“见道”(darsana-marga) 的依据何在?
要不您小点儿声告诉我,其实是自个儿瞎琢磨的,我保证不传出去。

法师上下  2014.2.5 2:44:16    来自:+++  

(308-37)  显示次数:1158(1057+101)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这个等诸佛心,与佛同俦的悟境,这个一般都以之为见道。
属于果中因,圆初住以上的见道是果位见道,为果中果。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5 9:48:23    

(308-40)  显示次数:1241(1146+9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恕我直言啦!
您觉得一般,是因为在“见道”一词的过度延伸上,
您是出于想当然尔,所以不以为怪。
但若真是“一般”,怎么可能找不着教证呢?
由此可知,把“见道”一词作这样的意义延伸,其实很不一般。
我以为,法数的使用,总宜照古人规矩,不宜轻加改动。
古人不以圆解彻悟为见道,也就没有澄清见道不同于见道位的麻烦。
我先前说它多馀,正为这纯粹自找麻烦,一点好处没有的缘故。

法师上下  2014.2.6 4:40:14    来自:+++  

(308-46)  显示次数:1325(1231+94)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关于这个问题:
古人不以圆解彻悟为见道,也就没有澄清见道不同于见道位的麻烦。
回:我想大梵问佛诀疑和印祖讲的南岳相似,智者观行,灵峰名字那段话,已经讲的很明白了,古人是以圆解彻悟为见道,见性呀,实际理地呀,本来面目呀等等。
这些都不难理解,就是别把一个词固定的理解为某种意思,这样反而容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就是见道位,这里面的意思也多了,在不同的教位,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上下文关系,都可能意义有别。佛法不是死的,法无定法,学佛思维要有足够的弹性和变通力,不然越学越呆板,越学越困惑。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6 8:39:10    

(308-48)  显示次数:1351(1256+9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净土的上品上就有禅有净土,且乘急戒急,此类必生上品上。
如印祖说: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x接者,则以禅净双x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2 11:38:03    

(308-28)  显示次数:625(549+76)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读后
转贴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前十来年陈兵教授有部著作曾被五明堪布批判过。教判不一致,很难称各家意。这篇文章依天台教判为主,转到法华再合适不过。

有感触的地方是通教十地原是依据《摩诃般若经》

云何为初地乃至十地?所谓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

天台大师造论判教,仍是依于大经,不读不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7卷)〖后秦 鸠摩罗什译〗
http://www.fodian.net/03-boruo/08/T08n0223.zip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3.6.8 17:14:18    

(308-7)  显示次数:555(429+12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陈兵这里讲法不正确,准确的解释
要看教观纲综。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1.29 16:57:39    

(308-9)  显示次数:605(475+130)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赞同一下。。。
那里面确实有不少地方是乱说。

林广  2014.1.29 23:09:52    

(308-11)  显示次数:585(500+85)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鱼:过年吉祥事,无过于放生,户户成屠场,悉闻怨杀声,
过年吉祥事,无过于放生,户户成屠场,悉闻怨杀声,此时起慈悲,发心为救护,恰似病苦处,有人相扶助,能疗痴盲眼,能灭杀害怨,此为最吉祥,福乐寿绵长,举刀断命时,将心而比心,彼既有死怖,我亦求安宁,我若赎彼命,彼必庆安然,感念救苦恩,岂可不吉祥,我若断彼命,彼自痛肝肠,心中怨气结,求福亦枉然

来自: 微信用户 鱼 快与慢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1.29 22:48:03    来自:wx.qq.com  

(308-10)  显示次数:494(424+70)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先看下教观关于通教部分的论述:
○通教钝根通前藏教。利根通后别圆。故名为通。又从当教得名。谓三人同以无言说道体法入空。故名为通。此无别部。但方等般若中有明三乘共行者。即属此教。诠无生四谛。(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道不二相。灭无生相)亦诠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痴如虚空。乃至老死如虚空。无明如幻化不可得故。乃至老死如幻化不可得)亦诠理六度行。(一一三轮体空)亦诠幻有空二谛(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为真)亦诠两种含中二谛。(一者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共为真。是通含别二谛。故受别接。二者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空不空为真。是通含圆二谛。故受圆接。)亦诠别入通三谛。(有漏是俗。无漏是真。非有漏非无漏是中。)亦诠圆入通三谛。(二谛同前。点非漏非无漏具一切法。与前中异。)开示界内利根众生。令修体空观。(阴界入皆如幻化。当体不可得。)出分段生死。证真谛涅盘。正化菩萨。傍化二乘。亦于当教自论六即。 理即者。无生也。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此四句推检。通别圆三教。皆用作下手工夫。但先解不但中者。即成圆教初门。先闻但中理者。即成别教初门。未闻中道体者。止成通教法门。)解苦无苦而有真谛。苦尚即真。况集灭道。 名字即者。幻化也。知一切法。当体全空。非灭故空。生死涅盘。同于梦境。 观行即者。一干慧地也。未有理水。故得此名。即三乘外凡位。与藏教五停别相总相念齐。 相似即者。二性地也。相似得法性理水。伏见思惑。即三乘内凡位。与藏教四加行齐。(藏通指真谛为法性。与别圆不同)。 分证即者。从八人地。至菩萨地。有七位也。三八人地者。入无间三昧。八忍具足。智少一分。四见地者。八智具足。顿断三界见惑。发真无漏。见真谛理。即三乘见道位。与藏须陀洹齐。五薄地者。三乘断欲界六品思惑。烦恼渐薄。与藏斯陀含齐。六离欲地者。三乘断欲界思惑尽。与藏阿那含齐。七已办地者。三乘断三界正使尽。如烧木成炭。与藏阿罗汉齐。声闻乘人止此。八支佛地者。中乘根利。兼侵习气。如烧木成炭。与藏辟支佛齐。九菩萨地者。大乘根性。最胜最利。断尽正使。与二乘同。不住涅盘扶习润生。道观双流。游戏神通。成熟众生。净佛国土。此与藏教菩萨不同。藏教为化二乘。假说菩萨伏惑不断。正被此教所破。岂有毒器。堪贮醍醐。 究竟即者。第十佛地也。机缘若熟。以一念相应慧。断余残习。坐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为座。现带劣胜应身。(分段生身故劣。如须弥山故胜。)为三乘根性。转无生四谛法轮。缘尽入灭。正习俱除。如劫火所烧。炭灰俱尽。与藏教佛果齐。 此教亦具三乘根性。同以灭谛为初门。然钝根二乘。但见于空。不见不空。仍与三藏同归灰断。故名通前。利根三乘。不但见空。兼见不空。不空即是中道。
则被别圆来接。故名通后。中道又分为二。一者但中。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但中者。接入别教。二者圆中。此理圆妙。具一切法。见圆中者。接入圆教。就此被接。又约三位。一者上根。八人见地被接。二者中根。薄地离欲地被接。三者下根。已办地支佛地被接。就此三位被接。又各有按位胜进二义。若按位接。或同别十向。或同圆十信。若胜进接。或登别初地。或登圆初住。既被接已。实是别圆二教菩萨。于当教中。仍存第九菩萨地名。至机缘熟。示现成佛。乃是别地圆住。来示世间最高大身。非由通教教道。得成佛也。通教尚无实成佛义。况藏教哉。藏教佛果。亦皆别地圆住所现劣应身耳。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1.30 9:30:18    

(308-13)  显示次数:509(423+86)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后面讲圆门即之前有段话:
前三虽约当教各论六即。咸未究竟。以藏通极果。仅同此教相似即佛。别教妙觉。仅同此教分证即佛。又就彼当教。但有六义。未有即义。以未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也。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1.30 9:32:14    

(308-14)  显示次数:512(425+87)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陈兵说:
我今天用天台宗所判的大乘通教,把小乘大乘拉通,放在一起,一共分为十个地,用这十个地把天台宗、华严宗、密宗、禅宗、净土宗等都串通起来。
评:首先通是通于前三藏即纯小乘,通后别圆即因果二位大乘。
天台圆教可以串通四教,叫作同圆四教,但通教本身只能串通以下藏教,不能串通别圆,这是向下兼容的道理。以教系对位关系而言,天台通教相当于华严始教大乘。串通不了上三门。
天台的四教什么意呢?就是见地配发心
小乘的出离心配藏教生灭四谛见,就是藏教。
小乘的出离心配通教无生四谛见,便成通教小乘。
大乘的世俗菩提心配无生四谛,便成通教大乘。
大乘的胜义菩提心配无量四谛,就是别教大乘。
大乘的究竟菩提心配无作四谛,就是圆教大乘。
这个教是由发心和见地两个因素决定,跟断证功德的果位高下无关。
只有圆教大乘的发心和见地才能成就真实究竟佛果位,只有这一教才是以佛地为因无作而作佛地果。
先得法住智,再得涅磐智,前三都是法住智,后圆为涅磐智。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1.30 9:53:49    

(308-15)  显示次数:546(473+73)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此处不必如此较真儿!
人家的串通,只是借通教十地为纲目,没有等同或含摄的意思,

倒是善护念兄说化法四教之“教”,“是由发心和见地两个因素决定,跟断证功德的果位高下无关。”
这我就纳闷儿了!那天台安排了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之断除次第,所为何来?
或者,您就单单举出所谓“教”是由发心、见地两个因素决定的台宗教证也可以。

法师上下  2014.2.1 4:42:19    来自:+++  

(308-22)  显示次数:624(545+79)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为什么说四教只是发心呢。
那天台安排了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之断除次第,所为何来?
回:见思是藏教所断,尘沙分界内外,是阿罗汉果以后,初地以前所断,无明分二,分断无明根本无明,别教地上断分断无明,圆教入名字位断根本。
比如具通教见即无生四谛见,如果初离心摄,还同藏教,这叫通中藏;如果世俗菩提摄,这叫通中大。在他证见和发心的时候,其证断果位未必具足,所以通过通教十地的修行,圆满通教十地果位。这就是通教见道果,先见而后以通教理修道,证通教果。
如圆别二位,别见无量四谛发胜义菩提,圆见无作四谛发究竟菩提,然后再修道证果,圆别二位的果位即五十二历位,从信位到等妙共计五十二位,圆教在七信证罗汉果,别教七住位;圆教初住入分真即,别教初地入别教正修位,圆初住果等别初地而胜。
所以说,化法四教只是见地和发心,以此定教位,跟证果水平无关,若以证果论,圆教虽属究竟教位,但名字即位人证果水平可能还不如藏教四果向。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 10:59:13    

(308-24)  显示次数:654(571+83)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陈兵又说:
圆教的得乾慧,天台宗叫作开圆解,这是修行的第一步。天台宗强调,不开圆解,谈不上修证。开圆解,就是要对圆教的义理非常明了、非常通透,完全变成自己的见地,不是只从书上看来,不是从师父那里听说,甚至不是佛的、不是祖师的,而是我自己的,我认为绝对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疑惑,这个时候才能够叫开圆解。开圆解有多难呢?当时智者大师在金陵瓦官寺讲《摩诃止观》,听众中经常跟随他一二十年的弟子有二百多,其中开圆解的只有七、八个。以后在天台宗里能达到开圆解的就更少了。圆教的理论确实非常圆满,如果开了圆解修起来肯定要快,但这第一步开圆解,就很不容易完成,当然有善知识指导会快一些,但是现在这样的善知识很难得。
开圆解以后,按照通教十地来讲,也只是乾慧地,只是具备了修行所需最重要的条件——见地,其他条件,像持戒、修福报这些比较容易,就不讲了。获得乾慧开了圆解,在天台宗的“六即佛”,顶多只在“名字即”,意谓只知佛性的名字(义理)而已。像明末藕益大师,只承认自己是名字即人。名字即人,对于佛法非常通透,见地非常真正,可以当法师,具有讲经说法的资格,可以写佛教的著作。严格来讲,在此之前是不可以给人讲经说法的。但是现在一般达不到这个条件,要求没有那么高了。
评:把通教干慧地和圆教圆解等同起来,不对的,通教有通教见地和发心不同圆位,再有干慧是个果位,属于断证功德的水平,以圆名字位而言,不一定干慧呢。为啥呢?干慧的断证成就在圆观行即范围,如教观:会○开藏七贤。通干慧性地。别十信。即圆五品。会就是会通,会通四教断证成就之间的对位关系,藏教七贤果,通教干慧性质果,别教十信果,相当于圆教的五位观行。这一小段,除了混淆干慧和圆解外,余者差不太多……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1.30 10:10:28    

(308-16)  显示次数:527(424+103)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陈兵的东西,有的对有的不对,关键不对细部又对。
都掺杂在一起,如果自己心里有谱,能择其善者而行,其不善者纠正。没谱看这种东西,就全乱套了,本来还明白点,被他这么一说,晕头转向了。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1.30 10:28:32    

(308-19)  显示次数:514(426+88)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慕圣(仲工):前久偶然的听到小房子先生说烧头香很重要,我对此...
前久偶然的听到小房子先生说烧头香很重要,我对此倒持无所谓态度,不过在经中见说牧羊女的第一供养和纯陀的最后供养都很难得,而且至今搞不懂纯陀供养佛然后就成了十地菩萨,是个什么道理?看佛涅磐前各路天龙都争着供养,架势似乎跟烧头香相似,这么说的话,或许烧头香还真是很好的事也未可知吧,小房子先生貌似也能看到些奇怪的东西,姑且听听吧,不过今年我也没烧香,念经跨年关是本家风格,虽非烧香,却也算另一种执着。

来自: 微信用户 仲工 通于一则万事毕,无心得则鬼神服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2.4 20:41:52    来自:wx.qq.com  

(308-36)  显示次数:541(468+73)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一直佩服你的奇思妙想。。。
头和尾之类的,是自己可以争到的吗?

牧羊女未有争首供之心而因缘和合成为首供。
纯陀未有争末供之力,而佛选之为末供。

争个什么?有本事你争个最后念试试?
经云,如果最后念是念阿弥陀佛,则往生西方。
也不用到生死关头,就试试每天睡觉前最后念好了,这是人人可以试的,
能争到最后念是念阿弥陀佛吗?

怎么都觉得这个世界上,愚蠢比智慧更难传播。

林广  2014.2.5 5:19:43    

(308-38)  显示次数:647(552+95)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首供、末供固非刻意所求,插头香倒确有很大的争取空间。
烧头香重要,无非是能让神灵欢喜,这却并非信口开河。
台湾这边有多所知名大庙,每逢除夕,便开放头香竞跑,
俟零时敲响,便打开正门,供参赛者奔向香炉插香,
头香得主的奖品往往价值很高。
不过推倒石狮子,挤掉大门,撞倒香炉的事都发生过,
参赛者挤倒摔趴的,更是必演戏码。
娱神嘛!
借着烧头香求个心理安慰,提升自我感觉,也是有益身心的啦!

法师上下  2014.2.5 9:06:35    来自:+++  

(308-39)  显示次数:686(579+107)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这个事不好这样验证
经云,如果最后念是念阿弥陀佛,则往生西方。
也不用到生死关头,就试试每天睡觉前最后念好了,这是人人可以试的,
能争到最后念是念阿弥陀佛吗?
回:串习坚固,别说没睡,就是睡着了,梦里也能念佛,六字明咒也是,梦里长咒持不动,简短者能持住。
再有,最后一念失念,念不到佛,这跟修法有关。
首先,佛号是一个所缘境,他跟观想本尊,数息等没有区别,这就是练功练串习。
但净土宗的念佛,以信愿为纲宗,这是信愿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渴望,期待,十分饱满的心境。如歌迷粉丝特别想见到偶象,又如过时,特别想见毛主席周总理,见着了激动不得了。这就是深信切愿。有这种信愿,才能保证最后念是念阿弥陀佛。
最后,提不起来的,往往是那种把念佛当成功夫不注重信愿培养者,快死的时候功夫掉了,自然也就失念了。
所以,藕祖曾云: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如果在中阴态能提起信愿念佛,力道非常大,中阴时高度敏感,一念善信,或一念邪恶,都要比生存态下强烈得多,助念就是起到这种作用。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5 10:20:38    

(308-42)  显示次数:700(630+70)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要是别的网友这样回,俺就算了。
反正,这个这个,结个善缘吗。
但您是,俺猜,自许真要努力修学佛法的人,所以,俺多句嘴。。。

去做做试试吧,然后知道名位之间差别在哪里。

林广  2014.2.5 22:23:57    

(308-43)  显示次数:784(703+81)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7 主题索引
结个善缘
兼听则明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6 8:28:15    

(308-47)  显示次数:878(782+96)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兼听未必能明。。。。
但不能兼听者更不能明。

林广  2014.2.8 8:37:45    

(308-68)  显示次数:899(807+92)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0 主题索引
我感角有些类似金刚座或佛舍利与
我家草墩或路边石子谁功德大的问题,固然烧头香这个事在理智信仰上不足提倡,不过如同烧锡铂给鬼神或施食一般,也不是毫无可取,或许站在猴子的角度看人穿衣服是多余的,但对人来说有取暖和装饰的道理,头香烧了会不会让帝释天高兴或产生某些增上的业力我不得而知,不过或许这件事也有某些好处也未可知吧,寺院里遇到年头年尾常见供天之类的仪式,若这些作风尽是污浊,大可取消嘛,当然或许烧头香与供天的发心或不相同,不过就身语所成的事也有些些功用吧,如同蚂蚁不得已随着叶子漂流而绕塔。

慕圣  2014.2.6 10:25:28      

(308-50)  显示次数:723(636+87)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当然有可取。。。。
那么多人,可能包括您,不都在取吗。

林广  2014.2.6 11:25:59    

(308-51)  显示次数:736(661+75)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肯定是用的,一称难无佛,皆已成佛道。
何况头香,只不过这种做法会影响释迦法运久住于世,诸佛授记,释迦佛法,供养太过,法运衰败也快。我这是转意,原文见《佛藏经》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6 16:50:13    

(308-53)  显示次数:801(722+79)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这倒是哟
过左不好,右多了也不好,最好的是恰当,所以能识别并把握分寸的这个能力就可贵了。称秤时左边拨一下,右边拨一下,目的只是称那东西的斤两,入佛知见在阿们来说也是如此蹩脚般的走过去吧,称千斤之物则小秤不顶用,秤之可拨也是各方面的条件恰好同行一域了吧。

慕圣  2014.2.7 16:34:01      

(308-62)  显示次数:865(785+80)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中庸之道不好把持,
太穷了,太富了,都道障。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7 19:56:33    

(308-66)  显示次数:914(811+103)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4 主题索引
还有吧,这都是些明面上能讲的理。
再往深了说,这里面有没有商业动机,老同志谁都明白,只是不好深说罢了……,碰上毛主席那样一位浑不吝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人物出世,全玩完。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6 17:01:26    

(308-54)  显示次数:744(661+83)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佛教事业的兴起,
佛教从过去纯粹精神信者组成的清水衙门,正在变成一块肥得流油的大肥肉,这不是好事,福兮祸之所倚。人间的佛教是由一群凡人组成的,林大了,啥鸟都来了。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6 17:10:35    

(308-55)  显示次数:741(661+80)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这个事我是这么看的,烧头香只是一种心理消费
跟狙公赋猴似的,早上三个,晚上四个,不高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又蹦又跳。其实都一样。
从佛法角度讲,争头香没意义,甚至还是负面的,这种争头香的发心一般都是很世俗化,背离于出离世俗菩提二者的,大福因心,小福因田,从发心看,争头香已经落入下游了。
与此类似的还是净慧禅塔上的铃铛,层数越高价钱越高,跟头香现象类似。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5 9:58:14    

(308-41)  显示次数:624(541+83)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从另一个角度说说
曾见说鬼子母前世是一女人,当时有辟支佛出世,大家都争着去供养,鬼子母前世的女人怀孕,无法去,又没人帮她,然后发恶愿以后吃别人家孩子,然后就成了鬼子母。若抛开首尾供养,单说遇到胜田大家争着供养,这种事大概也正常吧,我觉得也无可厚非,虽然须菩提尊者无所谓以色身迎接世尊,但同是阿罗汉的莲花色尊者却宁可变为转轮王去见佛,这还只是佛从天上下来,若说诸佛出世与涅磐,或许有另外的隐喻,却也说明第一最后供养确实足为胜田吧,毕竟这也是经中明说的,我不知为何文殊普贤菩萨为何没争,或许在他们看无涅磐佛,不过即便十大愿中也有佛成道时请转轮,涅磐时请住世,说明这两个时节在示现上应该是不太一般的吧,另外,若第一最后如同中间,那跟男人女人本是一样相似,毕竟世俗中事有世俗中理,否则禅门日诵又何必搞出某天某日下界,某日念经功德大之类的,貌似时轮教法里也有这种方便吧,或许某日气脉好,还真个大有功德呢,如同头晕时读书效果一般,呵呵。

慕圣  2014.2.6 10:10:00      

(308-49)  显示次数:721(624+97)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2 主题索引
维摩诘经中有一段:
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直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时维摩诘。现神变已。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行愿品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
如果从事相论,大菩萨分身无量如恒河沙,闻思修无量正法,供养无量三宝,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圣众,以此无量变身,全能照顾到。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6 16:45:53    

(308-52)  显示次数:793(701+92)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呵呵,设想一下
设心为一个移动点和一个非移动点,境为一个移动点,由两个移动点连成一个平面图,两个移动点顺着优劣轨迹移动不同,造成该图面积大小范围变化,而当心移动点达到不动点时,所形成的图像将不受境移动点变化的影响,大概是这个意思吧?这样推论不动点应该不与移动点在同一平面,且当心移动点邻近不动点时,境移动点也将与不动点邻近?猜测

慕圣  2014.2.7 16:26:12      

(308-61)  显示次数:868(782+86)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境这个移动点是假象
境本来是心派生出的一个似存非存的假对立面,如在梦中,哪个是心?哪个又是境?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7 20:02:50    

(308-67)  显示次数:888(807+81)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圣兄这番烧头香与佛门典故的连繫,着实有意思!
不过在宗教诠释学上,一如圣兄所言,佛教认为那是植福田的行为,
将之纳入玄祕难言、全然机械化的业感系统来论;
反不如民间信仰,将烧头香视为对神祇的取悦,
福报来自神祇之所赐,显得更加合理且人性化。

我其实比较好奇,小房子先生之看待烧头香,是採取哪一种诠释取向呢?
敢情房子烧腻了,才转向鼓励烧头香?

法师上下  2014.2.7 2:24:42    来自:+++  

(308-56)  显示次数:788(696+92)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小房子先生是澳洲给人看图腾的卢先生
名军宏,最近听了点以前下而未听的他看图腾的音频,虽然国内网站及论坛佛教界视频站等都把他屏蔽了,不过他那隔空看人的本事确实有些意思,偶然的在他音频听到提到烧头香这个事,所以就顺带提提,虽然我不大认同他本人,但他也引起俺的反思,学些道理,却都用不上,切不说五通自在,身体健康也无法,心也不自在,遇到烦恼也打不过,死的时候也不知能否往生净土,要是家人有个差池连超度也不会,唯独网上炼嘴倒有一些行头,这样说来,还真希望菩萨慈悲化身个来教导下,或直接把我领进金刚窟或他方佛国,再不就赐我几碗憨山大师喝的水,带我洗个澡,通通气脉什么的,让弟子我生起能破烦恼的智慧,做个大丈夫之类的菩萨也好。

慕圣  2014.2.7 16:15:25      

(308-60)  显示次数:798(721+77)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8 主题索引
慕圣:推荐文章(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69)--出家人给世间侄子的生活秘诀)

& “佛教”微信公共平台【ID: fjdhcom 】点上方蓝字“佛教”免费订阅,佛教微信伴您走在觉悟的路上,

来自: 微信用户 慕圣 (匿喇德瓦) 近视和散光可以治好吗?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2.7 10:32:37    来自:wx.qq.com  

(308-58)  显示次数:549(473+76)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真让人羡慕!都几生才能修来?
我是说修来这么个既打着光棍儿,又肯中道出家,
不必等身后才肯俵散遗产的大款伯伯(或叔叔)。

法师上下  2014.2.8 8:58:05    来自:+++  

(308-70)  显示次数:583(498+85)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渔:分享精华文章到法华微信的正确方法:
1、看到任何微信文章,点击右上角...,选择“收藏”将文章存到微信收藏夹;
2、打开“法华微信公众号”,点击(+),选择“我的收藏”,选择要分享的文章;
3、分享到法华微信的文章,自动分享到法华论坛,格式已经自动匹配法华论坛。

/::)

来自: 微信用户 渔 空中鸟迹了无痕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2.7 13:37:14    来自:wx.qq.com  

(308-59)  显示次数:496(425+71)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SJH:推荐文章(慈诚罗珠堪布:世界的真相)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2.7 19:16:19    来自:wx.qq.com  

(308-63)  显示次数:550(473+77)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堪布的影艺资讯挺灵通的!
居然知道《黑客帝国》和《骇客任务》这一影两译,
看来两岸听众想必都到了不少!

法师上下  2014.2.8 8:50:05    来自:+++  

(308-69)  显示次数:583(501+82)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SJH:推荐文章(问佛陀情为何物)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2.7 19:17:02    来自:wx.qq.com  

(308-64)  显示次数:500(423+77)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SJH:推荐文章(【师兄!注意】烧香拜佛未必是修行 关键在发心)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2.7 19:17:25    来自:wx.qq.com  

(308-65)  显示次数:509(423+86)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2 主题索引
慕圣(普光敬藏):看到一篇文章http://mp.
weixin.qq.com/s?__biz=MjM5ODA0MDkyMA==&mid=200030595&idx=1&sn=16f93e7c0a50d6b3ac6b486fbe4e5ac7&uin=MjU2MDYxNQ%3D%3D,恰好又看到另一个故事,李赤诚平日礼拜北斗,一日见蛇腹胀,爬到一草处擦了就好了,他以为是好草就采了,晚上见人中蛊腹胀,他就让喝了草药,结果那人化了,他就吓跑了,后斗姆告诉他因为这件事他造孽了,也就是善心不一定感善果吧。

来自: 微信用户 普光敬藏 南无地藏菩萨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2.9 11:11:00    来自:wx.qq.com  

(308-72)  显示次数:561(480+81)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7 主题索引
好心办坏事,这不少见。何况将佛教道教混在一块说。
佛教说发起菩提心甚稀有。有人就说:“上帝爱世人、基督是菩萨”。

但换到天主教基督教的传统立场,一般教徒多会认为佛教就是一偶像崇拜,佛教徒就是异教徒,佛陀证道不过是乔达摩系达多被魔鬼蛊惑之后的自以为是。

出于信教的要求,国内有些基督徒会将家里的佛像菩萨像经书毁掉。在他们眼里,不管对自己对他人对教,都是件好事。

基于这个事实,你说说看:基督徒丢弃佛教物品的发心是好心还是坏心?!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2.9 23:11:07    

(308-77)  显示次数:637(566+71)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8 主题索引
呵呵,这问题本是我想问的
所以我也想过,这里就有智慧的问题,如有邪见的话其实也是不善法,所以虽然有好心,但那实际只是自以为的好心,如佛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又说得阿罗汉乃能信,可见无智慧之善心,实在谈不上有多善,毕竟是否南辕北辙尚未定案,所以法师所说的那个话,原则上似乎不错,但实际操作上,就还有更深的意味在里边了。

慕圣  2014.2.10 22:16:36      

(308-78)  显示次数:674(592+82)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9 主题索引
顺便再说个
宗教大同或不大同,万教是不是归一,这个问题似乎也很模糊,很难一概的说他是好或不好,要说同的话,似乎失去了佛教的本色,但要说不同的话,不但印祖提倡印感应篇(其实这两天我也看感应篇的故事很有感慨,确实很多内容是值得俺学习的,即便敬天地这个事,实际也是应该的,并非学佛了就比天神高了一截,以前一直有这种下意识心态,所以地藏经说吾我贡高者,卑使下贱报,确实是情理之中,呵呵),就连观世音菩萨都三十二应示现,哆哆婆娑珂菩萨也劝读金刚经、大悲咒及桃园明圣经,理论起来,这明圣经若在理性佛教徒眼中,甚至也算不上正规经典,在学者眼中大概也就某落魄书生编出来的瞎话吧,不过堂堂菩萨却鼓励人们去看,可见很多事,出发点不同方法就有差异,菩萨以大悲为本,所以只为利益众生,而且菩萨有智慧,能洞察到其中利害,所以该同时就普演诸教,该异时就彼此分道,灵活掌舵,我们就比较死板了,说佛教是如何就非得是如何,至于出发点,似乎也只是在找个所谓的客观性,但现在结合佛经的道理想想,实在也找不到个什么客观的佛教吧,若离开普度众生,佛教本身似乎也毫无价值,当然这个普度包括了自利利他,呵呵。佛说诸法因缘生,佛教这一法也是众生根熟,所以佛出世弘法才建立,若没有这个条件,佛也不会出世,大概佛也在默默的认为没必要建立教法吧,所以抛开度生的根源谈佛教,我感觉价值就不大了,若这样说,那万教归不归一,似乎只要围绕这个原则就好把握了。耶稣会不会是某菩萨的化现呢?谁晓得,呵呵,不过观世音菩萨曾化现自在天身倒是确有其事(要不然普门品就成妄语了,呵呵),那说不准耶和华也是其化身也说不准哟,当然这个事我只是说说玩玩,拿不准,毕竟又没五眼去观察,乱说了万一不是被我说成是那也是不好吧,这如同剪炸弹的绿线还是红线,不过这个炸弹不剪不炸,可以一直等到某天掌握了炸弹原理,弄清楚要剪哪根才不会炸就可以放心挥刀了。

慕圣  2014.2.10 22:33:34      

(308-79)  显示次数:725(646+79)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谁是谁的谁?这个不是新问题呀
简直是车见车爆胎的老问题,个个都会碰上,连佛陀也免不了,又何况如今?

你看,佛陀在印度教被称为印度教主神的化身“之一”。他们有个说法讲,之所以佛陀创立佛教而不是以梵教继承人自称,是有用意的:“9.毗湿奴化身为佛陀,怂恿妖魔和恶人渺视吠陀、弃绝种姓、否认天神,引导他们自我毁灭”( http://www.baike.com/wiki/%E5%8D%B0%E5%BA%A6%E6%95%99%E4%B8%BB%E7%A5%9E )。在这样的印度教教义看来,佛陀就是印度教主神专门示现来毁灭“叛神者”的。谁是叛神者,当然就是你我了!

如果认同印度教此理,又认同佛陀佛法僧伽为三宝,简直就是人格分裂。

学佛还没碰到这类教义根本分歧时,到可以暂时忽略。但如果碰到了此类问题,还不能针对性解决,糊里糊涂处理,那就真是颟邗佛法了。

学佛确立正见,就是处理这个的。见解模糊,先且不说见正不正,连定见都谈不上。没有定见,就像咱们近视眼散光,看东西都不分清。没定见,更谈不上正见。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2.10 23:39:31    

(308-80)  显示次数:793(721+72)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4 主题索引
是啊,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纠结了一阵
当时还到处查资料,查佛教中关于毗湿奴的事,还查到大日经疏里说毗湿奴是佛的化现,更让我疑惑了,那成了佛教里也说毗湿奴是佛,印度教也说佛是奎师那,似乎二教口径一致,连想反驳都难,后倒是在梦里梦见四只手的毗湿奴很慈祥的对俺说是佛化现毗湿奴,不是毗湿奴化现佛,或许这个是俺查资料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的下意识给自己松缓的一个自我松绑机制吧,梦醒后俺倒是觉得问题解决了,不过也就对我一个人有效吧,呵呵,但若参照莲花生大士的觉性自解脱那个叫什么的,刘立千翻译的那个里说的,心的本性,在外道有说是梵我,在内道有说是如来藏(原文不如此),也有说是空性,还有认作灵魂等等,其实都是一个事,若认识到这个,那就解脱,从这点看,我觉得解脱这个事,不是佛教的专利,但解脱本身就是佛教,所以从维护佛教的立场说,只有佛教才有解脱,因为解脱本身就代表觉者的教导,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开放一点说,不但佛教这个集团有解脱的权利,任何一个众生都可能解脱,即便是外道也会解脱,因为觉悟不会被局限在任何一个教派里,如果以般若智慧引导苦行,苦行就能成为解脱的因,或某些放纵的行为,若有般若的引导,也可能成为解脱的因。若以前者说,当然会引起其他宗教人士的不满,调和这两个的话,我觉得就事上面说,教团及教法的建立方面讲,确实佛教是优越的,起码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是这样,至于其他宗教,或许对其他人有优越的地方,这也难免是一种应机施教吧,应以基督教身得度者,却以佛教身而为说法,这个大概会打架的吧。给我感觉这好像前路可走而后路不可回顾,往前走的往往直冲瓶关,反顾者则自我摧残,如同学上帝的人,学他的慈爱的话往往能使人格高尚,或许以后还能有更高深的智慧,若区分彼此高低,反而让自己在这个里面造下恶业,如同天台宗和华严宗,法华经最高还是华严经最高,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大概也是希望人们随着教法修学解脱,而不是被教法绊住,如同楼下有人被老虎追,楼上的人放下梯子或绳子让此人爬,一些人爬上梯子,另一些人不管老虎已经在身后,先看看楼梯是爬到哪里,梯子是什么材料制作,是否牢固,不过往往此一看恰恰就打开了自杀的门。
这样说起来,佛不回答十四无记,说那些问题没有意义,或许不一定是单纯在说人生短暂,所以不回答,也可能是这些问题本身会让人堕入更深的迷惑。
接一下上面,表面看,这人先选择后走路似乎是对的,但往往这种选择可能本身就是罪业,引人堕落,想不到更恰当的比喻,姑且这么说,就好像那绳子,你不看的时候人家是坚固的,一看就被吓倒,反而爬都爬不上去,也许佛扔下来的绳子本身只是个幻觉,不过顺着爬的人有了信心反而爬上去了,没有信心的人就什么事都做不成,等老虎吃了。
补充下:当然有些人是人家早就清楚了那楼梯如何,为何能上,又且信心满满的,自然就轻松上去了,如同那些菩萨根器遇上菩萨师父,这些人自然也不会在绳子上多下工夫,顶多告诉别人,你顺着那条路上去吧之类的话,另一些人则如上所说,眼前糊涂,又不用他那带火的眼烧干燥的草绳,顺着爬也上去了,有的在一楼扔绳子,有的在二楼扔,不过免了被老虎吃,大多也就都越走越好了。
梵我和如来藏,现在想想,若是佛将如来藏的名词变成梵我,而印度教将梵我的名词变为如来藏,到底谁是真实的呢?如果佛真是化现成毗湿奴,那他这个教法是否毫无可取呢?以后俺成了大菩萨,也投胎来印度教,然后将印度教的教法改用佛教的教法,那时候印度教是否算是变成佛教呢?这样想感觉有些乱来,或许有些法度是不可逾越吧,这个就不知了,暂且将这个狂想曲发表下看看有什么意见,头脑风暴一番。

发布于:2014.2.11 13:37:29    修改于:2014.2.11 13:44:11  
慕圣  2014.2.11 13:37:29      

(308-84)  显示次数:888(804+84)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8 主题索引
等等
试试这种格式...


。。。在梦里梦见四只手的毗湿奴很慈祥的对俺说是佛化现毗湿奴,不是毗湿奴化现佛,或许这个是俺查资料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的下意识给自己松缓的一个自我松绑机制吧,梦醒后俺倒是觉得问题解决了,不过也就对我一个人有效吧,呵呵
-----------
梦醒后,你是毗湿奴还是佛?呵呵,谁解决了谁?


但若参照莲花生大士的觉性自解脱那个叫什么的,刘立千翻译的那个里说的,心的本性,在外道有说是梵我,在内道有说是如来藏(原文不如此),也有说是空性,还有认作灵魂等等,其实都是一个事,若认识到这个,那就解脱
---
那篇文字挺长,提到“外道”的地方就是大梵。整篇文章,就这个地方最让人起迷惑吧。你看,我的理解“这个地方让人起疑”,我的理解和暮圣兄恰恰相反。不管你我怎么理解,都值得继续起疑。


从这点看,我觉得解脱这个事,不是佛教的专利,但解脱本身就是佛教,所以从维护佛教的立场说,只有佛教才有解脱,因为解脱本身就代表觉者的教导,
----
解脱前面,试着加上究竟二字。比如网住一条鱼,你把它放生了,这也可以叫你解脱了鱼,但这不叫究竟。比如,谁被超度往生净土了,解脱苦海了对不,但往生净土后大概还得三宝前听闻什么叫解脱什么叫菩提,这个往生也不是就一下子究竟圆满解脱了对不。以放生而论,不仅佛教,其他信仰也有放生令解脱的,现代人道主义信仰(如:反对死刑)就是。但,究竟吗?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开放一点说,不但佛教这个集团有解脱的权利,任何一个众生都可能解脱,即便是外道也会解脱,因为觉悟不会被局限在任何一个教派里,
---
薄伽梵这个名词,不仅被用来敬称佛陀,在吠陀也是对主神的尊称。解脱这词也一样,都用。只是双方各自表诠的含义不一致。表诠不一致,才是关键。
是“解释”问题,还是“解脱权”问题?


如果以般若智慧引导苦行,苦行就能成为解脱的因,或某些放纵的行为,若有般若的引导,也可能成为解脱的因。
---
解脱的含义什么?


这也难免是一种应机施教吧,应以基督教身得度者,却以佛教身而为说法,这个大概会打架的吧。
------
这是自己和自己打架吧?如果基督徒和佛教徒打架,也不是基督和佛打架吧?


如同天台宗和华严宗,法华经最高还是华严经最高,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大概也是希望人们随着教法修学解脱,而不是被教法绊住
-----
有高低和无高低,这两层意思不冲突呀。世俗上,有高个就有矮个,怎么就不能分个高矮了?至于无高低,高个矮个都是娘生的,当然平等。虽然都是娘生的,还有高矮胖瘦的区分,这可一点都不冲突呀。
心经说的是“无等等”,“无等”是不可超越,“等”是觉性平等,也不冲突呀。如果觉性不平等,才有高低,才会有“宇宙最大佛”那样的论调呢。
又看法华经和华严经,哪里有自称“法华最高”、“华严最高”的?各持己宗者,才这么自称吧。
自称“法无高下”的你我,有时会没来由地自我感觉“天下最高”呢。


接一下上面,表面看,这人先选择后走路似乎是对的,但往往这种选择可能本身就是罪业,引人堕落,想不到更恰当的比喻,姑且这么说,就好像那绳子,你不看的时候人家是坚固的,一看就被吓倒,反而爬都爬不上去,
----
到这里才看到你说的“后路”。指淫怒痴是吧,这个俺没能力置评。。。
但是...你我目前都不是出家人,每天都在淫怒痴慢疑里坚固地打滚不是。。。
说实话,我真觉得“害怕”是很难的。谁让咱们星空籍贯是“堪忍”的。。


补充下:。。梵我和如来藏,现在想想,若是佛将如来藏的名词变成梵我,而印度教将梵我的名词变为如来藏,到底谁是真实的呢?
---
你一上来就自行将如来藏变成梵我了,能变的是你自己;可不是佛,也不是印度教思想家。


如果佛真是化现成毗湿奴,那他这个教法是否毫无可取呢?
---
呵呵,他是谁??

以后俺成了大菩萨,也投胎来印度教,
---
上面这个他,就是暮圣兄!在梦里又梦见自己...去投胎,呵呵。
前面你还梦见自己就是佛变现毗湿奴,别忘了这也是你自心变。

然后将印度教的教法改用佛教的教法,那时候印度教是否算是变成佛教呢?
---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当时吠陀教一部分学习者不是已经成为佛的弟子么?
但是吠陀教是吠陀教,佛教还是佛教。谁也没整体替代掉谁。
释迦佛当年没完成的事情,你到时可以再试一次。


这样想感觉有些乱来,或许有些法度是不可逾越吧,这个就不知了,暂且将这个狂想曲发表下看看有什么意见,头脑风暴一番。
---
确实是头脑风暴,一起狂想。呵呵。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2.11 21:36:14    

(308-88)  显示次数:949(881+68)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9 主题索引
所以说梦只是自己首肯一下罢了,拿到别人身上不起用,至于说为何要信,其实就在自己高兴吧,我高兴信,所以就信了,呵呵,表面上看这好像很不合理,不过有时候想想,有些信佛的不也是这样吗,他高兴信就信了,甚至你我在信某个东西的时候,表面看似乎有其信的理由,实际不也是自己高兴就信了么,到不信的时候,就算讲不出一些理由,心里就总有些怀疑,所谓那些足以信的理由,实际有时候看就像是个借口吧,若一一深究下去,估计没多少人能说得很清楚,这好像我们可以说我有手,但若一一深究,组成手的东西是什么,组成这些的组成又是什么,那时候能说清这个就很难了,不过当人们说手是骨骼肌肉之类的东西组成的时候,想当然的还是会觉得这样说有理,实际本质上跟说我有手是一样,只是说细致点当个借口罢了。若某人说他信佛,试问他是怎么组成的,信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他会产生信,信有些什么特质,这些特质又是什么构成的,一一深究的话,大概他也说不清他为何信佛吧,呵呵,即便他说佛是伟大的觉者,所说的话有道理,那再问何以证明佛的话有道理呢?又为何要追寻这种有道理的话呢?若说是因为自己想求解脱,那自己又在哪里呢?为何要求解脱呢?自己是什么构成的呢?为什么会有自己呢?什么是解脱呢?解脱的标准是什么?为何人们会制造出解脱这个概念且去追求?这些细致处似乎也都很少有人去想,那至于信某个东西,其实也就是他高兴信就信了,当然这高兴信也是因缘法,所以虽然是他高兴信,却不是毫无缘故,但要深究就有些难了,以我所接收的知识画这个我认识的图,大致无外乎围绕自我的一个构建,但实际上,我的这种认识其实也是一种构建,哪里足以说明事情就一定是这样的呢,若我执不存在,我的概念是种幻想,这种所谓围绕自我的图像说明其实也就崩溃了。当然,若顺了我心中构建的这个逻辑,从这个角度说,所有发生的事都有其一定的道理,那当某人高兴信什么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他信的因缘具足了。
好像上面这个说的有点多了,呵呵。简言之,假设我们所接收的所有信息和建立的概念全部都是错的,甚至于对错的概念本身也是误解,或者干脆说我们的语言本身是有缺陷的,我们所有的表达或推论其实都只是幻想而毫无实义,那我们凭借什么去认识世界?又为何一定要认识世界?什么是认识?世界是什么?我是谁?……没有你我,没有没有
暂停先,上面这个实际也是思维游戏,应该也不足以认识世界。
莲师那段文字确实这个提一下,那个提一下的,从外道到内道都提到,在文字上似乎将之一律平等而取直指人心了,所以文字虽短,意义非凡,如同着眼点在中观的话,他也提到,若说灵魂和中观在莲师眼中是一回事,都是分别念的显现,那世俗显现的一切,在胜义上似乎是无所谓高下,这个倒是情理之中了。
目前因为我也信佛,所以当然我也认为佛教的解脱是最究竟的,假设我当初信了别的教派,或许也随着别的说法去了,这种人为式认定,可见价值不大,我们觉得怎么样的事情未必就真那么样,也因此在这个事上争论也是毫无意义。不过因为我有佛教的信仰,所以我依旧认定佛是究竟圆满的觉者,这个就算是洗脑吧,心甘情愿式的洗脑,呵呵,如同买卖东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合情合理。不过也因为认识到别人观点不一致时,别人的东西怎么卖,只要他摊位不占我到无可忍耐地步,学着适当让一点点彼此和气也好,当然若抢我地盘,骂几声或打起来也是可能的。
记得曾经看陈健民先生的书里提到个事,他去美国还是哪里,租住一基督教徒的房子,那房主晚上梦见上帝要他去照顾陈先生,这个让我觉得有意思,若某天上帝在空中现个形,昭告天下大家都拜佛,那倒是有意思了,呵呵,不过这是否会造成一些应以基督身得度的众生失去了依靠似又未可知,呵呵,搞不好上帝也是如同那主命鬼王一般,表面是上帝,实际是菩萨呢,这或也不好说。
至于法的高下问题,曾经有别宗的上人请问法然上人念佛不足比肩法华华严,而法然上人以各宗高下在其所宗的道理说,这样说倒是能理解,说高下本无妨,不过认作实有那未免成自家器具了(想当然耳),毕竟高下本就是自心所现的景象,随角度不同尚且有不同的表现,那要在无参照下找到个标准那是不大可能的了,如同佛示阿难手作上下,即便说某物大小,若抛开时空及认识者,所谓大小其实也并不存在,两物相较时在我看也是如此罢了,1米长和1毫米长,若没有认识者的话,谁长短其实是毫无意义且根本无法说的。如果没有众生,法华或华严谁高呢?也许对于某些众生来说,阿含的高度不亚于法华也未可知,若如此,对于另一些众生而言,圣经的高度是否会高于法华呢?此话似大不敬,不过我且说也未可知,毕竟众生机广,应机为上,若圣经能应机而法华不应机时,圣经即是法华,以其能开佛知见故(所以这里说的应机有个前提就是引入佛道,觉悟之道,不论是渐次入还是马上入,有时觉得顿比渐好,实际也未可知,对于某些人偏偏无法顿,那渐就比顿还顿)。
哎呀呀,俺眼睛耐不住了,有些疼,后面就暂停了,顺便问问,今晚有人说吕良伟拍的《释迦牟尼佛传》去年11月就开播了,内地要什么时候能看到,若有片源地址请慈悲发个,俺传播传播。
补充个:上面说阿含比法华或圣经比法华这个,想起以前祖师说的道理,大意是若以青青翠竹之法身言,无一不是佛法,若就世俗因缘来说,圣教外道自有界限,这个道理似乎没什么好多说,祖师都说的比较多了,俺们拿来这里闲谈,其实就是没事找事做了。

慕圣  2014.2.11 23:56:02      

(308-89)  显示次数:1032(960+72)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信或不信,因缘就在那里
为什么你高兴就信,别人怎么不高兴就信,这就是因缘吧。
谁一上来就真正知道佛法到底在说什么,不知道,但是就是说不清的信了,要说信,他可以说出很多的理由。要说那些不信的人,他们也可以说出很多的理由,这都是过去生的因缘。我有时候告诉朋友:你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突然而莫名其妙产生的吗:这个人莫名其妙生下来就是残废,那个人生下来莫名其妙就是富二代,这个人相貌美丽招人喜欢,那个人莫名其妙就面貌不敢恭维。。。。
在梁朝伟版的电影“叶问”里,章子怡在电影里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世界上的所有相逢,都是久别重逢。。。
因缘是什么?起心动念的力量太大了,去感受它,貌似微细的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成就世上一切因果。
吕良伟以前拍过一个20集的电视剧叫“达摩祖师”,饰演达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电视剧的花絮:他为了演好达摩估计看了不少的佛经,很多次在空闲时间下和朋友们不由自主的在讲佛经故事,很生动,这个不是电视剧里面的内容,而是他个人有感而发的行径,我看着在花絮里别人偶尔拍下他在和其他人讲佛经故事时候的那份神情、气貌:他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佛法的奥妙。
这类似题材的电影也有不少,“观世音菩萨之妙善公主”,“六祖惠能”、电影“达摩祖师”,包括最近大学生李纯(居士)新拍一部电影“不肯去观音”等等,电影内容主要都是叙事,很符合人们目前对佛法的认识:最多也就是“劝人行善”,至于佛法的精妙,根本宣扬不出来。说到这些,印象最深的是,毕业多年,我大学的老师见到我,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你很聪明的,可惜了,你信佛。。。。
我想,真是我的罪过,我没有他原本想象那样有出息,却连累了佛法。。。。。

常青  2014.2.12 16:22:53    来自:深圳  

(308-93)  显示次数:1126(1045+81)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4 主题索引
想起几句台辞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学佛确实是个极端耗时废力的大工程,隋亡于大运河,工程浩大,远过于隋的实际国力承受力。学佛也是如此,真的会耽误很多别的事,这些事在别人或从前的自己看来,也许都是有价值的目标。这么做是否值得?想到钱钟书夫人杨绛百岁感言:

《一百岁感言》 杨绛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2 17:00:35    

(308-94)  显示次数:1198(1116+82)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5 主题索引
曾读过杨绛的文章
“读书就像串门”,写的非常好。她很有那种出自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的才女气质,最难得的是甘于一份平淡,比起张爱玲,少了那份自傲;比起三毛,少了那份痴迷的执着。曾经也很喜欢三毛的作品,她是一个一生都在追寻自己心灵依托的“寻梦者”。

小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历史,学起来感觉好枯燥,看着贴在墙上那个把各个朝代以及历代皇帝的名字编写成的一个历史“树枝”表,就像在看元素周期表一样没感觉。后来工作没多久,有一次偶尔看了几集电视剧武则天,突有感受,紧接着去看了“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才发现那个树表里面不知道蕴含了中国几千年来多少血雨腥风、爱恨情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历史真是见证人性:“性识无定”,人其实是没有什么底限的。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如果没有遇到佛法,或者说并未深入觉悟,你会怎么做?你有的选择吗?人都是很可怜的。

常青  2014.2.12 23:36:49    来自:深圳  

(308-95)  显示次数:1261(1191+70)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7 主题索引
假设福报好点的话
也许也会过的很快乐也不一定,像奥里森马登的那种激励言辞,如果一个人具备了那些品德,大概也不会觉得人生阴暗吧,说起来我也觉得佛教徒也可以学学那种积极精神,有人说佛教是消极的,认为这个世界事苦的,虽然说世界有苦的本质,不过在里面寻找足以让自己提升的内容也是好事,积极点总是好的,以苦为本的观念而行积极之方法,菩萨道似乎也是走这种路子。
不过如果只是福报好,有那种快乐生活,而没了佛法,站在信佛角度的人看还是觉得那是缺憾的,毕竟面对三世因果,这些个只是一场梦,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大家都在这场梦里,怎么醒过来是个问题,却也不是单纯的信了佛就够,小时候我觉得成佛不是件无法实现的事,只要努力一下大概还是能成的,等接触佛教后也觉得今生证个菩萨果位似乎也是可能的,等看了祖师行持后才发现原来就是做个祖师都不容易了,如今算算时间,假设短命一点的话,两三年的时间里证个圣果或修个禅定什么的似乎还是不太容易,更何况世事纠缠烦恼胤仍,真实能做工夫的大概一刻也谈不上吧,这辈子就算有个寿终正寝的福气,临终前还容我畅想一番的话,不知会是个什么感想哟。也许也会想,假设当初多吃苦点,多努力下,也许现在已经不是这种无奈的躺着的样子了吧,虽然口口声声说念佛,但若无真切心求生净土,此事似未必那么容易,真切心的生起,还有赖多看净土圣贤录,推论下,这个事似乎应该养成习惯比较好了,每天看点,心里有了真切求生净土的心,大概见佛的机会也会相对大一点吧。

慕圣  2014.2.12 23:49:15      

(308-97)  显示次数:1346(1281+65)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3 主题索引
仁兄想法不错,末法时代证果得定其实并不容易,
甚至比大彻大悟还难,末法五浊共业重,证果和正定都不易,如果说法时代是太空,像法时代是月球,末法时代就是地球,引力有轻重,跳到同样高度要比在月球和太空困难得多。
小乘经过七贤位,首断见惑证初果得道共戒,于别解脱即比丘大戒不作意不刻意任运无犯,又经过地轮禅奢摩他随顺作意之九住心,以持戒力证得初禅得定共戒。九住心的过程就是楞严色受想三十重禅那现境逐步胜进的过程,色受想三阴皆欲界中事,三阴清净,从欲入色,即证离生喜乐初禅。你看,初果这种佛教最低等级果位,在末法时代,也是非常稀有难得的,定力,智慧,神通在一般人看来已经匪夷所思啦。这种初果道力,不要说以藏教的发心见地实证,就是圆教位的发心见地,日劫相倍的断证效率,别说两三年,就是终此一生,能巴结到这个地位,已经是相当之阿弥陀佛了。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3 12:10:44    

(308-103)  显示次数:1425(1355+70)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4 主题索引
不记得以前在哪里看到
好像说劫末时期,众生自然成就禅定上生到四禅天还是怎的去避灾,这样说的话,时节对众生果真有一些些的影响。说起这个,某派外道说众生不需修行,只要恰当的时候自然会解脱,这个论调是不是该派祖师爷看到了这么个景象而提出的呢?呵呵,当然此为猜测,如同见持牛戒升天的没有真正洞见真实的面貌,不过时节导致的差异这个在佛教中也确实提了,所谓正法末法修持的差异,我确实觉得以前的人比较了不起,是从春秋战国和三国的人才才能上感觉到,所以也觉得现在拍古印度都是茅草房等觉得可能低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虽然现在是发达了,不过曾经见过一本书上统计古代气候与繁荣程度制作的个图,唐朝好像是两千年来曲线最高点,现在的大概比康熙时代差不多,那个图是说什么因时间早所以记不得了,给我印象就是气温跟国运似乎有关,但那个曲线是怎么弄出来的当时也没仔细研究,只是在我看,古时候的文明可能也有现在无法达到的地方,比如周朝的礼仪,足以感动孔子,单说春秋战国那些人才的做事方法和气魄,现在人就赶不上,偶尔看日剧保存的某些中国传统,自己都会被感动,不过这些当初出自中国的文明,原本的面貌大概找不到了,古印度的繁华或许也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吧,说这么多,只是想说以现在的认识揣测古代的事物可能很容易散光,另外,为何会导致这种时节差异,对照古人和自己想问题的方式,似乎专注是其中个重要因素,至于其他,如气脉不调,现代牛奶不如古代冷水,彼此意念的互相影响(算加持吗,呵呵),这里面诸多的因缘就难以盘查了,末法要结束时好像有位月光菩萨还是谁出现,使末法又像正法一样持续一久作为回光返照,然后佛法就突然消失,如果这样的话,那时节来的时候或许人心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吧,令不堪器者变成器,这种莫名其妙的变化我倒是相信会有的,虽然莫名其妙,但因缘到来也就来了,如同二祖骨相变化的事,好像克里希那穆提也是来了次自发的拙火还是什么,然后智慧洞开,这种事,不知时轮教法是否会说的比较精致,曾经倒是见一本书提到西藏教法有辨认死时征兆的事情,好像根据呼吸测知自己的死亡时间,有些神奇。这些个猜测性的说法,要使有实际价值,那就是假设真是这样,如何使我们的根器提升到如古人那般而尽量摆脱这种恶劣时节的影响呢?曾听说就算某人不与世接触躲起来,但无形中他也会受到很多影响,如同两个老死不往来的岛屿上的猴子,有人说当一个岛上的猴子学会吃东西前洗洗,另一个岛上的猴子很快就无师自通,听说微积分的出现也是两个人几近同时弄出来,这种事虽然有点像奥秘杂志的故事,不过用来说时节影响这个事似乎不错,不知这是否又会牵扯到宿命,如袁天罡的推背图,要是当初他明说了某朝代某做皇帝,不知这宿命内的宿命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人家说命算多了折寿,好像会打乱这个无秩序中的秩序吧,模模糊糊中看好似有一主宰的身影,但这主宰实际可能是另一主宰的臣民吧,此因彼果,此果彼因。话多不达意,老板来也,撤。

慕圣  2014.2.13 15:54:31      

(308-114)  显示次数:1515(1437+78)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6 主题索引
您这个班可上得真惬意,有时间一口气码这么多字!(内空)

法师上下  2014.2.14 9:47:14    来自:+++  

(308-116)  显示次数:1594(1515+79)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8 主题索引
慕圣(闻添祥):时忙时闲
今天承蒙老板关照,许我去看眼睛,欣闻下午天气转晴,心情愉悦,准备去搭班车寻医问药了,呵呵。中医确实值得重视,据说眼底黄班病变西医都无法,中医却可提高病人视力,谁若有此病又不差钱可找沙凤桐医生,书上看到的,大概不好找吧。不知藏医如何,还有扁雀和耆婆的医术不知谁更高明,呵呵。

来自: 微信用户 闻添祥 贤士自屈原无损,学生我慢自无益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2.14 10:33:39    来自:wx.qq.com  

(308-118)  显示次数:1658(1591+67)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7 主题索引
月上玄霄:二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A0MDkyMA==&mid=200109832&idx=1&sn=9daaa5ba3ba2630236369454fe8ec87c&uin=MjU2MDYxNQ%3D%3D

来自: 微信用户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oFDO2jkS8o98MfnLSp1jNrVQYMs0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8 9:52:02    来自:wx.qq.com  

(308-127)  显示次数:1742(1667+75)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8 主题索引
慕圣(月上玄霄):有个疑问,看庄严宝王经说师子国有罗刹,又说那不
有个疑问,看庄严宝王经说师子国有罗刹,又说那不是阎浮提,师子国是现在的斯里兰卡吗?那阎浮提是单指印度吗?

来自: 微信用户 月上玄霄 南无地藏菩萨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19 13:04:05    来自:wx.qq.com  

(308-128)  显示次数:1817(1741+76)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9 主题索引
鱼:斯里兰卡就是楞伽
有时南瞻部洲就是指印度次大陆。

洲,水中的陆地。

古印度世界观。

来自: 微信用户 鱼 快与慢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19 16:59:17    来自:wx.qq.com  

(308-129)  显示次数:1844(1769+75)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0 主题索引
慕圣(月上玄霄):#那中国算东胜神州吗?
那中国算东胜神州吗?

来自: 微信用户 月上玄霄 南无地藏菩萨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19 17:16:05    来自:wx.qq.com  

(308-130)  显示次数:1905(1827+78)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2 主题索引
鱼:如果古印度已经给南极洲大洋洲南北美洲都安排了印度名称
那么也许我们会早从佛经里面知道地球是圆的地理知识。

但,事实是没有。这也许说明,第一第二宇宙速度的太空宇航,与天人飞升是不同结构或层面的事。

印度早就知道震旦与印度中间没有海洋相隔。所以如果有人说,印度人早就以为印度和震旦是两个洲而且中间隔着大海洋,这说法必然不合常情。

来自: 微信用户 鱼 快与慢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19 18:27:05    来自:wx.qq.com  

(308-132)  显示次数:1986(1903+83)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3 主题索引
慕圣(月上玄霄):那我们怎么理解四大州,还有金轮王一天能游四大州
那我们怎么理解四大州,还有金轮王一天能游四大州,那是说此四州在同一空间吧?毕竟为一日月所照,都围绕着须弥山,还有就是,据说四王天在须弥山中间,那南瞻部州的天王不是应该在北面了吗?

来自: 微信用户 月上玄霄 南无地藏菩萨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20 10:03:13    来自:wx.qq.com  

(308-133)  显示次数:2059(1982+77)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4 主题索引
鱼:洲
古印度地理观念与现代地理观念的差别,好比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古代中国也一样。

佛经有对日月系对于行星而言的恒星和卫星的大量描述,比如说百亿日月百亿大梵天,极近于如今太空物理对银河系的认知。

但以须迷山为中央,外面是大咸海,四方有四大洲,乃至还有若干八小洲或十六小洲,这样的模型,与如今太阳系相差甚远。

我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除印证古人与今人的天文学差异,还说明什么?我不知。

对于轮王,我觉得还是先把什么是轮宝给说明白。是类似不超时空的宇宙飞船或者是超时空的类曲速引擎?

谁知道,谁见过?我不知,不知就无法讨论下去。

来自: 微信用户 鱼 快与慢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20 11:50:00    来自:wx.qq.com  

(308-134)  显示次数:2130(2060+70)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5 主题索引
慕圣(月上玄霄):那会涉及到个问题,比如佛是否是一切智者,当时佛...
那会涉及到个问题,比如佛是否是一切智者,当时佛没搞懂宇宙的结构吗?那我们又怎么证明佛不会说错话?那会不会证果这回事也是错觉呢?谁来证明佛菩提是无上的呢?这个问题很大胆吧,不过确实是会遇到的,特别当遇到非佛教徒时。

来自: 微信用户 月上玄霄 南无地藏菩萨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20 12:49:42    来自:wx.qq.com  

(308-135)  显示次数:2222(2142+80)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6 主题索引
鱼:现代人学佛若不生疑那比大熊猫还珍稀百倍#
怎么面对非学佛者? 个人以为这是个伪问题。真问题是自己如何自处。

你的问题,我没答案。

但我有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法:以佛经描述而言,佛菩萨跨世界迁转并不受现代宇宙旅行的所谓限制。

按照现代宇航观点,人类目前飞行器才刚飞出太阳系。那么人类怎么能那么快就乘船到极乐世界?隔那么多个世界远,按照现代宇航观点,光穿越银河系要用十万地球年,若以98%光速飞行飞船上人感觉用了80年才穿越银河系。

你看,虽然两个说法看起来矛盾,但不管怎样,短时间大跨度穿越宇宙是无法想象的。

但佛经描述的佛菩萨跨越世界,是早上集体出发,供养东方十万亿世界诸佛净土,中午就回到本土。第二天就到西方十万亿世界……依次供养。

显然这是两个维度的表述。前例显然无法衡量后例。为什么?!

百千万亿世界,入普贤一毛孔,普贤又显现在法会。而你我每天一路经过的毛孔不下千万亿。这普贤的毛孔与你我每天经过的毛孔哪里不同?哪里看得出相同的地方?如何不二?二?

来自: 微信用户 鱼 快与慢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20 15:29:20    来自:wx.qq.com  

(308-136)  显示次数:2290(2218+72)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7 主题索引
慕圣(月上玄霄):我这样想了一下,首先是对世界认识的标准,上面
我这样想了一下,首先是对世界认识的标准,上面的问题如果是以眼见耳闻为衡量标准,那可能就是佛经不足信了,不过若不以这个为标准,如眼不见鬼而有鬼,那可以把四大部州的划分类同香巴拉国,毕竟四王天我们也不容易看见,那其住所须弥山大概也就未必是喜马拉亚山了,那西方极乐也未必是坐着飞船能找到的,如同鬼在河边看不到水,这好像是佛教界常用的解释,起码被别人问起来不至于无语,再一个或许也可以那样说,当时印度人的观念对某些东西已然如此,所以无关解脱的内容就略过,不过这个开脱式的说法似乎也隐藏着一些棘手问题,最终都可能否定佛的智慧,回到前面,假如衡量标准以心念为准,毕竟物理科学等也在发展,也确实有朝心的方向靠拢,那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就太单调了,好似立体空间中的一个平面就是我们所认识到的世界的全部,假如世界由心念产生,那看不到四大部州也是业力使然,不知佛经中有没凡夫经过漂流去到其他三州的记载,倒是先说的师子国不是南瞻部州的话,其实也可以理解成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台湾不是大陆,但是中国大陆附近的小岛,斯里兰卡不是州,但靠近州,不过州依水上,其他三州若是香巴拉国,那也有我们找不到的香巴拉水了,马航是去那里了吗?呵呵

来自: 微信用户 月上玄霄 南无地藏菩萨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20 15:57:59    来自:wx.qq.com  

(308-137)  显示次数:2389(2322+67)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8 主题索引
渔:大众日常地理观念不可能与一般认知脱节
大陆、高山、日月、星辰和海洋,是人类一般认知的共同事物。

无论如何,古代的大陆大海河流高山日月星辰和今天的大陆大海河流高山日月星辰,所指无别。香巴拉是一个秘密净土,但印度次大陆可不是秘密的。

有大法师说,须弥山是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这说法附会现代天文科学。其实从古到今,银河一直都在夜空闪烁,缘何要到今天才说银河中心就是须弥山?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3b8a70102dvpv.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tml5embed.action?code=a996P2jdM1w&resourceId=0_06_05_99


大意是说,时空扭曲弯曲不仅导致万有引力还导致旋转(角动量),而太阳系在宇宙中的运动恰恰就成了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曲面空间。这形状,与古代对须弥山不同一般的描述(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一致。

一小千世界安立图

http://mb.my0513.com/uploads/2014/03/20/m_40743babd7771719f5bbb254369374a8.jpg

当年西方教廷力挺托勒密地心说,以宗教权威将持日心说的哥白尼烧死,可是我们如今都认为太阳绕着银河转,地球绕太阳转,月亮绕地球转,而且也知道经典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

探究这些,与解脱究竟有无关系?我不肯定,看理解吧。

来自: 微信用户 渔 空中鸟迹了无痕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20 17:48:20    来自:wx.qq.com  

(308-138)  显示次数:2475(2392+83)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0 主题索引
这事有个理直气壮的回答。
等会我有空敲上来。

林广  2014.3.20 20:22:57    

(308-140)  显示次数:2565(2484+81)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1 主题索引
渔:愿闻其详
/::D

来自: 微信用户 渔 空中鸟迹了无痕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21 10:50:45    来自:wx.qq.com  

(308-141)  显示次数:2653(2578+75)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2 主题索引
不好意思,居然忘记了。。。。(内空)

林广  2014.3.21 11:38:27    

(308-142)  显示次数:2772(2680+92)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3 主题索引
理直气壮。
银河恒星行星卫星四级体系的现代宇宙观(还没说大爆炸的超大尺度问题),是经实践检验的。月亮上的石头都采回地球了,要是说这个认识不对,那是睁眼说瞎话了。

那么,日月同绕须弥山的模型,显然不符合事实。用不着用什么禅定所见,什么其他维度去瞎解释。这个模型肯定是错的,它不过是印度当地2500年前社会对世界宇宙的流行说法而已。

没什么可绕的,佛经中引用了这个说法,这个说法错就是错,没什么可回避的。

但是,嘿嘿,很少人想过,这个事实虽然是错的,佛经引用这样的错误事实,却是非常正确的选择,选择得天经地义理直气壮。

可以设想一下,当年的佛陀不随顺当年的社会认识,要讲一个正确的恒星行星卫星系统,那么。。。。大概大众第一个疑问就是,地球对面的人头朝下为什么不会掉下去!!!于是,佛陀需要继续讲万有引力,这就引发什么是质量。。。。等等。如此下去。佛陀需最少需要完整地介绍整个到18世纪为止近代物理,牛顿力学,捎带的还有必须用到的微积分之类。也就是说,佛陀要把后来两千五百年物理学的发展,做个全面的引入。这个这个,大概佛陀用一生的时间没法完成。所以,佛陀也没时间再讲什么解脱道了。佛陀如果真的这样做,大概也就不能再叫佛陀,而应该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了。

所以,佛陀不得不随顺当时的社会习惯认识,才能有时间讲解脱之道。
佛陀可以说,随顺得理直气壮。

发布于:2014.3.21 11:55:54    修改于:2014.3.21 11:57:18  
林广  2014.3.21 11:55:54    

(308-143)  显示次数:2848(2783+65)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8 主题索引
俺对此的认识和联想。。。
前些时间在网络上断断续续读了些冯培德居士(笔名冯冯,已故)发表的一些文章。

读到他写和沈家帧博士一段交往渊源,中间他提到:

我这个在中学时代理化代数都期期补考的劣等生,写写科学印证佛理本来已经吃力万分,哪敢去纽约面对真正的科学家与佛学家的口试考验!我感激,也胆怯,当然是以最谦虚的文字回信婉谢了。看起来我是谦虚,其实是“心虚”怕出丑,我真是饮水“冷暖自知”!


这样一位在佛法修行方面有专长的人,遇到现代艰深科学体系时的怯场,真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伪装”的。

遇到与之类似但不全相同的佛法困难问题时,很自然也同样深受困惑,深有同感。

个人理解,佛教经论祖师传记中记载的转绕须弥山、脚踩须弥山,完全有可能确有其事。在他的境界或称净相里的某件事情,可能就只能用“转绕须弥山”来形容,其他任何语句都不如这个恰如其分。

华藏世界品那么多对世界的描述呢,不可能是理论描述。在“日月须弥小世界”这个尺度和“十方世界海”这个尺度一定有共通的事情,以至于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任何人类时代的知识分子都会探究生命意义、精神与物质、宇宙由来这类问题,佛陀时代也这样。从托胎人身角度看,人间佛陀自己大概也不例外。

我的合理联想是,佛陀随顺当时对世界的一般认识水平讲解的宇宙知识,包括四大洲、诸天、天人六道,在佛陀的一切智和众生高低不一的智力水准之间,一定有大量的合理连接点,建立有利解脱的世界观。

从资料确实可以看到,当时的世界观认为大地是平的,日月经天而不改,天堂在空中,地狱在大地下面。资料也记载,佛陀以神足登山入城上天入海度化众生。这里的山、城、天、海,肯定是当时人们都能认知的一般事物,绝不会说当时的山不是如今的山、当时的天不是如今的天。

基于这个认知,我觉得佛陀宣讲的日月绕须弥山也许不符合如今的世界观,但应该是有结构性隐喻。起码这么多层天,这样的结构不会完全不存在。

几点个人猜测:
1、佛陀宣讲的小世界观,当时够用,且与现今的宇宙观有结构性对应。
2、最起码是隐喻式的不违背,否则佛教解脱的基础也会动摇。
3、与更大尺度的实际宇宙观衔接,但做了简化处理。


----
引:
漢譯大小乘佛典中「神足飛行」的空間敘事 ♣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J011/bj011143607.pdf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3.22 22:10:07    

(308-148)  显示次数:2956(2870+8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5 主题索引
如果佛陀抛弃当地流行的世界观。。。。
而要另讲一个,那么我们可以猜测,佛陀一定讲科学这个。因为任何另一个都会跟讲科学这个一样花时间精力,而科学这个显然有效期有效范围会更大。

最取巧的办法是小范围用流行的,然后在大尺度上嫁接到更高明的上去。

实际上华严法界,如果考虑到当时与现代的词汇概念差别,在主要骨架上,跟现代科学的结果很有相似处。

林广  2014.3.24 10:50:21    

(308-155)  显示次数:3036(2952+84)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7 主题索引
人死后看到的世界与活着时看到的发生不同时哪个是真实的呢?(内空)

慕圣  2014.3.24 10:59:13      

(308-157)  显示次数:3104(3031+73)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9 主题索引
没有哪种更真实,只是标准不同罢了。
比如色盲吧,我们是以大多数人正常人的标准才判定的。
如果,色盲人群占了绝大多数,而正常人少数,标准就是以大多数色盲人群为标准了。我们现在所谓的标准和客观,实际上只是一个统计学上大多数共识共许的概念。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发布于:2014.3.24 13:46:19    修改于:2014.3.24 13:52:16  
善护念  2014.3.24 13:46:19    

(308-159)  显示次数:3136(3057+79)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0 主题索引
刚才一搜一回忆,佛陀确实也抛弃过须弥山世界观的,呵呵。
佛教讲述这个日月系的小世界观,与当今主流科学的太阳系世界观,虽然有不小差别,但总归是讲的同一个世界,共同标的也不少。

我觉得有点意(hua)思(ji)的是,咱们佛教大德为了证明佛教宇宙观的正确性,有时会举出一些例子,意思是说需要一定的禅定功夫才能相应看到须弥山。那意思,一般人看不到须弥山是正常的,修到一定程度才行。按照现代的科学,不少大德说银河系核心耀眼的中心可能就有深密的须弥山。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惟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在这段,据佛所说,大乘佛教最知名的极乐净土就没有“须弥”等山。有没有咱们这里的日月,经文没明说,也就不知道了。


阿难闻已,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阿难设问,世界没有须弥山作为主体,得面对一堆的问题。佛陀反问,就甭只说极乐净土了,咱们娑婆世界也搭上,空居天依何而住?

“业力不可思议”,一句话就解释了一切。这是一种其实没有详加解释的解释机制。

这个简化的解释,延伸到今天的现象是这样的:发生大地震或者灾难时,佛教徒就会说众生业力所致。至于到底是怎样的灾难业力机制,其实绝大部分人(比如我)是不清楚的。

我以前读到这里,禁不住就想,没有须弥山,那到底有没有日月星辰呢?
如果这也都看不到,极乐净土就特别像。。。如今说的动漫。。。很纯(nei)粹(xiang)。

当时又想,照这么说,极乐世界也不排除会有“小千、中千、大千”这样的三层结构?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妄想,呵呵。

话说回来,佛陀当年讲解起世因缘时,当时大概也就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我一直在怀疑,当时印度古代流传的吠陀知识(说不定确实古佛教化余绪在内)或许并没有仔细讲解世界形成的靠谱的文字,所以佛陀会用那时的认识水平细细掰扯了很多日子。。。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14.3.24 19:58:34    修改于:2014.3.24 20:09:32  
iamfisher  2014.3.24 19:58:34    

(308-160)  显示次数:3108(3042+6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2 主题索引
据《大经》唐宋二译,极乐国是没有日月,或至少看不到日月的。
又据《观经》:“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裡头这“三千大千世界”,所指正是极乐国土的大千世界。

关于须弥山的位置,我也听过某些大大德、小大德,还是不大不小中大德们,猜测须弥山在银河系核心,而银河的四条旋臂 (新近又被怀疑只有两条旋臂) 分别代表四大部洲。其实如果要把须弥山给虚象化、隐喻化,倒不如说地球的地轴是须弥山,那日月绕须弥的模型才更容易理解。当然啦!这裡就不能跳脱到地球外来观察,而是以地球做为静止不动的观察中心,才好说太阳绕地球了。

法师上下  2014.3.25 1:53:43    来自:+++  

(308-162)  显示次数:3198(3121+77)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5 主题索引
你还得看各洲人的形态习性等特征呢。
我记得,有一洲人,七天就长大,吮别人手指当喝奶,地球上有这样的人吗?细看细比较,还有很多不同点呢。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5 7:14:04    

(308-165)  显示次数:3261(3196+6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6 主题索引
百度了下
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慕圣  2014.3.25 21:35:40      

(308-176)  显示次数:3296(3221+75)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8 主题索引
山川日月本是大家都看得见的。。。
要说喜马拉雅、冈仁波齐、南迦巴瓦等地球群峰,就是须弥山的具象。这也就没什么可说。雪山高原群峰,无可置疑就是世界之巅。

问题是因为现代天文学的发展,让原先表述足够的须弥山开始显得局促。于是追随现代天文观察的扩展,佛教寻找须弥山的边界就显得越来越广大。显然是现代佛教须弥山概念追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而不是反之。

而现代天文学压根就没有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这就是问题实质。

不妨来辨析,如果须弥山就是银河系四旋臂(二悬臂其实是说四条有两条比较单薄,看起来就像Z或S型)的中心,那么银河系就是一个小世界。但问题就来了。根据传统表述,须弥山是一小世界中心,一个小世界一般的表述就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地居、空居诸天,一日一月周旋,一个小世界就只有一日一月。但是,银河系有多少日月?!何止亿万太阳月亮?

就不说银河系,只说太阳系,天文学发现土星伟大的光环也不到一百年,但已经发现的月亮这个层级的卫星在太阳系内就不下十个。与地球相当的行星就早已不止四个。那么,银河系亿万行星亿万日月,何止一日一月,说不过去。每次看到把银河系当做小世界的说法,我就不禁奇怪这种附会现代天下文学说法的合理性。

参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MwNTMwMA==&mid=200250605&idx=1&sn=1b1e01f833ee463d0b095871b05fe2b9#rd

传统上一个典型的小世界,规格如下:

1、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禅天,为一“小世界”。
2、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


小世界就一日一月四大洲加八小洲加大咸海,何来千百万的日地月?

再来看大智度论引契经发扬:

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由此显然,须弥山和日月的数量是同一个级别。10的9次方的小世界,名为一大千。此一大千的日月数量级在百亿级别。而银河系现今所知的恒星数量级在百亿和千亿之间。彼此有个差异。这个数量级的差异,了解现代理论物理的都知道,可以比附算法的精确度。

这和古往今来的各种历法阴历阳历,积累经年之后有所差异,要用闰月闰年去调整一个道理。银河系全部日月的数量级,显然就是行星系的数量级,这就完全合理。这样须弥山就在一个太阳系,或者说白点,就在地球这个层级。

将须弥山假想在银河系中心,这一切数据就都不自恰。否则我倒要看看谁来做做数学?

好了,那么须弥山是什么?

实在说,既然极乐世界就可以没须弥山,那么娑婆世界须弥山必要性就没那么大附加神圣意义。按照佛理,不就是娑婆世界众生福德智慧不均等,造成高低不平(高山低地)嘛!所谓须弥山,不过是众生分别心的表象。仰之弥高,或卑或高。

为何总有我等佛教徒要为须弥山寻找到安心之处?地心说早已不是主流天文观,人类的足迹已经超出地球,原先以地球大地为默认大场景的领域已经不足以安顿佛教的小世界观。于是,以信心故,华严世界观就登上前台。

[实际上,一个掌声可以传达到无数个星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MwNTMwMA==&mid=10000153&idx=1&sn=8c0a76f163266841770eecbb846aefd8#rd


----------

又据《观经》:“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裡头这“三千大千世界”,所指正是极乐国土的大千世界。
----
好。问:极乐世界的大地...是球形的吗?

关于须弥山的位置,我也听过某些大大德、小大德,还是不大不小中大德们,猜测须弥山在银河系核心,而银河的四条旋臂 (新近又被怀疑只有两条旋臂) 分别代表四大部洲。其实如果要把须弥山给虚象化、隐喻化,倒不如说地球的地轴是须弥山,那日月绕须弥的模型才更容易理解。当然啦!这裡就不能跳脱到地球外来观察,而是以地球做为静止不动的观察中心,才好说太阳绕地球了。
-----
附加举个这两天看到的例子:
http://www.fosss.org/fengfeng/
http://www.fosss.org/fengfeng/Add/cdtytzsy/19.gkjdyzg.html
http://www.fosss.org/fengfeng/Add/cdtytzsy/18.xmszhc.html
1、漩涡星系的四悬臂,与万字吉祥。
2、以心力远离此世界再远做回观,世间生灭如电闪。
3、冥王星是地藏王(冥界救度主尊)道场。
4、土星环是诸佛...道场的外相。
...这位有定境的行者,很有意思...
http://www.fosss.org/fengfeng/Book/TaiKongKeXue/SiDuKongJian/Index.html
http://www.fosss.org/fengfeng/Book/TaiKongKeXue/FOGuangPuZhaoFuDuKJ/Index.html


再举一个这几天看的连播微信,这里有一个完整版的:
http://www.fosss.org/Book/DiYuYouJi/Index.html

1、老妪说:“我修了八关斋戒八十遍,念诵了无数六字真言,三十年没有断过供灯。”阎王说:“老妪,你去兜率宫弥勒佛身边吧!”话音未落,老妪朝一座海螺般洁白的山峰走去。

2、其他没什么大的恶业。善业方面,她念诵了一亿遍六字真言,另外还有许多善业。”阎王把手放在尼姑的头上抚摸了三下,说:“人间来的都应该像尼姑你,很好!你马上去兜率天,听弥勒佛讲法吧!”狮头狱卒和虎头狱卒一直把尼姑送到一座高耸入云的白色山峰。

3、“同来的有黑白两个尼姑。黑尼姑抢先说:“陛下,在世间,她三门不积善德,恶事做尽。”白尼姑连忙说:“陛下,这尼姑在人间精进善业,远离恶业。””~~~黑白二俱生神,汇报善恶业


兜率天就一具象的白色山峰入云间。。。雪白色无非是白净业相。

增广见闻。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发布于:2014.3.25 23:28:16    修改于:2014.3.25 23:44:50  
iamfisher  2014.3.25 23:28:16    

(308-178)  显示次数:3230(3148+82)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4 主题索引
这就进入印顺法师那代人的思路了。
不可以常理现象常识理解的东西还很多,又如何一一作解?
这个时代,不要说初禅以上的定,就是欲界定奢摩他随顺作意九住心,都是少有人证,证不了,佛经里说的事,就成YY了。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5 7:11:02    

(308-164)  显示次数:3189(3113+76)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7 主题索引
这倒是,看来还是只有用这样解释吧(内空)

慕圣  2014.3.25 21:36:32      

(308-177)  显示次数:3218(3140+78)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6 主题索引
曾经看过一段基督教视频
是宣扬上帝神迹的,其中记得有一段说某次圣母显灵还是怎的,有人就请求显示神迹,结果答应了,叫某日到某处等待,那天在那个地方据说聚集了好几万人,时间刚到,大家就看到太阳逐渐变大,朝地面撞过来,地上的泥土也干了,之后又一切恢复正常。这个事我联想到,当时人们看到的是幻觉吗?估计多数人都会这么说,几万人同时看到的幻觉,那大胆的想象下,我们现在会不会是共同人类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幻觉?这样说感觉有些鸵鸟,不过仔细想想的话似乎也是有可能的,在不同生命形态看到不同的世界,如同死后看到一些在生前看不到的东西,如果大圣竹林寺真的存在,那就是我们因为某种原因看不到了,这样说又回到目前佛教徒普遍的解释,虽然这样看着像鸵鸟,但这个解释或许是比较容易让信佛的人接受的了。如同楞严经说两个别业国家虽然在一个地方却看到不同景象,只是这样我们也分不清阎浮提到底界限在哪里了,同一世界的人类成了不同空间的生命,看着总难接受,不过话说香巴拉国里的是人还是天呢?还有,按说地狱在铁围山内,山在大海边,地狱是在海底还是在地上呢?那飞的文章因为是用手机,暂时看不到

慕圣  2014.3.24 10:57:03      

(308-156)  显示次数:3021(2953+68)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1 主题索引
你这些问题,大概相当古文“天问”所涉。
虽然在古时候感觉是完全没法回答的,其实也只是中国古时候。有些初级逻辑学的
结论还是要复习一下。

关于存在性的证明与证伪问题,有个现成的结论必须知道:

无限制条件的存在性问题,原则上无法证伪。因为证伪需要排除一切可能性。

比如,“有外星人”这样一个命题,原则上是无法证伪。加上限制条件,比如“屋子里有外星人”,这样的命题才有证伪的可能性。而且,随着限制条件放松,会越来越难证伪,比如“地球上有外星人藏着”这样的命题,原则上说可以证伪,但实际上极其困难,因为人类无法搜整遍地球内外。

虽然无法证伪,对这类无法证伪的事情,人类有个非常合理的默认原则作补充:如果这样的命题未能证明,则权当不存在处理。若非如此,人类会被无尽的不可证伪的可能性累绝了种。这个权当不存在处理背后是一种经济化的开放性:没证明出现就不需要处理,但如果对将来证明出现保持开放心态。所谓不需要杞人忧天。

这样的处理原则哲学上说其实没多高明,但如果不按照这原则处理,基本会让人变成精神病。

林广  2014.3.24 20:46:32    

(308-161)  显示次数:3108(3035+73)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7 主题索引
证明什么,需要相关条件,
不创造出那些条件,就证明不了。
比如燃烧,是物质氧化的结果,这起码要达到知道氧分子存在的前提。
比如地球是圆的,要有具备环球航行的航海技术。
比如红外、紫外,要具备能感应这类光谱的光学仪器。
比如质能转换,等等,都需要相关条件,前提条件。
由此说来,不存在,不可能,其中绝大部分是人类认识能力盲区。
就佛教的器世界观而言,欲界六天、须弥山、四部洲的事,需要欲界天定的能力。色界则需要四禅的能力,无色需要四无色的能力,三界以外,则需要大小乘相应的证断功德方可认识,比如中阴身的存在,需要别教十住以上的断证及禅定能力,连阿罗汉那么大本事也见不到,阿罗汉证境和能力相当于别七住的位置。
学佛就意味着,我们要接受很多,以我们目前的能力无法认知的理事,对这部分事理,是依着我们有限的认知力否定?抑或按照有限的认知能力联系已知通过穿凿曲解达到合理化?这二者都不可取。
实际上,我们信佛,没什么道理的,主要是宿世信根善根成熟而接受佛法佛教,而不是我们懂了佛法佛教才去信佛。
证明佛是否无上正遍知的命题,也是个伪命,就像让人证明,大地有多少微尘,大海有多少水滴,有多少水族众生一样可笑,唯佛知佛,唯佛证佛,连大菩萨们都不可能完全了知佛之功德智慧,何况连欲界定都入不了的彻底凡夫呢。所以,对于佛教徒而言,信就是了,承认就是了,能否证明无关系要,所以,华严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功德。承认已知的有限,承认未知的无限,别拿已知的有限跟未知的无限瞎较劲,这样子,就没那么多困惑犹豫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发布于:2014.3.25 8:04:48    修改于:2014.3.25 8:08:00  
善护念  2014.3.25 8:04:48    

(308-167)  显示次数:3174(3110+64)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8 主题索引
多数点上同意吧。有些地方态度不同。
对于你倾向要去接受的某些东西,我的态度是不置可否,而且,不需要置可否。

须弥山这样的事,你去认真接受的结果,跟去认真否定的结果其实一样,都对佛法弘扬不利,对众生解脱不利。

理性跟信仰作用中,平衡在哪个点个人取舍可以有所不同,但极度否定理性与极度否定信仰显然都不是合理选择。

林广  2014.3.25 8:11:46    

(308-168)  显示次数:3268(3187+81)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2 主题索引
那当遇到有人问
“你们佛教说有须弥山,这和现实情况不符,佛是不说妄语的,这算妄语吗?”这时候怎么回答?

慕圣  2014.3.25 21:12:59      

(308-172)  显示次数:3357(3263+94)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0 主题索引
这就跟日心说地圆说的道理一样。
天眼观察和肉眼观察的不同结果,不具备观测条件,是无法证实的。
任人类的观测仪器都有限度,没有无限感应性,他们都有极限。
如同仪器一样,人类的感官能力也如同仪器一样,存在极限,所有的仪器感应极限又都被局限于感官极限这个极限里。也就是说凭借肉眼,并不能完全设识一切,德国有个神经生理学家曾说:物种的感知能力决定于他的感官生理构造及神经传递生理构造,这种构造一方面构造了先天的能力,也构成了先天的局限。比如鸟类吧,无论多么先进的色谱观测设备来延伸感官能力,他看到的还是灰度世界,这是构造决定的。人类的感官也是如此。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6 7:47:35    

(308-180)  显示次数:3367(3288+79)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2 主题索引
上面理直气壮一贴,就是一种回答。
虽然有的复杂,但别人基本没法反驳

林广  2014.3.26 9:13:01    

(308-182)  显示次数:3357(3288+69)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9 主题索引
最偷懒的答法。。。
佛说过,谁说佛说过法就是谤佛。。。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3.27 9:13:26    

(308-189)  显示次数:3364(3288+76)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1 主题索引
很有道理
信佛是善根,不完全靠理解,不过理解本身也被摄在善根里吧,不过要说谁能知道佛有多伟大,那似乎是不大可能的,毕竟下品难测上品,尽管知道也只是相似的知道一些吧。

慕圣  2014.3.25 21:11:29      

(308-171)  显示次数:3271(3193+78)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90 主题索引
把佛当作对象
后果之一是作茧自缚。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4.3.27 9:16:27    

(308-190)  显示次数:3289(3219+70)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9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3 主题索引
阎浮提的界限,是随着时代在扩张的。
在古印度人时代,只认同自己印度一区为阎浮提;
传到了东亚,东亚的佛教徒也认为自国所居为阎浮提。
到了今天,当然更有不少信徒认为阎浮提好歹得代表整个地球,面子上才下得去。
阎浮提的界限,是随着佛教信徒世界观之扩展而逐渐扩张开来的。

法师上下  2014.3.25 2:03:56    来自:+++  

(308-163)  显示次数:3105(3031+74)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6 主题索引
四洲形量,一比较就清楚了。
  [一、东弗于逮],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踰缮那,华言限量。大论云:由旬有三: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肘以一尺八寸为一肘。)
  [二、南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阎浮是树,提是洲名。因树立称,故名阎浮提。在须弥山南,其土南狭北广,形如车箱,纵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多长三肘半,于中有长四肘者;人寿百岁,中夭者多。
  [三、西瞿耶尼],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为彼多牛,以牛为货,故名牛货。在须弥山西,其土形如满月,纵广八千由旬;人面亦如满月,人身长十六肘,人寿五百岁。
  [四、北郁单越],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以其土胜三洲故也。在须弥山北,其土正方,犹如池沼,纵广一万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长三十二肘,人寿一千岁,命无中夭。
评:其他三洲的情形,在地球上根本找不到。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5 7:20:06    

(308-166)  显示次数:3178(3098+80)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69 主题索引
那您给说说,地球上这么多块大陆,又不是盘古大陆一整块,...
何来“南狭北广,形如车箱”可言呢?

法师上下  2014.3.25 9:09:55    来自:+++  

(308-169)  显示次数:3249(3175+74)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6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0 主题索引
第一南阎提是地球,余三洲都别有所在。
综合多部佛经的描述可以确定,四洲绝对不是局限于地球的地理位置。
南狭北广,应指地球北半广阔面积大,南部相对狭窄面积小,形如车箱,应该也是比附这种一头宽一头窄的情况,古印度的车马模型,我也没见过,从语意逻辑上,应是这样。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发布于:2014.3.25 21:07:12    修改于:2014.3.25 21:07:47  
善护念  2014.3.25 21:07:12    

(308-170)  显示次数:3275(3202+73)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4 主题索引
刚看了下地图
好像亚欧大陆这片南边是要窄点,如果把澳洲和美洲连上,好像南边也是要窄点,只是不知道须弥山的南面的话就不知道北面怎么算了。按对比,其他三州的人好像地球上还真难找,只有奥秘之类的书上会提到某某有巨人骨,难不成以前有这些人,现在没了,呵呵,比较难被攻击的大概只能说在不同的空间,这个答案还……,感觉就是为适应问题而找答案,不过这要被问起了还真是个问题,起码传教的时候不至于被问住,呵呵

慕圣  2014.3.25 21:25:25      

(308-174)  显示次数:3330(3255+75)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9 主题索引
其他三洲也是现住
在时间上与南阎浮提是平行的,要观察到这一点,需要进入欲界天定,进入浅近的欲界天定,在外人看来都很玄乎,可以住定很久,但感觉上只是弹指一挥间,因为天的时间概念不同了,就是四天王天,一日就是五十年,真要住定一日,再出来,已经物是人非了,像虚祖那种一定十几天的定力,都是入了欲界天定了。按正常修学习次第来说,只要小乘三贤位修满,就可以证到顶级欲界定,就是持住心的水平: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功行纯熟,安住正定,不由作意,任运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三贤相当干慧地,到了性地以后四禅八定就开始逐次发起。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6 7:34:53    

(308-179)  显示次数:3413(3335+78)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3 主题索引
老兄你概念似乎乱套了!
其一、欲界定就是欲界定,不分天上、人间,定的标准都一样。

其二、在人间入欲界定、色界定,还是无色界定一天,也就仅仅是地球的一天,不会多出一分钟来。除非肉身或灵识飞入天界,以那边的时间来计算住定的时间,才可能象您说的这样。

法师上下  2014.3.26 9:58:37    来自:+++  

(308-183)  显示次数:3492(3415+77)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5 主题索引
不一样的,多看经你就知道了。
多看经,帝释一日,人间百年;四天王一日,人间五十年,天地天天之间时间观念都是不同的。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6 20:41:27    

(308-185)  显示次数:3575(3492+83)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7 主题索引
这一点,在现代科学并不难理解
就是相对论讲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长,如果按照四天王一日五十年来计算,四天王的的速度应是地球的365*50,至于是公转速度还是自转速度,我不是这方面专业,也说不好以何为参数为当。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发布于:2014.3.26 21:24:10    修改于:2014.3.26 21:28:35  
善护念  2014.3.26 21:24:10    

(308-187)  显示次数:3595(3518+77)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3 主题索引
其他三州最后全被吞并了?呵呵(内空)

慕圣  2014.3.25 21:13:54      

(308-173)  显示次数:3195(3112+83)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8 主题索引
No! 这叫和平统一。
欢迎其他三大部洲回归南阎浮提祖国怀抱!

发布于:2014.3.27 3:38:52    修改于:2014.3.27 3:42:28  
法师上下  2014.3.27 3:38:52    来自:+++  

(308-188)  显示次数:3213(3138+75)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4 主题索引
慕圣(月上玄霄):有意思,有道理,所以佛经世界在宏观上吻合现在...
有意思,有道理,所以佛经世界在宏观上吻合现在的宇宙观,但在当时所见范围内又迎合当时的认识,如法华经上的送车给孩子,有目的的引导,不过这样有个问题就是四王天和忉利天没地方住了咋办?当初佛为母说法去天上了,说明还是有天啊。

来自: 微信用户 月上玄霄 南无地藏菩萨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21 13:13:40    来自:wx.qq.com  

(308-144)  显示次数:2456(2389+67)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7 主题索引
鱼:如今想看但看不到的太多,想但想不明白的也多。
当年据说还有天梯下降,可如今哪儿去看天梯?科幻小说里。。想不生疑也难。。

来自: 微信用户 鱼 快与慢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3.22 9:05:24    来自:wx.qq.com  

(308-147)  显示次数:2549(2472+77)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0 主题索引
佛教里的事,想不明白的多了。
也没必要都得想明白,功力到了,见地到了,不想也明白。就跟维摩经中螺髻天王和舍利佛眼中的佛世界一样。另外,不必削足适履,本来佛教里的很多事情,不但外道外教难明,就是佛教内部人士也未必那么明白。当然,佛教的器世界观在古印度有共许性,他们能练到非非想,跟阿罗汉就差一步,除了对非非想以外不明白,对三界里的事,三界的器世界观,跟佛教没有区别,都属于基于禅定状态的客观观察。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3 18:12:27    

(308-150)  显示次数:2625(2543+82)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75 主题索引
之前确实听到个说法
有所谓“通灵人士”说须弥山是天人来人间的通道,貌似就一时空隧道那种,不过这通灵人士到底有多通灵就不知道了,但须弥山到底又是什么材质构成的,不知佛经中有没记载过某人去须弥山采药或游玩之类的记载,呵呵,且不说须弥山,就是铁围山似乎也难找,佛经中提到的几座大山不知有几座是能在人间找到的,目真邻陀山,不知道是什么山

慕圣  2014.3.25 21:31:45      

(308-175)  显示次数:2700(2613+87)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7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1 主题索引
如果这点不能相信,那更加神奇绚烂的华藏世界海
更无法解释了,我的体会是:佛绝不会妄言,金刚说:如来是实语者,真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又药师:!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连世间很多真话,在当时看来都是妄语,后来逐渐被证实。佛话更是如此,不是佛话不真,而是我们太笨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认知并证实,如是而已。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6 7:55:56    

(308-181)  显示次数:2766(2688+78)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4 主题索引
如此信根坚固,自然值得随喜,不过在折破外人上就没辙了!
耶教徒还是什么教徒,都可以照这种凡俗不知的模式来高度神化自己的教主、教义,
谁不以为然,谁就是太笨而能力有限。

法师上下  2014.3.26 10:01:51    来自:+++  

(308-184)  显示次数:2836(2762+74)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86 主题索引
不是的,他们质疑佛教的地方
同样对上帝有效,你应该对自己有自信,因为你学的是佛教,你应该比纯粹的盲目信仰者能力要强,虽然,同样无力,但是我们比他们有力。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发布于:2014.3.26 20:46:23    修改于:2014.3.26 20:47:13  
善护念  2014.3.26 20:46:23    

(308-186)  显示次数:2863(2788+7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8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1 主题索引
这些讨论让我想明白一个道理。
小乘三贤五停心总别四念处配干慧,四善根暖、顶、忍、世第一配性地。
干慧,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未得定水,故云干慧。
我知道这个定是怎么回事了,干慧不是没得定,五停观修成便得欲界定,这个定应指初禅以上之定,也就是说干慧地的定力是奢摩他随顺作意九住心地轮禅,而性地以上,都是得初禅以上定位了。
就佛教在欲界的器世界观而言,不用说修到四善根位,有三贤位的功夫就足够了。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3 18:39:58    

(308-151)  显示次数:2593(2497+96)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9 主题索引
佛教的器世界观来自于天眼的观察,并非肉眼所见。
所以要想看到四大部洲和须弥山,必须三十三天层面的相应定力,如五停观修成以后,可以入欲界天定,可以观察到欲界最浅的四天王天,然后修总别四念处,随着定力的提升,观察范围也在扩大,净化色受想三阴后入初禅,可以观察到整个欲界六天的情况。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3 17:11:34    

(308-149)  显示次数:2433(2349+84)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2 主题索引
咱们这里叫南阎浮提
我记得经里介绍过余三洲的情形,像住胎,出生,形态,习性等等都不同,明显不在同一空间,空间层次无穷,比如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微尘里又是另一空间层面了,同样,这个微尘空间里的微尘也同样可以映射出另外一个无限空间。南阎浮提出现过铁轮王,阿育王。四轮和断证位置也有关,如南岳慧思大师,志期铜轮,止证铁轮,铁轮是圆十信位,住位为铜轮,行位为银轮,回向位以上应为金轮。铜轮位已经很历害了,如教观中:

相似即佛者。十信内凡位也(名与别十信同。而义大异)初信任运。先断见惑。证位不退。与别初住。通见地。藏初果齐。二心至七心。任运断思惑尽。与别七住。通已办。藏四果齐。而复大胜。故永嘉云。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也。八心至十心。任运断界内外尘沙。行四百由旬。证行不退。与别十向齐。
分证即佛者。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觉圣位也(名亦同别。而义大异)初住断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正因理心发。名法身德。了因慧心发。名般若德。缘因善心发。名解脱德)一心三观。任运现前。具佛五眼。成一心三智。行五百由旬。初到宝所。初居实报净土。亦复分证常寂光净土。证念不退无功用道。现身百界。八相作佛。与别初地齐。二住至十住。与别十地齐。初行与别等觉齐。二行与别妙觉齐。三行已去。所有智断。别教之人不知名字。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4 7:07:23    

(308-152)  显示次数:2129(2050+79)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3 主题索引
还有这个天吧
我们常常以为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的上面,实际上时空不同,如四天王一天,人间五十年,帝释一日,人间百年。天梯那种东西比附现代的说法类似于时空隧道。所以,这些东西听起来都挺YY的,大部分不属于现代科学的已知范畴。这都无所谓,禅定功夫越高,现行净化程度越好,就会遇到越多违背现代科学认知常识的情况。比如楞严色受想三蕴三十重禅那现境,看起来已经神乎其神了吧,其实那还是小意思,充其量都是奢摩他随顺作意地轮禅的功夫,四禅八定定位的神通力用,更加匪夷所思了。
佛法中的低层器世界观,在古代很容易接受,那时候无论内外道,功夫都不低,很容易观察到佛所说的事情,形成共许。但末法时代,由于共业五浊很重,内外道的功夫证境都很差了,所以,这些在当年很浅显的事实,到了现今时代反而成了不可理喻的神话了。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4 7:26:22    

(308-153)  显示次数:2146(2075+71)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4 主题索引
所举阿育王为铁轮王一例,已足以说明不同空间的解释嫌于牵强。
传说中铁轮王只王一南阎浮提,而历史上的阿育王仅仅统一了印度,没再大幅向外扩张,足见南阎浮提本来指的就是印度半岛。既然如此,其他四等轮王所统领的东西北三部洲,便没理由捨弃了印度以外的欧亚美等大陆,而向此度空间以外去寻求了。再说,金银铜三种轮王,也没道理在不同的空间裡分别做王,这种忖度可是太科幻了。

法师上下  2014.3.24 9:26:38    来自:+++  

(308-154)  显示次数:2203(2131+72)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8 主题索引
不是的,南阎浮提指的是地球。
而非印度次大陆,你仔细看看佛经里对这四大部洲的绍介就清楚了。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3.24 13:38:53    

(308-158)  显示次数:2231(2156+7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4 主题索引
这只是从佛教徒立场看:
如果没有遇到佛法,或者说并未深入觉悟,你会怎么做?你有的选择吗?人都是很可怜的。
回:可怜人都不觉得自己可怜,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如果发点基于世法成就和自豪的怜悯心,说不定还觉得你可怜,阿Q精神胜利大法修得很成功很陶醉呢,人之常情,你老师的话里的潜台辞估计也有这个味道。
我倒觉得谁也不用可怜谁,作为佛教徒来讲,心佛众生三位一体无差别,无苦众生也无乐涅磐,不是说把谁从苦海拉到天国里,天国就在苦海里,二见分别,有所希惧趋避,生了生死心或涅磐心,本净大圆觉出现对立割断净染生灭相状,这就是苦海的实质。作为不信佛者来说呢,连自己都可怜不过来,还是多多可怜一下自己吧。人不怕可怜,就怕根本不看自己,用可怜别人的快感,来神圣自我安慰自我。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3 12:30:46    

(308-104)  显示次数:1278(1215+63)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也是因缘吧,那就怪不到你头上了,呵呵
他的不信自有他不信的理由,不过要说理由,仔细想想很多时候真个是借口,好像自己做了件不合理的事就让自己无法接受似的,就偏要找个理由来让自己安心——我信是因为什么,不信是因为什么。这大概是我们下意识的认定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有原因,而我们不知道这些原因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的安全无法保障,所以为了保护自己,要多多的建立自己能掌控的领域,狗撒尿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所以有时候我就感觉人就好像个机器,被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操控着,只是身在庐山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罢了。
说起这个扯点别的,想起宿命问题,在某个角度,或许宿命是存在的吧,因为一切都在发生,所以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成了宿命,又因为一切都会发生,所以一切终将成为宿命,站在过程之外看有宿命,但站在过程之内就无宿命可言了,那就是身在庐山的缘故,所以对于当事人无宿命可言,但对于以时间角度看世界的角度而言,宿命必然存在,如佛授记便是一例。不过宿命若存在,便有宿命主导的事物存在,而站在事物本身的体性空上,宿命一事似又不是想当然的定命那么简单了。(感觉这个问题想下去成无底洞,暂停下)
接触佛教,我觉得特别是对大众而言,故事性的东西,虽然不严谨,往往劝化之效是其他东西无法比拟的,所以曾经见某大德说学佛要常看高僧传,学净土要多看净土圣贤录等故事书,从里面可以吸取很多经验,特别增长信仰,当然各人入佛因缘不同,不过农村里的教化以往都是目连救母之类的故事演来演去的在起作用,娱乐兼教化,不过现在被电视机抢了风头,接下来电脑和游戏将取代这些内容了吧,所以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感觉像在说这个啊,换个说法,刹车不灵的汽车是开不快的,自制力可能是将来一个很重要的素养,毕竟信息台泛滥了,看书店的书都有这种感觉,日本人写的断舍离堆了好多,作者山下英子,网上可以下PDF的,我没买,也没看,不过可以感觉到现代人信息泛滥导致的生活失常似乎越来越多了。

慕圣  2014.2.12 23:37:29      

(308-96)  显示次数:1207(1119+88)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7 主题索引
说的没错,我也爱看,特别有启发
接触佛教,我觉得特别是对大众而言,故事性的东西,虽然不严谨,往往劝化之效是其他东西无法比拟的,所以曾经见某大德说学佛要常看高僧传,学净土要多看净土圣贤录等故事书,从里面可以吸取很多经验,特别增长信仰,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3 12:49:13    

(308-107)  显示次数:1216(1142+74)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5 主题索引
你们深圳的人看港片,是看粤语发音的,还是普通话配音的?(内空)

法师上下  2014.2.14 9:39:18    来自:+++  

(308-115)  显示次数:1189(1119+70)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7 主题索引
粤语版的多吧
就像看美剧,愿意看原声的,配音的毕竟感觉差一些。再加上深圳人多少都能懂些粤语,但大部分人也只是懂一些粤语而已。在深圳呆了这么多年,我也是只能听懂一些,因为平时大家全是普通话交流。这里就像纽约,是个移民城,绝大部分人都是外地来的,在这里你绝不会有被排外的感觉,大家基本都是外地人,这点不像以前的北京和上海。现在操着一口普通话也可以走遍香港了。
除了饮食方面,其他没感受到当地有什么特色的文化氛围,毕竟这里以前被称为“文化的沙漠”:)。当地就一所大学:深圳大学,这两年在全国高校的排名稍稍靠前了些,要是早几年,你要是深大毕业的,你都不好意思开口。
这不春节过后刚上班,事情还不是很多,还是有时间码几个字:)

常青  2014.2.14 10:16:04    来自:深圳  

(308-117)  显示次数:1226(1144+82)     查看常青的所有文章 给常青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0 主题索引
佛菩萨可以变现为外教之外道,华导有情入佛知见
观音三十二应,文殊师利十大愿,都说明此事理的存在真实性。
从佛经来说,如《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都是实例。
尼干子就是耆那教,侍奉大自在天,裸形外道。
如来藏思想和神我起世论,感觉上是比较相像,但本质不同。
佛说缘起性空,缘起即本有真有本具,性空则说一切法毕竟空本无,这两上观点互为因果,本有故本无,本无故本有,无欠无余,不增不减。这是和神我起世论最本质的区别。入如来藏胜义有是般若毕竟空的必然结果,不有尚未来空彻底,不空也尚未有彻底。这就叫以胜义有实诸有边,以毕竟空无诸空边,结果都是中边皆甜万象繁兴。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2 13:14:15    

(308-90)  显示次数:980(906+74)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1 主题索引
外道外教都是通过定力来观察世界,所虑不深远,
不能彻见诸法源底,故而,外道思想都是非因计因之果。如婆罗门杀羊的故事,婆罗门以禅定力见其前二世,前世为天,前前为屠羊者,他认为他以屠羊之因,得升天之果,所以,这辈子拼命屠羊祀天,没后堕入地狱。这是小定小通,功夫高了,大定大通能见几大劫前事也有所限制,所以,会出现更为高等幽远的非因计因,如梵我见等。
这个定,灭定以下,都是内外共通同修的,外道修到初禅,就梵我了,修到色究竟就大自在天了,佛教不尔,以正见正思维摄持,可以达到更深远究竟更广大的境界,甚至佛菩萨之平等遍入实际理地。
另,以同居土化身佛而言,他化自在以上的天王也可以变现佛形像,便方土化佛,及实报土报佛色相,他们就不行了,他们的境界就够不着了。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2 14:01:05    

(308-91)  显示次数:995(904+91)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1 主题索引
颇有佛教徒认为圣母玛莉亚才是观音化身!
耶和华是她大儿子的亲爹,真实身分尚待 FBI 深入追查。

法师上下  2014.2.11 1:01:56    来自:+++  

(308-81)  显示次数:762(669+93)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5 主题索引
佛教和其大宗教有共处和不共处。
佛教如同地球,他教犹如亚欧等洲,太平印度等洋,从部分和境界来说,佛教和他教会有重合局部,但部分的局限的亚欧等洲太平印度等洋绝不等于地球。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1 16:34:15    

(308-85)  显示次数:763(671+92)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6 主题索引
实际上,佛菩萨是可以他教外道形像示现的。
如虚空孕菩萨,即虚空藏别名,同经同名异译。其中说:
  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闻是虚空孕菩萨名者。或作形像以种种供具供是菩萨。尊重恭敬礼拜赞叹。以种种香花花鬘涂香。末香烧香。以种种幡盖宝幢。供养于彼。供养是已。复更供养尊重恭敬。将自身命付彼菩萨。彼等众生以是菩萨威神力故。火不能烧水不能溺杖不能伤。一切国土所不能害。于一切处人与非人。毕竟不能夺其精气。唯除命尽。设有重病不得久停。不为饥逼而取命终。不为县官横所触娆。不犯重罪。乃至命尽之时。眼不睹色。耳不闻声。鼻不闻香。舌不得味。身不得触。唯有微细气息身中暖气。及微细识犹在未离。当是时间。虚空孕菩萨为彼众生示现己身。若有众生在世之时信婆罗门者。是善男子于最后识欲离身时。作婆罗门身于前显现令生欢欣。若有众生先事魔王者。后命尽时。是虚空孕菩萨现魔王身。乃至在世事那罗延天者。若大自在天。若帝释天。若转轮圣王。若日月天。若提头赖吒天。若毗楼勒叉天。毗楼博叉天。若毗沙门天。乃至世间种种山神树神河神泉井之神。如是众生。随其所有归依之者。是虚空孕菩萨还作如是如是身相。临命终时在彼众前显现身相。随彼众生所有心愿。皆现与之。于前现身。现彼身已作如是言
  若人以智慧  能见四谛者
  是人烦恼中  即能度彼岸
  彼诸众生。以意识知见此法已。得生善处。若有众生应以佛身化者。即现佛身。在众生前说如是言
  若于佛智底  能度烦恼海
  即速证智慧  诸苦得解脱
  尔时彼诸众生。以念佛故。以闻佛音故。心生欢欣。命终已后。舍五浊世即生净土。值遇诸佛听受正法。乃至略说法僧亦尔。
凡佛及大菩萨都有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我们信我们的佛好了,却不必对立敌视他教,说不定哪路神仙呢。
像上古三皇,伏羲,神农,黄帝都是观音大士化身,迦叶化老子,月光化孔子,圣人遍现三界六道,谁也说不清他会以什么样子出现。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1 16:45:19    

(308-86)  显示次数:806(721+8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7 主题索引
是啊,师兄真个博大,读了许多经,佩服兼赞叹
两帖两件事,无同异中有异同,呵呵。

慕圣  2014.2.11 19:18:08      

(308-87)  显示次数:875(795+80)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仁兄功底不错治学严谨细致
也随喜……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2 14:02:40    

(308-92)  显示次数:952(870+82)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8 主题索引
谬赞啊
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俺随性惯了,所以对佛法只是随性领会,系统学习一直欠缺,貌似几年前就这么说了,几年后还是没什么长进,惭愧。

慕圣  2014.2.12 23:51:13      

(308-98)  显示次数:1029(941+88)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5 主题索引
仁兄治学确实严谨细致
比如你找到佛经里那些看似自相矛盾处,发生疑惑,这就很好,好多人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逛庙会似的,什么都没看到,只是看了个热闹。
那些地方都和实理般若息息相关,看通了就是实理般若,看不通就是疑情。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3 12:38:08    

(308-105)  显示次数:1043(966+77)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6 主题索引
没什么进步也不用着急
修法学习注意发心回向的正确性就可以了,佛法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相当量变积累过程,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总觉得自己没进步,其实不是没进步,只是自觉没进步而已。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聚小流无以成江河,不汇江河无以成大海。
从另外一方面,学了很久自觉没进步也许是件好事,至少说明:还没有产生障道的自得之意我慢之心,这是老修修到后来,再也修不上去,不进反退的主要原因。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3 12:45:42    

(308-106)  显示次数:1096(1020+76)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9 主题索引
多谢师兄鼓励与警策
弱弱问句,师兄曾号肖乾吗?同是渊博的感觉,呵呵。

慕圣  2014.2.15 21:42:24      

(308-119)  显示次数:1175(1094+81)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0 主题索引
阿三兄,你的嗅觉
真是没的说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6 16:54:28    

(308-120)  显示次数:1261(1176+85)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1 主题索引
呵呵,原来真是师兄
后来也遇到一些渊博的师兄,总会联想到师兄,也偶尔会问问,这次又碰到,加个Q可好?虽然我现在不老上,万一本论坛无常掉了起码不走散,呵呵,Q号=108465924÷2(这么写是不想被百度找到,呵呵)

慕圣  2014.2.16 22:16:29      

(308-121)  显示次数:1334(1255+79)     查看慕圣的所有文章 给慕圣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3 主题索引
我的Q
16144694
群:181150274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8:34:07    

(308-123)  显示次数:1372(1280+92)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2 主题索引
哗!原来是老钱,这世界太小了!
印象中,老钱弃舟登陆以前,
对天台家法似乎没这么顺溜,
敢情后来再度下心深究了?
怪道哪裡蹦出个晚生后辈,
不但如此嫺习台教,
而口吻更彷彿依稀曾见。

法师上下  2014.2.17 1:26:12    来自:+++  

(308-122)  显示次数:1342(1260+82)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4 主题索引
智行师兄那天台
也是刮刮叫的,都是从法华走出去的人。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8:36:32    

(308-124)  显示次数:1411(1333+78)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5 主题索引
智行当年的天台基础,只能说取其大意,若论名相之熟悉度,可远不如现在的您。
天台化法四教在修行果位上的对比安置,
是得花不少功夫才能背下来,且久不看就会记糊涂。
俺所以不喜天台,正在此处。

法师上下  2014.2.17 8:53:53    来自:+++  

(308-125)  显示次数:1489(1404+85)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6 主题索引
你小看智兄了,智兄憨实似拙
其实,水平是相当高的,广度或不及我,深度绝不逊色。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7 9:38:08    

(308-126)  显示次数:1508(1429+79)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9 主题索引
经中这段功德称述,其实隐藏了一点悖论在裡头!
信婆罗门,乃至事奉魔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帝释、四王天……等等世间众神者,这类信徒,若对本自信奉者深信不移,何必又来恭敬供养虚空孕菩萨?乃至“将自身命付彼菩萨”!

既反过来皈命菩萨,造像供养了,菩萨便应“随其所有归依之者”,于彼众命终时,而为显示虚空孕菩萨本相,何必绕弯子现为馀神形象?

要消解这个悖论,除非把前头“或作形像,以种种供具供是菩萨……”一段删除,让菩萨无条件地随众生本所皈命者而现其相,才容易说得过去。

当然啦!要为之辩解也可以,比如我们可以据此猜测古印度的庶民信仰和中国人差不多,偏向多元投资。所谓:多个人多双筷子,神坛上多安一尊,供品反正也一样那些。

法师上下  2014.2.13 7:50:09    来自:+++  

(308-99)  显示次数:862(792+70)     查看法师上下的所有文章 给法师上下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0 主题索引
慕圣(幻):﹟这个倒好办,我们村以前有些老人就是又供土地公...
﹟这个倒好办,我们村以前有些老人就是又供土地公,又供观音菩萨,那时候基督教少,不然可能还会有供耶稣的,不过现在信息发达了,供耶稣的听了传道的话把家中天地都撕了。

来自: 微信用户 幻 神云焕层虚,梵罗屯碧宵,元始九龙驾,皇人按青轺
发往: 微信公号 法华(fahua-com)

本消息来自法华微信平台。微信公号已与法华论坛集成,已直接互通。

法华微信  2014.2.13 11:03:52    来自:wx.qq.com  

(308-100)  显示次数:905(818+87)     查看法华微信的所有文章 给法华微信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法华微信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0 主题索引
不从一生看
比如下品往生,这一世虽然不咋的,但是过去生都是有宿根的,到了这一世,宿信宿善被激活,所以下品往生。上面的也同理,说不定哪辈子跟虚空藏有过缘份呢。如果仅就一生而论,都皈依虚空藏了,还会供奉外教与外道为伍吗?

本具本净为善,无得无失为护,念无异念为念。

善护念  2014.2.13 13:32:13    

(308-110)  显示次数:901(817+84)     查看善护念的所有文章 给善护念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0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当胜王威王可乐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5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