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 »展开论题组:484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18 »展开主题组:19 2017.4.2 16:31:41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鱼兄说的是,有些习惯性的说法确实跟原本的意思有细微差异。
鱼兄说的是,有些习惯性的说法确实跟原本的意思有细微差异。

某藏地堪布讲解戒律的时候,涉及到“僧宝”的一段原文是:“出家僧众是一切四众弟子的主要的道友,而并非他们的导师,只有佛宝与自己的上师方能作为导师。”

《广论》里的原文是:“僧是归依正行助伴”,某藏地堪布的解释是:“僧伽是所皈依的修行助伴。”

《普贤上师言教》里对共同皈依的解释是:“共同乘皈依法:诚信佛为本师,法为道,僧众乃为修道之助伴,以此方式而皈依。”

顺便说一句,A上师曾经说过:“某堪布讲课讲的很深。”所以,有时候我会引用这位堪布的开示多一些,但我并不是这位堪布的弟子。

不太清楚汉藏两地对“僧宝”解释上的这种差异是因何而来的。我个人还是以藏地的讲法来理解。

某堪布的书里对于如何成立为上师是这样解释的:“判定上师的标准,不是凭自己主观的认知,换言之,并非随自己认为某人是否为上师,就如此成立。客观的标准是:下至以依止心在某人面前听过佛法,则不论你承认与否,此人就是你的上师。虽然有依止心,但没有得过法,或者无依止心,只是听过几句,都不能成立为上师。”

最近,某位仁波切的传法通过腾讯直播,前边讲的是显宗的论典,后面传了皈依、菩萨戒和一些密法前行之类的口传。我到场晚了,不知道开场的时候有没有讲过什么。总之,讲完论典之后,仁波切说:“想离开的可以走了,想留下来观察的可以留下来,但是得不到(传承)。”传了皈依,传菩萨戒之前,又大致重复了一遍之前的话。口传之前,又讲了一遍。

所以,这位仁波切的做法和某堪布的解释是一致的。

所以,作为在家人我对法师的出家身份是该恭敬尊重,但是另一方面,我跟法师的关系属于道友,而不是上师与弟子。

之所以把所有名字都略去,是因为我主要还是想通过对具体现象的描述,来反思在“皈依三宝”、“如何依止善知识”这样的基础问题上,是不是还有很多可以品味、深究的地方。包括参考《广论》里有关“如何依止善知识”的内容,加上这些实际的经历,这些文字也算是间接的、部分的描述了自己对上师升起信心的过程吧。

人一生的经历,概括起来就是:缘会即现,缘灭即散。因缘到了,不想经历也得经历,因缘尽了,想留也留不住。见多识广也好,阅历简单也好,实在都是各人的因缘,谈不上绝对的好与坏。若能把多看世态炎凉得来的那份睿智、简单生活养成的那份单纯安静用在学佛上,就都是觉悟的助缘。
——希阿荣博堪布

发布于:2017.3.20 14:21:53    修改于:2017.4.2 16:29:58  
正益  2017.3.20 14:21:53    

(484-19)  显示次数:10709(9906+803)     查看正益的所有文章 给正益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杜可心东方红当开莲花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