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 »展开论题组:484 »展开上一层主题组3 »展开主题组:4 2017.4.2 16:31:41  法华微信 注册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
  卡在小半道,不前不后、不上不下,确实够难受的。
如题。这种感受有时会放下,有时会提起。倒没有太纠结,知道这事急缓都不得。根据直觉也能做出推理,出现类似情况的人应不在少数。

八年之前恢复论坛运行之时,反复揣摩论坛使用规则中的宗旨“专门探讨佛法义理和修习方法的公用论坛”。想,这应该算是当初论坛设立的初心,于是就额外置顶了。写此文,与当时置顶此宗旨应算是有种前后关系。

再三思维,为何出现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困境?

解决困境之前自己能想到的只能是外周原因,除非自己成功突破困境回首来时路,才能看到当时该在哪里修正用心不虚废工夫。

1、突破所必须的强力投入缺乏

修止需要投入实践,意愿、意志、精力是前提,必要环境不可缺,基本正见应无根本偏差。修观更难一些,不仅要正见具足,还要相应强度的止力。

凭心而论,自己评价并不缺乏长期耐心,但是“勇锐”自评相当不足。
这可能涉及长期甚至久远以来的身心积累,既是过去的一个结果,又是今天受困的一个因。

禀赋不是说改变就能立即改变。意愿有力量,覆盖本身一样有力量。
原因想不想得到,做不做得到,有没有对症下药。一个都绕不过。


2、环境因

环境因,没有无因之环境。环境,越接近身边的,越是与内心的一次次选择直接挂钩。周边环境的若干要素,围绕自身排列的这些,仔细一思维没有一件不与自己的意愿、选择和行为无关的。一次次选择而来的环境,与困境本身就有内在的密切关联,最起码是自相似。

对于在家人,家庭工作环境最近。网络社群之环境,就相当广廓了。

比如,看书自修与找人请教。现代人讲隐私,在一定的舒适度范围内进行人我沟通。请师他人时,必然要暴露自身,挖疮敷药,不是件容易的事。或者合群共修,人声嘈杂之中,自利利他,更不容易,何况己事未明?

我相信,和我一样,很多学佛人找到网络论坛等交流是寻找一种内心需要的环境,试图解决特定的个人问题。一旦某个网络环境不孚所愿或随年龄增长而发心改变,就可以默默离开,这样做也没成本。其中,或许有人解决了当初的困难而获得进步,有人可能选择了放弃,也有人可能走向反面(当年法华坛上的徐风依旧xxf热衷做白话佛经,如今已经成为反佛斗士而咬牙切齿)。

看来,默默离开社群环境,或转到其他环境,或回归自己的小环境,这还算是好的。

我把这个环境选择当作困境的一种表现。


3、缺乏正确指导

这个与投入缺乏、环境选择都有一定关系。

不想投入太大,没有破釜沉舟的猛劲,自己能到哪儿就到哪儿。这样,找不找正确的指导,就没那么迫切了。

环境因也是如此,古人前人修行学道没那么多脸面藏着,如今时代讲个人尊严,人我森严。嘿嘿,最好你来求我才是。让我去找他请教,凭啥呀!其实后面包裹的一层是耻于求人。

4、信心

对教法的信心,重要性究竟有多大?我不知道其程度。
我个人觉得,经过理智抉择之后,信心往往脆弱不足。

禅宗讲起疑情不断,时时提撕,全身在兹。
而我时有担心,该有的疑情并没升起,而名为疑情实际是怀疑。一例:学科学怀疑信仰,信仰怀疑科学...

出入息、禅修离不开对佛陀教法的信心。
但因为难以突破,会对教法产生困惑。
甚至会想,同样一样的所缘,“等而下之是术、等而上之是解脱”。既然一时无法突破,不如就去了解了解各种“术”。

我相信,将心比心,存在这种困境的也不在少数。


扯起来没完的,此致。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17.2.28 9:51:15    

(484-4)  显示次数:5513(4592+921)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iamfisher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网页顶端

提示  单击主页面文件夹图标 显示本讨论组主题和全部跟随主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火凤凰心境一如??白云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