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经典阅读   »论题组:28  2006.1.20 22:39:31   法华微信 注册
 转:高贵广大的心量最重要——周利盘陀伽尊者的故事〖常随佛学〗(1.20 22:26) (2604)
 转:问难舍利佛的故事——可警惕和可学习处〖常随佛学〗(1.20 22:29) (3757)
 转:阿底峡的开悟〖常随佛学〗(1.20 22:39) (3798)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转:高贵广大的心量最重要——周利盘陀伽尊者的故事
[<span><a href=http://www.xici.net/b227568/ title="居士林" target=_blank>居士林</a></span>] <a href=http://www.xici.net/b227568/d33837417.htm target=_blank title="高贵广大的心量最重要——周利盘陀伽尊者的故事">高贵广大的心量最重要——周利盘陀伽..</a>


周利盘陀伽,扫地大师,生于舍利国一个婆罗门家庭,他的反应非常迟钝,连他父亲都无法教会他世袭的婆罗门宗教习俗,盘陀伽甚至连一行印度教圣典《吠陀经》都记不得,他既不会读也不会写。
  
盘陀伽的哥哥却很聪明并博学有礼,得到所有婆罗门徒的喜爱。当他们的老父死后,兄弟二人遇到一些佛陀的弟子,不久,哥哥就出家为比丘,盘陀伽被认为太笨不适于出家,只好独自龌龊地住在附近。
  
有一天,盘陀伽的哥哥鼓励他去求阿难(佛陀的侍者),让他出家。盘陀伽回答:“像我这样低能的人,如何能渴望加入殊胜的佛陀僧团呢?我甚至连最简单的偈颂也记不住,每个人都知道我愚笨无比。”
  
哥哥很同情地说:“盘陀伽弟弟,在佛陀慈悲为怀的教义下,社会地位和学习能力并不重要,高贵广大的心量才是最重要的,你一样也可以入门修道的,你自己去请示佛陀吧!”
  
盘陀伽很恭敬地来到佛陀及其弟子阿难面前,全知的佛陀洞悉盘陀伽谦卑和纯净的心,就在只孤独园,要阿难尊者为盘陀伽剃度出家。
  
阿难教盘陀伽这么一个偈颂:

  
诸恶莫作,使自己免于邪恶的思想;
众善奉行
莫执自我,
正念、正知、正命,
则能免于伤害、烦恼,
这就是诸佛教示。

  
三个月后,可怜的盘陀伽仍然记不得这么一个偈子,而所有其他的新出家众早就把整章经典背熟了,就连当地的牧羊人也都熟知这简单的偈颂和好几个其他的偈子。
  
盘陀伽很丧气地去见阿难尊者,恳请其他的教法及指示。而阿难也发现自己无法教导他,阿难说:“如果一个人无法学习并记忆任何事物,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呢?”于是尊者祝福他之后,就让他走了。盘陀伽独自坐在只孤独园外伤心,直到佛陀隔天亲自发现了他。
  
慈悲的佛陀直觉地了解所有发生的事情。盘陀伽禀告佛说:“世尊,我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也不是一个好比丘,这究竟错在哪里?我有什么恶业呢?”
  
佛陀告诉他:因为他前世是一个过度矜持的婆罗门学者,在那一世,他无情地诋毁其他学者的教义,只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并假称有神通,所以这世盘陀伽便要受苦且缺乏智慧。
  
盘陀伽说:“打从我小时,老师们都骂我愚笨,如此笨的人要怎样才能变成聪明呢?”
  
佛陀以偈颂回答:

  
宁为智者所轻,也不受幼童之赞,
自知己为幼童者,实为智者;
自夸聪明者,实是幼稚笨者。

  
既然连博学多闻的阿难都无法教会这愚笨的比丘,佛陀就亲自教他。佛陀要他勤快地打扫寺院来清除业障,同时要边扫边念诵、思维两句话:“拂尘、扫垢。”盘陀伽每日也要帮其他比丘们擦拭鞋子。

  
“盘陀伽,你能擦鞋子吗?”佛陀问他,“你能扫寺院吗?”
  
盘陀伽回答:“世尊,我可以学习扫地和擦拭,但我无法记得那两句法语。”
  
佛陀要他跟着自己复诵那简单的两句:“拂尘、扫垢。”一再又一再地一起复诵。盘陀伽终于好像铭记在心了,然后佛陀为他祝福后离开了。
  
但当盘陀伽开始扫寺院时,他仍无法记得佛陀亲自教他的简单两句话;幸而阿难尊者在庭院,盘陀伽就请尊者在他勤劳工作时,能偶尔提醒他应该念诵的句子。最后,他终于记熟了这简单的偈子,而能一边工作一边思维了。
  
擦拭比丘们的鞋子对这愚痴的比丘而言是另一个障碍。盘陀伽现在做这件新工作时,他无法记得那两句在他前一项工作时所背起来的话,但是,耐心的阿难又再度教导他。盘陀伽的确是整个佛教僧团里最迟钝的一员。
  
慈悲的佛陀以他神力加持,使寺院的灰尘无穷尽,好让盘陀伽不停地忙,他同样也加持着比丘们鞋上的泥土。用这个方法,睿智的佛陀增长了勤勉、虔敬的盘陀伽的修行。只要还有事做,盘陀伽就不断地清洁,同时谨慎地将佛陀的教诲记在心上──“拂尘、扫垢”变成了他的真言。
  
许多人笑这位愚蠢的家伙,却也不得不赞叹他的信心与勤勉。而有智慧的人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比丘──虽然有先天上的不足,却是认真在清除业障、寻求开悟。
  
盘陀伽很认真地工作,照佛陀的交代,恭敬虔诚地扫地擦鞋。更且,在他将佛陀要他背熟的几个字再三思考后,他开始更深一层地去探究它的意义。虽然寺院的灰尘是无穷尽,然而他的觉观也在他心灵深处开始绽放。
  
“佛陀的意思是指外在的尘垢呢?或是内在的尘垢?”他沉思:“什么是外在的尘垢?什么是内在的染污?我的业障在哪儿?”以这种方法,这位愚笨的扫庙僧──佛陀弟子中最蠢的一位──开始在他日常杂物中开始禅修。
  
有一天盘陀伽静静地在扫庙的同时自我观照,佛陀所开示的一个偈颂很自然地从他心中升起,其实那些句子就算他曾听过,也不可能记得,更别说要熟背它:

  
尘是执着,而非泥尘,
智者弃之;
垢是瞋恨,而非泥垢,
智者弃之;
尘垢是无明,此外无他;
智者清除此污垢与障碍,
即得解脱。

  
因为这瞬间浮现的偈颂,盘陀伽了解到贪、瞋和痴三毒是轮回的根本,他打破了自我的幻象,一切迷惑的根本。
  
突然间,愚蠢的盘陀伽高声呼叫:“看到了,我清楚地看见了。敬礼世尊!”因为在那当下,手执扫帚,他透视幻象而证得开悟。
  
精进禅修许多年后,盘陀伽成为十六罗汉之一,广为弘扬佛陀的教法。每个人都很惊异僧团中最笨的比丘,竟能达到如此崇高的心灵成就。有一次,当盘陀伽阿罗汉正教导十二个心存疑惑的比丘尼和一大群无尽数的在家人时,其中一万二千人立刻证得不同层次的开悟。
  
又有一次,佛陀接受一位医生午餐的供养,全部的比丘,除了扫庙僧盘陀伽外都被邀请了。然而佛陀在他座位旁摆了一个座位给盘陀伽,并直到这位没受教育的阿罗汉被请来坐在适当位子后才肯受食。
  
佛陀亲口说,在他众多弟子中,最擅于转换他人心念的是善良的阿罗汉盘陀伽──扫地大师。时至今天,据说那些无法记忆或了解佛陀教法的人,若能全心全意地向盘陀伽祈请,都能开展他们的心智能力。盘陀伽印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内心的开发,真诚的心灵修持远比仅是智能知识更为重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常随佛学  2006.1.20 22:26:33    

(28-1)  显示次数:2604(1679+925)     查看常随佛学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转:问难舍利佛的故事——可警惕和可学习处
[<span><a href=http://www.xici.net/b227568/ title="居士林" target=_blank>居士林</a></span>] <a href=http://www.xici.net/b227568/d33882070.htm target=_blank title="问难舍利佛的故事——可警惕和可学习处">问难舍利佛的故事——可警惕和可学习..</a>


舍利弗证境高尚,可是当时在佛的弟子中,还是有许多人对他持怀疑的态度。凡夫也只能用迷茫的眼光来看待圣者。对于圣者的心迹,我们是多么陌生啊。

在佛典中,似乎记载了一段关于乌陀夷斩蛇救菩萨的故事。看来乌陀夷在当时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可是有一次他示现了一个反面角色,令佛陀非常不满。事情是这样:舍利佛讲说一段关于三学证境的问题,不料乌陀夷当场再三否定舍利佛的说法。看看下面鸦雀无声,没有人来赞叹自己,舍利弗心中无奈,只好觉默了。舍利佛当时一定很伤心吧?这么多在佛陀座下多闻的弟子,今天竟然面对法义集体失声。

佛陀把他们找来。狠狠批评了乌陀夷:“你这个愚蠢的人,象一个盲人一样,看到不到美丽的景色,你怎么可以妄论甚深的阿毗昙学说呢?”佛陀点中了乌陀夷的要害,这个人便低下了头,一时语塞,不知说些什么好。大约这时他无法找到更多的理由为自己辨解了。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不把对舍利弗说过的话同样说出来呢?现代受西方教育的人是无法了解乌陀夷此刻的心情的。因为在那个时代,信仰本身就是一种理由。乌陀夷信仰佛陀,他知道自己的辨解肯定会被佛陀击破。

显然,佛陀对于大众对待舍利弗的表现非常不满足,他甚至转而对阿难呵道:“阿难,你眼看到上尊有名望的长老舍利弗遭到别人的诘难,你为什么放纵别人的做法,而不能当场申明立场?你这个愚痴的人,一点慈悲心也没有,在这个时候背判了舍利弗。”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此时佛陀大约伤心的泪水已经快涌现出来了。看到僧团面对正确的法义采取了如此不负责任的态度,动摇大众对舍利弗的信心,佛陀的眼有,大约看到了无量的众生因为这个事件而流入轮回之中。
接着,佛陀简要地重述了舍利弗的观点,给予肯定后,抱着沉重的心情转身进入禅室了。

这时阿难对站在一边的白净尊者说:“这件事本来是乌陀夷的问题,辩论的事情与我本来无关,可是佛陀却批评了我,唉……我想,佛陀一会儿还会从禅室出来,在大众前共论这件事的。”

白净尊者看出阿难有些委曲的样子,觉得阿难大约还是没有理解佛陀的苦心,便说:“是啊,是啊……”他不好直接说阿难什么,便说道:“想起来,我真是感到惭愧啊!”

果然,佛陀从禅室出来时,讲论了舍利弗的功德。

这件事还不算完。当时佛陀甚至将令众生得入涅盘这样重大的弘法任务都交给了舍利弗,这在大众中想必引起了一定的影响,有的人大约会产生出不服气的心理吧。

舍利弗刚刚离开佛陀无行弘法,有个道友便跑到佛陀面前,说:“啊呀,佛陀啊,舍利弗这个人太令人生气了,他临走时,对于特别轻慢,我认为他这样的人对于弘法的任务怕是不能完成啊。”

佛陀自然知道舍利弗的人格,但所有的人在佛陀面前都是平等的。佛陀大约想,这个人既然声称舍利慢等了他,那么就应当给他一个醒悟的机会。所以佛陀马上派上远行让舍利弗回来。自然,舍利弗自陈了他心地象大地一样,染净皆承,同时对于色身也完成了不净观,不会对于幻身的道友产生轻慢的。那个听了,立刻在佛陀面前忏悔了。

在佛陀的弟子中,也是什么性格的人都有,有象大迦叶那样深沉的比丘,也有象黑齿喜欢打听事物的弟子。有一天,黑齿比丘听说有人舍戒了,他感到非常新鲜,他碰到舍利弗,就问:“您听说有人舍戒这件事了吗?”舍利弗没有直接回答他,反问他:“那个人喜乐佛法吗?”黑齿比丘这时有些不满意了吧,就反问舍利弗:“你在佛法中有法喜吗?”

舍利弗坚定地说:“我对于佛法没有任何疑惑。”他这么回答,黑齿比丘好象特别不能接受——这世上有自己这么称叹自己的吗?于是他立刻跑到佛陀那里,添油加醋地说道:“佛陀啊,舍利弗竟然自称‘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这个……”佛陀于是把舍利弗找来,问他是否有这么回事。舍利弗说:“我说的意思是这样,但我没有这么说。”

佛陀对舍利弗说:“如果证得了圣智,是可以说的,这没什么关系。那你说说,什么是生、有、受的因缘?”舍利弗如实作答。佛陀非常满意。可是尊者舍利弗似乎为人特别单纯,他出来后,就对别人说:“佛陀即问我的时候,本来我什么准备也没有,可是我一回答,佛陀就赞叹我了。就是佛陀问一天一夜,我也能用不同的话来回答一天一夜,不会理屈词穷的。”

舍利弗这番话,让黑齿听了更为惊讶,心想,世上有这么不谦虚的人吗?他又立刻跑到佛陀前,说舍利弗如此如此说了那些话。佛陀乐了:“是的,舍利弗说的是事实。”

最初的时候,舍利成道后遇到这些问难事件,事实上使舍利弗的名望更高了。这一点阿难非常清楚。当有人诽谤舍利弗时,他曾经跑到大众中发广告:“今晚舍利弗又要做狮子吼了,大家快去听啊。”他知道舍利弗不会出丑的。他对舍利弗的信心,真是纯真而感人。要是现代人,心想,我不做那种广告吧,一但舍利弗辩论失败怎么办呢,那时舍利弗会不会认为我故意让他难堪呢?

这么一想,我们离圣贤时代真是太远了。

后来,舍利就如何观察人的事情,特别讲了“五断恼法”,也算对众人问难自己的一个总结。其中讲到,如果一个人身、口、意有一方面或两方面清净,而其余的不清净,那么我们就观那人清净的一面,如此去除烦恼。如果这个人三业都不清净,我们应发慈悲心,愿他不要堕入恶趣,并愿他得见善知识了知佛法。如果一个人三业都非常清净,而我们看这个人时仍然有烦恼,那对治这烦恼的就只有一法了:常观这个人的清净三业。


以上故事取材于《杂阿含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常随佛学  2006.1.20 22:29:58    

(28-2)  显示次数:3757(2937+820)     查看常随佛学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转:阿底峡的开悟
阿底峡的开悟
http://sh.netsh.com/wwwboardm/962/messages/24236.html

  
  阿底峡是公元十一世纪印度最伟大的班智达,他是最后一所大规模学佛中心超戒寺的领导之光。他应一位住在西藏西部地区受监禁的国王邀请到西藏;这位国王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而将他的赎金用来将佛法带给他的子民。阿底峡将生命最后的十二年留在西藏,教学以及建立了噶当派的传承。
  阿底峡的大乘名著《菩提道炬论》,以及他关于《修心七要》的教法,都在阐扬如何培养及训练菩提心,也就是如何发展利他的情操而达证悟。今天,在许多藏传佛教的系统里,阿底峡精湛的教学与实修法的传授,仍广泛地被应用于教学与修行上。持皈依誓言的意义,是指依正规之程序,进入学佛之门。
  
  
  阿底峡是东孟加拉国的王子,生于公元九八○年。年少时,绿度母曾示现在他梦中,劝诫他不要为世俗有刺的诱惑物牵绊,因为他在过去五百五十二生中已是一位具足戒的僧人,并且是个博学的班智达,而解救众生脱离轮回苦海是他的使命。
  认清重续他的业力使命的必需性,阿底峡离弃世俗生活,出家为僧。他不倦怠地四处寻访证悟名师,在他们座下学习。后来在密续上师罗睺罗教导下,他成为一位博学、有成就的阿阇黎,也就是佛法教师。阿底峡研读佛教三藏所有经典及梵文大乘经论。依照那时代的习惯,他背诵了许多读过的经典以及相关的注释。他成为非常有名的**师。
  有一天,阿底峡自己怀疑道:“直接引向开悟,哪一条路是最迅速的呢?”因为他怀疑:如果遵循大乘菩萨道,必须在无量劫中救度他人,才可达到涅槃寂静。那么他有可能达到开悟吗?
  “我要怎样才能到达涅槃彼岸呢?”这位年轻学者叹息着,“我是否得无止尽地轮回?”
  就在那一刻,具神通的罗睺罗上师突然召唤阿底峡,仿佛洞悉弟子的想法。罗睺罗告知阿底峡说,所有形式的自我关怀都无助于圆满证悟,并且幻想、精神力量、禅定的专注、学问、辩论技巧甚至涅槃经验本身到头来都毫无用处。如果能精进不懈地长养菩提心,发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会更好的。接着罗睺罗上师预言他的弟子与大悲观世音菩萨一样地,终将证得自利利他的最高成就。
  “忘却自己的利益,多关怀他人的福祉。”罗睺罗劝诫着,“视别人比你自己更重要。执着自我是不满足和痛苦的根源,征服自私自利的两面巨魔!一个单独的自我也不过是另一种的幻想。”
  “因此,有谁能逃离轮回而达到涅槃呢?如果你愚昧地避离轮回而追逐涅槃,要得到绝对的解脱是很困难的。最好是超越这二元对立的观念,了悟到无分别,使一切事务达到圆满。寂静常乐永远是可以获得的,不要忽略了它。”
  不久之后的一天,阿底峡在菩提迦耶,佛陀证悟的圣地,绕着大佛塔经行时,二位壮严的年轻女子站在靠佛塔南边的莲花池畔,他们长得太美了,绝不是一般世间凡人。其中一位问另一位说:“什么是达到圆满开悟的最好修行方法?”
  另一位天女回答:“无我的菩提心是成佛的大道。一个人如何能转身弃他人不顾呢?”
  第二天,阿底峡又去绕佛塔及塔旁的菩提树,释迦牟尼佛曾在这棵树下静坐。阿底峡听到一位老丑的乞妇告诉一位年迈的麻疯病人说:“平等的慈悲心和菩提心是超越苦海,获得圆满开悟的最好方法。”她解释着:“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放弃自私自利的想法。”
  阿底峡心想:“此地每一个人,从最尊贵到最卑贱,似乎都知道开悟的最好方法,与我的上师所说吻合,为何我独自一人迟疑不定?”
  翌日,阿底峡手持念珠缓缓地绕着圣殿,他看见一只小鸟栖息在观世音菩萨像的膝上,佛像刻在佛塔四面石头壁龛里。他听到佛像对小鸟说:“舍自爱他的菩提心是圆满证悟的最好方法。优先考虑他人,将胜利与益处荣归他人,自己承担失败。”就在这一刻,十分不可思议地,阿底峡自己发现他所有的疑惑都烟消云散了。
  当阿底峡站着兀自冥思,凝视菩提树下金色佛像的宁静容颜时,他突然了解苏门答腊岛上的金洲法称大师是真正护持珍贵菩提心的上师。为了达成他的使命,阿底峡决心去寻访金洲大师。在这位上师座下修学十二年,阿底峡成为他的法嗣。
  晚年时,阿底峡尊者已是一位有名受欢迎的上师,每当他提到尊贵上师金洲法称的字,他总是合掌当胸,阖上双眼并微微行礼。阿底峡从这位慈悲的上师学到了独特的“自他交换”大乘修行法:将自己置于他人之处境,而将他人的负荷承担起来。这成为噶当派一个特殊主要的修持方法。
  阿底峡在印度本土成为一位伟大的法师,并住在超戒寺(或译戒香寺)。许多年后,几位西藏皇室使者满载黄金来迎请他到他们愚昧的国家教学。阿底峡向观世音菩萨和度母祈祷请求指引,询问他到西藏是否能真正利益彼邦。
  度母告诉阿底峡,如果他愿意前去,将对这雪域有大助益;然而,祂又说如果他前去西藏,将于七十二岁死于彼国,如果他留在印度,将可活到九十二岁的高龄。阿底峡展现他无我的菩萨誓愿,于是长途跋涉去到西藏。
  阿底峡改革了西藏的佛教与社会,重整道德做为佛法的基础。在西藏他以皈依班智达一名而著称,因为他授的佛教皈依戒实在太多了。七十二岁那年,果如预言,这位佛法导师阿底峡圆寂了。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常随佛学  2006.1.20 22:39:31    

(28-3)  显示次数:3798(3034+764)     查看常随佛学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火凤凰心境一如??白云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