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历史文章  »展开论题组:1520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1 »展开主题组:5 2002.1.7 12:01:04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缘起性空
玩一遍“仙剑奇侠”,将自己和李逍遥比较一下,将生活环境和游戏场景比较一下,体会体会真正的自我到底在哪里。(“仙剑奇侠”是一款电游。)

听说狗是色盲,当然这是因为人能看到比狗更多信息所以才这样说,人也可以说是色盲,因为天人道以上的生命又比人能看到更多信息,昆虫长复眼,只能分辨马赛克似的图象,狗也可以叫它作色盲,总之,人虫神狗,看世间各不相同,可是有一样却是相同的,就是一切有情不生不灭的灵明不昧的觉性,人会思考,电脑也会思考,可是电脑知道它自己在思考吗?我见镜中之像在看着我,可是镜中之我知道我在看着他吗?(可以这样设想,你自己就是一面镜子,是一面精巧复杂的镜子,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人虫神狗,看世间各不相同,就好象哈哈镜,此镜此见,彼镜彼见。能见者镜也,所见者物也。你想没想过,能见之镜之所见,倒底是镜中之相,还是镜前之物,换句话说,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是实物还是虚相。若言实物,众生异类,物无迁移,所见应同。故知所见非物,实乃镜中虚相,相因物种而能变,物未迁移故不变。好!既然我们所能见到的只能是虚相,试问古今中外、四方上下,有谁见到过镜前之物?!没有吧?既然没人见过镜前之物,镜前之物到底有没有呢?悟与不悟就在这一念之间,不悟则能所不灭,主客二分;悟则无能无所,无主无客。根本就没有镜前之物,没有镜前之物,镜中之相据何而生?三世因果、十二因缘,即为此问而设。同分妄见,则所见相同;别业妄见,则所见有异。如生人道,所见相同;人虫神狗,所见不同。交集相重,所见相同,非交不重,所见不同。心量广大,含摄十方,灵明不昧,佛性真常。偈云:镜中万物非外物,历历栩栩造镜中。镜中万物镜中像,孰辨此像据何生。岂必像自娑婆界,莫见有画似天成。有画天成本无物,镜里乾坤理亦同。)

凝视面前的显示器屏幕,那变幻不定的画面多姿多彩,栩栩如生,凡此种种总归空幻,此幻灭,彼幻生,幻生幻灭,如长流之江水,如幻化之浮云。看!屏幕上也有一个某某,某某在屏幕上东奔西走,寻觅着法王的宝藏,他喃喃自语:“宝藏在何方?宝藏在何方?”某某,别总是死盯着屏幕上的某某,屏幕上的某某只是屏幕上的幻相,屏幕上的某某虽然也叫某某,但不是真正的某某,真正的某某在哪里?某某,迄今为止,你的目光从未离开过屏幕,似真实幻、摄人魂魄的屏幕。别再盯着屏幕了!别再盯着屏幕上的某某了!某某!抬起头来,素魄流清辉洗空际,低下头去,街灯洒柔光抚大地;放眼望去,普天之下,无非王土;率土之滨,无非王臣。某某!看看自己,再看看屏幕上的某某,你想到了什么?你看到某某了吗?你看到真正的某某了吗?(将某某换成自己的姓名)

镜中之像、镜前之物真的是客观存在吗?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镜中之像、镜前之物都是客观存在,问题是我们自身就是一面镜子,假定客观事物真的存在,我们每个人所能见到的、所能直见到的只能是自己的主观世界,那么所谓的客观世界其实只是臆测,只是根据生活常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镜中之像、镜前之物都是客观存在。)得到的假想,如果不仔细考量此种假想的可靠性,将镜前之物的存在当作毫无疑问、勿需争议的事实,那么,这样的“事实”根本不是事实,根本不符合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件事物摆在你我面前,你说它有,我也说它有,不管主观世界能否完全反映客观世界的原貌,客观世界必定存在;若不存在,哪来的反映?若不存在,岂非白日作梦?若不存在,我们主观世界当中,多姿多彩、林林总总的现象,从何而来?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以客观世界实存这个假想为前提的,且,以之为不必证实的公理,从不怀疑其可靠性;对于所有形器世界的问题,人类都抱着怀疑、探索的态度;唯独对于客观世界是否真的存在,从来不怀疑,从来不探索,没想到怀疑,没想到探索,不愿意怀疑,不愿意探索,没勇气怀疑,没勇气探索。佛之所以为佛,就是因为佛是真理的探索者,是真正的探索者;佛教之所以为佛教,佛教之所以不同于世俗学问,就是因为大想特想世俗学问之所不想。荆棘横路,披荆斩棘;千军万马、刀戟林立,啐口唾沫,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就是佛教的探索精神!具备佛教的探索精神,才能挣脱思维惯性的桎梏!才能砸烂黑暗的旧世界!才能创建光明的新世界!
我们好比一幅画布,我们好比一支彩笔,我们手握彩笔,随顺自己的喜好,在画布上创作自己的作品。过了一会,你画好了,我也画好了,你我共同玩赏两幅画作,忽然发现彼此的作品简直太相似了!谛审谛观,方才找出其间的细微差别。(有一种智力游戏“找出不同”,给出几幅画,彼此之间非常近似,仅有细微差别,让人找出其间不同之处,借以测试受试者的观察力。)一件事物,你能看到,我也能看到,不是因为镜前之物投射到镜中,形成镜中之像;而是因为重合,就像赤壁之战当中,周瑜和诸葛亮在各自手中,分别写下一个“火”字。或者说,镜中之像(你我各自为镜)不是源自相对于主观世界的客观世界,而是主观世界彼此之间的相互重合!这就是楞严所谓的同分妄见!彼此之见有同有不同,不同之处即是楞严所谓别业妄见!业力就像画笔,我们的真心性体就像画布、镜面,我们生于人道,是因为人类的业力有一部分是相同的,还有一部分是不同的,不同的部分是因为往昔造作各不相同。譬如,没有人类共有的基因,不成其为人;没有特有的基因,生物多样性无从谈起;既无没有共性的个性,也无没有个性的共性。君之所以不能悟入,就是因为受限于思维惯性,从不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从不怀疑这个假想的可靠性,镜中之像的来源,不必出自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重合也可制造客观世界存在的假相,假能乱真,真假难辨;若不能觉悟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假相,背觉合尘;若能够觉悟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假相,合觉背尘。
规律是否等同于缘起,初观是同,细观实异。规律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普遍性,缘起不具有普遍性,譬如:娑婆世界的规律不适用于佛国净土,地球、人类的规律不适用于非地星球、外星生命。事实上绝对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爱因思坦曾找过,没找到,为什么没找到?不是爱因思坦不够聪明,而是根本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所有规律都建立在不同的正报、依报的基础上,(正报指肉身,依报指环境。)正报、依报有所不同,规律不尽相同。譬如说:人有人的规律,狗有狗的规律,(很可惜狗几乎无意根。)天人有天人的规律,阿修罗有阿修罗的规律,某类众生遵从某套特定的规律。唯物主义也承认规律的相对性,然其所谓相对性是指认识上的相对性,就是说有终极规律,但是我们没能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最终,人类必将灌满醋瓶。佛教所谓的缘起不同于科学所谓的规律,缘起不是大一统的规律,也不承认宇宙间实有所谓大一统的规律,即缘起是相对性的规律,不仅指认识上的相对性,也指众生间的相对性,(人、狗、天、修罗);而唯物主义所谓的规律是指一切世间、一切从生共同遵循的规律,大一统的规律。如:化学原素周期表,在唯物主义者看来,一切形器世间具由这些共同的原素组成;人、畜生如此,天、修罗不必如此,饿鬼、地狱不必如此。(当然,由于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形器世间有同有异,有异的部分就是众生间的相对性。)
佛教的缘起涵盖的意义更广,如:三世因果、十二缘起。
综上,佛教的缘起绝对不等同于规律,唯物论所谓的规律只是佛教缘起的冰山一角。

钱昭

钱昭  2001.11.27 20:49:29    来自:北京  

(1520-5)  显示次数:18808(15898+2910)     查看钱昭的所有文章 给钱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火凤凰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